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滞涨原因及分析

合集下载

70年代滞胀通胀目标

70年代滞胀通胀目标

70年代滞胀通胀目标70年代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滞胀通胀问题日益突出的时期。

滞胀通胀指的是经济同时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的现象。

在这个时期,许多国家都遭受了滞胀通胀的困扰,对经济和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滞胀通胀的起因之一是石油危机。

1973年,由于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发动战争,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决定抵制对以色列支持的国家,导致石油价格大幅上涨。

这一事件使得全球石油供应减少,石油价格飙升,进而引发了通货膨胀。

高昂的石油价格导致生产成本上升,物价上涨,进而削弱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导致经济停滞。

70年代还出现了许多其他因素导致的滞胀通胀问题。

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通货膨胀。

同时,劳资关系紧张,工人要求加薪,企业为了维持生产,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从而推动了通胀的发展。

滞胀通胀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人们购买力下降,生活负担加重。

其次,经济的停滞使得企业利润下降,投资减少,就业机会减少,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此外,滞胀通胀还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大,社会阶层的分化,进而引发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为了应对滞胀通胀问题,许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调整货币政策,加强货币的紧缩,控制通货膨胀。

其次,加强财政政策,控制政府开支,减少财政赤字。

此外,加强产业调整,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协调各国的经济政策,共同应对滞胀通胀问题。

尽管滞胀通胀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但70年代的滞胀通胀问题也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经验。

在此后的经济发展中,人们更加重视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的问题,并从中吸取教训,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滞胀通胀问题成为了经济学研究和宏观调控的重要课题,对于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70年代滞胀危机(转载)

70年代滞胀危机(转载)

70年代滞胀危机(转载)⼀、滞胀危机 1950-1973年是欧洲经济的黄⾦时代。

但是⼤约从1973年-1983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以滞胀为特征的经济危机。

滞胀的含义是:经济低速增长及⾼失业率与通货膨胀并存发展、相互纠结的现象被称之为“滞胀”。

也可以简单地说就是⽣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

说这是新现象是因为在通常的经济危机中,⽣产下降的同时,产品过剩,物价随之下降,银⾏信贷崩溃。

但是这⼀时期的危机是⽣产下降的同时,物价继续上涨。

过去解决危机的办法是⽤财政⾚字、⼤量发⾏货币的办法来提⾼物价,最终刺激⽣产来摆脱危机。

但是这个时候这种办法不⾏了。

因为⽣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同时存在。

所以这是⼀个新现象。

危机的表现主要为以下⼏个⽅⾯:⼯业⽣产⼤幅度下降、股票下跌、失业率增⾼、物价上涨、货币危机。

造成滞胀的原因,主要是三条:第⼀,财政原因。

西欧国家的经济由于国有化,造成⽣产效率低,甚⾄严重亏损。

再加上福利国家开⽀使政府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

这是⽣产发展速度减慢,物价上涨的⼀个原因。

第⼆,⾼税。

因为财政⾚字加上⽣产发展速度减慢,政府的财政困难更加加剧,为了弥补财政⾚字,政府只能增税,这就形成了⾼税,但是⾼税可能在⼀时增加政府收⼊、弥补财政⾚字,但是⾼税使企业利润减少,个⼈收⼊也减少,⼜使物价进⼀步上扬,形成了恶性循环。

第三,这段时期内发⽣的两次⽯油危机加剧了经济危机。

西欧国家对⽯油的依赖要⽐美国严重得多,除英国外,西欧国家的⽯油的3/4需要进⼝,主要是中东国家。

⽯油涨价使西欧国家的⽣产成本⼀下⼦提⾼。

⽯油价格虽然是经济体制之外的因素,但是产⽣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经济调整 由于从80年代初期起,西⽅各国陆续采⽤新的经济政策,逐渐⾛出滞胀局⾯,经济从衰落⼜重新⾛向低速发展。

这时期解决滞胀这⼀经济危机的新现象的办法主要是以撒切尔夫⼈和⾥根为代表的货币紧缩政策。

他们采⽤的经济学理论主要取⾃针对凯恩斯主义的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

美国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的成因及走出滞胀的措施

美国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的成因及走出滞胀的措施

美国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的成因及走出滞胀的措施一、1970-1982年美国“滞胀”成因1、科技发展正处低潮、出口贸易份额下降、实体经济缺乏增长点是根本原因。

在“滞胀”阶段,美国共经历了4 次经济危机(分别为1970 年11 月,1975 年3 月,1980 年7 月,1982 年11 月)。

这几次经济危机期间,在生产下降和失业率猛增的同时,物价不但没有下跌反而普遍大幅度上涨,成为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并存的独特经济现象。

缺乏增长点的实体经济是“滞胀”的根本原因。

美国经济出现停滞始于1969 年,当时的通货膨胀率约在5%左右。

美国经济为什么会出现“停滞”?原因在于:其一,战争对美国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刺激正逐渐消失。

比如五、六十年代美国工业高涨,得益于世界大战积累起来的被抑制的对固定资产、住宅建筑、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以及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刺激。

这些因素在70 年代以后已经逐步消失。

其二、科技发展处于低潮。

20 世纪40 年代末,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率先掀起了以原子能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为先导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五、六十年代以来推动了美国工业的高速增长。

但经过了近20 年的科技高潮后,到70 年代初,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力已经明显减弱。

