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辽宁省大连市二十四中,大连四十八中联考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无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二十四中,大连四十八中联考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无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自从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从甲骨文所记录的商周编年史,毛公鼎的篆文所镌刻的嬴秦的历史,先秦诸子的论辩和散文,汉代的《史记》《说文》,直到康乾盛世所刻的九百卷、近五万首的《全唐诗》和近八万卷的包括经史子集的《四库全书》,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一代又一代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

中国作为古典文献的大国,其文献数量或质量都无愧为上乘。

汉字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它的生命力来自它的内部结构。

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构体,在形音义之中,表意是它的主体功能。

隶变之后字形稳定少变,占汉字大多数的形声字,表意的形旁相对明确,表音能力较差。

稳定的形、义使它超越了标音能力的缺陷,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还能“由文知义”。

于是,隔代的人可以共享书面阅读,异地的人可以借助文字沟通。

不同的民族虽有各自的语言,用汉字书写的书面语,都被大家尊为共同的文化载体。

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切韵》系韵书作为标准音,通过科举取士普及全国,形成了“文读”的字音类别,使古今南北的字音差异保持着多多少少的对应,使操着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统一的汉语。

满族入关统治中国三百年,正是处在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文化达到鼎盛的时期,《四库全书》和《红楼梦》所标志的文言和白话也登上了顶峰。

这就是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多民族共同创造统一文化的最好见证。

统一的文字不但维系着统一的书面语和统一的民族文化,也使我们这个拥有数亿人口的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

汉字在它的青春时期,不但勤勤恳恳地为中华民族服务,还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友好大使,传播到东亚的许多邻国,形成了太平洋西岸的汉字文化圈。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向中国学习了一千年,先是直接学汉字,读四书五经,公元720年成书的《古事记》就是用文言文写的,750年创造了汉字笔画式的表音文字——假名,用汉字和假名拼音来书写日语。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Word版含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Word版含答案

第I卷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 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 £19.15.B. £9.15.C. £9.18. 答案是B。

1. Who is the man?A. A student.B. A salesman.C. A policeman.2.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do?A. Cancel the meeting.B. Change the time of the meeting.C. Skip the meeting.3.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man?A. He has never been across the ocean.B. He does not understand what the woman means.C. He likes mathematics a lot.4. What kind of job would the woman prefer?A. Any job with a high salary.B. An average job with a nice salary.C. An exciting job with an average salary.5.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A. The weather.B. What happened last night.C. Sleeping problems.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 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相应位置。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08~09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08~09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

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语文科试卷命题人:刘娱校对人:董媛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题、第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印应以日本索尼为鉴亚洲若说崛起,其实上世纪80年代,早有“日本第一”和“台湾奇迹”两个值得参考的实例。

日本的人口和消费群是美国的四成,经济实力亦大约是四成,所以日本在80年代一发力,就和美国“并驾齐驱”。

“日本第一”和Made in Japan成为商学院的研究命题。

其中最为津津乐道的是丰田式管理,Toyota Production System(TPS)成为很多美国和台湾公司的学习对象。

丰田进军美国,没有水土不服,21世纪更超越了福特汽车。

日本本土经济十多年的停滞不前,对丰田毫无影响,丰田在21世纪对中印两个市场的策略,值得留意。

另一位值得留意的是刚过六十大寿的索尼(Sony),海外研究Sony的人,无人不知盛田昭夫(Akio Morita)这位创办人,因为此公在上世纪的曝光率,日本无人能及,而这又恰是索尼雄霸市场,在消费者心中有无可取代的地位的明证。

但对另一位创办人井深大却是极为陌生,这位1908年出生的工程师兼发明家,在1976年,六十八岁那年,就成为荣誉董事长,这位以“工作的报酬是工作”为理念的领导人,曾经培养了大量索尼的“激情集团”。

但根据索尼的前常务董事天外伺郎,这位在索尼工作四十年的索尼人所言,在1995年开始(井深大转为首席顾问并在1997年去世),索尼“逐渐实行绩效主义,成立了专门机构,制定非常详尽的评价标准,并根据对每个人的评价确定报酬”。

