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教学设计方案.doc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包括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3)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经历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对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2)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会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光的折射规律。
(2)解释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
2、教学难点(1)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2)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一些复杂的光学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准备玻璃砖、激光笔、水槽、水、量角器、白色光屏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清澈的水池中鱼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从而引出光的折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1、光的折射现象(1)实验演示:将激光笔发出的光斜射入装有水的水槽中,让学生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的传播路径。
(2)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3)介绍光的折射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折射角。
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提出问题:光的折射有什么规律?(2)猜想与假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观察到的现象,对光的折射规律进行猜想,如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等。
(3)设计实验:①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观察折射光线的方向。
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多次实验,记录折射角的大小。
③让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重复上述实验。
(4)进行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记录数据。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doc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一)教材:物理通报编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试验本第一册(二)教学目:(1)使学生认识折射现象,掌握折射规律.(2)使学生能作简单折射光路图.应达到目标:①能说明什么是折射现象;②掌握折射时规律;③能作出简单折射光路图;④知道光发生折射条件(斜射入两种媒质界面上,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三)课型:规律课.重点:光折射规律.教具:演示仪器:烧杯,水,筷子,方形玻璃水槽,白色刻度盘,光源.(注意:本课中实验需要在暗室进行.)(四)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光在反射中有什么规律?(2)什么叫做光路可逆性?2.引入新课:(1)演示:①将一支筷子斜插入烧杯水中,看到: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了向上弯.②再透过玻璃砖看一支粉笔时看到什么现象:一部分同学看到粉笔位置好像错位了,由于位置关系,还有部分同学看到没错位.③教师:筷子并没折,粉笔也没有错位,为什么会有这样错觉呢?为了更好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先来研究光折射情况.引出课题——光折射规律.3.授新课:(1)演示:在玻璃水槽内固定白色刻度盘,使水槽内水面位于刻度盘一半处,让一束光线沿着刻度盘面斜射入盘中心O处水面上.(为清楚看到刻度盘上刻度及光线,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2)问:哪位同学来指明哪一束光线是反射光线?其特点是什么?(提示:其特点是在O处又被反射回到空气中).问:进入水中那束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在什么地方开始偏折?学生回答后引出板书:1.光折射:光从一种媒质斜射入另一种媒质时,在两种媒质界面处发生偏折现象叫光折射.强调定义中“斜”、“入”、“另一种媒质”及“界面”几字函意.(3)①让学生画出实验图形,并指定一位同学将图形画在黑板上.②教师介绍图中各部分名称,其中进入水中光线叫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夹角叫折射角.由实验可知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可同时发生.反射定律中说明了反射现象中规律,那么折射现象中有什么规律呢?下边我们来做实验,观察发现其中规律.(4)演示:①入射光线斜射入中心O处水面上但射线不沿盘面进行.观察:折射光线在哪儿.②再将入射光线沿盘面斜射到盘中心O处水面上,并改变入射角大小.观察: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在位置,及折射角大小变化.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归纳得出:(板书)2.①折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确定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5)教师:在实验中可以看到:当入射角改变时,折射角也随之改变,但总是小于入射角,那么,能否得出结论: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呢?问:(对照板图)若改CO为入射光线时,它在空气中折射光线会在哪儿呢?(根据光路可逆性可知:其折射光线会沿着原来入射光线路径射出,即:OA.问:此时,折射角还小于入射角吗?(否)(如有条件在此可演示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实验,以证实:折射角不是总小于入射角.)问:在什么情况下折射角才小于入射角呢?(只有在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中时,折射角才小于入射角).(完善板书)②光从真空(或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教师:综合以上两条即为折射规律.(6)问:为什么要斜射入水或其它媒质中呢?(强调“斜”字)看以下实验.演示;让入射光线垂直(沿法线)射入水中.问:入射角等于多少?(0°),反射角等于多少?(0°),折射角等于多少?(0°).反射光线在哪?(按原路返回),折射光线在哪?(传播方向不变)说明这是反射和折射中一种特殊情况.(板书)注意: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入另一种媒质中时,其传播方向不改变.教师:到现在,我们就不难理解在看玻璃砖后面粉笔时,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结论了,而这两种结论都是正确,只是观察这一现象时所在位置不同.当粉笔把反射出光垂直射入玻璃砖里时,在玻璃砖内仍按原来传播方向射至玻璃与空气界面上,因还是垂直入射,所以其传播方向仍不改变,如图.若观察者恰在这一光束路径上,逆着其传播方向看去,则不会感觉到粉笔错位了.那么如何解释“错位”感觉呢?请同学们课下讨论研究.4.课堂学习:(1)P19练习一,1、2题并订正答案(2)就书中“想一想”,让全班学生画出光路图,并令一学生画在黑板上.全班订正.5.总结新课: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订正,同时强调:折射现象与反射现象中区别;可以把折射规律中第二条内容缩写成“光疏密,折近法”说明其函意.6.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2)总结反射现象与折射现象中相同点和不同点.(3)P20第3题做实验,并回答问题,写在作业本上.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电压表使用.2、理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压关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情感目标:培养认真细致实验作风,实事求是科学态度.教学建议教材分析从知识上看,这是一节探索性实验课,是电压、电压表知识综合应用.通过该节课实验活动,进一步熟练掌握电压表使用,对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有进一步认识,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发现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压关系.通过本节实验活动,达到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提高研究能力目.从技能上看,本实验要求学生独立地识别电路和组成电路,选择量程,进行接线操作,读取数据,完成正确使用电压表各种技能训练.这些技能训练,是初中电学实验共有,它是电学实验基础.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优良习惯来看,本实验是学生做第二个实验,对实验数据采取实事求是态度,不草率,不弄虚作假;电路接线完毕,闭合开关之前,需要检查一遍电路;对没有把握电路接通,应采用瞬时试触办法等,都应该养成良好习惯.教法建议本节课任务很重,具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要采取一些措施,进行突破和落实.一、课堂教学组织1.做好组织工作.保持安静、有秩序环境是商号实验课必要条件.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应对实验提出明确具体要求,使上课一开始,便有一个良好秩序开端.实验小组人数不宜过多,应该使每个学生有尽可能动手机会.2.对各小组器材预先做好检查,要准备一些备用器材,使教师不至于忙于排除器材故障,而影响对学生指导作用.3.通过提问,对电压表使用规则做一次简单回顾.4.在学生动手实验之前,教师要进行示范操作,以减少学生实验盲目性.示范操作应做到:(1)要提高示范操作可见度,把所有器材都展示在竖直面上,是这些器材布置、示范操作动作,都能被学生看一清二楚.