直至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上,全世界范围内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新型材料、宇航工程、海洋工程、核能技术等尖端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的新科技革命才再掀高潮。

其三、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贸易额开始下降。

自1960 年代开始,由于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发展,商品和生产要素国际间流动的限制大大减少,世界市场竞争加剧。

1947 美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的约三分之一,1948 年下降到23.5%,1960 年下降到18.2%,1970 年再降到15.5% 。

1美国从1971 年首次出现了13.03 亿美元的对外贸易逆差,此后,除了1973 、1975 年为小额顺差外,其余年份均为逆差。

世界经济史上滞胀及解决方法

世界经济史上滞胀及解决方法

世界经济史上滞胀及解决方法
随着经济发展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一些经济问题也随
之而生,其中之一即为滞胀。

滞胀是指经济增长放缓,但通货膨胀仍
持续高涨的现象。

20世纪70年代初期,世界经济普遍出现了滞胀现象,主要是由
于当时石油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和国际货币体系的混乱。

为了应对这种
情况,当时的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
1. 管制价格和工资水平,限制通货膨胀。

2. 采取紧缩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货膨胀。

3. 力求通过国际合作来改善国际支付平衡和货币体系。

4. 推出一系列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这些措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滞胀问题,但也带来了一系列其他
的经济问题。

例如,价格管制可能导致商品短缺,货币紧缩政策可能
导致信贷紧缩和经济衰退。

解决滞胀问题的终极方法是通过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来促进经济
增长和就业,从而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例如,金融政策可以降低利率,增加信贷供应,货币政策可以降低货币流通的速度,财政政策可以通
过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

总之,滞胀是一个复杂的经济问题,需要从整体上考虑和应对。

采取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合作以及合理的市场调节等多方面手段可以
缓解滞胀问题,促进经济稳定和持续发展。

关于滞涨的原因

关于滞涨的原因

关于滞涨的原因“滞胀”的基本原因有两条:①它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积累和不断发展的产物;②它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长期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反危机政策的结果。

这两条是互相结合的,而归根结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是产生“滞胀”的根源。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它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生产的不断扩大同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即生产过剩与市场狭小之间的矛盾,这种生产过剩首先表现在消费资料方面,同时也反作用于生产资料方面。

过去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不占统治地位的时期,通常是通过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对生产力和产品造成巨大的破坏去消除或缓解生产过剩,使生产与消费达到某种相对平衡,来强制地、暂时地解决这一矛盾。

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的反危机政策,主要是财政和货币金融方面的膨胀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一方面使每次危机都不能充分展开,以致使生产过剩同市场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因不得发泄而被不断地积累起来,导致经济停滞;另一方面,财政和货币金融滞胀形成的原因的膨胀政策,又促进了通货膨胀的加剧。

结果,进入70年代以后,便出现了普遍的停滞膨胀。

这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被压抑多年之后而出现的一种变异形态,也可以说是被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压抑的经济危机以另一种形式的扩散。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反危机的办法起来反抗资产阶级自己,从而出现了停滞膨胀。

马克思、恩格斯曾说过,资产阶级用来克服危机的种种办法,都只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的办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7页)。

停滞膨胀,作为危机的孪生子,确实使资产阶级防止危机的手段愈来愈少了。

资本主义控制贫富差距的方式是自由竞争。

因为自由竞争减少了垄断,从而减少了超额利润。

70-80年代的美国滞涨历史

70-80年代的美国滞涨历史

分类:经济70-80年代的美国滞涨历史美联储大规模的注资计划,失业率向双位数的进军,黄金,石油价格的上涨,人们开始怀疑是不是将进入滞涨的时代了?先不去讨论会不会,先看看我们的世界曾经经历过的滞涨的历史吧。

本文就 70 年代滞胀成因,滞胀对经济、股市的影响,如何走出滞胀等三方面进行分析。

以史为镜,给读者以启发。

滞胀的成因科技发展正处低潮、出口贸易份额下降、实体经济缺乏增长点是根本原因。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处于转型期的货币政策不但没有刺激经济增长,反而如“火上浇油”。

美元持续贬值、油价高企和粮食紧缺推动了本来就高企的通货膨胀。

滞胀的影响滞胀对私人投资造成了极为负面的影响,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经济增长停滞。

在整个滞胀期间美国股市经过了 6 轮调整,股市走熊先于经济衰退,而股市起稳也先于经济起稳。

在西方经济体遭遇滞胀的同时,美国信贷扩张反而促成了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及世界贸易的扩张。

走出滞胀经过里根政府的结构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美国于1983 年迎来经济增长高峰,此轮滞胀历时13 年。

经济学上的“滞胀”是指生产停滞、失业率增加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现象。

生产停滞是经济滞胀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由美国学者D.格林沃尔主编的《现代经济词典》把停滞解释为:“实际产量或收入不变、下降或虽增长但大大慢于所能达到的增长速度”。

因此,滞胀时期的生产停滞并不是仅仅指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中危机阶段生产的下降和停滞,它是一种跨越经济周期长期存在的现象。

因此,上世纪1970 年到1982 年美国所经历的经济危机及经济缓慢增长阶段基本上属于“滞胀”阶段。

市场上普遍认为美国当时的滞胀以及此后爆发的经济危机主要是由能源价格上涨所致。

如今,石油价格又再度高企,“次贷”危机愈演愈烈。

美国是否又会重新回到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并存的两难境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本文就滞胀起因、滞胀对股市及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走出滞胀等话题展开讨论,希望能给读者以启发。

