操作中激发学习兴趣:王献之与十八缸水故事

合集下载

浙江省杭州市金成求是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金成求是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金成求是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一、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题1.拓展阅读,我收获。

王献之与十八缸水王献之七八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

他对父亲写的字非常羡慕,很想有一天能赶上父亲。

开始,他的热情很高劲头也很足;可是时间长了,觉得天天同笔墨打交道,有点乏味,再加上一天到晚坐在那里写呀写的,累得腰酸胳膊痛,也实在不好受。

于是他想,要是有什么窍门就好了。

一天,他向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

王羲之指着院子里的18口大水缸,郑重地对儿子说:“写字的秘诀,就在这些水缸里面,你把这18缸水写完,就知道了。

”父亲的话激起了王献之的好奇心,他很想看看水缸底下的秘诀究竟是什么。

于是,王献之的热情又高了起来,面对一口大缸,蘸水磨墨,挥笔临帖,开始了漫长的学书生涯。

王献之写完一缸水,就感到自己的字写得不错了,有点飘飘然了。

一天,他很得意地把自己写好的字拿给妈妈看。

王夫人端详了好久,指着一个“太”字的下部说:“只有一点像羲之。

”王献之一听惊呆了,原来妈妈指的这一点,正是爸爸在指教他写字时,加在“大”字下部的那一点。

写了整整一缸水,连一“点”都还没有写像。

王献之深深舒了一口气,想:看来路途还长得很哪!①这时候,王羲之进一步勉励儿子:学书没有秘诀可寻,而全在于“功夫”二字。

功夫是练出来的,不是找窍门找出来的。

只要功夫真正练到了家,就一定能够成才。

②他对儿子讲了东汉大书法家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故事,说明一个书法家能取得成功,要下多少功夫,花多少代价。

他还告诉儿子:功夫不全在字内,还有些功夫在字外。

也就是说,除了练字本身要下苦功以外,还要认真读书,加强道德修养,完善人格。

这些基本素质,都是成为一个大书法家不可缺少的。

父亲的这些教导,使王献之很受启发。

王羲之除了在家指导献之练字外,还经常带着献之到野外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以陶冶情操;他还坚持和儿子一起锻炼身体,以增强献之的腕力和臂力。

这样一来,献之每天端坐在那里练字,就是一连练上几个小时都不觉得很累。

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小朋友们,今天来讲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王献之呀,是个特别想把字写好的小朋友。

他每天都认认真真地练字。

有一天,他觉得自己写得已经很棒啦,就跑去问爸爸:“爸爸,我写的字是不是和您一样好了?”
爸爸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指着院子里的十八缸水说:“你把这些水都写完了,字才会有我好。


王献之听了,就更加努力地练字啦。

小朋友们,我们做事也要像王献之一样坚持哟。

《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小朋友们,来听听王献之练字的事儿。

从前呀,有个叫王献之的孩子。

他可喜欢写字啦。

每天早上起来就开始写,写到天黑也不停。

有一次,他写了好多好多张纸,觉得自己很厉害。

可是爸爸看了说:“还不够好,要继续练。


王献之不灰心,接着练呀练。

最后,他真的写出了漂亮的字。

小朋友,我们也要加油呀。

《王献之练字的故事》小朋友,我给你讲王献之。

王献之从小就想把字写漂亮。

他不停地练呀练。

有一回,他写累了,想休息。

但是想到爸爸说的话,就又拿起笔继续写。

就这样,一直坚持着。

后来,他成了很厉害的书法家。

我们也要向他学习哦。

【名人故事】王献之依缸习字的故事

【名人故事】王献之依缸习字的故事

【名人故事】王献之依缸习字的故事王献之依缸习字的故事王献之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

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王献之手中的毛笔,王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

王羲之夸赞他:“此儿后当复有大名。

”十来岁时,他自指出字写下得极好了。

一天,他回去反问父亲:“我的字再练习三年就这么好了吧?”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摇着头说道:“离着呢!”王献之又反问:“那,那五年呢?”母亲的头仍旧摇着。

王献之着急着质问:“那究竟多少年就可以练习不好字呢?”又问道:“爸爸,大家都说道您的字写下得不好,那存有什么秘诀?”王羲之看一看儿子,心想这书法没坚实的基本功,怎么可能将进人眼目呢,于是他追到窗前,对着院内的一排大缸说道:“你呀,读完那十八口大缸水,字才存有骨架子,就可以站稳脚跟腿呢!”王献之听到了心里很不服气,暗自下定决心必须显点本领给父母看看。

