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德及其社会学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米德社会学思想主要来源

米德社会学思想影响是多方面的,其社会心理学理论受到下列思想的影响。

(1)米德反对库利的方法。库利认为人的社会化、人的社会性可以还原到“首属关系”中,通过“首属关系”进而建立社会。而米德则强调从外在性即社会的角度来研究人的社会化,而不必从内省的方面来研究。

(2)反对对人类行为采取刺激反应式的研究方式。米德认为,这种研究方法源于动物心理学,其研究集中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研究。

在米德看来,人类的行动与反映不是台球的碰撞,人不是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人能够选择刺激,并联系他以前的经验,人对于不同的反映应是有选择性的,而不是被动的、机械的以及单向的。因此,人的反应是一种社会性的反应。

2、米德符号互动论假设

(1)人类行动的有限性、脆弱性使之必须要合作,以求得生存。

(2)那些有利于合作和生存的行动保留下来;

(3)人的心灵、自我及社会只有在人的相互行动中才能产生,它们都具有社会的意义。

3、符号互动是人类互动的实质

在米德看来,心灵、自我与社会都产生于持续不断的人类对话与交往活动之中。而人类德交往是通过有意义的动作进行的,即有别于非人类行为的自觉或本能的行动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人类的行动不是动物式的刺激反应。

(1)动物和人一样,都有使用某种‘姿势’进行沟通的能力。姿势沟通构成了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沟通形式。但是,人类并不仅仅只是这样的沟通方式,除此以外人还能观察、理解、认同对方的反映,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反映。

(2)人类符号沟通不仅使用身体‘姿势’,而是能够使用语言符号。这样,人类就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所以,米德认为,符号的互动才是人类社会行为的本质特点,透过符号交流,我们双方才能够为对方所设想,这与动物之间的动作大相径庭。

(3)有意的符号互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4个条件。

一是语言包括文字。使行动者理解意义,可以使行动者之间相互交流。

二是思想的形成。可以使人类进入到一个纯粹的符号操作系统。

三是要有自我意识,即反思性。也就是主体成为自身的客体,要能够与自己对话,

四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形成社会互动的结构,也就是形成稳定的社会结构。

4、心灵论

心灵是符号互动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符号互动理论的逻辑起点。

(1)米德认为,心灵的本质是内在的,是一种隐藏性的意识活动,是人的行动的准备或前奏,它还没有在现实中展现出来。

(2)心灵由两个方面构成:生理性的冲动以及反映性的理智。前者是动物式的心灵,而后者则是人所特有的心灵。前者构成了心灵的主体,而后者则构成了心灵的客体。

(3)人的心灵与动物的心灵相比较,有以下几点不同:

一是人以符号表达对象,也就是人以符号表达对象;

二是勾画功能。即勾画未来的行动路线,预演对客体的行动路线;

三是对行动路线进行比较、控制和选择。因此,动物的生理性冲动只是行动的动力,只能满足后来的习惯,而人则不同。人能够根据形式、凭借反应理智的力量去控制某种活动。

(4)米德认为,心灵产生于婴幼儿时期。

首先,婴儿最初像动物一样,没有意识;

其次,婴儿能跟身边最亲密的人学习语言和动作;

再次,在向幼儿过度中产生了语言思维

5、自我论

米德认为,人类和动物相互区别的另一个标志就是人有自我概念,即具有心灵的行动者能够成为自身的对象,也就是说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进行反思,展开对话与交流。为此,他提出了自我概念。

(1)自我形成于孩提时代,儿童具有的扮演某种角色的能力。自我不同于非我(环境、对象),它包括主我、客我。主我是主动行动者,是主体人对他人的反映,具有自发性、冲动性以及创造性,它在行动中能够改变社会结构。

客我是自我的社会方面,客我是行动的方向。也就是想象中的有组织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主我与客我构成了完整的自我。

(2)自我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

一是嬉戏阶段。婴儿期儿童能够扮演他人的角色,但不了解这个角色的意义。

二是游戏阶段。儿童可以同时担任几个角色并遵循游戏规则并将其融合为一个整体,儿童在游戏中遵循游戏规则。

三是泛化的他人阶段。也就是说儿童此时能够按他人的角色乃至按非人格的角色来控制自己的行动,使自己逐渐以普遍的其他人的角度来执行自己的行动路线。

6、社会论

米德对社会的看法是建立在他对心灵与自我的认识基础之上的。

(1)米德认为,社会是人与人在互动基础上产生的。社会依赖于心灵,没有心灵的存在,个体之间就不能协调他们的行动。也就是说,没有心灵即语言和思维的存在,个体之间就不能进行协调行动。同时,社会依赖于自我,特别是能够从泛化的他人当中寻找自我的意思,没有自我,个体之间的行动也无法形成。

(2)与动物社会相比,米德认为,动物社会的个体行动仅仅是一种本能冲动,而人类社会的个体行动不仅仅是本能,而且更主要的是借助于语言进行反思和交流。

(3)人类社会组织的基本原则是交往。在交往过程中采纳他人的态度、扮演某种角色,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也正因为如此,就使得交往更加有价值。

(4)与动物社会相比,人类社会对于环境的感受主要通过理解而获得的,社会对个体的行动也有制约作用。社会制度、社会文化也就成了制约个体行动的重要方式。

7、评价

(1)米德把个体的心灵和自我的性策划能够看成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与进化论的思想一脉相承;

(2)米德把社会的行动,社会的产生还原于个体的心理行动,从心理机能角度解释社

会行动的产生,并把人的行动归结于一种语言符号的互动,这一思想构成了符号互动理论基石;

(3)米德仅把自我分解为主我和客我,忽视了潜意识情感在自我当中的作用,即过于理性化地分析了自我的形成;

(4)米德从微观主义、心理主义解释社会行动,忽视了宏观主义、整体主义的视角,陷入了方法论的片面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