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复习要点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全
(注:其中加粗的知识点考大题的概率为99.9%、还有编辑时可能有误差请大见谅、祝大家考个好成绩)绪论1. 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生命活动及其逻辑的科学。
动物生理学研究内容:①阐明机体各部分机能活动特点,以及各部分活动之间互相作用的逻辑;②阐明机体在与环境互相作用时,各器官、系统活动的变化逻辑。
动物生理学研究水平:①整体和环境水平;②器官和系统水平;③细胞和分子水平。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主意:1.急性实验(①离体实验;②在体实验)2.慢性实验2. 内环境: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内环境稳态: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理化因素的变化都保持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称为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须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3. 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机体受到刺激时,在中枢神经系统参加下,通过反射活动对其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加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类型:1.非条件反射;2.条件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触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特点:疾驰、确切、时光短、作用部位局限体液调节:内分泌腺和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组织细胞产生的异常化学物质,通过体液到达较远或邻近的特定器官、组织或细胞,对其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作用方式: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神经分泌特点:范围广、缓慢、持续时光长4. 动物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系统(开环系统)、反馈控制系统(闭环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第 1 页/共 15 页反馈调节:即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号返回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能够按照反馈信号来改变自己的活动,从而对受控部分的活动举行调节。
反馈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
正反馈:从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
如:排便、分娩、血液凝结负反馈:反馈信号能够降低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负反馈。
动物生理学复习要点说明
动物生理学复习要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动物生理学第一部分概述一、机体的功能与环境1、动物体所含的液体称为体液,约占体重的60%,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环境,约占体液的1/3。
2、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即动态平衡状态,称为稳态。
二、机体功能的调节1、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2、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是反射(reflex)。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外环境变化产生的有规律的适应性反应,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第二部分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1] 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膜外两侧的电位差。
机制:K+ 在浓度差作用下向细胞外扩散,并滞留在细胞外表面形成向的电场,当达到电-化学平衡时,K+ 净流量为零。
因此,可以说静息电位相当于K+ 外流形成的跨膜平衡电位[2]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到刺激时静息膜电位发生改变的过程。
机制:当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对Na+ 通透性增大,对K+ 通透性减小,于是细胞外的Na+ 便会顺其波度梯度和电梯度向胞扩散,导致膜负电位减小,直至膜电位比膜外高,形成正外负的反极化状态。
当促使Na+ 流的浓度梯度和阻止Na+ 流的电梯度,这两种拮抗力量相等时,Na+ 的净流停止。
因此,可以说动作电位的去极化过程相当于Na+ 流所形成的电- 化学平衡电位。
[3]细胞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在体条件下,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称为兴奋。
兴奋性时期①绝对不应期②相对不应期③超常期④低常期[4]阈值: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值,该刺激强度的值则称为刺激的阈值。
阈电位:从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的这一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2、神经骨骼肌接头也叫运动终板。
第三部分血液一、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1、血量及血液的基本组成成年动物的血量约为体重的5%-9%,一次失血若不超过血量的10%,一般不会影响健康,一次急性失血若达到血量的20%时,生命活动将受到明显影响。
动物生理学知识点
动物生理学知识点1.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动物生理学至关重要。
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其中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平衡。
2.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DNA是遗传物质,携带着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蓝图。
RNA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将DNA中的信息转化为蛋白质。
了解基因与表达的关系以及基因调控的机制对于理解动物生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3.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动物体内的信息传递和调节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组织和神经纤维)。
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传导和神经递质的作用对于理解动物的感知和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4.消化系统:消化系统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并排除未消化的物质。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和内分泌系统等。
了解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消化液和酶的作用对于理解动物的能量代谢和营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5.呼吸系统:呼吸系统负责吸入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
呼吸系统包括鼻腔、气管、肺和呼吸肌等。
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呼吸的调节和肺的结构对于理解动物的氧气供应和代谢产物的排出具有重要意义。
6.循环系统:循环系统负责将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