于是他天天按父亲的要求,先从基本笔画练起,苦苦练了五年。

一天,他捧着自己的“心血”作品给父亲看。

王羲之没有作声,翻阅后,见其中的“大”字架势上紧下松,便提笔在下面加一点,成了“太”字,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心中有点不是滋味,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

母亲则仔细地揣摩,许久才叹了口气说:“我儿字写了千日,惟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走近一看,惊傻了!原来母亲指的这一点正是王羲之在大字下面加的那一点!献之满脸羞愧,自感写字功底差远了,便一头扑进书房,天天研墨挥毫,刻苦临习。

聪明的王献之深深的体会到写字没有捷径,只有“勤”字。

无人知晓又经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王献之的书法小存有虽说。

后来终于沦为举世闻名的书法家,与父合称,并说“二王”。

王羲之18缸的故事50字

王羲之18缸的故事50字

王羲之18缸的故事50字
王羲之,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的书法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中《兰亭序》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的书法成就离不开他的勤奋和坚持,而18缸墨水的传说故事则生动地展示了他的刻苦精神。

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当时王羲之为了让自己的书法更上一层楼,不惜花费重金购置了18缸墨水。

这18缸墨水代表着他要将书法练到极致的决心。

相传,王羲之每天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练字,无论严寒酷暑,从未间断。

他蘸墨水书写,直到墨水用尽,然后更换新的墨水,如此反复。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墨水缸全部用完。

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使他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王羲之18缸墨水的传说故事背后,给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只有付出别人无法企及的努力,才能取得非凡的成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具备同样的毅力,为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去拼搏。

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要轻易放弃,要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总会迎来成功的曙光。

总之,王羲之18缸墨水的故事教会我们要珍惜每一份努力,坚持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道路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成为自己心目中的那个人。

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依缸习字
听妈妈讲故事
——王献之依缸习字
小朋友们, 你们好, 我是王献之。
晋代书法家 王献之是王羲之 的儿子,自小跟 父亲学写字。
有一次,他要 父亲传授习字的秘诀, 王羲之没有正面回答, 而是指着院里的十八 口水缸说:“秘诀就 在这些水缸中,你把 这些水缸中的水写完 就知道了。”
王献之作为书圣之子, 字自然很好,他心中不服, 认为自己人虽小,字已经 写得很不错了,下决心再 练基本功,在父亲面前显 示一下。 他天天模仿父亲的字 体,练习横、竖、点、撇、 捺,足足练习了两年,才 把自己写的字给父亲看。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Page
9
Page
10
Page
11
Page
12

父亲笑而不语,母亲 在一旁说:“有点像铁划 了。”王献之又练了两年 各种各样的钩,然后给父 亲看,父亲还是不言不语, 母亲说:“有点像银钩 了。” 王献之这才开始练完 整的字,足足又练了四年, 才把写的字捧给父亲看。
王羲之看后,在儿子 写的“大”字下而加了一 点,成了“太”字,因为 他嫌独生子写的“大”字 架势上紧下松。 母亲看了王献之写的 字,叹了口气说:“我儿 练字三千日,只有这一点 像羲之写的!”王献之听了, 这才彻底服了。
从此,他更加下工夫练 习写字了。书圣看到儿子用 功练字,心里非常高兴。 一天,他悄悄地走到儿 子的身背后,猛地拔他执握 在手中的笔,没有拔动,于 是他赞扬了儿子说:“此儿 后当复有大名。”王羲之知 道儿子写字时有了手劲,这 才开始悉心培养他。
后来,王献之真的写完 了这十八缸中的水,与他的 父亲—样,成了著名的书法 家。

勤学苦读的经典故事

勤学苦读的经典故事

勤学苦读的经典故事成功不是说来就来,想要成功,必须经过一番勤学苦读。

下面是勤学苦读的经典故事,欢迎阅读。

孙敬悬梁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车胤囊萤晋代车胤自幼好学不倦,可是由于家境贫困,没有钱买灯油在晚上读书。

因此,到了晚上他只能背诵诗文。

一个夏夜,他在屋外诵书,忽然看到原野里如星星一样萤火虫在空中飞舞。

他突发奇想,萤火虫的光亮在黑夜里不正如灯一样吗?这样我就能够彻夜苦读了!想到这,兴奋的他立即找来了白绢扎成一个小口袋,并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

