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植物的器官和营养》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https://img.taocdn.com/s3/m/387788ba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51.png)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同砚能够理解植物的器官结构及其功能,了解植物的营养需求和吸纳方式。
2. 能力目标:培育同砚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同砚的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同砚对植物发展的爱好,培育同砚的保卫植物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器官结构:根、茎、叶、花、果实2. 植物的营养需求:光合作用、水分吸纳、气体交换、矿质元素吸纳3. 植物的营养方式:自养营养、异养营养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植物的器官结构及其功能的理解,植物的营养需求和吸纳方式的精通。
2. 难点:植物的器官结构与功能的联系,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矿质元素吸纳机制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老师讲解:通过教室讲解,图文并茂地介绍植物的器官结构及其功能,植物的营养需求和吸纳方式。
2. 试验教学:设计简易的试验,让同砚亲自操作观察植物的发展过程,加深对植物器官的理解。
3. 谈论沟通:组织小组谈论,引导同砚沉思植物的营养需求和吸纳方式,培育同砚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植物的不同器官,引起同砚的爱好,激发同砚对植物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的结构和功能,讲解植物的营养需求和吸纳方式。
3. 试验操作:设计试验,让同砚观察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发展状况,探究植物的营养需求和吸纳方式。
4. 谈论沟通:组织同砚进行小组谈论,分享试验结果,谈论植物的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5.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植物的器官结构与功能的联系,植物的营养需求和吸纳方式。
六、作业设计:1. 制作植物器官模型:要求同砚依据课上进修的知识,制作一个植物的器官模型,并标明各个器官的功能。
2. 观察植物发展:要求同砚选择一个植物,观察其发展状况,记录每天的变化,并分析植物发展的关键因素。
3. 植物营养需求调查:要求同砚选择一个植物,调查其所需的养分种类和量,分析植物的营养需求。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https://img.taocdn.com/s3/m/d76f9ef0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8.png)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教学分析植物的器官和营养是初中生物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建立对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认识的重要阶段。
本文将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判等方面对《植物的器官和营养》这一部分进行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植物的器官和营养》这一部分主要包括植物的根、茎、叶和营养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植物的营养方式和光合作用等内容。
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和实验等形式生动地展示了植物器官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作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植物的发展发育过程和养分吸收利用机制。
二、教学目标分析通过进修《植物的器官和营养》,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植物的根、茎、叶和营养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植物的营养方式和光合作用的原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对植物发展发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植物的器官和营养》这一部分的内容。
比如,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实验、观察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器官结构和功能,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修,开展植物器官结构的拼图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深入理解植物器官的构造和功能。
四、教学评判分析在教学评判方面,可以通过教室练习、小组讨论、实验报告、进修总结等形式对学生的进修情况进行评判。
通过这些形式的评判,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进修困难和问题,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进修方法和提高进修效果。
综上所述,《植物的器官和营养》这一部分作为初中生物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方法选择,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建立对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进修兴趣和进修效果。
希望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进修需求,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增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不同器官及其功能,理解植物的营养需求和吸收方式。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https://img.taocdn.com/s3/m/a1ca80c7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2.png)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不同器官及其功能;2.掌握植物的营养方式和吸收营养的途径;3.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二、导学内容:1.植物的器官结构及功能;2.植物的营养方式;3.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三、导学步骤:第一步:植物的器官结构及功能1.请观察一棵植物的根、茎、叶和花,分别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2.根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茎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叶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花的主要功能是什么?3.植物的根是如何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茎是如何输送水分和养分的?叶是如何进行光合作用的?第二步:植物的营养方式1.植物的营养方式有哪些?分别简要描述它们的特点;2.植物如何通过根部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又是如何通过叶子进行光合作用的?第三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1.什么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它的反应方程式是什么?光合作用的产物有哪些?2.什么是植物的呼吸作用?它的反应方程式是什么?呼吸作用的产物有哪些?3.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四、导学作业:1.整理植物的不同器官及其功能的知识点,并制作一张图表;2.描述一棵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并画出示意图;3.观察一棵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下它的变化并写成观察报告。
五、拓展延伸:1.研究植物的繁殖方式及其特点;2.探讨植物的适应环境的能力;3.了解植物的生长调节机制。
六、反思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我们对植物的器官和营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学会了如何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保持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兴趣,不断探索和学习。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2. 掌握植物的营养方式和吸收方式。
