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 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教案

合集下载

第9课 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

第9课 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

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外国著名肖像画及代表画家,对外国肖像画发展的沿革变化、风格流派、重点作品形成初步认识。

技能目标:通过欣赏、阅读、讨论,让学生发现和认识肖像画的艺术美,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和美术专业语言来评述作品。

情感目标:感受外国肖像画的艺术美,能理解并接纳西方肖像画多样的表现方式。

创新目标:开展探究性活动,在拓展过程中,尝试进行中外肖像艺术比较研究;传统肖像表现和流行动漫肖像造型比较研究。

结合欣赏学习,运用肖像画创作形式与法则也来尝试创作,表现周围的亲朋好友或自己。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外国肖像画艺术发展演变过程中所呈现的各种形式风格、重要画家及经典作品。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用发展、辩证的眼光来理解并接纳外国肖像画艺术随时代变化所表现的各种形式与风格。

并且学会如何用美术的语言解读肖像画。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外国肖像画相关图片及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作课件于课堂交流。

第一课时一、导入老师来形容一个人的外貌,你能想象出她的样子,猜到我指的是谁吗?她平静安详地端坐在那里,姿态优雅。

虽然没有华丽的服饰,也没有任何珠宝的装饰,然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模样更衬托出她的高贵典雅。

一丝淡淡的微笑悄悄地从脸上掠过,若明若暗的光线为她的眼窝、嘴角蒙上了柔和的阴影……五百年来她一直带着神秘的微笑,永远年轻着。

屏幕放映出《蒙娜丽莎》的图片,同步解说:一幅画胜过千言万语,再华美丰富的语言在直观的肖像画面前也相形见绌。

今天我们走近外国肖像画,学习第九课《在绘画中永生》。

二、新授课程(一)欣赏感悟:肖像画里的故事多媒体课件放映《少女肖像》,同步解说《少女肖像》。

1.看(画面内容):在一幅生动逼真的肖像画面前,我们会被画中栩栩如生的形象所打动,进而产生与之对话的想法,她是谁呢?2.思(课本提问):这位美丽矜持的少女是谁?在她对面,是什么打扰了她专心的阅读?她的神情那样的专注,内心又洋溢着怎样的情愫呢?她读的是诗歌,还是故事,竟能如此吸引她?3.析(美术特色):画家不仅通过色彩和明暗效果的运用勾画出了少女美丽的容貌,同时还将她矜持的神态和不凡的气质表现了出来。

《第9课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七下

《第9课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七下

《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学习外国肖像画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及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绘画技能,激发学生对肖像画的兴趣和热情。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通过教师讲解和课本阅读,了解肖像画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肖像画风格。

2.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美术展室或网上优秀肖像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肖像画的构图、光线运用及表情刻画等细节。

3. 技能训练:学生将运用所学知识,尝试绘制一幅简单的外国肖像画,可以是已有的肖像画作品中的某一部分,或是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的肖像画。

在绘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肖像画的细节表现,如人物的五官、发型、服饰等。

4. 创作灵感:学生需收集与肖像画相关的素材,如历史人物照片、艺术家的自画像等,以激发创作灵感。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肖像画作品。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并积极回答问题。

2. 观察实践部分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展品或网上作品,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心得和感受。

3. 技能训练部分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指导的步骤进行绘画,注意细节表现和整体构图。

绘画过程中要保持耐心和细心,确保作品质量。

4. 创作灵感部分要求学生充分收集素材,整理出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构想。

在创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力求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5. 最终作品要求构图合理、光线运用得当、细节表现到位,能够准确反映人物特征和情感。

同时,作品要符合肖像画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要求。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观察实践记录、技能训练过程及最终作品的质量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包括知识掌握程度、观察能力、绘画技能及作品创意等方面。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指导,指出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同时,教师还将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共同提高绘画技能和审美水平。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9课 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课件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9课 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课件


人体研究素描











飞机 行关 器枪 设 计 图
稿
植物研究素描
教堂建筑设计图
《蒙娜丽莎》认识画中人
整体 体会整体面貌(脸部表情、 身态、手姿、衣着等)推测画中 人的性格、气质及其身份。
《蒙娜丽莎》认识画中人
局部
仔细观察,揣摩画中人的 内心及其情感。
《蒙娜丽莎》认识画中人
研究表明:蒙娜丽莎 确有其人,她是佛罗伦萨 一位富商的妻子。
4. 《蒙娜丽莎》 的意义还在于它是第一幅以真实人名命名的肖像画,确 切地肯定了“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蒙娜丽莎》唤醒了文艺复兴对 人性的赞美,自此肖像画走下神坛,成为凡人对自我存在价值的肯定。 ……
讨论
如何赏析肖像画?
肖像画的基本赏析方法和要点
肖 1. 查阅资料