(2)教师示范不是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教师走一步,学生跟一步方法是不可取,这无助于培养学生能力.要把教师示范操作,与理顺学生在实验中思路、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等目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完全领会情况下,在独立地进行系统操作.(3)教师示范操作及讲解内容,事先要有全面设计.下面内容可供参考.①连线先后次序;②接线技能,即把松散多股线用手指搓成一条,把线端头沿顺时针方向绕在接线柱螺丝上等等.③读数要客观(可把电压表读数按真实情况模拟放大,全班共同读数),当测出串联电路总电压和各部分电压之和不严格相等时,要实事求是,可以告诉学生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这是正常,但不必介绍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④连线完毕,按接线思路检查一遍电路,再闭合开关;⑤对没有把握电路,用试触办法,试探接通电路;⑥合理换用量程;⑦正确选用“+”、“-”接线柱;⑧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实验器材使其恢复原状.示凡是按实验步骤进行,但应注意把以上有关知识、技能、非智力因素交叉融合在一起,穿插在各个有关实验步骤中讲解,以求通过示范,达到清晰实验思路、规范实验操作、培养实验良好习惯等目.二、实验顺序建议:1.用电压表测一节干电池电压,两节干电池串联、并联电压,把所测得数据填入设计表格中.2.分别按图1甲、乙、丙电路连接导线,每次检查无误后再闭合开关计下电压表示数U1、U2、U.每次读数后都应及时断开开关,把所测得数据填入设计表格中.3.分别按图2甲、乙电路连接导线,每次检查无误后再闭合开关计下电压表示数U1、U2.每次读数后都应及时断开开关,把所测得数据填入设计表格中.4.根据以上三次实验记录数据,归纳出结论:(1)串联电池组电压等于各个电池电压,并联电池组总电压等于.(2)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3)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由于这是一节探索性实验课,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实验结论.除此之外,对操作技能方面情况,也要做一个小结;其中有属于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方面问题,如实事求是、细心认真合坚持探索.讨论“想想议议”中问题,可以巩固易学知识(串联电路中电压).三个相同灯泡串联后,由于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等于串联各段电路两端电压之和,故每隔灯泡两端电压只占总电压1/3,加在灯泡两端电压降低,达不到它们正常工作时电压,因此灯泡会暗.教师课以演示用两节干电池串联成电池组,先后与一只、两只串联和三只串联“2.5V,0.3A”小灯泡连接,观察它们亮度变化,并分别测量它们电压.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单元分析本节教学重点是学生亲自动手连接电路、连接电压表、使用电压表测某段电路电压,通过记录数据分析,归纳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总电压与各部分电压关系.通过本节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养成良好实验习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教学过程分析1.让学生首先用电压表测电池电压,是为了教会学生在今后使用电池时,通过测量进行鉴别特别是否使用过一段时间旧电池,还是新电池.2.两个灯泡串联时,测总电压与每一个灯泡电压之和关系,是本节课重点,测出数据后,注意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出总电压与每一个灯泡电压之和关系,不要教师代替.3.对于并联电路,学生感到困难是连接电路,而不是测量.所以教师要有耐心给学生想一想、试一试机会,不要操之过急,更不要代替.4.设计表格,认真记录数据,整理实验报告,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规范要求.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扩展实验:研究混联电路总电压和各支路电压关系【组织】小组【流程】设计实验电路设计记录表格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于串、并两电路中电压关系进行比较.杠杆教学设计(一)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容是力和机械。
《光的折射》教案多篇教育教学方案
《光的折射》教案多篇教育教学方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三节,主题为“光的折射”。
详细内容包括: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全反射及其应用、光的折射实例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基本规律。
2. 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视深、视距等。
3. 了解全反射现象及其在光纤通信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全反射。
难点:折射定律的应用、全反射条件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笔、透明玻璃砖、光纤、实验光路图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使用激光笔照射透明玻璃砖,引导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向变化,引出光的折射现象。
2. 例题讲解:(1)光的折射定律:讲解折射定律的内容,结合实验光路图,解释折射角、入射角等概念。
(2)全反射:介绍全反射现象,讲解全反射的条件,结合光纤通信实例,阐述全反射的应用。
3.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折射定律和全反射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且满足n1sinθ1 = n2sinθ23. 全反射: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折射光线消失,发生全反射现象4. 光的折射实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水的折射率n1=1.33,空气的折射率n2=1,求光由水中垂直射向空气时的折射角。
(2)光纤通信中,若要求信号在光纤中全反射,试计算光纤的临界角。
2. 答案:(1)sinθ2 = n1/n2 sinθ1 = 1.33/1 sin(90°) = 1.33,θ2 ≈ 48.75°(2)sinθc = n2/n1,θc = arcsin(n2/n1) =arcsin(1/1.33) ≈ 48.7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仍需加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2024年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2024年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2.掌握光的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激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折射率。
2.难点:折射定律的推导、折射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激光笔、透明玻璃砖、白纸、直尺、量角器。
2.教学课件:光的折射现象动画、折射定律推导过程。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光的传播规律,如直线传播、反射。
(2)提出问题: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什么现象?2.观察光的折射现象(1)教师演示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砖的折射现象。
(2)学生观察并描述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路径。
(3)引导学生发现:光在玻璃砖中传播时,方向发生了改变。
3.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将激光笔从空气射向玻璃砖,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
(2)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入射角和折射角。
4.推导折射定律(1)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三角函数知识推导折射定律。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推导折射定律。
5.应用折射定律(1)教师举例说明折射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放大镜等。
(2)学生举例说明折射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6.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7.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光的折射知识。
(2)观察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推导定律、应用知识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光的折射现象师:同学们,你们注意到光在从空气进入玻璃砖时发生了什么吗?生:光的方向改变了。
《光的折射》教案多篇教育教学方案
《光的折射》教案多篇教育教学方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学》第九章光学部分,主要涉及光的折射现象。
具体内容包括:1. 光的折射定律;2. 折射率的概念;3. 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等透明介质时的折射现象;4. 光的折射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折射定律,掌握折射率的计算方法;2. 能够分析光在透明介质中的折射现象,解释相关现象;3. 了解光的折射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折射率的计算;2.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玻璃砖、鱼缸、水、图钉;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激光笔照射透明塑料尺,观察光在空气和塑料尺中的传播路径,引导学生思考光为何会发生折射。
