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具体措施
加强博士研究生教育
加强博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为了加强博士研究生教育,提高培养质量,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要加强导师制度的建设。
导师是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导者和支持者,他们的作用不可忽视。
因此,我们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导师评价机制,确保导师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并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此外,还应加强导师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和指导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术环境和指导资源。
要注重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而培养创新能力需要提供科研资源和实践机会。
因此,学校应加大科研投入,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和实验设备,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
同时,也要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让学生有机会与国内外优秀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拓宽视野,提高学术素养。
第三,要加强学术道德教育。
学术道德是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学术诚信的基础。
我们应该加强对学术道德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遵守学术规范,诚实守信地开展科研工作。
此外,学校也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学术评价体系,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维护学术诚信的权威和严肃性。
要加强博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博士研究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和独立研究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
因此,学校应加强学科交叉和综合能力培养,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培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使他们能够在学术领域和社会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加强博士研究生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导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面的改革和创新,才能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2024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方案
2024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方案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始注重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授予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规范学位授予工作,2024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方案的具体内容。
一、工作目标1.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确保学位授予的严谨性和公正性。
2.优化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学位授予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二、工作措施1.严格选拔导师,强化导师责任。
- 提高导师选拔标准,注重导师的学术水平、师德师风和人才培养能力。
- 明确导师职责,加强对导师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和培养质量。
2.完善研究生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质量。
- 增设前沿性、交叉性课程,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
- 强化实践性教学,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规范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程序。
- 严格执行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制度,确保评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 加强答辩委员会的组建和管理工作,提高答辩质量。
4.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
- 开展学术道德教育,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诚信意识。
- 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尊严。
5.优化学位授予工作流程。
- 简化申报材料,提高申报效率。
- 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学位授予工作的在线办理。
三、工作保障1.组织保障:成立专门的学位授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学位授予工作。
2.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确保学位授予工作的规范运行。
3.人员保障: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4.经费保障:合理分配经费,确保学位授予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工作进度安排1.2024年上半年:完成导师选拔、培训及考核工作。
2.2024年下半年:推进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规范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程序。
3.2025年:全面实施优化后的学位授予工作流程,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相关制度。
博士生专项培养方案
一、方案背景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精神,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博士生,我校特制定本专项培养方案。
本方案旨在优化博士生培养体系,强化科研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具有坚定政治方向、道德品质和良好学术道德的博士生;2. 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宽广知识面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博士生;3.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博士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三、培养原则1. 德育为先,全面发展;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创新能力培养;3. 学术自由,鼓励创新;4. 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
四、培养体系1. 学术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等,旨在提高博士生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
2.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实习、实践项目等,旨在培养博士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科研创新体系:包括科研项目、学术交流、导师指导等,旨在提升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