果然,如此还真的管用。

正是借着这微弱的光芒和坚持不懈地苦读,车胤学识日渐长进,并最终入朝为官。

孙康映雪晋朝的孙康也是由于贫困而无法点灯夜读,所以只能早早睡觉。

这令他觉得光阴虚掷。

一个冬夜,雪下得特别大,白茫茫一片。

半夜时分,寒冷令孙康从睡梦惊醒,但他却发现窗外似乎有一些光亮。

原来那是雪映射出微光。

于是他倦意顿消,这不正可以借着这难得微光看书吗?于是翻身起来,取出书卷,来到院子里借着那雪映出光如饥似渴读书。

正是凭着这样学习的精神,使得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最后他也入朝为官,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一代名士。

高凤流麦后汉时,南阳有一书生名叫高凤,少时,“家以农亩为业”,他却“专精诵读,昼夜不息”。

有一次,高凤的妻子下地干活,而庭院里又凉晒着小麦。

为了防止鸡、豚糟蹋粮食,妻子让高凤在家看护。

突然,天降暴雨。

此时的高凤仍手持赶鸡的竹竿诵读经书呢。

不知不觉中雨水将庭院中的小麦冲跑了。

一会儿,高凤的妻子从地里赶回来了,一看,啊呀!简直是糟透了,小麦都被雨水冲走了,而自己的丈夫却悄然不知,仍在书中神游。

王献之与十八缸水的故事

王献之与十八缸水的故事

王献之与十八缸水的故事
王献之与十八缸水的故事讲的是王献之为了练字,坚持不懈地苦练了十八缸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

王献之是晋代书法家,他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

他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他的字却一直写得不够好,让他感到很沮丧。

有一天,王献之又写了很多字,但是仍然觉得自己没有进步。

他感到非常失望,于是就去找父亲王羲之请教。

王羲之看了看王献之的字,然后告诉他:“你需要苦练才行。

要想写好字,必须坚持不懈地练习。


王献之听了父亲的话,开始努力练习写字。

他每天都会练习很长时间,不停地写啊写啊。

当他写完一缸水后,他的字还是没有进步。

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坚持练习。

就这样,王献之坚持不懈地苦练了十八缸水。

终于有一天,他的字变得苍劲有力、美观大方,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就必须付出艰苦的
努力。

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够取得成功。

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和恒心,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够取得成功。

王献之的故事_王献之依缸习字的故事

王献之的故事_王献之依缸习字的故事

王献之的故事_王献之依缸习字的故事关于王献之如何练习书法,还留下来很多的典故,比如说“王献之依缸写字“的故事。

还有王献之二三事的故事。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王献之的故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献之依缸习字的故事相传王献之在七八岁的时候开始学习书法,他的第一个老师自然是他的父亲王羲之。

又一次,王羲之悄悄地走到正在专心致志练习书法的王献之背后,想要用手抽去他手中的毛笔,结果因为献之抓笔套牢固,王羲之没有拔掉。

于是王羲之便称赞自己的儿子将来必成大器。

到了十来岁的时候,王献之子认为他的书法已经写得很好了。

于是他便跑去问父亲:“我现在的水平只要再练三年就可以了吧?”而王羲之只是微微笑着并没有回答,在一旁的母亲摇着头说还差远了。

献之于是又问那五年总可以了吧。

结果母亲仍旧是遥遥头,献之终于急了,问究竟要多久才能练好字,他的父亲便走到窗前,指着院内的一排大缸说道,只要你把院子中的十八口大缸里面的水全部染黑,也许你的字就会练好了。

于是王献之开始夜以继日地练习书法,这一练就是五年。

一天,他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来给父亲看,父亲没有回答,而是在他写的“大”字下面加了一点,成了“太”字。

献之见父亲没有说话,闷闷不乐地带着作品给母亲看,母亲看了很久之后,说道:“我儿练了这么久的字,只有这一点像你的父亲。

”献之一看,母亲指的那一点竟然就是父亲刚才加上去的那一点。

献之顿时感到十分羞愧,于是开始更加勤奋地练习书法。

不知经过了多长的时间,他终于学有所成,成为了一代书法大家。

王献之二三事的故事在“王献之二三事“主要讲述的是他少年时期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跟成语“管中窥豹”有关。

在王献之只有几岁大的时候,他一次看到几个孩子在玩一种叫樗蒲的游戏,他虽然也知道这个游戏的玩法,但是却并不精通。

他看了一会,就在一旁指手画脚地对其中一个人说他要输了。

结果那个人听了之后十分生气,看了王献之一眼之后说:“这个小孩就像从管子中看豹一样,只是看见了豹身上的花斑,却以为看到了整个猎豹。

王献之《鸭头丸帖》—练字磨尽十八缸水,与父亲并称为“二王”

王献之《鸭头丸帖》—练字磨尽十八缸水,与父亲并称为“二王”

