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DWI的原理和应用
DWI在脑部的应用
![DWI在脑部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853f16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c.png)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脑卒中发生后,由于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水肿和坏死,水 分子扩散受限。DWI能够通过扩散系数值定量分析脑组织 损伤程度,从而预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研究表明, 高扩散系数值与不良预后相关,而低扩散系数值可能预示 着较好的神经功能恢复。
脑白质病变预后评估
总结词
DWI可用于评估脑白质病变的进展和预后,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供参考依据。
脑卒中治疗方案选择与优化
治疗方案选择
预防复发
DWI技术可以用于评估脑卒中患者的 病情严重程度,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 治疗方案,如溶栓治疗、机械取栓等。
对于脑卒中患者,DWI技术可以用于 长期监测,及时发现复发的迹象,为 预防复发提供依据。
治疗效果评估
DWI可以监测脑卒中治疗后的效果, 通过观察病灶大小和扩散程度的变化, 评估治疗效果。
详细描述
脑白质病变是指脑白质区域的髓鞘脱失或轴 突损伤,常见于多发性硬化、脑白质营养不 良等神经系统疾病。DWI能够通过扩散系数 值定量分析白质病变的严重程度,从而评估 疾病的进展和预后。研究表明,扩散系数值 的变化与疾病活动性相关,可用于监测治疗 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05 DWI在脑部病变治疗中的 应用
详细描述
脑白质病变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DWI通过观察水分子扩散运动的变化,能够反 映脑白质病变的病理生理特征。不同类型的脑白质病变在DWI上表现出不同的扩 散受限程度和扩散系数值,有助于临床医生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
04 DWI在脑部病变预后评估 中的应用
脑部肿瘤预后评估
总结词
DWI有助于评估脑部肿瘤的恶性程度和 预后,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脑白质病变检测
总结词
DWI有助于发现脑白质病变,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dwi弥散梯度
![dwi弥散梯度](https://img.taocdn.com/s3/m/3b28c96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62.png)
dwi弥散梯度
弥散加权成像(DWI)是一种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用于测量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
水分子在组织中的扩散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组织的结构、细胞类型和疾病状态。
DWI可用于诊断多种疾病,包括脑梗死、中风、白质病变、脑肿瘤等。
DWI原理是利用磁场梯度来改变水分子在组织中的扩散方向。
当水分子受到磁场梯度的影响时,它们会沿着磁场梯度方向扩散。
随着水分子扩散的距离增加,其信号强度会逐渐减弱。
这一现象称为扩散磁化率。
DWI图像通常以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表示。
ADC值越低,水分子扩散越慢。
因此,DWI图像上高ADC值的区域对应于水分子扩散较快的区域,而低ADC值的区域对应于水分子扩散较慢的区域。
DWI图像可用于诊断多种疾病。
例如,在脑梗死的早期,脑组织内的水分子扩散受限,DWI图像上会显示出高ADC值的区域。
随着病情的发展,脑组织内的水分子扩散速度会逐渐恢复,DWI图像上高ADC值的区域会逐渐消失。
DWI还可用于诊断白质病变。
白质病变是指脑白质中的结构损伤。
DWI图像上白质病变区域的ADC值通常较低。
dwi医学名词解释
![dwi医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f334d2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1.png)
dwi医学名词解释
Dwi是医学上的缩写,代表"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即扩散加权成像。
在医学影像学中,DWI是一种利用水分子在组织
中的随机运动来生成图像的成像技术。
它通过测量水分子在组织中
的自由扩散,可以提供关于组织微结构和功能的信息。
DWI通常用
于检测和诊断中风、脑部肿瘤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在临床实践中,DWI常常与MRI(磁共振成像)结合使用,可以提供高对比度和高分
辨率的图像,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规划。
从技术角度来看,DWI利用了磁共振成像中的梯度脉冲序列,
通过测量水分子在梯度磁场中的运动来生成图像。
由于不同类型的
组织对水分子的扩散有不同的特征,DWI可以显示出组织的微观结
构和病变情况,对于早期发现病变和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DWI还可以结合其他成像技术,如ADC(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表观扩散系数)成像,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ADC成像可以衡量组织中水分子扩散的速度和方向,从而进一