2. 理论讲解(1)介绍光的折射定律,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定律的内涵;(2)讲解折射率的概念,演示折射率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等透明介质时的折射现象,求解相关例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并求解相关问题。
5.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介绍光的折射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如光纤通信、眼镜等。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定律;2. 折射率的计算方法;3. 光的折射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水中,折射角是多少?(2)已知空气中的光速为3×10^8 m/s,水的折射率为 1.33,求光在水中的速度。
2. 答案(1)折射角为0度;(2)光在水中的速度为2.25×10^8 m/s。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较为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例分析;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彩虹、海市蜃楼等。
光的折射教案(优秀10篇)
光的折射教案(优秀10篇)《光的折射》教案篇一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不同颜色物体反光不同的实验和光的折射实验)和演绎惟理能力(根据光反射的一般规律,解释一些光反射现象)。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白色纸屏,红、黄、蓝、绿、黑、白色的纸,玻璃杯(周围贴一半自一半黑的纸,在涂黑部分竖着开一条直缝),电筒,烧杯,水。
2、挂图或投影片:光的反射、折射3、学生准备铅笔。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谈话:我们在一年级曾经研究过镜子,镜子有什么作用?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光的反射(1)谈话:还有哪些物体能像镜子一样反光?(2)实验:试一试,各种学习用品,哪个能像镜子一样反光?(3)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光的反射。
(4)讲述:光照到物体表面,被物体挡住,改变了原来传播的方向,反回去了。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各种物体都能反光,反光情况不同。
像镜子这样表面非常平的物体,能把照射的光集中反射到一个方向,因此看起来表面是亮晃晃的。
表面不平的物体也能反光,但反射光是分散的,向着各个方向,看起来表面不是亮晃晃的。
不同物体的反光还有其他的不同。
2、指导学生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不同(1)讲述: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是否相同。
方法是:将白色的纸屏立在向阳的桌上,分别用红、黄、蓝、绿等不同颜色的电光纸对着阳光,使光反射到纸屏上。
观察它们反射的光有什么不同?(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什么?(5)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的光颜色不同,红颜色的物体反射红光,绿颜色的物体反射绿光……(6)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3、指导学生认识白色的物体比黑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强(1)讲述:我们再来研究白色的物体和黑色的物体反光有什么不同。
方法是:把书打开,立在桌上,使有字的书页背光。
试一试,能否借助白纸反射的光把书照亮?再换用黑纸做实验,能不能把书照亮?(2)学生分组实验。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实用7篇)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实用 7 篇)篇 1: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当定下来讲《光的折射》这节课时,我们九年备课组每位教师都设计出自己独特的备课思路,每位教师都写出一篇导学案。
如果把前提准备、初始教材、问题导读、合探解疑,每人分一块,一人备一部分,这样不科学,因为各个环节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所以每位教师都设计自己的备课思路,然后共同磋商、共同研究导学案的每一个环节,有的老师把自己的课换到其它节上,就是为了一起共同研究导学案的每一个细节,问题怎么提到位,话怎么说通俗易懂,导学案的设计是集体备课,集体智慧的结晶。
但是,李老师是主讲人,她承受的压力更大些,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这节同课异构比她自己讲的任何一节公开课倾注了更多的努力。
那么我从导学案设计的各个环节说一下这节课的备课思路。
一、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确立这样三个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出光的折射特点。
2、知道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利用光的折射特点,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其中,第一个学习目标,光的折射规律及其探究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问题导读研究。
第三个目标学习目标,分析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折射现象,既涉及到光的折射规律,又与人的视觉习惯有关,学生不易理解,是本节的难点,应该放在和探解疑研究。
二、引课:用引人入胜的导入语拉开序幕,“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潭清疑水浅,包含着物理现象光的折射引出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两句古诗引课,体现物理的简洁之美。
既简练,又省时高效。
三、前提准备: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让学生标出入射角,反射角为后面的探究做铺垫。
2、让学生猜一猜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的传播方向是怎样的吗?当备课组研究这一环节的时候,觉得猜一猜是最恰当、最合适的。
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有效猜想;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判断和推理,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向,培养学生一种能力。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docx资源(组别:初中)第二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教学设计(案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定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感情。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重点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规律难点解释实际生活中简单的折射现象教具演小烧杯,筷子,水;光具盘、激光笔;三角板;多媒体课件学生作图工具(三角尺、铅笔、圆规、量角器)教学设计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说明引入新课复习光的反射规律1、演示实验:筷子弯折将筷子插入水中,看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
(向上弯折)2、活动现象:池水变浅(视频播放)池水清澈见底,看上去很浅,但/、可贸然下水,以免对水深估计不足,惊慌失措,发生危险。
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来研究光的另一种现象,学后就可解释了。
回忆知识体验光的折射现象借助光的反射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
制造承念,创造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说明欢迎学生观察、思考、分析。
一、光的折射概念通过简单实验,来理解抽象的概念。
演示实验:激光束从空气射入玻璃,观察光发生偏折现象;演示实验: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径发生改变(视频播放)。
引入光的折射概念,并强调光发生折射的条件以及发生折射时,同时也一定发生反射。
介绍有关光的折射的物理术语:一点二角三线。
二、光的折射的规律运用类比方法,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作比较,提出四个研究方向进行实验初步探究;观察、分析,模仿光的反射规律,确定折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观察得出结论。
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的空间位置关系。
2、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位置关系。
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折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关系。
把感性经验上升为理论。
4、当入射角增大或减少时,折射角如何变化。
《光的折射》教案(优秀7篇)
《光的折射》教案(优秀7篇)《光的折射》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下一章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一些光的折射现象,说出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说出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现象,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动手做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培养对自然现象热爱、亲近的情感。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