经济学中的滞涨问题

经济学中的滞涨问题

滞涨专题1.需求管理政策无法应对“滞涨”“滞涨”出现的根源是生产成本的上升。

生产成本上升之后,企业为了生存,就得要么提高价格,要么削减产量,要么既削减产量,又提高价格,这就导致了“滞涨”的出现。

在现代经济史中,“滞涨”最早出现于1970年代初的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

那时发生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导致世界石油价格大幅上升,导致了依赖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石油的西方国家能源成本的上升,就导致了“滞涨”。

因此,所谓“滞涨”实际上就是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它跟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不同的是,当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动时,经济会出现高通胀、高增长的情况,此时应用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十分熟悉的需求管理政策就可以治理。

但需求管理政策在治理“滞涨”方面效果很差。

当发生“滞涨”时,假定采用需求管理政策来应对,如果要消除经济增长率下滑的局面,那就得扩大总需求,其结果均衡价格水平会更高,就会加剧通货膨胀的问题;而如果要消除通货膨胀,就得降低总需求,这可以抑制通货膨胀,但又会进一步降低经济增长率。

因此,需求管理无法应对这种局面,此时,需求管理不管怎么做都只能顾一头,而且在顾这一头的时候使得另一头问题更严重。

2.治理“滞涨”只能靠供给管理政策如前所述,“滞涨”就是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既然如此,那么只要把企业的成本再降下来就可以了。

这就是供给管理政策的作用原理。

所谓“供给管理政策”,就是降低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的政策。

随着企业生产成本的下降,在保证同等利润率的情况下企业就可以降低价格,同时扩大生产,这就既抑制了通货膨胀,又提高了经济增长率。

降低成本长期来看得靠技术进步,但短期内可以采取的供给管理政策也不少。

在短期内,降低成本的一个办法是降低工资。

当能源价格上涨时(比如1970年代初石油危机期间),经济就会出现“滞涨”,因此,如果能够降低工资,就能抵消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上升,从而消除“滞涨”。

但我国目前的问题跟石油危机不一样,我国目前成本的上升里面,工资成本上升恰恰就是最重要的一环,而且是不可抑制的一环,因为其中农民工的工资上涨是对农民工工资长期不涨的一种补涨。

第七章 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的新发展要点

第七章  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的新发展要点

一、“滞胀”——资本主义经济的新特点
(二) “滞胀”产生的原因
3、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相对的饱和点。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生产力,在50-60 年代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了 巨大的作用。但是,也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灾难”,生产盲目扩大, 造成生产的过剩和饱和,加剧了资本主义的竞争,各国加强关税壁垒, 开展激烈的贸易战,金融战,这反过来就影响生产的扩大和经济的互相 促进。 另外,现代科学技术主要集中在新兴的电子工业、生物工程,而资本 主义的传统工业如煤炭、钢铁、汽车、纺织等设备不但得不到更新,而 且逐渐在衰败,这就是所谓“朝阳”工业和“夕阳”工业发展的矛盾问 题。在新的技术革命高潮尚末到来之前,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就难 以摆脱。 4、军事工业的扩大,军火的倾销使得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呈现畸形发展。 60年代以来,随着苏美争霸的加剧,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军事工业 有了新的发展。扩大军火生产和增加军事开支,在一定时候可以推动经 济的发展,但久而久之,大量社会财富被浪费,对经济只能起到阻碍和 破坏作用,同时,军火生产只能促进军事部门部门及其有密切关系的少 数部门的迅速增长,多数部门,特别是公用部门的的发展受到严重限制, 造成工业结构性危机,军工部门的产品不能参加正常的再生产活动,浪 费的这笔财富无疑地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发展,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影响 了消费水平,妨碍了经济的正常运转。
一. “滞胀”——资本主义经济的新特点 (二) “滞胀”产生的原因
5、石油价格的变动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冲击也是造成“滞胀”的重要原因。
随着产油国国有化运动的开展,特别是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 的建立,西方国家对于石油的特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1973年10月,第 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用石油作武器,对支持以色列的美 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展开禁运,并回了定价权,大幅度提高了油价,从 1973年10月到1974年1月,从每桶的3.01美元提高到11.65美元,一下子 翻了将近两番,到了1979年伊朗革命时,它一度完全停止出口,国际石 油市场出现了抢购之风,油价又提高到34美元一桶。这两次石油冲击正 好发生在资本主义经济滞胀两次大的危机期间,它大大增加了西方的石 油进口费用,造成西方世界收支严重恶化。 此外,第三世界原料生产国的斗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也有一定影 响。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滞涨原因及分析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滞涨原因及分析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滞涨原因及分析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滞涨原因及分析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随着欧洲经济的复苏,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经济的强劲发展,日益冲击着二战后美国保持的霸主地位,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同时,这些资本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先后出现了滞涨,严重地影响了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在凯恩斯主义之后,西方主流的经济学派普遍认为,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是不可能并存的。

因为,通常下,通货膨胀可以使得就业率上升。

但是,上个世纪的一次经济危机中(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并存”这个事实,而使得该理论观点被否认。

西方经济学中政府政策有几个目标即:经济高增长、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

这个观点是凯恩斯提出来的,他认为增加货币供给--需求增加--经济增长--失业减少--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减少货币供给—需求减少—经济停滞—失业增加—物价下跌—通货紧缩。

