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生殖文化

合集下载

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一、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汉语汉字是中国文化在构建的过程中所塑造出来的一种新的文化表述形式,因而,汉语汉字也一定程度上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它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历史、语言文字、审美情趣和传统习俗的特点,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一种体现。

1、文化的象征汉字是汉语的象征,体现的是中国历史的沉淀和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它们体现了中国的历史旅程、思想风貌,以及表达中国人思想的细微差别。

这些汉字更是中国文化的依托,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精神,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2、语言文字的表达汉字由象形文字和指示文字组成,它们表达的是中国语言文字和文化的特点。

汉字形成了中国文字系统,开创了汉文化和中国文字的发展史。

3、审美情趣的体现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反映了中国人审美情趣的特点。

它们表达的是中国人对美的理解,以及对文字审美的偏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对审美的重视。

4、传统习俗的体现汉字表现出中国传统习俗的特点。

比如,汉字里面的图案和结构,都能够表达出中国人的思想感觉和思维模式,从而反映出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

二、汉语汉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汉语汉字不仅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而且还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影响也非常重大。

汉字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使中国文化更加多元化,更加开放。

1、语言文字的发展汉字的发展过程不仅影响了中国的语言文字,而且也影响了中国的文学文化。

通过汉字,中国的文学文化得以发展,使中国人具备了独特的表达文字思想的能力,从而也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2、文化思想的变革通过汉字,中国文化的思想也得到了相应的变革。

它使中国文化从传统的宗教文化转变为实用文化,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思想发展方向。

3、社会文明的发展汉字的发展也影响了中国的文明发展。

它使得中国社会可以更加精确的表达思想,从而催生出许多崭新的思想,使中国的文明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它们是中国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汉字与古代文化的关系

汉字与古代文化的关系

汉字与古代文化的关系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它不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传统。

汉字与古代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滋养。

首先,汉字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这些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字的使用和传承。

儒家文化强调礼仪道德,通过汉字的书写和阅读,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儒家经典,学习儒家思想。

道家文化注重自然和谐,通过汉字的表达,人们能够感悟自然之道,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

佛教文化强调慈悲和智慧,通过汉字的传播,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佛教经典,修行佛法。

其次,汉字是古代文化的载体和传播工具。

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汉字的书写和传播。

汉字的独特形态和结构,使得它具有很高的表达能力和艺术价值。

通过汉字,人们可以书写各种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

这些作品以汉字为基础,传承了古代文化的精髓,成为后人学习和欣赏的对象。

同时,汉字的传播也促进了古代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在丝绸之路的交往中,汉字作为一种国际语言,被广泛使用,促进了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此外,汉字是古代文化的象征和标志。

汉字作为一种文字,具有独特的文化符号意义。

它代表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标志。

汉字的形态和意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通过学习和理解汉字,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的精神和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

汉字与古代文化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古代文化为汉字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意义,汉字则成为古代文化的载体和传播工具。

汉字的独特形态和结构,使得它成为古代文化的象征和标志。

通过学习和传承汉字,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古代文化,让中华文明在当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总之,汉字与古代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

汉字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文化的载体和传播工具,也是古代文化的象征和标志。

生殖崇拜——文化的形式与意味

生殖崇拜——文化的形式与意味

⽣殖崇拜——⽂化的形式与意味⽣殖崇拜——⽂化的形式与意味傅道彬⼀、宇宙间所有的⽣命都需要⽣殖。

从最低级的⽣命形式到最⾼级的⽣命形式,都具有武装到⽛齿的⽣存⼿段。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殖活动都具有⽂化的意义,某些动物在交配后就死了,⼫体成为他的⼦孙和异性的⾷物。

但这种⾼尚的牺牲精神只完成了⽣物意义上的⽣命传递,⽽没有任何⽂化的属性。

只有⼈例外。

⼈是⽣存者,⼜是存在者。

⾼尔泰说:“⽣存是保卫⾃⼰的努⼒,存在是开拓和创造⾃⼰的努⼒”(《美感与快感》,《⽂艺研究》1988.4)。

⽣存者是活着的⼈,对于存在者来说仅仅活着是不够的。

他们必须创造意义,为了创造意义,⼈创造了⽂明与⽂化。

⼈不断⽂明与⽂化的过程,也就是不断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

所以有⼈⼲脆说⼈是符号的动物。

卡西尔在《⼈论》中说,由于符号系统的介⼈,“⼈不再⽣活在⼀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之中,⽽是⽣活在⼀个符号的宇宙之中,语⾔、神话、艺术和宗教则是这个符号宇宙的各部分,它们是织成符号之⽹的不同经线,是⼈类的经验的交织之⽹”(中译本第33页),⽣存的本能在存在⽬标引导下,穿过了种种⽂化之⽹,经过了符号形式的过滤与传递,于是⼈的⾃然⽣命便被浓重的⽂化属性覆盖了。

⼈类原始⽣命的本能在⽂化层次⾥被掩饰升华,从⽣命的快感变成了⽣命的美感,不过,从⽂化的衍⽣与发展来看,符号系统的建构是外在的派⽣的,⽣存和存在都是努⼒,存在的努⼒归根结底是为了增强⽣存的努⼒。

⽂化只是⼈的本质的⼀部分,它最终根源于⼈的原始⽣命⼒。

⽂化的出现并不是⼈类原始⽣命⼒的泯灭,⽽是原始⽣命⼒的转移分解。

因⽽⽣命在⽂化中找到了表现的形式,⽂化在⽣命⾥获得了存在的意味,最⽂明最现代的⽂化形式,隐藏最古⽼最深刻的⽣殖崇拜内容。

这种在⽂化的形式⾥表现的⽣命崇拜的意味,就是⽣殖⽂化。

⼆、西⽅精神分析学派曾激烈地抨击过⽂明对原始性本能的压抑。

弗洛伊德说,⽂化就是有条不紊地牺牲⼒⽐多,并把它强⾏转移到对社会有⽤的活动和表现上去。

《汉字与文化》读后感

《汉字与文化》读后感

《汉字与文化》读后感《汉字与文化》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籍,通过对汉字起源、演变和文化内涵的探讨,让我对汉字和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传承千年的文化符号。