五、培养措施1. 实施导师制:每位博士生配备一名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术研究、课程学习、实践能力培养等。
2.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学科特点和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增加跨学科、交叉学科课程。
3. 强化科研训练:鼓励博士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培养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
4. 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拓宽博士生学术视野。
5. 建立激励机制: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激励博士生勤奋学习、积极科研。
六、考核与评价1. 学术成果:博士生需在学期间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取得一定科研成果。
2. 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实习、实践项目等环节,考核博士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综合素质:考察博士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团队协作、心理素质等方面。
七、保障措施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导师指导水平;2. 优化资源配置,为博士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科研环境;3.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培养方案有效实施。
通过本专项培养方案的实施,我校博士生培养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若干措施
6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4月上总第110期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强国理念的深入,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博士研究生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保障并进一步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是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难题。
本文根据华北电力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和博士生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提出了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的若干措施。
一、改革博士生招生制度,提高硕博连读和提前攻博比例,提高博士生生源质量博士生招生是博士生教育的首要环节,招生的质量和水平对博士生教育质量的优劣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相关调研,当前我国博士研究生的生源质量一般。
[1]如何改革博士生招生制度,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改善和提高博士生生源质量,是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首要环节。
华北电力大学现阶段博士生的招生中大部分实行的是严格的入学考试制度,主要是根据学生理论课程的考试成绩及复试成绩来决定取舍,这种应试型的选拔方式不利于考查学生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和发展潜力,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学术背景和学术兴趣。
在招生形式上可以根据学科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除采用现有笔试和面试的形式外,要求考生提交个人自述和研究计划等,综合考虑考生的知识结构、学术背景、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因素,选拔具有学术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为了进一步吸收优秀生源和提高培养效率,采用硕博连读和部分硕士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方式来选拔优秀生源,不仅可以提高博士生生源质量,而且可以在教育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二、建立以导师为主的集体指导小组制,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院和学术委员会的积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新兴、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由于知识结构、学术领域、时间精力等方面的限制,单个导师很难给予博士生充分的指导和启发,加上单导师制在制度上降低了博士生从其他教师处得到指导的可能性,导致博士生无法得到足够的、及时的指导,从而直接影响了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学生的学术能力培养、研究能力培养以及学术道德的培养等方面。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博士研究生的质量和培养效果。
因此,高校应该注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以提高培养质量和培养效果。
一、注重学术能力培养学术能力是博士研究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因此,高校应该注重学术能力的培养。
具体来说,高校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博士研究生提高学术水平。
首先,高校可以组织学术讲座和学术研讨会,让博士研究生积极参与,增加学术交流的机会。
其次,高校还可以组织学术论文的撰写和发表,让博士研究生在实践中提高学术能力。
最后,高校还可以通过导师制度和学术导师的指导,帮助博士研究生提高学术水平。
二、加强研究能力培养研究能力是博士研究生必备的能力,因此,高校应该加强研究能力的培养。
具体来说,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等课程,帮助博士研究生掌握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的基本理论。
此外,高校还可以组织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让博士研究生在实践中提高研究能力。
最后,高校还可以通过科研导师的指导,帮助博士研究生提高研究水平。
三、强化学术道德的培养学术道德是博士研究生必备的素养,因此,高校应该强化学术道德的培养。
具体来说,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教育,让博士研究生明确学术道德的重要性,并遵守学术规范。
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学术论文的撰写和发表,让博士研究生了解学术诚信和学术规范的要求。
最后,高校还可以通过导师制度和学术导师的指导,帮助博士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和学术道德。
高校应该注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以提高培养质量和培养效果。
具体来说,高校应该注重学术能力的培养,加强研究能力的培养,强化学术道德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博士研究生,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方案
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方案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博士研究生教育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提高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强博士研究生培养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需要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具体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博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建立导师绩效考核机制,提高导师的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