了解信息
作者 画中人

背景

画面内容 人物形象
析 方
2. 观赏画面内容 分析美术语言
场景安排

构图、造型

色彩、明暗 美术语言 线条、透视

思想情感
技法、风格

3. 感悟评价
意义价值
……
赏析实践: 运用所学的赏析方法,选择书中
某一件肖像画作品进行练习,并在小 组间讨论交流。
名家名作欣赏——《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尼德兰文艺复兴
《蒙娜丽莎》思想价值
1. 体现了达·芬奇先进的艺术思想, 即以科学的精神去观察自然的态度。
2. 技法上的创新,运用了烟雾状的 “晕涂法”。“晕涂法”溶解了抽 象的线条,也化去了早期文艺复兴 绘画外观形象上的生硬青涩的感觉。

第9课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

第9课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

《法国公使 双人像》是1533 年德国画家小汉 斯·荷尔拜因创作 的一幅油画。
荷尔拜因在 1533年,应法国 驻英公使的委托, 他完成了这一幅 《法国公使双人 像》。
双人肖像画
这幅画是尼德兰带有风俗性质 的结婚图像。画家将室内的陈设 和人物的衣着,包括墙上的挂镜 的装饰图案都作了细腻的描绘。 华贵臃肿的衣饰是尼德兰市民阶 层中富有者的装束。室内所有的 细节。如蜡烛、扫帚、刷子、苹 果、念珠以及前景中的小狗,都 带有一定的象征性。它们表达了 对婚姻幸福的隐喻。
•自画像(素描)达.芬奇 (意大利)
达.芬奇和蒙娜丽莎
这幅肖像画前后用了4年时 间,画的是佛罗伦萨一位银行 家的妻子。在这幅画中达芬奇 力图把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和 美丽的外形巧妙地结合起来, 着重刻画了最能表现人物思想 感情的面部和手部。
•蒙娜丽莎(油画)达芬奇(意大利)
双人肖像画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油画)扬.凡.艾克(尼德兰)
团体肖像 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油画)伦勃朗(荷兰)
17世纪,荷兰美 术中的肖像画成了 较为繁荣的画种。 画家伦勃朗是当时 最有影响的肖像画 家之一。《杜普教 授的解剖学课》是 当时阿姆斯特丹外 科医生行会委托伦 勃朗画的团体肖像 画。画面右侧那个 主要人物,是医学 博士杜普教授,其 余七人也都是真实 人物。
戴帽的芙劳(油画)莫迪里阿尼(法国)
工作坊:对比一下伦勃朗和莫迪里阿尼的肖像画,尝试着谈谈
自己的体会,并与同学交流。
苏少版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课件 七年级下册
在绘画中永生 —外国肖像画
江阴市周庄中学 杨建业
走进博物馆或画廊,站在一幅肖像画前,你或 许会被画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像所打动。虽然它 是几百年前的画家绘制的。可是,你或许会惊叹 于画中人物生动逼真的容貌和体态,甚至还能感 受到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观赏这样的作品,就 如同跟画中人对话。画家们通过仔细的观察,运 用精湛的技术,将那些人物身上有形或无形的特 征尽量捕获并细致地描绘在画布上,使它们获得 了“永生”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 9在绘画中永生 外国肖像画 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 9在绘画中永生 外国肖像画 教案

第九课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赏析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内容为西方肖像画的赏析,面对文中丰富的知识点架构,在简短的课时安排中,难以面面俱到深入分析众多的画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赏析肖像画的思维方式,在观察、分析、推理、判断的活动中提高感受美,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学情分析:1应注意学生很容易将肖像绘画和人物形象的绘画作品混淆,需要用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加以区分.2肖像对现实生活来说是非常接近的,以此可引导学生发现常态生活中平常人物所具有的艺术美感.通过对肖像绘画中情感\思想\精神因素的理解,可激发学生内在的创造性思维。

3引导学生在现实结合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空间来丰富其精神世间。

教学目标:1了解肖像画赏析的基本方法并综合运用,对作品的形式特征、社会含义、内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具体分析和综合体验,进而掌握独立赏析绘画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合作、开放、“双主”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并运用美术鉴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并以审美之心来看待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1、如何从多种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2、肖像画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少女肖像》)根据自己的观察理解帮这位女士填写一份履历表:参考答案:师评:一幅画胜过千言万语,同学们读出了这么多的信息,这件《少女肖像》肖像画能使今天的人“见”到两千年前的人,是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使她得到了“永生”。

出示课题并板书: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赏析。

(设计意图:设置任务单形式调动学生仔细读画的兴趣,从中感受人物肖像画所反映的大量信息,认识肖像画在那个时代的重要意义。

)(二)新授1、肖像画概念师:什么是肖像画?肖像画有哪些类别?浏览课本自主学习。

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包括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出示两幅作品,对比说说这是肖像画吗?为什么?有人物的绘画和肖像画的区别。

