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小说发展史二
03第二章(第二节)台湾小说代表作家作品
在艺术上,作品致力于融合中西小说技巧,表 现在人物塑造上,它突破了传统小说重在“做 什么”和“怎么做”的外部描写,而着重向内 心开掘,精细入微地刻画出人物在特定境遇中 “怎么想”,作者成功的借鉴了意识流技巧, 多层次地编织作品、多角度地展示人物,给人 以强烈的立体感,从而形成了与西方意识流小 说的一个重要区别:意识流流出了脉络清晰的 情节,造就了心态鲜明的人物。
二、钟理和
钟理和(1915~1960),笔名江流、里禾,号 钟铮、钟坚等。台湾屏东人,祖籍广东梅县。 钟理和的创作可分为两个段:北京时期与返台 之后。在台湾乡土文学发展史上,钟理和是50 年代承前启后的主要代表。 主要作品:“钟理和全集”八卷:《夹竹桃》、 《原乡人》、《雨》、《做田》、《笠山农 场》、《日记》、《书简》、《残集》系列短 篇《故乡》包括《竹头庄》、《山火》、《阿 煌叔》《山歌与亲家》。
主要作品:散文:台湾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无 题》,新诗与散文:《觉悟下的牺牲》、《流离 曲》、《南国哀歌》、《低气压的山顶》等 。成 就最大是小说,主要有:《一杆“秤仔”》 、 《不如意的过年》 、《浪漫外记》 等。 作品主要特色:同鲁迅一样,反帝反封建是赖和小 说的基本主题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赖和的小说 还较好地继承了我国传统小说的技巧,诸如嘲讽、 象征、对比、夹叙夹议等等,并有自己的特点。
九、聂华苓
聂华苓(1926~ ),原籍湖北应山,生于宜昌。 1948年毕业于中央大学,1949年携全家赴台,任 《自由中国》编辑 。1967年成立了“国际作家写 作计” ,通过这个机构,聂华苓不但成为加强世 界各国作家交往的一个纽带,而且是联系台湾海 峡两岸当代文坛的一座桥梁,为促两岸文学交流 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主要作品:中篇小说《葛藤》 、短篇小说集《翡 翠猫》、《一朵小白花》、《王大年的几件喜 事》,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 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梦谷集》、 《三十年后——归人札记》等。
第二章港台湾的新文学运动及创作
眷村文化
眷村是属于台湾特有的历史文化,1949 年随着国民党政府从大陆来到台湾的大批国 民军队和眷属,原以为只会在台湾停留短短 数年就会回到大陆,因此随身只携带简便的 行李,杂居在台湾的许多城镇内。高雄自明 郑时期开始就是军队驻扎的地区,历经清朝 时期到国民政府迁台,也自然成了许多军眷 落脚的居所。而这些居所多是以竹篱简单将 居住地围起来,与外界有了隔离,染上一丝 神秘的色彩,因此称竹篱笆内居住的民众为 眷民,他们居住的地方叫眷村,后来形成台 湾独特的“眷村文化”。
小说创作: 张我军的小说创作集中于20年代, 仅有三篇。 《买彩票》 《白太太的哀史》 《诱惑》 张我军的创作奠定了台湾新文学发展的 重要基石。
赖和:台湾新文学的奠基者
生平简介: (1894——1943),原名赖
河,字懒云,台湾彰化市人。 自1926年陆续发表小说14篇: 《斗闹热》、《一杆“称仔”》、《不如 意的过年》、《蛇先生》、《雕古董》、 《棋盘边》、《辱?!》、《浪漫外 纪》、《可怜她死了》、《归家》、 《惹事》、《丰作》、《善讼人的故 事》、《赴了春宴回来》。
“皇民化”运动
1、殖民同化教育是“基础”
推行日语教育。殖民当局早在1896年就分别设立了
最早的日语教学机构“国语学校”,“国语传习所。 日语教育非常严厉,在学校不准讲汉语(台湾话), 一讲汉语即施予各种处罚。 建立奴化教育体制。1919年殖民当局出台所谓“内 地延长主义”,又称“同化主义”。教学内容是以 传播殖民主义文化为主,有关中国的历史、思想、 文化均在被排挤之列,以从根上切除中华民族文化 的影响。为防止中国人接受高等教育,从中等教育 开始,就限制中国学生所学专业;高等教育基本上 由日本人独占。
(三)八十——九十年代 无主流的多元发展局面 1、女性主义文学潮流 2、政治文学潮流 开放“党禁”、“报禁” 施明正《渴死者》、《喝尿者》
第四讲 新时期港台小说 2
• 1、李碧华的小说故事情节中爱 恨情仇冲突都比较剧烈,就是前 面有生死不渝的感情,后面却是 背叛之后的绝望和放弃。最典型 的是《胭脂扣》、《青蛇》。
• 2、李碧华笔下的情感,往往具 有时代的厚重感。她将个人情感 体验和大时代写在一起,但是也 不会被大时代背景下所谓的历史 厚重感给带走。比如《霸王别 姬》,那是在一个畸形的社会, 压榨扭曲人的本性,人的心理病 正是这个社会的恶疾的传染。
• 黄蓉与郭靖的爱情历程,也是郭 靖的成长历程。可以说,没有黄 蓉的明帮暗助,郭靖不可能成长 成为一代英雄。他们是力量与智 慧的完美结合,但是相对于力量, 智慧显得更为重要。所以郭靖这 个人物是在黄蓉的映照下完成的。 从语言的角度来看,黄蓉的语言 压倒所有男性的语言,这位女性 的话语有权利,有优势,有压倒 性,而且有艺术含量。
一、言情小说大家——琼瑶
