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情:苗族民间工艺美术

合集下载

中国苗族的工艺品有哪些

中国苗族的工艺品有哪些

中国苗族的工艺品有哪些中国苗族的工艺品丰富多样,代表了苗族人民丰富的文化传统和艺术才华。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苗族工艺品:1. 苗族纺织品苗族的纺织工艺非常出名,包括苗族绣品和苗族染织品。

苗绣被誉为中国民间绣品的瑰宝,其密集的刺绣和精致的图案深受人们喜爱。

苗族染织品则以鲜艳的颜色和精细的纹饰而闻名,常见的有苗族服装、毯子和窗帘等。

2. 苗族银饰品苗族银饰是苗族人民重要的装饰品之一,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苗族银饰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常见的有银耳饰、银颈饰、银手饰等。

这些银饰品大多采用镶嵌、锻打、雕刻等工艺制成,不仅美观,而且富有象征意义。

3. 苗族竹编苗族竹编是苗族人民的传统技艺,广泛流传于苗族村寨中。

苗族竹编工艺简单而富有创意,常用的器物有篮子、箱饭桶、花瓶、茶壶等。

苗族竹编制品色彩丰富、造型独特,常常用作家居装饰和礼品。

4. 苗族木雕苗族木雕以其精巧的雕刻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驰名。

苗族木雕常以人物、动物和花草等为主题,形态生动、栩栩如生。

苗族木雕制品包括雕像、屏风、桌椅和方桌等,具有浓郁的苗族风情和民族特色。

5. 苗族竹编苗族陶艺是苗族人民的传统工艺之一,历史悠久。

苗族陶器通常采用手工制作,多以红陶为主料,经过制作、烧制等工艺制成。

苗族陶器造型独特,多为人物、动物和花鸟等形象,色彩鲜艳,富有民族风格。

6. 苗族刀具苗族的刀具制作技艺也非常出色,著名的有苗刀。

苗刀是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制作工艺精湛,刀身弯曲,卷尾如蚕,刀柄精致,通常镶嵌有银饰品。

苗刀既可用于农田劳作,也可以作为武器使用,它不仅实用,更是苗族人民尊重传统和认同文化的象征。

以上是一些著名的中国苗族工艺品。

这些工艺品不仅展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体现了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美术苗族ppt课件

美术苗族ppt课件
绘画材料
苗族绘画常用的材料有宣纸、麻纸、布帛等。宣纸具有良好的吸墨性和细腻的质地,是苗族画家最爱的绘画载体。麻纸则相对粗糙,给人一种古朴的感觉。布帛则常用于制作壁画和服饰图案。
技法
苗族绘画技法多样,包括工笔、写意、没骨、重彩等。工笔画注重线条的精细刻画,写意画则强调笔墨的挥洒和意境的表达。没骨画不以线条勾勒轮廓,直接用色彩点染。重彩画则以浓烈的色彩和粗犷的线条为特点,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美术苗族ppt课件
目录
美术苗族简介美术苗族的绘画艺术美术苗族的传统服饰美术苗族的建筑艺术美术苗族的艺术传承与发展
01
CHAPTER
美术苗族简介
苗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苗族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迁徙和战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苗族在中国的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贵州、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风格
苗族绘画风格独特,既有南方的细腻婉约,又有北方的粗犷豪放。其构图饱满,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形象生动。在表现手法上,苗族绘画注重形象的夸张和变形,强调画面的装饰性和寓意性。
苗族绘画的题材广泛,包括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俗风情、自然风光等。这些主题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信仰观念和精神追求,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1
以木材为主要材料
苗族建筑多采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如杉木、松木等,既轻便又易于加工。
02
独特的木结构
苗族建筑采用穿斗式木结构,通过榫卯连接,无需钉子或其它金属连接件。
05
CHAPTER
美术苗族的艺术传承与发展
家庭传承
许多苗族美术技艺是通过家族传承下来的,子女在成长过程中耳濡目染,学习并继承了家族的美术技艺。
苗族的传统服饰以鲜艳的颜色为主,如红、黄、蓝、绿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湘西民间美术

湘西民间美术
印染技艺:
1.花版制作:制作花版时,匠师选用色质优良的皮纸,用掇糊裱成五层厚的纸版,晒于后再在纸版上涂一层光油,晾干后,即成较为坚韧的花版。花版的大小根据布幅的宽度和使用的长度而定。在纸版上绘制花纹图案,由匠师雕刻成印版。
2.花版的图案雕刻制作:雕刻时,首先设计好各种花纹图案,然后把设计好的花纹图案绘制在花版上面。传统图案纹样,一般都带有吉祥如意、洪福康乐、子孙满堂以及万福来朝之类的寓意,如喜鹊闹梅、凤穿牡丹、双凤朝阳、鲤鱼跳龙门、观音送子、鸳鸯戏水、双龙抢宝等。在花版上,染匠师傅用大小各异的工具进行雕刻。例如雕刻一只凤的图案时,其工具就有圆形凹筒铁凿、半圆形凹陷铁凿、长形铁凿、方形铁凿、菱形铁凿、三角形铁凿等30多种工具。一件蓝印花布印染质量的优劣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花纹图案的设计、绘制和雕刻。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主要流程:
第一步:铸炼:将银料放在“银窝”(坩埚)内,把坩埚放在风箱炉上,用木炭全部盖好,用风箱鼓风增高温度。银料全部溶化成液体后,把它倒在卡条状的钢槽内待其凝固。
第二步:锤打:先将凝固的热银锤打紧实,再捶打成四方形长条,最后将银条捶打成直径3毫米的圆柱状细条。
第三步:拉丝:将捶打好的细银条用矬子做好尖头,再用拉丝眼板拉丝。拉丝眼板一般分52个直径不同的眼孔,若一根银条经过52次拉丝,那么其直径与一根人的发丝差不多。
3.蓝印花布花纹的印制:制作时,将白色家织布平铺在工作台上面,然后将花版压在白布上面,染匠师就用调好的石灰和黄豆粉拌和的灰浆,分次用刷子刮在花版上。刮浆时,分布要均匀,用力要均衡,直至将全部花版涂满。然后将花版轻轻取下,在白布上就出现了整块有序的花纹图案。
4.晾晒风干:把印好花纹的白布悬挂在木架上,晾干。晾布时不能放在阳光下曝晒,这样会使印上去的灰浆融化流走。因此,晾布必须是通风透光的地方。