这个由索尼团队OHGA和出井伸一领导的西方管理观念,一直困扰索尼人十一年,期间在2003年发生“索尼震撼”(Sony shock),和去年聘任美籍英裔人为CEO,究竟索尼应维持井深大时代的“自由、豁达、愉快的气氛,认真工作的技术人最大限度的发挥技能”,还是以“客观公正化的绩效制度”来改革,这恰是崛起后的企业所面对的新问题。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一 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一 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大连24中高三年级期中Ⅰ考试语文科试卷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大连24中高三年级期中Ⅰ考试语文科试卷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Ⅰ考试语文科试卷大连24中第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沈伦,字顺仪,开封太康人。

旧名义伦,以与太宗名下字同,止名伦。

少习《三礼》于嵩、洛间,以讲学自给。

周显德初,太祖领同州节度,宣徽使昝居润与伦厚善,荐于太祖,留幕府。

太祖继领滑、许、宋三镇,皆署从事,掌留使财货,以廉闻。

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郡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还具以白。

朝论沮之曰:“今以军储振饥民,若荐饥无征,孰任其咎?”太祖以问,伦曰:“国家以廪粟济民,自当召和气,致丰稔,岂复有水旱耶?此当决于宸衷。

”太祖即命发廪贷民。

建隆四年,王师伐蜀,用为随军水陆转运使。

先是,王全斌、崔彦进之入成都也,竞取民家玉帛子女。

伦独居佛寺饭疏食,有以珍异奇巧物为献者,伦皆拒之。

东归,箧中所有,才图书数卷而已。

太祖知之,遂贬全斌等。

先是,伦第庳陋,处之晏如。

时权要多冒禁市巨木秦、陇间,以营私宅,及事败露,皆自启于上前。

伦亦尝为母市木营佛舍,因奏其事。

太祖笑谓曰:“尔非逾矩者。

”知其未葺居第,因遣中使按图督工为治之。

伦私告使者,愿得制度狭小。

使者以闻,上亦不违其志。

伦清介醇谨,车驾每出,多令居守。

好释氏,信因果。

尝盛夏坐室中,恣蚊蚋嗜其肤,童子秉箑扇至,辄叱之,冀以徼福。

在相位日,值岁饥,乡人假粟者皆与之,殆至千斛。

岁余尽焚其券。

开宝二年,丁母忧,起复视事。

太平兴国六年,疾作,自是多请告。

雍熙四年,卒,年七十九。

赠官侍中。

(选自《宋史•沈伦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群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B.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群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C.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群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D.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群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礼》是《周礼》《仪礼》《礼记》的合称,是古代汉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基础,是礼法、礼义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

辽宁省大连市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查范围:必修1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纸上书写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

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

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

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

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

大连第二十四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大连第二十四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科试卷命题人:宋涛校对人:王丹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香在中国的文字造字中是会意字,甲骨文香字的形状象征,上半部为禾,下半部是锅,表示锅中煮着禾薯散发的香气。

在人类远古时期,能吃热食就是美妙的满足,象征人类的原始需求已经达到心身合一了。

香气开始于我们的嗅觉官能,启发人类对香气的美好想象,进而形成了优雅美妙的中国香席。

什么是香席?香席是经过用香工夫之学习,涵养与修持后,升华为心灵美感的一种生活形式。

香席既不是改变气味的熏香行为,也不是与宗教活动类似的焚香祈福,香席是一种通过香作媒介的文化活动,不是单纯嗅觉上品评香味的品香。

香席不是在寻求精神的归宿和慰藉,而是生活修养——在香席的世界可以上追魏文帝邀集建安七子品迷迭香作《迷迭香赋》的风雅,更可以缅怀苏东坡和黄庭坚诗歌合唱的浪漫情怀;还有文徵明燃香作《焚香》时的悠悠心境。