• 琼瑶(1938-) • 原名陈喆,衡阳县渣 江镇人。1938年出生 于四川成都,1949年 随父亲陈致平由大陆 到台湾。1947年九岁 在上海《大公报》儿 童版发表了第一篇小 说《可怜的小青》 1963年出版第一部小 说集《窗外》,从此 跃登台湾文坛
“不伦”的初恋(1956)
• • • • • • • 飞——《飞狐外传》 雪——《雪山飞狐》 连——《连城诀》 天——《天龙八部》 射——《射雕英雄传》 白——《白马啸西风》 鹿——《鹿鼎记》 • • • • • • • 笑——《笑傲江湖》 书——《书剑恩仇录》 神——《神雕侠侣》 侠——《侠客行》 倚——《倚天屠龙记》 碧——《碧血剑》 鸳——《鸳鸯刀》
• “他自进室中,抚摸床几,眼泪扑 簌簌地滚下衣衫。忽觉得一只柔软 的手掌轻抚着他头发,柔声问道: “过儿,什么事不痛快了?”杨过 霍地回身,正是十六年来他日思夜 想、魂牵梦绕的小龙女。”
台港文学现代小说
里,独自彷徨街头,无所归依的孩子们”。白先勇对笔下人物总充满悲悯情
怀。有人形容白先勇为“背负五千年回忆的重担”,作者曾说:“写作是因 为希望将人类心灵中无言的痛苦转变成文字……”
台港文学
《永远的尹雪艳》通过昔日上海百乐门高级舞女尹雪艳的生活史,为 人们描绘了一幅台湾上层社会腐化堕落的生活图景,同时对昔日达官 贵人们今日的耽于幻想、缺少行动的勇气给以嘲讽,是一篇现实主义 的杰作。 《游园惊梦》主题内涵丰富深刻。从社会现实角度看,它反映了台湾 社会转折时期上层社会关系的变化,旧贵族官僚的没落与新兴资产阶
庆、南京、上海、香港等地。1948年到香港上小学,1952年去台湾上中
学,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到台湾大学。
台港文学
但是因为他热爱水利,想在长江三峡建立一个大型的水
利工程,于是他到台湾成功大学学习水利工程。1957年
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1961年毕业。1963年到美国爱荷 华大学“作家工作室”从事创作研究,1965年获硕士学 位。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任教,讲授中国 语言文学课程。
台港文学
白先勇曾说:“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是对历代兴亡伤怀的追掉,从屈原 的《离骚》到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中所表现的人世沧桑的一种苍凉感, 正是中国文学最高的境界,也就是《三国演义》中,‘青山依旧在,几度 夕阳红’的历史感,以及《红楼梦》‘好了歌’中‘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 一堆草没了’的无常感。” “台北我是最熟的——真正熟悉的,你知道,我在这里上学长大的——可 是,我不认为台北是我的家,桂林也不是——都不是。也许你不明白,在 美国我想家想得厉害。那不是一个具体的“家”,一个房子,一个地方, 或任何地方——而是这些地方,所有关于中国的记忆的总合,很难解释的, 可是我真的想得厉害。”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二十三章20世纪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
二、东方板块的构成与发展特色
海外华文文学创作的东方板块主要由
日本和东南亚两个地区组成。日本的华文 文学与中国“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发展关 系紧密,鲁迅、周作人、陈独秀等中国新 文学的倡导者都是戊戌变法后东渡日本开 始从事文学活动的; 郭沫若、郁达夫、成仿 吾等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也于辛亥革命前后 留学日本并转向文学创作 。
3.为什么说“香港文学由于文化根基和环境迥 异于内地,因此既不可能成为深圳那样的 ‘特区文学',也不可能完全与社会主义制 度下的内地文学合流,它将在两地作家的
交流中保持自己的特色,成为中华民族文 学中独特的一支”?请结合香港现当代文学 的发展历程对其这一特色加以简要概括。
4.刘以鬯的《酒徒》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意识流 小说,在艺术手法上体现出很高程度的创 新和开拓,请结合作品对此给予具体说明。
第三节 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历程及 其代表作家
○海外华文的历史发展与繁荣 ○“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本土
性特征日趋明朗 ○东方板块的历史进程 ○西方板块的构成与特色 ○美华文学的丰硕成果
一、海外华文文学的区间板块与总体发展态势
所谓海外华文文学,主要是指在中国以外的 国家或地区,凡是用华文作为表达工具而创作的 文学作品,也就是中国以外各国的华侨、华人、 外国人以华文为表达工具,以反映华侨、华人和 其他人在居住国的社会生活,或在中国的社会生 活为内容的文学作品。
三、西方板块海外华文创作的历史变迁
(一)欧美华文文学创作的历程 (二)欧美华文文学创作的特点及代表作家
思考题
1. 20世纪的台湾文学处在祖国大陆文学与西 方文学的中间地带,它接受了两者的哪些 影响?