二、优化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强化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培养,加强科研与实践结合。
三、加强博士研究生招生和管理,建立科学的招生机制和管理制度,保障招生质量和数量。
四、加强博士研究生教育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注重培养质量和学术成果的评价。
五、加强博士研究生国际化教育,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
六、加强博士研究生就业指导,建立科学的就业指导机制,促进博士研究生就业和创业。
七、加强博士研究生培训基地建设,落实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建设高水平的博士研究生培训基地。
以上七个方面是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只有全面贯彻落实这些方案,才能真正提高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水
平,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国家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
国家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
国家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是指针对工程领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对培养模式和机制进行的改革措施。
其目的是提高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培养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工程专业人才。
国家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建立学科交叉培养机制:鼓励工程研究生进行学科交叉培养,增强工程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具备多学科融合能力的工程创新人才。
2. 推行工程实践教学:加强工程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工程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强化工程伦理教育:加强对工程伦理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工程研究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提高工程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4. 加强工程实习和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工程实习和实践基地,为工程研究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环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5. 强化工程实践导师制度:加强工程实践导师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导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工程研究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国家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可以提高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水平,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工程专业人才,为国家的工程技术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医院博士研究生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博士研究生教育管理,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医学人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包括全职和兼职博士研究生。
第三条医院博士研究生教育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3. 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博士研究生的国际视野;4. 坚持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实施差异化管理。
第二章招生与选拔第四条医院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医院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应与医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需求相适应。
第六条医院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应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包括初试、复试和综合考核。
第七条医院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应注重考察申请人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科研潜力。
第三章培养与考核第八条医院博士研究生培养周期一般为3-4年,具体培养计划由导师与研究生协商确定。
第九条医院博士研究生培养内容应包括课程学习、科研训练、临床实践和学术交流等。
第十条医院博士研究生应参加国家规定的课程学习,并取得合格成绩。
第十一条医院博士研究生应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并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
第十二条医院博士研究生应参加临床实践,提高临床技能,为从事医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第十三条医院博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术视野,提升学术水平。
第十四条医院博士研究生应定期参加导师组织的学术讨论和学术报告,提高学术交流能力。
第十五条医院博士研究生应按照规定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并通过答辩。
第四章管理与监督第十六条医院成立博士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决策和协调。
第十七条医院设立博士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负责博士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考核和监督工作。
博士点建设的未来建设思路
博士点建设的未来建设思路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深化内涵建设,提高培养质量:博士点建设需要注重内涵发展,不断提高培养质量。
这需要高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推进国际化培养等方面的工作,以确保培养出高质量的博士研究生。
2. 突出学科特色,强化优势领域: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色,进一步强化优势领域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博士点。
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提升博士生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3. 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博士点建设需要注重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为博士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研究成果的应用平台。
4. 推进数字化转型,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博士点建设的重要方向。
高校应该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效率,为博士研究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体验。
5.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博士点建设需要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高校的国际竞争力。
