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k.baidu.com辅垫; 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
文末: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中心;升华感情;照应开头,结构严谨; 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重点词语相关题目
(1)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2)词语能否替换类题目: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
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
+不好的效果。 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
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遇到其他手法请及时补允。 (14)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15)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16)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17)采用题记,显得隽永深刻,有文采。 (18)开头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和奠定基调。
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写作手法及作用
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1) 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突出事物的特点
的效果。 (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 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 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修辞手法及作用
(1)比喻: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
具体可感。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
写作手法及作用
(5)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使形象鲜明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 给人深刻启示。或使对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鲜明, 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
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5)从议论句上去找。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中心
句。 6)从哲理性句上去找。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7)从含义深长的句子上去找。有的句子中意义含而不露,蕴藏着深长的意义,这个句子就是
中心句。 8)从过渡句上去找。有的文章往往用过渡句来点明中心句。
写作手法及作用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11)类比: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12)以小见大:通俗易懂,易于引起读者兴趣。 (13)反语(反讽):有2种作用: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和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
思想内容和结构 (1)思想内容方面:抓住关键词、修辞方法、描写方法等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
释。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2)结构方面: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引起下文,为下文作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七年级期中复习
文章体裁(文体)是什么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记叙文六要素
•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格式
格式1: 1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即谁做了什么。 2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3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格式2: 略式:人物+事件 详尽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发人深思,给人深刻印象。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文章的线索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 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 楚、层次清晰。
如何品味题目
• 从内容、中心、线索、设置悬念 • 修辞(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
如何找文章的中心句
文章的中心句就是能揭示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 一般在开篇,或结尾,一般是议论性总结性的句子。 1)从题目去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 2)从总起句去找。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3)从结尾上去找。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4)从反复句上去找。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反复出现
文末: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中心;升华感情;照应开头,结构严谨; 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重点词语相关题目
(1)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2)词语能否替换类题目: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
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
+不好的效果。 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
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遇到其他手法请及时补允。 (14)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15)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16)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17)采用题记,显得隽永深刻,有文采。 (18)开头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和奠定基调。
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写作手法及作用
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1) 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突出事物的特点
的效果。 (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 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 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修辞手法及作用
(1)比喻: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
具体可感。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
写作手法及作用
(5)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使形象鲜明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 给人深刻启示。或使对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鲜明, 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
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5)从议论句上去找。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中心
句。 6)从哲理性句上去找。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7)从含义深长的句子上去找。有的句子中意义含而不露,蕴藏着深长的意义,这个句子就是
中心句。 8)从过渡句上去找。有的文章往往用过渡句来点明中心句。
写作手法及作用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11)类比: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12)以小见大:通俗易懂,易于引起读者兴趣。 (13)反语(反讽):有2种作用: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和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
思想内容和结构 (1)思想内容方面:抓住关键词、修辞方法、描写方法等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
释。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2)结构方面: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引起下文,为下文作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七年级期中复习
文章体裁(文体)是什么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记叙文六要素
•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格式
格式1: 1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即谁做了什么。 2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3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格式2: 略式:人物+事件 详尽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发人深思,给人深刻印象。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文章的线索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 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 楚、层次清晰。
如何品味题目
• 从内容、中心、线索、设置悬念 • 修辞(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
如何找文章的中心句
文章的中心句就是能揭示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 一般在开篇,或结尾,一般是议论性总结性的句子。 1)从题目去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 2)从总起句去找。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3)从结尾上去找。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4)从反复句上去找。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反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