2.作为台湾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陈映真 小说具有怎样的特色?在艺术上显示出了哪 些新的审美追求?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台湾文学)【圣才出品】
第29章台湾文学29.1 复习笔记一、台湾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1.台湾的新文学运动发端台湾的新文学运动发端于1920年7月,当时一些留日的台湾学生仿效大陆的《新青年》,在东京创办了《台湾青年》,旨在“研究台湾革新,谋求文化向上”,并由此引发台湾的新文化运动,其所肩负的使命除摆脱封建落后文化的枷锁外,还要抵制日本在台实施的同化政策。
2.台湾现代文学的发展时期(1)从1925到1931年,是台湾文学的草创期。
(2)1930年代初期,一直到1937年,属于台湾文学的繁盛创作期。
(3)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由此直到1945年,是台湾现代文学的凋零期。
(4)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投降,到1949年12月国民党政权迁台,为台湾光复初期。
3.台湾现代文学的艺术特点(1)台湾的现代文学大都以现实主义为归依,乡土气息一般较浓重。
其中最频繁呈现的是思恋家国,反抗压迫的文学母题,以及作为弱国子民的漂泊意识。
台湾的现代文学作为一脉支流,无疑以其特色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景观。
(2)台湾现代文学收获最丰的是小说,其次是诗,散文和戏剧相对弱一些。
二、台湾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家1.赖和(1)赖和被称为“台湾新文学之父”,他以现实社会的批判和乡土文化的寻根为本,最早最有力地激发了台湾新文学的精神。
其白话短篇小说《斗闹热》是台湾较早的白话小说。
(2)赖和又是台湾新诗的奠基者之一。
他试图以诗歌来纪实和抒情,取材往往都是现实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如《觉悟下的牺牲》《流离曲》《南国哀歌》等。
2.杨逵杨逵关注现实,参与社会变革,思想开阔,性格豪爽,又受普罗文学思潮影响,其创作大都由现实直逼时代的思想制高点。
其作品有《送报夫》《泥人形》《鹅妈妈出嫁》《模范村》《萌芽》《春光关不住》等。
3.吴浊流代表作有《先生妈》《波茨坦科长》《亚细亚的孤儿》等。
其中,《亚细亚的孤儿》是日据时代台湾社会苦难历史的“镜子”。
这部小说在思恋乡土的情结上构架爱国反日的主题,但又不时流露“异乡人”失根的痛楚。
台湾文学概况
二、台湾文学特色
1、民族性 2、本土性 3、融合性
第二节 台湾文学的分期与成就
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从“五四”至抗战胜利,称为日据时代的文 学 二、从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回归祖国怀抱至今称 为光复以后的文学。
一、台湾日据时代文学又可分为: (1)20年代摇篮时期 (2)30年代成熟时期 (3)抗战爆发后的低潮时期
我之固体化
在此地,在国际的鸡尾酒里, 我仍是一块拒绝溶化的冰—— 常保持零下的冷 和固体的坚度。 我本来也是很液体的,也很爱流动,很容易沸腾, 很爱玩虹的滑梯。 但中国的太阳距我太远,我结晶了,透明且硬, 且无法自动还原。
当我死时
当我死时,在长江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 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丽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雨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雨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第二节 林海音
一、作者介绍 二、林海音的作品类型 (1)用朴实的传统的写实主义的手法,描写旧中国 北京各阶层的生活和北京的风俗习惯与风景名 胜,作品富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城南旧事》。 (2)以传统的写实主义手法与西方文学的技巧相结 合,描写旧中国妇女的婚姻悲剧故事。《婚姻 的故事》。 (3)用写实主义手法描写乡土题材。《要喝冰吗》。 三、作品赏析:《城南旧事》、《金鲤鱼的白裥裙》
芝加哥
新大陆的大蜘蛛雄踞在密网的中央,吞食着天文数字的小 昆虫,且消化之以它的毒液。 而我扑进去,我落入网里——一只来自亚热带的、难以消 化的金甲虫。 文明的兽群,摩天大夏们压我、以立体的冷淡,以阴险的 几何图形压我,以数字后面的许多零压我,压我,但压不 断飘逸于已乡人的灰目中的西望的地平线。 迷路于钢的大峡谷中,日落的更早——(他要赴南中国海 黎明的野宴) 钟楼的指挥仗挑起了黄昏的序曲, 幽渺地,自蓝得伤心的密歇根湖底。
02第二章(第一节)台湾文学
“中生代”即当年的“新世代”或称“新生 代”,特指1949年(弹性可回溯至1945年)后出生, 于70年代后期,特别是80年代以来在台湾文坛取得 突出成就的作家群体。 中生代作家处身于相对安宁平和的社会环境, 享受到政治的相对自由和经济的富足以及现代社会 带来的一切便利,拥有了较高的教育水准和较完备 的知识结构,较少因袭的历史重负,因而具有开阔 的视野、强烈的参与意识和鲜明的现代观念,无论 对社会政治还是文学潮流,意识形态还是创作方法, 均在相当程度上摆脱既往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呈 现更开放、更自由、更多样的内涵。