品香既是一场别致的雅集,也是一次和心灵的对弈。

在传统文化回潮的当下,风雅了千年的熏香,是附庸风雅也好,是真雅致也罢,在沉寂了半个世纪后,正迎来大好时代。

中医认为,沉香本身就可入药,是一种名贵的药材。

除了直接入药外,沉香还具有解秽流芳、驱虫避邪、正念清神的效果,尤其因为味道清柔甘醇,利于摄定心神,可帮助人修身养性。

很多沉香的爱好者热衷的缘由是,品香的过程是一种精神和嗅觉的审美过程,能安神、静心,给人以空灵平和。

香文化传到日本,香道修养也成为日本王宫贵族女子成人礼必备考核技能之一。

日本现在流行的香道形式,主要是借鉴了唐宋时期隔火熏香的方式和方法,但中日两国香文化内在追求、熏香过程及香品内涵是不同的。

日本香道更多的追求是形式,重过程。

中日文化交流中一个划时代的开创者,便是唐代的鉴真和尚。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施工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如期而至....,人员伤亡严重,救援队伍很快赶到了现场。

B. 采访中,有的同学说,我们开过关于思想道德的班会,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同学们都能举案齐...眉.,相互帮助。

C. 学习雷锋应该成为一种全民化的行为,当我们看到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要当仁不让....,勇敢地伸出援助之手。

D. 高利贷具有涸泽而渔....的“效应”,能够让中小企业暂时“宽松”一下,渡过眼前的难关,避免即刻停业、歇业或者破产。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国内斩获超过56亿票房的电影《战狼Ⅱ》引发外媒集体注视,影片主角冷锋被西方媒体解读为爱国主义的中国军人。

B. 在今天举行的湖南省保险资金运用项目对接会上,全国20家大型保险投资机构与我省投融资平台公司,面对面洽谈保险资金入湘投资项目。

C. 2017年11月23日,网上流传北京红黄蓝幼儿园新天地园区存在猥亵、针扎幼儿、给幼儿喂食、注射不明药物等。

D.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十九大报告是我们党开启新征程、迈进新时代、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

第II 卷(非选择题)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中国陶瓷总是以优雅的姿态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大连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大连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诗的“变”与“常"吕进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

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所以“变”是新诗的根本。

对新诗的“新"的误读,造成了新诗百年发展道路的曲折,造成了在新文学中充当先锋和旗帜的新诗至今还处在现代文学的边缘,还在大多数国人的艺术鉴赏视野之外.在一些论者那里,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

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变”就是“常”,而且是一种永恒的“常”.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取决于它对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新诗的“变"又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

无论怎么变,这些“常"总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

重新认领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振衰起弊的前提。

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

也就是说,“常”不是诗体,不是古典诗歌本身,“常”是诗歌精神,是审美精神。

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崇尚家国为上。

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和同情,常常是和对家国的兴衰的关注联系在一起的。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是古诗发展的一个规律.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

没有“走出”,没有审美距离,就没有诗美体验,也就没有诗.但这是创作状态。

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从来讲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这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常”。

新诗可以不都写现代格律诗.但是,中国古典诗歌是格律诗传统,而格律诗的要义就是诗对形式和音乐性的寻求。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竞赛(期中)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竞赛(期中)试题

2017-2018学年上学期竞赛试卷高一语文学科(试卷)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72分)一、现代文阅读(2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

”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不仅要看到其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要看到其在民族交流融合方面的纽带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

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

他们的迁徙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

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古道、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继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之后,鲜卑、柔然、吐谷浑、突厥、吐蕃、回纥、契丹、党项、蒙古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公元439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

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

因此,“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道”又称“吐蕃道”。

再看回纥,其与唐朝绢马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汗国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

“安史之乱”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传统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

因此,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

“吐谷浑道”“吐蕃道”“回纥道”……丝绸之路上民族交流融合绵延不断,开遍了民族交流融合之花。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科试卷第Ⅰ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谁是叙述者?根据一般的常识,叙述者就是那个讲故事的人。

基于这一点,过去人们常常把一篇小说的叙述者和它的作者等同起来。

例如,人们通常把《祝福》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我”看作是鲁迅本人。

其实,叙述者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作者并不是一个人。

有时,在一个叙事文本中,我们可以同时发现几个叙述者,这几个叙述者的面貌各不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要确定那一个是作者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英国作家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就是如此。

另外,在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中,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叙述者。

