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示意图的判读
2025届高中地理复习第66课产业结构变化
第66课产业结构的变化课程标准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学习目标1.利用资料,总结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
2.结合实例,说明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一般规律。
3.结合案例资料,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必备知识梳理1.地区产业结构(1)概念: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_关系,如以工业或者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2)影响因素:_、技术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
(3)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差异①非洲的布隆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以_为主;②亚洲的新加坡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以_为主。
2.产业结构的升级(1)表现①劳动力转移:从第一产业向_、_产业转移。
②国民经济重心变化:由第一产业转向_,进而转向_。
③经济_的转变:由以轻纺工业为主上升到以_为主;由以原材料为主上升到以_为主;由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_产业为主。
(2)升级的原因①比较优势的变化和政策的引导②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3.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2)变化过程【知识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产业结构优化1.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2.产业结构优化的一般过程(1)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的过程。
从产业结构的结构比例看,高级化有三个方面的内容:(2)用微笑曲线寻求产业的升级路径。
产业未来应朝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
工业产业微笑曲线3.产业升级的路径[典例][2022·山东卷]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1955年该地区发现铁矿,1958年依托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建立钢铁厂,1965年设嘉峪关市。
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嘉峪关市逐步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
2019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7∶62.8∶35.5。
据此完成(1)~(3)题。
(1)2005~2010年该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主要原因是()A.人口惯性的影响B.环境条件的改善C.青壮年人口迁出D.康养产业的发展(2)该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交通运输B.自然资源C.市场需求D.劳动力(3)该市在推进工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宜重点发展()A.造纸工业B.纺织工业C.食品加工工业D.装备制造工业[解题能力培养]第(1)题:第(2)题:第(3)题:[答案](1)(2)(3)[2021·浙江6月卷]下表为2019年全国及四大地区人口增长幅度(与2012年相比)、三次产业结构统计表。
图表专项突破系列(二十四) 产业转移示意图的判读
A.一直向东南移动
大于南北向
(2)下列有关我国纺织业产业规模重心移动的时期与其动力的叙述,对
应正确的是( D )
A.1990~1994年 劳动力 B.1994~1997年 原料
C.2004~2007年 市场
D.2007~2011年 产业转移
加强产品的本土化来减少运输、关税、劳动力等生产成本;阶段Ⅳ产品
回流本国,通过引进先进智能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D正确;A、B、
C错误。
10
一轮 · 地理
2.该企业生产线“回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为扭转经营不善的局面 B.将加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C.为大幅增加国内就业机会 D.将实现全球标准化生产 解析:第2题,该企业生产线“回家”是机器人代工的结果,将加速自 动化技术的应用;与扭转经营不善的局面、实现全球标准化生产无关; 对增加国内就业机会意义不大。
11
一轮 · 地理
图表专项突破系列(二十四) 产业转移示意图的判读
1
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 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 分 布 的 变 化。 下 图 为1990 ~ 2011年我国纺织业产业规模重 心移动轨迹图(图中数字表示 年份)。读图,完成(1)~(2)题。
2
一轮 · 地理
一轮 · 地理
(1)我国纺织业产业规模重心的移动轨迹是( C )
8
一轮 · 地理
下图示意德国著名运动用品制造商近50年生产线转移路径。据此完 成1~2题。
9
1.据图判断( D )
一轮 · 地理
A.阶段Ⅰ为追求先进生产技术
B.阶段Ⅱ为树立品牌形象
C.阶段Ⅲ为更广阔的消费市场
D.阶段Ⅳ为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解析:第1题,阶段Ⅰ为追求广阔的消费市场,阶段Ⅱ、阶段Ⅲ是通过
第二十二讲区域发展分析与地信技术
第二十二讲区域发展分析与地信技术【把握考纲有的放矢】1. 了解区域的含义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 3S技术和数字地球的判读与应用【重视课本夯实基础】知识点一区域特征分析1.正确认识区域的区位特征可以利用经纬网、区域轮廓、区域内的重要地理事物等信息,确定区域的位置及其与周围区域的联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经纬度位置:可以确定一个具体地点,也可以确定一个区域范围,主要分析南、北所跨的纬度,东、西所跨的经度。
(2)海陆位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
(3)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4)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邻国、邻省轮廓进行分析。
(5)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运输网中线、点的分布进行分析。
2.全面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性即比较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不同,充分认识区域“个性”。
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分析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包括区域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和矿产等方面。
(2)分析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包括区域的人口、工业、农业、商业、交通、城市、科技等要素。
