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尔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基本思路及其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然而黑格尔不这么认为。 在黑格尔看来, 虽然康德并不是纯粹的客观主义者 (康德区分经验与先验、 知性与理性、 现象与物自身, 既确保了经验科学中自然规律的客观有效性, 又摆脱了培根以来解释宇宙的 机械论模式, 为人的主体性和自由意志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但康德科学观的最大问题是缺乏主客之间的 “运动”。 什么是“运动” 呢? 简单地说, 运动就是自我与自我的对象 (非我) 的辩证同一过程。 在黑格尔 眼中, 没有永远的客体, 也没有永远的主体, 认识过程是“由自在转变为自为, 由实体转变为主体, 由意 识的对象转变为自我意识的对象……转变为同时又被扬弃了的对象, 或者转变为概念的运动”, “这个运 动是向自己回复的圆圈, 这圆圈以它的开端为前提并且只有在终点才达到开端。” 〔10〕 由此黑格尔实现了 对康德科学观的重大补充: 科学不能止于对客体的静态分析, 还必须通过由客而主、 由主而客的主客同一 辩证法实现对事物的运动式理解。 通过对主客相互转化过程的强调, 黑格尔的科学概念拥有了前所未有的 历史感和生成意识。
【马克思主义研究】
·总第500期·
波普尔论马克思主义理论 科学性的基本思路及其启示
□范 畅 刘晓男
(三峡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摘要: 科学的庸俗化在马克思时代已经很严重, 马克思科学研究的着力点就在于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庸
俗化。 然而长期以来, 马克思的科学方法论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 一些与马克思根本不相容的观点以科学的
007
2015 第 4 期 理 论 界
【马克思主义研究】
·总第500期·
科学家、 空想社会主义家们, 都没有很好地理解科学的这种隐蔽而复杂的形式。 罗素曾说过, 合乎科学始终是马克思的目的。 〔13〕 从近代西方科学的发展脉络看, 马克思主义理论当
然是经验科学, 但远非传统经验科学概念所能涵盖。 波普尔阅读了一些马克思的著作, 却缺乏对科学概念 从康德、 黑格尔、 费尔巴哈再到马克思演变过程的深入理解。 〔14〕 当波普尔依据“可证伪性、 可反驳性、 可检验性” 的科学标准简单宣布马克思的一些社会预言具有科学性质时, 波普尔与苏联马克思主义对科学 的理解并无大异, 都是在传统经验科学或自然科学的意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的。 这不是庸俗化, 是什么?
休谟之后, 直接从物本身引申出客观有效性已不可能, 康德转而认为, 科学的客观有效性并不直接来 自于对事物直观表象的感知, 而来自于知性判断即“概念”, 正是这些“概念” 才使经验判断具有客观有 效性。 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概念” 是先天的, 具有普遍有效性, 而普遍有效性就是客观有效性, 二者可 以互换互用。 〔9〕 通过引入知性概念, 康德认为他解决了自然科学何以具有客观有效性的问题, 为客观主 义科学观开辟了新的航道。
二、 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波普尔根本瞧不起黑格尔辩证法。 在他看来, 在经验科学中要想反驳某个理论, 只要指出这个理论自 相矛盾就可以了, 黑格尔却说矛盾没关系, 然而承认矛盾就意味着科学的彻底瓦解。 波普尔对马克思把自 己的科学理论建立在辩证法基础上很不满意, 但他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确实不同于黑格尔辩证法, 马克思 辩证法具有反教条主义倾向。 问题在于: “马克思的不断进步的、 反教条主义的科学观从来也没有由正统 马克思主义者应用于他们自己的活动领域之中。” 〔15〕 相反, “马克思主义者仿照恩格斯 《反杜林论》 的 先例, 运用辩证法主要是为了辩解, 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系统免遭批判。 ……由于辩证法, 反教条主义态 度不见了, 马克思主义自身变成了一种教条主义, 它足够灵活, 可运用辩证法而躲开任何新的攻击。” 〔16〕 面 对这种“科学” 的马克思主义, 波普尔宣布: “‘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死了。” 〔17〕 “‘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 指的正是以正统马克思主义自居的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和苏联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在世时, 恩格斯曾借助自然科学在实证意义上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马克思去世后, 这 一倾向得到强化, 以至考茨基宣布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纯粹的科学”, 〔18〕 倍倍儿甚至说马克思主义理论 可用“数学的精确性” 计算出资本主义的末日, 〔19〕 受此影响, 列宁、 布哈林、 斯大林和苏联马克思主义 理论家们无不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实证科学这个提法。 然而, 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 (主要指以卢卡奇为开拓 者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 来说, 如果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样的科学, 那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革命性和批 判性就丧失了, 毋宁说, 马克思主义不是科学, 而是批判的哲学, 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形态。 