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原理.docx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原理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2237912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b.png)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原理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是确定样品组成及其各组成部分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用于分析无机物、有机物、生物体、环境样品等广泛的物质。
常用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包括:重量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和电化学分析。
一、重量分析重量分析又称量化分析,是通过物质的质量来确定其组成成分的方法,常包括:元素分析、滴定分析和荧光分析。
1. 元素分析元素分析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它通过分析物质中某一元素的含量来确定组成成分。
常见的元素分析方法有:化学量析法、火焰光谱法和原子荧光法等。
其中,化学量析法通过元素化学配比的方法,使用一定数量的定量反应,然后通过测量反应前后质量的差异,来计算样品中元素的含量。
火焰光谱法和原子荧光法则是利用元素在高温物质中激发电子的方式,测量其发出的特定频率的光谱线来测定元素的含量。
2. 滴定分析滴定分析是一种化学计量定量分析方法,它通过一种溶液向另一种溶液滴加已知浓度的溶液的数量,来测定被滴溶液中成分含量的方法。
常见的滴定分析方法有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复合滴定法等。
其中,酸碱滴定法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滴定方法,通过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来确定样品中含酸、碱程度的方法。
3. 荧光分析荧光分析是一种测定有机或生物体分子在光的激发下发出的荧光强度来计算成分含量的方法。
荧光分析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医学、环境等领域中,特别是在药物组分的定量分析等方面。
二、光谱分析光谱分析又称为光谱学,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拉曼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光谱等方法。
这些方法是以物质对电磁波不同能量的吸收、发射或偏振等为基础,通过测量荧光、吸收、发射等性质,对样品的组成成分及其结构进行分析。
1. 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是一种能够分析有机和无机分子结构的非破坏性分析方法。
在该方法中,样品会通过过滤器或特定检测器中的红外光的特定波长,对被检测样品的振动吸收谱进行检测。
红外光谱可以用于鉴别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等。
化学成分检测方法
![化学成分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f88172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05.png)
化学成分检测方法首先,常见的化学成分检测方法之一是光谱分析。
光谱分析是通过物质与电磁波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研究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方法。
光谱分析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等多种技术。
紫外可见光谱能够测量物质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域的吸收和发射特性,从而确定其组成。
红外光谱则可以分析物质的分子结构,通过观察物质在红外区域的振动和吸收来确定其官能团。
核磁共振光谱则可用于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
质谱则可以通过测量物质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质量/电荷比来确定其相对含量和分子量。
其次,还有常见的化学成分检测方法是色谱分析。
色谱分析是一种用于分离和鉴定混合样品中各个成分的方法。
常见的色谱分析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离子色谱等。
气相色谱是通过样品中各组分在气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行为来实现分离的。
液相色谱则是利用样品中各组分在液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和吸附行为来实现分离。
离子色谱则是通过样品中各组分与载体离子之间的离子交换来实现分离。
色谱分析方法能够提供物质组分的分离和定量,从而确定样品的化学成分和含量。
此外,还有一种常见的化学成分检测方法是电化学分析。
电化学分析是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化学分析的一种技术。
常见的电化学分析包括电解、电位滴定和电化学传感器等。
电解是通过施加外加电压使物质电离或还原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电位滴定则是通过测量电位的变化来推断物质的分析浓度。
电化学传感器则是通过检测物质与电极的电流或电位变化来实现对物质分析的定量或定性。
最后,还有一种常见的化学成分检测方法是质量分析。
质量分析是一种测量物质分子或原子的质量和相对含量的方法。
常见的质量分析方法包括质谱和质量流量分析法等。
质谱是通过测量物质分子或原子的质荷比来确定其相对质量和相对含量。
质量流量分析法则是通过测量气体或液体样品中的质量流量来推断其成分和浓度。
综上所述,化学成分检测方法具有多种多样的技术,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样品和分析目的。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原理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171f59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b.png)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原理化学成分分析是指对物质样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化学成分分析是化学实验室中最基础和最常见的实验之一,用于确认物质的性质、检测成分的含量和纯度,并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原理。
一、物质的定性分析方法:1.火焰试验法:火焰试验法是通过观察物质在火焰中产生的颜色来确定其成分。
根据火焰颜色的不同,可以判断出物质中所含有的金属离子或其它特定的成分。
例如,钠离子在火焰中燃烧时会产生黄色的光,因此可以用这种方法检测钠离子的存在。
2.气体的鉴定方法:气体的鉴定方法主要通过观察气体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来确定其成分。
例如,氧气能使一根点燃的木条继续燃烧,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检测氧气的存在。
二、物质的定量分析方法:1.酸碱滴定法:酸碱滴定法是通过滴定试剂与待测溶液中所含的化合物发生反应,以滴定剂的准确浓度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来确定溶液中所含的物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测定酸、碱或化合物中所含的酸或碱的含量。
2.氧化还原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确定待测溶液中的成分含量。
滴定剂的浓度、滴定剂与待测溶液的体积反应比,在滴定过程中的指示剂和终点的观察都是确定滴定结果的重要因素。
例如,利用碘滴定法可以测定物质中含有的亚硝酸钠的含量。
3.光度法:光度法是通过测量物质溶液吸收或透过光线的程度来定量测定其中的成分。
该方法基于光的吸收特性,利用物质分子对特定波长的光吸收能力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的原理进行测定。
常见的光度法包括分光光度法和比色法。
4.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物质在电势作用下产生溶液或固体中的电流差异来实现定量分析的方法。
电化学分析法包括电位滴定法、极谱法、恒电流电位法等。
该方法主要通过测量电流、电势和电荷浓度等电化学参数来实现对物质的分析。