高校应该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国际化培养,为博士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和学术合作机会。
总之,博士点建设需要注重内涵发展、突出学科特色、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数字化转型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工作,以提高培养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国家和社会的科技创新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博士生指导小组”提高博士质量的新举措
学生个人 的感受 和喜好 , 对于学生来说 希望能在 自己感兴趣 的老师 的带领 下进行科研 , 而这样 的争夺会把学 生当作 牺牲品 , 利于学 不
生 的发展 。同时 , 在单一 的导师 制度下 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 门户 之见 , 老师对不 同的学生抢 以不同 的眼 光 , 让 在给学 生评定 成绩 时
14其他 方面 .
度是我 国现行 培养 博士的主要手段 , 但随着社会 济的发展这种单
一
的导师制度 也开始 暴露某些缺点 。
1 科研经 费等方面 . 1 单一 的导 师制度 在科研 经费方面存在缺点 。在科研 经费方面 , 不同的导师科研经 费的数 量是不一样的 , 于优 秀的博 士生导师来 对 说有 充足的科研经费 , 因此他所带 的博 士生也 不用为 经费发愁 , 但 是对于那些没有经 费或者 经费不足的博士生导 师来说 , 他是不可能 给 自己的博士生多少经费 的, 因此必然导致博士生之 间经费的不公 平 。那些 经费不足 的博士 生因为经费 的原 因不能充 分地进行科 学
己的知识面 , 因为只有一个 导师 的指 导帮助 , 就容易把博 士生 的知
识 面和思维方式 固定单一 化 , 影响博士 生的创新 思维 , 因此单一博 士生导师制度不能适应培养广博 知识面的要求 。
13 单 一 导 师 制 不 利 于 交 叉 性 学 科 的 发 展 .
师制度是 否能适应如今 的发展需求 ?本文通过 比较单一 导师制 与
知 识广博 , 能更加深入地 进行研究 , 才 离开广这 个前提下 的深是 没
育质 量的问题是 大家关注 的焦点。如何 提高博 士生教育质 量是摆 在大 家面前 的重要问题。本 文通过论述 单一导 师制的缺 点从而提 出多导师制 的博士生指导小组制度 。
博士工作站工作计划
一、前言为了提高我国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加强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意见》的要求,结合我国博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学科研究能力的博士人才。
2. 优化博士工作站组织架构,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工作站的正常运行。
3. 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拓宽博士研究生科研视野,提高博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4. 提高博士工作站的社会影响力,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三、工作内容1. 优化博士工作站组织架构(1)成立博士工作站管理委员会,负责工作站的整体规划、决策和监督。
(2)设立工作站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联络协调、资料管理等。
(3)成立博士工作站学术委员会,负责学术研究和指导。
2. 完善管理制度(1)制定博士工作站工作条例,明确工作站的职责、任务、工作流程等。
(2)建立博士工作站考核评价体系,对博士研究生、导师、工作人员进行考核。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学术成果的申请、使用和管理。
3. 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培养(1)组织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分享学术成果和经验。
(2)鼓励博士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提高学术交流能力。
(3)支持博士研究生开展跨学科研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博士人才。
4. 拓宽科研视野(1)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联合科研项目。
(2)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工作站顾问,为博士研究生提供指导。
(3)组织博士研究生赴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学术交流。
5. 提高综合素质(1)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博士研究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博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
(3)组织博士研究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四、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工作计划的顺利实施。
2. 加大经费投入,为博士工作站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工作思路
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工作思路博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其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
因此,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过程、培养质量等方面,探讨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工作思路。
一、明确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具体来说,博士研究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 创新能力。
博士研究生应该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科学研究中提出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新的方法,为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2. 实践能力。
博士研究生应该具备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3. 学术素养。
博士研究生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广泛的学术视野和良好的学术道德,能够在学术界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在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采用的教育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总和。
构建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是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
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导师制度。
导师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应该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教育经验。
导师应该与博士研究生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关注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为博士研究生的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2. 课程设置。
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学科前沿和交叉学科的内容,为博士研究生提供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学科基础。
同时,应该注重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博士研究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科研实践。
