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4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2优质学案:1.2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中地理必修2优质学案:1.2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以及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2.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数量的变化(1)人口自然增减;(2)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3.人口迁移的类型(1)国际人口迁移①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②阶段和特点:(2)国内人口迁移①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②阶段和特点:a.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迁移。

b.新中国成立以来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

自然灾害有时也会促发人口的迁移。

2.经济因素(1)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

(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3.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探究点人口迁移2017年3月2日,《天津市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工作方案》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形式印发执行。

该方案全面放开户籍人口迁移限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促进了地区间的人口迁移。

读“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思考以下问题。

1.1949~1986年期间的人口迁移主要有哪两大方向?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答案一是从东部和中部流向西部,二是流向东北部地区。

人口向西部迁移主要是国家为改变西部经济落后、人才匮乏的局面而进行的移民;人口向东北地区迁移主要是为了开发东北地区森林、矿产及荒地资源而进行的移民。

2.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口流向是怎样的?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地区有哪些?这些地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原因是什么?答案由中西部流向东部沿海地区。

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完整word)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完整word)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编制人:梁宏程爽廖海钦审核人:梁宏【课程标准】1.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学习目标】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

3.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自主预习案(读书自学、自主探究)一、知识清单(一)人口的迁移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和。

2、人口迁移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3、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和。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的迁移活动;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人口迁移的意义:①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②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③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因素的综合反映。

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环境因素中,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式最主要的,___________有事也会促发人口的迁移。

3.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______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其中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式主要因素。

都是为了寻求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更好的__________,改善_____________。

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4._____、______等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式重要的影响因素。

二、课前探究(一). 读图1.8思考:读19世纪以前的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高中地理必修二《1.2_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无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高中地理必修二《1.2_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无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学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及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②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2.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老师点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自主学习】一、人口迁移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和。

2、人口迁移概念:3、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和。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国内人口迁移是指。

4、我国古代人口迁移是由于、、等影响,人民不得不大批迁移。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3、政治因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判断是否是人口迁移1、到美国旅游、购物属不属于人口迁移?为什么?2、图中A、B、C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行政区,哪些现象属于人口迁移?图知识点二:国际及国内人口迁移概况1、国际人口迁移时期迁移路线迁出地迁入地特点原因19世纪以前二战以后(1)二战后,欧洲由人口地区变为人口地区,主要是由于;(2)拉丁美洲由人口地区变为人口地区;地区吸引了大批外籍工人。

2、国内人口迁移(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读课本P9和图1.9填表】时期迁移方向迁移特点迁移原因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知识点三: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1、20世纪60年代美国老年人口从北部迁往南部的原因?2、大庆、攀枝花等城市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的原因?3、影响图瓦卢举国搬迁到新西兰的因素?4、北漂一族形成、人口流向北上广的原因?5、三峡移民的影响因素?6、南宋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移?7、2001年,阿富汗大量难民流入巴基斯坦等国?【归纳小结】本节内容知识框【巩固练习】1.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迁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B.拉丁美洲继续是国际移民的主要目的地C.人口移出减轻了迁出国人口压力D.美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持续发展有外来移民明显的作用2.下面可能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大规模流动方向的是()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河北流往河南C.从新疆流往内地 D.从湖北流往重庆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与民工潮涌向东南沿海的大城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C.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D.都是追求自身职业更好的发展,谋求更好的生活水平4. 人们习惯上把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东北人口的迁移叫做“雁南飞”。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章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第1课时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章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第1课时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第1章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重点难点】
1.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2.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知识梳理】
一、人口的迁移
1.概念:人的居住地在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
(1)我国古代:受脆弱的、频繁的战争、的影响而迁移。

(2)新中国成立以来
①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在体制和严格的制度下,地进行。

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答案】国际或本国集团性、大批的移民欧洲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短期流动迁入地西亚、北非
农业经济自然灾害
计划经济户籍管理有计划、有组织
改革开放政策增大
【归纳总结】
人口迁移包括三大要素: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

按照空间移动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2. 国际人口迁移。

2019年高中新人教版地理1.2《人口的空间变化》优质课教案(新必修2).

