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装配式发展或减隔震行业利润空间分析报告
装配式行业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模式,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广。
本报告通过对装配式行业的数据分析,旨在揭示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市场潜力以及面临的挑战,为行业决策者、投资者和从业者提供参考。
二、行业背景装配式建筑是指将建筑物的构件在工厂预制,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的建筑方式。
与传统现浇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稳定、环境污染小、可回收利用率高等优点。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如《关于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等。
在政策推动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装配式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行业现状分析1. 市场规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达到8800亿元,同比增长15.2%。
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
2. 市场结构从市场结构来看,装配式建筑主要应用于住宅、商业、公共设施等领域。
其中,住宅领域占比最高,达到60%以上。
3. 地域分布装配式建筑行业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装配式建筑应用较为广泛;中部地区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装配式建筑发展迅速;西部地区则处于起步阶段。
四、发展趋势分析1. 技术创新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
未来,行业将重点发展以下技术:(1)新型装配式建筑体系:如钢结构、木结构、轻钢龙骨等。
(2)智能化设计:利用BIM技术实现建筑设计的数字化、可视化。
(3)绿色环保材料:开发新型环保、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
2. 政策支持国家将继续加大对装配式建筑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土地供应等方面。
3.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因其绿色、环保、高效等特点,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五、市场潜力分析1. 住宅领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宅市场需求旺盛。
装配式建筑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分析
装配式建筑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分析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视,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建筑模式逐渐受到关注。
它通过工厂化生产和模块化设计,可以快速完成建设,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本文将就装配式建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二、装配式建筑的社会效益1. 低碳环保装配式建筑采用工厂化生产,在施工现场减少了大量的水泥、砂石等传统材料使用,能够显著减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此外,由于装配式建筑整体质量更轻,运输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也较少。
因此,装配式建筑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并减缓气候变化。
2. 资源节约由于在工厂内进行组装和预制,装配式建筑对临时设施和运输需求较小。
相比传统施工方式需要先修建基础设施,装配式建筑可直接搭建于已有的基础上,节省了大量土地资源。
同时,装配式建筑所需材料按需定制,在生产环节可以减少浪费并实现资源回收。
3. 灵活性和可拆装性装配式建筑由多个模块组成,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行增加、减少或改造。
这种灵活性让人们能够更好地应对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和自然灾害等不断变化的需求。
同时,当某个装配式建筑需要拆除或迁移时,模块化的设计使得其可拆卸性很高,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浪费并且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4. 施工安全和快速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主要在工厂内进行生产和质检,在现场只需简单的组装即可完成。
这样既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同时也大幅缩短了工期。
因此,装配式建筑在应对紧急灾情、提供住房保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装配式建筑的经济效益1. 节约人力成本装配式建筑在工厂内进行模块化生产,需要的人工劳动相对较少。
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这能够大幅减少工地上的人员数量和相关管理成本。
此外,由于装配式建筑结构简单、标准化程度高,不再需要大量熟练的手工技术人员,进一步降低了人力成本。
2. 批量化生产降低材料成本装配式建筑的优势之一是可以进行批量化生产,通过规模效应获得更低的材料采购价格。
中国建筑减震产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建筑减震产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一、建筑减震产品行业产品概况减震措施通常是借助于建筑物以外的部件去增加建筑物的阻尼,通过消耗地震传递给建筑物结构的能量,避免建筑物因地震而受到损害。
消能部件的布置需要经过分析确定。
设置在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可以使两个方向均有附加阻尼与刚度;设置于结构变形较大部位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发挥消耗地震能量的作用。
减震措施不但能用于建筑物的基础部分采用特殊处理、新建结构的减震设计之外,还能借助消能减震元件或者装置削弱地震对建筑物的作用力,从而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最迟也是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在建筑物的关键部位设置特殊的隔震装置。
但是在建筑物建成之后,如果想对其进行抗震加固,就需要采用增加阻尼的方法,在建筑物的结构上重新添加消能减震装置。