这一时期的写景诗,往往在同一题目下竞相吟咏, 内容雷同,形式古板,艺术上有所追求和创造者 不多。而对民生疾苦、社会矛盾等问题反映得很 少。这就使得这个时期的台湾文学对生活的反映 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广度。所以这一时期台湾文学 的虽然以诗歌为主导,但诗歌界并未出现过伟大 或重要的诗人,诗艺术亦未有引人注目的成就。 台湾文学的这种状况,一直到日本占据台湾之前, 没有太大的改变。这一时期的台湾文学可以称为 台湾旧文学。
潮水般涌入台湾文坛的西文文艺,尤其是现代主义 各种流派的作品中,社会转型中无所适从的迷惘心 态与西方现代主义文艺中充斥的孤绝感一拍即合, 于是现代主义思潮也就适逢其时地流行起来了,并 在60年代取代了“战斗文艺”而成为文坛的主流。 60年代开始的经济起飞,使全台兴起农村青年进城 打工热、大学毕业生出国留学热、境内境外旅游观 光热,迅速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 值观念,物质的丰富与道德的沦丧日益明显,“未 婚妈妈”、环境污染、明妓暗娟禾等等社会问题与 日俱增。
END
一:旧文学时期(1685--1920)
台湾文学史与移民史是相呼应的。台湾是移民社会, 本来并无文人阶层。最先移民来台的文人,是明末清初 随着郑成功而来的沈光文。清军节节南下并占领福建、 广东后,不少著名的文化人亦先后渡海到澎湖、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前,台湾文学主要形式是民歌、山歌。 沈光文在台湾文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一六八五 年(康熙二十四年),他与季麒光、华衮、韩又琦、陈 元图、赵龙旋、林起元、陈鸿猷、屠彦、郑廷桂、何士 凤、韦渡、陈雄略和翁德昌等十四人,成立“福台闲咏” 诗社,后改名(东吟社)。这是当时台湾文坛的一大盛 事,开了台湾文人联结诗社风气之先。
090519-台港文学
•
•
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流行,冲破了战斗文学教条的束缚,在 促使文学摆脱国民党当局的政治羁绊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从现代诗方面看,作为一种文学运动,它的功绩,主要在于奠 定自由诗体为新诗的主要形式,语言上的勇猛的实验以及导致了 诗人们努力的向人类心灵的内在挖掘。 它的弊病则是逃避现实矛盾,走进个人的象牙之塔。它强调 横的移植,提倡异国情调,形成了盲目西化的倾向;它强调为艺 术而艺术,促使唯美主义的流行和形式主义的泛滥;它向内在挖 掘,导致了矫饰造作、无病呻吟和晦涩如谜、甚至使唯性主义大 行其道。所以,步入70年代,在乡土文学崛起的时候,现代诗受 到了猛烈的批评。 当然,这些弊病是就现代诗总体而言,并非每个诗人,和所 有的诗都如此。现代诗运动中的探求者,如纪弦、余光中、痖弦、 郑愁予等,在创作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 留学生文学:於梨华、聂华苓、丛苏、陈若曦、张系国和 白先勇等 • 通俗文学创作热潮:琼瑶的言情小说、古龙的武侠小说、 高阳的历史小说
• 继纪弦等人的现代派成立之后,夏 济安创办了《文学杂志》。该刊提 倡说老实话的文学,但在艺术上倾向 现代主义。它支持现代诗运动,介绍 欧美现代主义文艺理论和作品,发 表台湾作家的现代主义的作品,对 台湾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起了 推波助澜的作用。1959年夏济安离 台赴美,《文学杂志》停刊。次年 台大外文系学生白先勇、王文兴、 陈若曦、欧阳子、刘绍铭、李欧梵、 戴天等人成立《现代文学》社,出 版《现代文学》杂志,介绍西方现 代主义作家如卡夫卡、卡缪、乔伊 思、托马斯· 曼、詹姆斯、福克纳等 作家,介绍存在主义、意识流、虚 无主义、超现实主义小说。同时也 以西方现代主义作家为师创作小说, 他们跟现代派、蓝星诗社、创世纪 诗社的诗人遥相呼应,形成了现代 文学派。现代主义文学主宰了60年 代的台湾文坛。
第二章(第二节)台湾小说代表作家作品
二、钟理和
钟理和(1915~1960),笔名江流、里禾, ),笔名江流 钟理和(1915~1960),笔名江流、里禾,号 钟铮、钟坚等。台湾屏东人,祖籍广东梅县。 钟铮、钟坚等。台湾屏东人,祖籍广东梅县。 钟理和的创作可分为两个段: 钟理和的创作可分为两个段:北京时期与返台 之后。在台湾乡土文学发展史上,钟理和是50 之后。在台湾乡土文学发展史上,钟理和是50 年代承前启后的主要代表。 年代承前启后的主要代表。 主要作品: 钟理和全集 八卷: 夹竹桃》 钟理和全集” 主要作品:“钟理和全集”八卷:《夹竹桃》、 原乡人》 做田》 《原乡人》、《雨》、《做田》、《笠山农 日记》 书简》 残集》 场》、《日记》、《书简》、《残集》系列短 故乡》包括《竹头庄》 山火》 篇《故乡》包括《竹头庄》、《山火》、《阿 煌叔》《山歌与亲家》 》《山歌与亲家 煌叔》《山歌与亲家》。
三、钟肇政
钟肇政( ),笔名九龙 钟正等。 笔名九龙, 钟肇政(1925~ ),笔名九龙,钟正等。台湾 桃园人,祖籍广东。中学毕业后在小学教书, 桃园人,祖籍广东。中学毕业后在小学教书, 1948年进台湾大学中文系深造 不久辍学, 年进台湾大学中文系深造, 1948年进台湾大学中文系深造,不久辍学,仍 教小学,直到1978年退休。其间于1974 1978年退休 1974至 教小学,直到1978年退休。其间于1974至1977 年受聘到东吴大学日语系教日语翻译。 年受聘到东吴大学日语系教日语翻译。他于 1951年走上文坛 处女作《婚后》发表于《 年走上文坛, 1951年走上文坛,处女作《婚后》发表于《自 由谈》杂志。1961年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 年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 由谈》杂志。1961年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鲁 冰花》 从此进入长篇创作阶段, 冰花》,从此进入长篇创作阶段,以《浊流三 部曲》 台湾人三部曲》影响较大。 部曲》和《台湾人三部曲》影响较大。