3.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方法1.下图是我国玉米主产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与丙地相比,甲地玉米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A.热量更丰富B.地形更平坦C.土壤更肥沃D.水源更充足(2)提高乙地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有( )A.扩大播种面积B.提高机械化水平C.选用优良品种D.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思维流程]第(1)题:第(2)题:[答案] (1)BC (2)CD知识点二区域发展阶段1.衡量指标(1)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2)综合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地理图表判读方法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考点定位] 本题通过大气受热过程图,考查大气的热力作 用。同时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分析和推理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
第一部分 专题 第2讲
第 8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地理
第27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地理
感悟经典好题 长效热点聚焦 解题思维建模 适考素能特训
第(1)题,从图中所给出的经度可以看出,苏瓦位于东十二 区,阿洛菲位于西十一区,故阿洛菲的区时比苏瓦早;但这两地 分别位于日界线的两侧,苏瓦位于日界线之西,故其日期要比阿 洛菲早。第(2)题,由图可知,此时的晨线与赤道交于 165° E 经 线,即 165° E 经线的地方时为 6 时,也就是说此时太阳直射在 105° W,75° E 的地方时为 0 时, 全球以 75° E 经线和日界线为界分 属两个日期,故地球上两个日期范围之比约为 7∶17。
答案: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第 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 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 第三产 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第一部分 专题 第2讲
第23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地理
感悟经典好题 长效热点聚焦 解题思维建模 适考素能特训
02长效热点聚焦
高频考点 提能高考
(1)台风中心依次经过大陆的省区,排序正确的是( A.台湾省、福建省、浙江省、安徽省 B.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台湾省 C.浙江省、安徽省、江苏省、山东省 D.浙江省、江西省、江苏省、山东省
)
第一部分 专题 第2讲
第33页
金版教程 · 大二轮复习· 地理
高频图表12 产业转移示意图的判读 演示文稿
产业转移示意图的判读◎考情分析:产业转移是近几年高考中的命题热点,它主要以区域产业转移图为载体,侧重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图1 近8年来中国对美国投资总额分布示意图图2 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1.明确产业转出地和转入地根据图中箭头等信息确定产业转移的方向、转出地和转入地及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等。
转入地,劳动力丰富转出地浙江,经济发达转出地福建,经济发达转出地广东,经济发达图2 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2.掌握产业转移的规律(1)产业转移的规律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劳动力密集型欠发达地区(2)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①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从产业转移的规律分析,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主要是因为:a.本国发展制约性增强;b.发展中国家资源优势明显,为了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优势资源;c.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消费能力增强,市场需求量增大。
②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引起的产业转移例如钢铁工业布局主导因素的变化,导致钢铁工业的区位由接近煤炭产区向铁矿产地转移,最后又向市场转移。
③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都是向劳动力工资水平较低、数量较多的地区转移。
3.明确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4)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榆林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榆林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地理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22年北京时间4月16日9点57分,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在内蒙古阿拉善额济纳旗境内的东风着陆场,三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如期返回地球家园。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脱离空间站舱段后,直接进入返回模式。
过程看似简单,实则“步步惊心”,每-步都得精准无误地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下列哪种地理信息技术帮助快速确定位置()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数字地球2.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选择在内蒙古阿拉善额济纳旗境内的东风着陆场,其有利条件有()①地势平坦开阔②人烟稀少③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能见度高④无大江大湖,少森林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很多户外探险爱好者连基本的地图判读都不懂就进山,是户外探险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
下图中箭头表示地表径流的方向。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S点在T点西南方向B.在P点可以看到T点C.T处是集水线,不宜宿营D.在S处探险需注意洪水4.正确表示经过PQ的地形剖面图和经过S点的等高线图的是()A.B.C. D.2022年央视开学第一课,农学专家谢华安给全国学生带来了令人震撼的《一粒种子的故事》。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水稻培育国,目前也是第一大水稻生产国。
我国南方长江流域地区普遍以双季稻经营为主,每年7、8月份存在“双抢”,即抢收早稻、抢种晚稻。
水稻在扬花期需要凉爽的气候、明媚的日光,水稻灌浆期间需逐渐降低土壤温度,这些因素对水稻品质提升都起到关键作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长江流域地区每年7、8月份存在“双抢”的原因是()A.担心早稻晚收出现倒伏B.担心早稻晚收出现雨淋C.担心晚稻晚种出现后期积温不足D.担心晚稻晚种出现后期降水不足6.相较于早稻,晚稻品质普遍()A.更差,因为多低温冻害B.更差,因为降水量更少C.更优,因为光照、气温适应D.更优,因为水肥更为充足7.传统双季稻产区往往会种植一季越冬草本科植物紫云英,推测其主要目的是()A.改良土壤B.收集蜂蜜C.提高地温D.保持水分黄土高原上的榆林市属典型的风沙草滩和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农作物广种薄收,农田弃耕撂荒严重。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发展第15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2讲地区产业结构优化
B.开发历史短
C.人口众多
D.农业占比大