对于适用的部位而言,也是非常广泛的,它能应用于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同时,为保护主体结构的安全,也能用于建筑物的隔震夹层。
消能减振技术是用特别设置的机构和元件将地震动的能量加以吸收耗散。
当消能减震结构的抗震性能明显提高时,主体结构的抗震构造要求可以适当的降低。
降低程度可根据消能减震结构地震影响系数与不设置消能减震装置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之比确定,最大降低程度应控制在1度以内。
通过消能器的设置来控制预期的结构变形是消能减震的基本要求,可以使得主体结构在重大地震灾害下不发生严重的破坏。
建筑减震产品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天然橡胶、铅芯等;下游主要为医院、学校、通讯、消防、电力、金融、博物馆、核电站、公路、铁路、桥梁等建筑物。
建筑减震产品上游原材料的供给变化以及价格波动对于建筑减震产品存在较大影响,现阶段,国内橡胶材料供给充足,合成橡胶价格有所下降,有利于我国减震建筑产品原材料的采购以及产量扩张。
下游市场则是建筑业和房地产市场,我国建筑领域一直保持大规模稳定增长,保障了建筑减震产品行业的市场空间以及发展前景。
二、中国建筑减震产品行业发展现状(1)建筑减震新产品推动产量提升近年来,我国减震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涌现出了许多新型减震产品,加上减震产品的不断研究和推广,减震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建筑减隔震市场分析报告
建筑减隔震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建筑减隔震是指在建筑结构中采用减震技术,以降低地震或其他外部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保护建筑物和其中的人员财产安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物密集度增加,地震风险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建筑减隔震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应用。
本报告将对建筑减隔震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发展前景和市场策略建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
具体可以包括介绍文章的标题和大纲,以及每个章节的主题和内容安排。
例如,可以描述引言部分介绍了文章的概述、结构和目的,正文部分包括建筑减隔震概念、市场需求分析和竞争对手分析,结论部分包括建筑减隔震的发展前景、市场策略建议和总结。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清晰地说明了整篇文章的逻辑和组织安排,让读者能够明确了解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本报告旨在对建筑减隔震市场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建筑减隔震概念的解释,市场需求的分析以及竞争对手的评估。
通过对建筑减隔震市场的深入研究,我们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该领域的最新信息和发展趋势,以及市场策略的建议。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报告的撰写,能够促进该领域的健康发展并为相关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4 总结总结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括,并提出建筑减隔震市场分析报告的主要发现和建议。
将总结部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对建筑减隔震的概念和市场需求进行简要回顾,强调该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2. 总结竞争对手分析的结果,包括市场上存在的主要竞争者,其产品和服务的特点,以及相对优势和劣势。
3. 对建筑减隔震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包括市场增长趋势,行业变化和对未来市场的预测。
4. 提出市场策略建议,包括推广建筑减隔震技术的方式,市场定位和产品差异化策略。
5. 总结全文,强调建筑减隔震市场分析报告对于行业相关从业者和决策者的重要性,并展望该报告对于未来发展的影响。
2020年减隔震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减隔震行业分析报告2020年9月目录一、新型建筑工业化重要方向:装配式建筑+减隔震装置 (4)二、装配式发展趋势已明,减隔震+装配式百亿空间可期 (6)三、案例分析 (9)1、钢结构装配式+减震:北京银泰中心 (9)2、钢结构装配式+减隔震技术应用实例:江苏长九实业兴化酒店(钢结构、隔震、减震) (10)3、PC装配式+减隔震技术应用实例:广州恒盛大厦(钢筋混凝土结构、减震) (12)四、相关企业 (14)装配式建筑搭配减隔震技术或成为常态,日本普遍使用“装配式+减隔震”建筑工艺。
从政策角度来看,“装配式+减隔震”技术虽在我国刚起步,但是其应用是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重要方向,备受政策支持。
装配式建筑《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隔震减震技术,提高抗震性能”。
而近日住建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推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完善适用于不同建筑类型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加大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和消能减震、预应力技术的集成应用。
”与减隔震配合应用,装配式建筑可以较好地弥补其节点薄弱的问题。
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讲,预制构件之间连接的破坏,即为大震时结构倒塌的重要原因,预制柱节点在耗能、延性方面与现浇节点相当,当地震时构件处于大变形状态,预制装配式节点的刚度、强度退化较为明显,相比现浇节点,节点区变形也将较大。
因此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性能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较差,在地震作用力下容易破坏,难以满足抗震设计规范。
此外,应用减隔震之后,装配式建筑的梁柱结点钢筋量减少,可以降低部分成本,也有助于整体施工精度大幅提高。
装配式发展或再为减隔震行业带来百亿空间。
在装配式建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减隔震应用备受政策鼓励,预计五年内可实现年均94-627亿年化产值。
我们以2025年装配式规划预期为测算基数,预计在新开工装配式面积达12.5亿平之际,渗透率15-50%的区间内,以“装配式新开工面积*渗透率*单位成本” 测算可知空间区间为94-627亿元。