总结起来,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
定性分析主要通过观察物质的特性来确定其成分,而定量分析则通过测量物质中特定成分的含量来确定其浓度。
化学中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化学中分析方法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fdb832c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9b.png)
化学中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化学是一门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科学,而分析方法则是化学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技术之一。
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化学分析方法是了解物质特性、分析成份、判断品质的基础,也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本文将简要介绍化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1.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 (GC) 是一种用于分离和鉴定混合物中各种成分的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分子在固定相(柱包含填料)和移动相(气相)之间的不同分配系数而实现分离。
GC主要应用于食品、环境、药品等领域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例如,在食品安全领域,GC常用于检测农药、重金属和其它污染物残留。
在药物制造中,GC可用于检测未反应的原料、产品和储藏稳定性,也用于检测药品中化学物质的含量。
2.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是一种常用于分离结构复杂或极挥发性较低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固定相是高度填充或微粒状的,而流动相是液相。
当样品通过固定相时,不同化合物受到不同的吸附力而被分离。
HPLC可用于食品、化工、医药和生物科学等领域的分析,如食品中添加剂的检测、药物成份关键性的检测、天然产物和新药潜在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等。
3. 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AAS) 是一种测量化合物中金属离子含量的分析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研究吸收材料的某些特性,如其吸光度、波长和能级结构。
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化合物被分解成原子,然后利用原子对特定波长或波段的电磁辐射吸收光谱测量,从而确定该化合物中某些金属离子含量。
AAS广泛用于金属物质(如钾、钙、铁等)的分析,对于金属定量和质量检测有着广泛的应用。
4.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中分子的质量来确定其组成、结构等信息的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基于质量分析仪,将分子离子化后通过电场和磁场进行分离,根据分离出来的离子质量比来测定样品中物质的分子量和元素组成。
质谱法广泛应用于药品成分的快速分析、天然产物复杂性成分的鉴定、石油化工中复杂合成物质的分析等领域。
植物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植物化学成分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e394eb5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9.png)
植物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植物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是研究植物中不同成分的组成和化学性质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植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植物的生理活性物质、药物活性成分以及营养价值等方面的信息。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植物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一、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和测定植物中化学成分的方法。
常见的色谱分析方法包括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LC)等。
气相色谱常用于分离挥发性成分,如香气物质和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
液相色谱则可以用于分离非挥发性成分,如植物中的多种类生物碱和多酚类物质。
二、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对电磁波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等现象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质谱分析等。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可以用于检测植物中的花色素和生物碱等成分;红外光谱分析能够提供植物中功能性基团的信息,并可以检测有机物的结构;质谱分析则可以测定分子的分子量和分子结构等。
三、质量测定法质量测定是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或质量变化,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常见的质量测定方法包括荧光法、比色法和重量法等。
荧光法可用于测定植物中的荧光素、酚类物质等;比色法可用于测定植物样品中的多酚类物质,如茶多酚和花青素等;重量法则通过称量样品的质量差异来确定其中的化学成分。
四、核磁共振核磁共振(NMR)技术是利用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发生能级跃迁,产生特定频率的电磁辐射,进而对物质进行分析的方法。
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可以研究植物中复杂物质的结构、组成和存在状态等。
核磁共振技术在确定植物中的有机物质和天然产物结构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五、微生物学方法微生物学方法是通过诱导并利用微生物的特异代谢来对植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例如,利用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对植物样品进行发酵,可以产生特定代谢产物,通过对代谢产物的分离和分析,可以揭示植物中的特定成分。
综上所述,植物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分析化学讲义
![分析化学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2930054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16.png)
分析化学讲义1. 引言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科学,旨在探究样品中化学成分的种类、含量和结构等信息。
它是化学学科的一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本讲义将介绍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常用分析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技术。
2. 基本原理2.1 分析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分析化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等各种物质样品。
其主要任务是确定样品中各种组分的种类和含量。
2.2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分析化学将分析过程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
定性分析是通过一系列试验,鉴定出待测样品中存在的化学成分。
定量分析则是准确测定样品中各种组分的含量。
3. 常用分析方法3.1 重量法重量法是一种基本的分析方法,通过称量待测样品和标准物质,计算它们的质量差来确定化学成分的含量。
重量法常用于固体样品的分析,如矿石中金属含量的测定等。