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的成分和流动原理以及血液的凝血机制对于理解动物体内物质运输和体温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7.泌尿系统:泌尿系统负责排除体内的废物和维持体液的平衡。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尿管、膀胱和尿道等。
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肾小球的滤过和尿液的生成对于理解动物的废物排泄和体液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8.生殖系统:生殖系统负责生殖细胞的形成和性交。
生殖系统包括生殖腺、生殖道和性外器等。
了解生殖细胞的发生和性腺的激素调节对于理解动物的生殖和后代繁衍具有重要意义。
9.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传递调节生物体的生理活动。
了解内分泌腺和激素的作用对于理解动物的发育、代谢、生殖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生理学复习重点
6
神经调节
了解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结构
熟悉神经纤维的兴奋和传导兴奋的特征、反射和反射弧
掌握神经递质、突触后电位、反射的基本特征、神经系统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条件反射
熟练掌握突触传递机理和特征、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传入系统、牵张反射、植物性神经的功能
7
内分泌调节
了解内分泌和激素的概念
熟悉激素的分类、激素分泌的调节、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性腺和肾上腺三大轴系的作用
掌握激素的作用及其机理、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素、胰腺和肾上腺激素的合成及作用、生殖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熟练掌握下丘脑和垂体激素的性质和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血钙和血糖浓度相对稳定的激素调节
8
生殖和泌乳
动物生理学重点内容
章
教学内容
教学基本要求
1
绪论、血液
了解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体液的组成、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血液的组成、血浆蛋白的作用、碱储
熟悉物质转运、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数量、理化特性
掌握刺激和兴奋的关系、阈强度、强度-时间曲线、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功能、生成和破坏、红细胞生成的调节因子
掌握复胃消化、大肠内消化、消化道功能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熟练掌握单胃消化、小肠内消化、主要营养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5
排泄
肌肉和运动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了解排泄的途径、能量代谢测定方法
熟悉肾脏的结构特点(肾单位、集合管、肾小球旁器)、排尿反射、骨骼肌收缩的基本特性、肌肉收缩的能量代谢、呼吸熵
掌握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尿液的浓缩和稀释的意义、尿生成的激素调节、终板电位、兴奋-收缩耦联、基础代谢率
3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精华版
名词解释氧饱和度: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
排泄:动物有机体将代谢终产物和其它不需要的物质经过血液循环由体内排出的过程。
物理消化:经过咀嚼和胃肠运动,使饲料磨碎并与消化液混合成食糜,向消化道后段推送的过程。
胃的排空:随着胃的运动,食糜分批地由胃移送入化学消化:利用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的各种酶对饲料进行消化。
强直收缩:对肌肉刺激频率不断加大,肌肉不断进行收缩总和,直至处于持续的缩短状态称强直收缩突触延搁:信息经突触传递时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误称突触延搁。
受体:指细胞膜或细胞内的某些大分子蛋白质,它能识别特定的化学物质并与之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学效应。
条件反射:指动物机体在出生后为适应个体所处的环境而逐渐建立的反射。
牵张反射:骨胳肌被牵拉时,肌肉内肌梭受到刺激,产生的感觉冲动传入脊髓,引起被牵拉肌肉发生反射性收缩,称牵张反射。
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所构成的活动周期每搏输出量:心脏收缩时一侧心室射入动脉的血量期前收缩:在心肌有效不应期之后受到额外刺激,可引起心肌正常收缩之前的收缩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称代偿间歇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入动脉的血量吸收:营养成份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肺活量: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的过程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接受神经冲动引起收缩时,以膜的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中介过程把二者联系起来,这一过程叫兴奋收缩耦联。
消化: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和利用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水利尿:大量饮用清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ADH 合成和释放量少,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稀释,尿量增加,从而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浓缩尿:高于血浆渗透压的尿叫做浓缩尿。
(完整版)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完整版)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动物生理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生理学及动物生理学的概念1、生理学:研究生物机体生命活动(机能)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动物生理学:研究动物机体生命活动(机能)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根据机体结构的层次性分为三个水平:A.整体和环境水平的研究:研究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和适应以及机体在整体状态下的整合机制。
(捕食行为、逃离行为)B.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研究各器官系统的机能。
包括研究各器官系统的活动特征、内在机制、影响和控制它们的因素,以及它们对整体活动的作用和意义。
C.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研究细胞及其所含物质分子的活动规律。
又称为细胞生理学3、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1.慢性实验:在无菌条件下对健康动物施行手术,并在不损害动物机体完整性的前提下暴露、摘除、破坏以及移植所要研究的器官,然后在尽可能正常的条件下,观察实验动物的功能变化。
由于这种动物可以较长时间用于实验,故称之为慢性实验。
(假饲实验)特点:优点因研究对象处于接近正常的状态下,所得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缺点应用范围常受到限制。
如有些生理问题目前仍未找到合适的手术和方法;整体条件复杂不易分析。
2.急性实验:实验过程不能持久,只能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实验结果,称为急性实验。
特点:优点实验条件易于控制、结果易于分析。
缺点实验往往是在离体或麻醉状态下进行,使实验结果不一定能代表它们的在体活动情况。
4、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1.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所发挥的调节作用。
神经系统是机体分化出来专门执行调节作用的系统。
主要是通过反射来实现。
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比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