首先,书中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了解到汉字是如何从象形文字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形态。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这些古老的文字记录着古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文化,是中国文明的重要遗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不断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今天的简化字和繁体字,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其次,书中还探讨了汉字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和灵魂,它不仅是一种文字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汉字的形体、结构和含义都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是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

通过学习汉字,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最后,书中还探讨了汉字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汉字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字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传承和发扬汉字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何让汉字在当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通过学习和研究汉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文化的精髓,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读完《汉字与文化》这本书,让我对汉字和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

汉字不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方式,它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希望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传承,汉字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继续发扬光大,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做出贡献。

愿汉字和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让世界更加了解和尊重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汉字与两性文化

汉字与两性文化

汉字与两性文化汉字与两性文化汉字与两性文化汉字,是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汉字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

本文将着重讨论两性文化中“男”尊“女”卑、“夫”唱“妇”随的家庭伦理观念,男女专称、男女谦称的两性称谓和体现男女人体之美和精神之美的两性之美,从汉字中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男女之间地位的变化。

并从中研究分析汉字与两性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探究社会文化的变革。

[关键词];两性文化家庭伦理观两性称谓两性美[Abstract]; Chinese characters, the Chinese nation is our culturaltreasures thousands of years, Chinese characters hidden in the extremely rich cultural information.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gender culture "men" respect "female" Belcher, "husband" to sing the "woman" with the families of ethical concepts, known men and women, men and women that the gender-term human andthe beauty of men and women embody the spirit and the beauty of the gender of the United States, Along with the Chinese characte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rise in productivity, changes in the status between men and women. And from the analysi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gender of the close link between exploring social and cultural changes.[Keywords]; gender culture and family ethics gender name gender US引言:文化,从广义上讲,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论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论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作者简介:陈云惠(1975—),女,山东济南人,济南职业学院南校区学生科助教。

 2007年8月第4期(总第62期)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nan V ocational C ollege Aug.2007N o.4(Serial N o.62) 论汉字与文化的关系陈云惠(济南职业学院, 山东济南250014) 摘 要:汉字是汉民族为适应实践的需要创造出来的,汉字与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文化是造字的依据,汉民族文化深刻影响着汉字的构造过程和方法。

同时,汉字还可以充当研究造字时代社会状况的材料。

关键词:汉字;文化中图分类号:H02 文献标识码:A 许慎《说文解字・叙》曰:“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这一对文字(汉字)的经典性评论,既指明了文字的工具性,又道出了文字还具有传承思想文化的作用。

文字现象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汉字素有历史文化“化石”之称。

汉字的表意特性使其在形义之间、音义之间、字义变异的联系中,常能折射出古代社会的某种文化烙印,且在其形、音、义的历史演变中进一步透视出文化变异的信息。

汉字也是古人心理和思维活动的一种产物。

更由于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的这一特性,就使汉字成为古汉语中绝大部分词的直接完整的记录者,从而使汉字蕴涵了古汉语词汇中大量基本的历史文化信息,尤其是汉字的字形,更充分记录了词的文化蕴涵。

如“好”字之形从“女”从“子”,在殷墟甲骨文中便已如此,其构形为“女”大“子”小,意蕴母子,可理解为主次关系,(而非一般以今律古所析“好”字中的“‘子’指男,即男女相好”的并列关系),这在殷墟卜辞的记载中还可找到其他佐证。

《说文》释“好,美也”,“好”的字形溯源,充分展示了初民对生殖的崇拜和审美价值观念。

有人说,几乎每个汉字都可以绘出一幅中国历史文化图,或考证演绎出一段中国历史文化“典故”,因而汉字本身就可被视为文化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充满时代色彩、地域概念、人文心理特征等的动态的文化符号。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

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中国汉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性质和特点。

汉字作为中国文字的载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下面将从中国汉字文化的性质和特点两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性质1. 深厚的历史积淀中国汉字的历史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和金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古代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汉字的历史积淀丰富而悠久,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2. 多样的表现形式汉字是以单字为基本单位的文字,每个汉字都有独特的意义和构造方式。

根据笔画、结构、音韵,可以将汉字分为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转注字等不同类型。

汉字的多样性使得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灵活的运用方式,适应了不同的文学艺术表现需求。

3. 鲜明的民族特色汉字是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和标志,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汉字的结构、构造、象形意义等都与中国的历史、传统和习惯密切相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的鲜明民族特色对于维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特点1. 丰富的文化内涵汉字作为中国文字的载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中蕴含着大量的历史、哲学、思想、宗教、艺术、风俗等方面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和载体。

通过汉字的学习和运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精神内涵。

2. 神秘的象形意义汉字的诸多字形和构造都与其象形意义密切相关,具有神秘奇妙的魅力。

“木”字的外形就像是一棵树,“山”字就像是一座山。

这些象形字不仅具有图画的形象意义,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

4. 独特的音韵系统汉字具有复杂而丰富的音韵系统,通过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组合,可以表达丰富的语音信息。

汉字的音韵系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中国汉字文化的独特特点之一。

浅谈汉字中的女性文化

浅谈汉字中的女性文化

浅析汉字中的女性文化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同时它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的载体,它在中国文化传播、传承、发展和弘扬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女性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衍生出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凸显出越来越不可忽视的作用,女性低位也越来越高,使得女性和与女性有关的一切成为敏感的话题、研究的焦点。

下面,就以具体的汉字为例,浅析汉字背后的女性文化。

汉字“女”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说的“女,妇人也,象形。

”在甲骨文里,女字形像交手于胸前而端坐的人形,这正是温柔贤惠的女子形象。

古代女子一般不出门,其生活空间主要是家中室内,而交手端坐是其室内的惯常姿态,故以此姿态之人形表示女子。

“女”作为独体象形字与单音节词,有女子、女儿、雌性的、幼小、柔弱、星名、以女嫁人、出仕等意义。

汉语中以“女”为部首字很多,在不同的历史文化中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

如下,以“女”部汉字为例,浅析特定历史下的女性文化。

我国最早根据字形说解字意的文献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

据先辈研究,该书中“女”部字共238个,是最大的部首之一。

其中涉及褒贬评价的有105字,褒义字35个,贬义字47个,中性字20个。

一、“女”部褒义字分析“女”部褒义字多为形声字。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首先,主要是形容女子身材姿容较好的,如“娑”“婧”等;“娑”,《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舞也。

