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筛选和鉴定
第5章基因工程基本流程筛选与鉴定
4. 噬菌斑筛选法 原理 以λ-DNA为载体的重组DNA分子经体外包装后转染受 体,转化子在培养板上形成噬菌斑。 取代型载体,噬菌斑即为重组子; 插入型载体需进行二次选择
13
选择过程
14
基于克隆片段序列的筛选与鉴定
1. PCR鉴定法 原理: 针对已知目的片段特异性扩增。包括:区分重组 子与非重组子、期望重组子与非期望重组子、目 的片段是否整合在受体基因组上。 PCR鉴定法不适用于大规模转化子的鉴定。
5
无环丝氨酸培养基
6
(2)氨苄青霉素抗性插入失活选择过程 如果Ampr上插入外源DNA,导致氨苄青霉素 抗性基因失活,可用碘-青霉素指示液选择。
7
2. -半乳糖苷酶显色反应筛选法
乳糖
半乳糖 +
-半乳糖苷酶
X-gal
半乳糖 +
原理
葡萄糖
5-溴-4-氯靛蓝 深蓝色
载体上有一段-半乳糖苷酶基因(Lac Z)的片段(氨基 端),其上有外源DNA的插入位点。 受体菌基因组中有突变的-半乳糖苷酶基因(片段缺失)。 可以被IPTG诱导表达。 载体和受体菌基因组可以互补形成完 整有功能的-半乳糖苷酶。
例:小鼠的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对三甲氧 苄二氨嘧啶有抗性。
DHFR 载体
转化受 连接 体菌
三甲氧苄二氨嘧 啶培养基平板
含DHFR的克隆才能生长
39
3) 酶活性检测 针对外源基因表达产物是酶。
①扩散免疫沉淀检测分泌型产物
原理:抗原——抗体凝集反应 方法:把非放射性抗体加到平板培养基中,当 插入基因的表达产物被细菌分泌到菌落周围时, 就会与抗体反应形成“沉淀圈”。
放射性标记
膜
54
抗体筛选操作步骤
红细胞血型抗体筛选、鉴定操作规程(SOP)目的:规范红细胞血型抗体筛选、鉴定操作,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职责: 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红细胞血型抗体筛选、鉴定。
适用范围: 适用于输血科抗体筛选血标本、疑难血型标本及疑难配血标本。
所需材料和设备:抗球蛋白试剂、筛选细胞、谱细胞、患者血标本、生理盐水、小试管、滴管、普通离心机、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浴箱、显微镜。
抗体筛选操作步骤1.取试管三支,分别标记Ⅰ、Ⅱ、Ⅲ;各加入患者血清2滴,再分别加入Ⅰ、Ⅱ、Ⅲ号筛选细胞2滴。
2.混匀,37ºC孵育1h。
离心15s。
4.轻轻悬浮细胞,肉眼观察凝集结果并记录。
若肉眼不见凝集,以显微镜检查。
5.对没有凝集的试管,用盐水充分洗涤3次。
6.最后一次洗涤后,离心去上清,将试管边缘盐水用滤纸吸干。
7.按试剂说明书加最适稀释度抗球蛋白试剂1滴,充分混合。
离心15s。
轻轻悬浮细胞,肉眼观察凝集反应,记录结果。
抗体鉴定操作步骤1.抗体筛选阳性,应作抗体鉴定试验已确定其特异性。
2依据谱细胞数量的多少(一般由8—16个单人份的已知血型表型的0型红细胞组成)取相应数目的试管,分别标记序号,各加入患者血清2滴,再分别加入谱细胞2滴。
3.混匀,37ºC孵育1h。
离心15s。
5.轻轻悬浮细胞,肉眼观察凝集结果并记录。
若肉眼不见凝集,以显微镜检查。
6.对没有凝集的试管,用盐水充分洗涤3次。
7.最后一次洗涤后,离心去上清,将试管边缘盐水用滤纸吸干。
8.按试剂说明书加最适稀释度球蛋白试剂1滴,充分混合。
离心15s。
轻轻悬浮细胞,肉眼观察凝集反应,记录结果。
抗体筛选技巧
抗体筛选技巧抗体筛选技巧1. 引言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抗体在许多实验和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抗体的选择和筛选是获得高质量抗体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抗体筛选技巧,帮助研究人员更有效地选择适用的抗体。
2. 背景知识在开始抗体筛选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抗体是一种由免疫系统产生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识别和结合目标分子,如细菌、病毒、蛋白质等。
抗体筛选旨在从大量候选抗体中鉴定和选择具有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抗体。
3. 抗体筛选技巧3.1 免疫吸附法免疫吸附法是一种常见的抗体筛选方法。
该方法利用已知抗原固定在固相载体上,然后与抗体混合反应,通过洗脱非特异性结合抗体,最终获得特异性的抗体。
这种方法适用于具有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抗体的筛选,可以用于活体和死体标本。
3.2 免疫组化技术免疫组化技术结合了免疫学和组织学的原理,用于检测细胞和组织中特定分子的存在和分布。
该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验证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并确定其在特定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在抗体筛选中,免疫组化技术可以用于确认候选抗体的特异性。