2.体液调节:指体液因素通过局部扩散或借助淋巴和血液循环抵达特定器官组织,调节其功能活动的过程。
特点: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比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3.自身调节:指机体自发产生的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调节。
《动物生理学》知识点
《动物生理学》知识点一、绪论1、机体内环境的概念2、机体的三种调节二、神经系统1、叙述神经系统的基本构成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三、血液1、血液的组成及各自的作用2、血浆渗透压的构成及其生理意义3、简述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生理功能及生成调节4、凝血过程四、血液循环1、血液循环途径2、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3、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4、动脉血压及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5、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五、呼吸生理1、呼吸的全过程2、肺通气的阻力3、O2 、CO2在血液中运输的方式4、气体交换的动力及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六、消化生理1、胃液的成分及作用2、论述小肠作为主要吸收部位的有利条件。
3、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七、能量代谢与体温1、机体中产热的器官、组织2、机体维持体温恒定的机理1.产热、散热的方式八、泌尿生理1、肾血液循环特点2、机体中的多余水分排出途径九、内分泌生理1、下丘脑—垂体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联系2、生长激素的作用3、机体钙调节机理十、生殖生理1、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及功能2、生殖全过程3、避孕的种类与机理题型:一、是非判断题(对“√”,错“×”。
每题1分,共10分)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三、多项选择(至少有2个答案,多选或少选都不得分,每题1分,共5分)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五、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六、综合思考题(10分)七、案例分析(10分)。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1、生理学: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2、生理学研究分3个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整体水平的研究。
3、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动物实验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
急性实验可分为在体实验(缺点:实验不能持久,动物通常以死亡告终。
优点:可对器官系统进行较细致的实验研究)和离体实验。
4、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
5、新陈代谢:生物体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摄取营养物质以合成自身的物质,同时不断分解自身衰老退化的物质,并将其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自我更新过程。
6、同化作用:有机体从外界取得生活所需的物质,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变成生物体新的结构,合成新的物质并贮存在体内,这一过程称为同化作用。
7、异化作用:有机体在生命活动中不断破坏自身衰老的结构,在分解旧物质的同时释放能量,供机体生命活动需要,并将分解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8、阈强度:能引起活体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9、兴奋性:动物有机体在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机体的这种特性称为兴奋性。
子兮第1页共3119、主动运输:逆着溶度梯度或无梯度的净移动,必须由外部供给能量,称为主动运输。
可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直接利用ATP水解产生的能量进行的离子的跨膜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所需能量来自膜外的高势能Na+,依赖于钠泵的活动)。
20、单纯扩散:一些脂溶性物质从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21、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或脂溶性小的物质,在特殊膜蛋白的协助下,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现象,称为易化扩散。
22、根据参与易化扩散的膜蛋白的不同可分为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或载体运输)【特点:高度的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和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或通道运输【特性:选择性;门控性(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
动物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动物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动物生理学是指研究动物内部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联系的一门学科。
在动物生理学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重点知识:1. 细胞功能和组织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每个细胞都具有一定的功能和结构。
生物体的外在特征和内部功能都与细胞密切相关。
例如,动物细胞的组成包括细胞质、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组成部分。
了解这些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结构对动物生理学的学习非常重要。
2. 生物分子和代谢细胞内的代谢过程是维持生命的关键。
了解生物分子和代谢有助于我们理解动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和生物作用。
例如,葡萄糖是细胞内重要的能量来源。
糖原是动物体内的一种能量贮存形式,能够在需要时迅速分解为葡萄糖。
3. 肌肉和运动控制肌肉是生物体内唯一能够主动收缩的组织。
人体内有三种肌肉:横纹肌、平滑肌、心肌。
运动控制是指大脑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的发出控制信号。
了解肌肉和运动控制有助于我们理解人体内的运动机制和体育运动。
4. 神经和神经系统神经细胞是细胞的一种特殊类型,负责传输电信号,控制各种身体动作、记忆和推理过程。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了解神经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我们理解人体内的感觉和反应机制。
5. 激素和内分泌系统激素是在人体内分泌的一类化学物质。
内分泌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等。
激素是人体内调节生理机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了解激素和内分泌系统的机制有助于我们理解生长发育、代谢和生殖等方面的生理机制。
以上是动物生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动物体内的生理现象和解决动物生理学相关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动物生理学复习要点
动物生理学复习要点1.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动物生理学至关重要。
复习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细胞器官等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分裂、细胞代谢、膜转运、信号传导等重要过程。
2.神经系统: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系统的组织和作用。
