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监护监督制度概要
监护制度范本
监护制度范本一、总则1. 为保障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监护制度。
2. 本制度所称监护,是指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保护的行为。
3. 监护人应当遵循尊重、关爱、保护的原则,保障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被监护人全面发展。
二、监护人的确定1.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为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
2. 老年人的监护人可以为其子女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
无子女或者子女无法履行监护职责的,可以为其近亲属或者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
3. 残疾人的监护人可以为其配偶、子女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
无配偶、子女或者子女无法履行监护职责的,可以为其近亲属或者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
4. 监护人无法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具有监护能力的人代为履行。
三、监护职责1. 监护人应当关心、爱护被监护人,为被监护人提供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保障。
2. 监护人应当维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不得侵犯被监护人的财产权益。
3. 监护人应当保证被监护人的人身安全,防止被监护人发生意外事故。
4. 监护人应当对被监护人进行教育,培养被监护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
5. 监护人应当定期向有关部门报告被监护人的生活、教育、医疗等情况。
四、监护人的更换1. 监护人无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不履行监护职责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更换监护人。
2. 监护人因故丧失监护能力的,应当立即向人民法院申请更换监护人。
3. 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监护人无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不履行监护职责的,可以依法更换监护人。
五、监护制度的监督与救济1. 民政部门、残疾人联合会、老年人协会等社会组织应当对监护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2. 被监护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认为监护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未成年人安全与行为管理制度
未成年人安全与行为管理制度未成年人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安全与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未成年人在各个方面得到充分的保护和正确的引导,建立一套完善的未成年人安全与行为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一、未成年人安全管理制度(一)家庭安全管理1、家长应确保家庭环境安全,消除潜在的危险因素,如锐利的边角、有毒物品应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
2、教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电器、燃气等设备,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3、安装防护窗、烟雾报警器等安全设施,以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学校安全管理1、学校要建立健全校园安全制度,加强校园巡逻和门禁管理,防止校外人员随意进入校园。
2、定期对校园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包括教学楼、体育器材、食堂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3、组织师生进行安全演练,如火灾逃生、地震避险等,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交通安全管理1、教育未成年人遵守交通规则,如走人行道、过马路看红绿灯等。
2、未满 12 周岁的儿童禁止骑自行车上路,未满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骑电动车上路。
3、家长在接送孩子上下学时,要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孩子的交通安全。
(四)网络安全管理1、家长和学校要共同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避免沉迷网络游戏和不良信息。
2、安装网络过滤软件,限制未成年人访问不适宜的网站。
3、教导未成年人保护个人隐私,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
(五)食品安全管理1、学校食堂要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规,确保食品原材料的质量和加工过程的卫生。
2、家长要教育孩子选择正规的食品商家购买食品,不购买“三无”食品。
3、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校园周边食品摊点的监管,取缔无证经营的食品摊位。
二、未成年人行为管理制度(一)品德教育1、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友善、尊重他人等。
2、教育他们懂得感恩,学会关心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学习习惯培养1、帮助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等。
2、家长和学校要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减少干扰因素。
监护管理制度
监护管理制度
是指为了保护和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得到恰当的监护和照顾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监护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监护人的选择和资格:制定规定,明确监护人的资格和条件,确保监护人有足够的能力和责任心来承担监护责任。
2. 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规定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他们的监护责任和义务,包括提供合适的生活环境、教育和医疗保健等。
3. 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确立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机制,包括法律、政策和制度等方面的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健康、教育、发展等权益。
