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域规划PPT课件
合集下载
国土空间规划概述ppt课件

加强协调性
国土空间规划是详细规划的依据、相关专项规划的基础 相关专项规划要协同、与详细规划做好衔接
6、国土空间规划怎么管
用法律法规管控
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做好过渡时期的法律衔接
用技术标准管控
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由自然资源部会同相关部门负责人构建统 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
目录
1、国土空间规划是什么 2、为什么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总体框架 4、编制内容重点与审批程序 5、国土空间规划怎么编 6、国土空间规划怎么管 7、怎样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8、国土空间规划如何划定“三区三线” 9、国土空间“双评价” 10、案例借鉴(日本、英国、德国) 11、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
四、技术标准体系
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 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由自然资源部会同相关 部门负责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 修订完善国土资源现状调查和国土空间规划用地 分类标准,制定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办法 和技术规程。
完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 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国家统一 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整合各类空间关联数据, 建立全国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并 不是每个地方都要按照五级 规划一层一层编,有的地方 区域比较小,可以将市县级 规划与乡镇规划合并编制, 有的乡镇也可以以几个乡镇 为单元进行编制。
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总体框架
四体系
一、编制审批体系
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 体现国家意志和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性, 自上而下编制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对空间 发展作出战略性系统性安排。
用制度政策管控 健全用途管制制度 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对所有国土空 间分区分类实施用途管制。
国土空间规划是详细规划的依据、相关专项规划的基础 相关专项规划要协同、与详细规划做好衔接
6、国土空间规划怎么管
用法律法规管控
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做好过渡时期的法律衔接
用技术标准管控
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由自然资源部会同相关部门负责人构建统 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
目录
1、国土空间规划是什么 2、为什么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总体框架 4、编制内容重点与审批程序 5、国土空间规划怎么编 6、国土空间规划怎么管 7、怎样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8、国土空间规划如何划定“三区三线” 9、国土空间“双评价” 10、案例借鉴(日本、英国、德国) 11、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
四、技术标准体系
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 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由自然资源部会同相关 部门负责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 修订完善国土资源现状调查和国土空间规划用地 分类标准,制定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办法 和技术规程。
完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 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国家统一 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整合各类空间关联数据, 建立全国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并 不是每个地方都要按照五级 规划一层一层编,有的地方 区域比较小,可以将市县级 规划与乡镇规划合并编制, 有的乡镇也可以以几个乡镇 为单元进行编制。
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总体框架
四体系
一、编制审批体系
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 体现国家意志和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性, 自上而下编制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对空间 发展作出战略性系统性安排。
用制度政策管控 健全用途管制制度 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对所有国土空 间分区分类实施用途管制。
年北京昌平区兴寿镇规划实施方案编制汇报.幻灯片PPT

Suntop & Company
1、兴寿镇基本情况
1.2 社会经济
——产业发展
昌平区兴寿镇规划实施方案 6 编制汇报
➢ 一产平稳发展,总量、比例均 变化不大
➢ 二三产比例相当,产值平缓增 长
➢ 一产中草莓、苹果、山区林果业占 重要地位;
➢ 二产主要是建筑材料、玻璃仪器、 环保设备等产业;
➢ 三产休闲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和 房地产业。
➢ 全镇经济状况普遍表现为南部优于北 部。
பைடு நூலகம்
——经济指标
➢ 农村经济总收入9.7亿元,比上年增长10%; ➢ 财政收入1428万元,比上年下降19.87%; ➢ 税收总额2641万元,比上年下降6.87%; ➢ 人均劳动所得9033元,比上年增长9.8%; ➢ 工业总产值5.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 企业总收入5.8亿元,比上年增长15.8%; ➢ 企业利润总额5300万元,比上年增长8.2%。
安
四
路
怀昌路 秦 北
路
麦辛路
麦辛路为市级公路昌 谷路兴寿镇段
Suntop & Compa44ny
1、兴寿镇基本情况
昌平区兴寿镇规划实施方案 5 编制汇报
1.2 社会经济
2009年:
——人口和就业
➢ 现辖21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7642人, 其中户籍人口21910人;
➢ 乡镇从业人员14497人,一、二、三产 业从业人员比例分别为21:31:48;
镇 域 土 地 开 发 项 目
Suntop & Compa77ny
1、兴寿镇基本情况
1.4 发展形势
昌平区兴寿镇规划实施方案 8 编制汇报
优势:
区位优势:三区交界,距六环路3 公里、京承高速3公里,距首都国际机 场仅25公里。
村镇规划课件PPT

总体规划的方法步骤
………… 汇报方案,广泛征求意见——修改方案 确定最终方案——召开各方代表会议 绘制村镇总体规划图纸