3.2 滴定法滴定法是基于化学反应进行的分析方法,通过向待测样品中滴加一种已知浓度的滴定液,直到反应终点出现可观察到的颜色变化,从而确定待测样品中化学物质的含量。
3.3 光谱法光谱法是利用物质对不同波长或频率的光的吸收、发射、散射等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
常用的光谱法包括紫外-visible分光光度法(UV-Vis)、红外光谱法(IR)、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等。
3.4 色谱法色谱法是利用物质在固体或液体载体上的不同吸附或分配行为进行分离和分析的方法。
常用的色谱法有气相色谱法(GC)、液相色谱法(LC)等。
4. 数据处理技术4.1 数理统计与误差分析数理统计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
同时,对于测量数据存在的误差,需要进行误差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正。
4.2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保证分析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包括日常仪器校准、样品处理和实验操作等方面的控制。
5. 结束语分析化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对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分析的定量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的定量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9a1b44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e0.png)
化学分析的定量分析方法概述:定量分析是化学分析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主要用于确定样品中某一特定成分的含量。
定量分析方法可以分为物理定量分析和化学定量分析两大类。
本文将主要介绍化学定量分析方法,包括常用的几种方法及其原理和应用。
一、重量法重量法是一种基于物质质量变化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的含量。
重量法常用于定量分析中的溶液配制、物质纯度测定等方面。
1. 干燥法干燥法是一种常见的重量法,适用于含有水分或其他挥发性成分的样品。
该方法通过加热样品使其水分蒸发,并根据失去的质量计算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2. 火焰法火焰法是一种重量法,常用于分析金属元素的含量。
该方法通过将样品加热至高温,使其转化为其氧化物或其他化合物,然后根据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原始样品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二、体积法体积法是一种基于体积的定量分析方法,常用于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测定。
该方法通过测量反应液体体积的变化,来推算出溶质的浓度。
1. 酸碱滴定法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常见的体积法,用于酸碱中和反应的定量分析。
该方法通过滴加已知浓度的一种溶液来与待测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推算出待测溶液中酸碱的浓度。
此外,还可以根据溶液中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反应的终点。
2. 氧化还原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体积法,用于测定溶液中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浓度。
该方法通过滴加标准溶液使反应过程达到终点,并根据所滴加的体积计算待测溶液中氧化还原剂的浓度。
三、光度法光度法利用测量溶液对光的吸收或散射来确定被测物质的含量。
该方法基于被测物质与特定波长的光发生相互作用,吸收或散射光的强度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1. 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光度法,适用于测定多种物质的浓度。
该方法通过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溶液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量,来推算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2. 荧光法荧光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发出荧光的光度法,用于对特定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该方法通过激发样品中的分子产生荧光,测量荧光强度并与标准曲线对比来确定样品中物质的含量。
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原理
![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ed8dd3e5022aaea988f0f4f.png)
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原理(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常见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原理一化学分析利用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称为化学分析。
化学分析历史悠久,是分析化学的基础,又称为经典分析。
化学分析是绝对定量的,根据样品的量、反应产物的量或所消耗试剂的量及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通过计算得待测组分的量。
而另一重要的分析方法仪器分析是相对定量,根据标准工作曲线,估计出来。
化学分析根据其操作方法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
而近年来国内以形成了另一种分析概念,国内称为“微谱分析”技术。
分析有:主成分分析和全成分分析等等。
⑴滴定分析根据滴定所消耗标准溶液的浓度和体积以及被测物质与标准溶液所进行的化学反应计量关系,求出被测物质的含量,这种分析被称为滴定分析,也叫容量分析。
利用溶液4大平衡:酸碱(电离)平衡、氧化还原平衡、络合(配位)平衡、沉淀溶解平衡。
滴定分析根据其反应类型的不同,可将其分为:(a)酸碱滴定法:测各类酸碱的酸碱度和酸碱的含量;(b)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具有氧化还原性的物质;(c)络合滴定法:测金属离子的含量;(d)沉淀滴定法:测卤素和银。
⑵重量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选择合适的化学反应,将被测组分转化为一种组成固定的沉淀或气体形式,通过钝化、干燥、灼烧或吸收剂的吸收等一系列的处理后,精确称量,求出被测组分的含量,这种分析称为重量分析。
二光谱分析根据物质的光谱来鉴别物质及确定它的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的方法叫光谱分析.其优点是灵敏,迅速.根据分析原理光谱分析可分为发射光谱分析与吸收光谱分析二种;根据被测成分的形态可分为原子光谱分析与分子光谱分析。
光谱分析的被测成分是原子的称为原子光谱,被测成分是分子的则称为分子光谱。
原理:发射光谱分析是根据被测原子或分子在激发状态下发射的特征光谱的强度计算其含量。
吸收光谱是根据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通过样品蒸汽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吸收被测元素的光谱后被减弱的强度计算其含量。
物质的组成成份分析方法
![物质的组成成份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5e446759b89680202d8250a.png)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一、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从大类分就是指经典的重量分析与容量分析。
重量分析就是指根据试样经过化学实验反应后生成的产物的质量来计算式样的化学组成,多数就是指质量法。
容量法就是指根据试样在反应中所需要消耗的标准试液的体积。
容量法即可以测定式样的主要成分,也可以测定试样的次要成分。
1、1重量分析指采用添加化学试剂就是待测物质转变为相应的沉淀物,并通过测定沉淀物的质量来确定待测物的含量。
1、2容量分析滴定分析主要分为酸碱滴定分析、络合滴定分析、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沉淀滴定分析。