4.提高丙类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可行性措施是( D )
A.扩大资源开发
B.减少农业投入
C.强化传统工业
D.推动三次产业融合
[解析] 第3题,由材料可知,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需综合考虑 第二、第三产业占比和劳动生产率水平,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因此丙区 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较低的原因是农业占比大,第二、第三产业占比 小,D正确。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丙类区域第二、第三产业占比 小,为提高丙类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应推动三次产业的融合,D正 确;扩大资源开发和强化传统工业较为片面,没考虑到第三产业的发展 和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A、C错;减少农业投入不利于农业发展,B 错。
图三 某市2007年和2010年三大产业构成图(饼状图)
图四 四地三次产业比重构成图(三角坐标图)
在判读产业结构示意图时,一般要把握三点,即三“要”和三 “看”:
一要结合图例,看三次产业比重的构成(如图一); 二要对比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看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如图二); 三要抓主导产业,看其内部的变化。 无论是哪一类示意图,在某年份、某地区(市)三次产业各占比重之 和一定为100%。若比较不同年份,某个产业比重上升了,另两个产业 比重之和肯定下降。而且上升的比例等于下降的比例。
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获得国家肯定
归纳导学 1.地区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2.促使产业升级的原因
原因
具体表现
比较优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比较优势可能逐渐丧失,而新的比较
的变化 优势逐渐凸显,其主导产业需要转型,产业结构需要升级
政策的 国家或地区政府政策的引导,往往能促使产业结构尽快升级
【配套K12】2018版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3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重点)3.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阅读教材P24~P27,完成下列问题:1.人地关系(1)区域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时刻影响着人类生产和生活。
(2)人类生产和生活对区域地理环境也具有反作用。
(3)在人地关系中,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
2.矿产资源开采(1)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开发⇒形成许多工业部门⇒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2)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①工业废渣占据了大量农田,浪费了大量土地资源。
②自然景观遭到破坏。
③水、土地、大气不断被污染,环境污染加剧。
④导致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水循环等。
(3)应对措施①要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②同时大力治理矿山环境,积极推进矿山环境立法,实施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示范工程,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3.水资源跨区域调配(1)影响①使缺水地区增加水源,扩大水域,解决生产和生活之需;补偿调节河湖水量,改善调入区气候,缓解生态缺水,保护野生动植物。
②减少水源调入区地下水开采,有利于水循环,有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地面沉降。
③对水源调出区和沿途流经地区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2)主要调水工程①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引滦入津工程等。
②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工程。
(3)注意问题处理好水源调出区与水源调入区的关系,解决好水源输送的保护以及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
4.对生物资源的利用正误判断:(1)在人地关系中,人类活动起决定作用。
( ) (2)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关键是提高其产量。
( ) (3)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和调入区都会产生影响。
( ) (4)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禁止砍伐森林。
( ) 【提示】 (1)× 人地关系中,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
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文综地理选择题一般以组题出现,即以一段图文资料为背景设计2个以上试题,也有一部分是在综合题目下设的一个小问题;每个问题都有其题干和选项,背景材料中有相关的信息,有时题干或题目之间也能成为有效信息,如果审题和解答时不注意,往往会造成连锁性错误,所以解答地理选择题必须掌握一定的解答方法技能;审清题干立意,明确其表达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知识类别、时空范围及数量特征等,联系相关概念、原理及规律等进行全面思考和综合评价,对比备选项异同得出结论是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原则;其基本步骤如下:①认真审题、排除干扰、找准关键词注意题干中易迷惑和导致粗心的关键字词,如方位、最、首、不正确、错误等;②先易后难,提高效率对较难题目及肯定选项做好标记以备回头时缩小范围;③注意选项中的绝对性字眼如“都”、“一定”、“全部”、“只有”、“完全”等在多数情况下是错误的;④对难度较大的题采用“排除法”将可确定的错误选项去除,去伪存真、由表及里,逐个击破;特别是对多层含意选项的叙述要注意前后照应,整体把握,不可断章取义等;一、识记型选择题解题指引理论阐释该类题主要有直接设问不完全叙述设问的特点,一般导语明确,题干及信息叙述简明、清晰、准确,选项简短,只是选项具有似是而非的感觉;通常以文字或数字形式来考查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判断应用、推理分析、综合比较、鉴别和评价等能力,属于简单题;解答此类题目的首选方法是排除法,即首先对选项宏观浏览,对于与题意无关和肯定错误的选项首先排除,然后从剩下的选项中运用熟悉的原理进行推断、筛选、排除,直到得出答案,如典例方法一;也可以从题干出发直接联系相关概念、原理等对比选项判断,但这一方法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记忆要求较高;典例导悟2009年山东卷图1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A.水分B.热量C.地形D.