2019年高中新人教版地理1.2《人口的空间变化》优质课教案(新必修2).

2019年高中新人教版地理1.2《人口的空间变化》优质课教案(新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能力目标1.通过有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结合实例,学会案例分析的方法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大板块,每一板块内部又分为二战前后和改革开放前后为时间界线。

这种空间和时间的差异性,构成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加强总结和比较。

利用多媒体采取比较法列出两幅表格,让学生比较二战前后和改革开放前后人口迁移的路线、特点、原因。

从案例分析不同的国家由于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也各相同。

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影响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各有不同。

本节课有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料和形式,可相互穿插灵活运用于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类型(流向、成因、意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和比较法教具准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制图表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假如现在给你一个机会重新选择住地,你会选择什么地方?学生在七嘴八舌中各抒己见。

老师总结,出于多种原因,有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人们的住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以及生产力的发展,会发生空间移动,这就是人口迁移。

本节课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定义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空间移动人口迁移三大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制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去理解: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能把所有的空间移动都当做人口迁移,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运动,才被当做人口迁移。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必修二地理 教案;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4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必修二地理 教案;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4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课标分析:把握本课标重在“举例”两字上,主要看学生是否能用具体实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本条课标的认知水平应为运用水平,运用本地的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的迁移特点,同时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等基础知识是达成这条课标的必要知识铺垫。

教材分析:本节就体例而言,与第一节有相似之处——即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举例来透过现象分析本质。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表述我国和世界人口迁移的“事实”,并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本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人口的迁移,第二部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材第一部分人口的迁移是第一节人口数量变化的延续,也是引起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另一重要因素。

主要内容包括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的分类,国际、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

首先通过对概念的理解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人口迁移,并由此讨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特点,这样引发学生对人口迁移原因的好奇,人口为什么会出现大量迁移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时要注意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概念的区别,引导学生读图1.8分析并总结国际人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迁移特点,读图1.9总结我国人口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迁移的主要方向,并分析原因。

第二部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本节内容的重难点。

教材通过设问的方式巧妙的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主要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因素,其中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

教材以美国的人口迁移为案例,分析美国人口发生迁移的因素。

教学时可以适当的多举案例引导学生来分析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

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节学习的基础上明白,就世界范围来看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人口的自然增长,但就一个地区或国家来说人口的迁移(人口的机械增长)也是其原因,而且人口迁移是很常见的社会现象,与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兴趣浓厚容易理解。

高中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人教版必修2)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重点难点]1.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的概念,不同时期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的人口迁移的流向、特点及原因是本节教学重点。

2.让学生学会运用案例分析说明人口迁移原因为本节难点。

[课时划分] 本节内容合计用时2课时,具体安排为:第一课时:完成第一学习时间〖自主预习〗部分及〖新知学习〗的“人口的迁移”部分。

第二课时:完成〖新知学习〗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部分和〖课程达标检测〗部分。

[教学指导]课文第一句话,说明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迁入或迁出数量的变化。

这既是与第一节内容的衔接与过渡,也是一个基本的知识内容。

关于人口迁移的概念,“时间”和“距离”是两个基本要素。

在“国际人口迁移”的概念中,有较为明确的时间和距离界定;在“国内人口迁移”的概念中,用到了“移居”一词,其中包含“一段时间”的意思。

对国际人口迁移总特点的分析,采用了两个“时间点”:一是19世纪以前;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图1.8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入地区和迁出地区的变化。

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主要是欧洲西部经济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移民;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大量人口流向美国、加拿大和欧洲西部。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的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教材有三幅人口迁移地图,要引导学生读图,从图中归纳出人口迁移的方向。