第9课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

第9课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

析 方
2. 观赏画面内容 分析美术语言
场景安排

构图、造型

色彩、明暗 美术语言 线条、透视

思想情感
技法、风格

3. 感悟评价
意义价值
……
《蒙娜丽莎》美术语言分析
《蒙娜丽莎》美术价值
1. 体现了达·芬奇先进的艺术思想, 即以科学的精神去观察自然的态度。
2. 技法上的创新,运用了烟雾状的 “晕涂法”。“晕涂法”溶解了抽 象的线条,也化去了早期文艺复兴 绘画外观形象上的生硬青涩的感觉。
3. 背景处理也有突破,朦胧的“薄雾 状” 衬托出人物,也是第一幅以室外 风景作为人物背景的肖像画。
人物画专题
外国现代人物画欣赏(一)
走进达芬奇和《蒙娜丽莎》
“上天把极为丰富的美、仁慈和才能不可思议地赐传》
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三杰之一,也是整个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五百年来大家一致公 认,达芬奇是难得一见的奇才。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 在绘画、雕塑、建筑、哲学、医学、机械工程、生物研 究等方面均有建树。他把画家的地位,从工匠提升到艺 术大师。
人体研究素描
达 芬 奇 的 部 分 设 计 和 研 究 图 稿
教堂建筑设计图
机关枪设计图
飞行器设计图
植物研究素描
研究表明:蒙娜丽莎 确有其人,她是佛罗伦萨 一位富商的妻子。
《蒙娜丽莎》画面内容观察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 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 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 时期一位城市资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4. 《蒙娜丽莎》 的意义还在于它是第 一幅以真实人名命名的肖像画,确切 地肯定了“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蒙娜丽莎》唤醒了文艺复兴对人性 的赞美,自此肖像画走下神坛,成为 凡人对自我存在价值的肯定。 ……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 9在绘画中永生 外国肖像画 教案设计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 9在绘画中永生 外国肖像画 教案设计

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设计两个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对肖像画的基本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重点掌握肖像画的基本赏析方法与要点。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肖像画的功能、类型、发展的历史阶段、外国著名肖像画及代表画家。

技能目标:通过欣赏、阅读、讨论,让学生发现和认识肖像画的艺术美,并结合肖像画的赏析方法,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评述作品。

情感目标:感受外国肖像画的艺术美,能理解并接纳西方肖像画多样的表现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肖像画的功能、类型、发展的历史阶段、外国肖像画重要画家及经典作品。

掌握肖像画的基本赏析方法和要点,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评述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用发展、辩证的眼光来理解并接纳外国肖像画艺术随时代变化所表现的各种形式与风格。

并且学会如何用美术的语言解读肖像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外国肖像画相关图片及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可制作课件于课堂交流。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来形容一个人的外貌,你能想象出她的样子,猜到我指的是谁吗?她平静安详地端坐在那里,姿态优雅。

虽然没有华丽的服饰,也没有任何珠宝的装饰,然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模样更衬托出她的高贵典雅。

一丝淡淡的微笑悄悄地从脸上掠过,若明若暗的光线为她的眼窝、嘴角蒙上了柔和的阴影……五百年来她一直带着神秘的微笑,永远年轻着。

屏幕放映出《蒙娜丽莎》的图片,同步解说:一幅画胜过千言万语,再华美丰富的语言在直观的肖像画面前也相形见绌。

绘画语言的丰富和直观让我们更具体地领会到人物形象。

这种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叫肖像画。

今天我们走近外国肖像画,学习第九课《在绘画中永生》。

二、新授:(一)认识肖像画:概念、功能、类型及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

1.肖像画的概念:指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

着重刻画人物的外形特征和内在神韵,获得形神兼备的效果。

伦勃朗《自画像》2.肖像画的功能:记录——人物的外貌、身份、性格、情感。

在绘画中永生1

在绘画中永生1

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赏析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西方美术欣赏课程,其作用除了解决什么是肖像画、肖像画的发展脉络、风格演变以外,更重要的作用在于通过学习,充分理解和体会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因素、思想、精神的价值体现。

肖像画不只是表现一个人物,更重要的是展示一个人物的气质、内涵、精神世界以及艺术家的思想,一幅肖像画实质上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画面的历史背景,为什么能够成为经典艺术,联系我们当代的生活实际进行探究。

使学生经过观察——理解——感悟——从而达到审美体验。

二、教学目标①认知领域:通过欣赏外国古今肖像画经典代表作,使学生对外国肖像画艺术发展的沿革变化、风格流派形成初步认识。

能进一步对肖像画创作基本要素、形式、法则、表现语言有所认识。

②技能领域:通过欣赏、阅读、讨论,让学生动起来,发现和认识肖像画的艺术美、并能用语言(文字)来评述作品。

③情感领域:通过欣赏、感受外国肖像画的艺术美,进一步提高学生艺术审美情趣,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操,并能理解、接纳人类文明史上丰富的文化遗产。