3. 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知识点一:植物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1. 根: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固定植物在土壤中。
2. 茎:输送水分和养分,支撑植物的生长。
3. 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植物所需的养分。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https://img.taocdn.com/s3/m/3f0c3d1d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7a.png)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不同器官及其功能;2.掌握植物的营养方式和吸收途径;3.理解植物的发展发育过程。
二、导学内容1.植物的器官及其功能- 根的结构和功能- 茎的结构和功能- 叶的结构和功能- 花的结构和功能- 果实的结构和功能2.植物的营养方式和吸收途径-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植物的无机养分吸收途径- 植物的有机养分吸收途径3.植物的发展发育过程- 种子的萌发和发展- 植物的发展节律- 植物的生殖过程三、导学步骤1.热身导入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吸收养分并发展的?植物的器官有哪些?不同的器官有什么功能?2.观点讲解简要介绍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对植物的器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重点讲解详细讲解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和意义,以及植物吸收无机和有机养分的途径,让学生了解植物的营养方式和吸收机制。
4.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植物发展发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种子的萌发、发展节律和生殖过程,让学生理解植物的发展发育规律。
5.小结复习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植物的器官和营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导学作业1.观察周围的植物,记录它们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的特点,并分析它们的功能;2.查阅资料,了解不同植物的营养方式和吸收途径,写一份小结报告;3.选择一种植物,钻研其发展发育过程,制作一份展示海报。
五、导学反馈1.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和教室表现,评估学生对植物器官和营养的理解水平;2.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进修水平。
六、拓展延伸1.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自观察植物的发展情况,加深对植物的了解;2.进行植物实验,探究植物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本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对植物的器官和营养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为他们今后的进修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科学25《植物的器官》(教案)
![小学科学25《植物的器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087fee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a.png)
小学科学25《植物的器官》(教案)植物的器官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器官,包括根、茎、叶、花和果实。
2. 能够描述和区分植物各个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3.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探究植物器官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二、教学重点1. 植物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植物器官的生长过程。
三、教学难点1. 能够区分植物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能够理解植物器官的生长过程。
四、教学准备1.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植物各个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种子、花盆、土壤和水等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棵植物的图片或幻灯片,引导学生们思考植物有哪些部分组成,植物的每个部分有什么功能。
Step 2:学习植物的各个器官(15分钟)通过图片或幻灯片展示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介绍植物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根:固定植物体、吸收水分和养分。
- 茎:连接根和叶、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输送。
- 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
- 花:植物的繁殖器官,吸引传粉者。
- 果实:装有种子的结构,保护和传播种子。
Step 3:讨论植物器官的特点(15分钟)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讨论植物器官的特点:1. 哪些器官可以见到?哪些器官看不见?2. 植物的哪个器官可以进行光合作用?3. 哪个器官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起到固定植物体的作用?4. 在四季更迭时,植物的哪个器官会凋谢和重新生长?Step 4:实验观察植物器官的生长过程(20分钟)将种子种植在花盆中,观察并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着重观察和记录根、茎、叶的生长和变化。
Step 5:总结和巩固(15分钟)回顾植物的各个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们自己总结并记住。
引导学生归纳出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包括从种子发芽、根、茎、叶生长和变化的过程。
通过问题练习或小组讨论巩固学生对植物器官的理解。
六、课堂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小实验,观察和记录植物器官的生长过程。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植物的器官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https://img.taocdn.com/s3/m/da79e822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f2.png)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植物的主要器官包括根、茎、叶和花,以及它们的功能和特点。
2. 了解植物的营养方式包括光合作用和吸收养分,以及其重要性。
3. 探索植物器官和营养之间的干系,深入理解植物发展发育的过程。
导学内容:
一、植物的器官
1. 根:植物的根系主要卖力吸收水分和养分,并固定植物在土壤中。
2. 茎:植物的茎主要卖力输送水分和养分,支持植物的结构。
3. 叶:植物的叶主要进行光合作用,吸收阳光能量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4. 花:植物的花主要卖力繁殖,产生种子和果实。
二、植物的营养
1.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2. 吸收养分: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发展发育的需要。
三、植物器官和营养的干系
1. 根、茎、叶和花之间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植物的发展和繁殖。
2. 光合作用和吸收养分是植物发展发育的重要过程,两者互相依存,共同维持植物的生命活动。
导学任务:
1. 请结合上述内容,简要描述植物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2. 请诠释光合作用和吸收养分在植物发展发育中的作用。
3. 请思考植物器官和营养之间的干系,谈谈你对植物发展发育的理解。
导学参考:
1.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2. 《植物发展发育教学指南》
3. 《植物生理学导论》
导学反思:
1. 你对植物的器官和营养有哪些新的认识?
2. 你觉得植物的发展发育与人类的生活有何联系?
3. 你对植物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有何感想?。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植物的器官和营养》优质课件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植物的器官和营养》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a9bedd8e9951e79a892780.png)
21
课堂练习:图片中的植物是直根系还是须根系?