(讨论重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确定方案)
编写村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Attachment 1
Attachment 1
草案——改变乡村建设无法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先从根本上改 变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没有规划、无序建设和 土地资源浪费现象,做到规划先行、全盘考 虑、统筹协调,避免盲目建设。”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24日在十届全国人大 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就草案作说明时指 出,为了加强对乡村规划的管理,保证其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 用,草案对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作了明确规定。
宏观
村 镇 规 划
建制镇、集镇总体规划 建制镇、集镇详细规划 村庄建设规划
微观
乡(镇)域规划中村镇体系的布局特点
村镇体系布局的地域广度 与各级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村镇体系的布局样式 村镇规模 村镇用地选择 主要公共福利设施的布局
(1)集团式
(2)卫星式
(3)自由式
Hale Waihona Puke 集团式卫星式自由式
建制镇、集镇总体规划
概念
村镇规划区内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 (城市规划区???) 中心镇、一般镇
工作对象 具体工作内容
确定规划年限 ——与镇域规划一致,一般为10-20年
确定村镇性质和发展方向 预测人口规模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村镇总体布局——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基础上,考虑条件和未来可能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农村建设要 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加强 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因地制宜,分类 指导,不强求一律,不盲目攀比,不强 迫命令,更不能搞形式主义的要求,草 案规定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实施应当因 地制宜、节约用地,发挥村民自治组织 的作用,引导农村村民合理进行建设。
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区域位置
阐述乡镇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周 边乡镇的相互关系。
自然环境分析
01
地形地貌
描述乡镇所在地的地形地貌特征 ,包括地势、地貌类型、地质构 造等。
气候条件
02
03
水文条件
分析乡镇的气候条件,包括气温 、降水、风向等气象要素以及气 象灾害的频率和影响。
描述乡镇所在地区的水文特征, 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及 其分布情况。
评估乡镇的医疗卫生设施建设 情况,包括医院、卫生所和医 疗资源分配等。
文化体育设施
研究乡镇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情况,包括图书馆、体育馆和 活动中心等。
社会保障服务
分析乡镇的社会保障服务情况 ,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
社会福利等。
04 乡镇产业发展规划
农业发展规划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高农业生 产效率和质量。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 PPP等方式,引导社会 资本参与乡镇国土空间 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
加强资金监管
建立健全资金监管机制 ,确保资金使用合法、 合规,提高资金使用效 益。
加强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估
建立监督管理制度
制定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监督 管理制度,明确监督管理的职责 、权限和程序。
限建区
指在一定时期内具有重要生态、景观、历史文化价值,但尚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区域,包括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 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限建区内可以进行对生态和环境影响较小的建设活动,但要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和强度 。
适建区
指在一定时期内具有较为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开发基础,适宜进行各类建设的区域,包括城镇建设用地、 农村居民点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等。适建区内要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注重环境保护 和生态建设。
阐述乡镇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周 边乡镇的相互关系。
自然环境分析
01
地形地貌
描述乡镇所在地的地形地貌特征 ,包括地势、地貌类型、地质构 造等。
气候条件
02
03
水文条件
分析乡镇的气候条件,包括气温 、降水、风向等气象要素以及气 象灾害的频率和影响。
描述乡镇所在地区的水文特征, 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及 其分布情况。
评估乡镇的医疗卫生设施建设 情况,包括医院、卫生所和医 疗资源分配等。
文化体育设施
研究乡镇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情况,包括图书馆、体育馆和 活动中心等。
社会保障服务
分析乡镇的社会保障服务情况 ,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
社会福利等。
04 乡镇产业发展规划
农业发展规划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高农业生 产效率和质量。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 PPP等方式,引导社会 资本参与乡镇国土空间 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
加强资金监管
建立健全资金监管机制 ,确保资金使用合法、 合规,提高资金使用效 益。
加强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估
建立监督管理制度
制定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监督 管理制度,明确监督管理的职责 、权限和程序。
限建区
指在一定时期内具有重要生态、景观、历史文化价值,但尚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区域,包括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 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限建区内可以进行对生态和环境影响较小的建设活动,但要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和强度 。
适建区