从女沙聲。

《诗》曰:“市也媻娑。

”《汉语字典》中释义为“形声。

从女,沙声。

本义是起舞的样子。

”而“婧”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竦立也。

从女青声。

一曰有才也。

读若韭菁。

”《汉语字典》中释义为“纤弱苗条的样子及女子有才品。

”因而,它们都是褒扬女性的字。

对女性身材、姿容的褒奖与赞扬。

汉字的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

汉字的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

汉字的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字系统,它不仅具有独特的符号意义,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的传统书写、演变及其与非物质文化的关系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汉字的传统书写汉字的传统书写方式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其起源可以追溯到甲骨文、金文等古老的文字形态。

传统的汉字书写包括笔画顺序、结构形态和字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

在传统书法中,有着严格的规范和要求。

例如,行书要求笔画简洁流畅,楷书要求规范清晰,草书则强调行云流水的自由书写。

这些特殊的字体和书写方式都反映了古代文人的审美追求和心境表达。

汉字书写的传统方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紧密相关。

中国书法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一,以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文化形象,促进汉字书法的传统艺术。

二、汉字演变与文化内涵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符号,通过演变和扩展,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汉字的形态和音韵体系代表着古代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特征。

例如,许多汉字如“家”、“国”、“人”等,形态上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家庭结构、国家构建和人类形象。

其次,汉字的意义和象征引发了诸多文化思考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例如,汉字中的一些象征性符号,如“福”、“喜”等,代表着人们对幸福和快乐的追求与期盼。

另外,汉字蕴含了许多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

例如,中华文化中,汉字“仁”、“义”、“礼”、“智”等,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和道德伦理观。

三、汉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汉字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密切相关。

首先,汉字书法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传承和学习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并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交流方式。

书法艺术既是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一种深度思考和心灵表达的方式。

其次,汉字的音韵和表意特点与中国传统音乐、戏曲和舞蹈等艺术形式紧密结合。

许多戏曲剧本、诗歌和音乐作品都采用汉字,使得文字与表演艺术相得益彰。

探寻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探寻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探寻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是中国文字的载体,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与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汉字的演变与发展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演变与发展,汉字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也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探寻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汉字作为中国文字的载体,承载了丰富而深厚的中国文化。

汉字源远流长,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出现在商朝时期的龟骨和兽骨上,它是中国书法艺术的起源,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文化遗产。

随着历史的变迁,汉字不断演变,形成了今天的繁体字和简体字。

在这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中,汉字吸收了大量外来文化的成分,同时也将中国文化的内涵深深嵌入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符号。

汉字中的许多字词以及成语都是源自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哲学思想、历史事件等,它们无一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汉字是中国人民的共同语言文字,它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

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汉字无处不在,中国的建筑、书法、绘画、工艺制品等无一不体现了汉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的古建筑中常常会出现龙、凤、吉祥等汉字所代表的意象,这些意象都承载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

在中国的书法艺术中,每一个汉字都是一种美学的体现,它蕴含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情感。

中国的绘画、工艺制品等也常常以汉字作为设计的主要元素,这些都充分展示了汉字与中国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汉字在中国文化中还承担着传承和创新的重要使命。

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汉字一直在传承与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古代的许多经典著作,包括《论语》、《道德经》、《史记》等,都以汉字为载体,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传承下来。

在汉字的基础上,中国人民不断进行文字的改革与创新,形成了今天的简化字。

简化字的出现,不仅使得汉字的学习与使用更加便利,而且也让中国文化更加容易为世界所了解。

举例说明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举例说明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举例说明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以下是一些关于汉字与中国文化关系的具体例子:1.汉字的起源与中华文化:汉字起源于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是中华大地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甲骨文和金文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生活和文化特点,是研究中华文化的重要材料。

例如,“鼎”字在甲骨文中是一个象形文字,代表着古代的鼎器,而到了金文时期,鼎字逐渐演化成了一个会意字,由三个“火”和一个“目”组成,寓意着鼎器是用来煮食物的器具。

2.汉字的形态与中华文化:汉字的形态变化多样,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意义。

例如,“国”字在古代是一个“口”字里面有一个“或”字,表示国家的疆域和领土,而到了现代,“国”字的形态则更强调国家的概念,里面的“或”字被替换成了“玉”字,寓意着国家的珍贵和重要。

3.汉字的含义与中华文化:汉字的含义丰富而深刻,反映了中国人的思想、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例如,“忠”字在古代是一个“心”字上面有一个“中”字,表示忠诚、真诚和无私的意思,而到了现代,“忠”字的含义则更强调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奉献。

4.汉字的应用与中华文化:汉字的应用广泛而深入,涉及到文学、艺术、科技、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

例如,“和”字在古代是一个“口”字里面有一个“禾”字,表示和平、和谐的意思,而到了现代,“和”字的应用则更加广泛,可以表示和平、和谐、合作、竞争等多种含义。

综上所述,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表现在各个方面,从汉字的起源、形态、含义到应用都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点。

汉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还表现在许多其他方面。

例如,汉字的书写注重笔画和结构的美感,这与中国的传统美学观念密切相关;汉字的读音和语调也反映了中国各地的方言和语言文化;汉字中的成语、典故和诗词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庶汉语阴阳理论

德庶汉语阴阳理论

德庶汉语阴阳理论作者:德庶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5期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动植物都有雄雌之分,也就是有阴和阳。

阴阳的存在给地球的整个世界带来五彩缤纷,带来了生机盎然。

而汉语只不过是客观世界存在过的物像在汉语言中的反映而已,所以,汉语也同样应该具有阴和阳。

人类语言产生的最小单元一定是男女。

汉语和其它民族一样,也是产生于男女之间。

尤其是,汉语形成的较早,主要产生于生殖崇拜年代,距今已经有上万年以至于十几万年以上的历史。

汉语是世界上逻辑思维极强的语种之一。

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我们的汉语也应该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在人脑中真实反映。

也就是说,汉语也一定是来源于客观存在的某些物质或与之相关的运动形式。

因此,汉语的素材一定是客观世界物质的一部分。

这也是哲学的根本问题。

汉语形成的年代正值生殖崇拜的那个年代,从现在的汉语成语中可以完全得到证明。

除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四个字的成语外,现在汉语中大部分四个字的成语都和生殖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远古的时侯,人们除狩猎、觅食、喝水和睡觉外,最关心的就应该是繁衍。