22
图片中的植物是直根系还是须根系?
23
举例说一说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植物哪些 是直系根,哪些是须系根?进行小组讨论。
直系根的植物:蒲公英、大豆、番茄、桃、枣树、荔枝、各种豆 类、向日葵、棉花、油菜、月季花、菊花、杨树、柳树。
须系根的植物:百合、水仙、石蒜、兰花、竹子、文竹、龙血树、 吊兰、水稻、小麦、大麦、谷子、玉米、高粱、大葱、大蒜、韭 菜
看
闻
5
使用放大镜更仔细地观察,运用皮尺测量植物的高度、 粗细,还可以把一些植物制作成简单的标本
放大镜
标本
皮尺
6
在你心里植物是什么样的呢?在纸上随意画一株你 喜欢的植物吧。
开满花的树
结满嘉宝果的 巴西葡萄树
松树苗裸露的树根
7
这是一棵完整的植物,大家看你们画的植物与它有什 么不同呢? 少了哪些部分呢?
17
不定根:
例如剪取一段垂柳枝条,插 在潮湿的泥土中,不久在插 入泥中的茎上长出了根,这 就是不定根。
18
观察以下种植物的根系特点并作出比较
胡萝卜
花生
特点: 主根长而粗,侧根细短,主根与侧根容易区分。
19
葱
文竹
特点: 主根不发达,由不定根组成,主根与侧根不容易区分。
20
植物根的总合称为根系。根系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1.直根系:主根比较长而粗,侧根比较短而细,主根与侧根 有明显的区别。 2.须根系:主根不发达,须根系主要是由不定根组成的。
13
猜测:
提出问题:植物是怎样生长的营养来源于哪里?
做出假设:植物的营养来源于
水?
土壤?
14
小学科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植物的器官和营养》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植物的器官和营养》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da17d5aef8941ea66e050c.png)
小学科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植物的器官和营养》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
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
过程与方法
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样而美丽。
2学情分析
学生生活中对植物的认识已经不陌生了,因此本课要逐步引入植物的分类知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能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教学难点】
理解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引入。
最新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第1课植物的器官和营养1新人教版优选教学课件
![最新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第1课植物的器官和营养1新人教版优选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93823b7cd184254b3535bf.png)
(二)、芽
1.芽的概念和结构: 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长的枝、花或花序,也就是 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前的雏体。 以后发展成枝的芽称为枝芽,发展成花或花序的 芽称为花芽。
2.芽的一般结构(以枝芽为例):
顶端分生组织 叶原基 幼叶 腋芽原基 芽轴
二、双子叶植物茎的发育及结构
小结
周皮
初生韧皮部 次生韧皮部 形成层 次生木质部 初生木质部
维管射线
小结:双子叶植物根的发育过程
三、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1.表皮:与双子叶植物根的表皮相同。
2.皮层: 外皮层 皮层 内皮层:皮层最内方一层细胞,部分细胞的横向壁、径 向壁和内切向壁全面增厚(五面增厚),少数 木质部脊处的内皮层细胞具有凯氏带,称为通 道细胞,成为中柱内外物质交换的通道。
发育:由原形成层发育而成。 结构:
中柱鞘 初生维管组织 初生木质部
初生韧皮部
中柱鞘:内皮层内方的1~2层薄壁细胞;具有潜在的分生能力。 产生侧根、不定芽、木栓形成层和部分维管形成层。
初生木质部: 组成: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 发育方式:外始式,外方为原生木质部,内方为后生木质部。 排列方式:辐射状排列 木质部脊:原生木质部构成的辐射状的棱角。
茎(stem)
一、茎的形态
(一)、茎的形态特征: 茎的外形:多呈圆柱形,也有三角形、方柱
形或扁平柱形。
节:茎上着生叶的部位,称为节。 节间:茎上两个节之间的部分,称为节间。
冬态茎的表面可见:
叶痕:叶子脱落后留下的 痕迹。
皮孔:植物体和外界进行 气体交换的一种通道。
芽鳞痕:鳞芽展开时,芽 鳞片脱落留下的痕迹。
1.被子植物茎中的初生维管束来源于: C (2007) A.维管形成层 B.木栓形成层 C.原形成层 D.三生形成层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https://img.taocdn.com/s3/m/79af309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9f.png)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掌握植物的器官结构和功能,包括根、茎、叶的特点及作用;(2) 了解植物的生活方式和营养吸收方式;(3) 能够描述植物的营养方式和光合作用的过程。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爱护意识;(2) 引导学生尊重和珍惜自然环境。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器官结构和功能2. 植物的生活方式3. 植物的营养方式4. 光合作用的过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植物的器官结构和功能的认知2. 植物的营养方式的理解3. 光合作用的过程的掌握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生活方式和营养吸收方式。
2. 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植物的器官结构和功能,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3. 影像资料展示: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出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猜测是什么植物,并引导学生讨论植物的重要性。
2. 激发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植物的器官结构和功能,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3. 概念解释:教师讲解植物的生活方式和营养吸收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植物的营养方式。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实验验证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植物的认识。
5. 深化拓展:展示更多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爱护植物。
六、作业设计:1. 植物器官观察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种植物,观察其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并撰写观察报告。