3.3 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高通量的细胞分析技术,可以同时检测和筛选大量细胞。
在抗体筛选中,流式细胞术可以用于确定抗体的亲和力、特异性和适用范围。
通过标记目标分子和抗体,可以利用流式细胞术定量地分析抗体与细胞及其表面分子的相互作用。
3.4 直接酶标记法直接酶标记法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抗体筛选技术,可以快速鉴定和筛选高亲和力的抗体。
该技术利用酶标记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后,通过酶活性产生的化学反应或发色反应来检测抗体-抗原复合物的存在。
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适用于大规模抗体筛选。
4. 讨论与总结抗体筛选技巧的选择应基于研究目的、样本类型和实验条件。
免疫吸附法和免疫组化技术适用于确定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可以对候选抗体进行初步的筛选。
流式细胞术可以进一步评估抗体在细胞水平上的特异性和亲和力,而直接酶标记法可用于快速大规模的抗体筛选。
三聚氰胺人源scFv抗体筛选与鉴定
co e , sn n y qik di ln s u igez me n e mmu o o b n sa t o ( S ,co sra t ea dc mp tt ei iio x e i n s n s r e ta symeh d EI A) rs—e ci n o eii hbt ne p rme t , I v v n i
关键 词 : 体 ; 菌体表 面展 示技 术 ; 抗 噬 三聚氰 胺 中图分 类号 : 3 2 1 文献 标 志码 : 文 章编号 :6 17 1 ( 0 2 0 —1 —4 R 9. 1 A 1 7 —4 4 2 1 ) 30 00
d i1 . 9 9j i n 1 7— 4 4 2 1 . 3 0 3 o : 0 3 6 /. s . 6 1 7 1 . 0 2 0 . 0 s
cd16a纳米抗体筛选标准
cd16a纳米抗体筛选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CD16A(又称为FcγRIIIa)属于免疫球蛋白家族中的一员,是一种表面的配体,它在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D16A与Fc端结合,其在宿主清除损伤细胞和感染病原体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研究人员对CD16A进行了大量研究,旨在了解其结构和功能以便更好地应用于癌症治疗、炎症疾病等方面。
要充分发挥CD16A的作用,关键在于寻找到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的抗CD16A抗体。
要获得这样的抗体,就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筛选实验。
本文将重点介绍关于CD16A纳米抗体筛选的标准,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进行抗体筛选工作。
1. 确定筛选目的和范围在进行CD16A纳米抗体筛选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筛选的目的和范围。
明确抗体的应用领域和所需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指导后续的筛选实验,并最终获得满足需求的抗CD16A抗体。
2. 设计筛选实验方案在确定筛选目的和范围后,就需要设计具体的筛选实验方案。
这包括确定筛选样本种类、纳米抗体的来源、筛选条件等方面的内容。
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是筛选工作成功的关键,可有效节约时间和资源,并提高筛选效率。
3. 筛选样本的准备筛选样本的准备是CD16A纳米抗体筛选的第一步。
在准备样本时,需要充分了解CD16A的结构和特性,选择适合的样本来源,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工作,确保样本的纯度和稳定性,为后续的筛选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4. 纳米抗体的选择和制备在筛选样本准备完成后,就需要选择合适的纳米抗体进行筛选。
通常,可以选择已有的库存纳米抗体,也可以通过相关实验室制备新的纳米抗体。
确保纳米抗体的质量和稳定性是筛选工作成功的前提。
5. 抗体筛选实验抗体筛选实验是CD16A纳米抗体筛选的核心步骤。
在筛选实验中,研究人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对纳米抗体和CD16A进行筛选和鉴定,以获得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的抗CD16A抗体。
