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孔乙己》导学案 新人教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乙己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故事情节,体会小说选用“我”作为叙述角色串组材料,将人物一生典型片段连起来的结构。

2.了解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从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中,认识中国病态社会的冷酷和科举制度的腐朽。

二、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描写,精巧布局表现人物悲剧。

难点:1、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理解小说主题。

2、作品含蓄(夹杂方言、古句),不易理解。

三、资料链接:

1、作者

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影响。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来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从此以后,鲁迅用他手中的一支笔,同旧势力旧思想进行着斗争。自1918年至1926年,陆续创作并出版了《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专集。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1927年至1935年期间,创作了《故事新编》和大量杂文。鲁迅杂文具有深沉朴实的革命激情和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是高度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相结合的典范。鲁迅先生一生著译近一千万字。有《鲁迅全集》行世。

2、写作背景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然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仍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正如鲁迅所说的写这篇小说的用意:“单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薄凉”,从而“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3. 文体简介:

1、小说的特点:

(1)什么叫小说?

(2)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3)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第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反映或表现生活的主要手段。

第二:有较为完整、生动的情节。

第三:有具体的、典型的环境描写。人物、情节、环境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小说按篇幅的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

2、什么是描写?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3、描写的分类:

按描写对象分: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按构成的单位分:有场面描写、细节描写;按描写角度分: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4、人物描写的类别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四、自主学习:

(一)查字典,注音 。

附和(... ). 不屑(... )置辩...

荤(.. )菜.. 咸亨(... )酒店...

羼(.. )水.. 拭(.. ).

蘸(.. ). 阔绰(... ).

舀(.. )水.. 涨(.. )红..

绽(.. )出.. 哄(.. )笑..

间(.. )或.. 着(.. )了慌...

打折(... )腿.. 门槛(... ).

(二)查词典,解释下列词语。

不屑置辩: 颓唐:

格局: 之乎者也:

君子固穷: 营生:

(三)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小题

1. 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活动场景变换,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3、课文开头三段介绍了什么内容?

五、合作探究

1、1、开头三段先说酒店的大概情况,写出孔乙己生活在怎样一个社会环境?

2、小说开始介绍鲁镇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酒店里各种人物及其相互关系,有什么作用?文章开头两段,描写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咸亨酒店,然后让主人出场,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

3、为什么要写“我”在咸亨酒店里专干温酒的营生?换个问法即:这篇小说为何用第一人称“我”——小伙计的口吻来写?

4、①《孔乙己》是一幕悲剧,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么?

②如何理解各种人的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5、作者没有采用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

六、课堂反馈

(一)阅读课文第1—3节,回答问题

1、“短”和“长”,“外”和“里”,“站”和“坐”等词语反映了什么?

2、掌柜对长衫客、短衣帮以及小伙计态度上有何不同?这说明掌柜是怎样的人?

3、第2、3段字面上说的是“我”的职务,其实质勾勒出了怎样的社会风情?

4、小伙计所管职务和所处环境使人有什么感觉?

(二)阅读第4-8节,回答问题

5、“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说明了孔乙己的什么特点?

6、小说细致刻画了孔乙己的肖像,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7、孔乙己说话为什么“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说说“总是”一词作用。别人给他取的这个绰号有何含义?

8、当人们见他脸上的伤痕故意高声嚷,取笑他偷东西时,他怎样对待?他争辩的理由是什么?这反映了他什么性格?为什么别人问他“当真认识字么”,他“显示不屑置辩的神气”,而当旁人问他“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这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变化?

9、孔乙己被酒客揭短后竭力争辩,为什么言语中夹些“难懂的话”?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3分)

10、第5节从全文顺序来看,属于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11、“我"为什么不让孔乙己把四个“茴”字写完? 孔乙己教小伙计写“茴”字,孔乙己的神态动作与“我”形成了对比,试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12、孔乙己教小伙计写“茴”字和给小孩吃茴香豆表现了孔乙己什么性格特点?

13、叶圣陶评价《孔乙己》一文时说:“小说中最妙的文字是‘孔己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最妙的文字”妙在何处.

14、体会“排”、“笼”“罩”等词语的精当。

15、仔细品味孔乙己出场时各种笑声,说出你的理解和感悟。

(三)阅读第10-12节,回答问题。

16、掌柜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17、“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句中的“才”如果删去,是否影响表达效果?说说你的理解。

18、“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体会这一句式和“竟”字的含义及作用。“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正是读书人出身的丁举人,置孔乙己于绝境,作者设计这样的情节有什么用意?

19.“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与“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两个“仍然”分别表现出掌柜怎样的心理性格?请简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