无论是国际人口迁移还国内人口迁移,都涉及历史知识,教师应适当补充和交代人口迁移的历史背景,对这些历史上的人口迁移作适当评价,实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正面引导。

第一学习时间【自主预习】不看不讲〖课堂预习导学〗学生预习可分两步走:第一步,学生通读教材。

要求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特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第二步,对照教材,完成〖自主知识梳理〗。

在完成〖自主知识梳理〗中再次阅读教材中的重点部分,对本节的知识体系大致把握。

【人教版-备课】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空间的变化》同步学案

【人教版-备课】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空间的变化》同步学案

1.2人口空间的变化同步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养成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学习重点】1.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国际、国内)。

2.人口迁移流向(迁出国家,地区,迁入国家、地区)。

3.人口迁移的原因。

【学习难点】人口迁移的原因。

【学习方法】1.利用地图或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2.利用比较法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具有不同的特点。

3.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知识链接】区域地理相关内容【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有哪两种基本形式?人口迁移有什么意义?(A级)2.阅读课文,比较而言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B级)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比较迁移原因特点迁移路线二战前①②①②①②③东亚、南亚人被招工到美洲、非洲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①②①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②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③南欧、非洲人到西欧打工3.什么是国内人口迁移?我国古代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A级)【活动探究】1.读教材图1.8思考: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相比,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有什么变化。

(B级)迁移原因特点迁移方向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①②①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②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地广人稀的()。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①②山区——平原③贫困地区——发达地区“民工流动”2.你的祖籍在哪里?如果你的家庭有跨省界(国界)移动的历史,请说说移动给家庭带来的影响。

(B级)3.近年来,我国有一些科技人员、工人、农民迁往东南沿海地区定居。

这些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产生的影响是否相同?为什么?(B级)【合作探究】1.请看下面文字,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什么。

地理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地理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其次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2.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转变。

[巧学妙记]人口迁移的推断方法一是必需转变居住地,二是转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三是必需超越肯定的行政界线。

3.分类(1)国际人口迁移:①概念:是指人口跨国界并转变住宅到达肯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②特点⎩⎪⎨⎪⎧19世纪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其次次世界以后:人口从开展中国家流向兴旺国家;定居移民削减,短期流淌的人口增多(2)国内人口迁移:①概念: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②我国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斗、自然灾难的影响而迁移。

③成立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和缘由:特点缘由20世纪80年月中期前 有方案、有组织地进行 方案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20世纪80年月中期后流量增大,流向发生明显变化国家开放政策的影响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落后地区迁往兴旺地区,并消失了大规模的“民工潮〞。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其中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自然灾难有时也会促使人口迁移。

2.经济因素(1)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开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

(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3.社会因素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别的影响,其中政策、社会变革、战斗和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教材P11活动]1.促使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的因素是:①美洲属于未开发的新大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②欧洲失业工人和破产农夫增加,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北美洲;③新航线的开拓为人们顺当迁移扫除障碍;④殖民扩张是人口迁移的促进因素,加快了人口迁移的过程。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学案: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学案: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导学案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学习目标:1.掌握世界及我国不同历史阶段人口迁移的特点。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明确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影响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各不相同。

3.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重点: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导】(3分钟)改革开放后,我国出现了“民工潮”现象,这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

影响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思】(11分钟)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

2.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3.人口迁移的类型(1)国际人口迁移①概念:指人口跨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①概念: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现象。

②阶段和特点a.古代:受脆弱的、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的影响而迁移。

一是必须改变居住地,二是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三是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思考】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有何区别?提示:(1)人口的数量变化:包括增加和减少两方面,由该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所决定。

(2)人口的自然增长:即人口数量的增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3)人口的机械增长:由一个地区人口的迁入和迁出引起人口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讨论】从全球角度看人口迁移是否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提示:人口迁移发生在地球上各国、各地区之间,因此其对全世界人口数量变化无影响。