实验内容包括ELISA、Western blot、免疫组化等多种技术手段,以期筛选出最优质的抗体。
抗体筛选和鉴定操作规程
抗体筛选和鉴定操作规程(一) 抗体筛选1. 抗体筛选的目的血型抗体是体内免疫系统所产生的针对血型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一类免疫球蛋白类物质。
人体血清内存在的抗体有5种类型:IgG.、 IgM、IgA.、IgD和IgE,其中IgG 和IgM是最重要的2种抗体。
红细胞血型抗体可以分为:①完全抗体:这些抗体能够在盐水介质中凝集相应的红细胞,所以又称为盐水抗体,它们主要是分子量较大的IgM;②不完全抗体:这类抗体主要是分子量较小的IgG,虽然能够结合红细胞上的抗原,但在盐水介质中不能使红细胞凝集。
有临床意义的血型抗体会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破坏输入的不配合的红细胞或缩短其寿命,产生溶血性输血反应,轻则影响治疗效果,重则危及患者生命;此外,对孕妇而言,抗体会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影响新生儿脏器的发育,并使其智力发育受到伤害,严重者则会危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因此,抗体筛检是很必要而且必需的。
抗体筛检试验(antibody screening tests)主要筛查与红细胞反应的血型同种抗体。
对受血者的血清和血浆应进行常规的抗体筛选试验,以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的血型同种抗体。
所谓不规则抗体是指抗A和抗B以外的血型抗体。
抗体筛选试验的原则是让受检者的血清与筛选红细胞反应,以发现在37℃有活性的抗体。
患者接受输血、妇女妊娠都会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抗体筛检试验能有效保证临床输血安全,避免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2. 抗体筛选的方法抗体筛选试验可在交叉配血试验之前进行或一起进行,这样有利于对患者抗体的早期确认及鉴定临床上有意义的抗体,避免一些可能的异常情况而造成病情的延误。
抗体筛选和鉴定使用的方法有盐水法、白蛋白介质法、低离子强度介质法(Liss)、聚凝胺法(polybrene)、凝胶法、酶技术、抗球蛋白试验等,可按抗体的血清学行为和试验的具体条件选择,但必须进行抗球蛋白试验。
抗体筛选试验不一定能检出所有有临床意义的抗体,一些抗低频率抗原的抗体或有剂量效应的抗体可能被漏检,这时需安排抗原更完全和特异性更强的筛选细胞进行试验,或用敏感度更高的技术进行检查。
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标准操作规程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标准操作规程1.检验⽬的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可在交叉配合之前进⾏或⼀起进⾏,这样有利于患者抗体的早期确认及鉴定,发现临床上有意义的抗体,避免⼀些可能的情况⽽造成病情的延误。
2.检验⽅法分盐⽔介质法、抗球蛋⽩法和微柱凝胶法。
3.检验原理让待检者的⾎清与已知⾎型的试剂红细胞即筛选红细胞(Ⅰ、Ⅱ、Ⅲ套)起反应,以发现在37℃中有反应活性的抗体。
这种抗体可引起新⽣⼉溶⾎病、溶⾎性输⾎反应、或使输⼊的红细胞存活期缩短等。
当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阳性后,再进⾏不规则抗体鉴定,即利⽤谱红细胞(11套鉴定细胞)与待检者的⾎清反应,根据反应结果判断机体所产⽣的同种抗体类别。
4.标本要求受检者不抗凝静脉⾎4.0ml,分离⾎清,48⼩时内使⽤5.试剂5.1.筛选红细胞:由2或3⼈份的O型红细胞组成为⼀套试剂,每套试剂筛选红细胞中⾄少有以下常见的抗原:D、C、E、c、e、M、N、S、s、P、Le a、Le b、K、k、Fy a、Fy b、Jk a、Jk b等。
每次⽤3套试剂(Ⅰ、Ⅱ、Ⅲ)进⾏抗体筛选,见表1005-1。
5.2.鉴定谱细胞:除包括常见的抗原以外还有:C w、Kp a、Kp b、Js a、Js b、Lu a、Lu b、Xr/min a等。
每次⽤11套试剂进⾏抗体鉴定,见表1005-2。
5.3.抗球蛋⽩试剂:多特异性抗球蛋⽩⾎清(IgG、C3d)。
5.4.致敏红细胞(质控细胞)。
5.5.0.9%⽣理盐⽔。
5.6.Coombs微柱凝胶卡。
6.器材试管、吸管、37℃⽔浴箱、台式离⼼机、滤纸、微量加样器等。
7.操作程序7.1.盐⽔介质法7.1.1.取受检者⾎清2滴于标记有Ⅰ、Ⅱ、Ⅲ的3⽀⼩试管中。
7.1.2.对应加⼊Ⅰ、Ⅱ、Ⅲ套2%~5%筛选红细胞⽣理盐⽔悬液1滴,37℃孵育30分钟。
7.1.3.以3000r/min离⼼10秒,观察凝集和溶⾎情况,并记录反应情况于表1005-1中。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单克隆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特定抗原并结合于它的单一克隆抗体分子。