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评估。
总的来说,DWI作为一种重要的医学成像技术,对于神经系统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化,为临床医学带来了许多益处。
dwi名词解释
![dwi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dc5915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56.png)
dwi名词解释
DWI是磁共振检查中的一种特殊扫描序列,中文名称为弥散加权成像。
它利用正常组织和病理组织之间水扩散程度和方向的差别来成像,因此,DWI 可以用于区分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
在临床应用中,DWI主要用于诊断急性脑梗死,其敏感性为94%,特异性为100%。
此外,DWI还可以用于鉴别蛛网膜囊肿与表皮样囊肿、硬膜下积脓与积液、脓肿与肿瘤坏死等。
在颅内其他病变如肿瘤、感染、外伤和脱髓鞘等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评价中,DWI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磁共振dwi的原理及应用
![磁共振dwi的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3f2be2b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80.png)
磁共振DWI的原理及应用1. 介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是一种用于检测组织水分子运动状态的成像技术。
通过测量水分子在生物组织内的随机热运动,可以提供有关组织微结构及功能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磁共振DWI的原理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2. 原理磁共振DWI的原理基于分子热运动对水分子的偏移造成的相位差异。
在常规磁共振成像中,脉冲序列通过对磁化强度和相位信息进行编码来生成图像。
而对于DWI,通过应用梯度场,在磁化感应的基础上加入梯度方向对水分子进行编码。
这样可以探测水分子在组织中的扩散运动。
3. 应用3.1 体内器官的病理检测•DWI可以用于检测与炎症相关的组织病理变化,如脑梗死、炎性肠病等。
通过检测组织的扩散系数,可以提供与病变强度和范围相关的信息。
•在肿瘤学中,DWI被广泛应用于检测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反应。
高度病态的组织通常会导致DWI成像中高信号区域的出现。
3.2 脑部疾病诊断•DWI广泛应用于脑部疾病的诊断,如脳梗死、脳炎等。
脑组织中的扩散系数变化可以提供关于缺血和细胞水肿的信息。
•在癫痫诊断中,DWI可以检测到癫痫灶附近的水肿,帮助确定病灶的位置和范围。
3.3 肝脏疾病诊断•DWI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日益重要。
例如,肝癌和肝血供不良通常导致肝组织的扩散系数下降,可以通过DWI成像来检测和定量评估这些疾病。
3.4 心脏疾病的评估•DWI可用于评估心肌梗死区域的程度和扩散变化。
心肌梗死区域通常导致水分子的扩散减慢,可以通过DWI成像来定量评估。
3.5 肾脏疾病的评估•DWI可以用于评估肾脏疾病,如肾癌、肾血供不足和肾梗死等。
通过测量肾组织的扩散系数,可以提供关于肾功能和病理变化的定量信息。
4. 结论磁共振DWI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可以提供关于组织微结构和功能的有用信息。
其在医学诊断和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加。
通过对DWI成像的分析和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评估治疗反应以及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dwi的原理及应用价值
![dwi的原理及应用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9cca24aa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f.png)
dwi的原理及应用价值1. dwi的概述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一种用于检测水分子在体内扩散状态的成像技术。
它通过测量水分子扩散速率来提供关于组织微结构和功能的信息。
DWI 主要基于磁共振成像技术,通过对梯度强度进行环境控制,可以观察到水分子在组织中的自由扩散和限制扩散。
因此,DWI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神经学、肿瘤学和心血管学等领域。
2. dwi的原理DWI的原理基于水分子的自由扩散和限制扩散。
在DWI图像中,水分子的自由扩散通过高强度信号表示,而限制扩散则通过低强度信号表示。
这种扩散现象与组织中的微结构有关,例如细胞膜、纤维束等,因此可以提供有关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定量信息。
DWI图像的获取主要通过梯度强度的变化来控制,通常使用两个梯度脉冲进行测量。
第一个梯度脉冲用于标记水分子的起始位置,第二个梯度脉冲用于标记水分子的终点位置。
在获得了一系列梯度强度的图像之后,可以使用比较复杂的数学模型来计算水分子扩散的速率和方向。
3. dwi的应用价值3.1 神经学领域DWI在神经学领域的应用非常重要。