科研实践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应该注重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师应该为博士研究生提供充足的科研机会和条件,鼓励博士研究生参与重大科研项目,提高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为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提升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产生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提高我校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组织实施面向博士培养生培养全过程的能力提升计划,即面向一年级的博士学术新人培育计划(具体选拨要求、评审程序、项目管理参见学校以“申请-审核”方式选拔“学校发展计划”博士研究生的相关规定,入选“学校发展计划”者即为入选博士学术新人培育计划),面向二年级的博士学位论文优秀选题计划,面向三年级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
一、博士学位论文优秀选题资助计划(一)选拔要求1.申请人应为我校全日制非定向二年级博士研究生。
2.申请人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明确且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
3.申请人已展露出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潜力,具有一定水平的科研成果。
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博士研究生可优先入选:1)申请人科研成果特别突出;2)申请人选题结合导师主持的在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申请人所在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或省优势学科;4)申请人导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曾获得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或提名论文。
(二)评审程序1.博士学位论文优秀选题资助计划项目每年评选一次,时间为每年9月份。
2.申请人与导师共同填写《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优秀选题资助计划申请表》,连同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一并报所在学院。
3.学院按二年级博士研究生人数的10%遴选(不足1人的学院按1人计)、排序,并报研究生院。
4.研究生院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后确定博士学位论文优秀选题资助计划人选。
(三)项目管理1.博士学位论文优秀选题资助计划项目为期一年,项目负责人应于一年期满时向研究生院提交《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优秀选题资助计划结题报告书》,项目执行优秀者可优先考虑入选下一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
2.入选博士学位论文优秀选题资助计划项目的研究生可获得科研资助经费8000元,生活费资助8000元,首次各拨付50%,余款在结题合格后拨付。
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环节
博士研究生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他们不仅承担着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是学术领域中的新生力量。
提高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环节。
一、科研能力的培养1.导师指导: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离不开导师的悉心指导。
导师应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思考,并提出科研方向和方法。
2.学术交流: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论坛等活动,加强与其他学术圈的交流和合作,拓宽视野,学习最新的科研进展和方法。
3.科研项目:博士研究生可以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培养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综合素质的提高1.学术道德:加强学术道德教育,提倡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诚信的学术行为,避免学术不端行为。
2.社会实践: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需求和问题,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3.学科交叉:鼓励博士研究生在不同学科领域间进行交叉学习和研究,拓宽知识面,培养综合素质。
三、提高环节的落实和评估1.制定培养计划:学校和导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和措施。
2.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学术交流、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励优秀表现。
3.资源保障: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资源支持,包括实验室设施、科研经费、学术交流评台等,保障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
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和评估,可以有效提高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对于培养高层次的科学研究人才、推动学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导师能够重视这一问题,持续加强对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工作,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更大进步。
博士研究生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博士培养工作设想
博士培养工作设想一、引言博士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是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学研究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正处于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阶段,博士培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我国博士培养工作质量,我提出以下几点设想。
二、提高招生质量博士生是未来科研和创新的主力军,招收高质量的博士研究生是提高博士培养工作质量的关键。
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严格选拔标准:建立科学、公正的博士生选拔机制,包括综合素质测试、学术能力测评、面试等环节,确保选拔到具有学术潜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2. 招收跨学科人才:鼓励各高校和学科拓宽博士生招生范围,引导招收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优秀学生,促进学科交叉和跨界创新。
三、优化课程设置博士生培养的核心在于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应以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为中心。
设想可包括以下几点:1. 设立学术研究导师制度:每位博士生应有具有丰富科研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学术导师,由导师负责指导学术研究工作,保证博士生学术指导的统一性和连续性。
2. 强化学术研究训练:鼓励博士生积极参与学术研究项目,提供多种学术研究训练机会,如参与科研项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撰写学术论文等。
四、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博士研究生培养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使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及开展独立科研工作的能力。