相对于传统的混合抗体,单克隆抗体具有更加精准的特异性和较高的亲和力,因此在现代医学中应用广泛,尤其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步骤:免疫原的制备、小鼠的免疫、脾细胞的融合和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和鉴定。
免疫原制备免疫原是指能够引起免疫反应并且激发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制备免疫原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纯化目标分子,二是化学合成人工抗原。
纯化目标分子是指从生物体内提取目标蛋白质,包括人类血清、细胞培养上清液或从组织中分离的蛋白质,通过高效液相层析或离子交换层析等技术达到纯度要求。
化学合成人工抗原需要建立三级结构,并且通过光谱分析等技术进行鉴定。
小鼠的免疫制作单克隆抗体时,一般使用小鼠进行免疫。
将免疫原注射到小鼠体内,通过免疫系统的识别和选择,产生能够与目标分子特异性结合的抗体,这些抗体被称为多克隆抗体。
免疫时间和免疫剂量都是需要精细控制的参数,以确保得到的多克隆抗体可以覆盖免疫原的所有表位。
脾细胞的融合脾细胞是一个重要的免疫细胞,当它遇到免疫原时,会产生抗体。
将免疫小鼠的脾脏取出,制成单细胞悬液,然后与能够维持无限增殖的癌细胞融合。
融合细胞将产生能够继承小鼠脾细胞产生的抗体特异性和癌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的“嵌合抗体细胞”。
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和鉴定通过将“嵌合抗体细胞”进行单细胞分离和分层培养,筛选出特异性结合目标分子的单抗,并经过多重鉴定,包括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亲和力检测试验、特异性试验、同工酶分析、生物学鉴定和单克隆抗体的特性鉴定等多项检测,确保得到的单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亲和力和稳定性。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单克隆抗体可应用于医学、生物技术及科学研究等领域,例如基因工程药物、免疫诊断、癌症治疗、疫苗研发、食品安全检验、环境检测和生物学研究等方面。
在基因工程药物开发中,单克隆抗体能够定位特定的蛋白质,从而研制出精确治疗某种疾病的药物,例如格拉西米布是一种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肠炎。
杂交瘤法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
杂交瘤法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杂交瘤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其基本过程包括四个步骤:免疫原制备、小鼠免疫、脾细胞与肿瘤细胞的融合、单克隆抗体筛选与鉴定。
首先,免疫原制备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关键步骤之一、免疫原即所要制备单克隆抗体的目标抗原。
免疫原的选择应根据研究目的和要求进行,如对特定蛋白质、细胞表面分子等的免疫。
免疫原制备一般包括两个步骤:蛋白纯化和蛋白改性。
对于蛋白纯化而言,可以通过胶体电泳技术或柱层析技术等方法获得纯化的蛋白质。
对于蛋白改性而言,可以通过蛋白质偶联剂的使用,将蛋白质与载体相结合。
其次,小鼠免疫是为了获得特异性抗体。
将制备好的免疫原注射到小鼠体内,激发其免疫系统产生抗原特异性抗体。
为了增强免疫效果,一般需要多次免疫,同时还可以使用辅助剂和佐剂来提高免疫效果。
然后,脾细胞与肿瘤细胞的融合是为了制备杂交瘤。
在免疫小鼠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后,需要收集小鼠的脾脏,分离脾细胞。
肿瘤细胞一般采用无髓腔瘤细胞系,如SP2/0或NS1等。
通过使用聚乙二醇等融合剂,将脾细胞和肿瘤细胞融合,从而获得杂交瘤细胞。
杂交瘤细胞中的每个细胞包含有来自小鼠脾细胞的抗体产生能力和来自肿瘤细胞的无限生长能力。
最后,单克隆抗体的筛选与鉴定是为了获得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细胞在发育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筛选出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并进行克隆扩增。
筛选方法一般包括ELISA、免疫荧光细胞分选等。
通过克隆扩增后,可以进行进一步的鉴定与验证,如免疫沉淀、西方印迹等方法。
总结起来,杂交瘤法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包括免疫原制备、小鼠免疫、脾细胞与肿瘤细胞的融合、单克隆抗体筛选与鉴定。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获得高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为科研和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工具。