第四十八章 台湾文学
第二节 台湾的诗歌和散文
一、台湾诗歌
(一)20世纪上半叶诗歌 (二)台湾现代派诗歌 (三)台湾乡土诗歌
二、台湾散文
(一)散文概貌 (二)散文作家
第三节 台湾的戏剧与电影
一、台湾戏剧
台湾的戏剧运动始终处于相对平淡的 状态。抗战胜利后,台湾文艺界曾有过一 阵戏剧的热潮,如排演大陆戏剧作品、编 写新戏等,但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沉重 打击了台湾进步文艺界,也扼杀了这股热 潮。
二、20世纪上半叶台湾文学流变
20世纪20年代新旧社会交替之际,台 湾青年张我军在北京受到新文化运动的洗 礼,将文学革命引入台湾,发表了《糟糕 的台湾文学界》、《文学,提出建设台湾新文学。
二、台湾现代派小说
1949年国民党政府迁台,出于稳定局 势和“反共复国”的政治需要,大力提倡 “反共文学”。50年代中后期,随着“复国 神话”的渐远,局势的相对稳定和经济的 改革开放,“反共文学”走向衰落,西方 文化大量涌进,现代派文学思潮席卷全岛。
第四十八章 台湾文学
台湾现代汉语文学与祖国大陆现代汉 语文学走过相似的历程。台湾的现代派早 于大陆,并成为新时期早期大陆文学的先 导。白先勇、余光中与琼瑶,曾在两个方 面给大陆读者以广泛的影响。现代汉语是 两岸文学最紧密的血肉联系。
第一节 台湾文学思潮发展与小说
一、台湾文学思潮概貌
台湾作为祖国版图的一部分,千百年 来维系着与大陆母亲的血缘关系,其文化 亦是祖国大陆文化的移植和发展。历史上 几次大规模的汉族移民将大陆先进的生产 方式与文化带到了台湾。
三、台湾乡土小说
五六十年代,当现代派文学在台湾获 得长足发展的时候,乡土文学也在全面复 苏。台湾的乡土文学发端于20年代,最早可 追溯至赖和、杨逵等本土作家,日据时的 吴浊流也创作了大量的乡土文学作品。
台湾现代文学史稿(1923-1949)
台湾现代文学史稿(1923-1949)台湾现代文学史稿(1923-1949)一、引言台湾的现代文学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时岛上的文学创作开始逐渐与大陆沟通,并受到日本殖民统治的影响。
在1923年至1949年的这个时间段内,台湾文学经历了剧变和发展,涌现出了许多重要作品和杰出的作家。
本文将对这段时期的台湾现代文学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全面展现这一时期台湾文学发展的特点和成就。
二、台湾现代文学的发展背景1923年至1949年是台湾现代文学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环境和社会背景对台湾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台湾当时处于日本的殖民统治之下,其文学受到了日本文学的强烈影响。
此外,大陆的文化复兴运动和胜利政权推动的现代化进程也对台湾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变化为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素材和灵感。
三、台湾现代文学的主要派别和代表作品在这一时期的台湾现代文学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三个主要的文学派别:现代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和乡土文学。
这三个派别在台湾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并各自涌现出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1. 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强调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情感的表达,追求形式的变革和创新。
在这个派别中,蔡文田、吕志和陈季常等作家是最著名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作品不拘一格,风格独特,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苦痛和追求。
蔡文田的小说《悲歌》以及吕志的长篇小说《夜行船》都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它们充满了象征、隐喻和讽刺的手法。
2. 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对社会现实的描绘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在这个派别中,郑光美是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斗山志》以及《看图识字》等作品深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贫困、不公与不平等。
除此之外,姚文元的报告文学《台湾乌鸦史》也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深入观察,传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3. 乡土文学乡土文学致力于捕捉乡土生活的细节和民间传统。
吕葆中是乡土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小说《半夜鸡叫》以及《纡尊降贵》等作品以幽默的笔调和台湾特有的语言揭示了台湾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
台湾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返回
2、现代小说的出现将现代文学的发展推向了顶峰