即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不会同时存在,但在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增长停滞、失业增加、通货膨胀同时存在,凯恩斯主义因此受到了质疑。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出现滞涨呢?学术界众说纷纭,每个人对此都有不同的说法,对各个国家的具体原因也有不同的说法。

笔者综合了各方说法,得出了一下几点结论:1历史原因: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人们的一片胜利声中拉下了帷幕,这次空前的世界大战给人类的历史上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亚洲和欧洲作为二战的主要战场,本土受到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战争结束后,这些国家纷纷面临了百废待兴和经济萧条,而美国则远离战场,保护了国内的工业设施,从而保证了战争结束后美国得以持续繁荣和成为超级大国。

1946年,丘吉尔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冷战正式开始,这个时期,以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实行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采用了计划经济的经济模式,而以美国为主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则实行市场经济。

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滞涨现象的思考

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滞涨现象的思考

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滞胀现象的思考.武耘战后,由于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推动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也由于国家职能的加强,使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过20 年的高速增长阶段,从1973 年起发生了重大转折,进入了“滞胀”阶段。

“滞胀”现象的出现,令人深思。

“滞胀”的表现其一,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

通常情况下,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生产停滞或下降总是与失业增加、生产相对过剩,物价下降相联系;危机过后,随着生产的增长,物价才趋于上升。

但是,从1973 年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了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奇特现象,西方经济学家把这种经济现象称为“滞胀”。

所谓“滞”, 并不一定是指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完全停顿,或零增长,而是指实际产量或收入不变或虽增长,但大大慢于所能达到的增长速度。

1973 一1983 年,发达资本主义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仅为2 .召%,只是高速增长阶段的44 %。

这种现象已属生产停滞,是因为总需求的不足妨碍了经济潜力的发挥。

所谓“胀”,是指通货膨胀。

1974 一1981 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消费物价的年均上涨率已高达9 . 9 % ,其中英、意两国超过了15 % ,上涨率最低的德国和瑞士也分别为4 . 9 %和4 . 3 %。

西方经济学家把货膨胀按消费物价上涨率的高低分为三档:2 %上下为爬行式,4 %上下为跑步式,5 %以上为奔腾式。

由此可见,这一阶段通货膨胀的平均水平,约超过奔腾式通货膨胀率的一倍,真可谓严重的通货膨胀。

“滞”和“胀”的结合,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陷入两难的境地:要刺激经济增长,使其摆脱停滞状态,必然会加重通货膨胀;要紧缩财政开支和货币信用的投放量以治理通货膨胀,必然会加重生产的停滞。

其二,其他经济指标全面恶化。

1973 一1983 年间,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固定资本投资增长率,由前一阶段的年增长率5 . 4 % ,降到。

.8 % ;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仅为前一阶段的1 / 3 一1 / 2 ;失业率高达10 %左右;职工实际工资的增长大大放慢,有的甚至下降;出口增长速度仅为5 . 6 % , 1973 年以前则高达9 . 5 %。

滞涨的特征及形成原因

滞涨的特征及形成原因
另方面由于在技术革命基础上产生的新兴工业和某些第三产业多属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非专业人员难以胜任因此尽管它们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但许多未经专业训练的年轻劳动力和从传统工业中游离出来的熟练工人却难以填补其职位空缺从而形成结构性失业
课题三
滞涨的特征及形成的原因
制作者:廖军
3c
传统工业日益衰落,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由于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大量涌现,社会分工越 来越细密,要求有一部分社会劳动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新 的服务,因此商业、金融业、交通电讯、信息咨询、社 会服务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 但是在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钢铁、 造船、食品、纺织等传统工业却日趋衰落,它们的产品 被新兴工业产品替代,劳动生产率下降,设备大量闲置, 出口萎缩,利润降低,被迫大量解雇工人,削减产量。 例如7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的钢铁工业普遍出现1929 一1933年大危机以来从来没有过的大幅度下降。美国钢 产量减少45· 7%,英法两国钢产量的降幅甚至超过1929 一1933年危机。
滞 胀 形 成 的 原 因
1.货币供应量加速增长的趋势 2.信用规模过度扩张的趋势 3.传统工业日益衰落的趋势 4.生产能力日益过剩的趋势 5.美元地位的下降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7.扩大总需求的政策 8.垄断组织影响扩大 9石油危机的冲击 10.福利国家的影响 11.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12.粮食危机的影响 13.战争因素(美国) 14.资源因素(日本)
7a
扩大总需求的政策的影响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调节总需求政策,也包括 压缩总需求或抑制总需求增长以制止通货膨胀— 平抑物价上升的一面。到六十年代后期物价上涨 率逐步增高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时,制止通货膨胀 就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头号的政策目标。 为了制止通货膨胀,就不得不通过控制政府支出 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来抑制总需要的增长,其结 果必然导致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失业率的上升, 以致加速经济危机的到来。

