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方位变化速度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方位变化速度问题
下面讨论地转日象仪深入应用的话题,供感兴趣者参考。

为节省文字,我们用T代替“太阳方位变化速度”八个字,用Z代替地球自转速度15°/时,即Z=15°/时。

现在,我们来讨论T问题。

因为本人对T问题感兴趣,才开始研究太阳视运动。

设正南为方位0°,利用本仪器在赤道看到,春分、秋分时,中午前太阳方位一直是正东,-90°,中午后太阳方位一直是正西,+90°,午前、午后T都是零,而正中午时,方位突变,T 为无穷大。

这告诉我们,太阳足迹和观察者距离为零时,T就无穷大,赤道的T和北极的T完全不同。

在北极,太阳足迹为圆,观察者和太阳足迹的距离是天柱半径,T总是Z。

T 与观察者到太阳足迹的距离、与太阳足迹运动方向、速度有关。

如果太阳足迹运动方向、速度相同,T的大小就看观察者到太阳足迹的距离。

下面说说日出的T。

因为日落的T,和它相同,因此只说它。

日出的T,先说结论:日出的T只和纬度W有关,日出的T 近似为T=Z* SIN(W)。

将地轴抽到春分也是秋分刻度,我们看到,无论天柱转动到什么位置,日出点总在正东,一天见日时间总是12小时,观察者和太阳足迹的距离总是天柱半径。

将天柱放在北纬45°,我们看到太阳视运动速度Z和T夹角为45°。

T是Z的分量,为Z*SIN45°。

这时我们再抽动一下地轴到夏至,发现日出点和观察者两者距离没太大变化,再推动一下地轴到冬至,发现也没太大变化,因此,四季的日出T基本相近,本人曾在计算机上按本人推导的太阳方位公式用VB算法语言程序计算出北纬45.6°的哈尔滨,四季的日出T皆为0.7Z。

至于北极“四季”日出的T=Z和赤道“四季”日出的T=0,都是完全肯定的,综合起来,才有上面的结论。

下面讨论中午T问题。

因为冬至到夏至和夏至到冬至的情况只是顺序不同实质相同,我们只讨论夏至到冬至的中午T。

并把它分两步。

我们先看看夏至到秋分,我们将仪器的地轴调到夏至刻度,我们看到在北极中午T为Z,转动圆柱,看着观察者和正南太阳垂足的距离,发现它随纬度逐渐减小而逐渐减小,到北纬23.5°时为零,说明中午T逐渐增大,到北回归线为无穷大。

再看看秋
分,我们将仪器的地轴调到秋分刻度,我们看到在北极中午T仍为Z,我们转动圆柱,看看观察者和正南太阳垂足的距离,发现它随纬度逐渐减小也逐渐减小,只是到赤道为零,说明中午T逐渐增大,到赤道为无穷大。

结论是显然的:夏至到秋分期间,某节气中午T,从北极的Z开始,往南移则增加,当往南到纬度等于该节气赤纬角时突然增到无穷大。

对于秋分到冬至期间,我们看看赤纬角=-23.5°的冬至,我们将仪器的地轴调到冬至刻度,我们转动圆柱到北纬90°,在北极看不到太阳,将圆柱转到北纬66.5°,中午才日出,这时中午T=日出T,而日出T =Z*sin66.5°,所以中午T==0.92Z,再往南转,我们看看观察者和正南太阳垂足的距离,发现它也是随纬度逐渐减小而逐渐减小,到南回归线是零,说明中午T逐渐增大,在南回归线增到无穷大。

结论也是显然的:秋分到冬至期间的规律是,对某赤纬角=-α的节气,中午T,从北纬90°-α有太阳为Z*sin(90-α)开始,往南移则增加,当往南到纬度等于该节气赤纬角时突然增到无穷大。

中午T过了无穷大点后,太阳改在北方,T 也换了符号。

下面对于固定纬度看看变化。

北回归线以北,就以北纬45°为例。

将仪器固定在北纬45°,将地轴放到冬至,逐步向夏至移动,我们发现观察者和正南太阳垂足的距离不断缩小。

这说明,中午T,在北回归线以北,对于同一地点,随节气变化单调,夏至最大冬至最小。

北回归线以南,例如北纬10°,将仪器固定在北纬10°现将地轴放到夏至,中午太阳在北方,T 为负值,赤纬角变小,更负,到赤纬角=10°。

为负无穷大,以后,太阳改在南方,从正无穷大降下,到冬至底为一个正值。

根据以上分析在本仪器帮助下大致绘出附图,图中曲线变化只是示意,并未经过严格计算。

本人在算机上对哈尔滨,以太阳轨道间隔10°的计算精度,计算中午T的均值,结果为:夏至为2.34Z,春分、秋分为1.38Z,冬至为0.98Z。

当然,这是中午T即时值的不足近视值。

附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