例如阿城的《棋王》和《孩子王》都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但叙述者却完全不同。

即使叙述者的价值观念、情感倾向与我们了解的作者的情形大致相同,我们也不应当贸然把二者等同起来。

正如M•比尔兹利所说:“文学作品中的说话者不能与作者划等号,说话者的性格和状况只能由作品的内在证据提供,除非作者提供实在的背景或公开发表声明,将自己与叙述者联系在一起。

”但即令如此,说话人也不是作者,而是“准作者”或最好称之为“作者-叙述者”。

叙述者也不是“隐含作者”。

在叙述中,隐含作者的位置可以说介于叙述者和真实的作者之间,如果说现实中的作者是具体的,那么所谓隐含作者就是虚拟的,它的形象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文本建立起来的,它是文本中作者的形象,它没有任何与读者直接交流的方式,它只能通过作品的整体构思,通过各种叙事策略,通过文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标准来显示自己的存在。

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的区别在于,同一个作者可以写作两部甚至更多的作品,每一部作品都包含着一个隐含作者。

例如菲尔丁便在几部作品中分别创造了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各不相同的几个隐含作者。

另外,在现实中,一部作品可以由几个作者共同创作,但一个文本的隐含作者却永远只有一个。

最确切的显示隐含作者存在的是对“不可靠的叙述者”的辨识,我们如何来确定文本中的某些叙述是不可靠的呢?判断的依据就是看它是否与隐含作者的价值观念发生冲突,如果发生冲突,叙述者的态度就是值得怀疑的。

「精品」辽宁省大连二十四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精品」辽宁省大连二十四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辽宁省大连二十四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注意事项:1.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2.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4.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航天飞机在布放卫星、发射航天器、观天测地、进行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实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它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航天飞机是由轨道器、固体火箭助推器和外贮燃料箱三大部分组成的。

由于航天飞机是以发射火箭的方式发射,又以轨道器绕道运行方式在空间执行任务,再以飞机的方式降落的,因此航天飞机不仅需要大型的设施,还需要有约4000~5000个工作人员来为其服务;当航天飞机进入轨道之前,又必须把火箭助推器和外贮燃料箱抛掉,抛掉的费用约占发射费用的42%;而且,它的发射准备工作时间长,每月最多只能发射两次。

由此可见,要大幅度降低发射成本和使用费用,就必须研制性能更加理想的航天运输工具。

人们从普通的航空飞机那里得到了启示:在大气层中飞行时,飞机不携带氧化剂,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氧,这样可以大大减轻飞机重量。

能不能把航天飞机与航空飞机的飞行技术结合在一起呢?于是一种新的设想即航空航天飞机(简称空天飞机)出现了:它既能在大气层中像航空飞机那样利用大气层中的氧飞行,又能像航天飞机那样在大气层外利用自行携带的氧化剂飞行。

空天飞机是一种可以在普通机场水平起降、可以重复太空与地面之间往返的飞行器。

这是一种将航空航天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型飞行器。

它能像普通飞机那样从地面起飞,以高超音速在大气层内飞行,在30~100千米高空飞机速度可达12~25倍音速,并直接加速进入地球轨道,成为航天器。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科试卷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科试卷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科试卷命题人:宋涛校对人:张岩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诗词——人类文化的瑰宝奇珍中华诗词,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穿越万古时空而依旧光辉不减。

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具有诗艺之特美。

这包括形式和内容两部分。

从形式上讲,其乐感美、骈俪美与错综美,真能把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发挥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我国的古诗,特别是词,原来都是配乐的。

其用字下语必须符合曲度要求,才能圆适动人。

后来虽乐谱失传,但在择字行腔上仍要讲究抑扬抗坠与韵脚的回环,用以造成珠走玉盘、八音畅协的艺术效果。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与李清照的《声声慢》,读来声情相发,一片宫商。