它可以用来检测和定位脑部损伤,如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脑肿瘤等。
通过观察DWI图像中的水分子扩散情况,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DWI还可以用于研究大脑功能连接。
通过观察不同脑区域间的水分子扩散情况,可以了解大脑的连接情况,并研究认知功能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
3.2 肿瘤学领域DWI在肿瘤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观察DWI图像中肿瘤周围的水分子扩散情况,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此外,DWI还可以用于指导肿瘤的治疗计划,如放疗和手术。
3.3 心血管学领域在心血管学领域,DWI可以用于评估心肌梗死和心肌炎等心脏疾病。
通过观察DWI图像中心肌区域的水分子扩散情况,可以评估心肌的缺血和纤维化程度,并帮助医生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DWI的临床应用
![DWI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5ea604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1b.png)
DWI: 病变在DWI上表现与病程进展密切相关。
在病变急性期,DWI表现为高信号;
在缓解-复发阶段,DWI呈环形或圆形高信号;
在缓解静止期,DWI呈稍高信号。
多发性硬化
近年来, 对脑肿瘤的多项研究结果显示, ADC
值与肿瘤组织有相关性。
1.星形细胞肿瘤(I级良性,II级间变性,III、IV级恶性)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是目前唯一能对机体内水分子弥散进行定量分析的无 创性MRI检查方法。自1986年应用于活体后, 经过十几年的 发展, 在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扩散
也称弥散,指分子热能激发而产生的一种无规则的、 随机的、相互碰撞的运动过程,也称分子热运动或布朗运 动。人体组织内的水分子总是处于热运动状态,这种运动 方式也是弥散加权成像的基础。
DWI表现:DWI呈高信号,ADC值为相应的低信号。
急性期
3.亚急性期(3d-10d) 病理表现:血管源性水肿加重,细胞外间隙水分增多,弥
散速度加快,直到与脑组织相同。
常规MRI表现:长T1长T2信号,即T1WI低信号,T2WI高 信号,压水像呈高信号。
DWI表现:DWI信号呈下降趋势,ADC值逐渐增加,达到 并高于正常值,期间在ADC图上梗死灶可以表现为等信号, 出现“假性正常化”。
DWI表现:DWI上呈高信号,ADC值下降。
DWI
T2WI
T1WI
2.急性期(7-72h)
病理表现:此期病理表现和超急性期区别不大,也是表现 为水分子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产生细胞毒性水肿,使水分 子弥散受限。
常规MRI表现:长T1长T2信号,即T1WI低信号,T2WI高 信号,压水像(FLAIR)呈高信号。
dwi磁共振概念
![dwi磁共振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4b4b8c00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fe.png)
dwi磁共振概念
DWI磁共振全称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属于核磁共振成像的一种技术,主要用于排除全身器质性病变。
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该检查的原理是在生理条件下,人体内水分子呈现自由扩散的运动状态,而在病理的情况下,人体内水分子呈现扩散运动受限的状态,通过DWI检查能够非常明确地显示出来。
通常在出现头痛、呕吐、偏瘫、感觉异常等不适症状以后,可能怀疑是急性脑梗死导致,可以进一步行DWI检查明确诊断。
DWI检查在临床上不仅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全身器质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同时还可以与表观扩散系数图结合进一步诊断相关疾病。
DWI原理及临床应用
![DWI原理及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548658aa58da0116c1749bd.png)
就越差。
•b值越小,施加的正反两个梯度的强度就越小,对
弥散探测就越不敏感。但整个图像的信号就越高,
SNR就越好。
•在头部,b值一般为1000左右。在体部,b值一般为
300-800。
影响弥散的因素
在活体中,弥散受组织 结构、生化特性影响外, 还受多种生理因素影 响:如心脏搏动、呼吸、 灌注、肢体移动,所以 用表观弥散系数(ADC) 来描述活体弥散成像中 的弥散状况。
DWI图
ADC图
DWI图
❖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灶中发现新发病灶
T2WI
常规DWI
DWI能早期发现深部脑
白质穿支小动脉闭塞所
致细胞毒性水肿,尤其
是能从不同时期多发腔
隙性梗死灶中鉴别出急
性期病灶,以指导临床
ADC
eADC
治疗。
左图示双侧基底节区散在多 发小腔隙性脑梗死灶,其中 左侧内囊膝部病灶为本次新 发病灶。
急性脑梗塞-DWI早期发现病变
•急性脑梗塞病人, 有明显症状。 •在T2, T1, FLAIR图像 上都未见异常。DWI 上清晰显示病灶区。
急性脑梗死-不同部位脑梗死(1)
DWI图
ADC图
T2WI
M
DWI
27Y
4
AD C
急性脑梗死(2)
• 大面积脑梗死举例
T2WI
DWI
3DTOF
亚急性脑梗死
地反映病变或组织的
3
4 水分子扩散情况。
病理基础
A
B
正常组织细胞毒性水肿的源自织随机运动的水分子---低信号 运动受限的水分子---高信号
病理基础
细胞坏死崩解组织 水分子运动不受限制