2. 植物生长实验记录: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植物综合研究论文:要求学生深入研究一个特定的植物,包括其生活方式、营养吸收方式和生长环境,并撰写研究论文。
七、评价方式:1. 书面报告评分:评价学生对植物器官结构和功能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https://img.taocdn.com/s3/m/b831645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68.png)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主要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等;2.认识植物的营养需求和吸收方式;3.掌握植物器官的结构和功能;4.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结构和功能;2. 植物的营养需求和吸收方式;3.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植物的各个器官的结构和功能;2. 植物的营养需求和吸收方式。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展示植物的不同器官结构,帮助学生理解;2. 实物展示法:让学生亲自观察植物的各个器官,加深印象;3. 实验探究法: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植物的吸收过程;4. 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对植物器官和营养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各个器官,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2.学习植物根系:通过实物展示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根的结构和功能;3.学习植物茎和叶:同样通过实物展示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茎和叶的结构和功能;4.学习植物的花和果实:让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花和果实,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功能;5.学习植物的营养需求和吸收方式:通过实验探究法,让学生了解植物的营养需求和吸收方式;6.总结: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展示自己的理解。
六、作业设计:1. 设计绘画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种植物,绘制其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结构图,并标注功能;2. 创作作文:请学生以植物的一个器官为题材,撰写一篇关于其结构和功能的作文;3. 实地考察作业:要求学生到校园或家中的花园中,观察不同植物的器官结构,并写出观察报告。
七、课后反馈:1. 作业检查:老师批改作业,给予学生指导和鼓励;2. 学生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写出自己的收获和困惑;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问题,互相学习。
以上就是本次《植物的器官和营养》作业设计方案,希望学生们通过这次作业的学习,深入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提升对植物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 说课稿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7d7502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8.png)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植物的器官和营养》。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植物的器官和营养》是初中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植物个体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这部分知识不仅是生物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后续学习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生态系统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以及植物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和途径。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植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植物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营养的获取等方面的知识还比较欠缺。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观察和探索新鲜事物,但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别植物的六大器官,并描述其形态结构和功能。
(2)了解植物根系的类型和特点。
(3)理解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植物标本和图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植物的情感。
(2)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植物六大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植物根系的类型和特点。
(3)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过程。
2、教学难点(1)植物营养物质的运输途径。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传授植物器官和营养的相关知识。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https://img.taocdn.com/s3/m/140141b6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16.png)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引言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通过各种器官和养分的吸收,完成了自身生长发育的过程。
本节课将重点介绍植物的器官结构和营养吸收方式,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二、知识概念1. 植物的器官:根、茎、叶2. 植物的营养吸收:光合作用、土壤中的吸收三、学习目标1. 了解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植物的养分吸收过程;3. 能够解释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环节。
四、学习重点和难点1. 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2. 植物的养分吸收方式。