70年代滞涨

70年代滞涨
因此,在滞胀期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没有能够帮助经济增长,反而由于货币供应
量过大,被认为是推高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
银行信贷业务扩张也对通货膨胀的产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使通货膨胀直接上升至两位数
世人常常把上世纪 70 年代的经济“滞胀”归因为石油价格上涨。我们的研究也发现,石油价格大幅上涨与其后的经济衰退的确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于 1973-1974 年。十月战争爆发,欧佩克为制裁西方,联手削减石油出口量。国际油价从每桶3 美元涨到12 美元。而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开始衰退。从1973 年到1975 年美国实际GDP 增长下降了0.7%。第二次石油危机发生于 1979-1980 年。伊朗爆发
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美国政府还发行了大量的国债。1970 年国债额为370 亿美元,1975 年国债额为5332 亿美元,1980 年国债发行额达到9077 亿
美元。人均负担的国债额从1960 年的1572 美元增加到1980 年的3985 亿美元。联邦政府每年为国债付出的利息也从 1960 年的92 亿美元增加到1980 年的749 亿美元;利息约占每年联邦支出的10%左右。
时达10.8%。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物价严重上涨都严重影响了美国经济发展。“滞胀”阶段是美国“二战”结束后最为艰难的一个阶段。从 1969 年12 月爆发经济危机,到1982 年12 月经济复苏为止,美国约有13 年的时间停留在滞胀的阴影下。平均每3 年多就有一次衰退,实际GDP 平均增长速度只有2.9%,而其它时期的经济增幅平均为3.87%至5.69%。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率前所未有地高涨,年平均通货膨胀率达到10.46%,而美国战后各经济阶段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为2.33%至3.54%。

滞胀产生原因

滞胀产生原因

1、滞胀产生原因滞胀一般指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同时存在,在生产停滞、失业高企的同时伴随着物价的上涨。

在通常情况下,“滞”和“胀”是不会共存的;如果经济形势不景气,一般对应的是需求不足,物价回落;如果物价上涨,那么企业就会扩大生产,会的更高的利润。

在经济史上,最著名的“滞胀”就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 1973~1975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及其以后,“滞胀”开始扩展到所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并且十分严重。

在这次危机中,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的下降幅度都达到了两位数字:美国为15.3%,英国为11.2%,日本为 20.8%;同时,上述几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也达到了两位数字:美国为15%,英国为43.9%,日本为 32.5%。

滞胀的直接原因是过度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方面,由于政府货币供应量过大,导致物价上涨,而物价上涨导致理性预期,从而使得物价上涨进一步加剧;而另一方面,原料及工资的上涨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企业被迫减产甚至停产。

1970年代的滞涨,其导火线就是原油价格暴涨,而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胀。

从当前形势来看,尽管在金融危机后各国加大财政刺激同时发行天量货币,已经具备发生通胀的条件,但似乎不存在像1970年代那种导火线;因为现在世界上还没有哪种商品像以前的石油一样,需求极度刚性。

中期研究院·产品系列 2009年09月14 星期一不得不防的世界性滞胀策略研究即时策略点评宏观与策略研究中心 助理分析师:周帆相关报告:1、下半年经济增速望放缓 (2009.09.07)2、G20会议恐留下隐患随着G20峰会的结束,20国领导人达成了“继续采取措施刺激经济以保证全球经济的持久复苏和增长,并在时机成熟时退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的共识。

从共识本身来看,并无新意,只是要求各国继续采用财政货币政策刺激经济而已。

但市场对此却反应强烈,出于避险需求,COMEX 黄金价格大幅上扬,一举突破1000点大关;而美元却接连破位下行,显示市场恐慌气氛强烈。

1973年--1975年美国滞胀危机成因分析

1973年--1975年美国滞胀危机成因分析

1973-1975年美国滞胀危机的原因分析首先,危机前的美国经济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经历了所谓的黄金时代。

凯恩斯主义者管理社会总需求的政策导致了政府采购的不断增加。

此外,二战时期受到抑制的消费需求已经得到释放,需求的扩大和投资的增长相互促进。

美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周期。

19世纪中后期以来,美国经济历经波折,但总体趋势仍在上升。

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让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黯然失色,而凯恩斯主义却备受青睐。

罗斯福新政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凯恩斯主义反危机措施的有效性。

大萧条也催生了宏观经济学这一学科,转移支付、赤字经济、需求管理等宏观经济管理工具作为个人资本越来越被普通大众所熟悉。

然而,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危机给凯恩斯主义政治家、经济学家甚至普通大众以沉重打击,美国经济陷入了大萧条以来最危险的境地。

“当时‘发达市场经济’的工业生产在短短一年内暴跌了10%,而国际贸易下降了13%。

”①就美国而言,“到1974年,通货膨胀率达到11%……1975年,失业率在几个月内达到9%,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

”②通货膨胀和失业是公众最不能接受的两种经济变化,但在70年代的美国却同时出现。

一些学者甚至认为,包括隐性失业在内的调整后失业率将达到25%。

③一切都不是凭空出现的。

区别只在于我们是否在事情发生前意识到了征兆。

同样,探究滞胀危机的原因,首先要探究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第二,滞胀的形成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加剧,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逐渐失去了世界经济霸权的优势。

滞胀一词最早由美国新古典综合学派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于1976年提出,用来解释经济停滞、失业增加、通货膨胀率上升的经济现象。

