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的工业化理论讲解
发展经济学的工业化理论讲解

(2)在工业化方式上,实行了三种工业化方式:
一是由进口替代转向外向型的工业化方式。以巴西、智 力为代表,国内制造业的投资由私人和政府共同负担,国家 实施一套刺激机制,把企业的投资引向所期望的方向,以进 口替代作为工业化的开始。在此基础之上,不断提高质量, 增强国际竞争力,再转向出口,实行外向型的工业化。80年 代以来,这些国家都以“私有化”、“自由化”和“国家化” 为中心对外向型战略进行了补充和深化,政府放松对经济的 控制,重视市场机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减少国家对工业化 的直接干预。放松贸易保护,扩大进口,鼓励出口,并实行 有利于出口的汇率政策。
4、史东辉:《后起国工业化引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 社,1999年版。
5、刘 伟:《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研究》,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1995年版
6、[日]大塚启二郎,等:《中国的工业改革》,上海三 联出版社,2000年版。
思考的问题
1、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制度基础
2、中国工业化发展进程的评价
(3)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模式。
第一,在工业化的次序上,遵循轻纺工业—重化工业—深加 工工业的发展顺序。以轻工业的发展为积累资金,来支持重 化工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向重化工业领域发展。20世纪60 年代,发展中国家获得独立以后,首先选择了纺织业、成衣 业、食品业等劳动密集型的生活资料产业,以解决发展中国 家当时所面对的失业和对消费品的依赖。70年代在制造业和 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积极 采取措施鼓励发展家用电器、化学仪器、炼油、电力和煤炭 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80年代以来,针对新科技革命的 挑战,工业化的重点开始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如汽车、造 船、化工和电子工业。
(2)早期发展经济学家支持工业化的理论 一是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按照二元经济结
第11章、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主要国家
工业化较晚的发达国家及多数发展中国 家,前者如日、德
市场机制起基础作用
主要还是由供求价格机制配置资源 经济人追求效用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
政府适当干预
计划(以指导性计划为主) 税收、信贷的倾向性 保护幼稚工业(已有国际竞争)
主体有私人部门也有国有部门
除私人部门以外,也有一定比重的国有 部门
1.2.1 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主要国家 市场配置资源 主体是企业家 政府是守夜人 自发的缓慢的演进过程 霍夫曼定理
主要国家
大多数的发达国家 如美、英、法等
市场配置资源
供给和需求决定价格和产量 市场出清
主体是企业家
主体是企业家,而不是政府 主要由私人资本推动,国有企业很少
短时间集中资源
短时间集中资源迅速建立工业体系 苏联用了20年 中国用了30年
低效率 短缺经济 缺乏激励
问题
1.2.4 发展中国家的主要模式
第二种模式 政府干预不一样 巴西、阿根廷等国有比重多一些 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等指导性计划
多一些
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11章、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主要内容
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战略 工业化与信息化
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
工业化的含义 工业化的模式
1.1 工业化的含义
较窄的定义 较宽的定义
1.1.1 较窄的定义
第178页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定义* 撒克(Thaker, S. Y.)的定义* 钱纳里更窄的定义(制造业产值份额的
联系效应
工业部门的联系效应要大于农业部门 因此要拉动更多产业的发展,需要优先
发展5.工业化及经济发展讲诉

食物的全要素生产率随着拖拉机和锄头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食物、拖拉机、锄头或机床的全要素生产率都随着个人生产 这种产品的专业化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专业化经济)。
—— 杨小凯《发展经济学——超边际分析与边际分析》
28
H.钱纳里回答:工业化是必要的吗?