指在一定时期内具有较为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开发基础,适宜进行各类建设的区域,包括城镇建设用地、 农村居民点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等。适建区内要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注重环境保护 和生态建设。
湘教版地理选修4《城镇总体布局》课件

电源选择
确定供电电源和备用电源。
供电线路
规划和建设高压、中压和低压供电线路。
变配电设施
规划和建设变电站、开闭所、配电室等设施。
节能措施
推广节能型电气设备,加强用电管理,提高 电能利用效率。
通信工程规划与布局
通信需求
分析城市通信需求和发展趋势。
通信设施
如通信基站、交换中心、管道等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ABCD
传承方式
通过教育、宣传、展示等方式, 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历史文化遗
产。
发展途径
结合现代科技和文化创意产业,开 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旅游 项目。
传承与创新
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历史 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国内外成功案例借鉴
国内案例
借鉴故宫、颐和园等国内著名历史文 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经验。
均衡分布各类绿地,确保城市居民公平享受绿地资源。
经济性原则
在保障绿地功能的前提下,注重节约用地和投资成本。
景观风貌构建目标与策略
目标
构建具有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气息的城市景观风貌。
策略
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历史建筑和传统街区;加强城市设计,塑造特色 鲜明的城市形象;注重色彩、光影等视觉元素的运用,提升城市景观品质。
用于建设学校、医院、文化体 育等公共设施。
城镇用地选择原则与方法
原则
符合城镇总体规划,满足功能需求, 考虑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候条件 等自然因素。
方法
综合评价法、多因素分析法、GIS技术 等。
功能分区概念及作用
概念
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住宅、工厂、公共设施、道路、 绿地等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
确定供电电源和备用电源。
供电线路
规划和建设高压、中压和低压供电线路。
变配电设施
规划和建设变电站、开闭所、配电室等设施。
节能措施
推广节能型电气设备,加强用电管理,提高 电能利用效率。
通信工程规划与布局
通信需求
分析城市通信需求和发展趋势。
通信设施
如通信基站、交换中心、管道等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ABCD
传承方式
通过教育、宣传、展示等方式, 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历史文化遗
产。
发展途径
结合现代科技和文化创意产业,开 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旅游 项目。
传承与创新
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历史 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国内外成功案例借鉴
国内案例
借鉴故宫、颐和园等国内著名历史文 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经验。
均衡分布各类绿地,确保城市居民公平享受绿地资源。
经济性原则
在保障绿地功能的前提下,注重节约用地和投资成本。
景观风貌构建目标与策略
目标
构建具有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气息的城市景观风貌。
策略
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历史建筑和传统街区;加强城市设计,塑造特色 鲜明的城市形象;注重色彩、光影等视觉元素的运用,提升城市景观品质。
用于建设学校、医院、文化体 育等公共设施。
城镇用地选择原则与方法
原则
符合城镇总体规划,满足功能需求, 考虑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候条件 等自然因素。
方法
综合评价法、多因素分析法、GIS技术 等。
功能分区概念及作用
概念
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住宅、工厂、公共设施、道路、 绿地等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
乡村规划基础设施ppt课件

区域统筹,以城带乡
政府承担行政区内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对区域内乡镇村庄进行统筹安排。 避免农村基础设施 重复建设,防止城乡基础设施布局混乱,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作用。
注重效益,门槛限制
自然村庄中人口规模偏小的较多,达不到规模效应。如果居民点太分散,也无法实现应有的效益。对政府来讲,基础设施 建设好做,然而维护的费用很高。忽视规模效益和维护费用盲目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出现设施无法正常运转、资源浪 费的情况。
文化体育设施:文化阅览室、体育运动场所(篮球场、乒乓球 台、健身器械等); 卫生设施:乡村卫生院、卫生室的建设; 教育设施:乡村小学教学楼和宿舍楼等。
···
10
1 概述
···
规划设计原则
基础设施规划是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基础设施的改善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有力支撑。科学的基础设施规划, 可以有效落实国家政策,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规划仍 然存在许多问题,与农村经济建设发展和农民百姓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加强新农村基 础设施规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保证新农村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1
目录 Contents
123
概述
建设现状及不足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2
概述
1 3
背景 01 乡村基础设施类型 02
规划设计原则 03
CSWADI
4
1 概述 背景
···
乡村基础设施是为发展农村生产和保证农民生活而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总称。包括交通 邮电、农田水利、供水供电、商业服务、园林绿化、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等生产和生活 服务设施。它们是农村中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相互协调。
迁安市城乡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原理 迁安市总体规划分析;ppt

11
迁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 城市规模 :
•
20市规划区界定 :
•
规划将迁安镇、杨店子镇、野鸡坨镇全 部,赵店子镇和木厂口镇的部分地区划入 城市规划区。市规划区界定面积342平方公 里。规划区内各项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 划统一管理。
放放假 作文
规划期限
•
近期:2006-2010年 远期: 2011-2020年
7
放放假 作文
• 规划主要内容