王献之《鸭头丸帖》—练字磨尽十八缸水,与父亲并称为“二王”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子,年少即负盛名。

献之聪颖好学、天资高迈、才华出众。

他在七八岁的时候开始学习书法,由他的父亲王羲之教导。

有一次,王羲之看他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他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王献之手中的毛笔,王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

父亲很高兴,夸赞他握笔姿势不错,将来一定能成大器。

到了十来岁的时候,王献之的字已经不错了。

于是他跑去问父亲:“我现在的水平只要再练三年就可以了吧?”而王羲之只是微微笑着并没有回答,在一旁的母亲摇着头说还差远了。

献之又问五年总可以了吧。

母亲仍旧是摇头。

献之终于急了,问究竟要多久才能练好字。

王羲之指着院内的一排大缸说道,只要你把院子中的十八口大缸里面的水全部用完,你的字就会练好了。

于是王献之开始夜以继日地练习书法,用完了三缸水。

他自认为字已经写得很好了。

于是他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来给父亲看,父亲只是在他写的“大”字下面加了一点,成了“太”字。

献之又将作品给母亲看,母亲看后感慨道:“吾儿磨尽三缸水,唯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一看,母亲指的正是父亲刚才加上去的那一点。

献之感到十分羞愧,于是他开始更加勤奋地练习书法。

后来,王献之真的写完了这十八缸中的水,与他的父亲一样,成了著名的书法家。

下图是王献之《鸭头丸帖卷》,行书纵26.1 厘米,横26.9 厘米请欣赏。

《鸭头丸帖》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此幅作品是唐代摹本。

这幅作品运笔非常熟练,笔画劲利灵动,风神散逸,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笔锋人纸灵巧而又变化多姿,方笔、圆笔、侧锋、藏锋都有。

字与字之间气脉贯通,连中有断,断连结合使整幅字有疏有密,空白灵活。

帖中的10多个字曲直结合:横竖较直,有刚劲之美;又有圆转外拓的曲笔,有遒婉之美,用墨巧妙自然,墨色有枯有润,变化丰富。

章法上行距很宽,显得萧散疏朗,堪称是一幅不拘法则而又无处不存在法则、妩媚秀丽而又散朗洒脱的行书精品。

唐张怀瓘这样评价:“(王献之书)若风行雨散,流便于草,开张于行,章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

王献之练字的名人故事通用一篇

王献之练字的名人故事通用一篇

王献之练字的名人故事通用一篇王献之练字的名人故事 1王献之练字的名人故事有一次,王献之正在专心练字,父亲在他身后看了很长时间,他一点都没有察觉。

王羲之悄悄伸过手去,猛地抓住了他的笔端,紧接着用力向上一提。

王献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写字上,根本就没有想到父亲会来抓他的笔。

让王羲之高兴的是,笔并没有从他的手中抽出。

他看到儿子写字时全神贯注,旁若无人,笔握得牢,手下有劲,认为他一定能够练出一手好字。

为这事,他欣喜地夸奖了儿子。

王献之的字有了长进,就有些飘飘然了。

一天,他写了很多字,其中一个“太”字漏掉了下边的那个“点”,他放下笔走出书房干别的事去了。

父亲来到儿子的书案,照例要看一看他写的字,当他看见了这个疏漏,就顺手提笔将这一“点”补上去了。

不一会儿王献之回到书案,拿着这些字请他的母亲来评价。

母亲看了一会儿,慢慢地说道:“你的字写得还可以,但还透着稚嫩,只有这一‘点’,倒像是你父亲写的。

”说完以后,她的手指落在了那个“太”字的下边。

王献之仔细地比较了一下,果然不同!他突然想起这一“点”当初忘了写上去。

他猜想是父亲给他补上的,脸马上就红了。

找到差距后,他打消了骄傲自满的情绪,从此以后练字就更加刻苦了。

为了激励王献之持之以恒,王羲之指着放在院中的十八口大水缸,说:“你把这十八口大缸里的水写完,你的字也就练得差不多了。

”王献之遵从父亲的嘱咐,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写干了十八缸水,终于攀登上了书法艺术的高峰。

王献之作品王献之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非常高的地位,他不仅和自己的父亲一起被后世之人称为“二王”,而且和另外两个书画家张芝和钟繇四人一起被为“书中四贤”。

他最出名的.书法字体一个是行书和草书,但是在其他字体上的功底也十分深厚。

他的书法风格在借鉴和吸收前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从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书法风格。