正是在1957-1958年,美国经济的价格在危机中显著上升。

在1969-1970年的经济危机中,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出现的频率在增加。

1973年至1975年的滞胀危机是最典型的一次。

20世纪70年代美国滞胀内因的新探究

20世纪70年代美国滞胀内因的新探究

20世纪70年代美国滞胀内因的新探究
张宏宇
【期刊名称】《许昌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34)001
【摘要】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爆发的滞胀危机主要是由于长期执行扩张型财政政策导致的后果.约翰逊政府时期减税、增加社会福利和对越战争同时进行,财政赤字迅速增加,导致经济发展停滞,通胀严重.尼克松时代,为抑制通货膨胀,实行价格管制,暂时遏制了通货膨胀发展的趋势,但随着管制的放松,通胀率报复性回升.而其滞胀内因也因此表现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上,由于美联储没有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屈从于政治压力,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货币发行量,使美国的通货膨胀愈加严重.
【总页数】5页(P94-98)
【作者】张宏宇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烟台264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712.54
【相关文献】
1.美国宪法解释的新转向——非原旨主义方法探究 [J], 崔雪丽
2.美国20世纪70年代"性电影"泛滥的原因探究 [J], 陈维虎
3.探究新流行语在美国动画译制片中的使用及其原则——以《里约大冒险》为例[J], 王保令;闫檬
4.我国酒店星级评级系统探究——基于美国、英国酒店评级系统对比分新 [J], 崔

5.美国新黑色电影艺术风格探究 [J], 李砚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ppt

美国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ppt

“滞胀”与经济调整
增续 范 美 。下 围 图降 的 石 国 标 为, 经 油 失 美导 济 价 语 国致 危 业 上 加工 机 格 工 猛 写 油厂 。 涨 人 着 站处 危 , 游 等于 机 使 : 待半 期 生 行 我 加停 间 产 , 们 油产 , 成 要 的状 美 本 的态 国 增 工 车, 的 加 作 队失 工 , 业业引 人生发 由于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1974-1975年世界性的经济 数产世 猛持界 危机。图为美国一加油站“今日无油可售”牌子。
里根政府的反滞胀措施
• 经过了20世纪70年代整整十年在“滞胀”泥潭中的痛苦挣 扎,到1981年里根上台时,他看到的是2位数的通货膨胀、 高失业率以及超过20%的高利率。美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 但与此同时,“国家已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更加彻底地 向右转”(里根政府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赫伯 特· 斯坦语)。 里根政府认为,造成“滞胀”这种经济困局的直接原因既 不是由于国际性经济危机的连锁反应,也不是由于市场经 济本身的失控,而是由于政府职能的过度膨胀。于是,以 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的学说为理论基础,里根政府适时推 出了“里根方案”的基本大纲。1981年2月,里根总统向 美国国会提交了《经济复兴计划》这一纲领、60年代,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一样,经济虽有起伏,但由于采 用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用财政支出和货币扩张来缓解衰退,经济的起伏 要比战前平稳得多: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4.6%,生产率年平均增长3.2%;就业情 况大为改善(其中,50年代的平均失业率为4.5%,60年代为4.7%);消费物价指 数的年平均上涨率仅为2.5%。以致于有人将这一时期称之为美国经济的“黄金时 代”。 20世纪60年代,美国第36届总统约翰逊提出了建设“伟大社会” (Great Society)的内政纲领,其核心是保障民权,向贫困宣战。它向美国人民 许诺了宏伟的目标——即通过社会变革,可以消灭贫困,实现种族平等。它扩大 了政府,尤其是联邦政府对社会福利所承担的责任,其福利范围和对象比原先更 广泛,主要表现在有关就业、医疗、教育、生活和住房、城市发展等一系列法律 的颁布、机制的设置和政策的实施上。 当时美国经济周期正处于景气扩张阶段,联邦的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然而州 和地方政府却面临着技术和财源的不足,于是约翰逊决定通过授权计划的方式将 联邦资源输送到州和地方政府。由于美国人民对肯尼迪总统英年早逝表现出前所 未有的同情心,美国政府和国会达成了罕见的高度一致,一系列相关法案被迅速 通过。在约翰逊时期,美国共制订和实施了近500项计划,用于增加社会福利开 支。

反思美国20世纪70年代滞胀的成因与对策

反思美国20世纪70年代滞胀的成因与对策

反思美国20世纪70年代滞胀的成因与对策所谓 “滞胀”(stagflation)是停滞膨胀的简称,由经济停滞(stagnation)和通货膨胀(inf1ation)两个单词拼接而成,用以描述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同进并存的新现象。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国家的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通常是在经济周期的两个不同阶段交替地出现的:经济停滞往往出现在萧条阶段,通货膨胀则往往出现在繁荣时期。

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却出现了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两难现象。

“医治一种疾病成为加重另一种疾病的手段。

”一、美国当年是如何陷入“滞胀”困境的在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一样,经济虽有起伏,但由于采用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用财政支出和货币扩张来缓解衰退,经济的起伏要比战前平稳得多: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4.6%,生产率年平均增长3.2%;就业情况大为改善(其中,50年代的平均失业率为4.5%,60年代为4.7%);消费物价指数的年平均上涨率仅为2.5%。

以致于有人将这一时期称之为美国经济的“黄金时代”。

20世纪60年代,美国第36届总统约翰逊提出了建设“伟大社会”(Great Society)的内政纲领,其核心是保障民权,向贫困宣战。

它向美国人民许诺了宏伟的目标——即通过社会变革,可以消灭贫困,实现种族平等。

它扩大了政府,尤其是联邦政府对社会福利所承担的责任,其福利范围和对象比原先更广泛,主要表现在有关就业、医疗、教育、生活和住房、城市发展等一系列法律的颁布、机制的设置和政策的实施上。

当时美国经济周期正处于景气扩张阶段,联邦的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然而州和地方政府却面临着技术和财源的不足,于是约翰逊决定通过授权计划的方式将联邦资源输送到州和地方政府。