在繁衍的过程中,最刺激的当属交配的过程,而交配过程的对象恰恰正是男女。

而男女交配时,最敏感的地方就是生殖器。

由此,男女的生殖器在交配的各个阶段的各种状态,以及男女生殖器给对方产生的各种不同的感觉,就因该是语言产生的焦点和话题。

因为,只有交配才最具刺激,所以,才会给人留下最深刻的记忆。

凡人都不应该离开最本质的性,因此,人的思维也同样不可能离开性。

由此看来,凡是人类的语言都应该起源于生殖,这大概也是人类共同遵循的一个自然法则。

所谓阴阳,在汉语中的意思就是生殖器所在的地方。

我们汉语的思维恰恰起源于阴阳这两个地方。

这就是说,所有的汉字的初始都来源于人类的生殖活动。

生殖崇拜的那个年代,人们最重要的事就是繁衍。

假如,人类不繁衍就会失去人类存在的真正意义。

所以,男女交合也就成为了当时的政治。

这样以来,男女生殖器的重要性就自然而然地凸显出来。

“婚育”相关词语之女部汉字文化内涵刍议

“婚育”相关词语之女部汉字文化内涵刍议

留下 的痕 迹 。

与婚姻有关的字还有 :姻 ( “ 姻 ,婿家 也 。女之所 因,故 日姻。从女从因。”所因 , 即所 就 ,也 可 称 趋 就 。 “ 姻 ” 是 男 子 一 方 的 代称 ,因为女子将 因就男方 ,所 以称男家为 “ 姻”。去了男方家必须依附于丈夫家 才意 味着有 了归宿,因此也就有 了婚姻。 ),媒 (“ 媒,谋也。谋合二姓。从女某聱”在 中 国封建社会婚姻 以家族利益为前提不 以双方 感情为基础并且遵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妁 (“ 妁 ,酌也 。斟酌二姓也。从女勺罄”。 中国古代同姓不婚男女双方的结合要先经过 媒人 的斟酌媒合。) , 嫁( 《 说文女部 》 :“ 女 逋人也”。) , 娉( 《 说文 女部 》 :“ 问也 ” 。) 在古代,男 女双方 经过父母的同意媒人的谋 和之后就可以 “ 娉”,然后经男 “ 娶 ”女 “ 嫁” 而达 成 婚姻 。 婚姻牵涉到男女双方, 但和男性 比 起来 , 家庭 对 于 女 性 更 加 重 要 。 女 性 在 家 庭 中 一 方 面承担着传 宗接代生子育女的责任和义务 , 另一方面还得孝敬公婆相夫教子 ,从事家务 劳动,所 以女性在 婚姻家庭有着举足轻重的 地位 。古人把这种对 女性 生活状况的认 知反 映到造 字当中,就 出现了一 大批 以女子为部 首的反映婚姻家庭的字。 而这一类字的存在 , 又为我们完 整地记 录并诠 释了古远的婚 姻制
“ 婚 育’ ’相关词语之 女部汉字文化 内涵刍议
7 4 3 0 1 1 甘 肃省 定西 市安 定 区西巩驿 中学 甘肃 定 西 于君秭
【 摘 要】 汉字是 中国古代文化的活化石。 有褒而娶褒姒。 《 说文 》 :“ 婚, 媚家也。 《 檀》 : 古代社会针对女子的 “ 七出之条”中就有 “ 无 我 们 研 究 汉 字 字 ,应 该 注 重挖 掘 它 所 蕴 涵 的 娶妤 以昏畴,妤人陲也 ,故日婚 。从女从 昏, 子”这样一条。可见 ,在古代社会 ,女子如 深 刻 的 文化 内 涵 。本 文 以女 部 字 的 文 化 内涵 昏亦声。” “ 婚”是女 子一方 的代称 ,称女 果 没有生育能力 ,就不是一个合格 的女人 , 为切入点 以女性婚 育为例选取具有 不同代表 家为婚 ,这也是早期黄 昏抢婚 习俗在语 言中 就会 被人看不起 ,或直接休掉 ,扫地出 门。 性的女部汉字讨论其文化 内涵。 【 关键字 】 女性 ;社会 ;婚姻;文化 内涵 《 说文解字 》汉字 “ 女”是这样解释的: “ 女 ,妇人也 ,象形。”在 甲骨文里 , “ 女” 字形象交手于胸前而端坐 的人形 ,这正是温 柔 贤惠的女子形象。古代女子一般不 出门, 其 生活空间主要是在家 中室 内,闺阁之 间, 而交 手端坐是其在室 内的惯常姿态 ,故以此 形态 之人 形来表示女子。我们也可 以认为 : 甲骨文女字形象乳房高耸而跪坐 的人形。因 为乳 房是 女人最显著的生理标志 ,也是女子 和男 子最 重要的区别,古人正是抓住了女子 的这一显性 生理特征 ,用以来表示女子。 甲 骨文 的女字其实也生动 的反映了我国古代男 耕女织, 男子主外 , 女子主内的生活文化特征 , 而且也形象的表现了女子的阴柔 曲婉之美。 女 性 婚 姻 在原始社会 的初始 阶段女 尊男卑 ,氏族 社会 中没有 明确 的法律 伦理道德观念 ,婚姻 处于群居群交 的群 婚阶段。当母 系社 会向父 系 社会 过 渡 时 ,出现 了两 种 形式 的婚姻 生 活 。 早期是男子夜 晚对 女子拜 访实行偶居 ,男女 双方仍然 以各 自母 亲的家庭 为家庭,他们所 生的子女 由女性抚 养,子女 只知 其母 不知其 父。发展到 了后期 ,男子经济地位 和社会地 位的 已逐渐提高 ,希望能 以 自己为中心,让 女子归 向 自己。从此 ,男子凭借 自己强 于女 子的力量 ,用武力把女子抢到 自己家 中,强 行结为婚姻 。这种行为发展成 了后来的 “ 劫 夺婚 ”的结婚仪式 ,即 “ 抢等 字 的结 构特点 , 可以发现它们记录了这种历史现象。 “ 妻”在甲骨文里的字形左部像长发女子形 , 右部像一只手 ,整个字形像用 手抢女子,这 就是说 ,妻子是抢来 的女子。古文字学家徐 中舒主编 的 《甲骨文字典 》上 说: “ 上古有 掠夺 妇女 以为配偶之俗 ,是为掠夺婚姻 ,甲 骨文妻字即此掠夺婚姻之反映。”后来 “ 妻” 字所表示女 予的长发变为 “ 十”, “ 又 ”插 入 发 中,即变成今 天 “ 妻 ”字 形。 “ 娶 ”亲 的“ 娶” 在早期的文献中只写作 “ 取” , 如《 诗 经 ・ 齐风 ・ 南 山 》: “ 取妻如 之何,匪媒不 得 。” “ 取”的本意并不是一般 意义的 “ 拿 来 ”,而是: “ 抢夺”。 《 说文解字 ・ 又部 》: “ 取, 捕 取也。”取 的本意是捕 获、抢掠 , 自然 “ 娶亲” 就是劫夺婚 了。“ 娶” 字是在 “ 取” 的基 础上加 了 “ 女”字旁 ,这 显然是在掠夺 婚 的影响已经消失 , 而娶亲的意义又很常用 , 需单独成词 的情况下产生的。 先秦文献用 “ 取” 而不用 “ 娶”,说 明掠夺婚 的影响那时仍然 存 在。如 《 左传庄公二 十八年 》载晋献公伐 骊戈而娶骊姬。 《 国语 晋语 》中载周幽王伐