土壤解析:本题借助区域农业带分布图考查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基础的识记与运用能力;方法一:选项C、D属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与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无关,首先排除;受海陆分布影响,降水量差异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与图中现象不同,故排除,因此选B;方法二:图中0°经线农业带的分布从0°到30°纬线依次表现为林业——种植业——种植与畜牧业——畜牧业——游牧业——荒漠,这一更替变化与自然地理环境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同,因此图中农业带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答案:B二、组合排序型选择题理论阐释:该类题目一般是指依据题干和材料提出的限制条件将选项按照时空演化或逻辑关系等进行排列组合,要求选定其对应关系;虽然题干比较鲜明,但备选项组合迷惑性较强;组合选项一般分为有序与无序两类;对于时空组合排序型题目可以根据自己已掌握的地理原理进行排序后对照备选项确定答案;对于逻辑性组合排序型题目应从备选项出发,采用排除法进行,即排除选项中包含有错误组成的选项,只要有一个是错误的其他的就不用看了,一般多项组合排序的确定两三个肯定正确的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了;典例导悟例12009年江苏卷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图7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解析:本题以人口金字塔为素材考查人口时间变化,人口增长模式及人口统计图等判读能力;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政治稳定、生活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死亡率下降;另外,计划生育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使出生率逐步下降,青少年人口比重逐步下降,人口增长模式逐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观察四幅图不难发展;①人口金字塔塔基最大,为典型金字塔型结构,人口增长过快为传统型;④塔基小,且有老龄化现象,为现代型;②塔基缩小较③比重大,说明②比③时间晚,故顺序为①③②④;答案:D例22009年上海卷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我国60年来社会经济变迁的是①石油出口量不断增加;②铁路通车里程不断增加;③农业人口比例不断降低;④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属于逻辑性组合排序题;从我国国情可知,我国石油资源需要进口,故①属于错误信息,因此含有①的选项都属于错误信息;答案:D三、归类型选择题理论阐释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这类题型就是在题干部分先列出几个同类的地理事物,要求对所列地理事物进行归类;一般题干分类标准比较隐蔽需要通过自己分析确定;宏观所罗列的地理事物,找出并分析明确分类标准,或按照自己掌握的标准归类所罗列的地理事物,对应选项找出答案;典例导悟2009年天津卷葡萄酒用新鲜葡萄或葡萄汁酿造而成;近年来,我国葡萄酒产量及消费量快速增长;读图5,据图文材料分析,影响葡萄酒产业布局最主要的一组区位因素是A.原料、劳动力B.原料、市场C.技术、市场D.交通、能源解析:本题以葡萄酒生产及其产业链结构图为背景考查对示意图的判读和工业区位分析;从图中分析:葡萄酒工业的布局需要密切联系原料种植区,即要靠近葡萄产区,同时,该工业部门的工业生产又要面向市场;而原料——葡萄、产品——酒;都是不使用储存和运输的;答案:B四、推理型选择题理论阐释给出有一定关系的两个地理事物中的一个,要求从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使之与题干地理事物的关系符合命题立意要求;审清题干叙述,分析理解地理事物关系如从属、并列、因果、条件关系等,明确题干的要求,运用所学原理、规律将选项与题干组合,分析推断与之相符的最佳答案;典例导悟2009年宁夏卷图1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读图1,完成1、2题;1、1650—1780年该区域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B.经历了移民开垦C.农业结构复杂D.注重生态保护2、进入20世纪该区域A.气候持续干旱B.大力发展畜牧业C.种植业产值降低D.实施了退耕还林解析本题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图为背景考查考生运用所学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推理计算的能力;1图中1650—1780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现为原始林地比重减少、耕地比重渐增,可以推断出该区域在这段时间经历了大规模垦耕的过程,然而题干中无任何有关人口的信息,但选项中只有B能够体现垦耕现象,“移民”只是干扰信息;故答案选B;2从20世纪初期开始,耕地比重有所下降,草地比重相对较为恒定,次生林地比重渐增,简单平移可以发现次生林地增加比重大致与耕地下降比重相近,说明该地进入了“退耕还林”时期;答案:1、B 2、D五、比较型选择题理论阐释考查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类似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析判断、比较鉴别能力;常见题型有两种,一是题干明确而选项要求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分析;二是选项明确而题干要求从不同个角度对地理事物或现象运用相;典例导语2009年宁夏卷图2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6~8题6.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原因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的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②甲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③乙国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①热量丰富②光照充足③地形平坦④水源丰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解析本题以特定的区域图对比为切入点,通过定位、分析、判断,对各区区域特征进行分析;据图分析,经纬网判读、疆界轮廓判读,准确定位:甲:荷兰,乙:肯尼亚;6.根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可知,荷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中年受西风何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全年温和湿润;肯尼亚位于赤道附近,但由于地势较高,为热带草原气候,旱雨季分明;故答案为B;7.从第6题与图可知,地形和水源都不是肯尼亚发展鲜切花的主要优势条件;同时热带地区发展鲜切花的自然条件优势可从光、热角度分析,肯尼亚与荷兰相比,其优势是其位于热带地区,热量和光照较强;8.A选项“价格较低”值得商榷至少存在一个劳动力成本问题,B、C选项皆有明显描述性错误:“土地丰富”,“劳动力成本低”;荷兰花卉业历史悠久,经验和技术丰富,使其享有“花卉王国”美称;六、图文材料型选择题理论阐释奔雷题目是综合题的一种转型,难度适中,阶梯的关键是一句图文材料对信息进行获取与整合,借助所学地理规律与原理分析推断其相互关系,需要有较强的第六空间思维和分析评价能力;对信息的获取与整合方法技巧见专题,借用相关原理贵了吧解答题目,解题钱先宏观地浏览一下选项对分析角度的提示,特别是文字内容复杂、空间较强的无图考图选择题,尽量将图文转换,采用以图释义法解决;典例导悟2009年海南卷下图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读图完成2~4题2、图中信息表明:A、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D、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3、对5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A、降水量少B、入库水量少C、蒸发量大D、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解析结合题干可知,a图中各月入库水量:1~3呈下降趋势、4~7月持续增加、8~3月逐逐渐减少、入库水量主要集中在7~9月,A选项描述错误;b图中各月均水位变化:5~9月持续增加、10~5月持续降低,其中5月水位最低,9月最高,夏秋季节水位无降低趋势;另外该库入库水量与月均水位并非不变的渐变过程;故答案选C;3,水库水位的变化既可能是入水量减少,也可能是出水量增加;a\b图示5月份在入水量递增式仍出现低水位,则需分析可行的出水原因,出水原因较多,如:灌溉、腾挪库容等答案:2C 