4. 监护管理机构和程序:设立专门的监护管理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监护事务,确保监护人的履职,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5. 监护管理制度的评估和改进:建立监护管理制度的评估和改进机制,及时跟踪和评估监护管理的效果,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监护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确保他们健康、安全、快乐地成长,在社会和家庭中得到必要的保护和关爱。
第 1 页共 1 页。
浅谈监护制度及其完善
浅谈监护制度及其完善
监护制度是指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和权益而设立的一套制度和机制。
其核心目的是为了解决未成年人在生活和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境和问题,确保他们得到良好的照顾和教育。
然而,监护制度在现实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首先,监护制度在法律层面上需要更加明确和完善。
监护制度的法律依据目前主要包括《儿童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在具体的操作和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漏洞。
例如,对于监护人的选拔和审查机制不够严格,导致了一些不适合担任监护人的人获得了监护权。
因此,需要加强监护人的背景调查和资格审查,并建立相关的法律程序和标准,以确保监护人的素质和能力。
此外,监护制度还需要加强与其他机构的衔接和协作。
监护制度仅仅是一个方面,面临很多和孩子健康成长有关的问题,比如教育、医疗等。
因此,需要建立起监护制度与其他机构的有效衔接和协作机制,确保未成年人在不同领域得到全面的照顾和保护。
这涉及到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学校、医院等各方的合作,需要建立相关的合作机制和框架。
最后,完善监护制度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监护制度的完善不仅仅是依靠法律和制度的建立,更需要倡导和培养全社会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意识。
这需要加强对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同时,也需要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重视,增强社会对监护制度的支持和参与。
总之,监护制度的完善是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举措。
通过加强法律、加强监督、加强衔接和加强宣传等方面的努力,可以进一步提高监护制度在实践中的效力,确保未成年人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关爱。
未成年人监护监督制度概要
未成年人监护监督制度是指社会对未成年人进行监护和监督的一套制度安排。
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呵护,同时也需要制度的保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意识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正在完善,以确保未成年人能够健康成长。
首先,未成年人监护监督制度的法律法规体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监护有明确规定,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未成年人的基本权益,禁止侵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同时也规定了对侵权人的追责和处罚措施,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
其次,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监督机制也是未成年人监护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建立监督机构、加强对教育机构和家庭的监管等方式,来确保未成年人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关爱。
同时,社会组织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例如有关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非政府组织,可以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和倡导相关政策等方式,推动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和保护。
最后,监护人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未成年人监护监督制度的核心。
监护人是未成年人最亲近的人,负有照顾和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
监护人应当履行好教育、保护、照顾和监督未成年人的职责,确保其身心健康的成长。
监护人的疏忽和玩忽职守,有可能导致未成年人受到伤害或侵权,因此监护人的责任和义务必须得到法律的明确规定和监督。
总之,未成年人监护监督制度对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监督机制以及监护人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可以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确保他们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益。
未成年人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保护和培养好他们,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未成年人监护监督:从概念提出到制度设计
说法》 报道一起案例 , 一名艺名 “ 小燕子” 三岁半女童 空手在距离地面 1 米高的钢丝绳上行走 ,而她脚下 0
是 6只虎视 眈眈的东北猛 虎。本案件不争的事实是
“ 小燕子” 父母应 当履行监护职责 , 应当将其送到学校 接受教育, 而不是从事对其身心有严重损害的杂技表
演。未成年人 , 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 , 如何监护 , 已经 成为 勘验 福利 制度 和法 律制 度 的敏 感 问题 。本文 以国 , 期望利用公权干预私权 , 弥补 我国监护不利游离于法律监督之外的缺憾 , 实现未成 年人权利的公力救济 。 二、 国未成年人监护的法律规定和未成年人监 我
( ) 二 未成年人监护的无奈社会现状 1 未成年人成为弱势群体。所谓未成年人 , . 一般 是不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 , 是一社会学概念 。按照 该人群 的人 口学特征 , 特别是农村 留守儿童 , 已经成 为弱势群体 。 弱势群体 , 也叫社会脆弱群体 、 社会弱者 群体 , 在英文中称 s i l r lg us 弱势群体根 o av n a e r p。 c u e b o l 据人的社会地位 、 生存状况而非生理特征和体能状态 来界定 , 它在形式上是一个 虚拟群体 , 是社会 中一些 生活 困难 、 能力不足或 被边缘化 、 受到社会排斥 的散 落的人 的概称。 照特征分类 , 按 未成年人 , 特别是农村 留守儿童 , 有着弱势群体的人 口种群特征 。 2 未成年人的结构构成——以留守儿童为例。 . 我 国未成年人人 口种群结构复杂 。以留守儿童为例 , 农 村 留守儿童主要来 自于家庭 和社会两个方面 。根据 20 年中国 1 05 %人 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 , 中国