• 1、城乡经济统筹发展规划 2、城镇与村庄体系统筹发展规划 3、城乡土地利用统筹规划 4、城乡基础设施统筹规划 5、城乡社会保障统筹规划 6、城乡生态环境统筹规划 7、景观风貌规划 8、旅游规划 9、新农村建设规划
放放假 作文
16
二、规划主要内容
•
(一)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 1、统筹城乡空间布局 • 优先发展中心城区,完善功能,提高城市品位 。统筹中心城区和中心镇的关系,构建五个经 济协作区,形成中心城区与五个中心镇协调发 展、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一核五镇多点” 的城镇空间结构,城镇化水平2010年达到53% ,2020年达到68%。将我市现有的534个村调 整为240个。 • 2、统筹城乡土地和水资源开发利用 • 整合城乡建设用地,积极盘活存量土地,重点 开展废弃矿区治理、“空心村”整治、“城中 村”改造、独立工矿用地整合和平改楼工程, 挖潜城乡建设用地,为城镇化和工业化提供发 展空间。 • 全市可供水资源总量3.37亿立方米,需水量 3.41亿立方米。通过雨水和再生水利用,开源 节流,实现供需平衡。 作文 放放假
1
迁安市基本概况
• 迁安处于环渤海、环京津“两环战略”的前沿 地带。环渤海与日本、韩国相望,与辽东半岛 相联;距首都北京200公里,天津160公里,唐 山60公里,距曹妃甸港100公里,京唐港100 公里,秦皇岛港70公里。距省会石家庄市423 公里。迁安市,原为唐山市下辖县级市,2011 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河北省辖副地级市, 全市辖1个街道、12个镇、7个乡。面积: 1208平方公里。人口:70.98万人(2008年)。 境内现有铁路四条:京秦、大秦、通坨、卑水 铁路。公路:国道2条,京沈高速、102国道; 省道3条,三抚路、平青大公路、长城旅游路 地处燕山余脉。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和 丘陵约占全县面积的55.4%。有滦河、青龙河、 冷口沙河、西沙河等16条河流 。铁储量大,素 有“钢铁迁安”之称。 作文 放放假
国土空间规划 村庄规划案例分析及GIS实操 PPT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
规划体系——五级三类
专项规划
特定区域的 专项规划
特定行业的 专项规划
补充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战略性
国家
协调性
省
市
实施性
县
乡镇
落实
详细规划
城镇开发 边界以内
城镇开发 边界以外
控制性详细 规划
村庄规划
村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城镇开发边界以外的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按照多规合一要求,在上位空间规划为依据编制的村级实用性规划,是管理 村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的法定规划。
住248,宅基地234 基本农田面积的确定,本案采用土规面积与三调用地相对照调整,
以三调耕地量为最终耕地量,基本农田保护范围为土规叠合三调, 扣除现状(规划之后仍然)占用基本农田的建设用地及其他非耕地 地类
乡村振兴背景,但结合村域国土空间规划内容,村庄三产优 势较大,内容偏旅游规划,包含适宜性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主要涉及操作:合并、字段计算器、导入样式、另存为图层文件、导入图层文件
双评价
村规主要图件用地—图双评价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资源禀赋
生态保护 农业生产 建设开发
开发适宜性
生态保护重要性 农业建设适宜性 城镇建设适宜性
成果:3或5张图
或
图片来源:自然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试 行)》
前期调研较仔细,村庄发展诉求考虑完善 自然村组发展类型规划有借鉴意义
生态修复的判断依据以及实施可能性? 关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现状被占用的不符合基本农田条件
用地,是否考虑复垦,调入调出? 宅基地指标:新建每户建筑面积≤350㎡,占地面积≤120㎡,
城镇环境规划(ppt34张)

三.环境背景 调查与环境 质量评价 社区环境预测 社区环境 功能区划
社区环境背景调查中很重要的一步是对社区上风向带来的空气污 边缘带产生噪声污染的调查。社区环境评价是对一个社区的描述 区自我评价,它的评价内容包括生态环境质量、社会经济状况以 会指标的评价。
社区环境预测主要是调动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让大家共同管理 区事务。
2019/3/7
何发展经济并保护环境才能使得区域的纯收益最
1
• 系统的另外一个出发点是区域的环境和资源系
统。
• 任何开发区所处区域的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
力都是有限的。这些可利用资源与环境承载力
空间就构成了区域发展的可行空间。
• 如果开发区过分追求经济开发的速度与规模,
而无视各种资源与环境约束的话,那么,各种
• 三、开发区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 • (一)系统特征简析 • 对开发区而言,它既是一种特殊的区域经济体系, 又受到区域一般性的系统特征(如集合性、多目标 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等)影响。对于不同的开发 区,由于存在社会经济条件、自然资源、生态环境 及交通区位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其系统结构也就存 在差异。 • 尽管如此,从系统的观点看,如果将环境经济系统 的诸多细节忽略,而从相对宏观的角度去分析开发 区环境经济系统的共性,则可以作出粗略但具有一 定普适性的系统分析(图9一1).
2019/3/7
2
• 1.乡镇环境规划的定义
• 乡镇环境规划是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防 镇区环境为对象的综合性环境规划。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根本措施,是以农村县域
• 它以乡镇环境条件为基础,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
依据生态学原理,综合考虑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 保护方案。 2019/3/7
关系,经过环境系统分析,从而制定出最佳的环
土地利用规划PPT课件

.
22
2、基本过程:
室内预划定
实地踏查
编号登记
鉴定公约
以1:1万土地利 用现状图,根据 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在室内预先 进行基本农田的 划区定界
内业预划的保护 地块,需经外业 实地踏查、丈量, 核准无误后,才 能确定可否保护
对实地核查划定 后的基本农田保 护区、片和块进 行逐一编号登记
根据编号登记, 与使用者签定保 护公约
需求而必须确保的耕地面积。 (2)技术路线:
规划期人口总量
人均农产品消费水平
耕地面积
复种指数预测
农作物的单产水平
.
19
2.间接测定法—人口预留法
思路: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 现有耕地面积 — 预测建设用地的面积
人口预留法:利用区域历年人口的增长趋势资料,根据当地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的人口发展规划,预测人口增长高峰 年及其人口总数,然后按建设部门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测算 出人口增长高峰年的建设用地总需求量。
关键:测算三个因素
1)时间期间(人口增长高峰年) 2)人口(总量、城镇/农村人口) 3)建设用地(城镇、农村居民用地标准)
.
20
(二)重要指标的测定(P387)
1.农作物单产的测定方法
趋势推导法
专家系统法
2.农产品需求量的测定方法(消费水平和结构)
3.人口预测法
人口自然增长法
劳动平均法
4.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人口增长高峰年和人 均用地指标法
.