设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建立创新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学校可以依托自身优势学科和科研资源,建立创新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提供博士生开展科研创新工作的平台和资源支持。
2. 鼓励交流合作:鼓励博士生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学术交流等活动,增强他们的国际视野和交流合作能力。
五、强化学术道德与责任意识培养博士研究生不仅要求他们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更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责任意识。
设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学术道德与责任意识的培养:1. 强化学术诚信教育:加强学术诚信教育,明确学术不端行为的种类和后果,引导博士生自觉遵守学术伦理规范,提高学术诚信意识。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公布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10.20•【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持续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统部署。
《意见》指出,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支撑。
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改革创新、开放融合,推动规模扩大与内涵建设相协调,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加快建设世界重要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心,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指出,要完善学科专业体系,强化国家战略人才培养前瞻布局。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完善及时响应国家需求的学科专业设置、建设和调整机制,加强理工农医类以及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建设,提升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占比,加快关键领域学科专业建设,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发展。
要重塑培养流程要素,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改革招生管理模式,优化培养过程,强化分流退出和多向选择,探索建立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培养分类发展、融通创新机制,完善评价体系,建设高水平导师队伍,深化创新国际交流合作。
要重构协同机制,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激发科教融汇活力,激活产教融合动能,赋能区域创新发展,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意见》强调,要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统筹领导。
加大博士研究生教育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稳定支持机制。
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培养单位先行先试、分类分批开展改革试点。
单位博士培养工作计划范文
单位博士培养工作计划范文一、博士培养工作目标单位的博士培养工作旨在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为单位的科研和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通过博士培养工作,单位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独立科研能力的博士生,使其成为能够胜任单位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优秀专家和领军人才。
二、博士培养招生计划单位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的数量及专业设置按照国家和单位的相关政策规定,具体分配由单位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负责制定。
三、博士培养培养计划1. 博士培养课程设置根据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和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规定,制定并完善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应包括学术课程、专业课程和科研课程三个方面,保证研究生在学术、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方面的全面培养。
2. 博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单位要不断加强博士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师德高尚、学识渊博、科研水平高的导师队伍。
同时,建立并健全研究生导师的考核和评价机制,鼓励和支持优秀的导师参与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3. 博士研究生学术交流与合作单位要积极促进博士研究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学术研讨会,增强他们的学术交流和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
4. 博士研究生创新项目支持单位要积极支持博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工作,为他们提供科研经费、科研仪器设备、实验室等支持,鼓励他们自主申请国家级和单位级的科研项目。
5.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单位要建立健全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的指导和管理机制,对研究生的选题、研究方案、文献综述、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等环节进行严格指导和管理。
6. 博士研究生岗前实习安排单位要积极为博士研究生安排岗前实习,让他们有机会深入实践,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7. 博士研究生学术报告和答辩单位要严格执行博士研究生学术报告和答辩程序,对学术报告和答辩的内容、形式进行严格评审,确保学术论文的质量和学术水平。
8. 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单位要根据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表现和岗前实习成绩等综合情况,严格执行学位授予程序,对符合条件的学生授予博士学位。
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了确保博士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的提高,我院制定了以下的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培养学术才能:通过系统学习、实验训练、学术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学术基础知识,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增强学科交叉能力:注重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学科交叉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使学生具备跨学科研究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提高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室实践、科研项目参与以及教学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体系1.专业课程学习:学生需修读包括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在内的学位课程。
核心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基础课程,以确保学生获得该领域的扎实知识基础。
选修课程则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个人兴趣进行选择。
2.学术论文写作:博士研究生的核心任务是承担科研项目和学术论文的撰写。
学生需进行独立或合作的科研项目,并撰写学术论文。
导师将定期对学生的研究进展进行指导和评估。