3D七、配对型选择题解题指引理论阐释这种题型在结构上包括题干和与之相配的多个选项;题干与选项的数目可以不等,且选项选用次数也不固定,但每个题干只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做题的关键在于抓住导语叙述,它是题干和选项配对的依据,有时也说明选项被选次数;首先应细看指导语,明确题干与选择配对的关系;其次对备选答案都要思考,理解含义并按其本质内容加以区分;然后将问题与选项对照,从中找出最佳答案与之配对;典例导语2009年福建卷图2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完成3~4题3、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A、ⅠB、ⅡC、ⅢD、Ⅳ4、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①东北地区②西北地区③青藏地区④西南地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本题以我国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变化图为素材,考查了资源跨区域差异与调配的相关知识;3、我国的东部、西部、中部三大地带中,西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耗费的能源相对较小,但能源丰富,生产大于消费,能源自给率高,并且在我国能源生产中的地位越老越重要,与Ⅲ曲线变化一致,故选C;4、Ⅳ地带能源自给率比较低,且越来越低,应是我国东部地带,虽然东北地区能源丰富,但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能源消耗量大,不能自给,目前青藏地区输出的能源不多答案:D八、常用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方法一、排除法此法常适用于地理原理、特征、分布、规律等叙述性识记类题目;因为该类题目一般具有叙述不全、半对半错、前后不照应等特点;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并有一定的难度;排除时先将题干与选项结合推敲,利用已有的或隐含的条件去逐步排除表述有误和不完整的选项,去伪存真;如识记类选择题典例:从选项入手,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地理原理和规律一边审题一边排除,直至得到正确选项——方法2、图形和辅助线法对于一些计算类或推理型的图文材料选择题、无图考图或图形不能准确表达题目含义,可以画出示意图,或者在图上做出一些辅助线实现解题;常用于等值线类和无图考图类题目——方法3、瞻前顾后、前呼后应法多问组合型试题注意前后题目的相互印证;因为该类题目一般是在呈现一张信息量丰富的图表或信息量较大的材料的基础上,设计若干个相关问题,其中存在前边的题目可能成为后边题目的条件,也可能存在后边的题目成为前边题目的信息等,其综合性特别强,着重考查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解题时应注意宏观本组全部题目,前后简单分析,特别是对于第一个题目难以拿下时,考虑一下后边的题目是否与前边的题目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方法4、选优法创新是高考的显着特点,有的试题涉及内容可能陌生,解决时没有十分的把握,这就要求我们在解题中先把一定错误的选项排除,再在剩下的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最有可能的选项;选优即选出你认为最合理的,在做选择题时,即使能快速得出答案,最好也对剩余的选项进行分析,以免由于疏忽造成不必要的错误,因为有时所选答案表述正确但并非是该题的最佳答案,此法与排除法有相近之处——方法5、比较法有时为了考查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综合评价与对比分析能力,设计两个区域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相似的,如对地形、气候、水文等进行比较,在解答时首先应认真审题,明确题干所涉及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从相关的角度仔细比较找出其异同点,结合题干要求,整合做出判断——方法6、层层递进、寻根探究法此法主要应用于组合排序类题目,特别是有序组合题目,解题时围绕某一中心问题从现象到本质,如本质属性、根源于联系等,了解其发展与对策,层层递进,寻根探究,直到找出答案;也称逆向思维法,即从现象入手,按照事物发展与认识的基本规律沿某一条主线步步深入,探索其发展的渊源,从而得出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4.4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解图释含义含解析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知识点拨]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来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通常以过程图、坐标图等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对比。
(2015·安徽高考)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
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生物多样性增加【思维流程】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1.D 2.C第1题,根据图中所示的土地利用类型及柱的高低,可以判断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
路延长,因此居民平均通勤距离会延长;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导致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的人口、工业越来越多,会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势必会造成耕地和林地面积有所减少,很多生物失去了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项。
[对点练习]下图示意安徽省1990~2030年城市化水平统计及预测。
读图,完成1~2题。
1.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表现是( )A.2000~2010年已进入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B.2020~2030年城市化速度最快C.2010~2012年城市化速度减缓D.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最慢答案D2.目前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 )A.水平较低,发展较快B.水平较高,发展快C.水平低,发展慢D.水平高,发展慢解析从图中看出,安徽省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快,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增长阶段。
因此A项正确。
答案 A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阶段Ⅰ中,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 )A.初期阶段B.郊区城市化阶段C.逆城市化阶段D.再城市化阶段4.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①交通通达性差②地价昂贵③污染严重④远离商业中心A.① 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第3题,阶段Ⅰ,人口密度由市中心向郊区递减,市中心人口密度远大于郊区,表明城市化进程尚处于初期阶段。
产业转移示意图的判读
产业转移示意图判读技巧产业转移示意图主要反映产业转移方向目的地和分布的一种图示,该图示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或以统计图形式呈现,综合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产业转移的影响和区域地理特征等。
[常考图示]图1 首钢转移示意图图2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示意图图3 我国某工业公司向异国发展的过程示意图图4 跨国公司家用电器工厂地理转移示意图[判读技巧]分析产业转移要紧紧抓住两点:一是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的差异。