系数推算法和定 额指标法
21
五、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编制 (一)划区定界
1、定义:指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同级农
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将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后 的一、二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及建设预留地的范围, 在实地确定界线,并落实保护标志位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美丽乡村建设ppt

建立省以下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投入机制。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 工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种养等
产业,打造乡村生态产业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建议宜居宜业新时代美丽乡村
感谢观看
全面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建议宜居宜业新时代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目录
1
规划背景 和总体要求
2
构建乡村 振兴新格局
3
加快农业 现代化步伐
4
发展壮大 乡村产业
5
建设生态宜 居美丽乡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建议宜居宜业新时代美丽乡村
规划背景和总体要求
规划背景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 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 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
合理布局生活空间: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增强城镇 对乡村的带动能力。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 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加强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农民生活圈建设,以镇带村、以 村促镇,推动镇村联动发展。
严格保护生态空间:通盘考虑城镇和乡村发展,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 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要布局,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 形态。强化县域空间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引导约束作用,科学安排县域乡村布局、资源利用、 设施配置和村庄整治,推动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
巩固和完善农 村基本经营制度
1
壮大新型 农业经营主体
2
发展新型 农村集体经济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 工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种养等
产业,打造乡村生态产业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建议宜居宜业新时代美丽乡村
感谢观看
全面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建议宜居宜业新时代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目录
1
规划背景 和总体要求
2
构建乡村 振兴新格局
3
加快农业 现代化步伐
4
发展壮大 乡村产业
5
建设生态宜 居美丽乡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建议宜居宜业新时代美丽乡村
规划背景和总体要求
规划背景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 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 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
合理布局生活空间: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增强城镇 对乡村的带动能力。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 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加强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农民生活圈建设,以镇带村、以 村促镇,推动镇村联动发展。
严格保护生态空间:通盘考虑城镇和乡村发展,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 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要布局,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 形态。强化县域空间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引导约束作用,科学安排县域乡村布局、资源利用、 设施配置和村庄整治,推动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
巩固和完善农 村基本经营制度
1
壮大新型 农业经营主体
2
发展新型 农村集体经济
乡镇域规划与总体规划编制幻灯片PPT

❖
❖ 根本任务是根据所在地区的乡〔镇〕域社会经 济开展方案以及乡〔镇〕域村镇体系的分布规划, 研究村镇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各项事业的开展, 预测村镇的开展目标,确定村镇的性质和规模, 进展村镇的构造布局,统筹安排各项根底设施的 建立。
1 村镇总体规划的工作内容
1、确定规划期限。一般为10~20年 2、确定村镇的性质和开展方向,预测人口开展规模,选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3、对村镇用地做适宜性评价,进展村镇的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 4、确定村镇道路系统位置选择,确定村镇的公共中心、公共建筑位置。 5、确定供水,排水,防洪等开展目标和总体布局,进展综合协调。 6、确定进展新区开发和旧域改造、用地调整的原那么、方针和步骤。 7、确定从近期建立规划范围,提出近期建立的主要工程工程。 8、确定对历史文化名镇古迹、纪念地的保护措施。 9、估算村镇近期建立的投资。
二、乡〔镇〕域规划的影响因素
❖ 1、地区自然条件 ❖ 2、地区资源条件 ❖ 3、人口分布 ❖ 4、交通运输 ❖ 5、村镇企业的分布 ❖ 6、原有生产布局的根底和科学技术开展水平
乡〔镇〕域规划的根本要求
1、积极开展村镇建立 2、远近结合,新旧结合 3、充分考虑建立条件 4、节约土地 5、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卫生条件
