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穿住话古今(一)[1][1]学习资料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__吃穿住话古今(一)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__吃穿住话古今(一)](https://img.taocdn.com/s3/m/aee37bfa0975f46527d3e189.png)
思考
• 最初的人类,还不能把自己的历史记录 下来。人们是怎样知道他们当时的生活的?Fra bibliotek找不同
• • • •
工具不同:有锅无锅,我们用了鼓风机 衣着不同:原始人没有衣服 居住地不同:原始人是石穴,我们住帐篷 想一想:他们有盐吗?蔬菜怎么吃?
从汉字看古人居住
注意脚的方向
从古到今住的发展
• 山洞、洞窟、茅草屋、窑洞、竹楼、土房、 砖房、瓦房、平房、四合院、楼房、城堡、 小高层、高层楼、复式楼、小洋楼、别墅、 豪华别墅、空中花园…… • 未来人居应该是智能型的房屋,为一年四季 房屋温湿度自动调节、能源采用太阳能供应 的高科技住房。
种植和养殖
• 大家知道他吗? • 他就是神农(炎帝)。
神农
神农,即炎帝,三皇五帝之一,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农业 的发明者,医药之祖,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远古人民过着采集 和渔猎的生活,他发明制作木耒、木耜,教会人民农业生产。 反映中国原始时代由采集渔猎向农耕生产进步的情况。又传 说他遍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会人民医治疾病。 继伏羲以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传 奇人物。除了发明农耕技术外,还发明了医术,制定了历法, 开创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等。因为他发明农耕技术而号 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赤帝、烈(厉)山氏,则又 成了与黄帝相争天下的首领。
饺子的来历
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 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老 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 死的人很多。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 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 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 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 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 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 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
吃穿住古今一
![吃穿住古今一](https://img.taocdn.com/s3/m/d6ff6cd26f1aff00bed51ef3.png)
筷子
他知道这是一只有灵性的鸟。于是,他装着赶鸟,一 神鸟救姜子牙 直追出门去,直到追到一个无人的山坡上,见鸟栖息 姜子牙只会直钩钓鱼,其他事一概不管,因此穷困潦 在一枝丝竹上,并呢喃鸣唱:“姜子牙呀姜子牙,吃 倒。他的老婆实在无法忍受,就想毒死他另嫁他人。 肉不可用手抓,挟肉的工具就在我足下……”姜子牙听 了鸟的指点,忙摘了两根细丝竹回到家中。这时老婆 这天,姜子牙钓鱼有两手空空回到家中,他老婆说: 又催他吃肉,姜子牙将两根细丝竹伸进碗中,刚想挟 “你饿了吧,我给你烧好了肉,你吃吧!“姜子牙确 肉,只见丝竹叽叽地冒起一股股青烟。姜子牙假装不 实饿了,就伸手去抓肉,窗外忽然飞来一只鸟,啄了 知放毒之事,对老婆说:“肉怎么会冒烟?难道有 他一口,他痛得啊呀一声,肉都没吃成,忙去赶鸟。 毒?”“没毒,你不知道细竹是不能碰肉的。”“真 当他第二次去拿肉时,鸟有啄了他的手背。姜子牙犯 没事?那你吃一块!”说着,姜子牙挟起肉就往老婆 疑了,这鸟为什么两次啄我,难道这肉我吃不得?为 嘴里送,老婆脸都吓白了,忙逃出门去。 了试鸟,他又第三次去抓肉,这时鸟又来啄他。
管道天然气
沼气
炎帝,以发明农耕技术而著称。据说,他在历山背后发现一块 面积约400亩的平台地,也就是四顷梁,立刻带领人们焚林垦田。 熊熊烈火烧了好几天,拔草、挖地,一天,两天……那时候, 刀耕火种的,刀是什么样的刀?石头磨成的刀;斧是什么样的 斧?石头磨制的斧。
燧人氏
传说中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 在远古的时候,人们惯吃生食, 茹毛饮血。后来为了进食方便, 人们发现火烤熟的食品味美且易 消化。但因为雷击等产生的自然 火很少而且在短时间内即熄灭, 人们很难得到并保留火种。当时, 有一位智者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 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 木取火。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人 们,人类从此学会了人工取火, 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 炼等,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新 的阶段。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 氏,后来贡奉他为“三皇之首”。
吃穿住话古今(一)
![吃穿住话古今(一)](https://img.taocdn.com/s3/m/5ce58d1dcc7931b765ce15ad.png)
活动一:走进远古时代
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从 最古的猿进化到现代的人,中间经过大约3000万年,我们 的祖先在那远古的时代,吃的是什么,穿的是什么?又会 住在哪里呢?