周 艳 波 曹培 忠
( 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 山东 泰安 2 10 ) 700
监护制度名词解释(一)
监护制度名词解释(一)监护制度名词解释监护制度•监护制度是指对于未成年人或无行为能力人的法律保护措施,通过委托或指定特定人担任监护人,以保障他们的权益和利益。
监护人•监护人指被法院或其他相关机构委任或指定的人员,负责监护未成年人或无行为能力人的生活、教育、健康等方面的权益和利益。
监护人必须热爱、尊重并保护被监护人的权益。
举例解释:•孩子的父母通常是他们的监护人,他们负责孩子的日常生活、健康和教育。
如果父母无法履行监护人的职责,法院可以委任其他亲属或合格的人为孩子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指年龄未满法定成年年龄的人,其权益和利益需要得到特殊的法律保护。
法定成年年龄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有所不同。
举例解释:•在中国,未成年人指年龄未满18周岁的人。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权益需要得到特殊的保护和关注,包括在教育、医疗、财产等方面得到合法的权益保障。
行为能力•行为能力是指个人根据法律规定能够独立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行为能力通常与年龄、智力水平和心理状态等因素相关。
举例解释:•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等可能缺乏完全行为能力,他们无法独立决定自己的行为和承担法律责任。
监护制度的设立就是为了保护这些人的利益,确保他们的权利不被侵犯。
法院•法院是国家权力机关之一,负责审理和解决民事、刑事和行政等案件,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法院有权委任或指定监护人,确保未成年人或无行为能力人得到合法的监护。
举例解释:•当父母无法履行监护人的职责或无法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益时,法院可以介入并委任合适的人担任监护人,以确保未成年人的权益得到保护。
以上列举了监护制度中的几个关键名词,并且对每个名词进行了解释和举例说明。
监护制度的目标是保护未成年人或无行为能力人的权益和利益,确保他们得到合法的监护和保护。
这些名词的解释和举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监护制度的含义和作用。
安全监护人管理规定
安全监护人管理规定《安全监护人管理规定》是为了加强未成年人安全保障措施,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和合法权益,促进和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而制定的规定,以下是该规定的详细解析: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定了《安全监护人管理规定》的制定目的和适用范围。
这是本规定的综合性规定,明确了该规定的基本作用和适用范围。
第二条规定了本规定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包括什么是“未成年人”、“安全监护人”、“区域内戒毒康复机构”等等。
这些概念是陈述本规定中所涉及的实践问题而必须的,具有规范和引导的作用。
第二章安全监护人的范围和基本要求本章规定了安全监护人的范围及其基本要求,明确了法律规定的安全监护人的范围和要求,帮助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对安全监护人的要求有更清晰的认识。
第三章安全监护人的评定和聘任本章规定了安全监护人的评定和聘任,明确了安全监护人的评定和聘任的程序和要求。
这是一个具有规范性的规定,从程序上规定了如何评定和聘任安全监护人,从要求上规定了安全监护人应具备的各项条件。
第四章安全监护人的职责和权利本章规定了安全监护人的职责和权利,明确规定了安全监护人在监护过程中应承担的职责和享有的权利。
这是一个具有指导和保障作用的规定。
第五章安全监护工作的机构和监管本章规定了安全监护工作的机构和监管,明确规定了相关机构的职能和监管权限。
这是一个具有监督和约束作用的规定,可以保证未成年人安全监护工作的有序开展。
第六章安全监护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本章规定了安全监护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明确如何组织和实施安全监护工作。
这是一个具体指导和保障作用的规定,可以保证安全监护工作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第七章安全监护工作的权责界限和协作机制本章规定了安全监护工作的权责界限和协作机制,明确了各机构间权责和协作机制的规定。
这是一个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的规定,可以保证安全监护工作各相关部门间协调配合的顺畅性和有效性。
第八章法律责任本章规定了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明确了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异地监护管理制度
异地监护管理制度一、监护人的权利和责任在异地监护管理制度下,监护人仍然保持对未成年人监护的权利和责任。
监护人有权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生活照料、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管理和照顾。
监护人也有权决定未成年人的重大事项,例如医疗抉择、教育选择等。
同时,监护人也有责任保障未成年人的生活和安全,不得有任何对未成年人的不利行为。
监护人在异地时,应当通过各种方式与未成年人保持联系,并及时了解未成年人的生活情况和需要,确保能够及时提供帮助和照顾。
二、监护范围的确定在异地监护管理制度下,监护范围是指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的监护范围和权利。
监护范围的确定需要考虑监护人的实际情况和未成年人的具体需求,同时也要符合法律规定和社会伦理。
监护范围的确定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照料: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人的饮食、睡眠、卫生、日常生活等方面进行管理和照料,确保未成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2. 教育管理:监护人有权决定未成年人的学校选择、课程安排等教育事项,并对未成年人的学业情况进行关注和管理。
3. 医疗照料:监护人有权对未成年人的医疗抉择进行决策,并对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情况进行关注和照料。
4. 财产管理:监护人有权代表未成年人进行财产管理和处置,保障未成年人的财产利益。
监护范围的确定需要根据未成年人的实际情况和监护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制定和实施,同时也要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和社会伦理。
三、监护关系的协调在异地监护管理制度下,监护关系的协调是指不同地区的监护人对于监护事项的沟通协调和合作。
由于监护人在不同地区,可能会出现难以面对面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情况,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护关系协调机制。