3.难点和重点(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二、学生分析光的折射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选用的教具及设备1.选择教具依据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
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教具: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
《光的折射》教案
《光的折射》教案《光的折射》教案(通用17篇)《光的折射》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折射定律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解释光现象和计算有关的问题.2、理解折射率(指绝对折射率)的定义,以及折射率是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3、知道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并能用来进行计算.能力目标1、知道折射光路是可逆的,并能解释光现象和计算有关的问题.2、能解释自然界中出现的现象,如:海市蜃楼、水中观像等.情感目标通过生活中大量的折射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并正确认识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教学建议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概念是重点内容.其中对折射率的理解是难点.教学中要注意这样几点、①折射定律在初中是作为实验的结论提出来的,定律的第二条没有讲正弦比,只是通过实验讲了入射角和折射角哪个大、在高中教学中应该介绍折射定律的发现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上的发现是要经过曲折过程的,培养学生不断树立勇于探索规律的思想、②折射率是掌握折射定律的关键,要让学生理解中体会这样几个层次;当光由真空射入玻璃时,入射角、折射角以及它们的正弦值是可以改变的,但正弦值之比都是个常数;对于不同介质具有不同的常数;媒质的折射率与入射角、折射角无关,而是跟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v有关.③讲完折射定律应做学生实验,测玻璃的折射率.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是测量式,而折射率反映的是介质的性质、对于折射定律的应用,要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教师可以列举一些折射现象,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逐渐让学生认识到规律对现象的分析方法.实验建议1、现象的演示,可用激光光学演示仪,它的优点是可以不在暗室中进行实验.本实验利用半圆形玻璃砖的平面和光盘上“90°”刻度线重合,圆心和光盘圆心重合,使入射光射向圆心让入射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折射光从柱面射出,因沿半径方向而不再折射.这样改变入射角,可以从光盘读出几组不同的i、r值,计算正弦比值、加深对折射定律的理解.2、在讲光的全反射现象时,可以增加一个演示实验,以使学生对全反射现象留下深刻的印象.“用一个直径2cm以上的表面粗糙的金属球悬挂起来,表面用蜡烛燃烧冒出烟将其熏黑.使其浸入水中从量林侧面观察是一个亮亮的银球.提出水后是一个黑球.”学生看后很惊奇,然后引导学生用全反射产生的条件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效果较好.3、测玻璃的折射率的学生实验,作图时要求精确,本实验要让学生知道:(1)处理数据的方法不仅可以直接测量入射角i和折射角r,还可以通过在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上量取等长线段,然后向法线做垂线的方法,如图用刻度尺测量出AD和BP的长度,这种方法中,AO=PO且注意AO和PO尽量取得长一些,例如要大于10cm,一般可得到三位有效数字,取不同的入射角得到的n值很接近.(2)本实验也可以不用平行板玻璃砖、实验的关键在于用插针法确定射出玻璃砖的出射光线,然后通过连接入射点和出射点找到折射光线.教学设计示例(一)引入新课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将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现象,我们在初中也已经初步了解,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光的反射,现在我们讨论.(二)教学过程光传播到两种介质交界面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1、折射定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3).为折射率它是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的物理量.对于同一介质无论、变化,是不变的.对于不同介质的值是不同的.介质的折射率n与光的其中传播速度有关,.由此可知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光速大小是不同的.必须指出光线入射的介质为真空;另一种介质可是任意的,如此定义的折射率为介质对真空的折射率又叫绝对折射率.如果光线在任意“两种介质中传播,折射率大的介质对折射率小的介质叫光密介质,反之叫光疏介质.它们是相对的.理解和掌握折射率的物理意义是掌握折射定律的关键.一束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时,其能量分配成反射和折射两部分,随着入射角的不同,其能量分配的比例也不同、在一般情况下,一束光在两个介质的界面上会同时产生反射和折射,其中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的规律与折射率有关.对于折射率应从下面几个层次来理解:A、在现象中,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两角的正弦值之比是个常数.B、对于不同的介质,此常数的值是不同的.如光从真空进入水中,这个常数为4/3,光从真空进入玻璃中,该常数为3/2.显然,这个常数能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我们把它定义为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为折射率,用字母n表示.C、介质的折射率是由介质本身性质决定的.它取决于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D、由于不同频率的色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红光的传播速度最大,折射率最小,紫光的春播速度最小,折射率最大.只有掌握了折射率的内涵,才能理解现象,不仅能掌握折射定律,而且为研究全反射现象打下良好的基础.探究活动1.测定各种透光物质的折射率2.研究同种物质对于不同颜色率3.利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光的折射》教案篇2活动目标1、简单了解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完整版)《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的规律
教学设计思想:
创设情景,通过“探索---自得式”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重视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在愉快中“探究--自得”,促进自我发展本章在对折射现象的研究中,定位在认识折射现象上。
理解由于折射而产生的现象基础是折射定律,而折射定律的学习历来是初中学生物理学习的难点。
因而本节的重点是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光线偏折的规律。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例如鱼在那里,池水变浅等。
教学目标:
1、目的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2、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难点:光的折射在实际问题上的研究,如折射使池水“变浅”等
4、教学资源
(1)、教学场所:
多媒体物理实验室
(2)、器材准备:
教师:实物投影仪,激光笔、玻璃砖、白胶板、水槽、空烧杯、纸杯学生:盛水的水槽、激光笔、蚊香、空烧杯、纸杯、彩色粉笔、硬币(3)、媒体课件:Powerpoint幻灯片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2024年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优秀
2024年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物理教材第四章第3节《光的折射》。
内容包括:1.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定义;2. 折射定律及其应用;3. 透镜的种类、成像规律及其应用;4. 光的色散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透镜成像规律及光的色散现象,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折射定律的理解与应用,透镜成像规律的计算;2.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手电筒、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实验光具组等;2. 学具:光学练习册、白纸、铅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用激光手电筒照射水面,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向变化;(2)让学生用手指在水中移动,观察手指的变形。
2. 知识讲解(1)光的折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2)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存在正弦定律;(3)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为实像,凹透镜成像为虚像;(4)光的色散现象: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3. 例题讲解(1)计算光的折射角;(2)判断透镜成像的性质;(3)解释光的色散现象。
