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浮力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课题 9.1认识浮力 课型主备人所需课时 周次使用人 总课时时间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浮力,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知道 浮沉条件.会设计实验证明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 的浮力.经历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细心、耐心、动手、动脑相结合的学习品质,认识研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价值。
重点通过实验探索、观察、分析、归纳,使学生认识浮力,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难点通过实验探索、观察、分析、归纳,使学生认识浮力,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具学具烧杯、绳子、石块、弹簧测力计、细线、水、水槽、铁块、饮料瓶、乒乓球。
教学过程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集备记录引入新课进行新课投放视频 观看视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板书课题:认识浮力一、什么是浮力对静止的乒乓球进行受力分析引导学生:能用实验证明浮力的方向吗师:演示学生体验:1、把乒乓球按到始终2、把在水中向下压塑料瓶压生观察后并回答结论: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应用提升】亲身体验说出感受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针对练习问题:上浮、漂浮的物体受浮力,下城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生思考后回答小组交流:【猜想与假设】下沉的物体(“受”或“不受”)浮力。
【设计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石块、装有水的杯子设疑锻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结论:2探究空气的浮力演示实验:过度:那么这种情况受浮力吗?教师演示: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应用提升】举例:给浮力下个完整的定义:生回答生观察后回答视频展示:生回答总结:生回答解释演示实验加强学生总结能力课堂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板书认识浮力一.浮力二。
浮力产生原因方向压力差:求浮力定义称重法求浮力。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1 认识浮力 教案
第九章9.1 认识浮力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认识生活中的浮力现象,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漂浮和下沉物体受到浮力作用,学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浮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漂浮和下沉物体受到浮力作用,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 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教学难点: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教学用具:乒乓球、水、水槽、铁块、弹簧测力计、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1、力的测量工具是什么?2.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3.计算压强公式?计算液体压强公式?4.如图容器中有水,请说出A、B、C、D四处的压强大小关系。
二、引入新课不会游泳的人掉到河里将会怎样?但如果抱着救生圈就不会下沉。
船、木块会浮在水面上;而潜水艇却可以浮在水面也可以沉入水中;等等的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那么什么是浮力?浮力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有的物体沉下水底,却有的浮上水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浮力的知识。
三、新课教学(一)研究什么是浮力1、演示:把乒乓球放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木块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提问:在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学生回答后小结:从水里浮上来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还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
上浮过程中木块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浮力大于重力。
木块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
木块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
可见,从水里浮上来的物体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2、演示: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问:下沉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教师指出,为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分组完成课本9—3的实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1.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2.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3.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浮力问题,如船舶设计、救生器材等。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尾声,我将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计算方法以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等。强调重难点,提醒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和复习。
4.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分析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等对浮力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不同因素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此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以下问题:
1.浮力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2.阿基米德原理是如何解释浮力现象的?
3.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四)课堂练习
4.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技能:组织学生进行浮力实验,引导他们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6.小组合作,促进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课内容: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液体压强、气体压强等知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在作业布置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适当提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作业量要适当,避免过多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影响作业质量。
3.作业类型要多样化,既要涵盖理论知识,也要注重实践应用。
5.知识拓展:举例说明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设计、救生器材等。
6.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浮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的产生、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力的计算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浮力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浮力及其产生的原因,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的产生、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实验装置、浮力计、液体密度计、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实验记录表、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如船只、游泳圈等,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兴趣。
2. 浮力概念讲解:通过浮力实验装置,演示浮力的产生,引导学生认识浮力的概念。
3.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利用浮力计和液体密度计,演示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理解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4. 浮力计算方法讲解: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浮力计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6. 浮力现象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的产生、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的计算方法等内容,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浮力现象:(1)为什么船只能够漂浮在水面?(2)为什么游泳圈能够浮在水面上?2. 计算题: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19.6N,放入水中后,受到的浮力为18N,求物体在水中的重力。
答案:1. (1)船只能够漂浮在水面是因为船只在水中排开的体积较大,受到的浮力等于船只的重力。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浮力教案
第九章浮力科学内容要求1、能描绘物质的一些属性。
试试将这些属性与平时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2、初步认识质量的观点。
会丈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 、经过实验理解密度的观点。