他的主要作品有《中秋帖》、《洛神赋十三行》等。

作者介绍王献之(344~388,一说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

关于书法家简短小故事

关于书法家简短小故事

关于书法家简短小故事1.简单介绍一位书法家刻苦练字的故事十八缸水有一天,王献之走进父亲的书房,便问王羲之,希望王羲之能告诉他写字的秘诀.王羲之听了,就领着王献之来到后院,指着十八口大缸对儿子说:「写字的秘诀就在这十八缸水里,你只要把这十八缸里的水写完了,自然就知道.」王献之听了父亲的教导后,就再也不敢偷懒贪图捷径了,而是夜以继日,脚踏实地地练习. 王羲之为了想试试儿子的功力,就从背后出其不意地拔他的笔,竟没有拔动,于是叹息着说:「这孩子前途无量啊!」在王羲之的谆谆教诲之下,王献之真的写完了十八缸水,进一步改变了当时的古拙书风,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书法名人小故事,简短些1 偶创飞白(东汉)汉朝的蔡邕不但是个文学家,还是一名著名的书法家。

“飞白书”就是他独创的。

什么叫“飞白书”呢?你们听完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蔡邕不是一个闭门读书、写字的人,他经常出门旅行,为的是捕捉灵感,丰富阅历。

这一天,他把写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书的鸿都门去。

那儿的人架子挺大,谁来了都得在门外等上一阵。

蔡邕等待接见的时候,有几个工匠正用扫帚蘸这石灰水在刷墙。

他就站在一边看了起来。

一开始,他不过是为了消磨一下时光。

可看着看着,他就看出点“门道儿”来了。

只见工匠一扫帚下去,墙上出现了一道白印。

由于扫帚苗比较稀,蘸不了多少石灰水,墙面又不太光滑,所以一扫帚下去,白道里仍有些地方露出墙皮来。

蔡邕一看,眼前不由一亮。

他想,以往写字用笔蘸足了墨汁,一笔下去,笔道全是黑的。

要是像工匠刷墙一样,让黑笔道里露出些帛或纸来,那不是更加生动自然吗?想到这儿,他一下来了情绪。

交上文章,马上奔回家去。

蔡邕回到家里,顾不上休息,准备好笔墨纸砚。

想着工匠刷墙时的情景,提笔就写。

谁知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

一开始不是露不出纸来,就是露出来的部分太生硬了。

他一点儿也不气馁,一次又一次的尝试。

他终于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笔速度各方面,掌握好了分寸,写出了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笔道,使字变得飘逸飞动,别有风味。

哲理故事精讲:王献之练字

哲理故事精讲:王献之练字

哲理故事精讲:王献之练字导语:我们常羡慕某人有什么高超的本领,自叹不如。

其实,所有的高超的本领或技艺,都是勤奋苦练至熟能生巧的结果。

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哲理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相传,王献之曾要父亲王羲之传授习字的秘诀,父亲指着院中的18口水缸说:“秘诀就在这些水缸里面,你把18口水缸的水写完就知道了。

”王献之心里不服,便从头练起基本功来。

他天天仿照父亲的字体,练习横、竖、点、撇、捺,练了两年,拿给父亲看,父亲视而不答;儿子又练了两年各种各式的钩,拿给父亲看,父亲还是不开口。

从第五年开始,王献之才天天练完整的字,足足又练了四年,把字捧给父亲看。

王羲之看了,在一个“大”字下面加了一点,成为“太”字,因为儿子这个“大”字架势上紧下松。

王献之把自己写的字拿给母亲看。

母亲叹了口气对他说:“你练字练了整八年,现在总算有一点像你父亲了。

”王献之惊呆了。

原来,母亲指的.那一点,恰恰就是父亲加的那一点!王献之感到很惭愧,悻悻地走出家门。

走到城门口,看见一个老婆婆在卖烙饼。

老婆婆烙好一张,就用竹筷挑起,顺手一撩,就撩进背后的竹筐里,而且张张都叠得很齐整。

王献之见了很惊奇,便上前请教。

老婆婆回答:“这没啥,也不过像王羲之写字,熟练罢了。

”这句话使王献之猛然醒悟,大有启发,于是回家继续下苦功练字。

后来,王献之完完全全写光了院内的18缸水,终于了解了父亲所说的秘诀所在,成了名震一时的书法家。

【一点感悟】我们常羡慕某人有什么高超的本领,自叹不如。

其实,所有的高超的本领或技艺,都是勤奋苦练至熟能生巧的结果。

如果我们肯付出、勤学苦练,也能练就一身高超的本领。

王献之十八缸水的故事

王献之十八缸水的故事

王献之十八缸水的故事王献之十八缸水的故事1导语:大凡大家都是要经过刻苦学习与训练的,王献之就是写了十八缸水之后才成为书法家的。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他的父亲很喜欢他。