监护关系的协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交流:监护人应当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包括电话、短信、邮件等,及时了解未成年人的生活情况和需要,以便及时提供帮助和照顾。
2. 沟通协商:监护人之间需要进行定期的沟通协商,就未成年人的生活情况、教育管理、医疗护理等方面进行共同协商和决策,确保未成年人得到全面的照顾和管理。
学校未成年人工作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保障未成年人在学校期间的合法权益,确保其身心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领导1. 学校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辅导员等人员为成员,负责学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各年级、班级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小组,由年级组长、班主任、辅导员担任负责人,负责本年级、班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工作职责1. 教育教学部门:加强对未成年人教育教学的监管,确保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符合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注重培养未成年人的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德育部门:组织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活动,提高未成年人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法律意识。
3. 班主任:负责班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具体实施,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爱未成年人成长。
4. 辅导员: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工作,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活动。
5. 后勤部门:保障学校设施设备安全,定期检查校园及周边环境,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四、工作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提高全体师生的法律意识。
2. 完善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责任,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3. 加强家校合作。
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爱未成年人成长。
4. 强化安全教育。
开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防欺凌等安全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
5. 关爱特殊群体。
对留守儿童、孤残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实施结对帮扶,提供关爱和帮助。
6. 严格管理学生。
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行为,防止未成年人犯罪。
五、监督与考核1. 学校定期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考核。
论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完善
王歌雅. 论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的改革与完善[J]. 中国青年研 究, 2017(10).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论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完善
2023-11-07
目 录
• 引言 •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概述 •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问题分析 • 完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对策建议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是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 康和合法权益。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未成年人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家庭暴力、性侵、网络 欺凌等,因此完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
需要加强监护人的职责和权利,保 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现有监护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
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督 和管理。
研究展望与不足之处
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发展趋 势和改革方向。
可以研究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科学的监护制度,提高 未成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或疏忽照顾未成年人。
缺乏对监督机构的独立性
02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受到政府或其他利
益方的干扰,无法有效地行使监督职能。
未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03
在监督未成年人监护方面,未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导致
一些社会组织和个人无法参与监督工作。
04
完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 对策建议
建立严格的监护人资格审查制度
可以探讨如何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减少监护 人的滥用权力等问题。
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研究方法和样 本数量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民法监护人员制度范本
监护人员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碍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监护人员,是指依法对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碍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护的自然人、社会组织或者国家机构。
第三条监护人员应当遵循尊重、关爱、保护的原则,保障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被监护人健康成长或者恢复正常生活。