钱纳里的 “结构转换”实证:
H.钱纳里(Hollis Chenery)和赛尔昆(Syrquin)在1980 年采用多部门原型模式的方法将提高工业份额的原因在若 干部门和不同时期进行了分析; 多部门原型模式包括: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贸易和技术的变化
15
2018/11/17
3. 结构调整与资源再配置理论
刘易斯(Lewis,1955)费景汉和拉尼斯(Fei and Ranis,1964)
根据劳动力剩余和二元经济模型: 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农业部门存在大量 剩余劳动力,农业的边际生产力为零,…… 工业部门的生产率通常高于农业部门;加上可利 用发达国家的工业技术;资本和农业剩余劳动力 向工业部门转移,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因此,劳动力和资本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 率较高的部门转移,能够加速经济增长。
2018/11/17 16
4. 规模收益递增理论
罗森斯坦.罗丹(Rosenstein-Rodan,1943)、纳克斯(Nurkse, 1952)、弗来明(Fleming,1955)、赫希曼(Hirschaman,1958)
罗森斯坦.罗丹“大推进”理论中的规模经济: “大推进”:同时在多个部门投资推进工业化;
《公元960-2030:中国经济的表现》
33
2018/11/17
发展经济学第五章工业化农业进步与经济ppt课件

格的变化而变化。 (4)传统农业中每个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狭小,特别是在一些人口稠密的亚洲国 家更是如此。 (5)以自然经济为主。 2.为什么传统农业生产率如此低下,是什么原因阻碍了传统农业的发展?
尽管传统农业如上所说的具有很高的资源配置效率以及很灵敏的市场反应能力等 等,然而从结果上看,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比生产率是很低下的。舒尔茨认为, 传统农业落后和停滞的原因是因为它陷人了一种低水平的均衡。这种均衡是由于两 个基本条件所致,一个是传统农业的生产要素和技术没有变化,仍然是过去所使用 的生产工具、种子、灌溉设施等等,技术上还是沿袭祖辈传下来旧有的技术;另一 个条件是传统农业中人们对拥有或获取经济物品和服务的偏好和动机长期保持不变, 仍然保留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生活习惯。由于传统农业中资源配置的效率很高,在不
3.关于工业化还有一种更为流行的定义就是:工业化指工业在国民收入和劳动 人口中的份额连续上升的过程。其基本特征是,“第一,来自制造业活动和第二 产业的国民收人份额一般上升;第二,从事制造业和第二产业的劳动人口一般也 表现为上升的趋势。”
4.还有一个定义是由美国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给出的,即工业化是指制造业产 值份额的增加过程,工业化水平用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份额来衡量。这是 所有工业化定义中界定范围最窄的一种定义,但使用得也比较流行。
“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
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的过程。
精选PPT课件
1
2.印度经济学家撒克(Thaker,S.Y.)把工业化定义为脱离农业的结构转变,即农 业在国民收人和就业中的份额下降,制造业和服务份额上升。这个定义与前一种 定义显然不同。如果某一个国家农业在经济发展中居于战略地位,那么,农业生 产函数连续变化也叫做工业化。
发展经济学工业化农业进步与经济发展

再次,如果着重 劳动 因素,工业化可定 义为: —— 每个人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显著提高 的过程。
而所有上述特征均表明一件事: —— 社会经济的 巨大进步 和 飞跃。
该定义的 特点 是: (1)强调生产技术的巨大变革 和 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 即 人类生产从 手工劳动 向 机械化生产 转变, 从而可用较少劳动消耗创造较多物质财富。
即
各要素生产率水平必须相应提高。
例如,
(a) 、土地贡献:要求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 水平相应提高(即 提高 土地生产率);
【Data:】
即
粮食
(一)产品 贡献
原料 (二)要素 贡献(Ld、Lr、K,…) (三) 市场 贡献 ) (四)外汇 贡献
(一)产品贡献(Product contribution)
1、粮食贡献 (1)食品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 农业曾经是并且现在仍然是粮食供给的主要 来源。
(2)粮食曾经是决定人类经济活动区位的重 要因素。
【Data:】
世界粮食价格 (2008,1,): 大米 : $ 1000 / 吨; 小麦: $ 400 / 吨; 玉米: $ 200 / 吨
中国2007年从美国进口大豆826万吨(3亿蒲式耳),创历史之最。
近几年,中国每年进口的大豆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40%。
〔Data:〕 中国:—— 农民人数:占世界40%;
〔资料:〕
中共十六大提出 “新型工业化”思路 ——
—— 即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
“新发展观”思路 —— —— 即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相对开放、全面推进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和效益相 统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发展经济学第九章 工业化化和城市化

工业化和城市化
本章主要内容
9.1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9.2 城市化 9.3 中国的工业化
发展中国家大多处于从不发达向发达的过 渡之中,而工业化是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 从经济不发达到发达的动力,是经济发展 的必由之路。 工业化往往伴随着城市化,这两个过程存 在着密切的联系。