复习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突触传递、神经递质、神经调节等。
3.内分泌系统:复习内分泌器官和激素的结构和功能,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等。
了解激素的合成和释放、激素与受体的结合、负反馈调节等。
4.循环系统:了解循环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复习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类型和分布、血液的成分和功能,以及心脏的电活动和心脏循环的调节等。
5.呼吸系统:复习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鼻腔、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肺等组成部分。
了解呼吸的物理原理、气体交换、呼吸肌肉的调节等。
6.消化系统:复习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肝脏等。
了解消化酶的作用、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胃肠道的调节等。
7.泌尿系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
复习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尿液的形成等。
8.运动系统:复习肌肉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肌肉收缩的机制和调节。
同时,了解运动神经元和神经肌肉接头的作用,以及互动运动调节和神经肌肉疾病的影响。
9.免疫系统: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包括淋巴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反应等。
复习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免疫细胞的分化和活化、抗体的生成和作用等。
10.生殖系统:复习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性腺的形成和发育、生殖细胞的生成和发育、性征的形成和维持等。
了解生殖激素的合成和作用、性腺的调节等。
此外,还可以复习动物适应环境的生理机制、动物行为与生理之间的关系、生物钟和生物节律等。
掌握这些重点要点,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动物生理学,并为考试做好准备。
动物生理学复习重点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整合生理学:将整体与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用分子生物学现象解释2.兴奋:活细胞或组织受到刺激后发生反应的过程。
3.兴奋性:活细胞或组织受到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4.适应性:指机体及其部分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以求与所处的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的能力。
5.内环境(细胞外液):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
6.稳态:指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
7.入胞:大分子物质或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
8.出胞:大分子物质或团块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
9.原发性主动转移:主动转运中,所需的能量直接由ATP提供10.继发性主动转移:主动转运中能量不由ATP直接提供,而是利用NA+泵活动形成的储备势能完成11.静息电位:细胞在未受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12.动作电位:活细胞受刺激后,细胞膜两侧电位的变化。
13.反极化:除极化至零电位后膜电位如进一步变为正值。
14.锋电位:快速除极化和快速复极化总共不超过0.5ms,形成一个短促尖锐的脉冲样变化。
15.后电位:在锋电位之后还会出现一个较长的、微弱的电位变化时期,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
16.阈刺激:维持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
17.阈强度:固定刺激时间,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兴奋的最小刺激18.碱贮:血液中NaHCO3的含量或浓度。
19.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得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形成的渗透压。
20.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
21.血液凝固:指血液中流动的液体状态转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22.红细胞凝集: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个体的血液滴在玻片上混合,红细胞即出现聚集成团的现象。
23.自律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即可自动去极化而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细胞。
24.自律性:心肌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动物生理学重点整理
动物生理学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生理学1)研究内容:生理学就是研究活得有机体生命过程与功能得科学。
2)生理学研究得三个水平:A. 细胞与分子水平:研究细胞内各超微结构得功能,以及细胞内各种物质分子得特殊物理化学变化过程—-—-细胞与分子生理学。
B。
器官与系统水平:研究各器官及系统得功能—-—--—器官生理学。
C。
整体水平:研究完整人体各个系统之间得相互关系,完整人体与环境之间得相互作用,以及社会条件对人体生理功能得影响等。
3)动物生理学得研究方法:生理学就是一门实验学科,其实验方法主要可分为急性实验与慢性实验。
急性实验: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活体解剖实验。
4)生理学得产生与发展:盖伦——三元气学说;维萨里-—创立解剖生理学派;哈维——《心血运动论》2、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得环境--细胞外液(组织液、淋巴、血浆)构成了机体得内环境。
2)稳态:指在正常得生理情况下,内环境中各种物质在不断变化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 其理化性质只在很小得范围内发生变动,这种动态平衡状态就叫做稳态。
3、生命活动得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外源性调节)1)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得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与系统得生理功能所发挥得调节作用。
主要就是通过反射来实现、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得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发生规律性得应答。
条件反射:后天获得、数量无限、较高级,可以新建、消退、分化、改造,具有极大得易变性与灵活性,能适应复杂变化得生存环境。
非条件反射:先天遗传、数量有限、较低级,比较恒定,不能适应复杂得环境变化、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比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
2)体液调节:机体得各种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可产生某些特殊得化学物质(如激素),它们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器官组织或某一器官组织,从而引起特殊得反应,以调节机体得生理机能、特点: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比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动物生理学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家畜生理学的研究水平:1)细胞和分子学水平的研究:研究离体细胞,分子实验法。
2)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研究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2.研究方法:1)急性实验法:实验后动物死亡①离体器官实验法②活体解剖实验法2)慢性实验:以完整、正常的实验动物为对象,在正常、科学的环境下做各种实验。