2024年减隔震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减隔震市场分析现状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产品的质量和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减隔震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减隔震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1. 减隔震市场概述减隔震市场是指以减少振动和减缓震动传播为目标,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市场。
这些产品和服务可以应用于建筑、交通工具、电子设备等各个领域,以提升产品的舒适性、可靠性和效能。
2. 减隔震市场发展趋势减隔震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2.1 技术不断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减隔震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新材料的应用、新工艺的发展以及智能化技术的引入,使得减隔震产品的性能得到了极大提升。
例如,一些新型减隔震材料可以在更宽的频率范围内提供更好的隔震效果,同时减少了产品的重量和体积,适用性更广。
2.2 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减隔震技术最初主要应用于建筑领域,如地震减灾和结构防护。
但随着人们对产品质量和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减隔震技术也开始在其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汽车工业中的汽车减震器,电子设备中的减震垫等,都是减隔震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扩展。
2.3 环保节能需求推动市场增长减隔震技术在减少振动和震动传播的同时,也有助于节能和环保。
例如,在交通工具中应用减隔震技术可以减少车辆的能耗,提升燃油效率;在建筑领域应用减隔震技术可以减少结构的损耗和能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这些环保节能的需求将进一步推动减隔震市场的增长。
3. 减隔震市场存在的问题减隔震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3.1 技术标准不统一目前,减隔震技术的标准化工作尚未得到广泛的统一。
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对于减隔震产品的技术要求存在差异,这给产品的推广和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因此,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是推动减隔震市场规范发展的重要任务。
3.2 价格高昂由于减隔震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相关产品的价格往往较高。
2024年减隔震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减隔震市场分析报告概述该市场分析报告旨在对减隔震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发展和市场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本报告将从减隔震技术的定义、市场规模、市场驱动因素、行业竞争态势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
1. 减隔震技术的定义减隔震技术是指通过在建筑结构中引入隔震设备,减轻地震或其他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
隔震设备可以是橡胶隔震器、钢球隔震器或减振器等。
减隔震技术可以降低建筑结构的振动幅度,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 市场规模减隔震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最新的市场研究数据显示,全球减隔震市场规模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保持稳定增长。
目前,亚太地区是减隔震市场的主要增长驱动因素之一,预计该地区将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相当比例。
3. 市场驱动因素减隔震技术市场的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推动:•地震频发:全球各地持续发生地震,人们对建筑物抗震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市场对减隔震技术的需求增加。
•建筑结构加固需求:许多已建成的建筑结构需要进行抗震加固,减隔震技术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受到市场的关注。
•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对于减隔震技术的发展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和鼓励,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4. 行业竞争态势减隔震技术市场存在着一定的竞争,主要来自技术供应商、建筑设计公司和建筑施工企业等。
竞争主要体现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价格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
当前,市场上存在一些知名的减隔震技术供应商,他们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势来获取市场份额,同时也面临着来自新进入市场的竞争对手的压力。
5. 未来发展趋势减隔震技术市场的未来发展具有良好的前景。
随着建筑行业对地震安全性的更高要求,以及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推动,减隔震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未来,减隔震技术有望实现更高效、更可靠的设计和施工,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结论综上所述,减隔震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市场前景广阔,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2020年减隔震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减隔震行业分析报告2020年6月目录一、隔震在高烈度区具备商业价值,立法外仍有增量空间 (4)1、高烈度区应用减隔震技术具备直接经济性 (5)二、隔震商业价值之地产:降成本,促销售 (6)1、高烈度区隔震反而降低成本 (6)2、案例 (9)(1)江苏宿迁苏豪银座 (9)(2)成都凯德风尚 (10)(3)昆明天湖景秀棚改项目百米高住宅隔震结构设计 (11)三、隔震商业价值之机场:民航运输补短板+高效防灾渗透可期 (12)1、远期规划机场数是当前的1.7倍 (12)2、案例:北京大兴机场 (14)(1)隔震层设计 (14)(2)隔震设计目标 (15)四、隔震商业价值之LNG:进口替代+天然气需求增长 (16)1、LNG储罐抗震需求较高,空间释放可持续 (16)2、案例:天津中石化LNG项目,国内首次采用国产隔震 (18)五、隔震商业价值之IDC:新基建崛起,需求可持续 (19)1、IDC隔震:大数据时代的广泛需求 (19)2、案例:国家开发银行数据中心机房隔震 (21)六、相关企业 (22)隔震商业价值之地产。