人教版美术《苗族服饰》课件

人教版美术《苗族服饰》课件

----
蜡花麻类 摩染白布型 尼挑帕长三 花 衫 赤褶上 水裙穿拴男 彩花 麻 色 子 城 绣腰包 三 花带挑 个 衣 花 白 乡 女帕 镇 下子 着包穿 挑
------
分花类 布衣型 在下四 兴穿 隆长 乡裤女 子 已头 从盘 汉白 俗长 帕
上 穿 绣
-----
叙 永 苗 族 刺 绣
如 醉 如 痴 不 回 家
苗族服饰
类型一 ------ 女子头盘青 线,包青帕或头戴托圈, 外绕青布帕子。穿刺绣花 衣,蜡染绣4 个乡镇
类型二------- 女子头盘青毛线,缠数段绣花条带子, 上穿黄色刺绣为主的花衣,下着绣花百褶裙。以青布 黄色图案为基调。 分布: 合乐 震东苗族乡
蜂 蝶 飞 来 就 爬 上
鲜 花 不 比 真 的 差
苗 族 姑 娘 会 绣 花
图案纹样-----大量采用花蝶 等动、植物形象和几何纹样。 色彩------以红、黄、蓝、黑、 白为主,套以其他杂色。
苗族服饰的特点:制作精美、取材广泛、 技艺独特、构图精巧、色彩艳丽、纯朴 自然、对比强烈,体现了一种原始、纯 真、古朴大方的民族特色,是丰富的文 化意蕴和工艺美术的完美结合。
欣赏以苗族为题材的 美术作品
学生活动:以“苗韵”为 主题进行创作设计(表现 形式、手段、方法不限)。

苗族民间艺术的独特力

苗族民间艺术的独特力

苗族民间艺术的独特力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较为丰富而独特的民间艺术。

苗族民间艺术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苗族民间艺术的独特力量,包括苗族服饰、织染工艺、木雕等方面。

苗族服饰是苗族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苗族服饰彰显了苗族人民的劳动智慧和审美情趣。

苗族女性的服饰以绣花袍为代表,它以其精美绝伦的刺绣工艺和绚丽多彩的颜色,成为苗族民族特色的象征。

在苗族绣花袍上,可以看到各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例如苗族妇女通过绣花表达自己对婚姻和家庭的祝福和期望。

苗族绣花袍的制作过程繁琐而讲究,需要经历选材、剪裁、绣花等多个环节,每一条绣花袍都是苗族女性的心血结晶。

苗族织染工艺也是苗族民间艺术的重要方面。

苗族人民以手工织布为生,他们采用自然植物染料,将亲手编织的布料通过特殊的染色技术赋予色彩,并形成各种精美的纹样。

苗族织染工艺独特而精细,不仅反映了苗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更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苗族织染工艺不仅用于制作服饰,还应用于民居装饰、节日庆典等方面,成为苗族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木雕也是苗族民间艺术的独特力量之一。

苗族人民运用木材和工具,通过雕刻的方式创作出精美的木雕作品。

苗族木雕以其栩栩如生的造型和细致入微的雕刻工艺而闻名。

苗族木雕的主题多样,包括动物形象、宗教图腾等。

每一件苗族木雕作品都经过苗族艺人的精心设计和雕刻,展现出了苗族人民丰富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

苗族木雕作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承载了苗族人民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

苗族美术是苗族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表现形式,呈现出苗族民间艺术的独特力量。

苗族美术包括绘画、雕塑等多种形式,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表现力,展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苗族绘画通常以山水、花鸟为主题,通过独特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出苍茫壮丽的山河、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

苗族雕塑则通过木雕、石雕等方式表达出苗族人民对生活和自然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神灵和祖先的崇拜和敬畏。

贵州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有哪些

贵州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有哪些

贵州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有哪些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的民间工艺美术遗产。

这些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以下是一些贵州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代表:1.苗族银饰:苗族是贵州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擅长制作精美的银饰品。

苗族银饰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细的雕刻工艺而闻名,常常被用来装饰传统服饰。

其中最著名的银饰品是“二腕银镯”和“滚花耳环”。

2.侗族竹编:侗族是贵州的另一个重要民族,他们以其精湛的竹编技艺而闻名。

侗族竹编作品包括竹篮、竹席、竹椅等,制作精细,造型独特。

侗族竹编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体现了侗族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艺术追求。