试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说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 、认识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5 、经过实验研究,认识浮力. 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
经历研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全章概括本章波及到的物理观点有:浮力;本章波及到的物理原理、规律有: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指引学生应用实验研究的方式认识浮力观点,认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
本章波及到的详细的学习过程主要有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研究过程。
两个规律的应用过程。
本章教课要经过学生确实进入观点与规律的认识过程之中,从而初步体验认识、浮力观点和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与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意义和价值是确实有用的。
要使他们能应用这些知识去解说平时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解决某些简单的问题时,能激倡始兴趣并产生喜悦感。
同时还要让他们去体验在获得和应用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一定持科学态度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4课时【学情剖析】第一节认识浮力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知道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及浮力产生的原由。
2、知道浮力的大小跟哪些要素有关。
3、学习弹簧测力计(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1、经过实验,感觉浮力,认识浮力。
2、经历研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要素有关的过程,学会剖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参加科学实验的过程,在活动中勇敢提出自己的猜想,能脚踏实地地记录实验数据,并依据自己的猜想,能脚踏实地地记录实验数据,并依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看法。
要点1、浮力观点的成立。
2、浮力的丈量方法(称重法)难点1、理解浮力产生的原由。
2、浮力的大小与哪些要素有关。
教课方法:实验演示、解说、剖析教具:1、演示实验器械:石块、细绳、水、弹簧测力计、烧杯、橡皮泥、乒乓球、矿泉水瓶、煤油、杯盖、玻璃水槽、水、2、学生实验器械: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烧杯、水。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九章: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九章: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九章第一节“9.1认识浮力”。
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示,引导学生认识浮力,理解浮力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方法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学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些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船只漂浮在水面上、物体在液体中浮起来等。
2. 浮力概念的讲解:通过浮力计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浮力的概念,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3. 浮力计算方法的讲解: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讲解浮力计算公式F浮=ρ液gV排,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公式的应用。
4.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的载重、潜水艇的浮沉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判断物体是否会浮起来等。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浮力现象,以及如何运用浮力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浮力概念: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计算公式:F浮=ρ液gV排应用:船舶的载重、潜水艇的浮沉等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两个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一个体积为200cm³的木块一个体积为300cm³的石头一个体积为500cm³的铝块一个体积为600cm³的铜块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浮力概念讲解、浮力计算方法讲解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浮力的相关知识。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认识浮力教案
教学过程1:根据感受浮力试验中的感受,总结浮力概念及方向。
(小组讨论)2:练习通过练习题掌握浮力的方向。
活动三:探究4:浮力的测量。
探究液体的浮力。
分组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提问:放入水中沉底的铝块是否受浮力作用,根据弹簧测力计两次示数之差你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铝块所受浮力的大小吗?小组讨论: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并请小组演示活动四:探究5:空气的浮力。
提出问题:既然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向上托的浮力,那么气体也是流体,能否对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产生浮力呢?演示实验:按照课本图9-4组装实验装置,先调节杠杆平衡,然后将气针头扎入篮球气门,观察现象。
活动五:探究6:浮力产生的原因(多媒体演示)研究方法:建立模型法结论:我又知道了一种计算浮力的方法:F浮=F向上-F向下思考: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分析乒乓球为什么沉底。
解题技巧:如果物体的下表面不与液体接触,不受液体向上的压力,这个物体就不受浮力的作用。
如桥墩、拦河坝、木桩等。
活动六:归纳总结,说出收获。
考考你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收获:你记住了哪些知识;你掌握了哪些方法;活动七:课堂评测(多媒体展示)象或感受启发学生: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所受浮力的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杠杆气球端上翘的原因。
学生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其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审题,举手回答。
学生总结今天的收获,提出存在的问题学生练习布置作业1、由同学们运算得出公式:F浮=ρ液gV排,课下合作探究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板书设计第一节认识浮力1、浮力: 2方向:3、浮力的计算方法:①称重法②压力差4、浮力产生的原因2、教学过程要体现学校“三段五步”教学模式和智慧课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最新中考信息的更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九章《浮力》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3.通过浮力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对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浮力的产生原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数据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物体沉浮的条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3.利用生活实例分析浮力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总结浮力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设想:采用称重法和位移法进行浮力测量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验技能。通过数据分析和误差讨论,使学生深入理解测量原理,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重难点:浮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设想: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浮力在船舶、救生设备等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a.判断物体沉浮的题目,要求学生说明判断依据;
b.计算浮力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解答;
c.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观察生活,发现浮力现象: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船只、救生圈等,并拍照记录,课堂上与同学分享,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小组合作,浮力实验:分组进行浮力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浮力的产生、测量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掌握浮力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九章第一节 认识浮力 教案
结论3、浸在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气体的竖直向上的浮力。
问题(3)从气体浮力的实验中,你能猜想物体在气体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为什么发生变化了。
(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引入: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液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对容器底有压强,由于具有流动性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那么,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演示:小烧杯(物体)漂浮在水面上。
问:为什么小烧杯(物体)不会下沉。
演示:小烧杯(物体)沉底。
问:此时小烧杯(物体)还受到浮力的作用吗?