高烈度区隔震技术应用于地产具备商业价值,即:降本促销。
由于隔震技术在国内发展时间不长并不广为人知,叠加近几年地产“高周转”的诉求,相关人员顾及新技术的意愿较弱,导致当前地产领域隔震的渗透率较低,但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购房者对住宅质量要求已具备逐步提高的趋势,安全性能或将成为关键考量因素之一。
尤其在高烈度区,隔震技术在地产领域的渗透率提升势在必行,已有案例江苏宿迁苏豪银座、成都凯德风尚等就是最好的说明。
假设高烈度区(8 度以上)地产渗透率提升至1%/5%/10%,单高烈度区地产领域对应减隔震空间就有6.5 亿/32 亿/65 亿元。
而当前减隔震行业规模也仅略超10 亿。
随着隔震技术的推广,未来高烈度地产渗透率或许远不止10%。
隔震商业价值之机场。
据大兴机场结构总工束总分析,机场是生命线工程,采用隔震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机场安全性能,理论上还可以降低结构造价约10%。
减隔震市场分析报告
减隔震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减隔震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设计和建筑技术来减轻和隔离建筑结构对地震的影响。
在地震频发的地区,减隔震技术成为保护建筑结构和人员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报告旨在对减隔震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从市场现状、行业发展趋势和竞争分析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报告,我们希望能够为业内同仁提供全面、客观的市场信息,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章节安排和重点内容进行概述,包括每个章节的主题和目的。
同时也可以提及文章的逻辑框架和思路,为读者提供整篇文章的整体脉络。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简明扼要,让读者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预期。
1.3 目的文章的目的在于对减隔震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包括市场现状、行业发展趋势和竞争分析。
通过对市场的深入了解,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市场的发展方向,为投资和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同时,也旨在为相关的企业和组织提供有价值的市场情报,为它们的发展和规划提供支持。
通过本篇分析报告,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减隔震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读者提供准确、全面的市场分析,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1.4 总结总结部分主要是对整篇文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同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和观点。
在减隔震市场分析报告的总结部分,我们可以总结当前市场现状以及行业发展趋势,还可以对竞争分析进行概括和评价。
同时,未来展望和建议也是总结部分的重点内容,我们可以展望减隔震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机遇,同时提出针对市场现状的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
最后,总结部分还可以对整篇文章进行回顾,并强调对减隔震市场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2.正文2.1 市场现状市场现状当前,隔震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人们对舒适、安全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加,隔震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具体来说,隔震产品在建筑、交通运输、机械设备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
在建筑领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高品质居住环境的追求,建筑隔震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装配式建筑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收益分析报告
装配式建筑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收益分析报告一、引言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方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报告旨在分析装配式建筑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收益,以期对其发展潜力和未来趋势有所了解。
二、社会效益分析1. 环境保护装配式建筑采用工厂化生产模式,可以减少现场施工所产生的噪音、污染等环境问题。
相比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更注重节能减排,通过优化设计和材料选用,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
2. 城市更新由于人口的迁移和城市功能的调整,许多老旧工业区域需要进行更新改造。
装配式建筑可快速拆除和组装,在这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
它可以加快城市更新进程,并提供高品质且舒适的居住、办公空间。
3. 灾害应对自然灾害频发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痛苦。
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建造特性使其成为应对灾害时紧急住房的良好选择。
不仅可以迅速搭建临时住所,还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帮助灾区居民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三、经济收益分析1. 成本效益装配式建筑通过工厂化生产和标准化设计,大幅度降低了施工周期和人力成本。
相比传统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的材料损耗少、工期短、劳动力成本低,降低了总体项目投资,并提高了利润回报率。
2. 市场潜力目前,房地产市场对标准化、高品质、可持续发展的建筑需求日益增长。