全球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状况。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其中气候、、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有时也会促使人口迁移。

2.经济因素(1)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交通和等是主要的因素。

(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变化第二节人口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变化第二节人口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习目标] 1.认识人口迁徙的看法、种类,以及我国人口迁徙的特色。

2.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原由,归纳影响人口迁徙的主要要素。

一、人口的迁徙1.人口数目的变化人口自然增减;人口迁徙。

2.人口迁徙的看法: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3.人口迁徙的种类国际人口迁徙①看法: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处达到一准时间(平时为1年)的迁徙活动。

②阶段和特色。

阶段19世纪从前第二次世界大战此后方向从欧洲到美洲、大洋洲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到西欧、北美、西亚、北非特色以企业性、大量的移民为主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添意义开发了新大陆,流传了工业文明,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国内人口迁徙①看法: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②阶段和特色。

a.古代:受纤弱的农业经济、屡次的战争、自然灾祸的影响而迁徙。

b.新中国建立以来期间特色原由20世纪80年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计划经济系统和严格的户籍管理代中期前制度20世纪80年流量增大,流向发生显然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代中期后变化二、影响人口迁徙的要素1.自然环境要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徙有重要的影响,此中天气、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

自然灾祸有时也会促发人口的迁徙。

2.经济要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讯等是主要的要素。

在影响人口迁徙的诸多要素中,经济要素常常起着主导作用。

3.社会要素:政策、社会改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要素。

研究点人口迁徙2017年3月2日,《天津市推进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工作方案》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形式印发执行。

该方案全面松开户籍人口迁徙限制,加大人材引进力度,一致城乡户口登记制度,促使了地区间的人口迁徙。

读“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徙的主要流向图”,思虑以下问题。

(1)1949~1986年期间的人口迁徙主要有哪两大方向?人口迁徙的原由是什么?(2)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口流向是如何的?人口迁入数目许多的地区有哪些?这些地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原由是什么?为何好多华侨总想“落叶归根”?答案(1)一是从东部和中部流向西部,二是流向东北部地区。

2021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系列学案: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4

2021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系列学案: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4

1.2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转变。

[记忆]人口迁移的推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转变);是否有居住地的转变;时间的转变(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记忆]迁移缘由特点迁移路线二战前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进展2.地理大发觉和新航线开拓1.从旧大陆到新大陆2.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地区1.洲人到美洲、非洲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3.东亚、南亚人被招到美洲二战后各国经济进展不平衡1.从进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2.定居移民削减,流淌工人增加(外籍工人)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2.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世界人口迁移口诀:二战前,旧到新,一去不返乡二战后,进展到发达,打工挣钱回家乡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记忆]迁移缘由特点迁移方向20世纪80年月中期前1.方案经济体制2.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方案、有组织地进行1.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2.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西北和东北20世纪80年月中期后改革开放政策自发迁移1.内地到沿海2.山区到平原3.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民工潮”5、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调整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沟通,促进经济进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削减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供应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进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8、中国古代和近几十年来人口迁移的因素:[理解记忆]古代:主要是战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其次为开疆拓土、流放、戍边等。

高中地理必修2教学设计4:1.2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2教学设计4:1.2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第2课时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利用资料或图表,就具体的世界或地区人口迁移特点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与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三、教学难点: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六、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新课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人口迁移,了解了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那么人口什么要迁移呢?人口迁移究竟受那些因素的影响呢?板书: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师:请看下面的文字,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什么。

1、气候严寒的高纬和高山地区,水分稀少的荒漠和土壤贫瘠的地区,人烟稀少。

而水、热条件比较好的温带和热带往往成为世界人口密集的地区。

2.温带和热带肥沃的冲积平原和某些大河流域,人口也较为集中。

3.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

某些大河流域如长江、珠江、尼罗河、多瑙河、伏尔加河等,至今也是人口密集地区。

4.我国的大庆、攀枝花等,都是因为矿产资源的开发。

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而形成的。

生:以上资料说明自然环境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师:对,自然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地区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人们总是希望从自然恶劣或自然资源贫乏的地区迁到自然环境优越或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其次,自然灾害也会成为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