(一)探究液体的浮力
探究目的:在水中下沉的物体还受到浮力的作用吗?
猜想与假设:(1)没有受到浮力作用。(2)受到浮力的作用。
设计实验: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先交流设计方案。
课堂练习P171作业:完成练习册
通过实例自然提出浮力的概念。
认识任何力都存在施力物体。
小实验设计目的:暴露学生的错误认知,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的作用。引出探究的课题。
可让学生谈谈猜想的依据。
通过问题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有方向性。
在表达的过程中给其他同学留下思考的时间和提高表达者的能力。
结论应明确:让学生知道什么情况下受到浮力,浮力的大小怎么测量。
(2)通过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反复交叉,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实验探究中培养交流与合作意识。鼓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作法。
学习目标
1、认识浮力的大小、方向和施力物体及产生原因。
2、学会应用旧知探究新知。
项目
内容
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做好三个实验,认识浮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浮力第一节《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的一种方法——称重法。
3.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学习一种实验方法——类比实验法。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浮力,通过直观操作和简单类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的习惯.2、通过建立水柱模型的方法,研究浮力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浮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探究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浮力。
难点通过建立水柱模型研究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一、新课引入1、教师出示藏在包中学生看不见的送给学生的礼物。
找两位学生上台打开书包拿出其中的礼物:两个写有祝福话语的气球,放手后上升到教室上空。
2、教师让学生帮忙想法拿出不小心放入量筒中的乒乓球;学生向量筒中倒入水后将球拿出。
3、教师总结:这些现象都与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有关教师板书:第一节认识浮力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学习新知1、什么是浮力2、浮力的方向1、教师组织学生体验活,将乒乓球和木块依次压入水中,观察和体验浮力的存在。
2、教师示生活中与浮力有关的图片3、学生观察图片后自主阅读课了什么是浮力以及浮力的方向。
本次活动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对定义的理解是否到位.4、学生探究活动一:探究浮力的方向。
5、板书:一、浮力1:定义2:方向6、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说明物体受到浮力?通过学生体验活动和观察课件图片和阅读课本,大致了解浮力的定义及方向,淡化了对定义的强制记忆.通过学生探究,让学生知道浮力的方向。
通过学生举例,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
三、实验探究(二)探究液体的浮力实验(三)探究空气的浮力实验。
1、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单位以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做课本图9-3实验,感受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浮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 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教学设计《认识浮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会用”称重法”测量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探究,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培养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思维;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学重点: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
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仪器: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石块、细线、乒乓球、漏斗、立方体木块等。
21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我们观察到轮船始终漂浮在水面或海面上;不会游泳的人抱着救生圈就不会下沉;而潜水艇却可以浮在水面也可以沉入水中。
我们看到的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那么什么是浮力?浮力是怎样产生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浮力的知识。
[新课教学] 一、浮力对比引入浮力的概念:用手托着乒乓球,将乒乓球放入水中待静止后;再把乒乓球按入水底,松手后,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将系有细线的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测力计的示数G;然后用手托着石块,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再将石块浸在水中,使测力计的示数也为F。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1、浮力的概念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竖直向上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浮力。
注意:“浸在”包含两种状态:一是物体的全部体积都浸入液体里,即物体浸没在液体里;二是物体的一部分体积浸入液体里,另一部分露在液面以上。
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练习:请画出物体受到的浮力示意图。
3、测量浮力的常见方法——称重法表达式:F浮=G物-F4、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竖直向上的浮力。
探究:空气的浮力如图所示,将充足气的篮球和套扎在气针尾端的气球一起挂在杆杆左端,调整杆杆右端钩码的悬挂位置,使杆杆水平平衡。
将扎在气球上的气针插入篮球的气门内,观察到气球随即膨胀,两球的总气体没有变化,就是说两球的总质量没有变化。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9章《浮力》第一节《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知识拓展:介绍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判断物体是否会浮起来等。
-巩固提高: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9章《浮力》第一节《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的概念,理解浮力产生的原理,掌握计算浮力的方法和公式。
2.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与浮力相关的现象,如船只浮在水面上、气球升空等。
3.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如物体体积、液体密度等。
4.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任务和指导。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勇于提问、敢于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浮力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浮力的思考。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系列图片,如船只、木筏、橡皮艇等浮在水面上,以及气球升空、游泳圈等。然后提问:“大家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吗?它们是如何受到水的支持的呢?”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
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否运用浮力知识进行推理和判断,体现学以致用的能力。
4.学生对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参与度,以及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发挥的作用。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浮力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教案: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浮力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浮力的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表达式以及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
2. 阿基米德原理的表达式:F浮 = G排= ρ液gV排。
3.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表达式。
2. 培养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表达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计算器、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浮力计的使用,让学生观察和感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现象。
2.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表达式:详细解释阿基米德原理的含义,并给出表达式。
3. 示例讲解:以石头为例,讲解如何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石头在液体中的浮力。