3.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机体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过程中的自我更新以及机体内部所实现的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转移过程。
2)兴奋性:动物有机体在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内部的新陈代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的特性。
3)适应性:动物机体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生理功能以适应环境变化的特性。
4)生殖:动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生殖或自我复制。
4.内环境:内环境是指机体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5.7.机体功能的调节:1)神经调节特点:快速,精确,短暂。
2)体液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8.反馈控制系统——动物生理学中主要的控制系统。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的兴奋性①兴奋性定义:在内外环境因素的作用下,细胞具有产生膜电位变化的能力或特性。
②阈值:在一定时间内,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兴奋的最低刺激强度。
时间阈值:达到刺激产生的最短时间。
③组织兴奋性的变化1)绝对不应期:对任何刺激均不产生反应;2)相对不应期:对阈上刺激产生反应;3)超常期:对阈下刺激产生反应;4)低常期:对阈上刺激产生反应。
2.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细胞安静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外正内负)。
①内外离子分布特点:外正内负,高钾低钠。
②选择透过性:细胞内的钾离子在细胞膜内外浓度差作用下携带正电荷外流。
2)动作电位:可兴奋的组织接受外界刺激而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原有的极化状态立即消失,并在膜的内外两侧发生一系列的电位变化。
术语:①极化: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状态②去极化:生物膜受到刺激或损害,膜内外电位差减至0③反极化:膜内外电位变正,膜外电位变负的现象。
动物生理学(执业兽医)知识点考点总结
动物生理学(执业兽医)知识点考点总结一、概述●机体功能与调节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即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
2.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
是一种动态平衡。
●机体功能的调节1.神经调节●概念:反射。
结构基础:反射弧。
特点:迅速,准确,短暂,作用范围局限。
2.体液调节●概念:激素。
作用方式: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神经分泌。
特点: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范围广。
3.自身调节●特点:范围小,不够灵活,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补充。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也称跨膜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电位(内负外正)称为极化。
●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K+的高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的通透性,是大多数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K+的平衡电位)2.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予。
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细胞膜两侧的膜电位会出现一次快速的、可扩布的、可逆的膜电位波动过程,称为动作电位。
●极化,去极化,超极化,复极化。
●阈电位:能够引起动作电位的最低膜电位临界值。
(即当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之前,膜电位去极化所必需要达到的最低值)-触发开关3.细胞的兴奋性和兴奋●兴奋性:细胞受到刺激后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阈值越高,兴奋性越低;反之,阈值越低,兴奋性越高。
●兴奋性的周期:●绝对不应期:对任何刺激均不产生反应,峰电位●相对不应期:对阈上刺激反应,负后电位的前部●超常期:对阈下刺激产生反应,负后电位的后部●低常期:对阈上刺激产生反应,正后电位●骨骼肌的收缩功能1.重点:肌肉收缩的全过程●中枢指令(反馈)●运动神经传出(神经AP)●神经肌肉兴奋传递(肌肉AP)●兴奋收缩耦联(三联管,Ca2+)●将肌膜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和以肌纤维长度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联系起来的过程。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及答案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氧饱和度: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2.余气量:在竭尽全力呼气之后,仍能剩留在肺内的气量。
3.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从肾小球滤过的原尿量。
4.有效滤过压:存在于滤过膜两侧的压力差。
5.肾糖阈: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浓度限度。
6.能量代谢:体内伴随物质代谢所发生的能量释放、转化和利用的过程。
7.基础代谢: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的能量代谢水平。
8.静止能量代谢:动物在一般的畜舍或实验室条件下、早晨饲喂前休息时的能量代谢水平。
9.蒸发:体液的水分在体表及呼吸道黏膜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并带走热量的过程。
10.辐射:体热以红外线形式向温度较低的外界散发。
11.胃的排空:胃内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12.反刍:反刍动物在摄食时,饲料不经充分咀嚼,就吞入瘤胃,饲料在瘤胃内被浸泡软化并经一定时间的发酵后,胃内容物被逆呕回到口腔,再被咀嚼,这种独特的消化活动称反刍。
13.嗳气:瘤胃的中的部分气体通过食管向外排出的过程。
14.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食物时,反射性地通过迷走神经引起胃底和胃体部的肌肉舒张的反射。
15.肌小节:肌原纤维每两条Z线之间的部分称为肌小节,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单位16.强直收缩:对肌肉刺激频率不断加大,肌肉不断进行收缩总和,直至处于持续的缩短状态称强直收缩17.突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下个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的部分。
18.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元或效应器上的受体,引起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
19.受体:指细胞膜或细胞内的某些大分子蛋白质,它能识别特定的化学物质并与之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学效应。
20.去大脑僵直:将中脑前后丘切断后,动物出现四肢僵直,头后仰,尾巴翘起,躯体呈角弓反张状态,这一现象称去大脑僵直。
21.内分泌: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把胞浆中生物活性物质排到周围血浆或组织液的过程。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呼出或吸入的气量。
2.氧饱和度: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
3.氧解离曲线:以氧分压作横坐标,氧饱和度为纵坐标,绘制出的氧分压对血红蛋白结合氧量的函数曲线。
4.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血流量之间的比值。
5.余气量:在竭尽全力呼气之后,仍能剩留在肺内的气量。