4. 随堂练习(1)完成光学练习册相关习题;(2)画图表示光的折射现象和透镜成像。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透镜成像规律4. 光的色散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30°,求折射角;(2)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为45°,求入射角;(3)一物体距离凸透镜10cm,成像距离为20cm,求透镜的焦距;(4)解释为什么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光的折射教学教案方案物理教案.doc
光的折射教学教案方案物理教案>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方案2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介质的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2)掌握光的折射定律;(3)掌握介质的折射率的概念.(4)会用折射定律解释简单的现象.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到光在两种介质界面上发生的现象(反射和折射),观察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3、情感目标:渗透物理研究和学习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实验的客观性与人的观察的主观性的矛盾应如何解决,人的直接观察与用仪器探测是有差别的,我们应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用仪器探测的结果.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折射率是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由介质来决定.2、难点是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应用.通过问题的分析解决加深对折射率概念的理解,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教具1、光的折射演示器.附件:接线板、火柴、烟雾发生器及烟雾源、半圆柱透明玻璃.2、直尺,计算器.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在初中已学过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初中学的光的折射规律只是定性地描述了光的折射现象,而我们今天要定量地进行研究.(二)教学过程设计演示:将光的激光演示仪接通电源,暂不打开开关,将烟雾发生器点燃置入光的折射演示器中,将半圆柱透明玻璃放入对应的位置.打开开关,将激光管点燃,让一束激光照在半圆柱透明玻璃的平面上,让光线垂直于平面过圆心入射(沿法线入射),观察折射情况:a.角度,b.明暗程度与入射光线进行对比.然后改变入射角进行记录,再次观察能量改变的情况.最后进行概括、归纳、小结.1、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的能量分配.(某种玻璃与空气的界面上)width=66>入射角width二156>(入射光线能量为100%) width"08〉反射光线能量widths 114>折射光线能量width=66>0° width=156>100% width=108>4.7% width=114>95.3% width=66>30° widths 156>100% width=108>4.9% width= 114>95.1% width=66>60° width=156>100% widths 108>9.8% width" 14〉90.2% width=66> 80° width=156> 100% width=108>39% widths 114>61 % width=66>90° width=156>100% width=108>100% width=114>0%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随入射角的增大,反射光线的能量比例逐渐增加,而折射光线的能量比例逐渐减小.2、经历了近1500年才得到完善的定律.(1)历史发展: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实验得到: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b、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c、折射角正比于入射角.德国物理学家开普勒也做了研究.(2)折射定律:最终在1621年,由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将一组测量数据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计算(用计算器),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玻璃.width=80>入射角i(°) width=95>折射角r(°) width=60>i/r width=97>sini/sinr width=80> 10 width=95>6.7 width二60>1.50 width=97>1.49width=80>20 width=95>13.3 width=60>1.50width二97>1.49 width=80>30 width二95>19.6 width=60>1.53 width=97>教学。
光的折射物理教案(4篇)
光的折射物理教案(4篇)光的折射物理教案篇一㈠教学目的:⒈知道现象;知道规律;知道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知道日常生活中由于而产生的一些现象。
⒉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综合力量。
⒊对学生进展安全教育。
㈡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现象。
观看、分析试验,归纳出规律。
难点:观看、分析试验,归纳出规律及在折射中光路中可逆的。
㈢教学仪器:玻璃水缸、水、激光放射器、光具盘、玻璃砖、几根钢针、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等。
㈣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我们都知道渔民捕鱼有许多方法,如:用网网鱼、用鱼叉叉鱼等。
现在,我们也来体验一下渔民的生活,(出示塑料泡沫上画有鱼和玻璃水缸)进展叉鱼竞赛。
当学生在竞赛时,发觉钢针都叉在鱼的上方后,惊异之余,告知学生,要知道为什么,等我们学完后,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从而引入课题。
(电脑显示标题)二、新课进展:1、平常我们看到装水的玻璃杯中的吸管会在水面处弯折,也是这个道理(电脑显示图片)。
让我们再来观看另一个试验,在玻璃水缸中插入一块木板,用激光沿着木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问: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可以看到光不再沿直线传播而是在水面处转变方向进入水中)再观看光从空气中斜射到玻璃中,问:要以看到什么现象?(同样也可以看到光不再沿直线传播而是在玻璃面处转变方向进入玻璃中)从试验中,我们看到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和玻璃中都能看到光在水面和玻璃面处转变传播方向,而且实践也证明其他介质中也会发生同样的现象。
因此,我们把“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
”的这种现象叫做。
(板书用电脑显示)2、规律:通过刚刚的试验教师把刚刚现象用电脑显示出光路图。
从图中介绍,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为了防止学生把折射光线与界面夹角误认为折射角。
所以,要特殊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并用电脑显示)下面我们来做个试验讨论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有什么规律。
要求学生要留意观看,并用电脑显示观看目的:①光从哪一种介质中射入哪一种介质中的?是怎样入射的?②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③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关系?d、当入射角变化时,折射角是如何变化的?先让学生观看一下整个试验的动态过程,然后让学生答复出局部问题后,教师:为更好地讨论规律,我们来仔细分析整个试验。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doc
4.4 光的折射聂丽华(理化组)(一)教学分析光的折射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光学现象,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对光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稍做铺垫直奔主题,带领学会探究光折射的相关规律,并在得出规律后进一步深入讲解光的折射特点的广泛应用。
这一节的教学以物理实验为基础,能较好的激发学生探究光折射规律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开展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设计实验是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实验,让学生明白实验研究什么和怎样去研究,实验时应该观察什么、测量什么、记录什么。
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论证的能力方面,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让学生以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这样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处理信息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和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教科书的基础上,结合对《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学习理解,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调整,教法和学法的设计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教学流程如下:1.课程目标的确立上除了原有目标外,重点突出了学生学习知识后的能力和情感的培养,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2.教学内容的调整上(1)在关折射规律的探究过程中,通过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去讨论、去猜想、设计并动手操作实验,让学生成为光折射规律的“发现者”,课堂的主人翁,使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研究课题那样去进行。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doc