4. 学生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阿基米德原理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解答。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
2. 阿基米德原理的表达式:F浮 = G排= ρ液gV排。
3.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示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计算一个质量为200克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答案:F浮 = G排= mg = 0.2kg × 9.8m/s² = 1.96N。
2. 题目二: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3牛,放入水中后,测得浮力为2牛,求物体的密度。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浮力》教学教案
9.1 认识浮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观察,认识生活中的浮力现象,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漂浮和下沉物体受到浮力作用,学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浮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课前准备金属块、弹簧测力计、乒乓球、装有水的水槽、去底的饮料瓶、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
奴隶们被扔入死海(如图),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
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到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
狄杜大惊失色,认为奴隶们受到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由此引入浮力。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浮力多媒体展示:教材P169图9-1和图9-2。
讨论:(1)这里面的物体除了受重力以外,还受什么力?方向如何?(2)浮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总结: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向上的浮力,一般用F表示。
学生活动:浮力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普遍,能否列举几个事例呢?学生尽可能列举一些常见的事例。
学生实验:如图所示,比较金属块在空气和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实验后请学生汇报实验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论。
总结:金属块浸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说明石块受到了向上托的力,可见石块在水中受浮力。
提问:刚才的实验说明沉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你能通过实验进一步知道石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大吗?讨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是由于金属块受到浮力造成的,所以弹簧测力计减小的示数等于浮力。
总结:浮力=物重G-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F浮=G-F。
讨论:如果换用其他液体进行实验,你也会得到同样的结果吗?总结:浸在任何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
探究点二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引入: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浮力,不禁想到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为什么受到向上的浮力?演示实验:取一个去掉底的饮料瓶,瓶口朝下放置,把一个乒乓球放入瓶内,乒乓球落在瓶颈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 浮力第1节《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浮力第1节《认识浮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浮力的概念和浮力的作用。
2.掌握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3.理解物体浸入液体中会受到浮力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1.浮力的概念2.浮力的作用3.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4.物体浸入液体中受到浮力的原理三、教学重点1.理解浮力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与引出问题1.引入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物体会浮在液体中?”2.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步骤二:讲解浮力的概念1.通过简单的实例,介绍浮力的概念。
2.引导学生总结出浮力的定义和特点。
步骤三:浮力的作用1.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浮力对物体的作用。
2.讲解浮力的作用原理,引导学生理解。
步骤四: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1.介绍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
2.引导学生分析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步骤五:物体浸入液体中受到浮力的原理1.通过实验演示和图示,说明物体浸入液体中受到浮力的原理。
2.引导学生认识到液体的压强是造成浮力的原因之一。
步骤六:小结与讨论1.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加强学生对浮力的认识。
2.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教学工具与素材1.实验器材:容器、水、不同密度的物体。
2.图片和图表:用于说明浮力的原理和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六、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设计浮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2.实验记录: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
七、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浮力相关的实验,进一步加深对浮力概念的理解。
2.带领学生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只浮在水面上的原理等。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问题、讲解概念、实验演示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观察和实验中逐渐认识到浮力的存在和作用。
同时,通过讨论和思考,帮助学生掌握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使他们在探索中建立起对浮力的深刻理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一、教学内容1. 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浮力的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3.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4. 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 G排= ρ液gV排。
5.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定义和产生原因,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2. 让学生能够运用浮力的计算公式计算浮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浮力的产生原因和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2. 浮力计算公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实验器材(如浮力计、物体、液体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浮力计算公式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浮力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浮力的存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讲解浮力的定义、产生原因和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本质和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具体的浮力计算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浮力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并解释计算结果。
4.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浮力计算问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板书设计:列出浮力的定义、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计算公式,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6. 作业设计:给出几个浮力计算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解释计算结果。
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六、板书设计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1. 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浮力的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3.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4. 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 G排= ρ液gV排。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9.1认识浮力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9.1认识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1. 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2. 浮力的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所以产生浮力。