酸碱滴定分析就是指以酸碱中与反应为原理,利用酸性标定物来滴定碱性物质或利用碱性标定物来滴定酸性待测物,最后以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等)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的终点,通过加入的标定物的多少来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络合滴定分析就是指以络合反应(形成配合物)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如EDTA与金属离子发生显色反应来确定金属离子的含量等。
络合反应广泛地应用于分析化学的各种分离与测定中,如许多显色剂,萃取剂,沉淀剂,掩蔽剂等都就是络合剂,因此,有关络合反应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就是分析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氧化还原滴定分析:就是以溶液中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可用于无机分析,而且可以广泛用于有机分析,许多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有机化合物可以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来加以测定。
通常借助指示剂来判断。
有些滴定剂溶液或被滴定物质本身有足够深的颜色,如果反应后褪色,则其本身就可起指示剂的作用,例如高锰酸钾。
而可溶性淀粉与痕量碘能产生深蓝色,当碘被还原成碘离子时,深蓝色消失,因此在碘量法中,通常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沉淀滴定分析:就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又称银量法(以硝酸银液为滴定液,测定能与Ag+反应生成难溶性沉淀的一种容量分析法)。
虽然可定量进行的沉淀反应很多,但由于缺乏合适的指示剂,而应用于沉淀滴定的反应并不多,目前比较有实际意义的就是银量法。
金属化学成分分析
![金属化学成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926e3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4e.png)
金属化学成分分析概述金属化学成分分析是一种常见的分析方法,用于确定金属样品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和成分。
金属材料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准确分析金属样品的成分对于质量控制和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金属化学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常见的分析方法以及实验操作步骤。
基本原理金属化学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元素在特定条件下的化学性质的差异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和质谱分析等。
光谱分析是通过测量样品中吸收、发射或散射的电磁波的能量来确定其化学成分的一种方法。
金属材料中常见的光谱分析技术包括原子吸收光谱(AAS)、原子荧光光谱(AF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等。
原子吸收光谱是一种常用的金属分析技术,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原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的能力与元素的浓度成正比。
通过测量样品中特定元素吸收的光强度,可以推断出其浓度。
原子荧光光谱是通过激发样品中的原子使其发射特定波长的荧光,从而确定元素的浓度。
与AAS相比,AFS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多元素分析能力。
ICP-OES是一种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的光谱分析技术。
通过将样品定性转化为液态形式,并通过等离子体激发样品,测量样品中各种元素的发射光谱,从而确定其成分。
电化学分析是通过测量样品在电位或电流作用下的响应来确定其化学成分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金属分析技术包括电位滴定、极谱分析和电化学沉积分析等。
电位滴定是一种定量测定的方法,其中样品在电位控制下以化学反应的形式被滴定。
通过测量滴定所需的电流或电位变化,可以确定样品中特定成分的浓度。
极谱分析是通过测量样品在电势扫描下产生的电流响应来确定其成分。
常见的极谱分析技术包括循环伏安法(CV)、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和方波伏安法(SWV)等。
电化学沉积分析是通过电势控制在电极上沉积样品中的金属离子,并测量沉积的质量或电荷,从而确定样品中金属成分的浓度。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中不同质荷比的离子的比例来确定元素组成的方法。
化学物质的化学分析方法
![化学物质的化学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867dbc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d9.png)
化学物质的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是分析化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和分析技术,对化学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确定其物质组成和性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并简要探讨其原理和应用。
一、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利用物质吸收、发射、散射等光谱现象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其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原子吸收光谱等是常用的光谱分析技术。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通过测定物质在紫外或可见光波段的吸收特性来分析物质的分子结构以及浓度。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环境、食品等领域的分析。
红外光谱法则利用物质在红外光波段的吸收和散射现象,通过测定物质所吸收或散射的红外光谱,推断其分子结构和官能团。
它在有机化学合成、化工制药、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利用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通过测定样品中化学元素吸收光强度的变化,可以确定样品中特定元素的含量。
二、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是一种分离和测定混合物中化合物的方法。
其中,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是最常用的色谱技术。
气相色谱法是将气相样品通过色谱柱,利用不同成分在固定相上的分配系数差异实现物质分离的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环境、食品、石油、医药等领域的分析。
液相色谱法则是通过将待测物质溶解在流动相中,利用样品中不同成分在固定相上的吸附与洗脱特性实现物质分离的方法。
液相色谱在生物医药、环境检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三、质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是一种利用分子或原子离子质量按质量与电荷比进行测定的方法。
质谱技术凭借其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逐渐成为现代分析化学的利器。
质谱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成分分析、结构鉴定和定量测定。
它在新药研发、环境污染监测、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原理和方法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技术。
电化学方法包括电位滴定法、电解法、电化学测量法等。
电位滴定法通过测定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的变化来确定物质的含量或滴定终点的方法。
化学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化学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a764244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e1.png)
