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困生如何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分析原因,我们知道,没有人一出生就烙上数学学困生的标志,任何一个学困生都有其产生的根源。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学困生产生的根源,有针对性的制定一些方法措施,努力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具体方法如下:
1 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现在有很多教师一谈到学困生,总是习惯于从学生身上找原因,单一的认为造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聪明,贪玩,不愿意学等,而忽视了教师自身的问题。对学困生进行责怪,抱怨和惩罚,从而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和老师对着干。因此,教师要想转化学困生,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同时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1) 强烈的责任心
作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责任心。教师的职责是育人,使全体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全面发展。但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下,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我把各部分知识都讲到,至于学生学不学是他的事,这种缺乏责任心的行为,原则上讲根本谈不上教育,更不用说如何转化学困生了。作为合格的教师,时时刻刻都要心系学生,心系教学,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和思想上全面发展,同时要时刻关注学困生,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处境,力争不丢下一个学生。
(2) 公平的师爱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无论在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学习成绩等方面都肯定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教师不能因为这些差异而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众所周知,学困生在学习中常常伴随着冷落,
喝斥,嘲笑,辱骂甚至是体罚,他们在班集体中没有地位,在同学中没有尊严,更不会得到教师的肯定,从而丧失了学习的激情。因此,对于学困生,我们教师首先应该主动亲近他们,在生活上和学习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尤其是留守儿童,让他们能感受到来自师爱的尊重和理解。同时号召班级的同学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班集体的关爱与温暖,帮助他们树立人格尊严,从而促进他们自主的改掉缺点,健康成长。
(3) 拥有足够的耐心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他们的基础知识往往差异很大,不良的行为习惯在他们身上往往根深蒂固。所以对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不要寄希望于一时,尤其是数学教师更要做好长期工作的思想准备。由于数学知识结构的衔接性很强,而大部分数学学困生都存在知识脱节的现象,导致课堂上听不懂、注意力不能集中,对数学更无兴趣可言。因此教师要拿出足够的耐心应对学困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
(4)教师要有进取心
在新课程的严峻挑战下,教师不能安于现状,不能只管教书,这种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要懂的如何做科研,教师进行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5)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培
养“创新”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吸引学生。其次,要善于因材施教,实施差异教学和差异评价,充分照顾“弱势群体”。。
2 做好中、小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过渡
中学数学和小学数学相比较而言,在知识内容和逻辑思维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过渡,还要考虑教学方法的过渡。
(1) 教学内容的过渡
首先是双基的过渡。由于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造成学生间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差异很大。因此在讲授初中知识前,可以先拟定小学毕业试题,有目的地侧重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便教师通过试题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差异,进行学前补充,尽量统一学生的起点。
其次,进行“算术数”与“有理数”的过渡。在有理数的教学中抓住负数的教学是关键。负数比起小学学过的数要抽象的多,由于小学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使学生在认识、接受负数这一概念时出现困难。教师要把课本上的实例通过语言或图画进行直观的描述,如天气预报中,零上5℃用+5℃表示,零下5℃如何表示?教师以讲台为定点,向左走3步记作+3步,向右走3步记作什么?等等。从而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这一共性,最后抽象出用“+”、“-”号分别表示它们。要突破负数这一难题,做到从本质上掌握它,绝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必须
多次反复。在教学中,不仅要充分利用数轴,结合数轴上的点来认识负数;还要结合绝对值、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有理数的运算法则等内容,不断的强化对负数的理解和掌握;要充分利用课后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自己去抽象、概括,并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列举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用正、负数表示,从而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再次要进行“数”与“式”的过渡。小学知识主要以具体的数为主,而到了初中接触到的是用字母表示数,建立了代数式的概念,研究代数式的运算,这种由“数”到“式”的过渡,是学生在认识上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飞跃。如何使学生适应呢?在具体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用字母表示数和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挖掘中、小学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如引导学生回忆小学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实例:圆的面积和周长S=r²π,C=dπ,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S=ab,C=(a+b)×2等,引出代数式的概念。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整数与整式、分数与分式、有理数与有理式、等式与方程、方程与不等式等等的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在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从而搞好知识间的过渡。
(2) 教学方法的过渡
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讲的细、练得多、直观性强、知识反复次数多;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的精、练的少、知识反复次数少,抽象性也比较强。从实际情况看,小学生是以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进入初中后,教师必须结合学困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困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有效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
法上的过渡。
首先,要注意新旧联系,强化概念的衔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的使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旧知识才能得到改造,新知识才能获得实际意义。因此,在传授新知识时,必须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指导学生进行类比、对照,并区别新旧异同,从而揭示新知识的本质。如有理数乘法法则与小学数学的乘法法则的不同点,仅在于确定积的符号,而讲解的重点则应放在符号法则上。又如讲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时,可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引入讲解等等,让学生在学习时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
其次,从概念教学看,小学对概念的掌握要求并不高,仅侧重于计算,学生以机械识记为主,一般是套模式来解题;而初中数学,对数学概念要求强化了,七年级一开始就出现了正数、负数、相反数以及绝对值等概念。如果学困生对这些概念仍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是远远行不通的。如,对负数的概念仅仅理解为“带负号的数”是不行的,因为它还涉及到运算。又如,即使对︳a︳的三种类型的结论背的透熟,而遇到|a-3|一类题的讨论时也会感到茫然。因此,对概念一定要通过变式和比较、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等方式,让学困生弄清概念的含义、实质,从而通过所掌握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愉快的学习环境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学困生对哪个教师有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