2.杨霞,赵蕊.杂交瘤制备单克隆抗体技术[J].生物技术通报,2024(3):170-173.。
纳米抗体筛选实验步骤
纳米抗体筛选一、纳米抗体简介1.纳米抗体发现及结构1993年,Hamers-Casterman教授以及他的同事们在骆驼的血清中发现了一种与传统抗体结构不同的新型抗体,这种抗体仅仅由两条重链构成,被称为重链抗体(heavy-chain antibody, HCAb)。
重链抗体的重链的可变区称为VHH(variable domain of heavy chain of heavy-chain antibody),通过体外重组表达制备的VHH 分子质量仅仅为15kDa,是传统抗体的十分之一左右,是抗原结合片段(scFV,VH-VL)的二分之一左右,因此被称为纳米抗体(nanobody, Nb)。
传统抗体(左)、重链抗体(中)和纳米抗体(右)的结构由于没有轻链,纳米抗体仅有3个属于重链的抗原识别区域(CDRs 区)。
为了弥补缺少的轻链CDRs的生物学活性,纳米抗体在CDR3部分增加了氨基酸长度(16~18个氨基酸残基,对应的传统抗体的CDR3有8-15个氨基酸),以增加CDR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另外,纳米抗体的CDR3 区域可形成一个大的暴露的凸环,像“手指”一样延伸到抗原的缝隙或者裂口中,可以接触到传统抗体不能接触的抗原表位。
CDR3凸环中的一个半胱氨酸还可以与CDR1 或FR2 的45 位点的半胱氨酸形成二硫键,可使纳米抗体的生物结构相对稳定,大大降低纳米抗体与抗原结合所需能量,使得高亲和力的纳米抗体的获得较容易。
纳米抗体和VH结构示意图2.纳米抗体优势(1)纳米抗体理化特性较稳定(2)纳米抗体的大规模生产较容易实现(3)纳米抗体免疫原性低(4)纳米抗体分子量小,组织渗透能力强,血液清除较快(5)纳米抗体可以识别传统抗体不能识别的位点(6)纳米抗体具备形成多聚体的能力3.纳米抗体筛选纳米抗体筛选和制备纳米抗体的获得现在普遍通过免疫羊驼,从羊驼体内自身的抗体成熟阶段来得到抗体基因,然后通过噬菌体展示筛选技术来从羊驼抗体库中筛选得到高亲和力的抗体序列。
单克隆抗体的制作流程
单克隆抗体的制作流程一、引言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中,单克隆抗体被广泛应用。
它可以通过与特定的抗原结合来识别和定位目标分子,为研究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单克隆抗体的制作流程,包括免疫原选择、免疫动物制备、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筛选等环节。
二、免疫原选择免疫原的选择对于制备具有高特异性和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至关重要。
首先要确定所需的抗原特征,例如结构域、修饰形式等。
常见的免疫原包括蛋白质、多肽、糖类、小分子化合物等。
在选择免疫原时,需考虑其易得性、免疫原性、纯度、稳定性等因素。
2.1 蛋白质和多肽免疫原蛋白质和多肽通常是制备单克隆抗体最常用的免疫原。
选择合适的蛋白质或多肽,可以根据目标蛋白的功能域、线性表位或立体结构等特征。
对于复杂的蛋白质,可以选择亲和纯化后的特定结构域或表位作为免疫原。
2.2 糖类免疫原糖类通常具有较复杂的结构,选择适当的免疫原十分关键。
在制备糖类免疫原时,可以选择与糖链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作为载体,通过共价结合将糖类连接到蛋白质上,并保持其天然的空间构象。
2.3 小分子化合物免疫原小分子化合物通常具有较弱的免疫原性,需要通过与载体结合形成分子复合物来增强免疫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与大分子带电载体或蛋白质偶联,或通过共价结合形成分子复合物。
三、免疫动物制备合适的免疫动物选择和制备是单克隆抗体制备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免疫动物包括小鼠、兔子和大鼠等。
3.1 小鼠小鼠是最常用的免疫动物,且易于操作。
在选择小鼠品系时,需考虑其免疫反应能力、抗原耐受性和容易获得的特点。
通常使用BALB/c小鼠或nude小鼠。
3.2 兔子兔子具有较强的免疫反应能力和较大的体积,可以提供大量的抗体。
但兔子对某些抗原可能产生耐受性。
3.3 大鼠大鼠易于操作且免疫反应充分,但体积较小,提供的抗体量相对较少。
四、细胞融合细胞融合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将免疫动物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可以获得具有免疫动物和癌细胞特点的杂交瘤细胞。
抗体制剂开发流程
抗体制剂开发流程
抗体制剂开发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抗原选择:选择适合的抗原,可以是全抗原、半抗原或合成肽等。
需要考虑抗原的免疫原性、特异性、纯度等因素。
2.免疫方案设计:根据抗原性质和目标,设计适合的免疫方案,包括免疫途径、免疫次数、佐剂选择等。