3.布依族织锦:布依族是贵州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擅长制作精美的织锦。

布依织锦以其丰富多彩的图案和细腻柔软的质地而著称,常常被用来制作传统服饰和家居用品。

布依织锦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受到了国内外收藏家的青睐。

4.瑶族刺绣:瑶族是贵州的另一个重要民族,他们以其精湛的刺绣技艺而著称。

瑶族刺绣以其鲜艳多彩的色彩和精细的刺绣工艺而吸引人们的注意,常常被用来装饰民族服饰和家居用品。

瑶族刺绣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承载了瑶族人民的文化情感和历史记忆。

贵州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魅力在于它们不仅展示了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也体现了民间艺术家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西南地区的民间艺术瑰宝。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和传承,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贵州的民间工艺美术遗产,同时也能够向世界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苗族民族风情

苗族民族风情

苗族民族风情苗族现在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

在各少数民族中居第四位。

1)苗族有自己的语言,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飞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

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2)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

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

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

3)斗牛(牛斗牛)是苗族人民喜爱的一项活动,每年正月、端阳、火把、中秋等佳节都要举行斗牛活动。

4)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对、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

咂酒别具一格,饮时用竹管插入瓮内,饮者沿酒瓮围成一圈,由长者先饮,然后再由左而右,依次轮转。

酒汁吸完后可再冲入饮用水,直至淡而无味时止。

5)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

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

如:吃鸭节、吃新节、杀鱼节、采茶节等。

过节除备酒肉外,还要必备节令食品。

许多地区的苗族常用糯米面做成汤圆,也作为节日期间的一种食品。

无论婚丧嫁娶必须备有酒、酸肉、酸鱼,否则视为失礼。

迎接贵客时,苗族人民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

蒙古族民族风情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

1)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

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

2)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蒙古族善于歌舞。

3)蒙古族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裤子等;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和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苗族剪纸

苗族剪纸

苗族剪纸苗族剪纸是流行于施秉县南部清水江沿岸苗族女性的一种民间传统美术。

目前,在施秉境内生存地保存较好的要数双井镇的把琴村石矿苗寨。

石矿位于施秉南部双井镇把琴村石矿苗寨。

这里风光秀丽,民族风情浓厚,交通便利,山村公路直通寨前,山寨由3个自然寨组成,因四周石头较多,而得名。

苗族剪纸以女性为主体活动方式,是苗族女性特有的文化现象,它折射出来的是一幅男耕女织的历史画卷。

苗族剪纸以夸张的图案为背景,在纹样上采用变形、夸张、大胆、简化、幻想、传奇、神化等多种表现手法,对动物、人物、植物、花图等构图是那么的富有传奇色彩和地域文化特征,是苗族女性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形成具有本土文化的主要载体。

被外界誉为苗族服饰、刺绣、挑花的蓝本和苗族服饰的“姊妹花”以及孪生姐妹。

苗族剪纸作为苗族刺绣纹样和精美的图案,它反映的是一种女性文化在生活中的地位,特别是服饰的装饰图案,为我们研究苗族剪纸的历史提供很重要的历史线索和研究价值。

苗族剪纸从选材制作、工艺等方面的作业,不但保留了古老的纸张模样,而且融合了现代纸张的元素,尤其是纹样的保存和收藏,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苗族剪纸,其内容丰富,构图大胆而夸张,线条明快,造型生动活泼,每一件作品都是精湛的民间传统美术,具有一定的欣赏和收藏艺术价值。

苗族剪纸纹样,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文化现象,是特定历史阶段意识的体现,为我们研究苗族宗教文化、图腾崇拜、万物有灵、社会结构的形成等方面提供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文化学等研究价值。

苗族剪纸作为一种“活态的文化”现象流传至今,对于一个没有文字记载的民族来说,这不能说是一种奇迹。

因为所有构图均由大脑记忆,手工绘画和剪刻、纹样以动物、人物、植物、花草、鱼虫等为图案。

如《蝴蝶妈妈》、《云上天狗》、《蛇身人面龙》等不同图案组成苗族剪纸纹样,这在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具有重大影响和重大价值,是我国民族民间传统美术作品中一颗最耀眼的明珠。

苗族特色

苗族特色

今天由我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苗族特色先来看一下苗族服装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东南苗族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