3.村镇体系的布局形式 A 集团式B 卫星式 C 自由式
4.村镇的规模
村镇规模与村镇本身的类型、布局形式有关, 同时受耕作半径和生产、管理水平制约,也受地 区自然条件、交通、人口密度及其他社会经济条 件影响。
5.村镇用地选择 6.公共福利设施的布局
乡镇域村镇体系布局规划方法
❖ 〔1〕区域构造分析法 ❖ 首先,调查和分析,明确总体开展方向 ❖ 其次,研究关系,明确职能、方向、范围 ❖ 再次,分析体系相互作用关系,建立联系 ❖ 〔2〕地理综合平衡法 ❖ 从一定的国土区域各生产部门对村镇的开展
❖ 根本任务是根据所在地区的乡〔镇〕域社会经 济开展方案以及乡〔镇〕域村镇体系的分布规划, 研究村镇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各项事业的开展, 预测村镇的开展目标,确定村镇的性质和规模, 进展村镇的构造布局,统筹安排各项根底设施的 建立。
1 村镇总体规划的工作内容
1、确定规划期限。一般为10~20年 2、确定村镇的性质和开展方向,预测人口开展规模,选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3、对村镇用地做适宜性评价,进展村镇的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 4、确定村镇道路系统位置选择,确定村镇的公共中心、公共建筑位置。 5、确定供水,排水,防洪等开展目标和总体布局,进展综合协调。 6、确定进展新区开发和旧域改造、用地调整的原那么、方针和步骤。 7、确定从近期建立规划范围,提出近期建立的主要工程工程。 8、确定对历史文化名镇古迹、纪念地的保护措施。 9、估算村镇近期建立的投资。
二、乡〔镇〕域规划的影响因素
❖ 1、地区自然条件 ❖ 2、地区资源条件 ❖ 3、人口分布 ❖ 4、交通运输 ❖ 5、村镇企业的分布 ❖ 6、原有生产布局的根底和科学技术开展水平
乡〔镇〕域规划的根本要求
1、积极开展村镇建立 2、远近结合,新旧结合 3、充分考虑建立条件 4、节约土地 5、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卫生条件
3.村镇体系的布局形式 A 集团式B 卫星式 C 自由式
4.村镇的规模
村镇规模与村镇本身的类型、布局形式有关, 同时受耕作半径和生产、管理水平制约,也受地 区自然条件、交通、人口密度及其他社会经济条 件影响。
5.村镇用地选择 6.公共福利设施的布局
乡镇域村镇体系布局规划方法
❖ 〔1〕区域构造分析法 ❖ 首先,调查和分析,明确总体开展方向 ❖ 其次,研究关系,明确职能、方向、范围 ❖ 再次,分析体系相互作用关系,建立联系 ❖ 〔2〕地理综合平衡法 ❖ 从一定的国土区域各生产部门对村镇的开展
国土空间规划 村庄规划案例分析及GIS实操 PPT

用地图
村规主要图件用地—图用地规划图
规划 用地
现状用地为基础 现状村规分类
规划用地布局
GIS符号化渲染 以图层文件对用地分类按照分类字段进行
唯一值符号化渲染,并进行增删调整
主要涉及操作:裁剪面、合并、字段计算器、导入样式、另存为图层文件、导入图层文件
规划用地图中,为表示基本农田与一般农田的区 别,水田及旱地用符号表示,叠加颜色底纹区分基本 农田与一般农田。
符号化渲染 以规划地类作为底图,区分现状 与规划,以半透明符号边框和色 块分别为现状调整图斑和规划地 类符号化渲染。
主要涉及操作;联合、字段计算器、导入样式、另存为图层文件、导入图层文件
数据库
村规成果—数据库
用地数据 库
XXXGHDL
前提 保证两者坐标投影一致,存在细微
偏差可能是投影不一致造成
用地图联合土规 mapgis导出土规shp 用地保留规划地类字段,合并 联合土规,保留原土规地类、 BSM、TBBH、YSDM
——《四川省村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四川省村规解读
编制内容
❖ 分析评价 ❖ 目标定位与规模确定 图❖ 村域国土空间总体布局 图❖ 自然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 图❖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图❖ 产业与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图❖ 土地整治与土壤修复规划 图❖ 基础设施与公服设施规划 ❖ 居民点建设规划(可选)
数据基础
生态空间保护规划
生态修复与土地整治
景贤村村域国土空间规划
五图件:国土空间布局规划图、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生态空间保护规划、生态修复与土地整治、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主要案例分析—江西与四川村规指导对比
数据基础相同 规划方向大致相同,涵盖内容细微差别 成果要求详略差异
长陵镇、十三陵镇总体规划研究共21页PPT资料

明十三陵规划控制范围以内地区
• 本地区的空间布局以明十三陵的保护和旅游为核心来进行 规划,用地以公园、林地以及密度极低的旅游设施为主, 原有的零星工业用地要坚决搬迁,只保留少量的村镇建设 用地。规划留下了一些原陵监所在的村子,这些村子并不 是完全保留、任其发展,而是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对每个 村子的规模进行限定,并对建筑形式、色彩等提出严格的 要求,以保证与景区环境的协调。这些村子的功能也有所 变化,可以考虑结合整个保护区的旅游活动设置一些家庭 旅馆、餐馆和民俗活动,成为民俗村。这些村子的人口中 大部分都要迁往新镇区,仅保留较少的一部分人来维持民 俗村的正常运行。
镇区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
• 新镇区根据地形分成两大组团。新镇区内 的居住用地以安置两镇原来大部分村子中 搬迁出来的村民为主。新镇区内的公共设 施用地采用分组团集中布局的方式。新镇 区的两大组团内部都没有安排工业用地, 规划考虑在高压走廊以南、以东地区,结 合现有的部分工业设置一块镇级工业区。 新镇区还结合穿过其中的两条河流,在两 个组团分别形成了两个城市型公园,主要 服务于镇区内的居民。
七.旅游发展规划
• 1.主要规划措施 • 2.三大旅游片区规划
1.主要规划措施
• ——完善旅游地域系统,进行统一规划 • ——更有效组织旅游线路,增加旅游内容。 • ——开发多元化的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
和旅游商品。 • ——适当增加旅游配套设施的数量,提高
旅游设施的水平,统一规划布置。 • ——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 2.产业发展方针
• 无论是从资源利用的角度,还是从景观和 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全镇都应该把农业 和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同时必须对工业 的发展加以限制。
• 3.人口和劳动ຫໍສະໝຸດ 预测• (1)镇域人口规模预测:两镇规划期末的 总人口数为33200人。规划期末的总劳动力 按总人口的50%测算,为16600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村庄个数
个 比例(%)
3
0.9
22
2.9
88
11.4
85
11
133
17.3
438
57
769
-
人口
人
6553 28483 62783 32547 28890 21705 180961
比例(%)
3.6 15.7 34.7
18 16 12 -
备注
磐安县769个村庄中,<1000人的村庄占96.2%, 80%以上村庄人口小于 500人,一半以上村庄人口小于150人,小村庄占极大多数是磐安县村庄 体系规模结构的主要特点之一。
盘山、方前区域:以竹制品、木制工艺生产加工为主以及中药材、 无公害果蔬、香菇、五金制造等
.
14
案例一:磐安县村庄布局规划
(4)村庄分布空间结构
村庄的分布直接受地形地貌 影响,在县域东北部的台地地区, 地形起伏平缓,呈块状分布,在 县域的中南部和西南部的中低山 及丘陵地区,交通线路沿山谷延 伸,村庄分布呈带状分布,村庄 分别沿40、62省道及磐缙公路分 布。
.