DWI仍然是高信号!!!
dwi扩散受限的原理
![dwi扩散受限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9fecfc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60.png)
dwi扩散受限的原理摘要:1.DWI 扩散受限的原理概述2.DWI 扩散受限与扩散的关联3.DWI 扩散受限的影响因素4.DWI 扩散受限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正文:【1.DWI 扩散受限的原理概述】DWI(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扩散受限原理,是一种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用于检测人体内部组织的微观结构和功能信息。
DWI 扩散受限原理主要通过测量水分子在人体组织中的扩散速度,来反映组织的形态和病理变化。
当水分子在组织中的扩散速度受到限制时,DWI 扩散受限原理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这些异常情况,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2.DWI 扩散受限与扩散的关联】DWI 扩散受限与扩散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扩散是指物质在空间中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自发传播的过程,而DWI 扩散受限原理主要关注的是水分子在人体组织中的扩散速度。
在正常情况下,水分子在人体组织中的扩散是相对自由的,但在某些病理状态下,例如脑梗塞、脑肿瘤等,水分子的扩散速度会受到限制。
因此,通过DWI 扩散受限原理,医生可以发现这些病理状态,并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
【3.DWI 扩散受限的影响因素】DWI 扩散受限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结构:不同的组织结构对水分子的扩散速度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在神经纤维束中,水分子的扩散速度受到纤维束的排列和走向的影响,呈现出各向异性的特点。
(2)组织密度:组织密度越高,水分子在其中的扩散速度越快。
因此,在DWI 扩散受限原理中,组织密度对扩散速度有一定的影响。
(3)温度:温度对水分子的扩散速度有明显影响。
在较高温度下,水分子的扩散速度会加快,而在较低温度下,水分子的扩散速度会减慢。
(4)病理因素:在一些病理状态下,例如脑梗塞、脑肿瘤等,水分子的扩散速度会受到限制。
这些病理因素会导致DWI 扩散受限原理的检测结果出现异常,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4.DWI 扩散受限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DWI 扩散受限原理在医学诊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dwi磁共振概念 -回复
![dwi磁共振概念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7aa5524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8.png)
dwi磁共振概念-回复DWI磁共振概念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常见和重要的诊断手段。
DWI(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是MRI中的一种重要成像模式,它能够提供关于组织或器官中水分子扩散的信息。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DWI磁共振的概念、原理、影像产生和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第一步:介绍MRI和其背后的原理MRI是一种通过利用原子核在强磁场和射频脉冲的作用下的能量吸收和释放来生成影像的医学成像技术。
它能够以非侵入性的方式提供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的图像,对于脑部和其他身体部位进行检查非常有用。
MRI 的原理是基于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现象,即核自旋在强磁场作用下进行共振。
第二步:什么是DWI磁共振DWI磁共振是MRI的一种特定模式,它使用梯度脉冲来制造磁场不均匀性,以便测量水分子在组织中的扩散。
水分子的扩散速率与其周围环境的组织微结构相关,进而反映细胞和组织的状态。
因此,DWI能够提供关于病理性变化的信息,比如缺血、肿瘤、炎症等。
第三步:DWI磁共振的原理DWI利用了水分子的热运动性质。
在正常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是随机的,但当组织发生病理性变化时,如缺血,水分子的扩散就会受到限制。
DWI测量的是水分子在给定时间内的位移。
该位移与其自由扩散距离相关。
在DWI中,梯度脉冲在不同时间和方向上应用,然后通过测量相关信号来得到水分子扩散的信息。
这样,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反映组织扩散性质的图像。
第四步:如何生成DWI影像在DWI磁共振成像中,首先需要使用梯度脉冲来产生磁场梯度,然后使用射频脉冲来激发水分子的共振。
接下来,使用各种技术测量水分子在梯度脉冲作用下的位移和扩散。
最后,通过计算和处理这些测量信息,可以生成DWI影像。
与常规MRI不同的是,DWI使用了额外的梯度脉冲和测量,以提供关于水分子扩散的信息。
全身弥散DWI原理及临床应用