课题:光的折射【设计思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把本节课改为探究实验,自认为这样做有以下四点好处:1.更有利于学生对折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让他们感受到观察在物理实验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让学生真正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研究、学习(学生可能会发现一些书本上没有提到的规律,这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而不是单纯为了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而探究;4.既让学生知道如何开展实验探究,又让学生体验物理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中的入射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折射角.(2)能叙述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3)知道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已知入射光线,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5)能举出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过程与方法由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入手,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概括出相应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利用折射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再次向学生灌输注意客观事物中存在的因果关系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1.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解释有关光的折射现象。
【教法】实验为主的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
【教具和媒体】玻璃砖、激光笔、水槽、水、圆表盘、碗两只、硬币、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光的直线传播一节我们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什么?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什么?二、设疑导入出示课件(图片),观察图片中的铅笔在水中,在玻璃中,光线经过棱镜后, 都发生了什么现象?筷子放在水中,在水面处出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会知道其中的奥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方案光的折射--方案2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介质的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2)掌握光的折射定律;(3)掌握介质的折射率的概念.(4)会用折射定律解释简单的现象.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到光在两种介质界面上发生的现象(反射和折射),观察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3、情感目标:渗透物理研究和学习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实验的客观性与人的观察的主观性的矛盾应如何解决,人的直接观察与用仪器探测是有差别的,我们应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用仪器探测的结果.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折射率是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由介质来决定.2、难点是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应用.通过问题的分析解决加深对折射率概念的理解,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教具1、光的折射演示器.附件:接线板、火柴、烟雾发生器及烟雾源、半圆柱透明玻璃.2、直尺,计算器.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在初中已学过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初中学的光的折射规律只是定性地描述了光的折射现象,而我们今天要定量地进行研究.(二)教学过程设计演示:将光的激光演示仪接通电源,暂不打开开关,将烟雾发生器点燃置入光的折射演示器中,将半圆柱透明玻璃放入对应的位置.打开开关,将激光管点燃,让一束激光照在半圆柱透明玻璃的平面上,让光线垂直于平面过圆心入射(沿法线入射),观察折射情况:a.角度,b.明暗程度与入射光线进行对比.然后改变入射角进行记录,再次观察能量改变的情况.最后进行概括、归纳、小结.1、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的能量分配.(某种玻璃与空气的界面上)入射角(入射光线能量为100%)反射光线能量折射光线能量0°100%4.7%95.3%30°100%4.9%95.1%60°100%9.8%90.2%80°100%39%61%100%100% 0%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随入射角的增大,反射光线的能量比例逐渐增加,而折射光线的能量比例逐渐减小.2、经历了近15XX年才得到完善的定律.(1)历史发展: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实验得到: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b、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c、折射角正比于入射角.德国物理学家开普勒也做了研究.(2)折射定律:最终在1621年,由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将一组测量数据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计算(用计算器),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玻璃.入射角i(°)折射角r(°)i/rsini/sinr106.71.49 20 13.3 1.50 1.49 3019.6 1.53 1.49 40 25.2 1.59 1.51 50 30.7 1.63 1.50 60 35.1 1.67 1.517038.61.811.508040.61.971.51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如果用n来表示这个比例常数,就有:3光的折射--方案2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介质的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2)掌握光的折射定律;(3)掌握介质的折射率的概念.(4)会用折射定律解释简单的现象.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到光在两种介质界面上发生的现象(反射和折射),观察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3、情感目标:渗透物理研究和学习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实验的客观性与人的观察的主观性的矛盾应如何解决,人的直接观察与用仪器探测是有差别的,我们应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用仪器探测的结果.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折射率是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由介质来决定.2、难点是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应用.通过问题的分析解决加深对折射率概念的理解,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教具1、光的折射演示器.附件:接线板、火柴、烟雾发生器及烟雾源、半圆柱透明玻璃.2、直尺,计算器.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在初中已学过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初中学的光的折射规律只是定性地描述了光的折射现象,而我们今天要定量地进行研究.(二)教学过程设计演示:将光的激光演示仪接通电源,暂不打开开关,将烟雾发生器点燃置入光的折射演示器中,将半圆柱透明玻璃放入对应的位置.打开开关,将激光管点燃,让一束激光照在半圆柱透明玻璃的平面上,让光线垂直于平面过圆心入射(沿法线入射),观察折射情况:a.角度,b.明暗程度与入射光线进行对比.然后改变入射角进行记录,再次观察能量改变的情况.最后进行概括、归纳、小结.1、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的能量分配.(某种玻璃与空气的界面上)入射角(入射光线能量为100%)反射光线能量折射光线能量0°100%4.7%95.3%30°100%4.9%95.1%60°100%9.8%90.2%80°100%39%61%90°100%100% 0%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随入射角的增大,反射光线的能量比例逐渐增加,而折射光线的能量比例逐渐减小.2、经历了近15XX年才得到完善的定律.(1)历史发展: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实验得到: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b、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c、折射角正比于入射角.德国物理学家开普勒也做了研究.(2)折射定律:最终在1621年,由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将一组测量数据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计算(用计算器),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玻璃.