而装配式建筑正是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理想选择。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认知度的提升,预计未来装配式建筑市场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 业态创新除了居住领域,装配式建筑在酒店、学校、医院等多个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由于装配式建筑具备可移动性和可拓展性,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进行快速组合,满足各种特定用途的建筑设计。
四、问题与挑战1. 设计标准化装配式建筑要实现工厂化生产和拼装,需要设计方面进行标准化。
然而,当前行业中仍存在着设计规范不统一、缺乏技术人才等问题,制约了装配式建筑的普及与大规模应用。
2. 建筑质量把控由于装配式建筑是在工厂环境下进行生产和组装的,需要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质量。
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装配式建筑施工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装配式建筑施工作为一种新兴的施工方式,逐渐受到了广大建筑行业的关注。
相比传统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施工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能够提高施工速度和质量,还能够带来丰富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探讨装配式建筑施工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影响。
一、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装配式建筑施工利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理念,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材料和资源。
相较传统建筑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可以减少材料浪费和二次破坏,并通过合理设计和精密制造降低能源消耗。
此外,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装配式建筑所需的能源也较传统建筑更少。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使得资源利用率得到最大化,还促进了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装配式建筑施工采用工厂化生产方式,通过精密的制造工艺和先进设备,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相较传统现场施工,装配式建筑所需的时间更短,可以减少掉期和临时设施使用造成的浪费。
装配式建筑在模块制造过程中可以进行质量控制,并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确保产品合格率和一致性。
因此,在节约时间的同时,也能提供更高水平的建筑质量。
三、减少对劳动力需求与提升就业机会装配式建筑相比传统施工方式减少了对现场劳动力的依赖。
在模块制造阶段,自动化生产线替代部分人力,降低了劳动强度。
而在安装阶段,由于模块化结构拼接简单易行,只需要少量技术人员即可完成。
虽然在某些环节上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但同时也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
随着装配式建筑市场逐渐扩大,对于装配式建筑制造和安装技术的需求也在增加,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降低施工成本与刺激经济发展装配式建筑施工利用标准化模块,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管理。
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材料采购、质量控制等环节都具备统一性和标准化要求,从而能够降低施工成本。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经济性和社会效益分析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经济性和社会效益分析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绿色、可持续建筑的需求日益增加,装配式建筑施工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比传统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具有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以及更好的环境友好性。
因此,在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进行经济性和社会效益分析时,我们必须考虑多个方面。
一、经济性分析1.1 减少时间成本传统施工方式需要现场砌砖、浇筑混凝土等步骤,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并且容易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
而装配式建筑采用模块化构件,可以在工厂中预制,然后直接运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
这种高度标准化和产业化生产线降低了施工时间,缩短了项目周期,从而降低了时间成本。
1.2 降低造价装配式建筑中使用的模块化构件可以通过规模化生产来降低成本,并提高资源利用率。
与传统施工相比,节约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并减少了废料和能源消耗。
而且,由于装配式建筑的施工速度较快,可以减少人工成本和临时设施的租赁费用。
这些都为降低总体造价提供了有利条件。
1.3 增加资产回报率装配式建筑模块化构件在制造过程中可以通过CAD技术进行优化设计和精确测量,确保每个构件的质量一致性。
由于整个建筑过程受到更好的控制,并且在运输、安装方面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因此装配式建筑具有更高的质量和稳定性。
这种可靠性能够延长房屋寿命,并增加资产回报率。
二、社会效益分析2.1 提高资源利用率装配式建筑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来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充分使用原材料,而且通过材料切割优化和废料回收再利用等方式减少了浪费。
此外,装配式建筑还可以降低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影响因素,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2 减少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传统施工方式需要大量运输建筑材料和设备到施工现场,导致交通拥堵和能源浪费。
而装配式建筑采用模块化构件,可以统一运输,并且由于预制在工厂中完成了大部分工作,因此减少了运输次数和对城市交通的干扰。
这也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新型建筑工业化重要方向:装配式建筑+减隔震装置