![全身弥散DWI原理及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32c7a6f6c175f0e7dd13725.png)
That’s all Thank you
ADC
病理基础
细胞坏死崩解组织 水分子运动不受限制
DWI仍然是高信号!!!
弥散序列
1800 900
回波
TE
time
T2穿透效应
DWI
弥散
T2
弥散加权图像包含有T2、弥散变化的综合 信息,我们把T2的对比度在弥散图像上反 映的现象称为透过效应(shine through) 。
全身弥散
扫描多段,拼接成 一个整体,这就是 “全身弥散”。
但是背景(正常组 织)的信号很强, 干扰了病变的显示 ,特别是小病灶。
全身弥散序列-STIR-DWI
180o Inversion
Technique: STIR DWI
加上 STIR
没有 STIR
加上 STIR
没有 STIR
STIR-DWI
•全身DWI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
• 假阴性常见原因:肿瘤组织比正常组织细胞间的间隙并不狭窄, 水分子弥散比正常组织并不更受限。
• 假阳性常见原因:部分非肿瘤组织常规组织细胞间隙狭窄,水分 子弥散比正常组织更受限;或是存在较重T2穿透效应。
•全身DWI需与常规MR序列结合诊断会减小假 阴性和假阳性带来的误诊。
ADC
-
=
DWI(B=1000) T2(B=0)
ADC
ADC
1W 2W 3W 4W
ADC值下降
ADC值升高
That’s all Thank you
急性脑梗塞病人
•急性脑梗塞病人, 有明显症状。 •在T2, T1, FLAIR图像 上都未见异常。DWI 上清晰显示病灶区。
体部弥散 全身弥散
弥散成像在全身其他部位的应用
[DWI原理和应用] 磁共振dwi是什么检查
![[DWI原理和应用] 磁共振dwi是什么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741af3e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16.png)
一、 DWI 的概念 1.定义:弥散又称扩大,是指份子从四周环境的热能中获取运动能量而使份子发生的一连串的、小的、随机的位移现象并互相碰撞,也称份子的热运动或者布朗运动。
2. DWI 技术就是检测扩大运动的方法之一,由于普通人体MR 成像的对象是质子,主要是水份子中的质子,因此 DWI 技术事实上是通过检测人体组织中水份子扩大运动受限制的方向和程度等信息间接反映组织微观结构的改变。
3. 生物组织内的水份子的扩大分为三大类:细胞外扩大,细胞内扩大,跨膜扩大,且扩大运动受到组织结构、细胞内细胞器和组织大份子的影响。
4. 影响水份子弥散的因素:膜结构的阻挡,大份子蛋白物质的吸附,微血管内流淌血液的影响〔?〕。
5. DWI 中的水份子:1〕无创探测活体组织中水份子扩大的惟一方法 2〕信号来源于组织中的自由水 3〕结合水尽管运动受限,但仍不能产生信号 4〕不同组织对自由水扩大限制程度不同 5〕产生 DWI 对比 6〕检测组织中自由水限制性扩大的程度 6. 常规 DWI ,主要对细胞外自由水运动敏感 T2WI 基础上,施加扩大梯度,组织信号衰减 1〕自由水扩大越自由 =信号丢失多, DWI 信号越低 2〕自由水扩大越受限 =信号丢失少,DWI 信号越高 7. 在匀称介质中,任何方向的弥散系数都相等,这种弥散称为各向同性扩大〔eg.脑脊液〕;在非匀称介质中,各方向的弥散系数不等,这种弥散称为各向异性扩大〔eg.脑白质纤维素〕。
各向异性扩大在人体组织中是普遍存在的,其中最典型的是脑白质神经纤维束。
水份子在神经纤维长轴方向上扩大运动相对自由,而在垂直于神经纤维长轴的方向上,水份子的扩大运动将明显受到细胞膜和髓鞘的限制。
二、 DWI 的原理 1.以 SE-EPI 序列来介绍 DWI 的基本原理。
射频脉冲使体素内质子的相位一致,射频脉冲关闭后,由于组织的 T2 弛 XX 和主磁场不匀称将造成质子渐渐失相位,从而造成宏观横向磁化矢量的衰减。
dwi名词解释影像学
![dwi名词解释影像学](https://img.taocdn.com/s3/m/f434c296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9.png)
dwi名词解释影像学
本文将介绍DWI的定义、原理、临床应用和常见问题解答等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DWI在影像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DWI(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是一种基于水分子自由扩
散的影像学技术,其测量水分子在组织中的扩散情况,从而反映组织微结构的变化。
DWI的核心指标是ADC(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即表观弥散系数,它是一种反映组织内水分子扩散情况的参数。
DWI可以用于诊断肿瘤、中风、炎症等多种疾病,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广泛的成功。
DWI的原理是基于布朗运动理论,即分子在温度作用下会发生随机运动,因此水分子在生物体内也会发生扩散。
DWI可以通过改变梯度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在不同的磁场下对水分子的自由扩散进行测量。
DWI还可以结合MRI(磁共振成像)技术,获得高分辨率的图像,从
而更好地观察人体内部的微小结构变化。
DWI在临床应用中有很多优势,比如可以提供快速、无创、无剂量的诊断手段,能够在早期发现疾病的微小变化,并在治疗后进行有效监测。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DWI图像可能会受到伪影的干扰,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技术进行诊断,这些问题需要在临床使用中得到更好的解决。
总之,DWI是一种重要的影像学技术,对于诊断和治疗很多疾病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DWI的原理、应用和常见问题解答等方面,从而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弥散加权成像(DWI):从原理到临床