受到父亲的影响,他很小就学着父亲的样子坚持天天写字。

有一次,王献之正在专心练字,父亲在他身后看了很长时间,他一点都没有察觉。

王羲之悄悄伸过手去,猛地抓住了他的笔端,紧接着用力向上一提。

王献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写字上,根本就没有想到父亲会来抓他的笔。

让王羲之高兴的是,笔并没有从他的手中抽出。

他看到儿子写字时全神贯注,旁若无人,笔握得牢,手下有劲,认为他一定能够练出一手好字。

为这事,他欣喜地夸奖了儿子。

王献之的字有了长进,就有些飘飘然了。

一天,他写了很多字,其中一个“太”字漏掉了下边的那个“点”,他放下笔走出书房干别的事去了。

父亲来到儿子的书案,照例要看一看他写的字,当他看见了这个疏漏,就顺手提笔将这一“点”补上去了。

不一会儿王献之回到书案,拿着这些字请他的母亲来评价。

母亲看了一会儿,慢慢地说道:“你的字写得还可以,但还透着稚嫩,只有这一‘点’,倒像是你父亲写的。

”说完以后,她的手指落在了那个“太”字的下边。

王献之仔细地比较了一下,果然不同!他突然想起这一“点”当初忘了写上去。

他猜想是父亲给他补上的,脸马上就红了。

找到差距后,他打消了骄傲自满的情绪,从此以后练字就更加刻苦了。

为了激励王献之持之以恒,王羲之指着放在院中的十八口大水缸,说:“你把这十八口大缸里的水写完,你的字也就练得差不多了。

”王献之遵从父亲的嘱咐,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写干了十八缸水,终于攀登上了书法艺术的.高峰。

读故事,悟道理一点点进步都是来之不易的,任何伟大的成功都不可能唾手可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勤奋能使人成为幸运的宠儿,上帝对勤奋给予一切。

王献之十八缸水的故事2我国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教子练字的佳话,至今仍在留传。

关于名人的作文:王献之依缸习字

关于名人的作文:王献之依缸习字

关于名人的作文:王献之依缸习字编者按:《王献之依缸习字》是一篇关于名人的作文,小作者描写王献之爱好练字的事情来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古代优秀励志故事。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

”我国晋代有一位大书法家叫王羲之,他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家,下面我来讲一个有关王献之习字的故事。

偷偷习字王献之从小就很爱写字,特别是大字。

有一次,他把父亲的大字拿着往自己的房间跑,父亲叫住了他,问:“献之,你手里拿的什么?”王献之回答:“这是您的大字,父亲。

”父亲便说:“去吧。

”献之回到书房里,拿出一张宣纸,便开始临摹。

他见父亲进来,急忙把宣纸放在椅子上,一屁股坐在椅子上。

父亲问:“谁刚刚写字了?”见椅子上的宣纸,父亲便让王献之把宣纸拿过来。

父亲看了之后,问:“你真的喜欢写字吗?”王献之说:“当然。

”父亲又说:“我明天教你写字。

”王献之高兴得一跃二尺高。

写“鹅”少点一天,王献之心情不错,想写一个大字,可又不知该写什么。

忽然,一只鹅在河水里“嘎嘎嘎”地游了过来。

王献之立刻知道该写“鹅”字,正剩一点时,他的哥哥王凝之叫他去踢毽子。

于是,他便急忙跑出去,跑到门口,正撞到父亲,然后又急忙玩去了。

父亲进来之后,看到“鹅”字,发现少了一点,于是用毛笔加上了一点。

过了一会儿,王献之的母亲问:“你的书法练得可好?”王献之说:“已经很好了。

”说完,就去书房拿“鹅”字。

他跑进屋子,拿起宣纸,看也不看,就给了母亲。

母亲看了后,说:“我儿习字三千日,只有一点像羲之。

”王献之急忙问:“哪一点?”母亲便指给他看。

王献之看了,有些疑惑,对母亲说:“这一点不是我写的。

”父亲走过来,说:“这一点是我写的。

孩子,书法不是三朝五载就能学会的。

”天下第一一天,王献之和他的哥哥上集市玩,他看见一个卖扇子的在吆喝叫卖。

王献之说:“拿来我看看。

”他看了那人扇子上面的字,说:“这字好难看。

”卖扇子的不高兴了,说:“你懂什么?你写一个试试。

费劲九缸之水,一点像羲之——王献之学书

费劲九缸之水,一点像羲之——王献之学书

费劲九缸之水,一点像羲之——王献之学书大家好,欢迎来到小人物历史,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是王献之学书。