如图1所示,作为重工业,首钢搬迁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首都职能转变,减轻首都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缓解首都交通拥堵和用地紧张,便于城市合理规划。
二是把握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工业区位因素。
(1)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主要是利用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地价便宜的优势。
如图2劳动密集型产业由美国转移到日本,再到亚洲四小龙、东盟,最后到中国、越南,就是充分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资源。
图4所示家用电器工厂由墨西哥转移到我国,则是看中了我国庞大的消费市场。
(2)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主要是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如图3所示我国某工业公司向异国发展的过程。
[应用体验]1.(2010·海南高考)下图示意制鞋业在两个地区的转移。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制鞋业在M、N两地区之间的转移情况。
(2)分别简述制鞋业转移对M地区和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1.由题干“下图示意制鞋业在两个地区的转移”,可知该图为“制鞋业转移示意图”。
2.由题图可获取以下信息:答案:(1)M地区制鞋业企业把生产企业都转移到N地区,在M地区只保留研发中心。
(2)对M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减轻,环境质量改善。
对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加重了环境污染,环境质量恶化;工业化发展,地理景观人文化增强(增加了大量的厂房、道路等景观)。
2.(2010·安徽高考)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 每日一题 产业结构示意图的判读 新人教版
产业结构示意图的判读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读我国某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图,完成1—2题。
1.从图中可知,该地A.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B.城市化水平高C.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D.工业发达2.为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A.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B.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C.以旅游业为主导,增加就业机会D.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大第二产业的比重【参考答案】1.C 2.A解题必备产业结构示意图的判读产业结构示意图主要反映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的变化,一般有柱状图、曲线图和饼状图、三角坐标图等形式。
在判读产业结构示意图时,一般要把握三点,即三“要”和三“看”:一要结合图例,看三次产业比重的构成(如图3);二要对比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看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如图1);三要抓主导产业,看其内部的变化。
无论是哪一类示意图,在某年份、某地区(市)三次产业各占比重之和一定为100%(如图2中①③④为三次产业,②为城市人口比重)。
若比较不同年份,某个产业比重上升了,另两个产业比重之和肯定下降。
而且上升的比例等于下降的比例。
另外,对产业结构示意图,在判读时还要注意以下两点:(1)结合三次产业的构成,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第一、二产业的比重较高;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高。
(2)结合不同年份产业的构成,分析产业的变化特点。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一产业的比重是呈不断下降趋势的;第二产业的比重一般是先上升,达到一定阶段后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
学霸推荐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3.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读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4—6题。
高一地理三大产业发展及其产业结构转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三大产业发展及其产业结构转移试题答案及解析1.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回答下列各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答案】B【解析】截取相关有效图示信息,综合分析回答。
区域发展的初级阶段及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传统农业产值比重最高,共有尚在起步,其比重最低,工业化起源多以资源型产业,科技含量不高,环境问题及人地矛盾不突出。
【2】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
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A.A—B—C B.B—C—A C.C—A—B D.B—A—C【答案】C【解析】考查正三角形产业统计图表(上右图)信息的提取和分析,C 产业结构为一三二(或一二三)格局,A为二一三(或二三一)格局,B为三二一格局。
再结合上左图区域的发展过程排序:C A B。
【考点】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2.下图为“甲、乙两地某企业2012年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图(单位:元)”,产品市场价格均为34元。
读图回答题。
【1】关于两地企业的说法,正确的是()A.利润较高的是甲地B.从乙地迁往甲地可以降低成本C.该企业可能是啤酒厂D.该企业迁移应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劳动力【答案】D【解析】从图示可知,甲乙两地企业主要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员工工资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
正确答案选D。
【2】该类企业转移带来的主要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有利于移出地产业结构升级②导致移出地短期内可能有人员失业③不利于移入地产业结构调整④促进移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解析】产业转移有利于转出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迁入地的工业化水平,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但企业迁出带走了一部分的岗位,减少了工作机会。
高二地理三大产业发展及其产业结构转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三大产业发展及其产业结构转移试题答案及解析1.我国A区域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B区域位于内陆山区,有两条省道通过,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