错综,是指情景、句式之多样统一的转换变化。

它能加强作品的表现力。

长短句比诗更具有优势,可以在一调之内长短互节,数句之间奇偶相生,而使读者为之倾倒。

如严仁的《醉桃源》:“拍堤春水蘸垂柳,水流花片香。

弄花噆柳小鸳鸯,一双随一双。

帘半卷,露新妆,春衫是柳黄。

倚栏看去背斜阳,风流暗断肠。

”况蕙风云:“描写芳春景物,极娟妍鲜翠之致。

微特如画而已。

正恐刺绣妙手,未必能到。

”从修辞学角度讲,汉字作为以形见义的特殊文字,它充满感情信息并保有与生活的暗喻关系,这是任何拼音文字不可比的。

它按骈偶原则加以组合(如律诗)便能大增美感。

如司马相如所说:“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

一经一纬,一宫一商。

”就能造成万花生春,五光炫目的艺术效果。

比如读到“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杜甫《秋兴》其八)之句,你能不为之神驰目醉吗?从内容和意境上讲:诗词在抒情状物言志方面,更有优势。

因为它能用最精练的语言塑造出最有深度、广度与艺术魅力的意象。

如屈原的《哀郢》以“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二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科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14分)乡村:民族的记忆与想象雷抒雁曾经的乡村,是一卷卷蓝布封皮的线装书,手工刻制的木版文字在薄薄的宣纸上印满了炊烟、古屋、插秧、刈麦,印满了拱桥、溪流、杏花、荠菜;平平仄仄的一些低吟浅唱,长长短短的一些唐诗宋词,都写在卷卷线装书的册页里。

当然,还有滚滚的征尘,有苛捐猛于虎的悲号,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劳作,有‚田园荒芜胡不归‛的呼唤……几千年的农耕文化,起根发苗,发展壮大就在农村;农村,刻写着我们民族的记忆和想象。

商品的繁荣造就了城市。

城市的出现,拉开了城乡经济和文化的距离。

衣衫褴褛的乡村父母,吃糠咽菜送儿子走进学堂,开始了逃离农村,逃离劳动,逃离贫困与低贱的第一步。

思念乡村的人也有,多是政治上的失意者,商战中的败北者,战场上的伤残者,是激烈的争斗之后寻找宁静地方的疗伤者。

乡村以善意的同情接纳了他们,用源源不断的温情和取之不尽的草药为他们医治创伤。

而这些受伤者往往如受伤的鸟,强健之后,又挣脱农人的双手飞进城市。

却很少有人想去写一部乡村史,像写一部王朝史那样,写乡村的发生、发展和变迁,写农人的劳作、灾难和贡献。

广大的乡村,如今面临一次新的机遇,它将以新农村的面貌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

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变革,是都市前所未有的对乡村的亲情反哺。

可是,我还是有一点杞忧。

既往的每一次变革,哪怕是最小的,都伤害过乡村的美丽与个性。

这一次,会不会也有一些难免的伤损?美丽的村舍被单一的水泥楼房代替,宁静的生活被喧嚣的市声淹没,一卷古朴柔软的线装书,被生生地改造成硬壳子西装书,千姿百态的乡村,成了千篇一律的城镇。

乡村,是我们最后一片诗意的栖居地。

保护诗意的乡村,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命题。

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注意搜集和整理古老的乡村历史和文化是一个当务之急。

我国的乡村以其古老的存在,成为整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

许多古老村落历经数千年,保留着深厚的为正史所缺失的宝贵记忆,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有力的物证。

如山西长治的八义镇,名称源于著名的长平之战,八位义士阻拦赵括草率发兵抗秦,被刚愎自用的赵括杀害;战争结果是赵军大败。

此地后来立碑纪念‚八义士谏赵处‛,村子更名八义村。

像这样一些有趣的记忆,中华大地的许多村子都有。

建设新农村,关心和保护,留存乡村古老的文化记忆是十分必要的。

不要再如‚文革‛时期用的那些流行语言替代乡镇街巷的古老名字;更不要用什么‚罗马‛、‛阿拉斯加‛之类的崇洋名字改造古老乡村。

新农村,一定要是中国式的,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一脉相连的农村。

我们的记忆,想象和情感,还在农村。

那里,永远都应是我们诗意的精神家园。

我们要让乡村与都市亲近,而不是让乡村的背影渐行渐远。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用“一卷卷蓝布封皮的线装书”比喻乡村,写出了乡村古老而质朴自然的特点。