让我们一起看看北京人的生活吧。
• 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生活 着一群古人类,我们称为北京人。据考证, 北京人已经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了。在再 没发现北京人之前,没有人相信人类的历 史有那么长,一般都认为人类的历史只有 10多万年。北京人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 人类的历史比想象的要早得多。
思考
• 火的使用和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的生活 产生了什么影响? • 火的使用是人最终脱离猿的一个重要标志,距今 170万年前的中国元谋猿人遗址中就已经有炭屑的 痕迹。火的使用,给原始人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 革命性的变化,陶器就是伴随着火的使用而诞生 的。 • 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因为那时是人类从野蛮社会走向文明社 会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基本所在,所以对人 类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中国有哪些农作物?
• 大豆:原产于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 水稻:其故乡在中国南方和印度等地。 白菜:源于我国,约有6000年的种植史。 香菇:源于我国,是江史产。 荔枝:原产于我国,约于1000年前传入鳊。 龙眼:亦称桂圆,源于我国,1000年前传入印度。 茶叶:原产于我国,公元806年传入日本。 枣:原产于我国,有数千年的栽培史。 桑:植桑养蚕起源于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
五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 娲氏;神农氏
神农氏是五氏出现的最后一位神祇,中国古 代神话人物。神农氏的肚皮是透明的,可以看见 各种植物在肚子里的反应。因此他亲尝百草,以 辨别药物作用。并以此撰写了人类最早的著作《 神农本草经》、教人种植五谷、豢养家畜,使中 国农业社会结构完成,神农氏的出现结束了一个 时代。因以农业为主,他的部落称神农部落。
21吃穿住话古今(一)[2]
![21吃穿住话古今(一)[2]](https://img.taocdn.com/s3/m/c91d2c27453610661ed9f44c.png)
• 中餐的弊
• 1、中餐礼仪不采用分盘制,相较西餐,其 实略有不雅。比如有些外国人到现在也不 习惯跟其他人夹一个盘子里的菜,因为会 觉得不卫生 。 • 2、中餐礼仪中还有劝加饭菜的习惯。但有 时候会使被劝菜的客人难堪无奈。大家事 实上都会碰到类似已经很饱了,还被主人 家劝吃这吃那的经历
• 西餐的利
屈原
• 屈原像 • 屈平(约前340-约前278)字原, 通常称为屈原;芈姓屈氏。又自云 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 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 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 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 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 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 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 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 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 中国和西方(以美国为代表) 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不同 造就了中西餐饮文化的差别。
•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中餐吧!
(一)中餐餐饮文化
• 中国餐饮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 重要组成部分,与法国、土耳其烹饪并称世界三 大烹饪体系,也是我们中华儿女为之骄傲和自豪 的地方。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民族,有着不 同风格. • 品种众多、风味独特的地方佳肴,香飘四海,风 靡万方,深深地吸引着无数的海外爱好者。还可 以说,饮食功夫也是一种学问,一种特色的突出, 一种交流的途径。
• 西餐的弊
• 1.西餐进入到中国餐饮业,基本上是没有失 败的,这无疑是对中餐最大的冲击.但凡在 国内说到哪里哪里的西餐,很多人都会自然 地跟两个符号联系到一起:贵,高档次.同样 西餐餐厅和中餐餐厅,消费按每个人来说, 西餐的费用绝对是中餐的两到三倍,这么贵 的价格,人们不但不觉得贵,反而乐意前往, 因为到西餐厅吃饭,似乎也是一种身份的象 征.
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吃穿住话古今
![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吃穿住话古今](https://img.taocdn.com/s3/m/6e81caf01ed9ad51f11df24b.png)
殖 面有哪些发展?
4.中国的农作物有哪些?
饮食文化1.中国有哪些特有的饮食特点?