第一节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霍夫曼系数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不断下降, 说明工业化以消费品工业为起点,逐渐向 资本品转移,即工业结构趋向于“ 资本品转移,即工业结构趋向于“重工业 化”。 这被称为“霍夫曼定理” 这被称为“霍夫曼定理”。 霍夫曼定理受到不少经济学家的质疑,认 为霍夫曼定理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
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
2、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
在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结构的变化表现在 两个方面。
(1)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变化
工业化就是工业的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就 是工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人口中所占的份 额上升,并促进商业、服务业等其他行业 的发展。 因此,工业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产业结构的 变化过程。
配第在《政治算术》中指出:“ 配第在《政治算术》中指出:“制造业的 收益比农业多得多,而商业的收益又比制 造业多得多。” 造业多得多。” 在此基础上,克拉克进一步提出:伴随着 经济的发展,一个社会就业结构的重心有 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 推移的趋势。
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
发达国家发展的历史表明,生活水平与资 源投入到工业部门的份额之间呈现正相关 的关系,经济由不发达到发达的转变必须 要依靠工业化来完成。
1、工业化的含义
对于工业化的含义,历来有不同的解释, 我们大致可概括为两种:
(1)较窄的工业化定义。 较窄的工业化定义。
认为工业化就是指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 发展,具体表现为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 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断 提高。 因而,工业化就是一个国家由农业国向工 业国转化的过程。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课件

工业化促进技术创新
03
工业化过程中,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创新发展。
工业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01
02
03
产业结构调整
工业化的发展促使产业结 构从低附加值的农业为主 向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 业和服务业为主转变。
产业集群形成
工业化过程中,相同或相 关产业的企业在特定区域 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提 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工业化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03
资源环境问题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制约了工业化进程的可持续性,对经济和社会发展
产生负面影响。
绿色工业化的实现路径
推动绿色技术创新
通过研发和应用绿色技术,降低工业生产对 环境的负面影响。
强化环境法规
制定严格的环境法规和标准,促使企业采取 环保措施。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与 交流
发达国家应提供技术支持和经验分享,帮 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绿色工业化。
培养全球可持续发展意识
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全球范围内的可持 续发展意识,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05
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与 展望
中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1949-1978年
计划经济时期,工业化基础建设起步
1978-1990年
以电力和石油为代表的电气化革命, 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涉及到 汽车、电力、化工和航空等行业。
工业化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增长
工业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 因素,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推 动技术创新和促进产业升级。
就业创造
工业化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 会,提高就业率,缓解就业压 力。
工业化一般理论2011.2

第一章导论一、关于工业化的不同解释虽然工业化一直是现代经济发展理论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但在有关的文献论著中,对工业化概念的表述却一直争论不休,目前也无标准、权威、统一的定义和结论。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对于工业化概念表述的差异,我们把国内外学者有代表性的工业化定义列表如下:表1.1 国外及国内学者关于工业化的不同定义序号定义来源1 工业化是经济中各行业企业的生产组织,其特征是专业化和劳动分工,运用技术、机械、电力来补充和代替人的劳动,它也是现代的、一体化的,以城市为基地制造业的建立科帕垂克(1983)2 工业化就是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操作为起源的现代工业的发展过程吕贝尔特(1983)3 工业化是产品的来源和资源的去处从农业活动转向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一种过程西蒙·库兹涅茨(1989)4 一种明确的工业化过程的一些基本特征是:首先,一般说来,国民收入(或地区收入)中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提高了,因经济周期造成的中断除外。