第四条监护人员的选任、变更、撤销和监督,适用本制度。
第二章监护人员的选任第五条监护人员的选任应当遵循有利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和自愿原则。
第六条有利原则是指选任的监护人员应当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和被监护人健康成长。
第七条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指选任的监护人员应当与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有最密切的联系。
第八条自愿原则是指选任的监护人员应当是自愿承担监护职责的自然人、社会组织或者国家机构。
第九条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员应当是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代理人;父母或者其他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监护能力或者不宜担任监护人员的,可以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等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
第十条精神障碍人的监护人员应当是其配偶、父母、子女或者其他法定代理人;没有前款规定的人,可以由其他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
第三章监护人员的变更和撤销第十一条监护人员的变更和撤销,应当遵循有利于被监护人利益的原则,并尊重被监护人的意愿。
第十二条监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变更:(一)监护人员丧失监护能力或者不宜担任监护人员的;(二)监护人员严重侵犯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三)监护人员因故不能履行监护职责的。
第十三条监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撤销:(一)监护人员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二)监护人员丧失监护能力或者被剥夺监护权的;(三)监护人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犯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
第四章监护人员的监督第十四条监护人员的监督机构应当是被监护人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代理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组织。
未成年人保护和管理的实施细则
未成年人保护和管理的实施细则未成年人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未成年人保护和管理的实施细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家庭保护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1、保障未成年人的生活、健康和安全。
父母要为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确保其饮食营养均衡、居住环境安全舒适。
按时带未成年人进行体检,预防和治疗疾病。
2、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
父母要与未成年人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和困惑,及时给予关心和支持。
培养未成年人积极乐观的心态,帮助其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
3、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
父母要言传身教,用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引导未成年人。
注重培养未成年人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鼓励其勤奋学习、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4、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
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者遗弃,不得歧视未成年人。
二、学校保护学校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1、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学校要配备合格的师资队伍,完善教学设施,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未成年人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
2、保障未成年人的安全。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制度,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人员。
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高未成年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关注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活动,促进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4、尊重未成年人的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不得歧视学习困难、身心有障碍的未成年人。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鼓励未成年人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三、社会保护社会各界应当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共同承担起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
未成年监护人员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规范未成年监护人员的管理,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未成年人监护人员(以下简称监护人)的选拔、培训、考核、监督等工作。
三、监护人的基本条件1.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
2.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3.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家庭教育能力。
4. 无犯罪记录,无不良嗜好。
5. 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能够承担监护责任。
四、监护人的选拔1. 未成年人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由未成年人父母自行协商确定。
2. 未成年人父母不能履行监护职责或者监护不适宜的,由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推荐。