2.你听过哪些饮食故事?(棕子饺子等)
熟食的故事
从吃生食----吃熟食的过程
钻木取火的故事: 大约在6000千余年前,燧人
氏时代,人类还处于蒙昧阶段, 燧人氏偶然发现啄木鸟用尖长的 嘴在树木身上小窟窿里找虫子吃, 由於虫钻得深,啄木鸟嘴巴够不 上,只好用尖硬的嘴去钻,不料 却钻出浓烟火种。燧人氏受到这 个启发后,人类钻木取火就从此 开始了。
中华饮食文化有什么特点?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 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 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 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 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 富。
欢迎指导 谢谢大家!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 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 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 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 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 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变迁过程 搜集的资料(知识点提示)
搜集途径
饮血茹毛
人类逐渐开始懂得用火来烧煮 开吃熟食 食物那么,这火是怎么来的呢?
古代人取火的方式有哪几种?
我的感想
活动二:资料搜集
远古至今 吃的变迁
变迁过程
搜集的资料(知识点提示)
搜集途径
种 1.谁发明了农耕术?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d863f2787c24028915fc324.png)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教案设计(一)吃穿住话古今教学目标:1. 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3.了解和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4.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拖册和再现历史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走进远古时代吃穿住行是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考察吧。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的缘故的故事,全班交流师: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他们生活中会有哪些苦难和危险生汇报自己的资料。
小结: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
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不断地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补从野蛮走向文明。
二.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查字典“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谋取食物和社会方面与最初给人类有哪些变化?1.自己阅读熟食的故事,从吃生食----吃熟食2.出示教材,图片,刀耕水种,人拉犁,牛拉犁。
让学生观察人们的耕作是怎样一步步进步的?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植物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
思考:这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第二课时古人的歌谣1.出示课前收集的农谚。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2.学生说说这些农谚,告诉了我们什么(自然现象和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3.农历有二十四节气,我们在日历中找一找它们的名称。
再设想一下,这些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中华食文化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中国人不仅学会了种植和养殖,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食文化,今天我们来谈谈中国的食文化P31——P32。
吃穿住话古今
![吃穿住话古今](https://img.taocdn.com/s3/m/74da3eb0d5bbfd0a79567395.png)
讨论:祖先生活的情景???
小资料:
我国是世界上培养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在全世 界667种农作物中,有136种源于我国!占20% 以上。
农谚:
二十四节气
生产农谚
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 麦出七天宜,麦出十天迟
种、小暑、立秋、白露、寒 谷六麦十三,必定见绿尖。
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 九月菊花开,小麦苗出来。
饮血茹毛
用来描绘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 远古时不知熟食.形容不开化,还处于野蛮阶段.现形容 事物或人处于野蛮状态
成语出处 《礼记·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 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斑鹿(左)和肿骨鹿(右),它们是北京猿人的食物
北京人
• 北京人又称北京猿人,科学命名为“北京直立人“, 又称中国猿人北京种,是生活在更新世的直立人。 一般认为约在距今50万年前。最近一项在英国《自 然》杂志发表的应用Al/Be测年法的结果则把这一年 代上推至68-78万年前。
西方:菜肴是充饥的, 专吃大块肉、整块鸡 等。 中国:菜肴是“吃 味”,所以烹调用料 很讲究。
中国:大家团团围坐, 共享一席。相互敬 酒等。
西方:核心在于交谊, 通过与邻座客人之 间的交谈。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每年到了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 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有句谚语说得好:“十月一, 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每到春节,饺子更是不能 少的年夜饭。由于饺子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并且变化 多样,形状独特,让人百食不厌。而说起这种美味食品, 它和东汉时期的的第二个节气 为“中气”,即:雨水、春 分、谷雨、小满、夏至、大 暑、处暑、秋分、霜降、小
庄稼是支花,全靠肥当家。 种地不施粪,等于瞎胡混。 地靠人来养,苗靠肥来长。
从服饰话古今
![从服饰话古今](https://img.taocdn.com/s3/m/77aba11959eef8c75fbfb3cb.png)