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苗族服饰分为童装,男装和女装。

苗族男装的色彩和装饰较单调,不及女装鲜艳与丰富。

女装又有便装与盛装之分。

便装是平时穿着的服装,其色彩花样及装饰不及节庆时结婚时穿的盛装鲜艳这是苗族银饰服饰分类一般分有苗族服饰有性别、年龄及盛装与常装之分,且有地区差别。

据清代《百苗图》所记载,凡八十三种。

另有考察资料称百余种。

纷繁复杂的苗族服饰分为湘西型、黔东型、川黔滇型、黔中南型以及海南型等五大类别和若干款式。

湘西型,流行于湖南湘西州及湘、黔、川、鄂四省交界一带。

古代男女蓄发椎髻的习俗已消失。

今女我穿圆领大襟短衣,盘肩、袖口等处有少许绣花;宽脚裤,裤筒边缘多饰花边;包扎又高又大的青布或花布头帕,戴银饰。

黔东型,流行于黔东南。

男装多为青色土布衣裤,包青头帕。

女装以交领上衣和百褶裙为基本款式,以青土布为料,花饰满身,图案多为平绣的各种龙、凤、鸟、鱼及花卉。

雷公山一带女装独特,百初裙甚短,长者30厘米,短者不足20厘米,上衣花饰用彩线挑以各种几何图案。

妇女盛装银饰繁多。

川黔滇型,流行于川、黔、滇、桂等省区讲西部方言的苗族地区。

女装上为麻布衣,下为蜡染麻布花裙。

色调较浅,花饰不多,银饰亦少。

黔西北和滇东北一带,不论男女皆缀以织花披肩,大者形同斗笠。

黔中南型,流行于贵州中南部以及黔、桂、滇交界处。

女装上衣多披领、背帕等,下装有一青色百褶裙,也有蜡染裙。

以挑花为主,兼用蜡染。

贵阳、安顺、安龙等地的花溪式女装,其披领酷似一面旗帜,俗称「旗帜服」,花饰也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贵州民族民间美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贵州民族民间美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贵州民族民间美术陈惠君内容提要:作为中国文化艺术的起点之一,民间美术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的最普遍的表现形态,体现出中国文化本原的独特魅力,也是中华民族美术生存发展的最广泛的社会基础,对中国社会生活和民族文化艺术有着无法估量的重要意义。

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的保护和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就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及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作一个初浅的分析。

期望能使社会各界对保护人类文化遗产有共同的认识。

主题词:民族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一、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的基本情况贵州民间蜡染,蜡染古称“蜡缬”没“缬”的意思是有花纹的织物,它与“绞缬”(扎染)、“夹缬”(蓝印花布)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的三大防染工艺。

蜡染的起源一般都认定在汉代甚至更早。

后来《贵州通志》记载:“用蜡绘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

”可见蜡染已由灌蜡刻板印布发展到直接用蜡在布上描绘了,这与流传至今的蜡染工艺基本一样。

1987年,在贵州平坝宋代“洞棺葬”中发现蜡染、刺绣和织锦等随葬物品,其中还发现有铜蜡刀和引人注目的鹭鸟纹彩色蜡染百褶裙,这些都证明了蜡染的悠久历史。

贵州苗族刺绣,贵州是苗族人口最为集中的省份,全省苗族总人数在370万左右,占全国苗族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苗族的刺绣、挑花、织锦是伴随着服装的产生而形成的装饰艺术,与整套服装结构有机结合,经过长期的承袭发展,形成了瑰丽多姿、精彩纷呈的服饰艺术。

苗族刺绣具有符号化的部落徽记属性,其传承具有鲜明的集团性和稳定的历史继承性,各支系的图案纹样都有固定的母题和表述形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发展中逐渐形成传统,并世代相传。

苗族刺绣所表现的内容,题材广泛,承载了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神话、故事、英雄、征战无所不包,它记录了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等内容,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贵州苗族银饰,银饰时苗族人民生活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饰品。

苗族的工艺品介绍

苗族的工艺品介绍

苗族的工艺品介绍
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工艺品制作技艺,其工艺品以金银器、铜器、陶瓷、刺绣、木雕、草编、篾器等为主。

以下是苗族的一些工艺品介绍:
1. 银饰品:苗族银饰品是苗族人民的传统装饰品,其以手工银饰为主,包括项链、手镯、戒指等。

银饰品常用来装饰女性的头部、颈部和手腕,造型精美,工艺精湛。

2. 花布鞋:苗族的花布鞋是苗族传统手工制作的鞋子,使用苗族特色的布料进行缝制,花纹多样且色彩鲜艳。

花布鞋作为苗族女性最常穿的鞋子,不仅具有实用价值,同时也代表了苗族的文化和传统。

3. 布背心:苗族的布背心是苗族传统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用手工织成,花色繁多。

布背心的设计非常注重细节和装饰,有些背心上还会绣上苗族传统图案或手工花样。

4. 苗绣:苗绣是苗族的传统手工刺绣技艺,以其丰富的图案和鲜艳的颜色而著名。

苗绣通常用来装饰衣物、帽子、鞋子等,图案多以花鸟、动物和苗族人物为主题,线条细腻、色彩鲜艳。

5. 木雕:苗族人民善于利用木材进行雕刻,制作出许多精美的木雕工艺品,如雕刻屏风、木质雕花门窗、木雕雕塑等。

苗族的木雕工艺品造型独特,常以苗族
神话传说、动植物和人物形象为题材,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上述只是苗族工艺品中的一部分,苗族的工艺品丰富多样,每一件都承载着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文化传统。

这些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体现了苗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的传承。

民间工艺调研报告(苗族服饰)

民间工艺调研报告(苗族服饰)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关于少数民族苗族的调研报告目录1 前言2 苗族简介3 苗族刺绣4 苗族剪纸5 苗族服饰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6 苗族银饰7 苗族蜡染8 苗族舞蹈9 总结10设计定位前沿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度,辽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注定了我国是一个多样化,多民族的国度。

我国现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据了绝大部分人数,其余55个民族统称少数民族。

对于少数民族我心中一直充满了好奇,也许是我们一直都生活在身边大都是汉人的环境下吧,也许是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期盼,我一直都很想深入的了解一下少数民族尤其是苗族。

尽管苗族可能不是我听说过的第一个少数民族,然而绝对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少数民族。