入射角i(°)折射角r(°)i/rsini/sinr106.71.501.492013.31.501.493019.61.531.494025.21.591.515030.71.631.506035.11.671.517038.61.811.508040.61.971.51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如果用n来表示这个比例常数,就有:3光的折射--方案2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介质的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2)掌握光的折射定律;(3)掌握介质的折射率的概念.(4)会用折射定律解释简单的现象.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到光在两种介质界面上发生的现象(反射和折射),观察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3、情感目标:渗透物理研究和学习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实验的客观性与人的观察的主观性的矛盾应如何解决,人的直接观察与用仪器探测是有差别的,我们应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用仪器探测的结果.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折射率是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由介质来决定.2、难点是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应用.通过问题的分析解决加深对折射率概念的理解,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教具1、光的折射演示器.附件:接线板、火柴、烟雾发生器及烟雾源、半圆柱透明玻璃.2、直尺,计算器.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在初中已学过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初中学的光的折射规律只是定性地描述了光的折射现象,而我们今天要定量地进行研究.(二)教学过程设计演示:将光的激光演示仪接通电源,暂不打开开关,将烟雾发生器点燃置入光的折射演示器中,将半圆柱透明玻璃放入对应的位置.打开开关,将激光管点燃,让一束激光照在半圆柱透明玻璃的平面上,让光线垂直于平面过圆心入射(沿法线入射),观察折射情况:a.角度,b.明暗程度与入射光线进行对比.然后改变入射角进行记录,再次观察能量改变的情况.最后进行概括、归纳、小结.1、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的能量分配.(某种玻璃与空气的界面上)入射角(入射光线能量为100%)反射光线能量折射光线能量0°100%4.7%95.3%30°100%4.9%95.1%60°100%9.8%90.2%80°100%39%61%90°100%100% 0%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随入射角的增大,反射光线的能量比例逐渐增加,而折射光线的能量比例逐渐减小.2、经历了近15XX年才得到完善的定律.(1)历史发展: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实验得到: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b、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c、折射角正比于入射角.德国物理学家开普勒也做了研究.(2)折射定律:最终在1621年,由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将一组测量数据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计算(用计算器),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玻璃.入射角i(°)折射角r(°)i/rsini/sinr106.71.501.492013.31.50 1.49 3019.6 1.53 1.49 40 25.2 1.59 1.51 50 30.7 1.63 1.50 60 35.1 1.67 1.51 70 38.6 1.81 1.508040.61.971.51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如果用n来表示这个比例常数,就有:3光的折射--方案2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介质的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2)掌握光的折射定律;(3)掌握介质的折射率的概念.(4)会用折射定律解释简单的现象.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到光在两种介质界面上发生的现象(反射和折射),观察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3、情感目标:渗透物理研究和学习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实验的客观性与人的观察的主观性的矛盾应如何解决,人的直接观察与用仪器探测是有差别的,我们应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用仪器探测的结果.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折射率是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由介质来决定.2、难点是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应用.通过问题的分析解决加深对折射率概念的理解,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教具1、光的折射演示器.附件:接线板、火柴、烟雾发生器及烟雾源、半圆柱透明玻璃.2、直尺,计算器.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在初中已学过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初中学的光的折射规律只是定性地描述了光的折射现象,而我们今天要定量地进行研究.(二)教学过程设计演示:将光的激光演示仪接通电源,暂不打开开关,将烟雾发生器点燃置入光的折射演示器中,将半圆柱透明玻璃放入对应的位置.打开开关,将激光管点燃,让一束激光照在半圆柱透明玻璃的平面上,让光线垂直于平面过圆心入射(沿法线入射),观察折射情况:a.角度,b.明暗程度与入射光线进行对比.然后改变入射角进行记录,再次观察能量改变的情况.最后进行概括、归纳、小结.1、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的能量分配.(某种玻璃与空气的界面上)入射角(入射光线能量为100%)反射光线能量折射光线能量0°100%4.7%95.3%30°100%4.9%95.1%60°100%9.8%90.2%80°100%39%61%90°100%100% 0%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随入射角的增大,反射光线的能量比例逐渐增加,而折射光线的能量比例逐渐减小.2、经历了近15XX年才得到完善的定律.(1)历史发展: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实验得到: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b、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c、折射角正比于入射角.德国物理学家开普勒也做了研究.(2)折射定律:最终在1621年,由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将一组测量数据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计算(用计算器),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玻璃.入射角i(°)折射角r(°) i/rsini/sinr106.71.501.492013.31.501.493019.61.531.494025.21.591.515030.71.631.506035.11.671.517038.61.811.508040.61.971.51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如果用n来表示这个比例常数,就有:3光的折射--方案2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介质的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2)掌握光的折射定律;(3)掌握介质的折射率的概念.(4)会用折射定律解释简单的现象.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到光在两种介质界面上发生的现象(反射和折射),观察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3、情感目标:渗透物理研究和学习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实验的客观性与人的观察的主观性的矛盾应如何解决,人的直接观察与用仪器探测是有差别的,我们应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用仪器探测的结果.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折射率是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由介质来决定.2、难点是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应用.通过问题的分析解决加深对折射率概念的理解,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教具1、光的折射演示器.附件:接线板、火柴、烟雾发生器及烟雾源、半圆柱透明玻璃.2、直尺,计算器.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在初中已学过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初中学的光的折射规律只是定性地描述了光的折射现象,而我们今天要定量地进行研究.(二)教学过程设计演示:将光的激光演示仪接通电源,暂不打开开关,将烟雾发生器点燃置入光的折射演示器中,将半圆柱透明玻璃放入对应的位置.打开开关,将激光管点燃,让一束激光照在半圆柱透明玻璃的平面上,让光线垂直于平面过圆心入射(沿法线入射),观察折射情况:a.角度,b.明暗程度与入射光线进行对比.然后改变入射角进行记录,再次观察能量改变的情况.最后进行概括、归纳、小结.1、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的能量分配.(某种玻璃与空气的界面上)入射角(入射光线能量为100%)反射光线能量折射光线能量0°100%4.7%95.3%30°100%4.9%95.1%60°100%9.8%90.2%80°100%39%61%90°100%100% 0%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随入射角的增大,反射光线的能量比例逐渐增加,而折射光线的能量比例逐渐减小.2、经历了近15XX年才得到完善的定律.