6.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缩小而反射性地引起吸气抑制或吸气。
7.原尿:入球小动脉的血液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的滤过液。
8.终尿:原尿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及分泌作用,最终形成的尿液。
9.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从肾小球滤过的原尿量。
10.有效滤过压:存在于滤过膜两侧的压力差。
11.排泄:动物有机体将代谢终产物和其它不需要的物质经过血液循环由体内排出的过程。
12.肾糖阈: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浓度限度。
13.能量代谢:体内伴随物质代谢所发生的能量释放、转化和利用的过程。
14.基础代谢: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的能量代谢水平。
15.静止能量代谢:动物在一般的畜舍或实验室条件下、早晨饲喂前休息时的能量代谢水平。
16.等热范围:动物的代谢强度和产热量保持在生理最低水平时的环境温度。
20.胃的排空:随着胃的运动,食糜分批地由胃移送入十二指肠中。
21.反刍:反刍动物在摄食时,饲料不经充分咀嚼,就吞入瘤胃,在休息时返回到口腔,仔细地咀嚼,这种独特的消化活动称反刍。
22.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食物时,反射性地通过迷走神经引起胃底和胃体部的肌肉舒张的反射。
24.微生物消化:利用畜禽消化道内栖居的大量微生物对饲料进行消化。
25.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其与集合管共同完成尿的生成。
26.致密斑:入球A与远曲小管联接处,细胞呈立柱样变、斑状突起;对远曲小管中的[Na+]、[Cl+]敏感,并将信息经间质细胞传递至近球细胞,调节肾素的释放。
28.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动物生理学复习总结
动物生理学复习总结一.名词解释1.受体: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化学信使(配体)的大分子,绝大多数受体都是蛋白质,且为多糖蛋白,少数为糖脂,有的受体则是由糖蛋白和糖脂组成的复合物。
2.激素: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器官组织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之间传递调节信息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3.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指由神经末梢释放的一类特殊化学物质,该物质能通过扩散,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完成信号传递功能。
4.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是指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分解为可以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消化过程。
5.吸收:吸收是指消化管内的成分通过消化管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循环的过程。
6.肺泡无效腔:进入肺泡内的气体,由于血液在肺内分布不均而未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这部分肺泡容量称肺泡无效腔。
解剖无效腔:呼吸过程中,吸入新鲜空气的一部分停留在从鼻腔到终末细支气管这一段呼吸道内,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故把这一段呼吸道称为解剖无效腔。
7.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如果在有效不应期之后给心室肌一个外加刺激,则使心室肌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兴奋和收缩,称为期前兴奋和期前收缩。
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8.动作电位:当神经、肌肉等可兴奋细胞受到适当刺激后,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会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被动,称为动作电位。
9.渗透性利尿:通过提高小管液溶质的浓度,达到利尿的方式称为渗透性利尿。
10.胆盐的肠肝循环:小肠内94%以上的胆盐和胆汁酸被肠黏膜吸收经门静脉返回到肝,回到肝的胆盐经肝细胞改造后再随肝胆汁排入小肠,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
动物生理学的三个研究水平:整体和环境水平的研究;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单纯扩散也称自由扩散,可以通过一些脂溶性的物质,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分子。
第二信使: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三磷酸肌醇(IP3),二酰基甘油(DAG)和钙离子。
(整理)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1生理学的研究水平大致可分为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等。
研究方法:(1)急性实验:a 离体实验b 在体实验;(2)慢性实验2❤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成的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内环境稳态❤:组成细胞内环境的各种理化环境保持在动态平衡的条件,叫做稳态。
(3点)意义:是细胞维持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集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它并非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出在一个动态平衡。
3❤动物机体的生理机能特征:①新陈代谢:指生物体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的过程。
②兴奋性: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反应的能力。
③生殖:生物体具有产生后代的能力。
④适应性:动物机体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生理功能以适应环境变化的特性称为适应性。
4 动物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怎样调节的,举例说明)神经调节:迅速,准确;血压,呼吸运动体液调节:范围广,缓慢,持续时间长;自身调节:范围小,不够灵活。
5 动作电位和反馈调节(闭环系统)反射:在中枢神经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反馈调节: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号返回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能够根据反馈信号来改变自己的活动,从而对受控的活动进行调节。
反馈调节的类型:正反馈(加强作用)和负反馈(减弱作用)第二章1 细胞膜的生理功能:物质转运和信号传导(1)细胞跨膜转运的形式物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被动)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举例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有膜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现象。
(O2 CO2)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或脂溶性小的物质,在特殊蛋白的帮助下,由高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现象。
易散主动转运: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某些物质的分子和离子由膜的低浓度测向高浓度侧转运的过程。
入胞和出胞:是指转运某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的过程。
(2)信号传导:跨膜信号传导、细胞与细胞间传导(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激素到达靶细胞表面与受体结合的过程)细胞外液中的各种化学分子以及非化学性的外界刺激信号,通常并不是进入靶细胞内起作用,它们大多数是通过跨膜信号转导,间接地引起靶细胞膜的电变化或其他细胞内功能的改变。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的生命过程和功能的科学领域。