五、学习过程1. 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 根的结构:根尖、侧根、根毛- 根的功能:吸收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身体- 茎的结构:节、节间、皮层- 茎的功能:输送水分和养分、支撑植物身体- 叶的结构:叶片、叶柄、叶脉- 叶的功能:进行光合作用、蒸腾和呼吸2. 植物的养分吸收方式- 光合作用:通过叶片中的叶绿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土壤中的吸收:通过根部的根毛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包括氮、磷、钾等元素六、拓展延伸1. 到实验室观察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2. 观察植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养分吸收方式;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不同植物的特殊营养吸收方式。
七、小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植物的器官结构和营养吸收方式,这些知识对我们理解植物生长发育过程至关重要。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实践与观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物生长的奥秘。
八、课后作业1. 思考:植物的器官结构和功能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2. 实践:观察不同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并做简单比较;3. 探究:了解一种植物的特殊养分吸收方式并分享给同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植物的器官和营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发现其中的奥妙与美丽。
愿大家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继续探索植物世界的奇妙之处!第二课时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器官结构和营养吸收方式,掌握相关概念和知识,提高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https://img.taocdn.com/s3/m/86e8cd3e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6f.png)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植物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生物,它们具有多种器官,通过这些器官实现了吸收养分、生长发育、繁殖等功能。
本节课将主要学习植物的主要器官及其营养方式。
二、目标1. 了解植物的主要器官:根、茎、叶、花、果实;2. 掌握不同器官的功能和特点;3. 理解植物的营养方式及其重要性。
三、导入问题1. 请列举植物的主要器官有哪些?2. 植物的根的主要功能是什么?3. 植物通过哪些器官进行光合作用?四、学习内容1. 植物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1) 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固定植物在土壤中,贮存养分。
2) 茎:支撑植物体,输送水分、养分和光合产物。
3) 叶: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植物的养分制造器官。
4) 花:植物的生殖器官,进行有性繁殖。
5) 果实:包裹种子,利于种子的传播和繁殖。
2. 植物的营养方式1) 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通过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
2) 植物的养分主要来源于土壤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3) 植物可以通过地下器官(根)和地上器官(叶)进行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五、拓展延伸1. 请解释植物为何需要进行光合作用?2. 你知道植物的果实如何帮助种子传播吗?3. 你能说出一种植物的器官,该器官既能进行营养的吸收,又能进行有性繁殖吗?六、总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植物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掌握了植物的营养方式,进一步认识到植物的重要性。
希望同学们能够加深对植物器官和营养的理解,更加珍惜和保护我们周围的植物资源。
七、课后作业1. 请列举五种植物的器官,并简要描述它们的功能。
2. 你认为植物的养分主要来源是什么?为什么?3.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本节课《植物的器官和营养》的导学案,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一知识点。
祝大家学习进步!第二课时导学案主题:植物的器官和营养一、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植物的器官和营养。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https://img.taocdn.com/s3/m/b578b456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49.png)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器官结构和功能,掌握植物的营养方式和养分吸收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2. 植物的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水分和养分3. 植物的养分吸收过程:土壤中的养分、根系的吸收机制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的器官结构和功能、植物的养分吸收过程2. 教学难点:植物的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机制、植物的养分转运过程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植物的器官和营养知识,讲解植物的养分吸收过程。
2. 实验法:设计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植物的养分转运过程,增进学生思维的交流和碰撞。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的不同器官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授:介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的结构和功能,讲解植物的养分吸收方式和养分转运过程。
3. 实验:设计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4. 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讨论植物的养分吸收过程和养分转运机制,增进学生思维的深入和交流。
5. 总结: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学生的思维线索,强化学生对植物器官和营养的理解和记忆。