3.抗体筛选:从免疫后的生物中筛选出具有特异性的抗体,可以使用杂交瘤技术、抗体库技术、单B细胞克隆技术等方法进行筛选。
4.抗体纯化和鉴定:对筛选得到的抗体进行纯化和鉴定,包括抗体类别、亲和力、特异性等。
5.抗体优化:对初步鉴定合格的抗体进行进一步优化,以提高其性能和生产效率。
6.抗体表达和生产:将优化的抗体重组表达或生产,以获得大量的高质量抗体。
7.抗体应用研究:将生产的抗体用于各种应用研究,如诊断、治疗、药物研发等。
以上是抗体制剂开发的一般流程,具体流程和步骤可能会因不同的需求和实验条件而有所不同。
输血意外抗体
凝 将Coombs微柱凝胶卡置于微柱凝胶离心机内,1000rpm,10mi
胶 法
n。 取出微柱凝胶卡,观察结果。
实验步骤 — 抗体鉴定
在12支小试管上标记1、2、3…12。
每支试管中加入受检者血清2滴。
盐
对应滴加1、2、3…11 号试管2%-5%筛选红细胞生理盐水悬
水
液1滴,12号管滴加2%-5%自身洗涤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
水
混合,离心3400RPM,10S。
法
观察结果。
37℃孵育30min。
混合,离心3400RPM,10S。
观察结果。
实验步骤 — 抗体筛选
在三支小试管上标记I、II、III。
每支试管中加入受检者血清2滴。
间 接 抗
对应滴加I、II、III号2%-5%筛选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1滴。 37℃孵育30min。
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
小试管、吸管、37℃水浴箱、台 式离心机、滤纸、加样枪、微柱
凝胶孵育器、微柱凝胶离心机
筛下抗
原:D、C、E、c、e、M、N、S、s、P、
试剂
Lea、Leb、K、k、FYa、FYb、Kpb、Jsb、L
ub、mur、Dia。
球
37℃孵育30min。
蛋
三次0.9%生理盐水洗涤,扣干试管后再进入多特异性抗球蛋
白
白试剂1滴。
法
混合,离心1000RPM,10S。
观察结果。
实验步骤 — 抗体鉴定
在Coombs微柱凝胶卡上标记1、2、3…12,分别加入1、2、
微 柱
3…11号筛选红细胞50ul和待检者血清25ul,12号孔滴加0.8 %自身洗涤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
球
抗体筛选和鉴定与交叉配血-长沙
结果判定、注意事项:同一步酶法。
因为某些抗原已丧失。 商品化的谱细胞有人种的差异。
谱细胞
谱细胞
抗人球蛋白试剂
抗人球蛋白分类:单特异性的抗-IgG、多特异性的抗 IgG+C3d。
抗-IgG、抗IgG+C3d的抗球蛋白试剂都可用于抗体筛选和 抗体鉴定。
抗人球蛋白卡
抗人球蛋白卡
凝聚胺试剂盒
酶
抗体筛选和鉴定的技术
患者血浆+筛选细胞(谱细胞) 患者血浆+自身细胞(自身对照)
一般试验中常用的是菠萝酶、木瓜酶、无花果酶。 方法:
一步酶法(直接法) 二步酶法(间接法)
一步酶法(直接法)
在血清和红细胞反应体系中直接加入酶溶液,促进血清中 的抗体与相应红细胞抗原的反应,产生特异性凝集。
操作:在标记好的试管中加入2滴血清和1滴2-4%的红细胞 悬液,再加入1-2滴酶溶液,37℃孵育15-30分钟,1000g 离心15秒,轻摇试管,判读结果。如需要,可进一步做抗 人球蛋白试验。
In-Vitro Hemolysis
4C
0 0 Some Some 0 0 Some Rare 0 0 0 0 Occ.
0
Most Most Most Most Few No Most
22C
Some Few Some Rare Rare Few Few Few Few Rare Rare Most Most Some Few Some Few Some Some Some
02抗体筛选和鉴定试验
抗体筛选和鉴定试验1、原理红细胞血型抗体分子的物理特性与血清学的反应性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
可分为IgM和IgG球蛋白抗体IgM为天然抗体,在盐水介质中能直接相应的红细胞,使之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
IgG为免疫抗体,常经妊娠或输血等免疫产生。
在盐水介质中不能凝集而只能致敏抗原的红细胞,且必须通过特定的方法使致敏红细胞发生凝集。
如牛血清白蛋白、酶、抗球蛋白、凝聚胺、凝胶(或玻璃)等方法。
2、方法待检血清需要使用多种方法进行鉴定。
一般使用盐水法、酶方法、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或凝胶法检测抗体。
在检测到弱抗体时,可以利用适当增加血清的细胞比例、适当增加孵育时间、加入低离子强度溶液增效剂或PEG聚氧乙烯乙二醇等方法增加反应的敏感性。
不同的抗体在不同的方法和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表现。
这些特性为判定抗体特异性提供了参考信息。
3、试剂3.1、红细胞:选取三个以上的O型红细胞组成一组筛选细胞(已知抗原)。
3.2、谱细胞:选取八个以上的O型红细胞组成一组谱细胞(已知抗原)。
4、操作4.1、不规则抗体的筛选:用筛选细胞(1、2、3号),同患者血清在三种介质中(盐水、凝聚胺、看球蛋白)反应,需做自身细胞对照。