怀乡文学在台湾文坛流行主要有以 下几方面的原因: 1、人的情感的自然需求。 2、新的现实刺激的结果。 3、战斗文艺的衰落。
返回
(三)60年代台湾文学的主潮是现代主义文学
台湾现代派文学深受精神分析学、存在主 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等西方现代文艺 思潮的影响,从卡夫卡、乔伊斯、吴尔芙、 福克纳、詹姆斯、劳伦斯等现代作家的作 品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从而形成了自己 的艺术特征。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盛行于台湾文坛的原因 主要是对50年代“战斗文艺”政治化、庸 俗化、公式化的反拨。“战斗文艺”脱离 现实、庸俗化、公式化的现象,使许多严 肃作家感到厌恶和失望,但他们慑于当局 的专制痛治,又不能正面地公开地抵拒, 于是起“纯艺术”的旗帜, 转向西方现代 派文学,探索偏重于艺术的文学之路。
返回
1、现代派诗社的兴起 台湾现代派文学的发端以现代派诗的兴 起为标志,五十年代初期现代派诗社和 诗刊的创办和逐渐兴旺,为台湾现代派 文学的发展拓开了道路。 1953年2月1日,诗人纪弦首先创办了 《现代诗》季刊,并很快集聚了一批现 代诗作者,这是台湾现代派文学发端的 重要标志。 “蓝星”诗社是对推动现代诗发展起重 要作用的另一个诗社。《蓝星》于1953 年6月创刊,次年3月,由覃子豪、钟鼎 文、邓禹平、夏菁、余光中等发起成立 “蓝星”诗社。
返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台湾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第三节台湾小说代表作家及作品
作品特色:其一,深刻地表现了台湾同胞对于 “原乡”的感情,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倾向。 其二,动人地描绘出农民的贫困和美德,不愧 为优秀的农民文学。其三,他的作品多半带有 自传性质,着重写自己及一家人的命运,特别 是爱情、婚姻方面的遭遇 。
三、钟肇政
钟肇政(1925~ ),笔名九龙,钟正等。台湾 桃园人,祖籍广东。中学毕业后在小学教书, 1948年进台湾大学中文系深造,不久辍学,仍 教小学,直到1978年退休。其间于1974至1977 年受聘到东吴大学日语系教日语翻译。他于 1951年走上文坛,处女作《婚后》发表于《自 由谈》杂志。1961年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鲁 冰花》,从此进入长篇创作阶段,以《浊流三 部曲》和《台湾人三部曲》影响较大。
主要作品有:小说《鹅妈妈出嫁》、《无 医村》、《萌芽》、《送报夫》、《模 范村》、《春光留不住》等 。戏剧创作 有《父与子》等 。评论和散文收录在 《羊头集》。 作品特色: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 精神,而且渗透着朴素的阶级意识,具有 相当高的社会价值和思想意义 。
七、吴浊流
吴浊流(1900-1976),原名吴建田,又 名吴饶耕。台湾新竹人,祖籍广东焦岭。 吴浊流是跨越日据时代和光复初两个时期 的重要作家。受过“五四”运动的影响, 民族意识强烈,不但以自己的创作表达对 于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的憎恨,而且于 1964年独资创办《台湾文艺》,1969年又 卖掉田产设立“吴浊流文学奖”,在台湾 文学史上写下了重要一页。
二、钟理和
钟理和(1915~1960),笔名江流、里禾,号 钟铮、钟坚等。台湾屏东人,祖籍广东梅县。 钟理和的创作可分为两个段:北京时期与返台 之后。在台湾乡土文学发展史上,钟理和是 50 年代承前启后的主要代表。 主要作品:“钟理和全集”八卷:《夹竹桃》、 《原乡人》、《雨》、《做田》、《笠山农 场》、《日记》、《书简》、《残集》系列短 篇《故乡》包括《竹头庄》、《山火》、《阿 煌叔》《山歌与亲家》。
第二章 台湾小说
古龙为人豪气干云,才华惊人,以无比丰富
的创作力,留下了70多部精彩绝伦、风行天 下的武侠巨作,影响巨大,开创了近代武侠 小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 峰。 代表作:《多情剑客无情剑》、《楚留香》、 《陆小凤》、《七种武器》、《绝代双骄》、 《欢乐英雄》
三、琼瑶的言情小说 1、作家简介: 琼瑶,原名陈喆,中国当代作家、编剧,湖南省衡
小说通过胡太明三返祖国大陆的坎坷经历与
心灵磨难,探讨了日殖下台湾知识分子的现 实出路,书写了台湾同胞强烈的飘零感与孤 儿感,突现了台湾人特殊历史情境中的“孤 儿意识”,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意义与认识 价值。 揭露“皇民化运动”。写于1944年的《先生 妈》是揭露日本殖民者所奉行主要体现在以
下三个方面: 强烈的民族意识:赖和小说多通过暴露“查 大人”——这些殖民统治的鹰犬们的丑恶凶 残面目,来批判现实,达到有力地抗议异族 欺凌的目的。 早期代表作《一杆“称仔”》 《不如意的过年》《惹事》《浪漫外纪》 晚期代表作《善讼人的故事》
二、黄春明的小说
“小人物的代言人”:黄春明 (一)生平与简介
黄春明,1939年生于台湾宜兰。
1966年4月在《幼狮文艺》发表《男人与小
刀》震惊台湾文坛。
黄春明的作品已被翻译为多国文字,其中《小
琪的那顶帽子》,《苹果的滋味》,《儿子的大 玩偶》编为三段式电影,《看海的日子》,《两 个油漆匠》,《莎哟娜啦 再见》亦改编为同名 电影.《等待一朵花的名字》则是他多年来唯 一的一本散文结集. 除了小说,散文,多才多艺的他也从事儿童绘 本,漫画等创作
贵,笔名杨逵、杨建文等。1905年10月18日 出生于台湾台南县新化镇。 主要作品及创作思想 杨逵的文学创作涉猎甚 广,包括小说,戏剧、评论、散文、但以小 说成就最高。
第二章(第一节)台湾文学(课件)
三:新文学的发展时期
