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防洪体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72
(2)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型水患将日趋严重。 由于: ①城市往往向防洪标准较低、洪涝风险较大的农村扩张,过去
城外的行洪河道成了城区的排水内河; ②正常的社会运转对供水、供电、供气、交通、通信等生命线
网络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一旦遭受水灾,影响的范围将 远远超出实际受淹的范围,间接经济损失可能大大超出直接 经济损失; ③灾后重建负担显著加重,因此城市中小河流的整治与现代社 会中“城市型水患”的防治将日益重要,治理难度与所需的 投入将大为增加,现有管理体制不完善的弊病会更加显现。
10/72
然而,面对全球不断发生的严重洪水灾害,人们发现尽管不 断地增加对防洪减灾的投入,但根治洪水灾害的梦想wk.baidu.com无法 实现。非但如此,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洪水灾害 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仍与日俱增。
于是,人们开始调整治水方略,1998年大洪水之后,加大了 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力度。98年特大洪水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是:面对日益加重的洪灾态势,应当采取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相 结合的防洪策略,在利用工程措施控制洪水的同时,加强洪 泛区的综合管理,调动多种技术与非技术的科学管理手段, 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防洪减灾保障体系,达到减轻 洪灾损失,降低洪水风险的目的。
进入21世纪,我国的防洪减灾工作将面对新的挑战。至 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达到15亿-16亿人,其中城市人 口将占到50%~60%,即城市人口将继续增加3亿~5亿人。
4/72
我国是洪水灾害严重的国家。据记载:
自公元前206年-公元1949年,共发生洪灾1092次,平均每 两年就发生一次水灾。建国后,尽管在水利建设、防洪减灾 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据统计 1949-1987年七大江河流域的防洪减灾直接经济效益达 3131亿元),但每年仍有不同程度的洪水灾害发生;
1949-1988年间,平均每年受灾面积达1.2亿亩,成灾0.8亿 亩,主要江河都发生过较大洪水。进入九十年代,随着经济 的高速发展,洪水损失呈加速上升之态势;
1990年的洪水直接经济损失为239.0亿元,1994、1995年 为1796.6亿元、1653.3亿元,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元;
1998年由于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遭遇历史罕见洪水, 全年洪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642.0亿元,洪水灾害对我国国 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8/72
(3)流域中洪水自然调蓄功能与河道行洪能力下降,导致小流量 高水位的现象更加频繁,堤高水涨,防汛抢险负担加重,洪 水风险总体上将呈增大的趋势,摆脱“拼实力”治水的窘境、 建立人与自然之间良性互动的新型关系成为迫切的需要。
(4)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的防洪安全 保障需求将不断提高。面对大洪水,人民将不仅要求确保生 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损失,而且要求大灾之中能够基本维 持或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防洪安全保障的难度 大为增加。
9/72
(5)21世纪初期,我国以水灾害加剧、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 为标志的水危机仍将趋于激化;人与自然之间、区域与区域 之间基于洪水风险的利害关系更为敏感,价值观念的差异与 利害关系的冲突使得不同治水方案之间可协调的余地大为减 少。
(6)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防洪体系建设的 投入能力会相应增强。通过加强管理,有望提高洪涝灾害的 抗御能力、承受能力、应急反应与恢复重建能力。
3/72
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特有的地理气候条件与社会经济特 征,决定了水灾是对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影响最为显著的 自然灾害,决定了防洪减灾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与复杂 性。20世纪的90年代中期,我国水灾损失呈现了明显上升 的趋势。这种现象既与强降雨天气的频繁出现有关,同时, 也暴露出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现有防洪体 系的不适应性。
6/72
在此大背景下,对于21世纪我国防洪形势的演变趋向,可以 做出以下的基本估计。 (1)随着人口的继续增长,我国粮食与土地需求的压力会进一步 增大。 由于: ①城市扩张与大规模基础建设将导致易农耕地的持续减少; ②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农业发展模 式难以为继; ③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农田弃耕现象难以逆转。 因此,水土资源相对平衡的洪水高风险区域土地的有效利用 将不可避免,人与水争地的矛盾会更加突出。
5/72
目前,我国江河和城市防洪整体水平偏低,主要江河和重要 城市的防洪标准只有个别达到或超过百年一遇,一般只有几 十年一遇,次要河流和小城镇的防洪标准更低,有的就根本 没有设防。因此,仅利用工程措施还只能控制一般洪水,控 制不了大洪水,一发大水就成大灾。 由于我国多数江河的泄流能力上大下小,尾间渲泄不畅,再 加上围垦使江河、湖泊的自然调蓄能力明显下降,河道淤积 使洪水水位抬高,全国约有1/2的人口,1/3的耕地,2/3的 工农业产值受到洪水的威胁,水患是我国的心腹大患。
80年代,各国竟相实行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 防洪策略,对洪水损失进行综合管理与预防。我国也开始采 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的防洪策略,注意调整生产结 构,在行、蓄洪区建立防洪基金,试行洪水保险,制定了若 干政策法规,加强对行、蓄洪区的管理。
➢二、我国防洪体系现存的问题与评价
11/72
1、国外治水思想的转变
50年代末,由于认识到纯粹地依靠工程措施并不能完全 免除洪灾,美国的防洪策略率先开始从控制洪水转向减轻洪 灾,开始强调非工程防洪措施。在这以后的20年里,非工程 防洪措施在理论与实践上有了很快发展,涉及的非工程措施 也比较全面,包括洪泛区区划、洪水预报、防洪保险等;
现代防洪体系
一、前 言
2/72
洪水是水流的一种自然现象 从水文学的观点看,洪水是由强 度大、历时长、面积广的暴雨所形成江河湖水的峰高量大, 而产生稀遇的水文现象。但从其产生的后果看,凡属超过水 体(江,河,湖、海、水库等)承受能力而造成灾害的水流, 通常都称为洪水。
“五害之属,水最为大”(《管子篇》)。洪灾位于气象灾害 之首,是一种世界性的自然灾害。全球每年平均因洪灾导致 损失达200多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