苗族对我来说即使熟悉也是陌生的,熟悉是因为我在书中看到过很多关于苗族的描述,陌生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从未接触过苗族,他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那么的神秘与虚幻同时又是那么的吸引我。

浅谈湘西苗绣

浅谈湘西苗绣

浅谈湘西苗绣花垣县吉卫民族小学周秀芳摘要:苗族刺绣简称苗绣,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刺绣艺术,作为一种工艺和苗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型载体和无形表征。

关键词:湘西苗族刺绣一、古老的传统民族工艺湘西苗族主要分布在吉首市、花垣县、凤凰县和古丈县。

这支古老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因为苗族是一个只有独立语言,而没有独立文字的民族,所以苗族的起源迁移和发展,全靠歌谣传说、工艺美术和有关史料反应出来。

其中被称为“无字文化”的苗绣是最能体现苗族民族文化特征。

从《后汉书.南蛮传》所描述的苗族先民“三苗”好五彩衣来推断,最迟在战国时期,苗族刺绣就已经产生了。

这个古老的传统民族工艺,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二、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湘西苗绣多用于苗族服饰中的袖口、衣襟、后肩、裤脚、腰裙及帐帘、门帘、被面等的装饰,而很少为单纯的艺术品。

苗绣的题材选择非常丰富,但较为固定的有龙、凤、狮子、鸟、花卉、蝴蝶。

湘西苗绣在绣法上好多种。

从针法上来看有:平绣、挑绣、破线绣、锁绣、贴布绣等。

从刺绣的色彩来分,可以分为三种:(1)以红色为主的暖色调,主要花纹多用红色,花纹的次要部分纹样及边缘图案则以白、浅蓝、绿色等(如图一);(2)以绿色、紫色为主的冷色调,再配以褐色、白色、蓝色等冷色挑绣花纹的枝节部分(如图二);(3)以红、绿为主,并以黄色、黑色等色调绣制地综合调,制作工艺复杂(如图三)。

图一图二图三三、独领风骚的图案功能(一)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族徽功能苗族各支系内部成员,从大自然的纯粹客观存在中提炼出有着相同代表意义的图案,从而形成具有向心排异的族徽。

湘西苗族中,以龙、凤作为自己的族徽。

在湘西苗族地区,过去人们深受同治阶级的压迫,他们只有把希望寄托于龙的身上,传说龙是苗族人敬仰的神灵,人们向往着龙能除灾去病能保佑风调雨顺,人畜兴旺。

所以在苗族人的观念中,龙是神奇能力财富于一体的形象;凤是四灵之一,远古时代被视为神鸟而被人们崇拜。

苗族银饰的艺术特色

苗族银饰的艺术特色

绪论银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被许多民族青睐,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

在这一载体中,融合有来自南方少数民族的"耳档",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的“跳脱”,以及从古代饰物中沿袭而来的“步摇”、“五兵佩”和中国传统的龙、凤、鳞纹样等等。

苗族银饰可分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盛装饰和童帽饰等,都是由苗族男性银铁匠精心做成,据说已有400多年历史。

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

苗族银饰的种类较多,从头到脚,无处不饰。

除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外,个别地方还有脚饰。

本文通过对苗族银饰的特征和文化方面的介绍,有助于我们认识自身的传统的银饰文化,为以后的首饰设计如何更多的融入自己的民族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1一、苗族银饰的特征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

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原先苗族有自己民族文字,《苗族古歌》记载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战争和朝廷的追杀与民族文化迁徙秘密等暴露予敌人,不得不将文字焚烧,抹去,当仅有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去世后,文字也随之丢失,留下的只有现在那写在衣服上的文字。

后20世纪50年代后期苗族又开始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

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花山节”、“四月八”、“龙舟节”等。

苗绣简介

苗绣简介

苗绣简介苗族的刺绣艺术,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

苗家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清《开化府志》、《广南府志》、民国《马关县志》、《邱北县志》都记载有苗族妇女“能织苗锦”之句。

苗家姑娘个个会绣花。

由于环境的熏陶,苗族女孩四五岁就跟着母亲、姐姐和嫂嫂学绣花了。

到了七八岁,她们的绣品就可以镶在自己或别人的衣裙上了。

苗族喜爱刺绣就像喜爱唱歌一样,几乎视若生命的一部分。

苗族姑娘好刺绣是与传说里的苗民南迁联在一起的,说是有位叫兰娟的女首领为了记住迁徙跋涉的路途经历,想出了用彩线记事的办法,过黄河绣条黄线,过长江绣条蓝线,翻山越岭也绣个符号标记,待最后抵达可以落脚的聚居地时,从衣领到裤脚已全部绣满,从此,苗家姑娘出嫁都要穿上一身亲手绣制的盛装,为的是缅怀离去的故土,纪念英勇聪慧的前辈,同时也为了承继前辈流传下的这份美丽,不忘祖业,激励后人。

艺术特色苗绣以五色彩线织成,图形主要是规则的若干基本几何图形组成,花草图案极少。

几何图案的基本图形多为方形、棱形、螺形、十字形、之字形等。

苗族妇女刺绣不打底稿,也不必先描画草图,全凭自己天生的悟性,娴熟的技艺和非凡的记; 忆力,数着底布上的经纬线挑绣。

她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布局谋篇,将一个个单独的局部的图形巧妙组合,形成一个丰满的绣品,达到和谐完美的境地,美观大方。