下表是两区域部分统计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4分)(1)两区域发展经济的相对优势是:A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2)分析技术和资金的流动对流入区的影响。
(6分)【答案】(1)A区域:经济发达,产业结构成熟;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高。
(4分)B区域:劳动力资源丰富;煤铁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多。
(任答两点得4分)(2)改善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资源能源开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收入。
(任答三点得6分)【解析】(1)根据题干与表格数据提炼信息,A区域地处沿海,交通便利;根据上表,“A区域GDP值为16013亿元,而B区域GDP只有5276亿元”,可看出A区域产值高,经济发达,三次产业结构中,A区域第二、三产业比重较高,产业结构成熟;根据每万人大学生数,A区域343人,B区域才91人,可看出A区域劳动力素质高,科技发达;而从人口数量看,B区域人口数量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且耕地面积与人口对比,可看出B区域人均耕地多,且根据材料文字,B区域还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2)考查产业转移(资金、技术)对流入地的有利影响,主要是从产业结构,就业,收入、经济发展、资源开发等方面分析;技术和资金从A区域流入B区域,有助于推动B区域矿产能源资源的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考点】产业转移,区域经济发展、区域联系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等2.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转移过程,其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A.玩具制造B.汽车工业C.石化工业D.钢铁工业【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某产业的转移过程是从发达国家逐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应该转移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四个选项中只有玩具制造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考点:产业转移的特点3.下图表示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工业、服务业劳动力比例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3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2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三、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1.概况 上海位于长江与东部沿海的交汇处,是我国 最大 的城市 和最大的港口,近现代以来其产业结构经历了由第二产业为 主导向第三产业为主导的转变过程,其中工业经历了从轻纺 工业— 综合性工业 —高新技术产业的典型升级过程。每 一次升级都伴随政策的调整和比较优势的变化。
2.阶段 (1)工业化初期,以 轻纺工业 为支柱产业,成为我国 经济 中心和最大的轻工业基地。 (2)20世纪50年代开始, 轻重工业 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了 以冶金、化工、机械设备、纺织四大行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成为我国的 综合性 工业基地。 (3)20世纪90年代以后, 高新技术产业 和 金融服务业 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以 电子信息 工业领衔、现代生物 医药和新材料为主导的工业新体系。与此同时,上海金融服 务业等相关产业得到发展。
三 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重难归纳
上海产业结构升级
时间 产业发展特点 比较优势
产业结构
利用接近原料产 工业化 以轻纺工业为 费市场,以及对外联系便利 中心和最 初期 支柱产业 的条件,发展了棉纺、毛纺、大的轻工
针织、染织等纺织工业和 业基地 面粉、卷烟等轻工业
时间 产业发展特点 比较优势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目标素养
1.结合资料,运用综合思维,理解地区产业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2.结合资料,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 3.结合资料,分析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提高区域认知能力
知识概览
一、地区产业结构 1.概念 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 比例 关系。 2.影响因素 资源禀赋、 技术 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因素。 3.意义 产业结构体现 经济 发展水平。
(1)结合三次产业的构成,判断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发 展中国家或地区第一、第二产业所占比例较高,发达国家或 地区第三产业所占比例较高。
22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1. 匹兹堡产业转型主要表现为( D ) ①产业结构由单一向多元演变 ②产业发展方向由轻工业向重工业演变 ③产业布局由集聚走向分散 ④人地关系由紧张走向协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解析] 根据图中不同阶段产业类型及部门变化判断,匹兹堡产业转型主要 表现为产业结构由单一向多元演变;产业发展方向由传统向现代演变;产业 布局由集中走向分散;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地关系由紧张走向 协调。
◆特别提醒 上海的形成与发展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上海位 于长江入海口,建港条件优越,可以河海联运,水陆交通便利,城市发展的 经济腹地广阔,极大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新加坡以服务业为主。( √ ) [解析] 新加坡经济发展水平高,以服务业为主。
(2) 产业结构升级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 ) [解析] 产业结构升级促使区域发展更先进的产业,利于区域经济发展。
22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课标要求
素养达标
1.结合材料,认识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区 课标 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 域认知) 解读 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 2.以上海市为例,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
原因及影响。(综合思维) 原因。
3.收集某城市相关资料,分析产业结构变化 的过程及原因,并绘制表格。(地理实践力)
(6) 上海的产业结构升级不利于经济发展。( × ) [解析] 上海的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经济发展。
2. 将上海不同的发展阶段与相对应的主要产业连线。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在工业化初期,以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 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国家重工业化战略决策的引导下,重工业快速发展; 至20世纪70年代,上海的重工业比重超过轻工业;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新 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3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章末提升课