化学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化学分析是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是化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通过分析样品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和性质,以揭示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为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依据。
化学分析方法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分光光度法、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等。
本文将介绍化学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一、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通过测量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发射或散射来定量分析物质的含量。
其基本原理是比较被测试物质溶液和标准物质溶液对光的吸收或发射差异。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污染监测等领域。
二、电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是利用电化学法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其中,电解法是常用的一种电化学分析方法,利用物质在电解液中的化学反应,通过测量电流和电位来确定物质的含量。
电化学分析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的腐蚀研究、环境监测以及药物检测等领域。
三、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定量方法,通过物质在固定相上的分配和移动速度差异,对物质进行分离和测定。
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是最常用的两种色谱分析方法。
它们在食品检测、环境监测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
四、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利用物质的质荷比(m/z)对物质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它将样品分子通过电离方式转化为带电的碎片离子,通过测量离子的质荷比来确定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质谱分析广泛应用于药物研究、环境污染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
综上所述,化学分析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分光光度法、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和质谱分析是其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它们各有特点,能够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为实验研究和生产应用提供帮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分析方法将不断推陈出新,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化学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化学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69d1b0b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65.png)
化学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化学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通过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可以分离、鉴定和定量不同物质的化学成分。
化学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仪器分析和质谱分析。
一、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确定样品中所含化学成分的方法。
它通过观察化学反应的现象、检验样品的特征和使用相应的试剂等手段,推断样品中所含的成分。
定性分析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颜色、形状、晶体结构等的观察与判断;化学方法则是指根据化学反应的性质,通过试剂的加入和反应产物的形成来推断样品中的化学成分。
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测定样品中所含化学成分的含量的方法。
它通过使用适当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反应产物的生成量或吸光度等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来测定样品中目标成分的含量。
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分为重量法、容量法和光度法等。
其中,重量法通过称量或电子天平的重量测定样品中化学物质的含量;容量法则是利用滴定、酸碱中和等反应,通过溶液的体积计算出目标物的含量;光度法则是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线的吸收或发射特性来测定其浓度。
三、仪器分析仪器分析是指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化学分析的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被开发出来,极大地提高了分析的准确度和分析速度。
常见的仪器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
这些仪器在分析过程中,通过检测样品与特定物理量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和分析样品的信息,如吸收光谱、质谱图和色谱图等。
四、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通过检测样品中的离子质量谱图来确定化学成分的方法。
质谱分析方法在分析多种样品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时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特点。
它主要包括质谱仪的离子化产生、质谱中的质量筛选和测量等步骤。
质谱仪将样品中的物质分离成离子,然后根据离子的质量-电荷比(m/z)进行分析和测量。
质谱图能够提供物质的分子结构信息以及相对丰度等数据,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和有机化学领域。
9 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9 化学成分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b5572d128ea81c758f578d3.png)
滴定分析
分 析 化 学
发射、吸收,荧光、光度 气相、液相、离子、超临 界、薄层、毛细管电泳 红外、核磁、质谱
元素分析
• 化学分析:
测试样品为 液体
– 化学滴定、电化学……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S)、原子吸收 (AAS)、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 • ESCA:Electron Spectroscopy for Chemical Analysis 化学分析用电子能谱 测试样品为 – EDS: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a 固体 – XPS: X光电子能谱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研究200-800nm光谱区域内物质对光辐射吸收的 一种方法; 可见 微波
X射线
紫外 中红外 近红外 远红外 无线电波
10 9
10 7
10 5
10 3
10 1
10 -1
-3 10
-5 10
Wavenumbers
核转变
-5 10
电子跃迁 10-3
-1 10
吸收曲线的讨论:
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 同。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 吸收波长λmax 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 形状相似λmax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 其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则不同。
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
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度 A 有差异,在λma 处吸光度A 的差异最大。此特性可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 在λ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所以测定最灵敏。吸收曲 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
发射光谱法吸收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拉曼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分子磷光分析法化学发光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顺磁共振光谱法核磁共振光谱法折射法光散射法偏振法红外光谱法发射光谱法吸收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拉曼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分子磷光分析法化学发光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顺磁共振光谱法核磁共振光谱法折射法光散射法偏振法红外光谱法研究200800nm光谱区域内物质对光辐射吸收的一种方法
化学成分分析
![化学成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0f6fa50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8e.png)
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识别和分析化学物质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化学成分分析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综合介绍,以便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领域。
一、化学成分分析的原理化学成分分析的原理主要基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一般而言,每种化学物质都由不同的元素组成,而元素又有不同的特性。
因此,通过测量样品中元素的含量和特性,可以确定样品的化学成分。
常用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包括质谱法、核磁共振法、红外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测量物质与特定的光谱或谱图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确定化合物的成分和结构。
二、化学成分分析的方法1.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通过测量物质中各个元素的分子量和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的相对丰度,来确定样品的成分。
质谱法可以对样品进行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分析,适用于各种化学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2.核磁共振法:核磁共振法是一种测量物质中核自旋状态的方法,通过测量不同核自旋的共振频率和强度,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结构。
核磁共振法可以提供关于样品分子结构和化学环境的详细信息,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
3.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与红外光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确定样品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的方法。
物质中的化学键和功能团在红外光谱中会产生特征性的吸收峰,通过分析这些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结构。
4.紫外可见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吸收和散射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结构的方法。
化学物质中特定的官能团或电子跃迁能够引起特定波长光的吸收,通过测量吸收光的强度和波长,可以确定物质的化学成分。
三、化学成分分析的应用化学成分分析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对于研究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药物研发与药品质量控制:化学成分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药物中各个成分的含量和纯度,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同时,通过分析药物中不同成分的相互作用,还可以优化药物的配方和制备方法。
化学物质元素分析
![化学物质元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8637a7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0.png)
化学物质元素分析化学物质元素分析是指通过对不同物质中的元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揭示其成分和组成结构的方法。
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化学物质元素分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化学物质元素分析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一、基本原理化学物质元素分析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物质与一种或多种试剂之间的化学反应,进而观察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从而推断出样品中所含有的元素类型和含量。
化学分析的原理主要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质谱法、电化学分析法等。
二、常用方法1.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精确测定物质中特定元素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
该方法使用特定波长的光电离原子化待测样品,并通过光谱仪测量体系中的溶液吸收光强来确定元素的浓度。
2. 质谱法(MS)质谱法是一种分析技术,通过将待测物质分子通过质谱仪进行分子解离,将分离出来的离子根据其质量-荷质比进行测定,并推断所测物质中原子的相对质量和相对含量。
3. 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电化学原理进行物质分析的方法,包括电位滴定法、电位分析法、电解分析法等。
它通过测定电流或电势变化来确定待测物质中某种元素的含量。
三、应用领域化学物质元素分析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1. 环境保护化学物质元素分析可用于环境监测和评估,例如对水、土壤、大气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进行定量分析,以评估环境中的污染物含量和来源,进而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2. 食品安全对于食品中的污染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化学物质元素分析能够提供快速、准确的定量结果,以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3. 药物研发与分析化学物质元素分析也在药物研发和质量控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通过对药物中的元素含量进行准确测定,可以保障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4. 材料科学与工程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中,化学物质元素分析可以对材料的成分和结构进行研究和评估,从而指导新材料的设计与开发。