汉字与婚姻

汉字与婚姻

论汉字蕴涵的婚姻文化汉字作为汉民族历史文化信息的载体,尽管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依旧以其特有的形体构造和表意性而显示出其独特的风韵,但是依旧可以从汉字的形体构造中窥见先祖造字时的本义及其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信息。

本文选取了部分与婚姻密切相关的汉字,从婚姻制度和婚姻习俗方面探究汉字蕴涵的婚姻文化。

一、汉字与婚姻制度 婚姻制度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之一,作为社会构成基本单位的血缘团体的形成、发展、延续,都直接依赖于人们的婚姻活动。

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将人类的婚姻制度划分为群婚、对偶婚、专偶婚和多妻婚四个阶段。

汉字对其中的婚制有所反映。

(一)“姓”、“舅”、“姑”与远古群婚制度 远古群婚是汉民族最早的婚姻制度,也是全人类最早的婚配方式。

在那个时代,人类处于原始的蛮荒时期,过着最原始的部落、氏族群居生活,同猎同食、同耕同住,在这样混乱的生活形态下,没有固定的配偶,只有混乱的交媾。

所以,这种婚姻形态下出生的孩子只知道自己的母亲,他们的母亲也不知道谁是孩子的父亲。

但是为了维系血统流传,人们就只能用孩子母亲的血统来确定血缘关系了,也就产生了许许多多与女人相关的汉字来。

1、姓 既然是在混乱的婚姻形态下出生的孩子,他们当然只知道自己的母亲,而无法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了,就像前边提到的,为了维系血统流传,人们就只能以孩子母亲的血统来确定血缘关系了,“姓”就是这时产生的最能说明这种关系的汉字。

汉字与人最直接的联系就是人的姓名,一个人的名字是相对开放的,可以自由选择的;但是,一个人的“姓”却是不能选择的。

人的“姓”是世袭的血缘延续的基本标志,因为人是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不能选择父母的,更不能选择“姓”什么了。

在现代社会里,我们都是随父亲而“姓”的,但是为什么“姓”字是“女”字旁呢?《说文·女部》:“姓,人所生也。

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日,天子因生以赐姓。

”…鳃意思就是说,“姓”表明人由谁所生,是一种血统遗传的标记,这也正与字型造义相符合,显然,汉族先祖造“姓”字的时候,在他们的观念里,孩子的血统只与母亲有直接的关系,也就说当时的人都是随母亲而姓的。

试论汉字蕴涵的女性生殖崇拜文化

试论汉字蕴涵的女性生殖崇拜文化
明 ,好 ” 的造 义确 为 女子 生育 。 “ 字 2后 、 在 讨 论 “ ” 前 , 必 要 区分 一 下 “ ” 后 之 有 后 与“ ”简化 字 中 , 後 。 有些 是 将 古代 汉语 中意 义 与 用法 皆不 同 的几 个 字 合 并 为 一 个 形 体 较 简 的 字 , 并 的 合
人类 要 生存 与发 展 , 先应 解 决 两大 问题 : 活 首 生
资料的生产与人自身的生产。 远古时代 , 这两大难题 始终困扰着人类 。 人类 自身的生产而言 , 就 自然环境 的严酷、 生产力 的落后 、 血族 战争 的影响 , 人口生 使 产呈现 出高出生、 高死亡 、 低增长的特点。据专家推 测, 初民的平均寿命在 2 至 3 O O岁之间。 生命的短促 使妇女的生育期大大缩短 , 可以想见 , 原始人只能通
1好 许慎《 、 说文》“ , :好 美也 , 从女子 。 徐锴日, 子者 , 男子之美称 。会意 。“ 为会意字 , ”好” 古今学者 皆无异议 ; 但对 两个会意部件之 间关系的解释却是 众说纷纭 。从《 说文 》 解释可 以看出, 徐锴认为“ 、 女”
“ ” 并 列关 系 。 此可 以推 知 ,好 ” 子 是 据 “ 的造字 意 图 为 男女 相好 。 玉裁 《 文 解字 注 》“ 段 说 :好本 谓女 子 , 女子
妃。 殷人多因事因德而命名 , 如帝辛名纣 ,殷本纪》 《 :
“ 乙崩 , 辛立 , 谓 帝 辛 ; 下谓 之纣 。《 解 》 帝 子 是 天 ”集 引 谥法 :残义损善 日纣” “ 。因此可知, 妇好之 名亦当得
之有故 。妇” 已婚妇女, 后缀以“ , “ 指 其 好”联系“ 妇好 冥” 来看 , 妇好之名当因多产多育而得 。这也可以证
过 增加 出生率 来 扩 大 人类 自身 的再 生 产 ; 否则 , 人类