苗绣最讲究对称美、充实美和艳丽美。

所谓对称美,就是上下左右不论图形、色彩、空间,都完全要求对称;所谓充实美,就是整个绣品不留空白;所谓艳丽美,就是用色大胆,大红大绿,鲜亮夺目。

苗绣主要用来镶嵌服装的衣领、衣襟、衣袖、帕边、裙脚、护船边等部位,亦可用它来缝制挎包、钱包等。

一件布料价格平平的上衣,一条普通麻布制成的褶裙一旦镶上了苗绣,便会光彩夺目,身价百倍。

苗绣显示了苗族妇女高精的工艺水平。

近些年来,苗绣这朵艺术奇葩已享誉海内外,成为观赏、收藏的艺术精品。

苗绣是独具特色的一种中华刺绣艺术。

民间工艺美术之苗绣

民间工艺美术之苗绣

2.苗绣——使用材料
刺绣的材料是布和线,它们的种类很多。有麻布、棉布、 丝绸布、化纤布等,有工厂生产的布和苗族村民自己织的 家蜀布。一般来说,要根据不同刺绣针法的要求,选用不 同质的布料。绣花、插花要求用细薄的丝绸布或化纤布; 挑花、串花则要求用较厚实的家织棉布、麻布或工厂生产 的经纬纹路较明显的布;捆花、洒花、点花、贴花、粘花、 堆花等的布料。则要求不甚严格。
三是构图对称河蟹,形态自然。无论龙凤、花草、虫鱼都要求对称排 列,挑绣尤其如此; 四是不同形态的物象自由组合,情趣盎然。苗 绣不受自然形态和时空的约束,而颇注重情趣的表现。每一个画面完 全凭创作者的想象和情感自由倾泻,能让桃花、梅花、菊花共存,让 天地中的动物同生,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部分材料展示
3.苗绣——制作工艺
一是色彩鲜艳明快,使人有爽朗炽热之感。苗绣中多以红、绿色为主, 辅以其他颜色,而且花纹稠密,色彩更显艳丽浓烈、富丽堂皇;
二是纹样造型夸张生动。苗绣图案源于生活,但又不是生活的简单再 现。它是苗族妇女在对大自然中的花、鸟、虫、鱼等物象进行认真仔 细的观察和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艺术的抽象,大胆地进行夸张变形来 表现创造者的审美感受和理想。如鱼,头圆、身肥、嘴小、眼大,形 象生动可爱;
1
之班
苗池

于 竹
1.历史渊源 2.使用材料 5.作品介绍
目录
3.制作工艺 4.艺术风格
苗族的简介
苗族起源的多种说法之一是“东来说”,这与神木、鸟有关,也与中 华民族的上古神话传说相关,说木神句芒辅佐了东方天帝太嗥。太嗥 其实是一个以神鸟为图腾的上古氏族,又说太嗥便是伏轰,伏轰与女 锅作为中华民族的祖先是尽人皆知的,他们传说中的样子便是龙的最 初形式,可以说,这些上古的图腾意向在苗族的绣品上反映得非常明 显,比如那看似双龙戏珠的绣品, 苗绣

苗族叠绣艺术审美初探

苗族叠绣艺术审美初探

苗族叠绣艺术审美初探作者:秦妍来源:《上海工艺美术》2016年第03期叠绣是中国古老的苗族刺绣中的一种特殊技法,具有特殊的民族记忆。

将布条折成三角,一层层叠压起来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紧密排列的图案井然有序,复杂多变,却毫无呆板之嫌。

笔者通过对苗族刺绣中叠绣的研究,发现其三角形特殊排列的秩序美感,并通过技法与图案的结合来探索叠绣的艺术审美。

一、叠绣艺术起源叠绣也叫堆绣,是苗族刺绣中的一种特殊技法,具特殊的民族记忆。

由于历史条件、自然环境、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等原因,苗族服饰各不相同,其刺绣技法也各有特点。

苗族服饰中运用叠绣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凯里市东北角与台江县西北角毗连的清水江一带。

区域范围不宽,大多数村寨较为封闭,因此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苗族叠绣作为清水江一带地区服装上的主要装饰物,它与其它绣法有着共同的起源,但有着不同的发展。

关于叠绣的起源流传有两种说法:其一,苗族妇女通常会在刺绣图案的边缘加上一道或两道齿状图案作为装饰,民间称之为“狗牙瓣”,后来发展为三角形,形成现在精美的叠绣。

其二,由于苗族妇女有“惜物”的心理,将平时制作衣物剩下的碎布条收集起来,用于装饰刺绣图案。

叠绣的相关记载不多,笔者走访民间时问及叠绣艺术,大多妇女也只会绣却无法说清叠绣的渊源,再加上叠绣的制作工艺复杂,现在已很少有人在绣了。

二、叠绣艺术审美(一)工艺之美叠绣的针法独特,制作工艺十分复杂。

苗族妇女将自己染好的绸布涂上特制的皂角水反复晾干,使布料变得硬挺。

制作时将加工过的绸布剪成小块,然后叠成一个个的三角形,再一针针地绣到底布上。

叠绣的魅力在于叠三角,必须大小均匀,然后用三针将三角形的丝片固定在衣服上。

其难点就在于将这些三角整整齐齐地缝在一起并组成精美的图案,这不但需要精巧的技法,还需要超乎常人的空间想象力。

这种“三针钉一片”的缝法,让一块块小小的丝片排列组合成精致的图形,形成了特殊的视觉效果。

一层层的丝片叠加缝制在一起,也使服装面料变得更加坚固、耐磨。

苗族民间传统印染工艺介绍-蜡染

苗族民间传统印染工艺介绍-蜡染
宣 讲 人
发因为蜡 展此基染 起它础的 来是,发 的在并明 。特需以
定要人 的具们 物备对 质一物 条定质
蜡 苗
族 民
染 间
传 统
XXX