总结:化学物质元素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它通过对物质中元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为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11化学成分分析共66页文档
![11化学成分分析共66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f7d1cfcdd88d0d233d46afb.png)
特征X-射线能谱分析
• 原理
– 聚焦很细的电子束轰击 试样表面,将表面原子 内层电子激发,留下一 个空位,
– 一个原子趋于最低能量 状态,
– 外层电子跃迁至内层, 并释放一定的能量,
• ΔE=hc/ λ • 产生波长为λ的X射线; • λ决定于ΔE——特征X射线
特征X-射线能谱分析
电子束
X射线XPS (ESCA)
电子能谱
光源
光电子
试样
电子E=hv
光电子能谱 (PES)
俄歇电子
俄歇电子能谱 (AES)
ESCA:Electron Spectroscopy for Chemical Analysis
电子能谱
• 真空紫外光谱UPS
– 光源:紫外光 – 被测对象:紫外光电子(1.5-5.eV) – 应用:
因此有:
E B FhE KSP
电子发射过程
• 光电效应
– 在能量足够高的光子束照射之下,可以观察到电子 发射,也叫光电离或光致发射作用。
A+hυ=A+*+e – 用电子束代替光子束,也可观察到电子发射,称为
电致发射作用。
A+e=A+*+2e – 电子束电子称为一次电子,电致发射电子称为二次
LaNi5合金颗粒表面Pd 的表面改性研究
Element kRation --ZAF-- Weight%
-Atom%-
La 0.26144 0.9782 26.1802 12.9457 Al 0.00447 0.6085 0.7191 1.8308 Ni 0.72788 0.9831 72.5254 84.8522 Pd 0.00621 1.0575 0.5753 0.3714
第五章各类化学成分分析
![第五章各类化学成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49eeb3960590c69ec37677.png)
27
1)酸性染料比色法
• 应用本法的关键在于介质的pH、酸性染料 的种类和有机溶剂的选择。 • 常用的酸性燃料:甲基橙 溴香草酚蓝(BTB) 溴甲酚绿等
28
1)酸性染料比色法-基本原理
B + H+ H+ + BH
+ -
HIn
+ In
( BH In ) 水相
+
-
+ BH In ) ( 有机相
29
1)酸性染料比色法
15
2纸色谱法
• 可用于生物碱盐或游离碱的鉴别。 • 主要是以水为固定相的正相纸色谱法,分 离效果常取决 于流动相的性质。BAW系统 • 显色剂:基本和薄层色谱法相同,但含硫 酸的试剂不适用。
16
3高效液相色谱法
• 依据:tR
• 条件不同时,可已知品作内标, 采用峰面积或峰高加大法 • 优点:快速,灵敏、微量等
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滴定至淡红色,并将滴定
结果用空白实验校正。每1ml硫酸滴定液相当于3.305mg 的麻黄碱(C10H15NO)。
变色范围:3.7~ 5.2黄→紫
22
重量分析法
适用:混合碱、未知结构、M差异大 提取重量法 优点:简便、不用换算因数无需知M 重量分析法 沉淀法 缺点:挥发性、碱性条件下可水解生物 碱不适用;取样大、操作易乳化、费时 优点:取样少、灵敏度高 缺点:计算复杂、操作繁琐
分光光度法
离子对萃取比色法
酸染料比色法
苦味酸盐比色法
雷氏盐比色法
异羟肟酸铁比色法
19
酸碱滴定分析法返滴定法
强碱滴定生物碱盐时,在70%~90%的乙 醇介质中终点比在水中明显,因此常将生 物碱盐溶于70 % ~ 90%乙醇,再用标准碱 -乙醇液滴定。 若选择的溶剂及指示终点方法合适,也可 用非水滴定法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一、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从大类分是指经典的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
重量分析是指根据试样经过化学实验反应后生成的产物的质量来计算式样的化学组成,多数是指质量法。
容量法是指根据试样在反应中所需要消耗的标准试液的体积。
容量法即可以测定式样的主要成分,也可以测定试样的次要成分。
1.1 重量分析指采用添加化学试剂是待测物质转变为相应的沉淀物,并通过测定沉淀物的质量来确定待测物的含量。
1.2 容量分析滴定分析主要分为酸碱滴定分析、络合滴定分析、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沉淀滴定分析。
酸碱滴定分析是指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原理,利用酸性标定物来滴定碱性物质或利用碱性标定物来滴定酸性待测物,最后以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等)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的终点,通过加入的标定物的多少来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络合滴定分析是指以络合反应(形成配合物)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如EDTA 与金属离子发生显色反应来确定金属离子的含量等。
络合反应广泛地应用于分析化学的各种分离与测定中,如许多显色剂,萃取剂,沉淀剂,掩蔽剂等都是络合剂,因此,有关络合反应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是分析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是以溶液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可用于无机分析,而且可以广泛用于有机分析,许多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有机化合物可以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来加以测定。
通常借助指示剂来判断。
有些滴定剂溶液或被滴定物质本身有足够深的颜色,如果反应后褪色,则其本身就可起指示剂的作用,例如高锰酸钾。
而可溶性淀粉与痕量碘能产生深蓝色,当碘被还原成碘离子时,深蓝色消失,因此在碘量法中,通常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沉淀滴定分析: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又称银量法(以硝酸银液为滴定液,测定能与Ag+反应生成难溶性沉淀的一种容量分析法)。
虽然可定量进行的沉淀反应很多,但由于缺乏合适的指示剂,而应用于沉淀滴定的反应并不多,目前比较有实际意义的是银量法。
二、仪器分析2.1 电化学分析是指应用电化学原理和技术,是利用原电池模型的原理来分析所测样品的电极种类及电解液的组成及含量和两者之间的电化学性质的关系而建立起来的一类分析方法。
现在一般是使用电化学工作站来对样品进行测试。
其特点是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应用范围广。
根据测量的电信号不同,电化学分析法可分为电位法、电解法、电导法和伏安法。
电位法是通过测量电极电动势以求得待测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
若根据电极电位测量值,直接求算待测物的含量,称为直接电位法;若根据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的变化以确定滴定的终点,称为电位滴定法。
电解法是根据通电时,待测物在电他电极上发生定量沉积的性质以确定待测物含量的分析方法。
电导法是根据电解质溶液中溶质溶度的不同,其电导率也不同的原理,而测量分析溶液的电导以确定待测物含量的分析方法。
伏安法是将一微电极插入待测溶液中,根据被测物质在电解过程中的电流- 电压变化曲线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一种电化学分析方法。
2.2 光化学分析光化学分析是基于能量作用于物质后,根据物质发射、吸收电磁辐射以及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的化学分析方法。
其主要可分为光谱法和非光谱法两大类。
光谱法是基于辐射能与物质相互作用时,测量有无之内不发生量子化的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发射、吸收或散射辐射的波长和强度而进行分析的方法。
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原子发射光谱法(AES)、原子荧光分析法(AFS)、红外光谱法(IR)等。
非光谱法是基于光的波动性而对物质进行测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和旋光法等。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利用气态原子可以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辐射,使原子中外层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的现象而建立的。