![弥散加权成像(DWI):从原理到临床](https://img.taocdn.com/s3/m/1184811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6.png)
弥散加权成像(DWI):从原理到临床前⾔磁共振成像(MRI)是神经科疾病最重要的检查⼿段之⼀,对神经科疾病的临床诊疗有着深远⽽持续的影响。
MRI序列繁多,每个序列都能侧重反映组织间某种特性的差别(所谓的侧重即是MRI中经常说的“加权”的意思,⽐如最常⽤的T1加权成像(T1WI)侧重反映组织间的T1弛豫时间对⽐,T2加权成像(T2WI)侧重反映组织间的T2弛豫时间对⽐)。
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e,DWI)则是侧重反映组织间⽔分⼦弥散情况的对⽐,是⽬前颅脑MR成像最常⽤的序列之⼀,也可以说是神经科医⽣“最喜欢”的序列之⼀,其成像速度快,对很多疾病的诊断都能起到⾮常重要的作⽤。
本⽂将以神经系统疾病为例,简单阐述DWI形成的原理、阅⽚注意事项以及常见的临床应⽤,希望对各位读者特别是临床医⽣和MR初学者有所助益。
⼀、什么是弥散?什么是弥散受限?弥散(diffusion)是⼀种物理现象,指的是分⼦(MRI中主要指⽔分⼦)随机杂乱⽆章的运动。
正常脑脊液中的⽔分⼦状态接近⾃由⽔,可以⾃由运动⽽⽆所限制,⽆弥散受限(图1)。
⼀些特殊的病理⽣理过程会影响⽔分⼦这种⾃由运动(⽐如细胞毒性⽔肿),则称之为弥散受限(图2)。
⼀种组织是否有弥散受限可以通过DWI序列检测出来,会在DWI和ADC图中有相应的信号改变(灰⽩对⽐度改变)。
弥散受限在DWI表现为⾼信号,在ADC图中表现为低信号。
在熟知⼀些疾病的病理⽣理过程和弥散受限常见的成因的前提下,DWI和ADC图的信号改变就能帮助我们做出某些疾病的倾向性诊断。
图1:圆形代表⽔分⼦,箭头⽅向和长度表⽰运动⽅向和速度⼤⼩,⾃由⽔中,⽔分⼦运动杂乱⽆章。
图2:弥散受限。
某些原因(图中杂乱的线条表⽰)导致了⽔分⼦运动⽅向和速度的限制(箭头长度⼩于图1,表⽰速度减低)。
这种弥散受限可以通过DWI探测出来。
⼆、DWI序列是如何成像的,DWI和ADC图各有什么意义?⾸先,要明确⼀点的是,DWI序列并不是单纯的反映⽔分⼦弥散信息的序列,因为序列的特殊性,他始终都有不同程度的T2权重,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与其成像技术有关。
dtidwi]dti(弥散张量成像)简介及原理
![dtidwi]dti(弥散张量成像)简介及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4caad38561252d380eb6e70.png)
[DTI/DWI]DTI(弥散张量成像)简介及原理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是利用水分子的弥散各向异性进行成像,可用于脑白质纤维研究,常用扫描技术包括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EPI),线阵扫描弥散成像, 导航自旋回波弥散加权成像(LSDI),半傅立叶探测单发射快速自旋回波成像等.每种成像技术各有其优缺点,EPI扫描时间短,图像信噪比高,但存在化学位移伪影、磁敏感性伪影、几何变形;LSDI精确度高,几乎无伪影及变形,但扫描时间过长;导航自旋回波弥散加权成像运动伪影少,但扫描时间长;半傅立叶探测单发射快速自旋回波成像扫描时间短,但图像模糊.综合比较,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是用于临床研究较适宜的方法.(引自%26lt;%26lt;医学影像学杂志%26gt;%26gt;2006年04期王海燕, 赵斌, 于富华) 1827 Robert Brown 首次发现弥散现象1950 Hanh 从理论上提出用自旋回波测量水分子弥散过程的方法1985 Taylor 和Bushel 首次实现磁共振弥散成像1986 Denis LeBihan 首次将磁共振弥散成像应用于活体1990 Michael Moseley 发现弥散成像在早期脑缺血诊断中的价值1996 首次实现人脑弥散张量成像1999首次实现人脊髓弥散张量成像一、弥散张量成像的基本原理弥散张量成像(DTI)是利用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改进和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弥散张量不是平面过程,以三维立体角度分解,量化了弥散各向异性的信号数据,使组织微结构更加精细显示,弥散需要用张量显示,扫描应用多个梯度场方向,现用6-55个方向。
DTI:弥散具有方向依靠性,分子向各个方向弥散的距离不相等,则成为各向异性(anistrophic)。
而DWI则为水分子弥散的方向相一致,即相同性。
弥散张量成像的原理:在完全均质的溶质中,分子向各方向的运动是相等的,此种弥散方式为各向同性(isotrophic),其向量分布轨迹成一球形,而另一种弥散是在非均一状态中,分子向各方向运动具有方向依靠性,分子向各方向弥散的距离不相等,称为各向异性(anisotrophic),其向量分布轨迹成一椭圆形。
dwi序列的原理及应用
![dwi序列的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6c603c9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1.png)
DWI序列的原理及应用1. DWI序列简介DWI(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序列是一种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检测分子扩散的方法。
它利用水分子的扩散运动提供有关生物组织微观结构和组织区域功能活动的信息。
DWI序列可以通过测量水分子在组织中扩散的程度来定量评估组织的微观结构和水分子的流动状态。
2. DWI序列的原理DWI序列的原理是利用梯度磁场脉冲对水分子进行标记,通过测量该标记水分子在空间中的移动情况进行成像。