公元344年的一天,王羲之的内宅里,随着一阵婴儿堕地的哭声,王献之降生了。

王羲之看到刚来人世的幼子,脸上泛起欣慰的笑容。

也许是“天下父母爱小儿”的缘故吧,王羲之在这第七个孩子身上寄予了无限的期望。

他希望王献之能继承父业,作为自己书法艺术的传人。

从刚懂事的那天起,小献之就受到书法艺术的感染。

父亲是名震华夏的书法家,外公、母亲和一位哥哥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来访的客人、亲朋中,有不少是当时的书界名流。

家学的渊源和环境的熏陶,使王献之自幼就深深爱上了书法艺术。

七八岁那年,有一次父亲看到王献之正在全神贯注地练字,就悄悄来到他的身后,猛然间掣其手执的笔,献之的手臂只是晃动了一下,可毛笔仍然握在手中。

王羲之不禁大喜,对家人说:“这孩子今后一定有大出息的。

”小献之热爱书法艺术,但他也同其他孩子一样,活泼好动,天真顽皮。

一天他练完字后,便提着墨桶、斗笔来到街上,见一高墙洁白光滑,便任意挥洒起来。

顷刻之间,高墙上便布满了方丈大字。

字迹未干,墨香漂溢,其笔力虽不象名家法帖那样刚劲雄健、龙飞凤舞,但运笔流畅,舒展大方,字里行间也显示出几份功力。

他刚要离去,高墙前已聚集了四五十人,接着越聚越多,很快达到四五百人。

“这字是谁写的?”“就是那位七八岁的小孩。

”众人听说这方丈大字出自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之手,无不喷啧称赞。

“他是谁家的孩子?”“听说是王右军的幼子。

”“小小年纪就这般出息,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前途无量啊!”站在一边的献之听到这些议论,联想到父亲的赞赏,不仅喜上眉稍。

他暗自思量,我只是胡乱写了一气,行人就大加夸奖,看来要学好书法,赶上父亲,也并非难事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王献之感到自己的书法大有长进了,于是就很想同父亲比试比试。

有一次,王羲之在墙上写了一个“鹅”字,第二天便出门去了。

王献之喜出望外,认为这下机会可来了。

三年级的作文王献之和十八个水桶观后感

三年级的作文王献之和十八个水桶观后感

三年级的作文王献之和十八个水桶观后感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是东晋的大书法家。

有一次,王羲之和他的老婆聊天,说:“这十八口缸也没什么用处,不如扔了吧。

”王羲之的老婆说:“说不定哪天干旱了,这十八口缸还能用。

”“好!听你的。

”王羲之说。

突然,王献之从他们身边经过。

王羲之问:“儿子,你手里拿着什么?”王献之回答:“我拿着父亲的书法作品。

”说完,就回自己的房间了。

王羲之的夫人说:“这孩子是不是练书法去了?”王羲之说:“我去看看。

”结果,真的发现王献之在练书法,王羲之还说要教王献之呢。

王羲之先要王献之写一横,王献之说:“写那么多横干嘛呀!”王羲之说:“千里之行,始于足。

千万别小瞧了那一横。

”有一天,王献之的哥哥带王献之到集市上玩。

王献之一边跑,一边喊:“哥哥,快点!”哥哥说:“哦,好!”“看!那有一个卖扇子的!”王献之说完,就跑到卖扇子的地方,说:“让我看看那个扇子!”卖扇子的人把手里的扇子给了王献之。

王献之说:“这上面的字,好难看啊。

”卖扇子的人说:“你能写,你写一个!”王献之说:“写就写,谁怕谁!”等王献之一写完,就赢得了观众的赞誉。

这一天,王献之又不知道写啥呢,他突然看到河面上游来一只鹅,便写了一个“鹅”字,写到最后一笔时,哥哥叫他踢毽子,他想了想就答应了。

母亲见王献之在玩,便问:“献之,字写好了吗?”献之说:“写好了。

”母亲说:“你拿来给母亲看一下吧!”王献之说:“好吧。

”说完,就拿他写的“鹅”字给母亲看。

母亲看后,说:“我儿练字三千日,只有一点像羲之。

”王献之说:“让我看看。

”“啊?我没有写这一点呀,会不会是父亲写的?”“对,就是我写的。

练一手好字,不像你这样三朝五载就能练成的。

”王羲之说。

“那我现在缺哪呢?”王献之问。

“你把这十八口缸里的水全部用完了,就会明白的。

”王羲之说。

就这样,王献之日日夜夜地练字,把十八口缸里面的水都用完了。

长大了,成了赫赫有名的大书法家。

王献之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

王献之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

王献之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哎呀,这字怎么这么难写呀!”我愁眉苦脸地看着眼前的宣纸,上面的字歪歪扭扭,一点儿也不好看。