由于美国人民对肯尼迪总统英年早逝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同情心,美国政府和国会达成了罕见的高度一致,一系列相关法案被迅速通过。

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

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

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对⼤萧条的研究,带来了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凯恩斯主义的盛⾏;70年代滞胀的出现,让⼈们对刺激政策的长期效⽤产⽣怀疑,这直接导致美国80年代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的流⾏。

经济学家对滞胀的出现有很多解释,但最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美国竞争⼒的下降。

继60年代低通胀、⾼增长的黄⾦时代后,70年代的美国已⽆法找出经济增长新的发动机。

此时,德国和⽇本的经济已经崛起,抢占了美国在全球市场上很多份额。

70年,美国在经常账户上开始出现⾚字。

此前,美国货⾏销全球,美元是最受欢迎的货币。

⼈们纷纷⽤⼿头的黄⾦换取美国⼈发⾏的“绿纸”,致使美国黄⾦储备⼤增。

当时美国的黄⾦储备有点像中国现在的外汇储备、外汇占款,于是货币供给⼤幅增长。

贸易逆差出现后,⼈们发现⼿头的美元不怎么值钱了,黄⾦的需求开始增加,这其实已注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但当时的货币当局没有这样想,为应对68-70年的萧条,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正处于极度宽松中。

因此,即使没有后来73年埃以战争导致的⽯油冲击,通胀也已难以抑制,美元的贬值已很难阻挡。

⼀部经济史,其实也是⼈们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

但遗憾的是我们⼤多只能以过去发⽣的事情为依据去预测未来要发⽣的事情,⽽路径依赖的惯性往往让我们把将要发⽣的变⾰看作过往历史的简单重复。

20世纪80年代,依靠跟随战略兴起的⽇本,因为经济总量已⼤到⽆法跟随时,并没有改弦更张,通过新的⽅式增长;⽽是重复过往的成功,并希望通过刺激再现辉煌。

但结果是资产泡沫,以及此后的失去的25年。

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灭后,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只带来了房地产泡沫和此后的次贷危机。

⽽欧元区成⽴后由于⼤量廉价资⾦涌⼊⽽兴旺⼀时的南欧诸国,现正处于所谓的欧债危机中。

所以关键还是内⽣的竞争⼒。

顺带提⼀下,⽇本已经连续两个⽉出现了经常账户下的贸易逆差,如果对⽇元的需求开始减少,加上⽇本国债与GDP之⽐⾼达230%,⽇本会不会重蹈美国70年代美元崩溃的覆辙?2012年3⽉6⽇附:委托许剑峰先⽣写的“对美国20世纪70年代滞胀期财政、货币政策的思考”⼀⽂:对美国20世纪70年代滞胀期财政、货币政策的思考许剑峰在宏观经济学中,滞胀特指为经济停滞、⾼失业以及⾼通胀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其中⽣产停滞是经济滞胀的⼀个重要表现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滞涨原因及分析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随着欧洲经济的复苏,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经济的强劲发展,日益冲击着二战后美国保持的霸主地位,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同时,这些资本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先后出现了滞涨,严重地影响了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在凯恩斯主义之后,西方主流的经济学派普遍认为,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是不可能并存的。

因为,通常下,通货膨胀可以使得就业率上升。

但是,上个世纪的一次经济危机中(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并存”这个事实,而使得该理论观点被否认。

西方经济学中政府政策有几个目标即:经济高增长、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

这个观点是凯恩斯提出来的,他认为增加货币供给--需求增加--经济增长--失业减少--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减少货币供给—需求减少—经济停滞—失业增加—物价下跌—通货紧缩。

即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不会同时存在,但在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增长停滞、失业增加、通货膨胀同时存在,凯恩斯主义因此受到了质疑。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出现滞涨呢?学术界众说纷纭,每个人对此都有不同的说法,对各个国家的具体原因也有不同的说法。

笔者综合了各方说法,得出了一下几点结论:1历史原因: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人们的一片胜利声中拉下了帷幕,这次空前的世界大战给人类的历史上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亚洲和欧洲作为二战的主要战场,本土受到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战争结束后,这些国家纷纷面临了百废待兴和经济萧条,而美国则远离战场,保护了国内的工业设施,从而保证了战争结束后美国得以持续繁荣和成为超级大国。

1946年,丘吉尔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冷战正式开始,这个时期,以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实行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采用了计划经济的经济模式,而以美国为主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则实行市场经济。

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美国实施了旨在振兴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对西欧给予经济援助,在东亚,美国也帮助日本走上了民主的社会道路,同时,借着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契机,日本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并进入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创造了罕见的“日本奇迹”。

另一方面,以美国为主导成立了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通过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致使美元与黄金挂钩,从而为美国进一步领导世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此刻的欧洲,通过美国的经济援助,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面对着日益强势的美国,欧洲人开始思考着摆脱美国控制道路。

一方面,受到凯恩斯主义和美国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影响,欧洲国家也纷纷采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通过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对部分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工业实施国有化,同时,企业纷纷以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市场的需求,这样就大大减少了企业生产的盲目性,提高了企业的效益。

另一方面,通过走欧洲联合的道路,先后成立了欧洲原子能和欧洲共同体,消除了出现欧洲历史以来各国征战的局面的可能性。

同时,联合也使得欧洲的资源配置效率大大提高,企业的成本大大减少,从而促进了欧洲各国的全面发展。

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一个经济大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一直持续到1973年底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为止,前后近20年。