件的特 和环性

文境的 化因重


时 间 :
背素复
景和认 下技识


产术和 生条利


和件用 ,


20XX.XX



01
02
03
04





染 的
染 的
艺 流
与 性


造型特点与内涵
审美观念
蜡染民族工艺品无论从造型 是还是从构图上,都体现了 少数民族妇女以饱满为美以
齐全为美的审美观念。
程式形式
很多地区的蜡染图案具有程 式化的题材加工和构图方式, 基本上都是按本民族或本支 系所特有的一种程式形式来
完成的。
造型布局
蜡染工艺还充分体现了适合 纹样造型的成功运用。贵州 少数民族妇女善于依势造型,
埃及使用菘 蓝和红花
蜡染的历史源流
蜡染的发明以人们对物质特性 的重复认识和利用为基础,并 需要具备一定的环境因素和技 术条件,因此它是在特定的物 质条件和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 展起来的。蜡染是基于人们对 服饰美化的需要
在人类文明进步到一定程度后产 生的,是在多种染织工艺的基础 上进行的,因此蜡染产生的时间 应在纺织、印色和画馈工艺成熟 之后。蜡染,古称“蜡缬”。传统 民间印染工艺之一。是一种以蜡 为防染材料进行防染的传统手工 印染技艺。
工 的 蜡
重染 复的
艺 认 发

苗族刺绣艺术分析民俗文化论文

苗族刺绣艺术分析民俗文化论文

苗族刺绣艺术分析民俗文化论文一、悠久的历史刺绣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族工艺,在我国已有二三千年的历史。

至于苗族刺绣始于何时,史书无确切记载,也无定论,还有待专家们进一步考证,但从《后汉书南蛮传》所描述的苗族先民“三苗”“好五色衣服”来推测,最迟在战国时期,苗族刺绣就已产生了。

从现今贵州台江县施洞一带苗绣中的虎纹、堆纹、滑纹以及雷山县苗绣中的龙纹与历代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上的鉴餐纹、蟠璃纹、夔纹、云雷纹的惊人相似,我们不难看出中原文化的史影。

①唐代时苗族刺绣有了一定的发展,宋郭虚若《图画见闻志》载,唐朝时“东谢”苗族“卉服鸟章”,可见其工艺相当复杂。

当时的苗族服装上已经绣满了各种花鸟图案。

到了明代,苗绣有了长足发展,技艺更加精湛,已有平绣、辫绣、数纱绣等数种针法。

据嘉靖《贵州通志平伐司》及郭子章《黔记》卷59记载,贵阳苗族喜欢使用彩线挑绣“土锦”、“织花布条”、“绣花衣裙”等。

清代以后,苗绣的影响更大,见诸文献的记载更多,据乾隆《镇远府志》卷9、爱必达《黔南识略》卷12记载,黔东南清水江苗族的“锦衣”和“苗锦”都远近闻名。

古州苗族刺绣也很多,据报道榕江县平永地方一户苗族农民家现在还保存着乾隆时期的绣满彩色花纹的男女苗装。

②民国至今,各类图书对贵州、湖南、云南、广西、湖北、海南等地苗族的记载更是数不胜数。

③苗绣已被普遍用于美化苗族人民的生活,成为他们的生活必需品和工艺二、精湛的技艺刺绣是苗族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用于装饰苗装上的领子、袖子、肩部、围裙、头冲臼、裙子等部位,而很少作为单纯的艺术品。

在苗族地区,刺绣在苗族妇女的一生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八九岁起,她们便跟着母亲开始学习刺绣,到了十四五岁便成了行家里手,并开始着手为自己准备嫁装。

可以说,刺绣技艺的高低既是衡量一个苗族妇女是否心灵手巧的重要标准,也是苗族姑娘出嫁的本钱,直接影响到她们的前途和命运。

苗族刺绣的制作方法和技巧较为复杂,就原材料而言,除需用各色彩线外,最具特色的是多使用自织自染的黑色亮土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风情:苗族民间工艺美术
苗族民间工艺美术丰富多采,久负盛名。

最常见的是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银饰等几类。

挑花:这是苗族妇女擅长的传统工艺,历史悠久,使用的范围很广,如头巾、头帽、衣服等,都有其艺术体现。

挑花一般不先起样,仅凭构思在布面上数纱挑刺,正面看反面挑,采用打散结构法,严格按布面经纬线逐一挑刺,将诸多的生物形象,用几何图形表现出来。

计算的精确,排列之巧妙,实在令人叹服。

黔中各县挑花技艺都很高。

其图形多由小十字、米字、团花、小点花和斜线组套而成,常以桃红色为基调,白色、绿色点缀其间,或以黑色作底,用对比强烈的红白线勾出轮廓,再以深红、桃红、黄绿线刺图填充其间。