汉字与传统婚姻文化

汉字与传统婚姻文化

汉字与传统婚姻文化作者:高静来源:《牡丹》2019年第21期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因而能够深刻地反映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汉字以其独特的表意性、超时空性、超地域性而源远流长。

正如帕尔默所说:“如果中国人屈从西方国家的再三要求,引入一种字母文字,充其量不过为小学生(和欧洲人)省出一两年学习时间。

但是为了这点微小的收获,中国人就会失掉他们对持续四千年的丰富的文化典籍的继承权。

”本文从汉字中蕴含的婚姻制度和婚姻习俗两个大方面着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婚姻文化在汉字中得到了全面的体现,真实地记录了古代的婚姻习俗。

一、汉字与婚姻制度(一)“姓”与群婚制原始社会,实行的婚姻制度就是群婚制。

当时混沌初开,人类刚完成进化,一切都处于自由、散漫的状态,没有固定的社会秩序和伦理关系,大家一起捕猎,一起进食,一起耕地,一起居住。

在这样混乱的情况下,婚姻制度也就显得比较随意,不仅孩子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连母亲也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父亲是谁,血统的确定就只能通过母亲来辨别了。

所以,早期有关婚姻制度的汉字都以女性为主。

群婚制的出现,表现出婚姻开始由族内转向族外,最有代表性的汉字是“姓”。

“姓”会意兼形声,甲骨文从女,从生会意,生也兼表声。

“姓”的形体结构,记录了女性在维系宗族血缘关系中的重要地位。

《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

”“姓”这个字传达出孩子的母亲是谁,表示了一种遗传基因符号。

显然,正如上文所说,母亲与孩子的血缘联系是最紧密的,所以孩子的姓是跟着母亲来的。

上古姓大都是“女”字旁,黄帝是姬姓,炎帝是姜姓,虞舜是姚姓。

这些汉字都深刻地反映出孩子与母亲亲密的血缘关系,体现出早期的婚姻形式。

上古时期,孩子的父亲往往无法确定,流传下来很多神奇的故事。

例如,《诗经》记载,帝喾的妃子简狄和别人外出洗澡时看到一颗鸟蛋,便吞了下去,之后怀孕生下契,契就是商人的祖先。

《史记》记载了后稷的故事,传说,姜嫄在郊外散步,看到一个远比常人大的脚印,正觉得奇怪,忽然有一股暖流冲击全身,竟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服,她特别想踩这个大脚印。

第三讲:汉字与中国文化

第三讲:汉字与中国文化
长尾巴的鸟称为“鸟”,例如:鸡、鸾、 鹰、鸽、等
声符的文化涵义
浅、笺、钱、线、践、贱 [小而少] 青、清、晴、情、箐(青竹)、圊(厩肥、
绿肥)、请、精、静、睛、靖、菁、婧、腈、 靓、倩 [纯而美] 巠、茎、胫(小腿)、弪(弓弦、弧度)、 迳、泾、颈、径、经、轻、刭、痉[小而直]
同形异义的部件
川、虹等


祭祀的多种类型
第一种:肉祭
“祭”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第二种:酒祭
裸祭 凶
第三种:火祭
帝-禘 燎 尞 熿 huáng 尪
第四种:水祭

第五种:杀牲祭
“埋”祭
出生仪式
“产”:
“生其种曰产。”(《周礼·大宗伯注》)
“产,生也,从生彦,省声。”(《说文解
字》)
小篆“产”
小篆“彦”
P.188 以“穿”字和“经”字为例
2. 凭字形确定字族的意义关系
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往往具有相关或类似的 意义关系,特别是形旁
例如: 江-河-湖-海-泽 皿-盅-盏-盆-盘-盂-盥 “皿,饭食之用器。凡皿之属皆从皿。”
3. 凭借汉字辨析同音词
汉字与汉语相互补充 利用字形不同辨析同音词 如:gōngsī 公司 公私 qīzhōng 期中 期终
(2)从汉语词汇的组合机制看
组合性造词 组词的基件是实词素 组词过程中的意合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汉字构形体现人的主体思维方式
“整个汉字的精神,是从人(更确切 的说,是人的身体全部)出发 的……它是从人看事物,从人的官 能看事物。”
—— 姜亮夫:《古文字学》,浙江人民出版 社1984年版,第69页
(1)汉字构形基本建构方法:

论汉字蕴涵的生育文化

论汉字蕴涵的生育文化
种 的蕃衍 。 …而人类 的生 产又 是 一切 生产 的前 提条 ” 影响 , 使人 口生 产 呈 现 出高 出生 、 死 亡 、 增 长 的 申作“ 帝” , 又造 了“ ” 示 “ ” 高 低 天 义 就 蒂 表 帝 的本 义 。所
特 点 。据 专家 推测 ,初 民 的平 均 寿命 在 2 0至 3 0岁 以“ ” “ ” 花 蒂义 上 构 成 了一 组 古今 字 , 以 帝 与 蒂 在 可
发 现 的支持 。 “ 花卉 纹 等 植 物 纹 样 是 中 国母 系 氏族 文 的字 形 结构 我们 不 难看 出“ ” 后 的本 义 即是指 妇 女
必需 的工 具 的生 产 ; 一方 面是人 类 自身 的 生产 , 另 即 殖崇拜 文化 。
汉代许慎《 说文解字》 “ , : 帝 谛也。王天下之号 ”尔 :帝 君 ” 件 , 以生 育 始 终 是 人 类 关 注 的 重 大 问 题 。远 古 时 也 。 《 雅 ・释 诂 》 “ , 也 。 两 书解 说 的 都 是 所 “ ” 帝 的引 申义 , 是 其 本 义 。“ ” 甲 骨文 与 金 文 不 帝 在 代 , 个难题 始 终 困扰 着 人 类 。就 人类 自身 的生 产 这 本 帝 而言 ,自然 环境 的严 酷 、 产 力 的落 后 、 生 血族 战争 的 中写 的都 是花 蒂 的形 象 , 义汉字 的神奇 与伟大 。那 么 , 们 只知 其母不 知其 父 , 民只看 到孩 子 由母 亲 所生 。 汉 先
先民排除了男子的生育作 字如何 记录 了先 民 丰 富多 彩 的生 育 文化 ? 本文 选 取 由于缺乏科学的生育知识 , 用。在 原始初 民的 观念 中 , 育 只 是女 人 的事 , 孕 于是 部分 汉字对 此 问题 进行讨 论 。
之 间 。生命 的短 促 使 妇 女 的生 育 期 大大 缩 短 ,可 以 通用 。如此 , 帝 ” “ 怎么 与女 性 生殖 崇 拜 有 了关 系 呢? 想见 , 始人 只 能通 过 增 加 出 生率 来 扩 大 人类 自身 这可 以从花朵的外形及其功用上求得解释。帝( 原 花) 的再生 产 ; 否则 , 类 的生 存 与延 续 就会 成 为 问题 。 的外形 与女 阴相似 ; 的功用 就 是 结 出果 实 , 与女 人 花 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与中国传统的生育文化院系: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901班姓名:吴文韬学号:0908030122生育文化是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种的繁衍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又随着人类的发展与发展。