3.科研训练和实践:学生需参与科研训练和实践,如实验室实践、科研项目参与、科研成果发表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4.学术交流:学生需要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学术交流会等活动,以提高学术交流能力和学术合作能力。
三、培养流程1.入学阶段:学生进入学院后,将进行入学教育和培训,包括学院规章制度的学习、教学计划的了解以及学术道德和规范的培养。
2.学术课程学习阶段: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阶段将主要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掌握,同时选择研究方向和导师。
3.学术研究阶段: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将进入学术研究阶段,开始进行独立的科研项目,并撰写学术论文。
此外,学生还需参加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能力。
4.毕业论文阶段:学生在培养期满后,需要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并进行答辩。
学生需通过学院评审,评估其培养成果。
四、培养保障1.导师制度:每个学生都会分配一位负责指导学生的导师。
导师将负责指导学生的科研项目、学术交流以及论文撰写等事务。
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策略思考
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策略思考一、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策略1、完善研究生培养体系。
首先加强学科自身的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推进技术体系的创新,加强教学管理,以促进学科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完善实践能力培养。
着力提高研究生们的能力,包括实验、实习、实地考察等,从而使他们能够取得学术和应用性成果。
3、创新改革评估机制。
更好地实施研究生考核和考察管理,加强考核立项、审核和考察工作,加强严格性和权威性,更好地实施研究生招生考试,为研究生考核提供理论依据。
4、强化研究生培训。
提高研究生的专业技能,培训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学术创新能力等,以确保研究生取得优异的研究成果。
5、加强设备设施的投入。
积极投入足够的资金,拟定具体的完善设备机构的计划,在实验室建设、数据库建设、数据复制等方面投入足够的资金,以配合研究生实践需要。
二、优化研究生培养环境1、深化学术交流合作。
在国内外优秀学术机构进行交流,开展各种学术高峰会论坛,对师生和博士后实施长期性、定期性学术交流,使师生们能够增长学术见识。
2、完善奖助管理制度。
为开展科学研究创新活动,实施各类助学金和丰富研究生科技创新活动,以鼓励研究生在其专业方面取得突破。
3、改进课程设置。
坚持“定向”教学,既要满足学科“应修”要求,又要根据研究生的不同个性需求而加以调整,使之能获得学术精华的输送,形成最佳的综合学习效果。
4、加强师资培养。
建立高水平的教师培养体系,增强研究生指导老师的学术水平,建立专业素质表,开展课程培训、专业技能检测,为研究生培养提供实用的技术支持。
三、强化监控机制1、建立有效的考核和考察体系。
明确研究生研究成果考核和考察的形式和标准,制定评价等级和指标,强化考核甘特图管理,加强考核过程示范性和跟踪性,及时发现和消除质量安全问题,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
2、注意学生考试情况。
建立对学生考试情况的全面、及时、准确地监控,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确保学生学习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具体措施1樊建平,洪羽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武汉(430074)E-mail: jpfan@摘要:本文根据我国部分高校近年来博士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改进和加强措施,包括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严格把握培养过程中各道关口,强化学位论文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论文评审和答辩制度,旨在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博士研究生;博士论文;培养质量中图分类号:G6431.引言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达水平的重要标志。
促进博士生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标[1]。
培养优秀博士生需具备三项基本条件:(1) 必要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优良的硬件设施和先进的配套软件是培养高质量博士研究生,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
这方面,发达国家均予以高度的重视,而在我国,目前除了为数不多国家级的研究机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重点院校中的重点学科具备较好实验研究条件外,多数培养博士研究生的院校因长期得不到必要的经费支持,使其研究空间狭窄,硬件简陋,仪器设备陈旧,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硬件条件都不具备,即使如此有限的研究资源,还常因人为或部门所属限制等种种原因而不能实现资源共享。
创造和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到实验条件及科研能力相对较强、又具有一定学科优势的科研院所进行必要的科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2) 导师的知人善教博士研究生导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精英,是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主体。
导师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较大。
只有建立高水平、高素质的导师队伍,才能正确引导博士研究生尽快进入学科前沿,及时捕捉创新性思想,开展科研攻关,产出创新性科研成果。
结构合理、实力雄厚、富有创新精神的高质量导师队伍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源动力。
(3) 学生的发奋努力博士研究生是国家培养人才的最高层次,博士学位获得者是我国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对博士研究生应达到的学术水平要求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这都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刻苦学习和发奋努力。
但是,如今的博士生培养环境尚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1) 生源录取方式博士生入学考试是由招生单位独立命题,存在着诸多难以克服的弊端,在程度上影响了博士生质量[3]。
(2) 课程体系1本课题得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教改基金资助项目(G0719) 的资助。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对博士研究生所开的课程及讲授的学时不足,而且公共外语和政治理论课又占了很大的比重。
在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灌输传授多,启发引导少。
课程内容过时的、陈旧的多,学科前沿的先进的少。
一言堂的时候多,群言堂的机会少,理论讲的多,实践机会少,严重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一些课程考试又不够严格和规范[4]。
(3) 教与学的态度一些发达国家的教师把的学术地位、名誉与所培养研究生的质量联系在一起,在培养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一丝不苟,严格把好质量关。
这就迫使其学生认真刻苦地学习和研究,带着学习的压力不能忽视每一个培养环节。
现实中确实存在部分教师为荣誉和待遇而争当博导,为吸收科研助手而带研究生。
有些研究生的奋斗目标也仅仅是为了拿到博士文凭,而不是努力成为一流的人才,因此师与生在教与学的培养过程中缺乏应有的目标和动力[2] 。
(4) 管理体制由于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起步比较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速度又比较快,总是在学习中摸索,在改革中完善。