它涉及到动物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动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等方面。
本文将从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和整体机能等角度,对动物生理学的一些重要内容进行复习和总结。
一、细胞水平的生理学在细胞水平上,动物生理学主要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通过各种生物化学反应来维持生命活动。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层,它具有选择性通透性,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内的细胞器包括核、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例如,核是细胞的遗传物质DNA的储存和复制中心;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生产中心,通过细胞呼吸产生ATP等能量分子。
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对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细胞通过各种代谢途径来合成和分解物质,以满足细胞的能量需求和物质合成需求。
例如,糖酵解是一种重要的代谢途径,通过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或乙酸等产生能量。
细胞还通过脂肪酸合成、蛋白质合成和核酸合成等途径来合成各种生物大分子。
二、组织水平的生理学在组织水平上,动物生理学主要研究不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动物的组织可以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上皮组织是动物体表面和内脏器官的覆盖层,它具有保护和吸收等功能。
结缔组织是动物体内的结构支持组织,它包括骨骼、软骨和结缔组织等。
肌肉组织是动物体内的收缩组织,它通过收缩产生力量和运动。
神经组织是动物体内的传导组织,它通过神经冲动传递信息和调节生理功能。
不同组织之间通过细胞间质和细胞间连接等结构相互联系。
细胞间质是细胞外的基质,它包括基质蛋白、多糖和水等。
细胞间连接是细胞膜上的连接结构,它可以通过细胞间隙传递物质和信号。
这些结构和连接方式对维持组织的稳定和功能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三、整体机能的生理学在整体机能水平上,动物生理学主要研究整个动物体系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
例如,呼吸系统是动物体内的气体交换系统,它通过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将氧气吸入体内,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生理学复习要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动物生理学第一部分概述一、机体的功能与环境1、动物体内所含的液体称为体液,约占体重的60%,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约占体液的1/3。
2、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中达到相对平衡,即动态平衡状态,称为稳态。
二、机体功能的调节1、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2、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是反射(reflex)。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有规律的适应性反应,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第二部分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1] 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机制:K+ 在浓度差作用下向细胞外扩散,并滞留在细胞外表面形成向内的电场,当达到电- 化学平衡时,K+ 净流量为零。
因此,可以说静息电位相当于K+ 外流形成的跨膜平衡电位[2]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到刺激时静息膜电位发生改变的过程。
机制:当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对Na+ 通透性增大,对K+ 通透性减小,于是细胞外的Na+ 便会顺其波度梯度和电梯度向胞内扩散,导致膜内负电位减小,直至膜内电位比膜外高,形成内正外负的反极化状态。
当促使Na+ 内流的浓度梯度和阻止Na+ 内流的电梯度,这两种拮抗力量相等时,Na+ 的净内流停止。
因此,可以说动作电位的去极化过程相当于Na+ 内流所形成的电- 化学平衡电位。
[3]细胞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在体内条件下,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称为兴奋。
兴奋性时期①绝对不应期②相对不应期③超常期④低常期[4]阈值: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值,该刺激强度的值则称为刺激的阈值。
阈电位:从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的这一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2、神经骨骼肌接头也叫运动终板。
第三部分血液一、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1、血量及血液的基本组成成年动物的血量约为体重的5%-9%,一次失血若不超过血量的10%,一般不会影响健康,一次急性失血若达到血量的20%时,生命活动将受到明显影响。
一次急性失血超过血量的3 0%时,则会危及生命。
血液由液态的血浆和其中的血细胞组成用离心方法测得的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
2、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的比重为1.050 ~ 1.060,血液呈弱碱性,pH为7. 35一7.45,二、血桨1、血浆与血清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血清中无纤维蛋白原。
同时,血浆中参与凝血反应的一些成分也不会存在于血清之中。
2、血浆的主要成分3、血浆蛋白的功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多种蛋白质的总称。
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白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类。
4、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包括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两部分,0.9%的氯化钠溶液和5%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大致相等。
通常,把0. 9%的氛化钠溶液称为等渗溶液或生理盐水。
渗透压比它高的溶液称为高渗溶液,渗透压比它低的溶液称为低渗溶液。
三、红细胞(1)红细胞生理:形态和数量、渗透脆性、血沉、生理功能几种动物的红细胞数.(1012/L)动物数量马7.5 (5.0—10.0)牛7.0 (5.0—10.0)猪6. 5 (5. 0---8.0)狗6. 8 (5. 0--8. 0)编羊12. 0 (8. 0---i2. 0)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的沉降率(简称血沉)。
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水分会渗人胞内,膨胀成球形,胞膜最终破裂并释放出血红蛋白,这一现象称为溶血。
(2)红细胞生成所需的主要原料: 蛋白质和铁是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促进红细胞发育和成熟的物质,主要是维生素B12、叶酸和铜离子。
(3)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红细胞数量的自稳态主要受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调节,雄激素也起一定作用。
(4)白细胞生理:白细胞可分为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三大类。
按粒细胞胞浆颗粒的嗜色性质不同,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几种动物的白细胞数(109/L)动物白细胞总数马8. 77牛7. 62绵羊8. 25山羊9. 70猪14. 66狗11. 50猫12. 50(5)血小板生理功能:主要包括生理性止血、凝血功能、纤维蛋白溶解作用和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等。