六、作业设计:1. 植物器官观察作业:要求学生用手绘或印刷的方式,观察一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标注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植物养分吸收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
3. 植物养分转运思考题:出一些关于植物养分转运的思考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第1课植物的器官和营养教案新人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第1课植物的器官和营养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869bc79f01dc281e53af0dc.png)
植物怎样吸收和运输水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说出植物吸收和运输水的过程及与该过程有关的植物器官。
2.知道植物吸收水分的来源和去向。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并设计实验,锻炼猜想、分析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和探索,增进对设计实验的兴趣,体验科学的神奇。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说出植物吸收和运输水的过程及与该过程有关的主要植物器官。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教材并设计实验,锻炼猜想、分析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用具小的盆栽植物若干株(每个学习小组一株),显微镜一台,植物表皮切片一份,本课相关实验视频。
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同海尔蒙一起,进行了奇妙的科学研究,我们知道了植物生长需要一种很重要的物质,这种物质是什么呢?生回答:水。
教师谈话:对了!那么水对植物是这样的重要,就好像我们作为人要吃饭一样。
那么大家知不知道植物是怎么样去吃饭的呢?这些被植物吃进去的水,是靠什么器官吃进去的呢?在今天的课程中我们就来看一看。
(板书课题)在这里吸收的意思就是类似于吃的意思。
那么同学们先来看书上的第9页的第一幅图。
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活动。
猜一猜。
(二)观察思考,新课探究1.活动—:看一看,猜一猜。
(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9页的第一幅图,对第一个问题进行猜想。
植物通过________吸收水分。
根据上节课的内容,学生很容易得出猜想: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
教师引导指出,植物吸收的水分不仅供应根部的需要,树干和叶子也需要大量的水分,那么植物是通过________运输水分呢?学生进行猜想,植物是通过树干(茎)运输水分。
提问:同学们说一说这样猜想的理由?如何证明我们的结论呢?2.活动二:小小科学家(一)。
(1)同学们按照已经分好的学习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观察老师给每个学习小组准备的小的盆栽植物,指认这种植物的各器官。
问题2:同学们认为植物靠根吸水,老师认为植物是靠叶片吸水。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https://img.taocdn.com/s3/m/f670303c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d.png)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言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通过吸纳阳光、水和二氧化碳,利用光合作用进行养分合成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理解植物的发展和发育过程,我们需要了解植物的器官结构和营养吸纳方式。
二、植物的器官结构1. 根部:植物的根部主要卖力吸纳水分和矿物质。
根系分为主根和侧根,主根向下延伸并发展,侧根则向四周伸展。
根部的尖端有许多毛细根,用来增加吸纳面积。
2. 茎部:植物的茎部主要卖力输送水分、养分和激素,同时承担支持植物身体的功能。
茎部分为地上茎和地下茎,地上茎卖力光合作用,地下茎则卖力贮存养分。
3. 叶片:植物的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能够吸纳阳光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量。
叶片的表皮上有气孔,可以进行气体交换,同时叶肉组织中含有叶绿素,可以吸纳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三、植物的营养吸纳1. 水分吸纳:植物根部的毛细根通过浸泡在土壤中的水分,利用渗透作用吸纳水分并向上输送到茎和叶片。
2. 矿物质吸纳:植物通过根系吸纳土壤中的矿物质,主要包括氮、磷、钾等元素。
这些矿物质对植物的发展和吐花至关重要。
3.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叶片中的叶绿素吸纳阳光,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并开释氧气。
这是植物进行能量合成和发展发育的关键过程。
四、教室谈论1. 为什么植物的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2. 你知道植物通过哪些途径吸纳水分和矿物质吗?3. 光合作用是植物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过程,你认为它对植物的发展有何影响?五、试验探究1. 试验目标:观察植物吸水的过程2. 试验步骤:(1) 筹办一盆水和一株无叶小苗,将小苗放入水中。
(2) 观察小苗在水中逐渐吸水的过程。
(3) 记录试验过程中小苗吸水的变化。
六、课后作业1. 请简要说明植物的根部、茎部和叶片的功能。
2. 若果给植物施加过多的化肥会对植物发展有何影响?3. 你能说出植物中除了光合作用以外的其他营养吸纳方式吗?七、延伸阅读1. 进一步了解植物的根系结构和吸纳方式。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https://img.taocdn.com/s3/m/12af518a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ae.png)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植物的主要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植物的营养需求。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植物器官的特点和功能,并能够分析植物的营养需求。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爱护认识,增强对植物珍爱的重视。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主要器官:根、茎、叶、花、果实2. 植物器官的结构和功能3. 植物的营养需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的主要器官及其结构和功能2. 教学难点:植物器官的互相干系及植物的营养需求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室讲解,介绍植物的主要器官及其结构和功能。
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植物的营养需求及其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植物的器官和营养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植物的主要器官及其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理解植物的发展和发育过程。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器官的重要性。