自然环境主要有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要素它们是怎样影响人口迁移的呢?(生讨论,师总结)(1)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

从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人口迁移。

光、热、水、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2)水是人类生存重要的物质条件。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2 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2 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2 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1.2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课标细化】1。

理解某地区人口增长的两种方式: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的迁移.2。

运用人类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地区)的人口迁移资料,分析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

3。

总结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

4。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对迁出区和迁入区的影响.【我的预习】阅读教材P8第一段,回答:什么是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有何区别?【我的疑惑】【典型案例1】(2008·海南地理)表中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1-2题。

1。

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A。

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

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C。

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D。

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2.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A。

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C。

更高的收入 D。

更优的自然环境【迁移案例1】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典型案例2】(2014年新课标卷Ⅰ)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空间变化》word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空间变化》word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空间变化》word教案课题: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明白得人口数量在社会的进展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并能一一说明其缘故;2.明白得发达国家和进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和成因,并明白得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人口政策;3.运用图表分析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并比较人口增长模式的时刻和空间的差异;4.通过学习,能读明白并分析人口增长坐标图;同时能辩证地认识人口增长的不同状况采取的人口政策也不同。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分析并比较人口增长模式在时刻和空间上的差异难点:明白得人口增长模式的三个指标解决方法:读图分析比较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缺勤登记:【板书设计】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1、国际人口迁移2、国内人口迁移二、阻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因素;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因素;【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师:人口的空间变化实际上专门常见,广义的空间变化甚至包括你们从家里来学校上学,我们要紧要求认识人口的迁移。

阅读课文,找出人口迁移的含义,看看以下几种情形哪些属于人口的迁移:1、春节期间,许多人回家过年2、黄金周,许多人乘着假期外出旅行3、我国内地农民赴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打工4、胡锦涛赴美进行国事访问5、钱学森赴美留学,新中国成立后归国 生:略[设计意图]: 小结:“人口迁移”包括三大要素: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时刻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按照空间移动是否跨过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板书】一、人口的迁移 【新课讲授】1、 国际人口迁移读图:国际人口迁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流向(分二战前和二战后两个时期)问题:分析世界人口迁移的规律,可能的阻碍因素及其带来的阻碍。

(学生讨论分析)归纳:让学生通过对人口空间变化实例的分析介绍“人口迁移”学生讨论分析世界人口迁移的规律,可能的阻碍因素及2、国内人口迁移读P9图“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要紧流向”,分析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相比,我国人口迁移的要紧流向有什么变化?20世纪小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显现大规模人口流淌的缘故和阻碍:要紧缘故:(1)我国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2)1984年承诺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提供了契机;(3)城乡及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是全然缘故。

高中地理1.2《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1.2《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

3.理解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学习过程】一、人口的迁移1.概念:2.分类(1)国际人口迁移3.意义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知识梳理】1.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2.个人因素: 案例:(1)美国人口迁移 ①分析美国本国哪些因素促使它成为一个移民国家:②列表比较美国国内人口迁移归纳促使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迁移的因素:(2)分析我国古代人口和近几十年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不同: 促使古代人口迁移的因素:促使近几十年人口迁移的因素:【典题解悟】(2008·江苏地理)表1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6~7题。

表16.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A.从发展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7.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多的休闲时间C.更高的收入D.更优的自然环境解析:该题是对人口迁移的比较典型的考察方式,在掌握课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试题中所给的信息具体分析问题。