3.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4. 浮力的计算:F浮 = G排 = m排g,其中F浮表示浮力,G排表示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表示排开液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
5.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浮力的概念,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实验装置、液体、物体、测量工具。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现象,如:木块在水中漂浮。
2. 讲解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3. 讲解浮力的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所以产生浮力。
4. 实验演示:浮力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5.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6. 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F浮 = G排 = m排g。
7. 课堂练习: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浮力的产生原因3. 阿基米德原理4. 浮力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题目: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入水中,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求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答案:F浮 = G排 = m排g = 2kg × 9.8N/kg = 19.6N2. 实验报告: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浮力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
202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浮力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第2课时阿基米德原理教案(新版)沪科版
1. 重点知识点:
- 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数学表达式
- 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物体密度
- 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际应用
- 浮力现象的实验观察
- 浮力现象的实验操作
- 浮力现象的实验数据分析
2. 关键词:
- 阿基米德原理
- 浮力
- 排开液体体积
- 密度
- 实验操作
其次,在科学思维方面,学生将通过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深入理解,培养其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他们将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逻辑推理,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创意。
最后,在科学态度方面,学生将通过对浮力现象的探究和实验操作,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客观、准确和严谨的态度。他们将学会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培养其科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际应用。
3.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物体密度
- 测量原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体积的重量。
- 测量步骤:首先,将物体放入已知密度的液体中,记录下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然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所排开的液体体积;最后,将物体放入已知密度的液体中,计算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从而得出物体的密度。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本节课的实验器材主要包括浮力计、物体、液体等。在实验前,要确保浮力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物体的质量和尺寸的准确性。同时,要确保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浮力科学内容要求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
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5、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
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全章概述本章涉及到的物理概念有:浮力;本章涉及到的物理原理、规律有: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引导学生应用实验探究的方式认识浮力概念,认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
本章涉及到的具体的学习过程主要有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探究过程。
两个规律的应用过程。
本章教学要通过学生切实进入概念与规律的认识过程之中,进而初步体验认识、浮力概念和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与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意义和价值是的确有用的。
要使他们能应用这些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解决某些简单的问题时,能激发起兴趣并产生兴奋感。
同时还要让他们去体验在获取和应用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持科学态度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4课时【学情分析】第一节认识浮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及浮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学习弹簧测力计(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感受浮力,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会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参与科学实验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
重点1、浮力概念的建立。
2、浮力的测量方法(称重法)难点1、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2、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讲解、分析教具:1、演示实验器材:石块、细绳、水、弹簧测力计、烧杯、橡皮泥、乒乓球、矿泉水瓶、煤油、杯盖、玻璃水槽、水、2、学生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烧杯、水。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引导学生举例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例:船可以浮在水面,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轻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动,这些都是有关浮力的问题。
1、课前复习:液体压强产生原因:液体由于受到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容器底部、侧壁)产生压强。
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特点:(1)同种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有关;(2)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向各方向产生的压强相等;(3)在同一深度,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二力平衡:(1)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仍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两个力互相平衡。
(2)游戏:把乒乓球放入直筒中,不可伸手进入,不可反转,如何取出乒乓球。
(3)把空的矿泉水瓶压入水中体会手的感觉,投入石块,石块下沉,石块是否也会受到浮力?(4)观看死海的图片,不用游动仍可浮在水面看报。
船可以浮在水面,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轻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动,这些都是有关浮力的问题。
从本节起学习新的一章"浮力"。
板书:第九章浮力二、进行新课:1、认识浮力演示实验:(1)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测量石块的重力,分析此时石块的受力情况G=F拉。
石块保持静止,则所受的两个力互相平衡。
(2)用手轻托石块,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小,并分析此时石块的受力情况,此时,石块一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拉力,施力物体是细线;另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托力,施力物体是我。
石块静止不动说明:石块受到的重力=石块受到的拉力+石块受到的托力。
石块保持静止,则所受的三个力互相平衡。
G=F拉+F托提问:把石块放入水中(石块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何变化,并记录数据。