3. 监护人应当接受未成年人保护组织或者相关部门的审查,审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监护人的基本条件、家庭情况、教育背景等。
五、监护人的培训1. 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应当定期对监护人进行培训,内容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家庭教育知识、心理健康教育等。
2. 监护人应当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监护能力。
六、监护人的考核1. 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应当对监护人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监护人的监护能力、家庭教育效果、未成年人成长状况等。
2. 考核不合格的监护人,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应当督促其改进,必要时可依法更换监护人。
七、监护人的监督1. 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应当加强对监护人的监督,确保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2. 监护人不得虐待、遗弃、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3. 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应当及时介入,依法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八、法律责任1. 监护人违反本制度规定,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未保中心临时监护制度范本
未保中心临时监护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确保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以下简称未保中心)对临时监护的未成年人应当遵循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条未保中心临时监护制度适用于因监护人无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监护人暂时无法确定等特殊情况,导致未成年人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情况。
第二章临时监护的设立第四条未保中心在接到关于未成年人需要临时监护的报告或者发现未成年人需要临时监护的情况下,应当立即进行调查评估。
第五条未保中心应当根据调查评估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设立临时监护,并对需要设立临时监护的未成年人进行照料。
第六条未保中心设立临时监护时,应当与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有利害关系的组织或者个人协商确定临时监护的方式、期限等相关事项。
第三章临时监护人的职责第七条未保中心临时监护人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二)照顾未成年人的生活起居,提供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帮助;(三)协助未成年人解决与监护相关的问题;(四)定期向未保中心报告未成年人的生活状况和监护情况;(五)其他与未成年人临时监护相关的职责。
第八条未保中心临时监护人不得有以下行为:(一)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二)利用未成年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三)其他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四章临时监护的终止第九条未保中心临时监护的终止条件如下:(一)监护人恢复履行监护职责;(二)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的情况消失;(三)临时监护的未成年人已满十八周岁;(四)其他应当终止临时监护的情形。
第十条未保中心在终止临时监护前,应当与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有利害关系的组织或者个人协商,确保未成年人继续得到妥善照料。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一条未保中心未履行临时监护职责或者履行临时监护职责不力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临时监护管理制度
临时监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规范临时监护行为,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未成年人因父母监护能力丧失或受到侵害,导致无法继续居住在父母家庭,需要临时监护的情况。
第三条: 临时监护管理机构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为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照料和保护,保障其生存和发展权利。
第二章临时监护申请与审批第四条: 未成年人的亲属、社会团体、监护人或有关部门可向当地民政部门提出临时监护申请。
第五条: 临时监护申请材料应当包括:申请书、未成年人及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身份证明、家庭情况证明、监护人照片、家庭状况说明等。
第六条: 民政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后进行审查,并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
批准的,应当及时通知监护人并出具《临时监护决定书》,不予批准的,需要给出理由并通知相关当事人。
第七条: 《临时监护决定书》应当明确临时监护的期限,监护人的基本情况以及被监护人的相关信息。
第三章临时监护管理第八条: 临时监护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记录监护人和被监护人的信息,包括个人基本情况、联系方式、家庭状况等。
第九条: 临时监护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对被监护人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等方面的跟踪评估,并及时向民政部门提供监护工作情况报告。
第十条: 监护人应当履行好照料和保护被监护人的义务,提供必要的生活、教育、医疗等服务。
第十一条: 在临时监护期间,监护人应当就被监护人的重大事项征得民政部门的同意,如出国留学、转换户籍等。
第十二条: 对于监护人发生失职、玩忽职守等不良行为的,相关社会团体有权向民政部门举报并要求重新审查监护决定。
第四章监护期满与终止第十三条: 临时监护期满前,监护人应当提前向民政部门申请延期或解除临时监护。
第十四条: 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监护能力恢复或者其他监护条件符合法律规定的,监护机构应当要求监护人将被监护人交还给其父母或其他合法监护人。
关于监护制度
关于监护制度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监护制度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监护制度是指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由特定的监护人对其进行监督和照顾的一种制度安排。