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生育文化。

华夏民族也不例外,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不仅对自身“种的繁衍”非常关注,由此还产生了炽热的生殖崇拜,形成了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生育文化。

这种生育文化,可以从汉字的角度加以研究。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象形表意是它的基本特征,因而,汉字不仅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是记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汉字本身就是一种狭义的文化,在汉字的构形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现代汉字文化学研究表明:汉字与中华文化可以互证,既可以从汉字的形音义所携带的信息窥见中华文化的一斑,也可以用中华文化的某些事实和特点来解释汉字构形表义的诸多现象。

因此,本文拟从汉字入手,探讨中国传统的生育文化。

一、汉字忠实记录生命孕育过程华夏先民对于生命孕育过程的认识是从妇女怀孕开始的。

对于妇女怀孕这一现象,古人用“孕”“身”两个汉字来表示。

孕,甲骨文表示一个侧面站立的人形,腹部突出,腹中有一个孩子,汉字楷化把人形简化为“乃”字,失去了象形表意的特性。

身,金文也是画一个侧面站立的人形,用一个半圆夸大她的腹部,表示腹部隆起,在半圆内有一点,代表胎儿,本义是指怀孕。

例如《诗经·大雅·大明》:“大人有身,生此文王。

”即用的是本义,后来引申为身体。

所以,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身,躬也。

像人之身。

”现在一些农村老人还把妇女怀孕称为“有身子”。

这可以看作是“身”字表示怀孕义的佐证。

现代医学告诉我们,生命在母腹中从孕育到生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受精卵发育成完整的人形,直至出生,大约需要十个月的时间,故有“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之说。

汉字中的“胚”“胎”“妊”“娠”“毓”“道”则生动地记载了这一过程。

胚,《古汉语词典》解释为“发育之初的生命体。

”《说文》肉部下:“胚,妇孕一月也。

”①胚,从肉,丕声,丕亦声。

也就是说“丕”既表示整个字的读音,又表示整个字的意义。

古人认为“丕”是指花的蓓蕾。

“丕”字由“不”和“一”两部分组成,“不”指萼足,即今之“花托”“花萼”,“一”表示花萼的部位。

《诗经·小雅·裳棣》:“裳棣之华,鄂不韡韡。

”郑玄笺:“不当为柎,柎,鄂(即萼)足也。

”这说明“柎”是“不”的后起字,“柎”为花托,“不”字实为花托之象形。

②郑玄的解释是非常准确的。

从语音上来看,“柎”上古属于轻唇音,“不”属于重唇音,根据清人钱大昕“古无轻唇音”的原理,在上古“柎”“不”读音相同,而读音相同的字,字义必定相通。

也就是说,“丕”代表种子开始开始生长的地方,推而广之,“胚”自然就可以代指受精卵在母亲子宫内的着床。

胎,《说文》:“妇孕三月也。

”从月(肉)台声,台亦声。

台(yí)字音和字义来源于“已”。

在上古时代,已、巳为一字之变。

巳,像子未成之形,它的古文字形比“子”少两条臂膀。

“巳”表示胎儿义可以从《说文》中对“包”字的解释中得到进一步证实。

“包,像人怀妊,巳在中,像子未成形也。

”“包”字从勹从巳,“巳”为子未成之形,“包”像人怀子之形。

由此可见,“胎”字表示“妇孕三月”是很有道理的。

由于“已”“以”“巳”在古代通用,古人把一种专治妇女不孕之症的中草药“车前草”命名为“芣苡”,或写作“ 芣苢”,含有孕育之义。

《诗经》中有一首诗的名字就叫《芣苢》。

怀孕也可以用“妊”“娠”二字来表示,可单用也可连用。

妊,初文写作“壬”,约斋先生认为是妇女怀孕的意思③,甲骨文的最简字形跟“工”字相同,一竖的两端加两横,以示一化而为二。

“壬”字的古文字形也可以在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腹部位置上加一点,像人肚子里有胎儿之形。

许慎则认为“壬”的本义是指刚刚破土而出的植物苗,虽弯曲但已能挺立。

《说文》:“壬,像物出地挺生也。

”段玉裁进一步解释道:“上像挺出形,下当是土字也。

”古人认为土地是万物之母,一切植物都是由它孕育而生。

古人借此物象联想到妇女怀孕之后,由于胎儿一天天长大,孕妇的腹部也随之隆起,腰身不再像普通人一样挺直,有些像刚出生的植物一样弯曲,因而,“壬”字左边加一“女”字,构成“妊”字表示妇女怀孕这一现象。

无论哪种解释,“妊”字的词义都与怀孕有关。

娠,《说文》曰:“女妊身动也。

凡从辰之字皆有洞意。

震振是也。

妊而身动曰娠。

浑言之则妊娠不别。

《诗》…大人有身,生此文王。

‟传曰:身,重也。

盖妊而后重,重而后动,动而后生。

从女,辰声。

”而“辰,震也。

三月阳气动,雷电振也。

民农时也。

物皆生也。

”按照《说文》的解释,娠,就是胎动的意思,因“辰”字而得音得义。

辰月,正是阳气充沛,雷电震动,万物重生的季节。

孕育在母体中的胎儿也逐渐成熟,出现胎动,不久就会出生。

由此可见,在古人的心目中,娠,是出生前的最后一个时期,表示胎儿已经成形,发育成熟即可离开母体。

怀胎十月,一朝分娩。

孩子从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完成生命孕育的最后一个过程——出生。

在汉字中也有生动的描写,这就是汉字“道”和“毓”。

道,本义道路。

陈榴教授认为,“道”的初始义是“分娩”“接生”。

他在考察“道”在金文中十余例字形之后,认为金文中“道”字的字形大致有三种:一是从行从首会意,二是从行从首从又会意,三是从行从首从止会意,如果将金文中“道”字形结合起来,即可看到“行”“首”“又”“止”是构成“道”字的基本部件,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正是一幅生动形象的孕妇分娩图:“行”为“产道”之口,“又”为接生之手,“首”为顺产之形,“止”为难产之象。