B.文章深刻批判了农村子女脱离农村后的无情无义和对农村的背叛的做法。

C.作者为人们没有为乡村写一部史书,记录乡村的发展变迁而深感痛惜。

D.新机遇的到来,让作者看到了希望,乡村将变得繁荣、富庶、文明和整洁,但也很担心在变革中乡村失去了美丽和特色。

2.文中说“乡村喂养着城市”,请简要说明具体体现是什么。

(5分)3.作者对乡村和城市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和态度?请根据文意作答。

(6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12分)卢煜明和他的灵感黄永明1997年,卢煜明和同事在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上发表了他的‚成名之作‛,报道在孕妇的血浆里检测到胎儿的DNA。

这篇文章到今天被引用已经超过了2200次。

卢煜明1963年出生于香港九龙,从小喜欢看《国家地理》,对与技术相关的事情更有兴趣,比如计算机和摄影。

1983年,卢煜明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基础医学,他在上学的第一年就接触到了通过大量复制DNA序列来帮助生物学家进行分析的PCR技术,并迅速上手。

羊膜穿刺术技术,能够让医生在婴儿出生之前就确定孩子是否会患有遗传疾病,比如诊断出染色体数量异常所带来的唐氏综合征。

然而,这项技术是侵入性的,会增加流产的风险。

卢煜明在妇产科实习时思考也许可以使用PCR技术来检测那些进入母体循环的胎儿有核细胞,这样一来,不做羊膜穿刺便可获知胎儿的DNA。

没有花费很大的功夫,卢煜明就在母体循环中找到了胎儿有核细胞。

然而,当时的卢煜明并不知道,他正走进一条无法走通的死胡同。

后面的八年里,他办法想尽,目标却始终遥不可及。

香港回归前夕,许多不错的研究职位在香港空缺了出来。

卢煜明在此时谋划着回到自己的家乡。

与此同时,《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发表的两篇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

在这些文章中,作者报道在癌症患者的血浆中检测到了肿瘤的DNA。

这让卢煜明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肿瘤在癌症患者体内生长,与胎儿在母体内生长,是多少有点相似性的;既然可以在癌症患者的血浆中找到肿瘤的DNA,那么在孕妇的血浆中找到胎儿的DNA也应是情理之中!这个时候,泡面为卢煜明带来了灵感。

‚在我第一次操作检测游离的胎儿DNA时,我把血浆煮了煮,然后取用很少量的‘汤’来做PCR。

这跟我煮泡面的过程是相似的。

‛卢煜明说。

当然,他并不是真的用火去煮。

那个时候,DNA提取的技术还不成熟,所以卢煜明的做法是,先把血浆或血清加热,使蛋白灭活,因为这些蛋白如果有活性的话可能会降解DNA或者影响PCR的活性。

接下来,最高速度离心,把变性的蛋白沉淀下来。

最后,直接吸取上清,用里面的DNA做PCR。

2009年的一天,卢煜明跟太太Alice去IMAX 3D影院观看《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那个时候,他正在思考如何使用母体血液对整个胎儿基因组进行测序的问题。

这个问题困扰他有一段时间了。

当银幕上一个巨大的‚H‛(哈利波特的logo)飞向卢煜明的时候,它在卢煜明的脑海中幻化成了同源染色体。

他思考良久的问题突然有了答案。

唐氏综合征并不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它是因染色体异常而引起的。

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儿童,其21号染色体包含了三条染色体,而不是正常情况下的一对。

这给他们的发育和健康带来许许多多的严重问题。

卢煜明的血浆DNA检测方法2011年起开始用于检测唐氏综合征和其他染色体异常。

这项检测在今天已经可以在超过90个国家获得,有超过百万妇女从中受益。

现在,卢煜明的实验室有一半的精力用于研究产前检测,另外一半则用在癌症检测上。

后者的思路与产前检测是相似的:癌细胞死亡时会向血液中释放DNA,而卢煜明想要通过找到这些DNA来实现癌症的早期检测。

他这种做癌症早期检测的路径被称为‚液体活检‛。

‚最终,我希望通过验血,利用循环DNA来筛查多种类型的癌症。

‛他说。

2016年,汤森路透将在科学界颇有知名度的‚引文桂冠奖‛授予了卢煜明,他由此也被广泛认为是诺贝尔化学奖的热门人物。

(摘自2017年1月14日‚财新网‛,有删节)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卢煜明和同事在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内容为“在孕妇的血浆里检测到胎儿的DNA”文章,因这篇文章被多次引用,所以被称作其“成名之作”。