这种制度的建立不仅能够保障弱势群体的正当权益,还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监护制度的理念和实践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古代,监护制度就被用来保护未成年人和其他弱势群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监护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改进。
现代社会对监护制度的需求越来越高,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和政策来保障和加强监护制度的实施。
监护制度的核心目标是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和利益。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就是保护国家的未来。
监护制度的建立能够确保未成年人得到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使其健康成长。
同时,监护制度也能够保护精神病患者等弱势群体的权益,将其纳入社会的保障体系,给予其必要的照顾和治疗。
监护制度的实施需要明确的法律和政策支持。
各国通过立法来确立监护制度的法律地位和规范,明确监护人的权力和义务。
同时,还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专门机构和人员来负责监护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监护制度的实施也需要专业的人才支持。
监护人需要具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能够有责任、有爱心地履行监护职责。
在一些国家,专门设立了监护人岗位,并对其进行培训和评估,以确保他们能够胜任监护工作。
同时,监护制度的实施还需要健全的监督机制和纠纷解决机制。
监护人行使监护权力需要受到监督,避免滥用权力和侵犯弱势群体的利益。
对于监护纠纷的处理,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程序和解决途径,保障各方的权益。
在现代社会,监护制度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监护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建立健全的老年人监护制度,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将是未来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综上所述,监护制度是为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而建立的一种制度安排。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监护制度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障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老年人等群体的权益。
监护管理制度
监护管理制度
是一种为了保护弱势群体,特别是未成年人或无行为能力人的权益而设立的管理机制。
其主要目的是确保监护者能够履行其对被监护人的责任,并提供必要的监护和保护。
监护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监护人的选拔和任命:法院或相关机构会对合适的人选进行评估和选择,以确保其具备合适的能力和素质来担任监护人。
2. 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监护人有责任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和健康,并代表被监护人做出必要的决策。
3. 监护人的监管和审查:监护人的行为和决策应受到法院或相关机构的监管和审查,以确保其不滥用权力或不履行责任。
4. 被监护人的权利和保护:被监护人享有基本人权和合法利益的保护,监护人应确保其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
5. 监护关系的解除和变更:监护关系可以在特定情况下解除或变更,例如监护人不能正常履行职责或被监护人达到法定年龄。
监护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助于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确保他们得到适当的照顾和保护。
同时,监护管理制度也对监护人的行为和决策进行监管,以防止滥用权力或不履行职责。
第 1 页共 1 页。
留守儿童保护督查制度范本
留守儿童保护督查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加强对留守儿童保护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第三条留守儿童保护督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留守儿童的安全、健康、受教育等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第四条留守儿童保护督查制度遵循依法行政、公开透明、综合施策、协同推进的原则。
二、督查组织第五条设立留守儿童保护督查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留守儿童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督查指导和考核评估。
第六条设立专门的督查机构,负责留守儿童保护工作的日常监督和检查。
督查机构应当配备专职督查人员,必要时可以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评估。
三、督查内容第七条督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家庭监护责任的落实情况、学校关爱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的服务质量、公安机关的执法情况等。
第八条督查机构应当定期对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必要时可以开展专项督查。
四、督查程序第九条督查机构应当制定详细的督查计划,明确督查时间、地点、对象和内容。
第十条督查人员应当采取实地查看、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进行督查。
第十一条督查结束后,督查机构应当及时形成督查报告,向留守儿童保护督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督查报告应当包括督查发现的问题、整改建议和整改情况等。
五、责任追究第十二条对未按照规定履行留守儿童保护职责的部门或个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第十三条对在农村留守儿童保护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部门或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附则第十四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五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留守儿童保护督查工作领导小组。
未成年人管理制度
未成年人管理制度一、未成年人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保护优先原则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利益是未成年人管理制度的重要目标,任何管理措施和政策都应当以未成年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培养未成年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保护意识,使他们尽快健康成长。