由于各种原子中电子的能级不同,将有选择性地共振吸收一定波长的辐射光,这个共振吸收波长恰好等于该原子受激发后发射光谱的波长,由此可作为元素定性的依据,而吸收辐射的强度可作为定量的依据。
其基本原理是每一种元素的原子不仅可以发射一系列特征谱线,也可以吸收与发射线波长相同的特征谱线。
当光源发射的某一特征波长的光通过原子蒸气时,即入射辐射的频率等于原子中的电子由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一般情况下都是第一激发态)所需要的能量频率时,原子中的外层电子将选择性地吸收其同种元素所发射的特征谱线,使入射光减弱。
特征谱线因吸收而减弱的程度称吸光度A,与被测元素的含量成正比:A=KC 式中K为常数;C为试样浓度;K包含了所有的常数。
此式就是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由于原子能级是量子化的,因此,在所有的情况下,原子对辐射的吸收都是有选择性的。
由于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的排布不同,元素从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时吸收的能量不同,因而各元素的共振吸收线具有不同的特征。
2.2.2 原子发射光谱法(AES)原子发射光谱法是依据各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热激发或电激发下,发射特征的电磁辐射,而进行元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是光谱学各个分支中最为古老的一种,可同时检测一个样品中的多种元素。
其基本原理是各物质的组成元素的原子的原子核外围绕着不断运动的电子,电子处在一定的能级上,具有一定的能量。
从整个原子来看,在一定的运动状态下,它也是处在一定的能级上,具有一定的能量。
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原子处在最低的能级状态,即基态。
基态原子在激发光源(即外界能量)的作用下,获得足够的能量,其外层电子跃迁到较高能级状态的激发态,这个过程叫激发。
处在激发态的原子是很不稳定的,在极短的时间内(10s)外层电子便跃迁回基态或其它较低的能态而释放出多余的能量。
释放能量的方式可以是通过与其它粒子的碰撞,进行能量的传递,这是无辐射跃迁,也可以以一定波长的电磁波形式辐射出去,其释放的能量及辐射线的波长(频率)要符合波尔的能量定律。
原子荧光分析法是以原子在辐射能激发下发射的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发射光谱分析法。
但所用仪器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相近。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宽,能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是介于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之间的光谱分析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在一定波长的辐射能激发下发射的荧光强度而进行定量分析。
原子荧光的波长在紫外、可见光区。
气态自由原子吸收特征波长的辐射后,原子的外层电子从基态或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约经10-8 秒,又跃迁至基态或低能态,同时发射出荧光。
若原子荧光的波长与吸收线波长相同,称为共振荧光;若不同,则称为非共振荧光。
共振荧光强度大,分析中应用最多。
在一定条件下,共振荧光强度与样品中某元素浓度成正比,从而通过测试共振荧光的强度来确定待测元素的含量。
2.2.4 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光度或发光强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在分光光度计测试中,将不同波长的光连续地照射到一定浓度的样品溶液时,便可得到与不同波长相对应的吸收强度。
再以波长(λ为横坐标,吸收强度(A)为纵坐标,就可绘出该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
利用该曲线进行物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称为分光光度法,也称为吸收光谱法。
用紫外光源测定无色物质的方法,称为紫外分光光度法;用可见光光源测定有色物质的方法,称为可见光光度法。
2.2.5 旋光法旋光法是基于许多物质都具有旋光性(又称光学活性)如含有手征性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从而利用物质的旋光性质测定溶液浓度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样品在指定的溶剂中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采用旋光计测得样品的旋光度并算出比旋光度,然后与标准比较,或以不同浓度溶液制出标准曲线即工作曲线,求出含量。
2.3 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是指通过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相态的选择性分配,以流动相对固定相中的混合物进行洗脱,混合物中不同的物质会以不同的速度沿固定相移动,最终达到分离的效果。
色谱法中有两个相,一个相是流动相,另一个相是固定相。
如果用液体作流动相,就叫液相色谱,用气体作流动相,就叫气相色谱。
2.3.1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气相色谱仪中的一根流通型的狭长管道(色谱柱)。
在色谱柱中,不同的样品由于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与特定的柱填充物(固定相)有着不同的相互作用而被气流(载气,流动相)以不同的速率带动。
当化合物从柱的末端流出时,它们被检测器检测到,产生相应的信号,并被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在色谱柱中固定相的作用是分离不同的组分,使得不同的组分在不同的时间(保留时间)从柱的末端流出。
其它影响物质流出柱的顺序及保留时间的因素包括载气的流速,温度等。
而气相色谱法中可以使用的检测器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有火焰电离检测器(FID)与热导检测器(TCD)。
2.3.2 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对两相亲和力的差别。
根据固定相的不同,液相色谱分为液固色谱、液液色谱和键合相色谱。
应用最广的是以硅胶为填料的液固色谱和以微硅胶为基质的键合相色谱。
根据固定相的形式,液相色谱法可以分为柱色谱法、纸色谱法及薄层色谱法。
按吸附力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渗透色谱。
近年来,在液相柱色谱系统中加上高压液流系统,使流动相在高压下快速流动,以提高分离效果,因此出现了高效(又称高压)液相色谱法。
检测器主要有紫外吸收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和折光示差检测器,其中以紫外吸收检测器使用最广。
2.4 波谱分析波谱分析是指物质在光(电磁波)的照射下,引起分子内部某种运动,从而吸收或散射某种波长的光,将入射光强度变化或散射光的信号记录下来,得到一张信号强度与光的波长或波数(频率)或散射角度的关系图,用于物质结构、组成及化学变化的分析,这就叫波谱法。
波谱法主要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简称为四谱。
除此之外还包含有拉曼光谱等。
2.4.1 红外光谱法(IR )红外光谱法是分子吸收光谱的一种,是通过将一束不同波长的红外射线照射到物质的分子上,某些特定波长的红外射线被吸收,形成这一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
每种分子都有由其组成和结构决定的独有的红外吸收光谱,据此可以对分子进行结构分析和鉴定。
主要是应用于测试有机分子的价键结构以及官能团的种类等。
其基本原理是当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红外光通过物质,物质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或转动频率和红外光的频率一样时,分子就吸收能量由原来的基态振(转)动能级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振(转)动能级,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发生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该处波长的光就被物质吸收。
所以,红外光谱法实质上是一种根据分子内部原子间的相对振动和分子转动等信息来确定物质分子结构和鉴别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2.4.2 紫外光谱法(UV)紫外光谱法是测定物质分子在紫外光区吸收光谱的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