与减隔震复合应用,装配式建筑可以较好地弥补其节点薄弱的问题。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讲,预制构件之间连接的破坏,即为大震时结构倒塌的重 要原因,预制柱节点在耗能、延性方面与现浇节点相当,当地震时构件处于大变形状态,预制装配式节点的刚度、强度退化较为明显,相比现浇 节点,节点区变形也将较大。因此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性能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较差,在地震作用力下容易破坏,难以满足抗震设计规范。此 外,应用减隔震之后,装配式建筑的梁柱结点钢筋量减少,也有助于整体施工精度大幅提高。
抗震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隔震减震技术,提高抗震性能”。而近日住建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加 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推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完善适用于不同建筑类型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加大高性能混凝 土、高强钢筋和消能减震、预应力技术的集成应用。”
➢ 与减隔震配合应用,装配式建筑可以较好地弥补其节点薄弱的问题。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讲,预制构件之间连接的破坏,即为大震时结构倒塌的重 要原因,预制柱节点在耗能、延性方面与现浇节点相当,当地震时构件处于大变形状态,预制装配式节点的刚度、强度退化较为明显,相比现浇 节点,节点区变形也将较大。因此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性能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较差,在地震作用力下容易破坏,难以满足抗震设计规范。此 外,应用减隔震之后,装配式建筑的梁柱结点钢筋量减少,可以降低部分成本,也有助于整体施工精度大幅提高。
➢ 风险提示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落地不及预期,基建资金收紧,旧改落地不及预期。
图表:重点推荐公司盈利预测表
代码 300767 300587 600458
名称 最新评级 震安科技 买入 天铁股份 买入 时代新材 买入
2019A 1.21 0.70 0.07
EPS
2020E 1.10 0.63
-
2021E 1.85 0.80பைடு நூலகம்
随着后续《条例》落地,标准配套将进一步完善,有效助力行业规范化发展。早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 》《建筑隔震工程及验收规范》(JGJ360-2015)《建筑消能阻尼器》(JG/T209-2012)《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J297-20013等诸多行业标
未来减隔震市场空间每年或高达440亿元,约是现有行业空间的30倍以上,其中功能性或经济性需求空间约240亿(不需要强制推行) ➢ 综合立法内(新建学校医院、既有学校医院),立法外(老旧小区、机场、高烈度地产、LNG、核电、IDC、地铁上盖),以及装配式建筑增量空
间,合计年均约440亿元。
报告摘要
➢ 投资建议 从各维度空间测算来看,装配式建筑工艺的发展以及立法内(新建和旧改的学校、医院等公建以及老旧住宅改造等)+立法外(LNG、地产、机场、IDC、地铁 上盖等)+增量装配式应用给减隔震行业带来了约440亿元的发展空间(当前减隔震行业空间仅15亿元),行业将长期处于较高速度的发展,我国进入高质量 发展阶段,并将形成以内需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格局且更加注重防灾减灾,减隔震作为一个重要的方向在蓬勃发展,我们认为减隔震行业或是内需里的 绝佳赛道,因此我们推荐隐形冠军震安科技(行业龙头、参与多项国家装配式减隔震相关技术研究课题)、天铁股份(轨交减隔震并新发可转债布局建筑减 隔震)、时代新材(轨交减隔震并拥有LNG隔震项目经验)。
准规范文件中,减隔震装置与装配式的标准化连接方式已有所提及。《条例》中再次明确“国家应当加强隔震减震装置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
2020-2021装配式发展或减隔震行 业利润空间分析报告
目 录
一、建筑工业化重要方向:装配式建筑+减隔震装置 二、装配式发展趋势已明,减隔震+装配式百亿空间可期 三、案例分析 四、投资建议和风险提示
报告摘要
装配式建筑搭配减隔震技术或成为常态,日本普遍使用“装配式+减隔震”建筑工艺。 ➢ 从政策角度来看,“装配式+减隔震”技术虽在我国刚起步,但是其应用是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重要方向,备受政策支持。装配式建筑《建设工程
装配式发展或再为减隔震行业带来百亿空间。 ➢ 在装配式建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减隔震应用备受政策鼓励,预计五年内可实现年均94-627亿年化产值。我们以2025年装配式规划预期为测算基
数,预计在新开工装配式面积达12.5亿平之际,渗透率15-50%的区间内,以“装配式新开工面积*渗透率*单位成本” 测算可知空间区间为94627亿元。此外,我们考虑装配式面积中目前约21.6%为公共建筑,这与我们此前专题一到五的测算具备一定程度重合,主要体现在学校医院等公 共建筑,因此我们假设20%左右需剔除出减隔震需求总量,则装配式带来的增量空间约75-500亿。
-
2019A 131.57 37.19 103.40
PE
2020E 75.36 24.24
-
2021E 44.84 19.13
-
股价
2020/9/06 82.90 15.26 6.94
一、新型建筑工业化重要方向:装配式建筑+减隔震装置
从政策角度来看,装配式建筑+减隔震应用是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重要方向,备受政策支持。装配式建筑《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下称“《条例》”)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隔震减震技术,提高抗震性能”。而近日住建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新型 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推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完善适用于不同建筑类型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加大高性能混凝土、 高 强钢筋和消能减震、预应力技术的集成应用。”从发达国家应用情况来看,日本国建筑工业化已较为发达,当前减隔震与装配式建筑结合应 用已 较为普遍。 减隔震应用符合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初衷。我国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环保要求逐步提升,装配式发展已成确定性趋势,在近日发布的《福建省装配 式建筑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将减震隔震技术集成应用纳入评价,规定评价单元应用减震、隔震部件且技术措施符合现行国家及福建省相关技 术标准的将直接贡献装配式建筑装配率,或将有效驱动减隔震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