这是一个周末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的书桌上。

妈妈在一旁看着我练字,脸上露出一丝焦急的神色。

“宝贝呀,你可得好好练呀,你看看人家王献之,那书法多厉害呀!”妈妈语重心长地说。

“王献之是谁呀?”我好奇地问。

“王献之呀,他可是个了不起的书法家呢!他小时候练字可刻苦啦,据说呀,他用完了十八缸水才把字练得那么好呢!”妈妈绘声绘色地讲着。

“哇,十八缸水呀!那得是多少呀!”我瞪大了眼睛,简直不敢相信。

“是呀,所以说有志者事竟成呀,只要你有决心,也能把字写好的。

”妈妈鼓励地看着我。

我心里暗暗想:哼,我就不信我写不好字!从今天开始,我也要像王献之一样努力练字!于是,我每天都花很多时间来练字。

有时候,我写得手都酸了,真想放弃,但一想到王献之的故事,我就咬咬牙坚持下去。

有一天,我正在练字,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吵闹声。

我跑出去一看,原来是小伙伴们在外面玩耍呢。

他们看到我,就喊我一起去玩。

“快来呀,一起玩捉迷藏呀!”小伙伴们兴奋地喊着。

我心里痒痒的,好想和他们一起玩呀,可是我又想到自己还没有练好字呢。

“哎呀,你们玩吧,我还要练字呢。

”我故作坚定地说。

“哎呀,练什么字呀,先玩一会儿嘛!”小伙伴们不依不饶。

“不行不行,我要像王献之一样努力,等我把字练好了再和你们玩。

”我倔强地说。

小伙伴们无奈地摇摇头,跑去玩了。

我回到书桌前,继续认真地练字。

就这样,日复一日,我的字慢慢变得好看起来。

妈妈看到我的进步,开心地笑了。

我终于明白了,只要有志向,有决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王献之能做到,我也能做到!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通过组织参观、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去体验,发展学生的兴趣。

组织学生学科竞赛、实验操作、绘画、书法、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让学生动脑动手,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O王献之与十八缸水
王献之小时候跟着父亲王族之学书法,开始时热情很高,可是时间一长就觉得很乏味。

他想父亲的书法那么好,一定有什么窍门.于是他向父亲请教学书法的窍门,王及之指看院子里的18g大水位,郑重地对儿子说:“写字的秘诀,就在这些水缸里面.你把这18缸水写完,就知道了。


父亲的话让王献之觉得很好奇,他又抖擞精神,蘸水废墨,挥笔临帖,一缸水写完后,感到自己的字已经写得很不借了,就得意地将自己写好的字拿给母亲看。

母亲认各地看74良久,指看一个“太”字下达的一点说:“只有这一点像你父亲。

”王献之听了大吃一惊,因为这之点正是父亲在教他写字时,加在“大”字下部的那一点。

写了一缸水,连一“点”都还没有写像,王献之心里有点泄气。

这时候,王益之鼓励儿子说:“学书法没有什么秘诀.而全在‘功夫,二字。

功夫是练出来的、而不是找窍门找出来的。

只要功夫真正练到了家,就一定能成才。

”王益之又给儿子讲了东汉大书法家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故事。

在父亲的教诲下,王献之继续认真练下去,不仅下功夫练字,还认真读书,不断加强道德修养,修身养性,他的书法很快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天.王献之正在专心练字时,王县之想钱一下儿子的功夫,就俏俏地走到儿子身后,将献之手里的笔猛地一拔,结果献之手中的笔竟然纹丝不动。

王及之非常高兴地说:“这孩子很有希望,将来能有所成就。


在王献之练字的过程个,毋亲按照父亲制定的计划,进行具体指导督促,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王献之先照看父亲的字,天天练习横、竖、点、撇、撩,足足综了两年,觉得差不多了才拿给母亲看,母亲说:“有点像铁划了。

”接着王献之又照着父亲的字,天天练写各种各样的钩.两午后又拿给母亲看,母亲说:“有点像银钓了”。

最后,王献之开始练写完整的字,又是照看父亲的字天天练,一直练了4年。

直到父亲和母亲都比较满意了,才放手让王献之自己去写,自由创造。

这样,王献之终于写完了18缸水,通过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锻炼他坚忍不投的意志力,也成了有名的大书法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