G(N)F拉(N)F托(N)石块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说明也受到了水对它的托力,此时,石块一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拉力,施力物体是细线;另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
石块静止不动说明:石块受到的重力=石块受到的拉力+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由于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拉力的大小就是此时弹簧秤的读数,所以石块受到的重力=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浮力。
弹簧秤两次读数的差就是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
浮力=石块重-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说明浸入水中的石块同样也受到了水的托力,且F托=G-F拉,我们把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板书1:1、浮力(1)概念: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2)方向:一切浸在液体里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3)测量浮力的方法(称重法):浮力=物体重力—物体在液体中时弹簧秤读数。
F浮 = G – F拉。
2、浮力产生的原因重力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物体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而浮力产生的原因何在?实验演示:把小气球放在底部有洞的容器中,加水,小气球不能上浮,把容器底部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小气球浮出水面。
(1)提问:观察小气球在上浮前,小气球底部是否有水?当容器底部与有水的烧杯相接后,小气球底部是否有水?在上浮过程中,为什么只向上运动,而不会左右运动?根据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启发学生答出:把小气球看作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左右两个侧面和前后两个侧面相对应的部位,距液面的深度相同,水对它们的压强相等,因而它的左右两侧面和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不向前后、左右运动。
以上讲解可结合下图进行。
(2)提问:浸没在水中的立方体上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是否相等?哪个大?为什么?立方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如何计算?是否相等?哪个大?为什么?启发学生回合,教师总结并结合画图讲解,说明浸没在水中的立方体,由于上表面距液面的深度小于下表面距液面的深度,所以它们受到水的压强不同。
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大于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上下表面面积相等,所以下表面受到水的竖直向上的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水的竖直向下的压力。
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就是浮力。
板书2.2、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即F浮=F′-F。
三、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所学的内容。
四、作业布置1、课本P171中的作业1、2题。
【教学反思】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和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
2、理解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与什么因素无关。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4 、能够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相关的浮力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理解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通过探究,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研究的方法,养成交流合作的意识;2、通过了解阿基米德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精神。
重点:认识浮力,用称重法计算浮力的大小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的过程;正确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相关的浮力问题。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细线、溢杯、盐、石块、金属块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液体和气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竖直向上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做浮力。
教师问:什么物体能够产生浮力?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学生答:液体和气体;它们具有流动性。
(回答得对,教师鼓励。
)教师问:浮力的方向如何?学生答:竖直向上。
教师讲:固体、液体和气体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请同学们各举一例。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物体浸在液体中有两种情况,一是部分体积露出液面;二是全部没入液体中,称为“浸没”。
只要是以上两种情况之一,不管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都受到浮力作用。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学生答:称重法;弹簧测力计。
请同学们以石块浸没在水中为例,说明浮力的测量方法。
教师板书:称重法 F浮=G-F1石块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G,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二者相减即是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
教师问;我们学会了测量浮力,就可以探究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学生答: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还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大家回答得好,既然浮力与排开的液体有关,我们今天再来共同探讨一下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有什么样的关系?二、进行新课1、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问:把石块,木块,乒乓球,矿泉水瓶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
请同学们观察水槽中的物品,浸没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了浮力的作用,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提出猜想后老师总结:(1)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2)浸没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可能跟浸没的深度有关;(3)可能跟物体的密度有关;(4)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探究实验:(1)实验目的:浮力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关:实验演示:把小车子细线拴好,按不同的体积浸入到液体当中,观察浸入不同体积时,弹簧称的示数变化,并记录数据。
总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越大。
(2)实验目的: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是否有关。
演示实验:把铁块用较长一些的细线拴好,挂在弹簧秤上。
先称出铁块重(由学生读值)。
将铁块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示数减小,问:这是什么原因?由学生读出弹簧秤的示数,计算出铁块受到的浮力。
将铁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加大,静止后,由学生读出此时弹簧秤的示数,求出浮力的大小。
比较两次浮力的大小,总结: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没有关系。
(3)实验目的: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是否有关演示实验:取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用细线拴好,将它浸没在水中,读取此时弹簧秤的示数。
求出它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以上读值和计算由学生完成)总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
(4)实验目的: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演示实验:把杯盖分别浸没在水中和煤油中,记录数据,并求出浮力总结: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2、请同学们看教材,实验探究:探究浮力的大小教师讲解:(1)实验器材有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细线、溢杯、盐、石块、金属块等。
(2)溢水杯的使用水面恰好与溢口相平 G液 = G总– G 杯 (先测量G杯)(3)实验步骤:(a)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石块和空杯的重力G石和G杯;(b)把石块浸没在水面恰好与溢口相平的溢杯中,用空杯承接从溢杯里被排开的水,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c)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承接了水后杯子的总重G总;(d)利用F浮=G-F1,求出石块受到的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