在DWI序列中,采用了一组梯度脉冲,将水分子沿不同方向推动,然后通过成像技术测量水分子的扩散运动。
根据不同的梯度方向,可以获取一系列的DWI图像。
3. DWI序列的应用DWI序列在医学影像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3.1 脑部成像DWI序列可用于评估脑部组织的健康状况。
通过测量水分子在脑组织中的扩散情况,可以检测到脑缺血、脑梗塞等疾病。
此外,DWI序列还可以用于评估肿瘤的侵袭性、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等。
3.2 肝脏成像DWI序列可以用于评估肝脏组织的健康状态。
由于肝脏组织中存在着各种病理变化,如肝癌、肝纤维化等,通过测量水分子在肝脏组织中的扩散情况,可以提供有关这些病理变化的信息。
利用DWI序列还可以评估肝脏移植术后的功能状态。
3.3 前列腺成像DWI序列在前列腺成像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采用DWI序列可以提供有关前列腺癌的定量信息,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3.4 乳腺成像DWI序列在乳腺成像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利用DWI序列可以提供乳腺肿瘤的定量信息,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
3.5 过程监控DWI序列广泛应用于过程监控领域。
例如,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DWI序列评估治疗效果;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评估患者的神经恢复情况。
4. DWI序列的优势和局限性4.1 优势•DWI序列对于检测组织的微观结构和功能状态具有高度敏感性,并且成像速度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体素中水分子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扩散运动,其方 向是随机的,而在扩散梯度场方向上的扩散运动 将造成体素信号的衰减,如果水分子在敏感梯度 场方向上扩散越自由,则在扩散梯度场施加期间 扩散距离越大,经历的磁场变化也越大,组织信 号衰减越明显。DWI通过测量施加扩散敏感梯度 场前后组织发生的信号强度变化,来检测组织中 水分子扩散状态(自由度及方向),后者可间接 反映组织微观结构特点及其变化。
• 其影响因素众多,原理尚不明确: • 微观因素: • 体液流动、细胞的渗透性和温度、毛细血管灌注、 细胞内外水的黏滞度、膜通透性的方向 • 宏观因素: • 呼吸、搏动、蠕动等
• 因此利用DWI上组织信号强度变化检测到的不是 真正的扩散系数,它还会受到其他形式水分子运 动的影响。我们把检测到的扩散系数称为表观扩 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ecient,ADC)。 • 实际工作中用表观扩散系数(ADC) 来代替真正的 扩散系数,前者常明显大于后者。 • ADC 值的大小取决于成像物质及其内部分子的空 间分布,b值的选择,场强……
扩散加权成像术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 1950年,Hahn提出弥散对MR信号强度的影响。 • 1954年,Carr和Purcell以SE序列为基础取得水的 弥散系数。 • 1961年, Woessner扩展到利用受激回波序列的 测量。 • 1965年,Stejskal和Taaner引入脉冲梯度进行弥 散敏化。 • 1986年,Le Bihan等首次将DWI应用在生物组织 中。
• 扩散成像的理想状态是在能够满足病变与周围组 织器官清晰分辨识别的基础上获得准确反应组织 扩散特性的扩散图像,因此扩散图像的b值的选择 主要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 1、能够清晰显示和分辨被检组织。 • 2、有效抑制t2透射效应对扩散图像的影响。 • 3、应用尽可能高的b值,使被检组织的ADC值更 接近组织的真实D值。
原理
• 【弥散的概念】 • 弥散又称扩散,是指分子从周围环境的热能中获 取运动能量而使分子发生的一连串的、小的、随 机的位移现象并相互碰撞,也称分子的热运动或 布朗运动。
• DWI技术就是检测扩散运动的方法之一,由于一 般人体MR成像的对象是质子,主要是水分子中的 质子,因此DWI技术实际上是通过检测人体组织 中水分子扩散运动受限制的方向和程度等信息间 接反映组织微观结构的变化。
SE弥散加权成像: 信号的衰减与弥散系数有关。 GRE弥散加权成像: 信号的衰减与弥散系数、组织的T1、T2时间、翻 转角有关,因此很难测出弥散系数的精确值,活 体研究中, GRE弥散加权成像的图像计算的ADC 值比真正的弥散系数大,GRE扫描很快,不能加 载幅度过大、时间过长的梯度。
• 一、单次激发SE-EPI DWI序列 • 场强在1.0T以上的MRI仪目前多采用单次激发SEEPI序列进行DWI。该序列如果不施加扩散敏感梯 度场,得到将是t2wi,在t2wi基础上施加扩散敏感 场将得到DWI,b值一般选择为1000s/mm2左右, 根据需要可在层面选择方向上施加 扩散敏感梯度 场 ,也可在层面选择、频率编码及相位编码方向 上都施加。该序列TR为无穷大,因此剔除了t1弛 豫对图像对比的污染,根据需要和扫描机的软硬 件条件,TE一般为50~100ms。该序列成像速度 很快,单层图像的TA在数10到100毫秒。
扩散加权梯度与SE序列融合时
90° RF 扩散梯度 Gs 扩散梯度 180°
两个扩散敏感梯 度位于180°的两 侧.
φs φm
扩散加权梯度与GRE序列融合时
α
RF 扩散梯度 Gs 扩散梯度
两个扩散敏感梯 度场极性相反, 互相抵消.
φs φm
• 各向同性: • 弥散成像在x、y、z三个方向上加载梯度回波,立 体测量三个方向的总的回波。 • 各向异性: • 从6~55个方向加载梯度测量水分子的弥散。
b值对信号强度的影响