三、教学重点以赏析外国古今肖像画作品为立足点,引导学生对外国肖像画艺术的发展、演变、重要画家、经典代表作有所了解,并能从中获得对肖像艺术欣赏的审美享受。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用发展、辩证的眼光来理解、接纳外国肖像画艺术随时代变化所表现的各种形式、风格。

并且学会课后自行拓展,开拓创造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导课:(师)同学们好,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美女,她而且是一位外国人,大家注意她和我们现代人有什么不同。

(幻灯片展示《少女肖像》)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帮这位女士填写一份履历表(学生可自己设计一份更详细的介绍表格,教师提供样表如下)参考答案:学生要介绍人物,就需仔细观察画面,从中感受人物肖像画所反映的大量信息,认识肖像画在哪个时代的重要意义。

师评:肖像画能使我们今天的人“见”到两千年前的人,是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使她得到了“永生”。

第一课 《在绘画中永生》2

第一课  《在绘画中永生》2

第一课《在绘画中永生》2一、教学目标①认知领域:通过欣赏外国古今肖像画经典代表作,使学生对外国肖像画艺术发展的沿革变化、风格流派形成初步认识。

能进一步对肖像画创作基本要素、形式、法则、表现语言有所认识。

②技能领域:通过欣赏、阅读、讨论,让学生动起来,发现和认识肖像画的艺术美、并能用语言(文字)来评述作品。

③情感领域:通过欣赏、感受外国肖像画的艺术美,进一步提高学生艺术审美情趣,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操,并能理解、接纳人类文明史上丰富的文化遗产。

④创新领域:开展探究性活动,在拓展过程中,尝试进行中外肖像艺术比较研究;或传统肖像表现和流行动漫肖像造型比较研究。

结合欣赏学习,运用肖像画创作形式、法则也来尝试创作,表现周围的亲朋好友或自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以赏析外国古今肖像画作品为立足点,引导学生对外国肖像画艺术的发展、演变、重要画家、经典代表作有所了解,并能从中获得对肖像艺术欣赏的审美享受难点:让学生学会用发展、辩证的眼光来理解、接纳外国肖像画艺术随时代变化所表现的各种形式、风格。

并且学会课后自行拓展,开拓创造性思维。

三、课前准备教师:教材、欣赏挂图、资料或多媒体课件,教师范画、美术课常规用具。

学生:课本、课外各人所收集的相关图片资料、纸笔等美术课用具。

四、教学过程1893年,照相机发明后,使得以描摹自然,再现现实为信条的肖像画家大为惶恐。

有人悲观地预言,绘画结束了。

但事实恰恰相反,照相没能取代绘画,反而促使画家们思考肖像画的真正艺术价值,图新变法,寻找新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肖像画艺术不断创新,诸流派蜂拥而上、百花齐放。

新的探索改变着旧的眼光,人们对艺术的需要不断发生变化,肖像画艺术呈现出一个新的世界。

《自画像》(荷兰)凡.高(1853-1890)(油画)凡.高是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后印象主义不同于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的是它不满足于客观主义的表现和片面追求光与色,强调抒发内心自我感受,表现主观感情,重视形和构成形的线条、色块和体面。

第9课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

第9课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

学情分析1应注意学生很容易将肖像绘画和人物形象的绘画作品混淆,需要用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加以区分.2肖像对现实生活来说是非常接近的,以次可引导学生发现常态生活中平常人物所具有的艺术美感.通过对肖像绘画中情感\思想\精神因素的理解,可激发学生内在的创造性思维,3引导学生在现实结合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空间来丰富其精神世间. 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鉴赏四种基本方法并综合运用,对作品的形式特征、社会含义、内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具体分析和综合体验,进而掌握独立赏析绘画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合作、开放、“双主”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并运用美术鉴赏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并以审美之心来看待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1、如何从多种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2、四种鉴赏方法的灵活运用。

江苏少儿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9课《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参考教案

江苏少儿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9课《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参考教案

江苏少儿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9课《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参考教案第一篇:江苏少儿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9课《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参考教案《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欣赏部分外国肖像画代表作,了解肖像画诞生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

研究古典绘画和现代绘画的一些区别和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欣赏外国古今肖像画作品,以作品产生的年代为轴,引导学生了解肖像绘画的作用和演变风格。

体会不同时期的绘画审美。

难点:用辩证的眼光来理解和接纳外国肖像艺术随时代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风格。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观看达芬奇名作《蒙娜丽莎》引导学生说出这幅画的名字和画面背后的故事,引出本课课题《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

2肖像画可以画几个人?画哪些部分?(肖像画的分类)3课题分析:“永生”是什么意思?怎样在绘画中获得“永生”?看书回答问题通过观察和绘画把人物有形或无形的因素捕获并细致地描绘在画布上,使他们获得“永生”。