B.卢煜明对与技术相关的事情有兴趣,比如计算机、摄影和PCR技术等,这对他日后成名产生一定的影响。

C.羊膜穿刺术技术,能够让医生在婴儿出生之前就确定孩子是否会患有遗传疾病,但这项技术是侵入性的,有风险,现已经淘汰。

D.在科学研究中有时看似坦途,实际上是绝路,卢煜明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他没有花费很大的功夫,就在母体循环中找到了胎儿有核细胞,实际上这是一条死胡同。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香港回归前夕,在香港许多不错的研究职位出现空缺,卢煜明此时回到自己的家乡,体现出对家乡的热爱。

B.唐氏综合征是因染色体异常而引起的。

正常情况下染色体都是一对,而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儿童的21号染色体包含三条染色体。

C.卢煜明的血浆DNA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唐氏综合征和其他染色体异常的检测,在产前检测和癌症的早期检测中取得较高的成就。

D.卢煜明的血浆DNA检测方法使超过百万妇女受益,因此卢煜明被广泛认为是诺贝尔化学奖的热门人物。

E.全文多处引用卢煜明的话语,这些话语既表现出传主的优良品质,同时又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6.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卢煜明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陶璜,字.世英,丹阳秣陵人也,仕吴历显位。

孙皓时,阯太守孙谞贪暴,为百姓所患。

南中监军霍弋遣杨稷与毛炅、董元等自蜀出交阯,破吴军于古城,斩大都督修则、交州刺史刘俊。

吴遣虞汜为监军,薛翊为威南将军、大都督,璜为苍梧太守..,距稷,战于分水。

璜败,退保合浦,亡其二将。

翊怒谓璜曰:‚若自表.讨贼,而丧二帅,其责安在?‛璜曰:‚下官不得行意,诸军不相顺,故致败耳。

‛羽怒,欲引军还。

璜夜以数百兵袭董元,获其宝物,船载而归,翊乃谢之,以璜领交州,为前部督。

璜从海道出于不意,径至交陛,元距之。

诸将将战,璜疑断墙内有伏兵,列长戟于其后,兵才接,元伪退,璜追之。

伏兵果出,长戟逆之,大破元等。

元有勇将解系同在城内璜诱其弟象使为书与系又使象乘璜轺车鼓吹导从而行。

元等曰:‚象尚若此,系必去志。

‛乃就杀之。

翊、璜遂陷交阯。

吴因用璜为交州刺史。

初,霍弋之遣稷、炅等,与之誓曰:‚若贼围城未百日而降者,家属诛;若过百日救兵不至,吾受其罪。

‛稷等守未百日,粮尽,乞降,璜不许,给其粮使守。

诸将并谏,璜曰:‚霍弋已死,不能救稷等必矣,可须其日满,然启受降。

使彼得无罪,我受有义,内训百姓,外怀邻国,不亦可乎!‛稷等期讫粮尽,救兵不至,乃纳之。

皓既降晋,手书遣璜子融敕璜归顺。

璜流涕数日,遣使送印绶..诣洛阳。

帝诏复其本职,封宛陵侯,改为冠军将军。

在南三十年,威恩著于殊俗。

及卒,举州号哭,如丧慈亲。

(节选自《晋书-陶璜传》)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有勇将/解系同在城内/璜诱其弟象/使为书/与系又使象乘璜轺车/鼓吹导从而行B.元有勇将/解系同在城内/璜诱其弟象使/为书与系/又使象乘璜轺车鼓吹导从/而行C.元有勇将解系同在城内/璜诱其弟象/使为书与系/又使象乘璜轺车/鼓吹导从而行D.元有勇将解系同在城内/璜诱其弟/象使为书与系/又使象乘璜轺车鼓吹/导从而行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也称“表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