其次,在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就业的劳动人口的比例也有增加的趋势,这两种比率增加的同时,除了暂时的中断以外,整个人口的人均收入也增加了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1992)5 工业化是指以各种不同的要素供给组合去满足类似的各种需求增长格局的一种途径钱纳里(1996)6 工业化就是使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取得优势地位的过程许涤新(1980)7 工业化就是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发展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过程辞海经济分册(1980)8 工业化指的是一个国家由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或工业—农业国转化的一种过程辜胜阻(1991)9 工业化是指在特定的历史区间里,内含着经济结构、经济类型、经济体制根本变化的经济发展过程刘伟(1992)10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以工业扩张、结构变动、产出增长、城市化及农业现代化为基本特征的特殊历史阶段,其结果是解决从不发达状态进入发达耿明斋(1996)状态11 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活动持续增长及其中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的过程苗长虹(1997)12 工业化是指一系列基要生产函数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张培刚(2002)上表所列出的13个有代表性的工业化定义,大致可以分成三大类:第一、着眼于工业生产领域自身的变化,涉及对劳动的替代、分工和组织化程度提高等。
大学《发展经济学》第11章工业化与经济发展课件

GDP的增长率与制造业增长率之间强正 相关
卡尔多增长规律(2)
pm f2 (gm ), f '2 0
制造业的生产率的增长与制造业产出的 增长强正相关
卡尔多增长规律(3)
pnm f3 (gm ), f '3 0
非制造业生产率(如农业)的增长率与 制造业产出的增长率强正相关
主要国家
前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 放前的中国
国有化、集体化
以国有化、集体化消灭私有制(赎买、 合作化、剥夺)
国有部门、集体部门占绝对比重
计划配置
计划由上而下几乎涵盖经济的全部 统购统销 票证经济(配给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倾举国之力发展重工业 忽视轻工业 剥削农业
短时间集中资源
短时间集中资源迅速建立工业体系 苏联用了20年 中国用了30年
低效率 短缺经济 缺乏激励
问题
1.2.4 发展中国家的主要模式
第二种模式 政府干预不一样 巴西、阿根廷等国有比重多一些 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等指导性计划
多一些
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Mega-Cities in Asia
Population in millions, 1996 Figures in parenthesis are for 2015
Source: UN, Population Division Urban Agglomeration, 1950-2015 (The 1996 revision) Political boundary is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 only
发展经济学第二讲工业化理论

阶 段 人均GDP(美 人均GDP(美
元,1964年) 元,1970年)
人均GDP(美
元,1995年)
1 100--200 140--280 530--1060
2 200--400 280--560 1060--2120
3 400--800 560--1120 2120--4230
起飞时间: 英国:18世纪末 法国、美国:19世纪中叶 德国:1850-1875 日本:1875-1900 加拿大: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发展经济学第二讲工业化理论
第四、走向成熟阶段
起飞之后再经过五六十年的稳定增长 进入成熟阶段 :
吸收和使用现代技术成果的能力大大 加强;
新工业加速扩张,老工业衰落; 经济结构不断发生变化;
是将工业区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前者包括冶金 及金属材料、运输机械、机器制造、化学工业,
后者包括食品、纺织、皮革、家具等。
发展经济学第二讲工业化理论
(2)按行业划分包括制造业、采矿 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等部门,其中最主要的是制造业部门。 包括纺织、食品加工、卷烟、机械制 造、皮革、家具、电子、家用电器、 钢铁、玻璃、化学、塑料、冶炼、精 密仪器制造等28类。所以,狭义的工 业实际上就是指制造业。
6 2400--3600 3360--5040 12700--19050 发达经济 后工业化阶段
高级阶段
发展经济学第二讲工业化理论
钱纳里等人认为工业化的程度一般可由国 内生产总值中制造业份额的增加来度量。在准 工业化阶段,占统治地位的是初级产品的生产 活动,主要是农业生产活动。这一阶段,虽然 制造业的增长速度一般会高于初级产品生产的 增长速度,但由于过低的收入水平所决定的对 工业制成品的有限需求难以使制造业成为总产 出的主要来源。在工业化实现阶段,制造业对 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发生了变化,制造业占国内 生产总值的比重基本呈持续上升态势,而初级 产品份额则急剧下降(由38%降至9%以下)。
第二章 工业化理论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内涵:狭义与广义 特征:
与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相比较 与中国传统的工业化相比较
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政策选择
政策导向上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实行以信息化优先发展的跨越式发展战略 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战略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 工业化理论
2.1工业化理论与一般模式
工业化的内涵与实质
工业化的基本内容是经济结构的转化过程 工业化的实质是生产方式的变革过程 工业化还表现为社会经济关系和文化层次的变革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 工业化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题 工业化阶段演进规律(人均收入水平变动、三次产业结构中国的工业化
中国工业化的萌芽与艰难起步
晚清(19世纪60年代——1911年) 近代工业化的萌芽阶段
民国(1912-1949年) 艰难的工业化过程
中国工业化的奠基发展与全面推进
现代工业化的奠基与发展 改革开放与工业化的全面推进
3
2 工业化理论
2.3新型工业化道路
4
变动)
1
2 工业化理论
工业化发动的条件和一般模式
工业化发动的条件
经济条件: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科学技术、自然资源及国内外市场 非经济条件:企业家精神、社会条件、文化条件和政治体制等
工业化的一般模式
民间自发演进型:英国等 民间与政府共同发动型:德国、日本等 政府发动型:前苏联、前东欧和中国
30_发展经济学专题知识课件

18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3. 工业化与城市化旳互动机制 (1) 最低临界值原理(阈值效应原理); (2) 初始利益棘轮效应原理; (3) 循环累积因果机制;
19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3. 工业化与城市化旳互动机制
最低临界值原理
最低临界值原理是指新建或扩建一种工厂需要有一种 最低销售额旳支持。只有到达这个临界值,才干给汇集区带 来比较利益,修建工厂才有利可图。这就确保了一定规模市 场旳发育。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旳一项研究指出,城市经济 存在着一种人口规模为25万~30万旳最低临界值。
第十一章 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城市化 中国旳工业化与城市化
1
第一节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一、工业化旳含义及其模式 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2
一、工业化旳含义及其模式
1. 什么是工业化 2. 工业化模式
3
一、工业化旳含义及其模式
1. 什么是工业化
较窄旳定义:以为工业化是指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旳 发展。
26
三、农村——城市旳人口流动
托达罗模型旳政策含义
要处理城市失业问题,仅仅在城市发明就业 机会是不够旳,还必须制定综合性旳农村发展规 划,缩小城乡就业机会之间旳不平衡。大力发展 农村经济才是处理城市失业问题旳根本出路。
27
第三节 中国旳工业化与城市化
一、中国旳工业化道路 二、中国旳城市化进程
28
23
三、农村—城市旳人口流动
1. 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旳一般情况 2. 托达罗模型
24
三、农村—城市旳人口流动
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旳一般情况
第九章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
工业化条件及模式 Condition and Mode of Industrialization
工业化作为一种经济结构的转换过程,它的开始 可能是由个人发动,也可能由政府发动。 无论方 式如何,工业化的发动必须具备一系列的条件。
As a progress of economic structure transforming, whether individual or government could start industrialization, or they start this progress together.
第一节
工业化内涵
Connota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一、工业化概念Defini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1、张培刚 : 工业化是“一系列基要生产函数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
Industrialization was a process of a series of production function changing continuously.
工业化 第一阶段
蒸汽 时代 电气 时代
纺织、冶金、煤炭工业部门; 交通运输、早期机械制造业
电力、石油、化化学工业部门; 建筑业 汽车、飞机和其他机械制造业; 电子计算机工业部门、精密机器 制造业
工业化 第二阶段
工业化 电子电气 第三阶段 时代
三、工业化模式 Mode of Industrialization
中国形成十大社会阶层 中低层大最上层较小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 华夏时报 (07/12 13:24)