(设小问题:“有形”和“无形”的因素指的是什么?)(二)新课教学:分析具体绘画作品,体会不同时期肖像绘画的作用。

在照相技术诞生以前,要记录一个人物的相貌,除了文字,绘画是最直观的方法。

观察作品《少女肖像》,分析其中的有形和无形的因素。

通过绘画,我们可以明了少女美丽的容貌、矜持的神态和不凡的气质;而无形的因素就通过道具展示给了我们:手中的书本向我们展示了少女的上流社会的身份,因为当时读书是一种高尚的娱乐。

我们可以推断出肖像画最早的作用:记录上层社会人物的样貌。

再次观察作品《蒙娜丽莎》,分析肖像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作用教师介绍中世纪绘画的选材特点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改进,使学生理解文艺复兴时期歌颂“人”的价值的原因。

从几个相关故事了解绘画:a画面中蒙娜丽莎的身份以及“神秘微笑”的来由(佛罗伦萨贵族夫人、丧子之痛),b达芬奇自画像之谜(达芬奇的身世及创作意图),c无形因素的 1 / 3体现(“无眉”之美)。

在绘画中永生教学设计

在绘画中永生教学设计

《在绘画中永生》教学设计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15册第一课柞水县红岩寺中学樊娜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15册第1课课时:1课时一、学习者分析:本节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适合采用专题美术欣赏方式,课程除了解决什么是肖像画、肖像画的发展脉络、风格演变外,更重要的作用在于通过学习,充分理解和体会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因素、思想、精神的价值体现。

肖像画不只是表现一个人物,更重要的是展示一个人物的气质、内涵、精神世界以及艺术家的思想。

面对乡镇中学生,因地理条件影响,在本节课油画棒代替油画颜料,应注意学生很容易将肖像绘画和人物形象的绘画作品混同,需要用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并加以区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外国古今肖像画经典代表作,使学生对外国肖像画艺术发展的沿革变化、风格流派形成初步认识,能进一步对肖像画创作基本要素、形式法则、表现语言有所认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阅读、讨论,让学生动起来,发现和认识肖像画的艺术美,并能用语言(文字)来评述作品。

通过欣赏、感受外国肖像画的艺术美,进一步提高学生艺术审美情趣,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操,并能理解、接纳人类文明史上丰富的文化遗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展探究性活动,在拓展过程中,尝试进行中外肖像艺术比较研究,或传统肖像表现和流行动漫肖像造型比较研究。

结合欣赏学习,运用肖像画创作形式、法则也来尝试创作,表现周围的亲朋好友或自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主要赏析外国古今肖像画作品,引导学生对外国肖像画艺术的发展、演变、重要画家、经典代表作有所了解,并能从中获得对肖像艺术欣赏的审美享受。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用发展、辨证的眼光来理解、接纳外国肖像画艺术,随时代变化所表现的各种形式、风格,并且学会课后自行拓展,开拓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资源: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学生作品、美术学习用具;学具:课本、纸张、油画棒等美术课学习用具具。

五、教学方法:启发、探究、示范、训练相结合。

9在绘画中永生

9在绘画中永生
美术语言:画中画家着重突出了杜普教授。他面对着七位学者,一边做着解剖,一边阐述着人体的结构原理。七位学者的表情和姿态不一:有的情不自禁地凑上前吃惊而专注地看着教授所示的地方;有的手拿教材默默地思索;有的好像茅塞顿开;有的又好像如梦初醒……这丰富多彩的表情、生动的姿态,在冰冷、苍白的尸体的反衬下显得异常生动。作者不仅把每个具体人物的形象、动态、表情表现得真实动人,而且,用以前所未有过的形式把具体人物和具体事件结合起来,使荷兰传统的群体肖像画由简单人物排列的表现方式转换为更具有典型特征和深刻内涵的全新人物表现形式。
丢勒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一生执着于自画像的画家。《1500年自画像》由于其正面的画像的形式,对称的构图带来肃穆的感受。这幅画家29岁时画的半身肖像与真人等大,他穿着华贵的裘皮大衣,正面望着我们,同时把右手放在胸前,手指着自己的心脏部位。在那个时代,这种神圣的正面姿态通常只用于画基督或国王,丢勒这样画,大概是要向人们表明,艺术家的神奇创造力在某种意义上是与上帝等同的。他把北方严整细致的传统风格同文艺复兴艺术的建筑性和体积感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探究活动二:
1.《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背景知识:扬•凡•艾克(尼德兰),1434年创作,油画,风俗画,82厘米×59.5厘米,英国国家美术馆(伦敦国家美术馆)藏。
美术语言:画家描绘了尼德兰典型的富裕市民的新婚家庭,他用极其细腻的笔调,逼真地刻画了年轻夫妇俩的肖像,尤其对室内的陈设,描绘得一丝不苟。
阿尔诺芬尼是1420年被菲力蒲公爵封为骑士的真实人物,画面上他拘泥而彬彬有礼地正和他的新婚妻子在洞房中迎接贵客:他举起右手,表示一种仪式,象征矢志不渝的爱情;新娘则伸出右手,放在新郎的左手上,宣誓要永远做丈夫的忠实伴侣。华贵臃肿的衣饰是尼德兰市民阶层中一种富有者的装束。室内的所有细节,如蜡烛、刷子、扫帚、苹果、念珠以及两人之间的小狗,都带有一定的象征性,它们预示着幸福的婚姻。在背景中央的墙壁上,有一面富于装饰性的凸镜,它是全画尤其值得观者注意的细节。从这面小圆镜里,不仅看得见这对新婚者的背影,还能看见站在他们对面的另一个人,即画家本人。小镜框的四周镶刻着十幅耶稣受难图,画像细小得几乎已经看不清了。还有两人头顶那盏金光闪烁的吊灯,其刻画之精微,为现代摄影者所叹服,这是尼德兰特有的细密画传统画法,而用镜子来丰富画面空间,正是这幅画的特色。