(1)历史发展: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实验得到: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b、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c、折射角正比于入射角.德国物理学家开普勒也做了研究.(2)折射定律:最终在1621年,由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将一组测量数据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计算(用计算器),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玻璃.入射角i(°)折射角r(°)i/rsini/sinr106.71.501.492013.31.501.493019.61.53 1.49 40 25.2 1.59 1.51 50 30.7 1.63 1.50 60 35.1 1.67 1.51 70 38.6 1.81 1.50 80 40.6 1.97 1.51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如果用n来表示这个比例常数,就有:3光的折射--方案2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介质的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2)掌握光的折射定律;(3)掌握介质的折射率的概念.(4)会用折射定律解释简单的现象.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到光在两种介质界面上发生的现象(反射和折射),观察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3、情感目标:渗透物理研究和学习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实验的客观性与人的观察的主观性的矛盾应如何解决,人的直接观察与用仪器探测是有差别的,我们应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用仪器探测的结果.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折射率是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由介质来决定.2、难点是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应用.通过问题的分析解决加深对折射率概念的理解,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教具1、光的折射演示器.附件:接线板、火柴、烟雾发生器及烟雾源、半圆柱透明玻璃.2、直尺,计算器.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在初中已学过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初中学的光的折射规律只是定性地描述了光的折射现象,而我们今天要定量地进行研究.(二)教学过程设计演示:将光的激光演示仪接通电源,暂不打开开关,将烟雾发生器点燃置入光的折射演示器中,将半圆柱透明玻璃放入对应的位置.打开开关,将激光管点燃,让一束激光照在半圆柱透明玻璃的平面上,让光线垂直于平面过圆心入射(沿法线入射),观察折射情况:a.角度,b.明暗程度与入射光线进行对比.然后改变入射角进行记录,再次观察能量改变的情况.最后进行概括、归纳、小结.1、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的能量分配.(某种玻璃与空气的界面上)入射角(入射光线能量为100%)反射光线能量折射光线能量0°100%4.7%95.3%30°100%4.9%95.1%60°100%9.8%90.2%80°100%39%90°100%100% 0%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随入射角的增大,反射光线的能量比例逐渐增加,而折射光线的能量比例逐渐减小.2、经历了近15XX年才得到完善的定律.(1)历史发展: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实验得到: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b、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c、折射角正比于入射角.德国物理学家开普勒也做了研究.(2)折射定律:最终在1621年,由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将一组测量数据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计算(用计算器),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玻璃.入射角i(°)折射角r(°)i/rsini/sinr101.50 1.49 20 13.3 1.50 1.49 3019.6 1.53 1.49 40 25.2 1.59 1.51 50 30.7 1.63 1.50 60 35.1 1.677038.61.811.508040.61.971.51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如果用n来表示这个比例常数,就有:3光的折射--方案2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介质的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2)掌握光的折射定律;(3)掌握介质的折射率的概念.(4)会用折射定律解释简单的现象.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到光在两种介质界面上发生的现象(反射和折射),观察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3、情感目标:渗透物理研究和学习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实验的客观性与人的观察的主观性的矛盾应如何解决,人的直接观察与用仪器探测是有差别的,我们应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用仪器探测的结果.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折射率是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由介质来决定.2、难点是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应用.通过问题的分析解决加深对折射率概念的理解,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教具1、光的折射演示器.附件:接线板、火柴、烟雾发生器及烟雾源、半圆柱透明玻璃.2、直尺,计算器.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在初中已学过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初中学的光的折射规律只是定性地描述了光的折射现象,而我们今天要定量地进行研究.(二)教学过程设计演示:将光的激光演示仪接通电源,暂不打开开关,将烟雾发生器点燃置入光的折射演示器中,将半圆柱透明玻璃放入对应的位置.打开开关,将激光管点燃,让一束激光照在半圆柱透明玻璃的平面上,让光线垂直于平面过圆心入射(沿法线入射),观察折射情况:a.角度,b.明暗程度与入射光线进行对比.然后改变入射角进行记录,再次观察能量改变的情况.最后进行概括、归纳、小结.1、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的能量分配.(某种玻璃与空气的界面上)入射角(入射光线能量为100%)反射光线能量折射光线能量0°100%4.7%95.3%30°100%4.9%95.1%60°100%9.8%90.2%80°100%39%61%90°100%100% 0%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随入射角的增大,反射光线的能量比例逐渐增加,而折射光线的能量比例逐渐减小.2、经历了近15XX年才得到完善的定律.(1)历史发展: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实验得到: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b、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c、折射角正比于入射角.德国物理学家开普勒也做了研究.(2)折射定律:最终在1621年,由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将一组测量数据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计算(用计算器),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玻璃.入射角i(°)折射角r(°)i/rsini/sinr106.71.501.492013.31.501.493019.61.531.494025.21.591.515030.71.631.506035.11.671.517038.61.811.508040.61.971.51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如果用n来表示这个比例常数,就有:3光的折射--方案2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介质的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2)掌握光的折射定律;(3)掌握介质的折射率的概念.(4)会用折射定律解释简单的现象.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到光在两种介质界面上发生的现象(反射和折射),观察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3、情感目标:渗透物理研究和学习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实验的客观性与人的观察的主观性的矛盾应如何解决,人的直接观察与用仪器探测是有差别的,我们应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用仪器探测的结果.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折射率是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由介质来决定.2、难点是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应用.通过问题的分析解决加深对折射率概念的理解,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教具1、光的折射演示器.附件:接线板、火柴、烟雾发生器及烟雾源、半圆柱透明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