本报讯 10 日在成都市召开的“和谐社会成都论坛”上,有专家指出,当代中国已经形成了 由十大阶层组成的社会阶层结构。这十大阶层包括: (一)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指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行使行政职权的领导 干部。 (二)经理人员阶层:指国有大中企业,城乡各种股份所有制大中型企业、大中型三资企业 和私营企业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三)私营企业主阶层:指拥有私人资本,雇用八人以上的企业主。 (四)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指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各种经济成份的企业中从事科学技术 的专业人员。 (五)办事人员阶层:指协助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处理日常事务的专职业务人员。 (六)个体工商户阶层:指拥有少量资本,从事小规模生产、经营活动的小业主、工商户。 (七)商业服务人员阶层:指在第三产业中从事体力或非体力劳动的员工。 (八)产业工人阶层:指在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中从事直接或辅助性生产的体力、半体 力劳动的员工,其中农民工占大多数。 (九)农业劳动者阶层:指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并以此为收入主要生活来源的农民。 (十)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包括失业、失地、待业的人员。 有关专家认为,就结构形态而言,目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还只是一个中低层过大,中上层 有所发育但还没壮大,最上层和底层都比较小的“洋葱头”型结构。国家有关部门应创新和制定 恰当的经济社会政策,推进户籍、就业、人事、社会保障等改革,调整城乡、区域和就业结构, 引导培育形成一个合理的开放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可以大幅度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提供各种新兴 的消费品,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摆脱贫穷 To help social labor productivity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rise sharply, provide various emergent consumables and get rid of povert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钱钠里的定义
工业化是指制造业产值份额的增加过程,工业化 水平用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份额来衡量
2、工业化的理论基础
(1)恩格尔定律是工业化的理论依据。
恩格尔定律表明,当收入水平很低时,收入中用 于食物支出的比例很高,用于舒适品和奢侈品的比 例很低。当收入水平提高时,食物支出将降低,而 舒适品和奢侈品的比例会提高。食物是第一产业提 供的,舒适品和奢侈品是第二产业提供的。随着收 入水平的提高,为了生产更多的工业消费品和资本 品,工业必须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2)不完全市场经济模式。二战以后的新 兴资本主义国家基本采取这种模式。以日本 为代表:
第一,政府直接干预。政府既是原始积累 的推动着,又是产业革命的推动者、组织者 和指导者。
第二,市场机制的不完全性。打破了市场机 制对投资规模、方向以及速度的制约,主要 是通过国家建立国有企业来推动工业化的。
(2)早期发展经济学家支持工业化的理论 一是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按照二元经济结
构理论,当人口从低效率的农业转移到高生产率的 工业时,整个社会的生产率就会得到提高。 二是普雷维什的贸易条件恶化论。普雷维什认为 发展中国家在对外贸易体系中处于不利地位,在国 际贸易中工业品出口是由发达国家生产的,而发展 中国家生产的是初级产品。为了摆脱在国际贸易中 的不利地位,发展中国家必须大力发展自己的工业, 代替进口工业品。
第九讲: 发展经济学的工业化理论
参考文献
1、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2、[美]H.钱纳里:《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 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3、[美]桑加亚·拉尔:《对发展中国家工业成功的解 释》,《发展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版。
(3)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模式。
第一,在工业化的次序上,遵循轻纺工业—重化工业—深加 工工业的发展顺序。以轻工业的发展为积累资金,来支持重 化工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向重化工业领域发展。20世纪60 年代,发展中国家获得独立以后,首先选择了纺织业、成衣 业、食品业等劳动密集型的生活资料产业,以解决发展中国 家当时所面对的失业和对消费品的依赖。70年代在制造业和 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积极 采取措施鼓励发展家用电器、化学仪器、炼油、电力和煤炭 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80年代以来,针对新科技革命的 挑战,工业化的重点开始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如汽车、造 船、化工和电子工业。
二是通过集中发展资本品和和中间产品来实施 工业化。如印度、前苏联和中国,他们认为发展中 国家的工业主要是初级商品,利润少,竞争力弱, 出口困难,在工业化中要优先发展资本品和中间产 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建立自己的工业化基础,并 在工业化实施中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三是出口导向的工业化方式。以韩国和台湾为 例,在经济开放程度大大提高,比较利益充分发挥 的基础上,以出口导向为方式实施了工业化。
3、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制度基础
4、中国农村工业化的增长效应分析
一、发展经济学关于工业化 发展的一般问题的研 究
1、发展经济学家对工业化的一般解释 (1)张培刚的解释 张培刚在其博士论文中将工业化解释为:“一系