4. 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植物的营养需求及其来源,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植物的器官和营养对植物发展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判:1. 教室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教室表现,评判学生对植物器官和营养的理解水平。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判学生对植物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掌握水平。
3. 小组讨论:评判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考察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七、拓展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的营养需求调查,了解不同植物对养分的需求量。
2. 可以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自观察不同植物的器官特点和营养需求。
3. 可以邀请专家来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植物的器官和营养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植物的营养器官》优质教案一、根的形态与功能(一)根的形态1.根的发生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便形成根。
2.根的种类主根、侧根、不定根。
主根和侧根为定根。
3.根系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体叫根系。
根系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直根系:主根明显发达,较各级侧根粗壮,能明显区别出主根和侧根的根系。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停止生长,由茎的基部生出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
4.根系分布根系在土壤中分布很深很广。
直根系植物的根常分布在较深土层中,属深根性;须根系往往分布在较浅的土层中,属浅根性。
(二)根的结构1.根尖的结构根尖是指根的最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位。
根尖从顶端起依次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四区。
2.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1)初生结构根的初生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
(2)次生结构双子叶叶植物的根完成初生成长后,由于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不断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使根的直径增粗,并产生次生结构。
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片段状维管形成层、波浪状维管形成层、圆环状维管形成层的产生。
维管形成层的分裂活动:维管形成层主要进行平周分裂,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数量较多的次生木质部。
总之,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从外向内依次为: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韧皮部(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等。
3.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禾本科植物为单子叶植物,其根的基本结构也可分为表皮、皮层、中柱三个部分,但各部分有其特点,特别是不产生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不能进行次生生长。
表皮:是根的最外一层细胞,当根毛枯死后,往往解体而土脱落。
皮层:皮层中靠近表皮的三至数层细胞为外皮层。
外皮层内侧为数量较多的皮层薄壁组织。
内皮层在发育后期细胞壁呈马蹄形的五面加厚,只有外切向壁不加厚。
在木质部放射角处的少数细胞仍保留薄壁状态,成为水分、养分进出的通道,这类细胞叫通道细胞。
中柱:最外一层薄壁细胞组成中柱鞘。
每束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放射角相间排列,两者之间的薄壁细胞不能恢复分生能力,不产生形成层。
以后细胞壁木质化而变为厚壁组织。
4.侧根的形成侧根开始发生时,中柱鞘某些部位的几个细胞细胞质变浓,液泡很小,细胞恢复分裂活动。
首先进行切向分裂,增加细胞层数,继而进行各个方向的分裂,产生一团细胞,形成侧根原基,其分化方向以向顶顺序进行,其顶端逐渐分化为生长点和根冠。
最后,由于新的生长点的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而向外突出,结构穿过母根的皮层和表皮成为侧根。
(三)根的生理功能1.生理功能支持与固定作用,吸收作用,输导作用,合成与转化作用,分泌作用,贮藏作用,繁殖作用。
2.经济用途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等经济用途。
某些乔木、藤本植物的根可作工艺美术品;在自然界中根还有护坡地、堤岸和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二、茎的形态与功能(一)茎的形态特征1.茎的形态一般种子植物的茎多数呈圆柱形、三棱形、方柱形或扁平柱形。
通常植物地上部分具有主茎和侧枝,茎有节、节间、叶腋和枝条等。
植株生长过程中,根据枝条延伸生长的强弱,可将枝条分为长枝和短枝。
2.茎的生长习性不同植物的茎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有各自的生长习性,以适应外界环境。
通常茎的生长方式有四种方式: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和匍匐茎。
3.芽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
(1)定芽和不定芽定芽可分为顶芽和腋芽。
(2)叶芽、花芽和混和芽形成枝条为叶芽。
形成花或花序为花芽。
既生枝叶,又长花为混合芽。
(3)鳞芽和裸芽外面被有鳞片的叫鳞芽,不被鳞片的叫裸芽。
(4)活动芽和休眠芽能于当年或次年春季萌发的芽叫活动芽。
有的芽形成后,长时期处于休眠状态而不萌发的芽,叫做休眠芽。
4.分枝与分蘖种子植物的分枝方式,一般有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和假二叉分枝3种类型(图1-31)。
分蘖是禾本科植物的特殊分枝方式,它是从靠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分枝,并在其基部产生不定根,这种特殊的分枝方式叫分蘖,如小麦、水稻等。
(二)茎的构造1.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双子叶植物幼茎是由茎的生长点细胞经过分裂、伸长和分化形成的。
把幼嫩的茎作一横切,自外向内分为表皮、皮层和中柱(也称维管柱)三部分。
表皮:是幼茎最外面的一层细胞。
表皮上有气孔、表皮毛或腺毛。
表皮对茎的内部起着保护作用。
皮层:位于表皮和中柱之间。
近靠表皮部位常有一至数层厚角细胞,对幼茎具有机械支持作用。