随着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 随着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 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 抱。这一历史性的转折虽然是台湾爱国作家为之奋 斗和热切期盼的,但当这种转变一旦成为事实时, 斗和热切期盼的,但当这种转变一旦成为事实时, 他们却不能适应了。一则, 他们却不能适应了。一则,他们大多数受的是日文 教育,习惯于用日文写作,光复后取缔了日文报刊, 教育,习惯于用日文写作,光复后取缔了日文报刊, 他们就必须重新学习和磨练中文写作能力;二则, 他们就必须重新学习和磨练中文写作能力;二则, 以往他们身陷孤岛, 以往他们身陷孤岛,而今要面对正在激烈变化中的 整个中国,一时也无法把握生活的脉搏;三则, 整个中国,一时也无法把握生活的脉搏;三则, 1947年国民党一手制造的 年国民党一手制造的“ 二八 事件, 二八” 1947年国民党一手制造的“二·二八”事件,使全岛 陷入白色恐怖之中,文坛亦不例外。 陷入白色恐怖之中,文坛亦不例外。
以八景为题的诗赋纷纷出现,如凤山八景、基隆八景、 以八景为题的诗赋纷纷出现,如凤山八景、基隆八景、 淡水八景、兰阳八景、彰化八景、苗栗八景、云林八景、 淡水八景、兰阳八景、彰化八景、苗栗八景、云林八景、 台郡八景。赤嵌夕照、雁门烟雨、鹿耳春帆、鲲身集纲、 台郡八景。赤嵌夕照、雁门烟雨、鹿耳春帆、鲲身集纲、 金鸡晓霞、鲫潭斋月、旗尾秋收、玉山积雪、阿里云海、 金鸡晓霞、鲫潭斋月、旗尾秋收、玉山积雪、阿里云海、 清水断崖、双潭秋月、鲁阁幽峡、大屯春色、安平夕照、 清水断崖、双潭秋月、鲁阁幽峡、大屯春色、安平夕照、 澎湖渔火……台湾的大山小丘、大河小流、大殿小庙, 台湾的大山小丘、 澎湖渔火 台湾的大山小丘 大河小流、大殿小庙, 都有人留诗题咏。台湾文人集团性的诗歌活动, 都有人留诗题咏。台湾文人集团性的诗歌活动,有一段 时期曾以击钵诗和竹枝词为时尚。击钵诗, 时期曾以击钵诗和竹枝词为时尚。击钵诗,又称击钵联 吟或诗钟,为诗社活动的主要项目。聚会时, 吟或诗钟,为诗社活动的主要项目。聚会时,先订一题 缀钱于缕,系香寸许,承以铜钵,钱坠盘鸣, 目,“缀钱于缕,系香寸许,承以铜钵,钱坠盘鸣,响 声锵然,以为构思之限” 与刻烛催诗之意相似。 声锵然,以为构思之限”。与刻烛催诗之意相似。
台湾文学与香港文学
台湾文学及香港文学一、台湾文学(一)台湾文学概述由于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今天所谓的“台湾文学”,在时间上是指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殖民者以后,直至今日两岸尚未统一这一特定时段的称谓。
关于台湾文学的分期,一般认为:台湾新文学从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此前为古代、近代文学时期,与大陆文学相一致。
台湾文学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现代文学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初至1945年台湾光复,因这一时期台湾被日本殖民者占领,所以又称日据时期文学。
当代文学阶段,从1945年台湾光复至今。
(1)现代文学时期(又称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大体与大陆的现代文学相呼应,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萌芽期:指20世纪20年代。
台湾新文化运动是在大陆“五四”新文化革命的直接影响下开始的。
这个时期新文学运动的骁将为张我军,他以《台湾民报》为阵地,发表《致台湾青年的一封信》、《随感录》等,他旗帜鲜明地站在新文化运动的立场,倡导白话文,向旧文学、旧文人开火,言辞激烈。
此外,赖和也是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奠基者。
发展期:指30年代初到1937年抗战爆发,这个时期新文学的阵地逐步扩大,由报纸副刊转向文艺副刊。
主要作家有杨逵、扬华、朱点人等。
低潮期:至1937年至1945年。
由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使得进步的文艺团体被迫解散,文艺刊物停刊,新文学运动处于停滞状态。
此时的重要作家有吴浊流(1900-1976),代表作为长篇小说《亚西亚的孤儿》。
(2)当代文学时期:指1945年以后的台湾文学,又称光复后文学。
大体可以以10年为一阶段来划分:50年代:“反共”和怀乡文学。
1950年台湾成立中国文艺协会,推出机关刊物《文艺创作》,大肆鼓吹战斗文艺。
与此同时,文坛出现了怀乡小说与回忆小说,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张秀亚的《牧羊女》等。
50年代中、后期:现代诗歌在台湾兴起,涌现出三大诗社,最早由纪弦、郑愁予发起“现代诗社”,随后,洛夫、痖弦组织的“创世纪”,谭子豪、余光中组织的“蓝星社”成立,这些诗人们的诗歌都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现代向倾向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昨天琼瑶阿姨跟广电总局的“两位领导”投诉于正抄袭,于妈有难,八方点赞,我也顺着网友的指点,了解到,原来《美人心计》也是于正的作品,还就是这个电视剧,我用IPAD看过几集。
我看它,仅仅因为它是我很喜欢的林心如主演的。
看了几集,果然如剧名一般充满俗套,云汐改名为窦漪房之后我就没再看下去了。
现在爆出抄袭说,才知道,云汐这个角色设置,原来也是“抄袭”了琼瑶阿姨。
像云汐的背景,什么好色表哥,凶恶舅妈之类,都跟琼瑶的某部剧的人物设置如出一辙。
琼瑶对于正的投诉,也主要是在情节和人物设置上,而于正自己则分辩“偷龙转凤”原本借鉴的是《绝色双骄》。
这就让我困惑,像“偷龙转凤”之类,不是常见的“俗套”吗?原来它是“抄袭”?