显然, 无论波普尔还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流派, 各方争论的焦点在于如何理解辩证法与科学的关系。 这个话题谈起来很艰难, 但无论多么艰难, 彻底弄清它都是值得的。 众所周知, 在整个欧洲中世纪, 辩证法沦落为神学诡辩术, 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 辩证法被视为与科 学相对立的东西而遭到唾弃。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康德把辩证法纳入先验辩证论, 使辩证法重新获得了生 命。 在康德以前, 辩证法是给无知和假象涂上真理色彩的工具, 在康德语境中, 辩证法成了批判理性误用 的工具。 康德的看法是, 只要理性超越了经验和先验的界限, 就会出现二论背反, 必然陷于自相矛盾, 即 “辩证的幻相” (Der dialektische Schein), 而科学是不允许矛盾存在的。 先验辩证论的目的就是要把理 性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排除由于理性的误用而产生的矛盾。 可是, 黑格尔不这么看。 黑格尔反对康德, 归根结底, 在于反对康德人为设立“物自身” 这个东西, 因为这样一来, 认识的对 象只能作为物自身永远停留在思维的彼岸。 黑格尔认为, 科学不能停留于这种主客分离的思维方式, 必须 再进一步, 达到如下认识: 作为科学, 认识结果既是“形式的”, 也是“质料的” (如果一定要用康德的 术语来说的话), 即认识到主体与客体、 思维与实在的同一。 如何实现这一点呢? 那就是借助通往科学的 “唯一真正方法” —— —否定性辩证法: 为了争取科学的进展……唯一的事就是要认识以下的逻辑命题, 即否定的东西也同样是肯定的; 或 说, 自相矛盾的东西并不消解为零, 消解为抽象的无, 而是基本上仅仅消解为它的特殊内容的否定。 〔20〕 并不消解为零的矛盾, 就不再是康德意义上的矛盾。 在这种矛盾中, 事物产生了包含先行概念、 又比 先行概念更丰富的内容, 即先行概念与对立物的统一, 黑格尔称这种矛盾是“内容在自身所具有的、 推动 内容前进的辩证法”。 〔21〕 很清楚, 康德把科学限定在经验范围内寻求思维与思维对象的静态一致性, 如果一致, 就可以说发现 了科学真理, 如果不一致, 则出现矛盾, 矛盾的结果是对立物的相互抵消, 一旦产生这样的矛盾, 科学就 不能成立。 康德把辩证法称为“辩证幻相”, 就是这个原因。 对黑格尔来说, 科学是主客互为转变的动态 过程, 矛盾的结果不是对立物的相互抵消, 而是对立物的相互增长。 如此, 科学必然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
如何批判费尔巴哈, 是决定马克思如何出场的关键。 如果仅仅在认识论领域强调费尔巴哈机械唯物主 义的缺陷, 那么极有可能再次回到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老路上去, 仍然摆脱不了主客关系陷阱, 仍然在科 学观念上难以有根本性的突破。 幸运的是, 马克思借助费尔巴哈找到了能动的社会实践这一理解科学的重 要维度。 费尔巴哈也十分重视社会实践, 但费尔巴哈理解的社会实践没有能动性和历史性 (这些元素只能 在黑格尔哲学中去寻找)。 一旦把社会实践的能动性和历史性纳入科学认识过程, 不仅黑格尔思辨唯心主 义倾向得以克服, 也超越了费尔巴哈机械唯物主义, 彻底消除了唯物与唯心、 思维与存在、 主观与客观、 人与自然的绝对同一和机械对立。 更为重要的是, 面向实践, 科学不再仅仅是解释世界, 更重要的是改造 世界, 这就把科学的解放功能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无论康德、 黑格尔、 费尔巴哈, 还是当时的自然
理 论 界 2015 第 4 期
006
·总第500期·
【马克思主义研究】
认为, 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些早期理论 (主要是马克思的社会预言) 是可以检验的, 而且事实上也被“证 伪” 了— ——虽然证伪了, 仍是经验科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但马克思的追随者们不但不接受这一点, 反而想方设法使马 克思的学说不受批判, 这样一来, 马克思主义就成了不可检验的形而上学, 降低了自身的科学地位。 〔6〕
基金项目: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资本论》 及其手稿科学方法论再研究” 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 2015-01-30 [作者简介] 范畅 (1971-), 男, 河南夏邑人,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哲学博士, 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与当代社会发展观研究; 刘晓男 (1983-), 男, 辽宁黑山人,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普尔同样没有看到马克思对传统经验科学的超越, 引发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中的新一轮庸俗化浪潮。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辩证法; 科学性; 波普尔
〔中图分类号〕 A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547 (2015) 04-0006-07