4
案例一:磐安县村庄布局规划
(一)规划背景和技术路线
1、规划背景
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的同时,村庄布局散乱,点多规模小,严 重浪费了土地资源,增加了基础设施配套的难度,生活质量无法得到提 高,城市化目标难以实现。有鉴于此,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办公厅、省建 设厅、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省民政厅联合下文要求开展村庄布 点规划。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编制磐 安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是时代进步的需要,是县域经济社会大发展的需 要,是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县境呈“雏鹰试飞”形,南北长54公里,东西宽47公里,总 面积1195.6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91.48%;耕地占总面 积的5.79%,河滩和水面占总面积的2.47%,谓“九山半水半分 田”。
2003年末,磐安全县有建制镇9个,乡集镇11个,村委会369 个,全县总人口为7.58万户, 20.62万人。
.
6
现状背景分析
城乡关系分析 村庄现状分析 发展条件分析
分析优劣势,因地制宜,扬长 避短,提出思路
技
村庄发展规划
术
村庄体系规划
路
村庄布局规划 村庄规模规划
确定规划原则,科学规划
线
村庄布点规划 空间管制规划
流
基础设施规划
程 图
设施配置与专项 规划规划
社会服务设施 环境保护、防灾规划
根据相关规划技术 指标、合理配置
.
13
案例一:磐安县村庄布局规划
(3)县域村庄体系经济结构
安文区域:主要以香菇、中药材种植、加工、贸易为主,并发展 有适量的无公害果蔬、蚕桑、竹笋两用林、草编、药用包装、机 械制造、五金制造等行业。
玉山区域:形成以塑料制品加工、制种、茶叶生产为主以及无公 害果蔬,食用菌、药材、矿产资源、水资源开发等行业。
法律措施
规划实施
行政措施 经济保障措施
相关政策
技术措施 .
7
案例一:磐安县村庄布局规划
(二)现状分析
1、县域概况 2、县域发展条件评价 3、村庄体系现状分析 4、村庄布局和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
8
案例一:磐安县村庄布局规划
1、县域概况
磐安县历史悠久,民国28年(1939)7月,正式设县(后曾有 变更),以“磐石之安”意,命名磐安,。
.
2
一、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
(四) 规划依据 1、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城镇总体规划;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5、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五)参考文献: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
.
3
案例一:磐安县村庄布局规划
汇报提纲
一、规划背景和技术路线 二、现状分析 三、村庄布局总体规划 四、规划实施 五、尚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按照“五个统筹”与“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 动”的原则提出村庄发展策略,建立合理的村庄体系,重点是按中心城 区、镇区、农村地区等不同类型分区进行村庄规模、职能与空间结构规 划,并根据不同类型对分区村庄提出行政或空间转移的撤并方案;最后, 统筹安排主要的区域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并提出村庄建设管制 要求与规划实施对策。
城镇型居民点 农村型居民点
磐安县域有中心城市1个(含8个居委会)、建制镇镇区7个,乡集 镇10个,行政村363个,自然村769个(含行政村本村)。
.
11
案例一:磐安县村庄布局规划
(2)县域村庄体系规模结构分析
2003年,磐安县总共有363个行政村, 769个自然村,乡村人口 18.096万人,平均每个行政村人口不到500人,每个自然村的平均人口在 240人以下。
第二讲 乡镇域规划
.
1
一、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
(一)目的、意义
是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发 展的重要措施。
(二)基本任务
在县(市)域城镇体系指导下,进一步确定村庄布点,统筹 安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三)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技术路线、现状概述、综合评价、村庄迁并标准、空间布 局规划区域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协调布局、近期空间布局规 划以及规划实施措施等。
.
15
案例一:磐安县村庄布局规划
.
9
案例一:磐安县村庄布局规划
2、发展条件评价
发
区位条件优越
展
自然资源丰富
优
劳动力充裕
势
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受地形地势影响大,交通欠
存
发达
在
空间联系与协作不够
问
城镇规模小、基础差
题
区域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
.
10
案例一:磐安县村庄布局规划
3、现状村庄体系分析
(1)县域城乡居民点分类
中心城市 建制镇镇区 集镇(由行政村组成) (独立)行政村 自然村
.
5
案例一:磐安县村庄布局规划
2、规划技术路线
从县域村庄的现状分析入手,调查得出县域村庄的规模、产业、空间 分布的类型与特点, 结合城市化发展、城镇体系规划及城镇总体布局, 明确城乡职能与空间关系,结合资源保护与开发、区域性基础设施及社 会服务设施的分布与发展要求,明确村庄与其功能、空间分布的关系。
各乡镇行政管辖的村数相差也十分悬殊,最大的镇辖34个行政村, 106个自然村,最小的乡只辖6个行政村,11个自然村。
.
12
案例一:磐安县村庄布局规划
县域村庄体系规模结构表
等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合计
规模(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2-0.5 0.1-0.2 0.05-0.1 0.03-0.05 0.015-0.03 <0.015
村庄个数
个 比例(%)
3
0.9
22
2.9
88
11.4
85
11
133
17.3
438
57
769
-
人口
人
6553 28483 62783 32547 28890 21705 180961
比例(%)
3.6 15.7 34.7
18 16 12 -
备注
磐安县769个村庄中,<1000人的村庄占96.2%, 80%以上村庄人口小于 500人,一半以上村庄人口小于150人,小村庄占极大多数是磐安县村庄 体系规模结构的主要特点之一。
盘山、方前区域:以竹制品、木制工艺生产加工为主以及中药材、 无公害果蔬、香菇、五金制造等
.