加之一些不正之风的干扰,又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激励机制不够明显,培养过程中的淘汰机制没有建立和实施,宽进严出的模式尚未形成,严重影响了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本文针对诸多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力图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2.建立导师资格审查制度博士研究生导师的主要作用是:站在一定的理论和应用高度,制定主要研究方向并确定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在整个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为博士生提供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同时对其研究进展施行监督,实现博士研究生顺利完成研究论文、达到培养目标。
导师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完善的遴选措施和严格的资格审查制度,是保证博士研究生教育水平稳步提高的保障。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导师队伍的人数也在不断扩大,因此需要建立起良好的导师资格审查制度。
必须按照“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保证质量,公正合理”的原则,本着实事求是,体现水平的要求,保证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制定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条例和评价指标。
强调博士研究生导师必须有高水平论著,显著的科研成绩,并且主持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项目,有稳定的、特色突出的研究方向和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此外,还应该规定博士研究生导师定期考评。
3.严格控制入学资格门槛首先,必须加强招生改革,吸引优秀生源。
博士生外语入学考试可采取全国统一或行业院校联合命题,或题库命题,使其更加规范和考试内容科学合理。
专业基础课要有一定广度,可按一级学科命题,拓宽考核的内容,加强相关知识结构的测试。
专业课要有深度,同时要有专业外语的内容,真正把优秀生源招进来,把好入口质量关。
另外做好推荐优秀硕士生提前攻博工作,既可调动在学硕士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拓宽了博士生生源的入口渠道。
关于课程体系方面,博士生培养阶段就不应把外语列为重要的学习内容,要减少授课学时数,突出其实用性,甚至对达到一定要求的学生可以免修外语。
政治理论课要以讲座的形式为主,突出其实效性。
博士生的课程体系既要有广度,又要有深度;既要注重学科基础,更要反映学科前沿;既要重视基础理论的提高,也要重视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
建议设立综合考试制度,以提高课程学习的质量。
博士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进入论文工作之前进行一次综合考试,以取得进入论文工作的资格。
综合考试由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可的3~5名专家组成的考试委员会负责实施,考试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笔试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大体应覆盖3门以上业务课的内容。
口试可结合开题报告进行,对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课题实施方案等作全面汇报。
成绩可定量评分,综合考试未通过者,可允许准备一段时间后补考一次,补考仍末通过者,停止做论文,终止其学业。
4.强化论文选题和开题要切实加强博士论文的指导环节,提高博士生的科研实践能力。
现代科学技术是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个人力量难以应付这种形势的,发挥导师的群体作用和博士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改善知识结构和培养创新能力。
按研究方向为每个博士生建立由导师和多位相关领域的其他导师组成的指导小组,博士生要进行定期的学术报告,汇报工作情况和研究进展,并接受不同导师的公开指导和同学的监督。
原则上至少每个学期做一次公开的学术报告,并及时根据博士生的报告情况布置下一期工作的主攻方向。
通过这种有步骤的公开指导和监督检查可以不断促进博士生科研能力的提高。
为保证研究质量,博士生应实行弹性学制,建议要求从选题报告通过到正式提交博士学位论文至少有2年以上的研究时间,这样有助于增强博士生攻克前沿课题的信心,才有可能做出具有挑战性的、高水平的博士论文。
首先抓选题,有了好的选题才能作出高水平的论文。
选题原则应是紧跟学科前沿,具有创新性和持续性。
而选题报告是做好学位论文的基础,加强选题报告的评审是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证选题报告的质量,要求博士论文选题报告应包括:文献综述、选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以及难点与特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进度安排以及完成论文工作的时间等。
选题报告经导师同意后,由学院学位委员会在相关学科范围内组织论选题报告答辩会。
选题报告考核小组以导师为主体,由与本课题有关的人员组成。
选题报告要求在读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必须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面向国民经济和实际工程型论文选题,应聘请校外有关工程技术专家参加。
如果学位论文题目有重大变动,必须重新做选题报告,以保证课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
其次抓开题,开题的质量影响到整个博士生培养过程,主要是检查论文选题是否合适、所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手段是否可行、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有无创新点以及博士生的工作态度、精力投入和工作进展情况等。
考核由学院学位委员会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考核小组,按照考核要求,提出问题、作出评价和指导。
这样做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论文工作少走弯路。
5.对高水平杂志论文实行奖励制度建立完善的优秀博士论文奖励制度,对加速拔尖人才的快速进步将会有显著的作用。
首先,要建立完善和持久的优秀博士生资助基金制度,为有发展潜力的博士生创造宽松的环境;从选题报告阶段开始就评选优秀的选题,并在随后的每一年度根据研究成果评选优秀博士生,将其列入重点资助范围,并对他们规定更高的答辩资格。
其次,还要建立完善和持久的优秀博士论文评审制度和奖励制度,设立“优秀博士论文奖”和“优秀博士论文指导奖”,奖励获得优秀博士论文的博士和导师,并在次年的博士生招生计划中予以优先安排,从获奖论文中遴选产生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参选学位论文。
最后,对在校期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博士生要给予重奖,例如对论文被SCI、EI和ISTP 收录的作者要给予单项奖励。
这些措施可以加速拔尖人才的快速成长,出高水平的博士生和高水平的博士论文,早日实现博士生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方面新的成绩。
6.完善论文评审和答辩制度为避免近年来在有些高校滋生的许多不正常现象,如因人情因素导致论文评价结论越来越高,论文评阅与答辩越来越容易通过,以及越来越多的“一致同意”、“全票通过”,确保论文评审结果的客观、公正,完善博士生培养质量保证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制度已成迫切趋势。
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是综合考核和评定研究生论文水平、知识水平、综合素质及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位论文质量审核把关的重要环节。
由于学科的多样性、专业的纵深性和评价主体主观的差异性,有必要在程序上规定得严格细密。
必须对研究生的学位评定、答辩程序提出具体的管理规定和实施办法并严格执行,如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由研究生院在一定范围内随机抽选,评阅意见直接返回研究生院,评阅人信息对论文作者和导师保密;论文评阅专家、答辩委员会组成必须达到一定的资格和人数要求。
正式答辩前必须经过预答辩,学位论文预答辩对保证了博士论文的质量和论文最终定稿有很大帮助,即减少论文评审的盲目性,又对论文通讯评议通过率起到一定的保证作用,对论文水平的提高也是十分有效的。
博士研究生在论文初稿完成后,可提交预答辩申请,由本学科的专家组成的预答辩小组,听取论文预答辩,并对论文工作的主要成果和创新性等进行评议,对论文是否达到博士学位水平和论文存在的问题及修改意见做出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