【人教版精品系列】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精品系列】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5aed98ddccda38366baf77.png)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第一课生活中的快乐教材内容:《生活中的快乐》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分析:《生活中的快乐》选自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本单元主要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特别是学会用一中积极的思维方式面对自己生活中的事情,成为生活的创造者。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对快乐的感受和认识,学会从普通的生活中感知快乐,做一个快乐的人。
学情分析:教学中要特别关注那些缺少快乐的学生。
这些学生感到缺少快乐,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该学生的生活环境本身缺少快乐,或近期家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影响孩子的心情;二是学生缺少对快乐的感受力,对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令人快乐的事情视而不见。
对此,教师应当因势利导,可借助同学的力量,共同帮助他们找找身边的快乐。
用同学快乐的感受感染和启发他们对生活的乐观情绪。
教学目标:1、通过呈现快乐的场景,带动学生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知道快乐并不难寻找,让学生在发现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2、知道快乐有很多种,而通过自己的付出获得的快乐更持久。
教学理念: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生活中的快乐,如何解决生活中的烦恼。
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相互启发,相互碰撞,以达到不断提升对问题的认识水平。
教学重难点:理解什么是快乐,感受生活中的快乐,指导学生学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感受快乐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快乐。
当我们听到好消息、取得好成绩时,当我们尽情地玩耍、唱歌时,快乐都伴随着我们。
快乐是好心情,快乐是一种感受。
活动一:多变的情绪1、上个星期,老师让同学们记录一周之内自己的心情变化,大家举起手来,让我看看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里和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心情故事,把这星期里快乐和不快乐事情告诉小伙伴们。
(小组交流)2、谁愿意给全班同学讲讲一周内自己的情绪变化,什么事使自己感到快乐,当时的心怎样?(开心)什么事使自己不高兴,当时自己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很烦恼,做作都没有心思……)你自己是快乐多一点?还是不高兴多一点?(多一些同学讲自己一周内情绪的变化)活动二: 快乐驿站1、让学生通过讲笑话、唱一首快乐的歌、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表演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快乐的事情,表达快乐的心情,并感染其他同学,让学生在“快乐驿站”,共同感受快乐。
《吃穿住话古今(一)》上课稿
![《吃穿住话古今(一)》上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31b1044336c1eb91a375d6a.png)
《吃穿住话古今》上课稿甲: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本第27页橙色部分的资料。
乙:刚才我们稍微了解了北京人,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北京人的图片吧!甲:你们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把自己的历史、生活记录下来的?乙:人们现在通过考察古遗迹、史书来了解我们祖先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甲:火可以给人类带来光明,带来温暖,还可以驱逐猛兽。
火的制造,是人类历史的开始。
乙:的确也是这样,如果人类没有掌握使用火,那么人类还是活在黑暗社会的动物,有了火才有了现代的熟食。
甲:现在,请三位同学来读读课本第28页的熟食的故事。
乙:大家知道他是谁吗?乙:他就是神农,也就是炎帝。
甲:神农,即炎帝,三皇五帝之一,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
农业的发明者,医药之祖,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乙:你们知道我国有什么农作物吗?每答一个加两分。
(大豆、水稻、白菜、香菇、荔枝、龙眼、茶叶、枣、桑……)甲: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
在全世界667种主要栽培植物中,起源于我国的有136种,占20%以上。
乙:再请两位同学来读课本第30页的歌谣。
甲:让我们来看一些古人总结出来的谚语吧!乙:芒种芒种,忙忙种。
甲:立夏一过,栽秧割麦。
乙:清明要晴,谷雨要淋。
甲:板田点蚕豆,松田种绿豆。
乙: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甲: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
乙:热极生风,冷极生雨。
甲:雨夹雪,半个月。
乙:冬至晴,年必雨。
甲: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乙:饭后百步走,人活九十九。
甲:“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中国人不仅学会了种植和养殖,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食文化。
乙:在中华的饮食文化中也有许多故事和传说,让我们翻开课本第32页,默读屈原和粽子的故事。
甲:你们知道饺子的来历吗?乙:让我们来看看饺子的来历吧!甲: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
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
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
吃穿住话古今(一)
![吃穿住话古今(一)](https://img.taocdn.com/s3/m/8c2904282af90242a895e528.png)
吃穿住话古今 (一)
想一想?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代, 想一想?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代,吃什 穿什么?住在哪里? 么?穿什么?住在哪里?
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和危险呢? 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和危险呢?