因分娩顺产为多,亦是古人所期盼,难产为险象,为古人所厌恶,于是后世的“道”字保留了“首”而舍弃了“止”④。

我们认为陈榴先生的解释很有道理。

正因为“道”初义为“分娩”“接生”,便与母性发生了直接的联系,老子才将“道”看作世界的本源,提出“道生一,一生而二,二生三”的理论。

毓,学术界公认的代表生育之义。

左边的“每”字代表一位头戴发簪的母亲,右边的“云”是倒子之形,右下脚角代表孩子的头发。

古文字形在母亲身后还有三点水,代表羊水。

因此“毓”字的本义是生育。

孩子出生以后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用汉字表示就是“子”。

古文字形总是画出孩子的大头和身体,两腿用小被子裹在一起的样子,两只手臂或向上举或一前一后摆动,这正是襁褓中婴儿的形象。

因此,“子”在古代指婴儿,不分性别。

如《荀子·劝学》“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

”“子”由“婴儿”义引申为“儿子”,如《列子·汤问》“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子”也可以指女儿,例如《战国策·赵策》“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于纣。

纣以为恶,醢鬼侯。

”在古代生产力极其低下、卫生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孩子出生后能否成活还是一个未知数。

有些孩子一出生就被抛弃,汉字“弃”的古文字形生动地描绘了这一习俗。

古文由三部分构成:上部“云”是倒子之形,代表刚出生的婴儿,中间是簸箕,下面是双手,合在一起就是用簸箕将孩子扔掉。

《诗经·大雅·生民》就详细讲述了周代始祖后稷出生后遭到母亲抛弃的情形。

有的孩子被养在家中,这就是“字”。

古文像房间里有个孩子,《说文》解释为“乳也。

”实际上就是指在房间里喂养孩子。

汉字“乳”则形象地描绘出喂养孩子的情形,甲骨文像一个母亲面朝左跪坐着,两手环抱一个娃娃,胸前一点表示母亲的乳房,表示给孩子喂奶。

汉字楷化以后,母亲的双手变为“爪”,孩子变为“子”,母亲的乳房变为“■”,就构成了今天的“乳”字。

“乳”字作“喂奶”讲,在古文中可以找到很多例证,贾思勰《齐民要术·养羊》:“羊羔乳食其母。

”意思是小羊羔从母亲那里得到奶吃。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皇子弃不乳”。

不给皇子吃奶并且把它扔掉。

孩子不仅需要母乳喂养,而且需要大人的看管照顾才能顺利生长。

汉字“保”就体现了这一过程。

保,金文画一侧面站立的人形,将左臂伸向背后,扶住背上的孩子,孩子的旁边还有一条包裹用的被子。

因而《说文》解释“保”为“养也”。

《尚书·康诰》“若保赤子。

”用的即是本义。

赤子即出生婴儿。

后引申为保护、保卫、保证之义。

上述汉字形象生动地向后人展示了人作为个体生命从开始到出生的完整过程:“胚”记录了生命的开始形态,“胎”“妊”“娠”描绘的是生命生长发育长大的历程,“道”“毓”描绘的是古代生产图画,“子”代表的是独立生命个体形成的最终形态,“字”“乳”“弃”“保”则记录的是孩子出生后的养育情况,。

这些汉字的古文字形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先民对于人类生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二、体现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汉字不仅忠实地记录了中国古代先民对于人类生命孕育过程的认识,而且在汉字构型中也体现了自己的生育观念——多子多福。

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古代社会,一个部落力量的强弱完全取决于人丁数量的多少,因此为了能够让本部族继续繁衍下去,在竞争中得以保存,人们自然希望有众多的子孙。

因而,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四世同堂,子孙满堂是一个人幸福快乐的象征。

反之,一个人没有后代,则被认为是最大的不孝。

汉字“胤”“孙”较好地反映了这一思想。

胤,《说文》:“子孙相承续也。

”从汉字结构来分析,“胤” 属于会意字,从八从幺从月(肉)。

朱骏声:“按从八犹从分,分祖父之遗体也。

从幺如丝之继续也。

”阐明了子孙相承续的意思。

《国语·周语下》:“胤属于会意字也者,子孙蕃育之谓也。

”胤字由“子孙相承”义引申为“嗣,继承”义,例如《诗经·大雅·既醉》:“君子万年,永锡祚胤。

”意思是希望主人万寿无疆,后代的幸福永远继承。

孙,繁体字写作“孙”,《说文》:“子之子曰孙。

从子从系,系,续也。

”从字形上分析,“孙”是会意字,子代表孩子,系代表绳索,绳索有系联之意,即系于子之下者为孙。

“子”“系”会合成意,表示子孙后代延续不绝的意思。

古人把这种愿望用称谓的形式固定下来,《尔雅·释亲》:“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子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昆孙,昆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

”郭璞解释说“云孙”的意思就是轻远如浮云。

为了确保这种子子孙孙无穷尽的理想得以实现,古人也采取了不少的措施,例如避免同姓结婚。

古代先民在长期的人类繁衍实践中发现一个普遍现象——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这是因为“姓”代表生命的来源,是一种族号,同姓则意味着同一个祖先。

同时,用法律和道德力量来保证子孙后代繁衍无绝。

对于已婚不育的妇女,丈夫有权休妻,因而“无子”被放在“七出”之首。

另外,从道德层面规定结婚生子也是男人应尽的孝心。

男子不婚不育,则意味着先祖无以继承,后代无以继续,这种不孝行为相对于阿意曲从、陷亲于不义和家贫亲老、不为禄仕而言,罪责更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