初中美术教案《在绘画中永生》.doc

初中美术教案《在绘画中永生》.doc

枣庄市第四十一中学杨茂华苏教版美术第15册课题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赏析课型欣赏、评述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材本课处于第15 册的第一课,也是本册课题中惟一的西方美术欣赏分析课程,其作用除了解决什么是肖像画、肖像画的发展脉络、风格演变以外,更重要的作用在于通过学习,充分理解和体会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因素、思想、精神的价值体现。

肖像画不只是表现一个人物,更重要的是展示一个人物的气质、内涵、精神世界以及艺术家的思想,为本册中后四个单元的课程学习奠定了基础,开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空间。

本课和其他单元课程的重要区别在于本课是本册课程中惟一以人物为专门内容的课程。

本课需有 2 个课时来完成,本节是第一课时。

学情初二学生由于一年的初中美术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均有了分析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某些程度上,对某些感性的作品,能够进行理性的分析学习,他们想象力丰富抽象思维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如教师能加以合理的引导,是可以激发其创造性思维的,欣赏能力会达到的加强。

具体1、课前实行有效备课,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教会学生学习。

措施2、通过启发、引导,强调研究性学习,实行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的学习方法进行赏析。

3、充分利用好多媒体网络资源。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2、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外国古今肖像画经典作品。

使学生对外国肖像画艺术发展的沿革变化、风格流派形成初步的认识,能进一步对肖像画创作的基本要素、表现语言等有所认识。

通过欣赏、讨论,让学生能够动起来,发现和认识肖像画的艺术美,并能用语言文字来评述作品。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感受外国肖像画的艺术美,进一步提高学生艺术审美情趣,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操,并能理解和接纳人类文明史上丰富的文化遗产。

4、创新目标:开展探究性活动,结合欣赏活动,运用肖像画创作形式、法则也来尝试创作,表现周围的亲朋好友。

教学重点以赏析外国古今肖像画作品为立足点,重难引导学生对外国肖像画艺术的发展演点变重要画家、经典作品有所了解,并能从中获得审美享受。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 9在绘画中永生 外国肖像画 教案设计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 9在绘画中永生 外国肖像画 教案设计
出示若干作品,说说哪些属于头像或半身像或全身像或群像?
(出示岩画)在远古时期,人们在山顶洞中的洞壁上画的几乎是动物,很少有人像。因为,当时人们的最大需要是吃饱肚子,所以他们画动物,画的越象就越能捕捉。进入奴隶社会后,有一部分人有剩余的资产去追求精神生活,比如画像、看书等等。到19世纪后相机出现后,绘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间两人:代表古典哲学的伟大代表人物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正气宇轩昂地步入大厅。两位大哲人的左手拿着大厚本书,边走边争论,在构图上他们两人起着统御全局的作用。
柏拉图右手指天,似乎说上天启示乃生命之源;亚里士多德右手指着大地,好象说研究现实世界才是根本之根本。这是古代希腊唯物论与唯心论之争(唯物论就是以物质为基础,注重客观。就是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唯心论就是以意识为基础,注重主观。就是你想到什么就是什么。)
再出示古罗马肖像,说说古罗马肖像画的特征。
古罗马时代的肖像画写实逼真。
学生思考
通过欣赏
讨论、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通过欣赏、阅读、讨论、让学生发现和认识肖像画的艺术美,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和美术专业语言来评述作品。
明暗: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陷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画家以他们两人针锋相对的争论为中心,围绕着倾听两位哲人争论的是为数众多的学者,热烈的讨论和辩论向画面的两翼和前景展开。整个画面洋溢着百家争鸣的气氛,构成了一个富有戏剧性的热烈场面。
引人注意的是拉斐尔把当代出类拔萃的文化巨匠达芬奇作为模特儿来塑造柏拉图这一形象,说明他对达芬奇的崇敬。此外出现的其他著名人物还有毕达哥拉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哲学家)、亚历山大(希腊马其顿国王)、欧几里得(古数学家)和托勒密(天文学家)。