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他 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至今。 相传张仲景任长沙 太守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 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 告老还乡后,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 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原来当时伤寒流行,病 死的人很多。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 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 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 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 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是总结汉代300多 年临床实践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 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 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 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 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张仲景舍 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 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 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 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今天,我 们用不着用娇耳朵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 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中西方饮食的差异
中西方饮食的差异
作 业:
吃穿住话古今
![吃穿住话古今](https://img.taocdn.com/s3/m/98ac5af9700abb68a982fbb1.png)
(fú服)
又称“蔽 膝”。一种 祭服。形似 围裙,系在 腰间,商、 周时期最早 的服饰。
服饰
学习要求:
1、了解我国服饰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 由此体会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2、学习用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 事物的方法。 3、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内涵。
服饰的起源
服饰的演变 服饰的发展 服饰文化
服饰
骨针 骨针的发明说明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初级的揉皮技术,并 使用肠衣或纤维做缝线,缝制兽皮衣服
审美需求
商 朝
周 朝
上衣下裳的服装
在周朝时期,人们把黄、白、黑、赤、青视为正色,象征高贵,把 浅红淡青紫色等视为卑微的间色,间色只能做内衣或妇女和平民穿 的衣服。
衣襟右衽表示推崇 “以右至上”的礼 法
它涵盖了各个时代不同的文明 体现了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现代衣料品种
图案 山 ——稳重 龙 ——变化 华虫——文采
火 ——热量
粉米——滋养 藻 ——纯净
斧
纹样 牡 丹 ——
——决断
花型饱满 ——富贵
莲
花
——出淤泥而不染——纯结
——藤蔓不断生长——子孙繁衍长盛不衰 ——福从天来 ——连年有鱼
葫芦、葡萄 蝙 蝠
抵御寒冷,保护身体。
祭祀 装饰性
山、龙、华虫、火、粉米、藻、斧等 为了表现自已,夸张自己。
黄道婆——又名黄婆。我国 元代著名的棉纺织技术家。 今上海人。出身贫苦,小时 为童养媳,不堪虐待,逃离 家乡后流落到崖州(今海南 省的三亚市),向黎族人民 学得纺织技术。
改革纺织生产工 具,创造了轧yà 花车、弹花弓、 纺车,改革了棉 纺织机械xiè和纺 织技术,提高了 生产效率。对当 时植棉和纺织业 起了推动作用。 至今她的家乡仍 建有黄母祠cí。 北京的国家博物 馆里还陈列着她 的塑sù像和松江 布。
吃穿住话古今(二)课件
![吃穿住话古今(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13ff6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f.png)
感谢观看
THANKS
饮食文化交流
相比古代,现代人可以享受到更多的 食材种类,如进口海鲜、热带水果等。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古今饮食文化交 流也日益频繁,许多古代美食在现代 得到了复兴和创新。
饮食环境
古代饮食环境较为单一,而现代人可 以在各种环境中享受美食,如餐厅、 小吃摊、野餐等。
02
穿在古今
古代服饰文化
汉服
汉服是汉族的传统服饰,其特点 是宽袍大袖,展现出古人的优雅
现代服饰注重潮流元素的运用, 如印花、刺绣、拼接等,这些元 素为服装增添了时尚感和个性。
街头风格
街头风格是现代服饰的重要表现 形式之一,这种风格强调舒适和 自由,常见的单品包括卫衣、牛
仔裤、运动鞋等。
古今服饰对比
款式差异
古代服饰注重宽袍大袖和线条流畅,而现代服饰则更加注重修身 和个性化设计。
材质差异
古代人注重食物的疗效, 通过食疗来预防疾病和治 疗小病。
现代饮食变迁
烹饪方式
现代烹饪方式更加多样化, 出现了许多新的烹饪技巧 和调味品。
饮食观念
现代人更加注重健康饮食, 强调营养均衡和低脂、低 糖、低盐等。
外卖和快餐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外卖 和快餐逐渐成为现代人常 见的饮食方式。
古今饮食对比
食材种类
高层建筑与大跨度结构
现代建筑技术不断发展,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结构 成为现代建筑的标志,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城市 景观。
智能化与生态化
现代居住环境越来越注重智能化和生态化,通过 科技手段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节能环保性能。
古今居住对比
材料对比
古代居住环境主要使用自然材料,现代则大量使用人造材 料;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现代则以钢筋混凝土和钢结 构为主。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设计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f4743d190c69ec3d4bb75ca.png)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设计《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能力: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推测和再现历史的方法。