【当堂检测】1.改革开放后,中国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和大量民工涌向我国东南沿海大城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最重要的拉力因素C.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D.都是追求自身职业更好的发展,谋求更高的生活水平2.英国阿伯丁、我国大庆等城市的兴起,引起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气候条件适宜B.政治中心的改变C.经济发展较慢D.矿产资源的开发3.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B.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D.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4.对于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影响,错误..的是()A.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B.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C.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D.在迁入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5.“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迁移,使我国人口分布的中心首次()A.由黄河流域移到了珠江流域B.由长江流域移到了珠江流域C.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D.由长江流域移到了黄河流域6.80年代,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是()A.大量农村劳动力闲置B.1984年,国家放宽对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等政策C.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D.城市生活水平高,有较好的学习、医疗条件7.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引起的移民()A.多为短期流动人口B.是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C.以人口自发迁移为主D.对迁入地的建设发展不利8.2001年11月实施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转变为现代型的省级行政单位是()A.黔、鲁、京、浙、苏B.豫、新、京、浙、苏C.渝、琼、京、津、沪D.沪、京、津、浙、苏9.读课本第9页图1.8 “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年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的地区是、和。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班级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养成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学习重点: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人口迁移的流向及原因。

学习难点:人口迁移的原因。

一、预习﹒交流﹒评价人口的迁移1.概念:人口迁移:指在人的在国际或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流动:人口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2.人口迁移的分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和。

二、新知﹒巩固﹒展示(一)人口迁移的分类②国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范围内,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现象。

(二)人口迁移的影响(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在人口迁移诸多因素中, 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 因素。

1. 自然环境因素:例如 、土壤、 、 和等等。

2. 经济因素:例如 、 等等。

3. 社会因素:包括 、政策、 、 文化教育水平和宗教等等。

三、训练﹒拓展﹒提高右图中显示了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阶段(2)最有可能的是 ( ) A .原始农业 B .种植业 C .工业化阶段 D .后工业化阶段2.影响(3)、(4)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的是 ( ) A .自然环境 B .国家政策C.社会经济 D.战争读下面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3~5题。

3.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拉美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非洲4.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民工流向可能是( )A.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河北流往山东C.从新疆流往内地D.从湖北流往重庆5.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 )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解决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D.甲地优美的环境读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

高中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4(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4(新人教版必修2)

111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二课时【教师承转】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口迁移,今天我们来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板书】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因素;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因素;【新课讲授】根据所搜集的迁移案例,分析各自的主要影响因素,过程略。

通过对与学生相关的迁移情况认识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通过通过姚明与钱学森的迁移方向的不同介绍人口迁移过程中的个人因素。

并且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教会学生对地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思考,真正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并通过对学生所做调查,让学生实际体会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阅读课文案例2,分析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阶段以及各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读书上P10 案例2“美国的人口迁移”,分析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自1850年以来人口迁移的规律、原因,带来的影响。

[课堂小结]:小组先作组内小结讨论,而后组代表作小结发言,教师评价。

阅读课文案例3, “我国古代的几次人口迁移”,让学生分析: 影响我国古代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因素,与影响我国近几十年人口迁移的因素有何不同?(古代:战乱,其次为开疆拓土、流放、戍边等。

现代: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个人需求等。

)2、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古代人口迁移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那么如何来确定一个具体的迁移过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呢?让学生阅读课文案例3,分析:影响我国古代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因素,与影响我国近几十年人口迁移的因素有何不同?量的束缚。

由于自给自足的经济十分脆弱,加之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影响,人民难以安居乐业,不得不背井离乡大批迁移。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贸易的往来和交通的便捷,我国人口迁移不仅数量增加,而且频率加快,使各地人们的交往更加密切。

)教师总结:从古今中外的人口迁移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人类历史早期人口迁移中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自然因素)现在什么因素起重要作用?(经济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学习目标〗
〖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
1.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的概念,不同时期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的人口迁移的流向、特点及原因是本节教学重点。