4.2、不规则抗体的鉴定:对筛选阳性的患者应检查其抗体的特异性。
用一组谱细胞(1-11)同患者血清在三种介质中(盐水、凝聚胺、抗球蛋白),进行抗体的筛选,需做自身细胞对照。
5、结果判断阳性反应:出现红细胞凝集。
表示红细胞上有相应抗体存在。
阴性反应:出现红细胞不凝集。
表示红细胞上没有相应抗体存在。
结合谱细胞反应格局,确定抗体特异性。
6、临床意义6.1、定血型;6.2、测效价6.3、可能几率:正确的抗体鉴定,必须有充分的谱细胞支持。
7、标本要求7.1、按照一般的血液样本采集步骤采集血液标本。
该标本可于4℃或0℃以下冷冻保存三周或数年。
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7.2、应用EDTA抗凝标本,可反应体内红细胞被补体致敏的真实情况。
抗凝标本也用于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并可提供洗脱技术所需的红细胞来源。
抗体表位芯片筛选方法
抗体表位芯片筛选方法引言:抗体表位芯片筛选方法是一种高通量、高效率的技术,用于鉴定和筛选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的表位。
本文将介绍抗体表位芯片筛选方法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一、原理:抗体表位芯片筛选方法基于芯片上固定的抗原分子,通过检测抗体与抗原结合的信号来确定抗体的表位。
该方法利用高通量芯片技术,将多个抗原分子固定在芯片上的不同位置,然后与待筛选的抗体样品进行反应。
通过检测芯片上的信号强度或荧光强度,可以确定抗体与抗原结合的表位。
二、步骤:1. 抗原固定:将多个抗原分子固定在芯片上的不同位置,可以使用化学交联、光敏固定或生物素-亲和素结合等方法进行固定。
2. 样品处理:将待筛选的抗体样品与芯片上的抗原进行反应,通常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如稀释、纯化等。
3. 反应和洗涤:将样品与芯片上的抗原进行反应,使抗体与抗原结合。
然后进行洗涤,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4. 信号检测:使用荧光标记的二抗或其他检测方法,检测抗体与抗原结合的信号强度。
可以使用芯片扫描仪或其他相关设备进行信号检测。
5. 数据分析:对信号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确定抗体与抗原结合的表位。
可以使用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展示。
三、应用:抗体表位芯片筛选方法在生物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抗体研究:可以用于鉴定和筛选特定抗原的抗体表位,帮助理解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机制和免疫应答过程。
2. 药物开发:可以用于筛选和优化抗体药物的表位,提高药物的亲和力和特异性,从而提高药效和减少副作用。
3. 诊断和治疗:可以用于鉴定和筛选特定疾病相关的抗体表位,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结论:抗体表位芯片筛选方法是一种高效、高通量的技术,可以用于鉴定和筛选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的表位。
该方法在生物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助于加快新药的研发和疾病的诊断治疗。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抗体表位芯片筛选方法将在未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抗体筛选和鉴定
抗体筛选试验意义: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血库已 将抗体筛选试验列为输血前检验的常规项目, 在交叉配血试验前完成或同时进行。当抗体筛 选试验为阴性,且以往的记录未检出有临床意 义的抗体时,可用盐水法快速配血,确认ABO 血型相容即可输血。如抗体筛选试验阳性,应 进一步作抗体鉴定,根据所鉴定出的抗体特异 性事先选择缺乏对应抗原的献血者血液配血, 以缩短寻找合适血源及配血时间。
血型血清学试验与安全输血的关系
试验项目 不做任何试验 ABO定型 Rh定型 抗体筛选 交叉配血 自身输血 单项配合率 64.4% 35.0% 0.4% 0.14% 0.01% 100% 累积配合率 64.4% 99.4% 99.8% 99.94% 99.95% 100%
输血前检查的主要程序
患者的病史和标本等的检查核对及处理 ABO和Rh(D)定型 抗体筛选和鉴定 交叉配血试验 已配合血液的标签与发出
一、 病人的病史和标本等的检查核对及处理
1.病史资料和信息 输血前检查强调输血科 (血库) 工作人员应仔细 阅读输血申请单 。 检查前应尽可能了解,核对病人的有关资料, 包括病人的姓名,年龄,床号、住院号及唯一 性标识码,性别,种族,临床诊断,输血史, 药物史,妊娠史。 凡资料填写不全的输血申请单要退回临床科室 补充,不得迁就,也不能通过电话修改。