幼茎呈绿色,能进行光合作用。
中柱:位于皮层以内,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三部分组成。
2.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双子叶植物的茎形成初生结构后不久,便进行次生生长,产生次生结构,主要是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活动的结果。
形成层的产生与活动:形成层由束内形成层和束间形成层组成形成层环。
束内形成层的分裂,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并且形成的次生木质部远比次生韧皮部多;束内形成层还能在韧皮部和木质部内形成许多呈辐射状排列的维管射线。
束间形成层分裂时,向内、向外产生大量的薄壁细胞。
使髓射线得以延伸。
木栓形成层的产生与活动:多数木栓形成层是由皮层的薄壁细胞转变的。
木栓形成层向外分裂产生木栓层、向内产生栓内层。
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合称为周皮。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由外向内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皮层(有或无)、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髓(有或无)和维管射线。
3.禾本科植物茎的构造特点小麦、玉米、水稻都是禾本科植物,它们的茎在形态上有明显的节和节间,其内部构造有以下特点:①禾本科植物的茎多数没有次生构造。
②表皮细胞常硅质化。
有的还有蜡质覆盖,如甘蔗、高粱等。
③禾本科植物茎的皮层和中柱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维管束分散排列于茎内。
每个维管束由韧皮部和木质部组成,没有形成层。
所以,禾本科植物茎的增粗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茎的主要生理功能1.生理功能输导作用,支持作用,繁殖作用,储藏作用。
2.经济用途食用、药用、工业原料、木材、竹材等,为工农业及其他方面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原材料。
三、叶的形态与功能(一)叶的形态1.叶的组成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
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为完全叶;有些叶只有一个或两个部分的称为不完全叶。
禾本科植物的叶有些不同,其叶是由叶片和叶鞘组成,并有叶舌和叶耳。
2.叶片的形态各种植物叶片的形状多种多样,大小不同,形状各异。
叶形:针形,披针形,椭园形,卵形,菱形,心形,肾形。
叶尖:渐尖、锐尖、尾尖、钝尖、尖凹、倒心形等。
叶基:心形、耳垂形、箭形、楔形、戟形、园形、偏形等。
叶缘:全缘,锯齿形、牙齿形、波浪形等形状。
叶裂:状和掌状两种,每种又可分为浅裂、深裂和全裂三种。
叶脉:平行脉、网状脉和叉状脉。
叶序:互生、对生、轮生和簇生。
复叶:羽状复叶、三出复叶、掌状复叶和单身复叶。
全裂单叶在外形上很像复叶,但与复叶还有一些区别。
(二)叶的构造1.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双子叶植物的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
表皮:表皮位于叶片的上下两面,分上表皮和下表皮。
表皮上常有表皮毛、气孔和水孔等结构,气孔是由两个肾形的保卫细胞围合而成的小孔。
叶肉:位于上下表皮之间,叶肉细胞内含有大量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叶肉明显分化出栅栏组织和海面组织。
(叶脉:叶脉贯穿于叶肉中,具有输导和支持作用。
叶脉中有一个或几个维管束,其中木质部位于上方,韧皮部位于下方。
2.单子叶(禾本科)植物叶的构造禾本科植物的叶片也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
与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相比,有以下不同:表皮细胞从正面观察呈长方形,细胞的外壁除含角质外,还含有硅质。
从横切面看,上表皮中有许多呈扇形排列的泡状细胞(运动细胞),与叶片的卷曲与开张有关。
气孔器分布在上下表皮上,成纵行排列,保卫细胞为哑铃形,其外侧各有一个近似菱形的副卫细胞。
禾本科植物叶肉组织没有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叶脉为平行排列,在维管束与上下表皮之间有发达的机械组织,每个维管束的外围具有由一层或两层大型薄壁细胞或厚壁细胞组成的维管束鞘。
(三)叶的主要生理功能1.生理功能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同时还具有吸收、繁殖等功能。
2.经济用途食用、药用、工业原料、肥料、饲料、饮料等。
四、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由于长时期适应于周围环境的结果,使器官在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上发生变化,成为该种植物的遗传特性,这种现象叫变态。
(一)根的变态1.贮藏根通常分为肉质直根(如萝卜、胡萝卜等)和块根(如甘薯等)两种。
2.气生根可分为支持根(如玉米)、攀缘根(如常青藤)和呼吸根(如红树)三种。
3.寄生根有些寄生植物如菟丝子、列当等茎缠绕在寄生茎上,它们的根形成吸器,侵入寄主体内,产生寄生根。
(二)茎的变态1.地上茎变态有五种变态:茎刺、茎卷须、叶状茎、小鳞茎和小块茎等。
如山楂的茎刺,南瓜、黄瓜的茎卷须,天门冬的叶状茎,大蒜的小鳞茎和秋海棠的小块茎等。
2.地下茎变态地下茎的变态有根状茎、块茎、鳞茎和球茎等类型。
如其中根状茎有竹、莲、芦苇等,块茎有马铃薯等,鳞茎有洋葱、百合等,球茎有荸荠、芋等。
(三)叶的变态常见叶的变态有:鳞叶、苞叶、叶刺、叶卷须和捕虫叶等。
如洋葱、百合的鳞叶,玉米的苞叶,刺槐、仙人掌的叶刺,豌豆的叶卷须,猪笼草的捕虫叶等。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原班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训练学生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编排了“生物与环境”、“营养与健康”、“地表变化的奥秘”、“能量”、“月球”5个主题单元和1个综合单元,一共有22课、61个活动。
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1、生物与环境:此单元包括“一棵顽强的小树”、“从‘南橘北枳’说起”、“走进池塘”、“假如大树都倒下”4课书,主要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生物的生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法是实验、观察、调查、阅读科技史等。
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7~8课时。
2、营养与健康:此单元包括“食物中的营养”、“消化与吸收”、“饮食与健康”3课书,围绕人的生存逐层递进地展开研究,主要的学习方法是问题驱动、实验、调查、测量等。
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6~7课时。
3、地表变化的`奥秘:此单元包括“地表在变化”、“地震”、“火山”、“岩石也变化”、“走近矿产”以及“人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6课书,重点介绍了引起地表变化的各种内、外力因素,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教材提供的事实或数据进行判断和推理。
如:推测喜马拉雅山曾经发生的变化,推想喷发过后的火山山体外形,推测煤的形成等。
此单元教学,大约需要8~9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