2.让学生学会运用案例分析说明人口迁移原因为本节难点。

[课时划分] 本节内容合计用时2课时,具体安排为:
第一课时:完成第一学习时间〖自主预习〗部分及〖新知学习〗的“人口的迁移”部分。

第二课时:完成〖新知学习〗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部分和〖课程达标检测〗部分。

[教学指导]
课文第一句话,说明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迁入或迁出数量的变化。

这既是与第一节内容的衔接与过渡,也是一个基本的知识内容。

关于人口迁移的概念,“时间”和“距离”是两个基本要素。

在“国际人口迁移”的概念中,有较为明确的时间和距离界定;在“国内人口迁移”的概念中,用到了“移居”一词,其中包含“一段时间”的意思。

对国际人口迁移总特点的分析,采用了两个“时间点”:一是19世纪以前;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图1.8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入地区和迁出地区的变化。

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主要是欧洲西部经济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移民;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大量人口流向美国、加拿大和欧洲西部。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的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教材有三幅人口迁移地图,要引导学生读图,从图中归纳出人口迁移的方向。

无论是国际人口迁移还国内人口迁移,都涉及历史知识,教师应适当补充和交代人口迁移的历史背景,对这些历史上的人口迁移作适当评价,实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正面引导。

第一学习时间【自主预习】不看不讲
〖课堂预习导学〗
学生预习可分两步走:第一步,学生通读教材。

要求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特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第二步,对照教材,完成〖自主知识梳理〗。

在完成〖自主知识梳理〗中再次阅读教材中的重点部分,对本节的知识体系大致把握。

〖随堂基础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二战前国际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由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流向发达国家和地区
B.西亚和北非吸引了大量外籍工人
C.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D.定居移民少,短期流动人口多
【解析】二战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主要由旧大陆(欧洲、非洲、亚洲)流向新大陆(美洲、大洋洲)。

【答案】C
2.山东居民自古有“闯关东”的说法,即不少山东老乡出山海关到东北地区发展;上世纪末,不少“东北客”又返回山东定居,导致了人口的“雁南飞”现象。

上述现象的出现,其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原因 B.国家政策的引导
C.气候变化 D.资源开发
【解析】山东居民“闯关东”是指在自然灾害发生的年份,山东饥民自发的到土地、森林等资源比较丰富,人口相对较少的东北地区去发展,以度过饥荒,有些随之定居东北。

“东北客”为我国开发东北起到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山东省因为沿海的区位优势,经济发展迅速,而东北地区因为沉重的经济负担,加之国家政策的一些原因,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就业机会减少,所以有些老“东北客”返乡工作、定居。

显然,这其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

【答案】A
3.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迁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B.拉丁美洲继续是国际移民的主要目的地
C.人口迁出减轻了所在国的人口压力
D.美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持续发展有外来移民明显的作用
【解析】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区变为迁出地区,大量人口流向美国、加拿大和西欧。

人口迁出有利于减少迁出地的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答案】B
4.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 )
A.规模小、频率高 B.规模小、频率低
C.规模大、频率高 D.规模大、频率低
【解析】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人口迁移多为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规模小、频率低。

【答案】B
5.下列可能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大规模流动方向的是 ( )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河北流往河南
C.从新疆流往四川 D.从湖北流往重庆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口来此务工、经商。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6.下图为1984~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时期,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是,原因是。

(2)这一时期,人口流动方向是从
到;
从到。

(3)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与我国古代的人口迁移相比较,引起迁移的原因是否相同?区别是什么? 【解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使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同时城乡各地区之间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国家推出了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因此人口迁移日趋活跃,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并有逐年上升趋势。

人口以自发流动为主,流动和迁移的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人口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这一时期与古代人口迁移主要的区别是主动迁移和被迫迁移。

【答案】(1)不断增加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和户籍管理制度放开
(2)农村城市内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3)不相同。

影响我国古代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因素主要是战乱,其次是开拓疆土、流放、戍边等,主要是被迫迁移;80年代中期以后的人口迁移和流动,主要受经济影响,属于自发迁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