观摩课 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赏析〔二〕

观摩课 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赏析〔二〕

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赏析〔二〕【目标要求】通过欣赏外国古今肖像画经典代表作,使学生对外国肖像画艺术发展的沿革变化、风格流派形成初步认识。

通过欣赏、阅读、讨论,发现和认识肖像画的艺术美,并能用语言来评述作品。

进一步提高学生艺术审美情趣,能够理解、接纳人类文明史上丰富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以欣赏外国古今肖像作品为立足点,引导学生对外国肖像艺术的发展、演变、重要画家、经典代表作有所了解。

【教学难点】用发展辨证的眼光来理解、接纳外国肖像画艺术随时代变化所表现的各种形式、风格。

【课前准备】教具:教材、欣赏挂图、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1、导入①复习上节课: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②1893年照像机发明以后,使得以描摹自然再现现实为信条的肖像画家大为惶恐。

但事实恰恰相反,照像没能取代绘画,反而促使画家们思考肖像画的真正艺术价值。

他们图新变法,寻找新的造型语言和表现出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肖像画艺术不断创新,诸流派蜂拥而上,百花齐放,新的探索改变了旧的眼光,人们对艺术的需要不断发生变化,肖像画艺术呈现出一个新的世界。

2、赏析凡·高《自画像》①介绍凡高传奇的一生,②介绍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以及与后印象主义的区别问题一:凡高的自画像与上节课的肖像画相比有什么不同问题二:凡高的自画像是他不同的内心情感的表现。

当你面对时,你感受到凡高是什么样的内心世界。

3、赏析毕加索《朵拉·玛尔的肖像》①介绍毕加索的生平。

②毕加索几乎彻底地抛弃了传统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在这幅画中将人物的形体进行了分解和重新组合,目的是多视点地表现出人物不同的面以及多变的情感。

4 、赏析伦勃朗《自画像》问题三:当你面对伦勃朗自画像时,向你传达出怎样的内心情感。

5、赏析莫迪里阿尼《戴帽的芙劳》问题四:这幅画中夸张变形的脸以及拉长的颈部,想要表现什么?问题五:总结概括古典主义肖像画与现代肖像画分别有什么特点。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9课 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1-苏少版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9课 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1-苏少版

第七册下第九课《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外国著名肖像画及代表画家,对外国肖像画发展的沿革变化、风格流派、重点作品形成初步认识。

技能目标:通过欣赏、阅读、讨论,让学生发现和认识肖像画的艺术美,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和美术专业语言来评述作品。

情感目标:感受外国肖像画的艺术美,能理解并接纳西方肖像画多样的表现方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以古代肖像画作品为立足点,引导学生对外国肖像画艺术的发展、演变、重要画家、经典代表作品有所了解,并能从中获得对肖像艺术的审美享受。

教学难点:如何用美术的语言来表达你所看到的肖像画,接纳各种艺术风格。

三、教学过程:1.导入:师:大家认识这位艺术家吗?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家?生:猜?师:毕加索。

和你的猜测一样吗?我们来欣赏一下他的自画像,大家再猜测一下,哪张是18岁,哪张是25岁,哪张是90岁?通过毕加索的照片和他的自画像,你觉得绘画和摄影作品有什么不一样?教师总结:照相机是19世纪发明的,在19世纪之前,人们用什么方式去认识古人呢?就是画像。

肖像画中,画家仔细观察,运用精湛的技术,将人物身上有形或者无形的因素尽量捕获,并用细致的描绘在画布上,欣赏肖像画,我们能够感受画家想要表达的感情,也如同与画中人进行对话。

而照相机只是简单的记录人物的样貌,我们无法深刻的感受画家的情感。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肖像画”,了解肖像画的发展和演变,认识重要的画家和他们的经典作品,并用自己的美术语言表达。

2.新授:什么是肖像画?1)概念: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叫肖像画,它包括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

(欣赏部分作品,区分类别)2)除了画的人物的大小不同,还有什么区别?(比较几幅肖像画)表现形式不同(壁画、油画、素描、线描)表达内容不同:抽象、写实3)肖像画的发展时间段:古罗马时代——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13-16世纪)——19世纪(照相机的发明)——20世纪及以后以时间发展为连接,认识不同时代的代表人物及作品A.古罗马时代《庞贝少女》师: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第一位出场的人物:庞贝少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教案
教学目标:
①认知领域:通过欣赏外国古今肖像画经典代表作,使学生对外国肖像画艺术发展的沿革变化、风格流派形成初步认识。