2、全面发展原则未成年人管理制度应当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智力、道德、心理等方面。
政府、学校、社会等各方应当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提供扶持和帮助,使未成年人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
3、家庭优先原则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社会化环境,是未成年人管理的重要基础。
因此,未成年人管理制度应当充分尊重家庭的权益和利益,加强家庭教育的功能和作用,鼓励家长参与未成年人的成长教育工作。
4、社会共同责任原则未成年人管理是全社会的责任,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部门和机构都应当积极参与未成年人的管理工作。
各方应当加强协作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利益,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二、未成年人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1、未成年人权益保障制度政府应当通过法律、法规等形式,对未成年人的权益和利益进行保障。
包括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权、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等方面进行规定和保护。
除此之外,政府还应当建立和完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机制,建立相应的投诉渠道和信访机制,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2、未成年人成长引导机制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未成年人成长引导机制,包括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教育等方面的引导和支持。
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未成年人合理成长,增强其自我保护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机制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机制,包括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加强家庭教育、加强学校教育、加强社会教育等方面的努力,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同时,对已经犯罪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帮助和改造,防止其再次犯罪,重新回归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民通意见》第20条:监护人不履行监护 职责,或者侵害了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 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的其他 有监护资格的人或者单位向人民法院起诉 要求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按照普通程 序审理,要求变更监护关系的,按照特别 程序审理;既要求承担民事责任,又要求 变更监护关系的,分别审理。
• 2、监督职责划分方面,立法可以将监督过 程划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三部分,分别加以明确。事前监督以监护 人选定监督为主,事中监督应侧重于“建 议权”和人身财产权益处分“征得同意 权”,但要避免过多监督干预监护。事后 监督重点应明确报告和配合处理义务
• 3、建立监督工作公开与失职惩罚机制。前 述将监督工作赋予基层组织与监护人单位, 也有利于对监督工作进行再监督,通过内 部建立公开机制与惩罚机制,保证监督人 履行职责。
• 3、监督权职责不明 对于监督权和监护权的界限法律为给予 明确规定。导致监督权与监护权虽然目的 一致,但在具体实施方面,监督权权限不 明。
四、立法完善
• 1、主体方面,仿效英美建立单位监督与 个人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单位监督方面 可以将监督权交由基层组织;个人监督 方面可将监督权交由父母单位人员,并 设立个人监督期限,如轮流制。
(三)监护监督措施
• 1、事前监督,对监护人选定进行监督 • 2、过程监督,及时矫正不正当行为 • 3、事后监督,及时报告,并配合公权力机关 采取措施 • 4、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时的罢免建议权 • 5、人身财产监督权:监护人对未成年人人身 财产的处分,除完全有利于未成年人之外,监 督人享有同意权
三、我国监护监督制度及 完善
• (一)立法规定 《民法通则》第十八条: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 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 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 的,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 赔偿损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 的申请,撤销一)主体:各国基本都采取国家机关与专门 监督人相结合的方式
• (二)对象:根据学者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行为:1、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2、未 成年人监护人自身违法行为。3、监护人放任 子女行为。4、未成年人过度自由行为。5、 未成年人家庭问题。6、收养行为。7、监护 人变更
• (二)1、监护资格:监护人首先应当具有民事行 为能力。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定:认定监护 人的监护能力,应当根据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经济条件,以及与被监护人在生活上的联系状况 等因素确定。 • 2、监护人职责:包括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 保护被监护人有正常的物质生活条件,还应关心 被监护人的智力发展及品德修养;管理和保护被 监护人的财产,作为法定代理人代理被监护人进 行民事活动及参加民事诉讼;对被监护人损害他 人合法权利的行为,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二)立法缺陷及完善
• 1、无适格监督主体 第一,公权力监督机构庞杂、数量 多、不明确;第二,个人担任监督人的 法律规定模糊不清。
• 2、监督失职现象不易被发现 事前监督上,对未成年人人身或财产权 益处分往往不会事先取得监督人同意;事 后监督上,监督人员在发现有损未成年人 权利之时也通常沉默不言。
未成年人监护监督制度
一、监护制度概述
• (一)监护设立有以下三种方式:(1)法定 监护。监护人直接根据法律规定而产生,首先 应由未成年人父母担任,父母死亡或无监护能 力的,按法律规定顺序由其他人员担任。(2) 指定监护。指监护人由人民法院或其他有权指 定监护人的单位、组织的指定而产生。(3) 委托监护。指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因故暂 时无法行使监护权,可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 委托他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