实例 赣州
运输 河 功能 流
干支流交汇处易形成城 市
河口处易形成大城市
过河点位置易形成城市
军事防 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 御功能 心岛处易形成城市
大量人流、物流集散、 宜宾、重庆、
中转
武汉
河运、海运的转运处,大 上海、广州 量人流、物流集散
水陆交通便利,有利于人 流、物流集散
南京
利用河流进行防御
伯尔尼、 巴黎
级的是( C ) A.扩大第一、二产业的规模 B.大力承接广州轻纺工业转移
C.提高研发水平,提升附加值 D.进口设备,发展电子装配工业
解析 第5题,在珠海、广州、中山和肇庆四个城市中,肇庆第三产业占比最 低,第一产业占比最高,因此肇庆产业结构升级潜力最大,D正确,A、B、C 错误。故选D。 第6题,扩大第一产业规模并不能促进珠海产业结构升级,A错误;轻纺工业 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珠三角整体劳动力成本较高,不适宜发展轻纺工 业,B错误;提高研发水平,提升附加值,有利于促进第二、三产业发展,促进 产业结构升级,C正确;电子装配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且依靠进口设备 不利于其产业结构升级,D错误。故选C。
我国城市大多分布 在地势第三级阶梯 上
形 高原 热带地区城市多 热带地区低地闷热,高原凉 巴西利亚 分布在高原上 爽
山区
城市沿河谷或开 地势相对平坦,水源丰富,土汾河、渭河谷地(西
阔低地分布
壤肥沃
安、太原)
石油:大庆、东营等。
矿产 矿产资源丰富的 资源的开发促进工矿业的 铁矿:鞍山、攀枝花
资源 地方易形成城市 发展和人口的集聚
解析 第1题,纺织工业、重工业、生物制药、服装制造等属于第二产业,A、 B、C错误;金融属于第三产业,而高新技术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引 导作用,D正确。故选D。 第2题,由材料分析,深圳市产业结构趋向于更合理,有利于提升城市综合竞 争力,D正确;提高城市人口就业率无法判断,A错误;与提高医疗养老保障度、 改善市民的身体素质关系不大,B、C错误。故选D。
图表解读系列(十三) 产业结构图的判读
4
【填绘图表】
读2020年全国三大产业占GDP比重,绘制统计图表示2020年全国三大产业占
GDP比重情况。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0.3% 46.3% 43.4%
提示:根据表格中数据绘图如下:
5
【图表专练】
(2022·宁德模拟)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与其相应的劳动力 比重的差异程度。结构偏离度为正值,则说明存在劳动力转入的可能,反之则存在 劳动力转出的可能。下图为1969—2014年美国本土东北部城市群产业结构偏离度 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D.甲地吸纳外资的能力弱于丙地
13
本课结束
课时巩固,请使用 “核心素养测评 四十五” 点击跳转
第十五章
图表解读系列(十三) 产业结构图的判读
点击此处进入图书配套内容
2
【读图技法】
产业结构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3
(1)看图名,明确图示结构组成。 图1为某市1978年和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图2为某地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图; 图3为四地三次产业比重构成图。 (2)看图例、坐标,分析产业结构及变化。 图1中三次产业,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下降,第二、第三产业迅速上升;图2中三次 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以第三产业最为突出,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少;图3中,①地 第二产业比重超过70%,②地第二、第三产业比重都超过40%,③地第一产业比重超 过60%,④地第一、第三产业比重较高,都超过40%。
6
1.1969—2014年,美国本土东北部城市群可能吸纳劳动力Fra bibliotek行业是( A )
A.制造业
B.餐饮业
C.农业
D.金融业
2.产业结构变动会对城市产生一定的影响,就美国本土东北部城市群而言,该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结构示意图判读技巧
产业结构示意图主要反映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的变化,一般有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三角坐标图等形式。
[常考图示]
图1 某市1978年和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柱状图)
图2 某省城市人口比重与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变化图(曲线图)
图3 某市2007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饼状图)
图4 四地三次产业比重构成图(三角坐标图)
[判读技巧]
在判读产业结构示意图时,一般要把握三点:
即三“要”和三“看”
无论是哪一类示意图,在某年份,某地区(市)三次产业各占比重之和一定为100%(如图2中①、③、④为三次产业,②为城市人口比重)。
若比较不同年份,某个产业比重上升了,另两个产业比重之和肯定下降。
而且上升的比例等于下降的比例。
另外对产业结构示意图,在判读时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结合三次产业的构成,分析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第一、二产业的比重较高;发达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高。
(2)结合不同年份产业的构成,分析产业的变化特点。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一产业的比重是呈不断下降趋势的;第二产业的比重一般是先上升,达到一定阶段后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
[应用体验]
1.(2012·江苏高考)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
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2)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1.由图名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可知该图为产业结构示意图。
2.由图例可知不同年份三大产业的比重及变化,注意观察其变化速度的大小;同时抓住主导产业,分析其内部变化。
3.由题图可获取以下信息:
答案:(1)D (2)B
2.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图,回答(1)~(2)题。
(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
A.第二、第三产业都有波动上升 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
C.第一、第二产业持续上升 D.第一、第三产业上升
(2)1990年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特征是( )
A.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B.工业结构得到优化
C.工业部门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 D.工业部门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读图可知,第一产业比重波动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均波动上升。
第(2)题,1990年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以第二产业为主,但工业总产值较低,说明这一时期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业发展迅速。
答案:(1)A (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