60年代的美国被称为“繁荣的十年”,从1961年1月到1969年10月,美国经济持续上升了106个月,以美国为先导的科技革命,在这个时期有了重大发展。

大量科技成果在工业中的应用,不仅使得老工业部门得到技术改造,而且诞生啦电子,原子能,合成纤维,合成塑胶,宇航等一系列新部门,并使整个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大为提高。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生产量增大,成本降低,利润增加。

可以说,这一段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也为后来的经济危机埋下了伏笔,资本主义国家虽然也采取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但这种干预方式和程度都是及其有限的,也是重点集中在公共领域几个方面,对国家的整个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影响有限,同时,由于资本主义的生产传统,自由主义的风气还是影响着政府和企业的决策和实施,资本主义的生产矛盾依然存在,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的矛盾依然存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周期和危机发生的周期性依然对经济的发展在起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就在经济大发展的后期,就已经呈现出了危机爆发的前兆了。

2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西方发达国家滞涨时期的严重通货膨胀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二战后,这些国家普遍推行凯恩斯主义“反周期”,即当私人经济出现麻烦,生产的商品不能以有利可图的价格卖掉时,生产会跌落到现有的潜力之下。

此时,政府必须通过增加开支或减税来进行干预。

20年代60年代,肯尼迪的经济顾问班子都是清一色的凯恩斯主义者,他们在这一点上发展了凯恩斯主义,即在经济好转的时候会使政府的税收增加从而对经济复苏起刹车作用,这样经济复苏就难以充分实现而造成一种复苏贫血症。

他们认为由此产生的实际生产和潜在生产能力之间的差额应当用来扩大公共开支,减税,放松银根,降低利率来加以消灭。

为了刺激有效需求。

西方发达国家的财政开支不断扩大,西方七国(美、日、西德、法、英、意、加)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1967的31.6%上升到20世纪70年代的35%,到了1982年达40.4%。

另外,国家采用低息借款政策扩张信贷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1950年—1982年,西方7国国内信贷总额增长情况是:美国15.3倍,日本16.7倍(1953年-1982年),联邦德国35.5倍(1952年—1982年),法国71.8倍,英国12.3倍(1953年—1982年),意大利164倍,加拿大30倍。

以上两方面造成货币供应量的过快增长,往往超过国民经济增长的需要。

1961—1972年,西方七国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普遍以较大幅度超过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从而引起通货膨胀导致物价持续上涨,不过,这个时期的物价上涨还不十分严重。

属于温和的物价上涨。

但在1973年—1982年这个时候,七国国民经济增长普遍处于停滞状态的情况下,各国货币供给价格增长速度却以更大幅度超过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加上石油价格猛涨的原因,加剧啦60年代以来就已经存在的主要有通货膨胀引起的持续性物价上涨,使温和的物价上涨发展成为严重的实质恶性的物价上涨。

从从而行程了低经济增长率,高失业率和高物价上涨率并存的滞涨局面。

3缺乏增长点的实体经济:其一,二战对美国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刺激正逐渐消失。

比如五、六十年代美国工业高涨,得益于世界大战积累起来的被抑制的对固定资产、住宅建筑、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以及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刺激,这些因素在70年代以后已经逐渐消失。

日本的情况也是如此。

其二,由于日本和欧盟的崛起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发展,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贸易额开始下降。

自1960年开始,商品和生产要素国际间的限制大大减少,世界市场竞争加剧。

1947年美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的约三分之一,1948年下降到23.5%,1960年下降到18.2%,1970年再降到15.5%。

美国从1971年首次出现了13.03亿美元的对外贸易逆差,此后,除了1973、1975年为小额顺差外,其余年份均为逆差。

另外一点,由于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流通货币量的增加,而持有钞票的投资者并没有把钱投资到制造业上,而是把钱投到了当时发展迅猛的金融服务业,因而在70年代,美国的金融服务业的年增长曾经接近20%。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了资金源头,就没有了发展的活力,而此时,日本和德国的制造业都迅速发展,并在很多方面都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于是,来自日本和德国的商品不断冲击美国的制造业,这就严重地影响了美国的经济发展。

对此,美国再也按捺不住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实行美元的浮动汇率制标志着美国的开始调整。

受到这个调整影响最大的是日本,日元的有序升值,严重打击了依赖出口且以欧美为绝对重点的日本经济,实体经济开始出现问题。

大量企业出现产能过剩,销路严重受阻。

这个时候也正是资本市场泡沫开始升起的时候,企业被迫大量借贷以便大规模进行投资,这逐行了投资领域的泡沫,也使得实体经济进一步受到损害。

4石油危机的打击: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其积累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

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此次石油危机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是深刻,一方面导致了资本主义国家高失业率,另一方面,也促使这些发达国家能源结构逐步发生转变,开始发展节能新技术,开源节流,同时使能源多元化。

启示: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国家的经济滞涨的影响是巨大的,也为我们发展市场经济提供了历史经验与教训。

我国30年的改革开放虽然取得了巨大了成就,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我们打开国门后就一直在学习西方,学习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我们也结合自身特点,摈弃西方传统的发展模式,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我们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时候,既要重视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转变政府的职能,在运用经济杠杆的同时,密切关注市场的趋势,适时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同时,在鼓励金融服务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应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

中国仍是一个工业化的国家,实体经济才是国民经济之根本。

只有协调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