倒不是替于正说话,前面说了,于正的电视剧我大都没看过,经常出现于娱乐新闻里的他,显然很不讨喜,据说在情节抄袭之外,他还抄袭了人家的对白,站在原创者的立场上,我和所有人一样鄙视抄袭者。
我的困惑,单是针对人物设置以及“偷龙转凤”“大奶朝小三泼水”这类情节上的模仿,假如这也算抄袭的话,只怕琼瑶自己也逃不了干系。
犹记当年看《庭院深深》,甚觉眼熟,家庭教师啊,废墟啊,有钱的男人双目失明啊,也就是调整了一下顺序而已,让穷女人成为前妻归来,现任老婆则凶悍凌厉,讲的还是灰姑娘翻身记,只是照顾中国国情添了一个恶婆婆。
《月满西楼》,跟就《简爱》相似之处更多,女主角都是孤女,简爱有个冷酷的舅妈,《月满西楼》里的美蘅就有个催着她滚出去的婶子;如果说两部小说里的招聘启事相似是因为公文写作大抵如此,可是男女主角都在家门口,因一场小小的交通事故邂逅就太巧合了;两篇小说里女主角的“情敌”都是个女疯子,且疯病都来自于家族遗传,所不同的只是,当女主角跟疯子的情人似有眉目时,安排了这一切的大哥按捺不住了,“放开那女孩,让我来。
”他的挺身而出,终于使这故事脱离了夏绿蒂的控制。
但那女孩对大哥说:“石先生,你知道我孤苦无依,你知道我贫穷……我再穷,还不到出卖青春爱情的地步!你还能对我有怎样的侮辱!”啊,贫穷,啊,我也有我的尊严,是不是让你想起了点什么?
也不只琼瑶以《简爱》为模板,张爱玲的《多少恨》,也是家庭教师,也是遇上中产男子,男子的老婆从疯女人换成了旧式不识字的女人——可见当时旧式女人有多惨,老公出
轨都显得更加理直气壮。
家庭教师最终远走天涯,她对男主角说要嫁表哥,而简爱就是差点嫁给了她表哥。
《简爱》所以被众多女作家厚爱,我想因为这个角色迎合了许多女读者心中的自我,我贫穷,矮小,不美,但我有节操有品位,一定会有帅大叔别具慧眼地爱上我。
成功的,被广泛借鉴的模板,一定迎合了人性的某一部分,找到人人心里都有的那一部分自我。
而琼瑶的《金盏花》开头又很像《多少恨》;《一帘幽梦》则像极了《飘》……我读书少,无法做更多的比照,只是记忆力还行,看过就会记得。
我不觉得这是抄袭,一直以为这就是鸳鸯蝴蝶派的操作模式。
首先你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模板,如建筑里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它是一部通俗小说的立身之本。
《雷雨》成为舞台经典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应该是,它里面有太多能让观众看得很爽的模板。
公子和丫鬟恋爱是一种,我记得有部戏叫《半把剪刀》讲的也是这个;同父异母恋是一种,后来被韩剧广泛采用;儿子继母恋是一种,《妻妾成群》里说了一半,没说完,还好没说完,使它在通往俗套的路上刹住了车。
模板选定,接下来是填砖,粉刷,是硬装加软装,窃以为,一个作家的过人之处主要体现在这部分。
像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模板原也是老灰姑娘遇上老王子,最后以令人羡慕的富足生活,完成对她哥哥嫂子这些家人的复仇。
所以她说,很多人在这部小说里,看到的是过瘾。
但更高层次的读者,能看到她字缝里的那些苍凉,使这部小说,从流行变成经典。
张爱玲是个明白人。
网友《拾荒小贩》告诉我,张爱玲给宋淇的信里提到,《半生缘》就是根据美国作家马德宽的《普汉先生》一书所改写。
有人仔细对照,果然很多经典细节都是直接移植过来的。
她能坦然告诉朋友这个,说明她不觉得借鉴情节是个问题,那不是她引以为傲的资本,也不是我们爱她的原因。
前几年郭敬明被指抄袭,似乎他也抄袭了很多对白,但他嘀咕“情节抄袭不算抄袭”,在我看来,还是有些道理的。
通俗小说的情节,就那么几种,像姜昆在某年春晚上笑《山不转水转》的旋律就是加长《小白菜》一样(不知曲作者作何感想),任你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
《红楼梦》里,贾母听女先生说书,刚听个开头,便知道结尾,说:“这些书就是一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开口都是…乡绅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
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
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绝代佳人。
只见了一个清
俊男人,不管是亲是友,想起他的终身大事来……”
贾母道着才子佳人戏的病根,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普通观众的口味,如大浪淘沙,滤去各种尝试,剩下的就那么几种。
假如我是那个时代的创作者,我心中的观众,可能不是贾宝玉,甚至不是贾母,而是薛姨妈袭人晴雯乃至赵姨娘,我必须考虑到她们爱看什么,如果我有超过她们口味的水准,会试着在俗套里夹些私货。
只有真正的天才,才有勇气彻底甩开这些俗套,人家都在写金玉良缘,我偏要讲我的木石前盟;人家都是以祖传的宝物传情达意,我偏要宝玉遣晴雯去给黛玉送个旧手帕,爱情能够点石成金,而不是被那些物件撮合。
这是曹公的牛逼之处,也是他不可模仿之处,他没有模板,情节皆出自胸臆,最重要的,是只有他能够掌控他的情节,在他笔下如西施捧心,你若模仿,就成东施效颦。
在这里,让我们替他感谢一下高鹗,感谢后者卖力地把这部伟大作品变成一个中举人生儿子的俗套,不然估计它不会引发这样广泛的阅读兴趣,谓予不信,请看,发行量最大的《知音》《家庭》,那上面,有多少引人啧啧称奇的俗套啊。
但逐字抄写,或者调换下语序,或者是其他我一时想不出来的抄袭,确实应该追究,若于正是这样,支持琼瑶阿姨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