画图紧凑饱满,有很高的装饰效果。

刺绣:也是苗族妇女的特长。

很多作品都具有技术高超,造型奇特,想象丰富,色调强烈,风格古朴的特点。

刺绣针法很多,有平绣、凸绣、辫绣、堆花、绉绣、缠绣等十多种,都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如各地流行的平绣,着重于图案布局的美观匀称,色调分明,给人以明显的物感。

凸绣,流行于台黔东南凯里、台江部份地区,它是用多层次的针法,使图象具有立体造型,并通过不同的色调,再突出图象的层次,使立体感更加强烈。

辫绣,只在雷公山巴拉河一带才有,其方法是将若干根色线编成"辫子",按设计图案平辅于布上,用
丝线钉牢即成。

纹理清晰,走向明朗,给人以一种深沉、结实、粗放、豪迈的感受。

堆花,也流行于黔东南,其方法是用绫子剪作很多的三角形,再把每个三角的两角折成带尾的小三角。

然后把它一个个辅于布上,后面的一个压住前面一个的大半,随压随缝,便成了所需的花鸟图案。

苗族刺绣图案色调多种多样。

松桃地区以花、鸟、虫、鱼为主,喜用粉红、翠蓝、紫等色,较为素净。

黔东南多以龙、鱼、蝴蝶、石榴为图案,喜红、蓝、粉红、紫等色。

黔中地带喜用长条、长方、斜线等组套为几何图案,喜大红、大绿、涤蓝等色。

艺术大师刘海粟对苗族的挑花工艺给予很高的评价:"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苏绣、湘绣比之,难以免俗。

"
织绵:是一种编织工艺,被称为"苗锦",流行于贵州各地苗族中,为苗族民间工艺的一大瑰宝,久负盛名。

织锦是用彩色丝线数纱穿梭挑织而成,要通过经纬的纹路来构成图案,不能有丝毫错乱,程式化的作业要求很高。

一般制作锦带,宽至四寸,多用作衣饰佩带。

锦带上织有各种几何图案,也有龙、凤、花、鸟、虫、鱼,或织有象征吉祥的字句,色调浓烈鲜艳,光彩夺目。

也有的仅用黑白两种纱线编织,精密细致,黑白分明,色调素净而雅致。

除锦带外,还有锦布。

锦布宽约六七寸,以绵线为经,彩线为纬,丝棉混织,工艺的要求很高,编织起来更是费工费力。

一般妇女每天仅能织寸许,技艺高超的每天也只能织二三寸。

姑娘们常它来制作名贵的礼服。

蜡染:是苗族的传统工艺,历史悠久。

蜡染制作方法,是将
黄蜡加温溶解为蜡汁,再将白面平辅于案上,用蜡刀蘸上蜡汁在布上绘图。

绘好后放入染缸渍染。

然后清水煮沸脱蜡,即现出白色花纹。

松桃苗族蜡染,是先把图案帖于木板上刻成空心花纹,作为"花模"长期使用。

需要时,将白布夹于两块同型的花模间,将加热了的蜡汁灌入花模空心处,冷却后找开花模,取蜡布浸染,用清水煮沸脱蜡即成。

蜡染大多出自妇女之手。

其水平高低,不在于制作方法,而在于蜡绘艺术。

技艺精湛者,一般不先画样,也不用直尺圆规,仅凭构思和手工技巧,就能使所绘图形均匀、对称、大方、美观。

蜡染图案多得无法统计。

蜡染与苗族生活息息相关,用途很广,图样格式很多。

丹寨苗族祭祖时,要穿特制的蜡染衣,叫"祭祖衣"。

溶江苗族祭鼓社,要用彩蜡绘制十面旗幡,飘飘屹立于仪仗队之前。

丧葬,不少地方也用蜡染布做殉葬衣,花纹多为古老庄严的铜鼓纹、涡妥纹。

银饰:是苗族的锻造工艺。

明清以前,苗族男女都喜佩戴银饰,尤以青年妇女为最。

现在仍是青年妇女的主要装饰品,而男子已普遍不用了。

银饰品都是本民族男工匠打制。

其用途有银冠、银衣、银项圈、银手镯、银耳环等几类。

论工艺,有粗件和细件之别:精件主要是项圈、手镯,细件主要是银铃、银花、银雀、银蝴蝶、银针、银泡、银索、银链、耳坠等。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如空心、泡花的项圈、手镯,也是精工制成的作品。

银饰可分成三大类型:第一类,以黔东南
为代表,工艺水平很高,佩戴的数量也最多。

一个妇女的佩戴量可达三四十两、五六十两以上,少数达二三百两。

主要特点是喜爱穿戴银冠和银衣。

银冠上焊接的各种配件,多达数十件至百余件,件件都是精工之作,其中最显著的牲是镶有二尺多高的宽大银角。

银衣是因衣服上载的银饰很多而得名。

第二类是松桃、铜仁地区,主要特点是在头巾上插上许多银花,肩上披银披肩,胸前围腰上绽着许多大块银花,耳坠很纤巧。

工艺水平也很高。

银饰数量过去也多,现已逐渐简化了。

第三类是贵阳以西地区,银饰数量较少,仅在头上发髻插少许银簪、银梳、银花。

这三类地区也有共同特点,即都戴银质的耳环、项圈、手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