列基要生产函数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其中基要生产函数是指在整个经济中居于支配地位 的生产函数,这种生产函数的特征是,他具有很大 的联系效应,它的变化要引起其他生产函数的变化。 而且他指出工业化应该用交通运输、动力、工业、 机械工业、钢铁工业等部门进行说明。
第三,在工业化战略上,发展中国家都实行了
赶超战略。发展中国家经济独立以后,为了建立自 己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都实行了赶超型的工业化 战略,在赶超型战略的实施中,一方面都采取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通过国家力量推进工业化进 程。另一方面为了实现赶超战略,忽视了资源的合 理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以资源的高消耗和生态 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代价来实现赶超型的工业化战略。 同时由于实行工业化的赶超战略,单方面的考虑了 工业的发展,忽视了农业的改造,形成了大量过剩 的劳动力,形成了严重的失业。
第二,工业化发展的直接目标是追求利润。在资 源配置上,政府干预极少。厂商的本性就是为了追 逐利润,工业化发动是由私人发动的特点所决定的。 政府的干预极少,而且还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限制进口,鼓励出口,促使本国工业化顺利进行。 为了追求利润,英法等国特别重视利用国内和国外 两个市场,更多的是利用本国市场,在开拓本国市 场的同时不断开拓国外市场。
(2)印度经济学撒克的定义。 印度经济学撒克把工业化定义为”脱离农业的结
构变化。即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与从事农业人 数的下降,制造业、服务业比重的进一步上升。 (3)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解释 该辞典讲工业化描述为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两 个特征: 一是来自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国民收入份额的 一般上升; 二是从事制造业的劳动人口一般地表现出了上升 的趋势。
(2)在工业化方式上,实行了三种工业化方式:
一是由进口替代转向外向型的工业化方式。以巴西、智 力为代表,国内制造业的投资由私人和政府共同负担,国家 实施一套刺激机制,把企业的投资引向所期望的方向,以进 口替代作为工业化的开始。在此基础之上,不断提高质量, 增强国际竞争力,再转向出口,实行外向型的工业化。80年 代以来,这些国家都以“私有化”、“自由化”和“国家化” 为中心对外向型战略进行了补充和深化,政府放松对经济的 控制,重视市场机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减少国家对工业化 的直接干预。放松贸易保护,扩大进口,鼓励出口,并实行 有利于出口的汇率政策。
第三,工业化所需的资本主要来自于对国 内外的掠夺。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 过“圈地运动”及大规模的对海外殖民地掠 夺进行的。而美国则通过黑人奴隶贸易,掠 夺印第安人及剥削进行的。投资方向和规模 受利润的引导和制约。工业化进程是由棉纺 织品→轻工业→重工业→交通运输和其它产 业部门。
第四,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是其工业化的推动力量。从 欧美国家工业化道路的历史进程来看,其工业化的每一次重 大发展都是在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基础上来实现的,二次 世界大战之前的两次科技革命基础上产生的产业革命、思想 革命和社会的变革都为欧洲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准备,二战 以后产生的新技术革命,促使了信息化的发展,为欧美国家 的工业化赋予了新的内容,工业化与信息化是前后相继完成 的两大任务,工业化是欧美发达国家发展信息化的基础,信 息化是其工业现代化发展的标志,这些国家是在工业化发展 的基础上自然地进入到信息化阶段的。工业化为其信息化的 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培养了专业人才。信息化改变了工业 的产业结构,形成了工业产业结构的高知识化和高科技化。
三是联系效应理论。这是郝希曼在1958年 提出的一种经济发展战略。郝希曼认为发展 中国家资本稀缺,为了使有限资本发挥最优 效果,发展中国家应该把资本投入到联系效 应最大的部门。依据投入产出分析,联系效 应最强的部门是工业部门。
(3)库兹涅茨对各国部门结构的分析为工 业化提供了历史依据。库兹涅茨在分析的过 程中,进行了截面分析与剖面分析,考察了 一些国家在长期经济增长过程中实际发生的 职能结构与部门收入结构的变化。这些经验 分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提供了 历史依据。
3、工业化 模式
工业化模式实际考察的是工业化的实现途径。从世界工业化 的历程来看,工业化可以概括为四种模式:
(1)自由工业化模式。以英国为代表,开始于18世纪60 年代,完成于19世纪60年代。美国随其后。特点是:
第一,在私有制的基础上,依靠个人力量自发地发展起来 的。英美两国实现工业化,都处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 市场经济较发达,资本的积累和集中以及人口的持续增长, 为工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加上土地所有权变革及英国在贸 易方面的强大地位,为通过个人力量的自我扩张来实现工业 化奠定了基础,引发个人投资来推动工业化。
4、史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后起国工业化引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 社,1999年版。
5、刘 伟:《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研究》,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1995年版
6、[日]大塚启二郎,等:《中国的工业改革》,上海三 联出版社,2000年版。
思考的问题
1、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制度基础
2、中国工业化发展进程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