能进一步对肖像画创作基本要素、形式、法则、表现语言有所认识。

②技能领域:通过欣赏、阅读、讨论,让学生动起来,发现和认识肖像画的艺术美、并能用语言(文字)来评述作品。

③情感领域:通过欣赏、感受外国肖像画的艺术美,进一步提高学生艺术审美情趣,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操,并能理解、接纳人类文明史上丰富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以赏析外国古今肖像画作品为立足点,引导学生对外国肖像画艺术的发展、演变、重要画家、经典代表作有所了解,并能从中获得对肖像艺术欣赏的审美享受。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用发展、辩证的眼光来理解、接纳外国肖像画艺术随时代变化所表现的各种形式、风格。

并且学会课后自行拓展,开拓创造性思维。

课前准备:
课件,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授课
1、分析具体绘画作品,体会不同时期肖像绘画的作用。

在照相技术诞生以前,要记录一个人物的相貌,除了文字,绘画是最直观的方法。

①观察作品《少女肖像》,分析其中的有形和无形的因素。

通过绘画,我们可以明了少女美丽的容貌、矜持的神态和不凡的气质;而无形的因素就通过道具展示给了我们:手中的书本向我们展示了少女的上流社会的身份,因为当时读书是一种高尚的娱乐。

我们可以推断出肖像画最早的
作用:记录上层社会人物的样貌。

②观察作品《蒙娜丽莎》,分析肖像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作用教师介绍中世纪绘画的选材特点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改进,使学生理解文艺复兴时期歌颂“人”的价值的原因。

从几个相关故事了解绘画:a画面中蒙娜丽莎的身份以及“神秘微笑”的来由(弗洛伦撒贵族夫人、丧子之痛),b达芬奇自画像之谜(达芬奇的身世及创作意图),c无形因素的体现(“无眉”之美)。

通过分析和理解,对肖像画早期的作用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③观察作品《雅典学院》和《达芬奇自画像》,分析文艺复兴时期自画像(群像画)的作用
教师介绍画面的构成和主要人物,学生讨论分析画面的主要内容,猜测画家自画像所在的位置。

通过分析,得出群像画的作用:进行加工和创作,表达对先贤的崇敬和对自己的肯定。

随着时间推移,继续欣赏和分析作品
2、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延续
观察作品《马拉之死》。

仔细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你有哪些疑问?
学生讨论题“我是侦探”:马拉是怎么死的?你推断的依据是什么?
阅读文字介绍,找出答案。

教师介绍作者大卫所处的艺术创作年代,提出“新古典主义”的绘画流派,根据绘画得出肖像画另外一个重要作用:记录历史事件的发生。

3、问题:肖像绘画和照片的异同之处
同:记录人物样貌;
异:照片还原真实,肖像绘画可以艺术加工,表达个人情感。

提醒学生注意:变化就要来了!
观察近现代肖像绘画作品,分析各种不同的作品给人的感受19世纪之后,照相技术诞生,肖像绘画是否就此推出历史舞台呢?肖像画家们开始做更新的尝试,可是初期的尝试往往以失败告终,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真正优秀的革新总会被我们肯定。

①观察梵高的系列自画像,了解一位悲情的艺术天才。

教师同时展示梵高的照片和自画像,请学生说说画的像不像。

教师展示梵高的多幅自画像,学生们自由观察,说说哪里比较像,那里不像,教师重点引导颜色、笔触的那个几个方面的观察。

学生观察得出:颜色不同,但色彩感觉都很浓烈,笔触流动感强,线条简短粗犷。

回顾梵高悲情的人生,学生从侧面了解肖像绘画革新初期的艰难,指出梵高的个人性格(外冷内热,不善沟通),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个人情感。

②观察作品《带帽的芙劳》和《女子像》,感受“变形的忧伤”许多画家的绘画无不带
着浓烈的个人特色,莫迪里阿尼就是这样一个代表人物。

观察莫迪里阿尼的不同作品,归纳其绘画特征(长长的脸型和四肢,刻意夸张脖子和身体的长度等)。

画面中似乎都带有一丝悲伤。

解释画家关注人物特殊情绪的表达。

③观察作品《朵拉玛尔的肖像》和课外作品《哭泣的女人》,体会更为个性的立体主义绘画。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做了更远的尝试,欣赏和观察立体主义绘画,说说其特色(不求形似、夸张等)。

教师讲解分析立体主义的结构原理。

4、传统与现代都有异曲同工之处:
比较伦勃朗的《自画像》和莫迪里阿尼的《女子肖像》,体会其中相似的情绪。

问题:近现代的肖像绘画和传统的肖像绘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更喜欢哪种?
传统追求写实,近现代追求个人特色和情感宣泄。

5、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