四、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1)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凝血过程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第二阶段为凝血酶的形成;第三阶段为纤维蛋白的形成。
最终形成血凝块。
(2)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
纤溶的基本过程可分为纤溶酶原的激活与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两个阶段。
(3)抗凝物质及作用血浆中有多种抗凝物质统称为抗凝系统。
下列物质在抗凝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a.抗凝血酶Ⅲ:本身的抗凝作用非常慢而弱,但一旦与肝素结合形成复合物后,抗凝血酶Ⅲ的抗凝作用可增加成千倍。
b肝素c.蛋白质C(4)减缓血液凝固的基本原理移钙法、肝素、脱纤法、低温、血液与光滑面接触、双香豆素(5)加速或促凝的常用方法a:血液加温能提高酶的活性,加速凝血反应。
接触粗糙面,可促进凝血因子的活化,也可促进血小板聚集、解体并释放凝血因子。
手术中常用温热生理盐水纱布压迫术部以加快凝血与止血。
除了温度因素外,纱布粗糙面及其带有负电荷也是促凝的因素。
b.许多凝血因子合成过程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维生素K缺乏可导致凝血障碍第四部分血液循环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一、心动周期和心率的概念心脏(包括心房和心室)每收缩、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每分钟的心动周期数,即为心率。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三、心输出量、射血分数的概念左、右心室收缩时射人主动脉或者肺动脉的血量,称为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室舒张末期心室内充盈的血液的容积,称舒张末期容积;在心室收缩射血后,留在心室内的血液容量则为收缩末期容积。
把每搏输出量与舒张末期容积之比,定义为射血分数。
第二节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一、心肌的基本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二、心室肌动作电位的特点形式比较复杂,特别是复极化过程复杂,持续时间长。
动作电位可分为0、1、2、3.、4五个时期,其中0期为去极过程,1、2、3、4为复极过程。
三、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基本波形含P波、QRS波群和T波。
P波起点标志心房有一部分开始兴奋,P波终点说明左、右心房己全部兴奋,QRS波群起点标志心室已有一部分开始兴奋,终点标志两心室均已全部兴奋,T波反映心室肌复极化过程中的电位变化,T波终点标志两心室均已全部复极化完毕。
P-R间期是从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之间的时程,它反映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兴奋所经历的时间。
Q-T间期是从QRS波群起点到T波终点之间的时程,它反映心室开始兴奋到心室全部复极化结束所需的时间。
四、心音1、第一心音发生于心缩期的开始,又称心缩音。
心缩音音调低,持续时间较长。
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心室肌的收缩、房室瓣的关闭以及射血开始引起的主动脉管壁的振动。
2、第二心音发生于心舒期的开始,又称心舒音,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
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半月瓣突然关闭、血液冲击瓣膜以及主动脉中血液减速等引起的振动。
3、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第三心音出现在第二心音之后,音调低,与血流快速流人心室引起心壁与瓣膜的振动有关。
第四心音很弱,仅于心音图上见到,它由心房收缩引起,也称心房音。
第三节血管生理一、影响动脉血压的主要因素影响动脉血压因素:(一)每搏输出量在外周阻力和心率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每搏输出量增大,动脉血压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可能升高不多,故脉搏压增大。
反之,当每搏输出量欲少时,主要使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少。
由此可见,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心脏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二)心率每搏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保持不变而心率加快时,舒张期血压升高,收缩压的升高不如舒张压显著,致使脉压减少。
相反,心率减慢时,舒张压与收缩压均下降,但舒张压比收缩压降低(三)外周阻力如心输出量不变而外周阻力加大,则舒张压升高。
收缩愚的升高不如舒张压的升高明显,脉压就相应下降。
反之,当外周阻力减小时,舒张压与收粼压均下降,舒张压的下降比收缩压更明显,故脉搏压加大。
这说明,在一般情况下,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四)主动脉弹性弹性好,收缩压低,舒张压相对高,故动脉血压的波动幅度小,脉搏压低。
所以动脉管壁硬化,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差时,脉压增大。
(五)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比在正常情况下,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是相适应的,血管内维持着一定的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在循环血量减少,而血管系统的容量保持不变时,动脉血压降低。
而循环血量不变、血管系统容量相对增大时,也将导致体循环平均充盈压降低,动脉血压下降。
二、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及其影响因素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
三、微循环的组成及作用典型的微循环单元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或称直捷通路)、动一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等七部分组成。
四、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而形成的。
液体通过毛细血管壁的滤过和重吸收,由四个因素共同完成,即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1毛细血管血压:毛细血管血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加;静脉压升高时,也可使组织液生成增多。
临床上心脏衰蝎时,导致血液在静脉淤积,易引起水肿。
2.血浆胶体渗透压:当血浆蛋白生成减少或蛋白排出增加时,均可使血浆胶体渗透压、有效滤过压降低,从而使组织液生成增加,甚至发生水肿。
3.淋巴回流:淋巴回流受阻可导致水肿。
4.毛细血管通透性:通透性大时血浆蛋白也可能漏出,使血浆胶体渗透压突然下降,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有效滤过压上升,组织液生成增多。
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对心脏和血管功能的调节(一)心脏的神经支配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为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心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末梢释放的递质为乙酰胆碱,心交感节后神经元末梢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能力加强。
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兴奋可导致心率减慢,心房肌不应期缩短,收缩能力减弱,房室传导速度减慢等。
(二)血管的神经支配二、心血管活动的压力和化学感受性反射调节。
(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反射的效应是使心率减慢,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回降。
因此这一反射曾被称为降压反射。
1、动脉压力感受器: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外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称为动脉压力感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