14
案例一:磐安县村庄布局规划
(4)村庄分布空间结构
村庄的分布直接受地形地貌 影响,在县域东北部的台地地区, 地形起伏平缓,呈块状分布,在 县域的中南部和西南部的中低山 及丘陵地区,交通线路沿山谷延 伸,村庄分布呈带状分布,村庄 分别沿40、62省道及磐缙公路分 布。
.
4
案例一:磐安县村庄布局规划
(一)规划背景和技术路线
1、规划背景
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的同时,村庄布局散乱,点多规模小,严 重浪费了土地资源,增加了基础设施配套的难度,生活质量无法得到提 高,城市化目标难以实现。有鉴于此,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办公厅、省建 设厅、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省民政厅联合下文要求开展村庄布 点规划。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编制磐 安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是时代进步的需要,是县域经济社会大发展的需 要,是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县境呈“雏鹰试飞”形,南北长54公里,东西宽47公里,总 面积1195.6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91.48%;耕地占总面 积的5.79%,河滩和水面占总面积的2.47%,谓“九山半水半分 田”。
2003年末,磐安全县有建制镇9个,乡集镇11个,村委会369 个,全县总人口为7.58万户, 20.62万人。
.
6
现状背景分析
城乡关系分析 村庄现状分析 发展条件分析
分析优劣势,因地制宜,扬长 避短,提出思路
技
村庄发展规划
术
村庄体系规划
路
村庄布局规划 村庄规模规划
确定规划原则,科学规划
线
村庄布点规划 空间管制规划
流
基础设施规划
程 图
设施配置与专项 规划规划
社会服务设施 环境保护、防灾规划
根据相关规划技术 指标、合理配置
.
13
案例一:磐安县村庄布局规划
(3)县域村庄体系经济结构
安文区域:主要以香菇、中药材种植、加工、贸易为主,并发展 有适量的无公害果蔬、蚕桑、竹笋两用林、草编、药用包装、机 械制造、五金制造等行业。
玉山区域:形成以塑料制品加工、制种、茶叶生产为主以及无公 害果蔬,食用菌、药材、矿产资源、水资源开发等行业。
法律措施
规划实施
行政措施 经济保障措施
相关政策
技术措施 .
7
案例一:磐安县村庄布局规划
(二)现状分析
1、县域概况 2、县域发展条件评价 3、村庄体系现状分析 4、村庄布局和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
8
案例一:磐安县村庄布局规划
1、县域概况
磐安县历史悠久,民国28年(1939)7月,正式设县(后曾有 变更),以“磐石之安”意,命名磐安,。
.
2
一、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
(四) 规划依据 1、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城镇总体规划;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5、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五)参考文献: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
.
3
案例一:磐安县村庄布局规划
汇报提纲
一、规划背景和技术路线 二、现状分析 三、村庄布局总体规划 四、规划实施 五、尚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按照“五个统筹”与“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 动”的原则提出村庄发展策略,建立合理的村庄体系,重点是按中心城 区、镇区、农村地区等不同类型分区进行村庄规模、职能与空间结构规 划,并根据不同类型对分区村庄提出行政或空间转移的撤并方案;最后, 统筹安排主要的区域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并提出村庄建设管制 要求与规划实施对策。
城镇型居民点 农村型居民点
磐安县域有中心城市1个(含8个居委会)、建制镇镇区7个,乡集 镇10个,行政村363个,自然村769个(含行政村本村)。
.
11
案例一:磐安县村庄布局规划
(2)县域村庄体系规模结构分析
2003年,磐安县总共有363个行政村, 769个自然村,乡村人口 18.096万人,平均每个行政村人口不到500人,每个自然村的平均人口在 240人以下。
第二讲 乡镇域规划
.
1
一、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
(一)目的、意义
是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发 展的重要措施。
(二)基本任务
在县(市)域城镇体系指导下,进一步确定村庄布点,统筹 安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三)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技术路线、现状概述、综合评价、村庄迁并标准、空间布 局规划区域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协调布局、近期空间布局规 划以及规划实施措施等。
.
15
案例一:磐安县村庄布局规划
.
9
案例一:磐安县村庄布局规划
2、发展条件评价
发
区位条件优越
展
自然资源丰富
优
劳动力充裕
势
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受地形地势影响大,交通欠
存
发达
在
空间联系与协作不够
问
城镇规模小、基础差
题
区域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
.
10
案例一:磐安县村庄布局规划
3、现状村庄体系分析
(1)县域城乡居民点分类
中心城市 建制镇镇区 集镇(由行政村组成) (独立)行政村 自然村
.
5
案例一:磐安县村庄布局规划
2、规划技术路线
从县域村庄的现状分析入手,调查得出县域村庄的规模、产业、空间 分布的类型与特点, 结合城市化发展、城镇体系规划及城镇总体布局, 明确城乡职能与空间关系,结合资源保护与开发、区域性基础设施及社 会服务设施的分布与发展要求,明确村庄与其功能、空间分布的关系。
各乡镇行政管辖的村数相差也十分悬殊,最大的镇辖34个行政村, 106个自然村,最小的乡只辖6个行政村,11个自然村。
.
12
案例一:磐安县村庄布局规划
县域村庄体系规模结构表
等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合计
规模(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2-0.5 0.1-0.2 0.05-0.1 0.03-0.05 0.015-0.03 <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