科学的庸俗化在马克思时代已经很严重, 马克思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就在于批判资产阶级经济 学的庸俗化—— —庸俗的经验主义、 实证主义、 唯物主义和神秘主义。 然而, 长期以来, 马克思的这一思想 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 由此引发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庸俗化。 面对这种情况, 马克思公开抱怨人们对 他的科学方法“理解得很差”, 〔1〕 甚至连“废话”、 “胡说”、 “轻率”、 “无耻” 这样的词都用上了 (《哥 达纲领批判》 〔2〕), 最严重的一次警告莫过于马克思宣称: “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3〕 马克思去世后, 这个问题更加严重, 以至于列宁认为: 半个世纪以来, 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真正理解 马克思的。 〔4〕 然而, 列宁也没有能够阻止这一过程, 终于导致20世纪倍受诟病的斯大林主义。
众所周知, 黑格尔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 ——对主客绝对同一性的强调使黑格尔哲学披上思辨唯心主义 的神秘外衣。 费尔巴哈曾说过, 黑格尔哲学中的“绝对” 概念是唯心主义与自然科学的“不男不女的混合 物”, 〔11〕 其最大问题是把关于事物的思想跟事物本身等同起来了, 这是一个不产生效果的原则、 有害的 原则。 费尔巴哈主张彻底取消这种主客绝对同一性, 明确规定科学的真正来源是“自然物”, 这种科学 “是从思想的对立物, 即从物质、 实质、 感觉中产生出思想, 并且在通过思维过程来规定对象以前, 先就 与对象发生感性的、 也即受动的、 领受的关系”。 〔12〕 显然, 费尔巴哈试图摆脱康德以来困扰科学认识领 域的主客关系陷阱, 但他没有成功, 结果陷入了机械唯物主义。 探讨这一问题的下一个接力人是马克思。
名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大行其道, 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种种困境。 大量文献表明, 在传统经验科学意义上
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是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庸俗化的重要原因。 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意识到, 靠再多
的“证明” 也说明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其精神实质是反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波
科学哲学家波普尔 (Karl Raimund Popper) 指出, 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是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 义者, 是马克思的追随者们把原本具有经验科学性质的理论演绎成了缺乏批判、 也不接受批判的非科学。 波普尔的话语背景是20世纪的“冷战” 阴云, 锋芒所指是与西方民主阵营相对立的苏联马克思主义。 但拨 开历史烟云, 我们发现, 在这一过程中波普尔同样以科学的名义庸俗化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 性, 进而引发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中的新一轮庸俗化浪潮。 本文拟在西方科学和哲学观念演变的大背景 中对此展开考察, 以期解决上述历史难题。
一、 经验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1919年前后, 奥地利正在进行社会革命, 报纸上连篇累牍都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证据, 而诞生不 久的爱因斯坦相对论却没有这么多证据, 只要有一次日食观测证明它描述的效应不存在 (当时爱丁顿对日 食的观察刚刚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这个理论就会被否定。 这种巨大的理论风险给青年波普尔留下 了深刻印象, 他意识到, 如果以为一个理论能被“证实” 就必定是基于经验的科学, 那就大错特错了。 波 普尔的看法是: 衡量一种理论科学地位的标准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 〔5〕 这是波普尔科学分界思想最精要的表述。 依据这个标准, 波普尔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他
破解这一难题, 必须把目光转向西方科学史和哲学史。 在近代科学史上, 培根最早把“自然哲学” 与 神学区分开来, 为近代经验科学奠定了基础。 培根认为, 只有自然哲学 (即自然科学) 才应被尊为科学的 伟大母亲, 一切科学如果偏离了这个根子, 就不会生长。 〔8〕 强调自然, 其精神实质是尊重客观, 在客观 实在中探求永恒真理。 一门知识只要自称科学, 必须把“客体” 置于核心位置, 运用归纳、 分析、 比较、 观察和实验等方法揭示隐藏在“客体” 中的那个不变本质。 这种客观主义科学观曾受到休谟怀疑论的打 击, 但经康德论证以后, 得到继续强化。
关于波普尔的这一论断, 历来争议很大, 但无论争议多大, 有一点是明确的, 即波普尔指责的主要是 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者把一门原本具有经验科学性质的理论演绎成了缺乏批判、 也不接受批判的形而 上学。 〔7〕 当时苏联马克思主义和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都以正统马克思主义自居, 都宣称马克思主义是经 过证明了的严格意义上的科学, 实际上都存在严重的形而上学和机械决定论倾向, 对此不必多言。 问题在 于, 当波普尔把马克思与其后继者区分开来, 承认马克思的某些理论是经验科学时, 实际上仍然庸俗化地 理解了马克思主义。 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