• 三、DWI的方向性: • DWI是反映扩散敏感梯度场方向上的扩散运动, 为了全面反映组织在各方向上的水分子扩散情况, 需要在多个方向上施加扩散敏感梯度场。如果在 多个方向(6个以上方向)分别施加扩散敏感梯度 场,则可对每个体素水分子扩散的各向异性作出 较为准确的检测,这种MRI技术称为扩散张量成 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利用DTI 技术可以很好地反映白质纤维束走向,对于脑科 学的研究将发挥很大的作用。
• 生物组织内的水分子的扩散分为三大类:细胞外 扩散,细胞内扩散,跨膜扩散,且扩散运动受到 组织结构、细胞内细胞器和组织大分子的影响。
• DWI是建立在MR成像要素之一——流动效应上的 一种成像方法。在宏观图像中反映活体组织水分 子的微观运动。MRA观察的是宏观的血流流动现 象,而弥散加权成像观察的是微观的水分子流动 扩散现象。
• 优点: • 1.对场强的依赖性低,低场设备也能获得较好的 效果; • 2、由于采用SE序列,因此不易产生磁敏感伪影 • 缺点: • 1、图像信噪比相对较低; • 2、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较低;成像速度太慢
• 三、Blade DWI技术 GE公司称为Propeller DWI技术 • 优点: • 1、采用FSE序列,可明显减轻磁敏感性伪影; • 2、图像信噪比较高; • 3、图像空间分辨率较高 • 缺点: • 成像速度明显低于单次激发SE-EPI序列
• 除了上述两种因素以外,我们在某个方向上施加 一个扩散梯度场,人为在该方向上制造磁场不均 匀,造成体素内质子群失相位,然后在施加一个 强度与持续时间完全相同的反向扩散梯度场,则 会出现两种情况:在该方向上没有位移的质子不会 受两次梯度场强的影响而失相位,而移动的质子 因两次梯度场引起的相位变化不能相互抵消,而 失相位信号衰减。
• 因此,b值的选择非常重要, 用小b值进行DWI,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局部组织的微循环灌注,但 所测得的ADC值稳定性较差,且易受其他生理活 动的影响,不能有效反映水分子的弥散运动,用 大b值进行DWI,所测得的ADC值受局部组织的微 循环灌注影响较小,能较好反映水分子的弥散运 动,因此,大b值进行DWI称高弥散加权成像,用 小b值进行DWI称低弥散加权成像。b=0时产生无 弥散加权的t2wi。
• 由于施加90度激发的横断面和180度激发的矢状 面相互垂直,两者相交的一条线上同时接受了90 度和180度脉冲,因而回波来自于两平面相交的 一条线上的组织。保持90度激发的层面不变,而 改变180度激发的矢状面的位置,就采集到左右 位置不同的许多条前后方向线状组织的信号,相 互叠加即成为一个平面,由于每个回采集到的是 一条线,因此称为线扫描,线扫描采集的每 个回 波是一维的,只有频率编码(此处为前后方向), 由于利用不断变换位置的矢状面激发来代替相位 编码,因而线扫描没有相位编码。
• 各向异性扩散在人体组织中是普遍存在的,其中 最典型的是脑白质神经纤维束。水分子在神经纤 维长轴方向上扩散运动相对自由,而在垂直于神 经纤维长轴的方向上,水分子的扩散运动将明显 受到细胞膜和髓鞘的限制。
• 【DWI原理】 • 以SE-EPI序列来介绍DWI的基本原理。 • 射频脉冲使体素内质子的相位一致,射频脉冲关 闭后,由于组织的T2弛豫和主磁场不均匀将造成 质子逐渐失相位,从而造成宏观横向磁化矢量的 衰减。
• 自由扩散运动:水分子扩散运动不受任何约束。 如尿液、脑脊液等中的水分子。 • 限制性扩散运动:水分子由于受周围介质的约束, 其扩散运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人体一般组织 中的水分子属于限制性扩散。
• 在均匀介质中,任何方向的弥散系数都相等这 种弥散称为各向同性扩散; • 在非均匀介质中,各方向的弥散系数不等,这种 弥散称为各向异性扩散。
• 二、b值对DWI的影响: • DWI技术中把施加的扩散敏感梯度场参数称为b值 或称扩散敏感系数。在常用SE-EPI DWI序列中.
• b值代表扩散敏感系数;
• • • • r代表磁旋比; Gi和Gj分别为i轴和j轴上的磁场梯度强度; δ代表梯度场持续时间; Δ 代表两个梯度场间隔时间。
• b值的选择(表示应用的梯度磁场的时间、幅度、 形状) • b值越高,扩散的权重越重 • b值越高,信号越弱 • b值越高,信噪比越差 • b值越高,相同TR内可采集的层数越少 • 因会出现周围神经的刺激症状也限制了太高的b值。 • 较小的b值可得到的较高信噪比的图像,但对水 分子扩散运动的检测不敏感。
• 二、SE线扫描DWI序列 • LS DWI的原理与SE-EPI DWI相同,仅采用的序 列和MR信号采集方式有所不同。该技术主要用于 低场强MRI仪,因为单次激发SE-EPI序列在低场 强扫描机上效果较差。 • LS DWI采用的是SE序列,也是在180度复相位脉 冲两侧施加扩散敏感梯度场,以颅脑横断面为例, 先在上下方向施加层面选择梯度场,在横断面施 加90度脉冲,然后在左右方向施加另一个层面选 择梯度场,在矢状面施加180度脉冲。
• 【技术要点】 • 一、DWI上组织信号强度的衰减主要因素: • 尽管DWI可以用多种序列进行,但影响其组织信 号衰减的因素基本相同,与未施加扩散敏感梯度 场的相应序列相比,在DWI上各种组织的信号都 在衰减,只是衰减的程度有所差别而已。
• DWI上组织信号强度的衰减主要因素: • 1、扩散敏感梯度场的强度,强度越大组织信号衰 减越明显; • 2、扩散敏感梯度场持续的时间,时间越长组织信 号衰减越明显; • 3、两个扩散敏感梯度场的间隔时间,间隔时间越 长,组织信号衰减越明显; • 4、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自由度,在扩散敏感梯度 场施加方向上水分子扩散越自由,组织信号衰减 越明显。
• 当分子弥散正常时,DWI成等信号改变, • 当弥散受限时,DWI会出现异常高信号, • 弥散快的结构衰减为低信号。
• 【序列设计】 • 现在临床应用的DWI、DTI序列大部分为Stejskal -Tanner自旋回波成对梯度序列的扩展序列。 • 测量过程分为两步:先不使用线性梯度进行第一 次测量(b值=0 s/mm² )作为参照,再在施加线 性梯度场G的情况下进行第二次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