:了解远古时候人们的生活状况;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知识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学生对远古时代人类的生活是缺乏认识和了解的,今天学生们的吃、穿、住和远古时代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只是从一些传说中略知一二。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在农村,有着各式各样鲜活的民间传说,也保留着一些比较古老的生活方式与传统,这些都是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当地的历史资源,启发农村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主动借助这些载体和资源,了解过去的历史,体会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个过程需要教师认真备课,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实施有效的引导。
通过对学生的现状和障碍的分析,我们发现,由于时空的距离,学生对感受凝结在吃、穿、住中的祖先们的智慧会有一定的困难,不容易体会到其中的文明发展。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中可借助课件,引导学生从远古人类在获取食物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危险,及其祖先们对火的使用和吃熟食的故事中,感知人类的智慧,突破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农谚和农历节气,体会祖先在农业上所取得的成就,并从美食故事及东西方不同的饮食习惯中,感受祖先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重点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
教学难点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吃穿住话古今(一)
![吃穿住话古今(一)](https://img.taocdn.com/s3/m/982c45fc4693daef5ef73d90.png)
• 全家福 据传,在秦始皇大举焚书坑儒时,有个叫方财的儒生 被活埋时侥幸没有死去,在山林里躲藏几日后,实在饿 得没有办法便悄悄回到家中。妻儿见了悲喜交加,但为 了活命,不得不含泪离家流落他乡。数年后,秦始皇去 世,方财高高兴兴回到家园,但两年前家乡发了一场罕 见洪水,妻子儿子不知流落何方。方财悲愤交加,跳进 滔滔河中想了结此生,这时一渔夫恰巧路过将他救起。 渔夫将方财领回家中,方财一下子认出渔夫的女婿竟 是他的亲生儿子。在渔夫的帮助下,方财又找到了失散 多年的妻子,历经磨难的一家人终于团聚了。为了庆贺 他们一家团圆,渔夫特意请了当地有名的厨师为方家举 行家宴。厨师煞费苦心将海参、干贝、水发蹄筋、虾肉、 鱼团、鸡团等混合一起烹制,并起了个意味深长的名字, 叫“全家福”,寓意方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乡亲们 吃后赞不绝口,一传十、十传百传开了,成为一直流传 至今的传统名菜。
中西餐的利与弊
• 中餐的利 • 1、中国餐桌多以圆形为主,意喻团圆和睦,主宾相携而坐,气氛温馨。尤其
若逢佳节,一大家人围桌而坐,那种欢快的气氛是难以比拟的。且中餐圆桌, 可以坐纳更多的人,大家间距离缩短,且每人可以夹菜的距离也相等。 • 2、中餐不采用分盘制,其实使用餐者的距离再一次拉近,而就日常的情况来 看,这样的做法更有利于食客各取所需,减少浪费 。 • 3、中餐有“让菜”的礼仪习惯。这其实反映的是一种热情好客,敬老爱幼的 民族特征。比如遇到大菜,要请最长者先动筷,鱼头要对众人尊敬的主位 。
• 这些女人自小就得在下 嘴唇划开一口子,装上 一泥烧的小盘子,随着 年龄的增大,逐渐再更 换相应大一点的。
饮血茹毛的含义:
茹:吃。 描绘原始人因不会用火,连毛带血的生吃禽兽的生活。 出自《礼记》: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 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9-2第二单元追根寻源单元备课
![9-2第二单元追根寻源单元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7ded3429dd36a32d7375815e.png)
3、几千年来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4、透过历史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积淀和发展,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的历史,探究我们生活中许多事物的来龙去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几千年来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的探究。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体验和感悟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3.借助教材P59的“活动天地”,帮助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的社会文化历史内容,梳理清楚生活和历史之间的联系及发展脉络,进而形成较为明确的历史观,学会辩证地理解和看待一个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历程。
教学课时
吃穿住话古今(一)…………………………………………2课时
吃穿住话古今(二)…………………………………………2课时
单元课题
第:吃穿住话古今(一)。主题二:吃穿住话古今(二)。主题三: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主题四:汉字和书的故事。
单元分析
本单元基本上是从我们现在的衣食住行(物质生活)和汉字、书(精神生活)两个层面出发,透过历史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积淀,引导学生探究历史,探究我们生活中许多事物的来龙去脉,同时体验和感悟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尽可能的通过建立现实和历史的结合点,让学生拉近现实和历史的距离的同时,通过中外比较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认识到我国的文化特色,从而进一步产生对文明古国的认同。
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2课时
汉字和书的故事………………………………………………1课时
单元复习…………………………………………………1课时
教学用具
1.搜集各种有关中华文化方面的图片、文字素材、视频素材资料。
2.制作知识编排框架图。
3.课件、图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