如何避免输血前检查用的血标本搞错? (4)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确认盛血试管上 的标签内容与输血申请单上的资料一致。 如果对病人身份确认有疑问,必须重新 抽取标本,不允许经电话询问后就涂改 错误的标签或错误的申请单。 (5)实验室拒收没有标签的标本。 (6) 加强风险意识培训教育。
二、ABO和Rh(D)定型 各血型系中,以A、B抗原性最强,Rh (D)抗原次之,当受者接受了所缺少的 A、B抗原后,几乎每个人都 会产生特异 性同种抗体。 大约有2/3的Rh(D)阴性的人,接受Rh(D) 阳性血液后可产生抗D抗体。 经 一次 妊娠Rh(+)的胎儿后,大约7%的 Rh(-)妇女在6个月内血清学可测到抗D。
输血前检查与安全输血
广州血液中心血型研究室 罗广平
输血前检查的目的
选择用于患者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 输入的成分能在受者体内有效存活,无不 良反应。要求输入的红细胞在受者体内必 须不凝集和不溶血,输入的血浆不导致患 者自身红细胞显著破坏。
输血前的血型血清学试验包括:
ABO血型正反定型 Rh(D)定型 抗体筛检和鉴定 交叉配合试验
(1)没有输血申请单或输血申请单资料填写不全,不 能采集血标本。 (2)采集血标本者必须核对输血申请单上提供的病人 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及唯一性标识码与实际病 人是否一致。如果二者不一致,则不能抽血。 (3)血标本采集者在离开病人床边之前必须在试管上 贴上标明病人姓名、住院号、床号、唯一性标识码及 抽标本曰期的标签;抽血者应在标签上签名,以示负 责 。
一、 病人的病史和标本等的检查核对及处理
2.标本的要求 标本必须有正确的标签。如果标本标签上的内 容与血液申请单上的内容不一致或对病人身份 确认有疑问的话,必须重抽一份新的血液标本, 任何人不得对错误的标签进行修改。 所用血标本能代表患者当前的免疫学状态。输 血前检查的各项试验必须使用3天内采集的血 标本,反复输血的患者更应注意抽取新的标本 作配血试验,避免因回忆反应而产生的抗体漏 检。
二、ABO和Rh(D)定型
这些抗体是造成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原 因。因此,每个病人和供血者除作A、B 抗原定型外,最好还作Rh(D)抗原定型, 然后选择合适的(同型或相容)献血者血 液。 如对血型定型结果有疑问,必须在输血前 妥善解决,否则在输血时很难选到相合的 血液。
(二)、Rh定型和定型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Rh血型系统的抗体及其临床意义
2. Rh抗体的产生:主要途径有两个 通过Rh血型异型输血免疫产生。 通过母婴Rh血型不合的妊娠免疫而产生。
Rh血型系统的抗体及其临床意义
3.常见的Rh抗体和抗体混合物:除抗D 外,常见的Rh抗体还有:抗E,抗C,抗 c,抗e,抗Ce,抗cE,抗ce,抗CE等。
Rh血型系统的抗体及其临床意义
4.Rh抗体的临床意义: 受血者血浆中如含有Rh抗体,在输入 含相应抗原的血液后,将引起严重的溶 血性输血反应。IgG类的Rh抗体由于能通 过胎盘,从而破坏胎儿有相应抗原的红 细胞,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因此,Rh抗 体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三、抗体筛选和鉴定
目的是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献血者 血清最好也作不规则抗体筛选,如发现有不规 则抗体就将它排除,不可用于输血,特别是大 量输血时,为了避免输入血液相互间的反应, 对献血者进行抗体筛选具有重要价值。
一、 病人的病史和标本等的检查核对及处理
2.标本的要求 要防止血样的稀释和溶血的产生,溶血 的标本一般不能使用,原因是溶血标本 的游离血红蛋白可以掩盖抗原抗体反应 引起的溶血现象,对试验结果判断造成 干扰。 输血后所有的标本均应妥善保存于2~8℃ 冰箱中,至少一周。
如何避免输血前检查用的血标本搞错?
一、 病人的病史和标本等的检查核对及处理 1.病史资料和信息 如果病人以前有过试验,则要注意核查病人以 前检查的血清学试验记录及以往输血反应的记 录等。把以前的ABO、Rh血型和抗体检测的解 释同现在的解释及任何异常情况的解答进行比 较。 如既往曾经检出某种血型抗体,即使目前该抗 体检测阴性,也应选择无相关抗原的血液输注。
Rh定型主要鉴定D抗原,定型时应按抗D 血清试剂的使用说明进行,并注意设立 对照试验系统。 Du型的鉴定及意义 只有病人有抗D以外的抗体时才有必要确 定献血者Rh(D)以外的抗原,选择抗 体对应的阴性抗原血液和病人配血,可 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Rh血型系统的抗体及其临床意义
1. Rh抗体的免疫球蛋白性质:大部分Rh 抗体属IgG,主要为IgG1和IgG3亚类,部分 属பைடு நூலகம்gG2和IgG4。免疫反应初期,抗体以 IgM+IgG混合出现,以IgM为主。以后 IgM消失,以IgG抗体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