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原子结构模型

合集下载

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1)分析

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1)分析

思考:
分析课本表格中数量关系你能得 出哪些结论?
原子种类 氢原子 氦原子 碳原子 氮原子 铝原子 硫原子 氯原子 铁原子
核电荷数 1 2 6 7 13 16 17 26
质子数 1 2 6 7 13 16 17 26
中子数 0 2 8 7 14 17 20 30
核外电子数 1 2 6 7 13 16 17 26
时间里,原子一直被认为是坚硬的、实心的 球,是不可分割的。 2.寻找新的证据: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原子 内有带负电的电子。
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897年)
电子是一种带负电、有一定质量 的微粒,普遍存在于各种原子之中。
汤姆生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球 体,正电荷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球体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 内,带负电的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 (J.J.Thomson ,1856~1940干) 那样镶嵌在其中。
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1)
1.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及原子模型
观点:原子是坚硬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建模:请你能根据他的观点建立原子模型。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J.Dalton , 1766~1844)
道尔顿模型 (实心球模型)
原子是最小的微粒吗?
1.已有观点: 从道尔顿提出原子论以后的相当长一段
读课本图1-20说一说物质的微观层次结构:
一杯水的微观层次的分析: 水→水分子→氢、氧原子→原子核→质
子和中子→夸克
质子即为氢原子核(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α粒子即为氦原子核(带2个单位正电荷)
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B D) A.构成一切物质粒子
B.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的粒子
C.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

高中物理第2章原子结构第3节玻尔的原子模型第4节氢原子光谱与能级结构课件鲁科版选修3

高中物理第2章原子结构第3节玻尔的原子模型第4节氢原子光谱与能级结构课件鲁科版选修3
跃迁 假设 定频率的光子能量 hν,假如,原子从定态 E2 跃迁到
定态 E1,辐射的光子能量为 hν=E2-E1
基本 内容
假设
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对应于电子的不同运行轨道.原
子的能量状态是不连续的,电子不能在任意半径的轨 轨道 道上运行,只有轨道半径 r 跟电子动量 mev 的乘积满 假设 足下式 mevr=n2hπ(n=1,2,3,…)这些轨道才是可
对玻尔原子模型的理解 1.轨道量子化:轨道半径只能够是一些不连续的、某些分立的 数值. 模型中保留了卢瑟福的核式结构,但他认为核外电子的轨道是 不连续的,它们只能在某些可能的、分立的轨道上运动,而不 是像行星或卫星那样,能量大小可以是任意的量值.例如,氢 原子的电子最小轨道半径为 r1=0.053 nm,其余可能的轨道半 径还有 0.212 nm、0.477 nm、…不可能出现介于这些轨道半径 之间的其他值.这样的轨道形式称为轨道量子化.
按照玻尔原子理论,氢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远, 氢原子的能量__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已知氢原 子的基态能量为 E1(E1<0),电子质量为 m,基态氢原子中的电 子吸收一频率为 ν 的光子被电离后,电子速度大小为 ________(普朗克常量为 h). [思路点拨] 根据玻尔原子理论与能量守恒定律求解.
得到了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图(如图所示).
n=∞————————E∞=0 ⋮
n=5 ————————E5=-0.54 eV n=4 ————————E4=-0.85 eV n=3 ————————E3=-1.51 eV n=2 ————————E2=-3.4 eV n=1 ————————E1=-13.6 eV
4.原子跃迁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一群原子和一个原子 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这个电子在某个时刻只能处在某一 个可能的轨道上,在某段时间内,由某一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 道时,可能的情况只有一种,但是如果容器中盛有大量的氢原 子,这些原子的核外电子跃迁时就会有各种情况出现.

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练习题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1、对于氯离子和氯原子,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氯离子比氯原子多一个质子B、氯离子比氯原子少一个电子C、氯离子和氯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D、氯离子和氯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2、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内质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它们可能是( AD )A、一种元素的原子和另一种元素的粒子B、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C、两种不同元素的离子D、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C )A.核外电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质子数不同D.原子数不同4.有两种原子,所含的质子数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它们属于同种元素B.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C.它们属于同种原子D.以上都不对5.科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之和,如用613C表示核内有7中子和6个质子的碳原子,则1736C 和1737C 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原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B.属于同种元素C.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不同D.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6.下列粒子中,呈电中性的是( A )A 原子B 离子C 质子D 电子7.一个铁原子与一个铁离子中,数量肯定不同的是( D )A 质子数B 中子数C 原子核数D 电子数8.R3+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则其核内的质子数为( 13 )个9.已知R2-离子与M+离子含有相同的数目的电子,若M+原子含19个质子,则R2-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6 )个10.一种微粒的原子核内有n个质子,核外共有n+1个电子,则该粒子一定属于( C )A 原子B 分子C 阴离子D 阳离子11.由某科技节目报道,夏威夷联合中心的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氢元素的一种新粒子,它的组成可以用H3+表示。

一个H3+粒子中含有( 3 )质子,( 2 )个电子12、某不显电性的粒子A,在化学变化中变成了B、C两种粒子;B、C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科学八下第二章知识点 (1)

科学八下第二章知识点 (1)

第二章知识要点第一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还有甲烷、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氯气、氢气、氮气、过氧化氢等原子构成的物质: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还有:金属单质(如:铁、钠等)、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氖气、氩气等),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碳、磷、硫、硅等)。

离子构成的物质:食盐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还有硫酸、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等2、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的种类由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决定。

如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变化,而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4、水的三态变化: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所以是物理变化水的电解:水分子分解成了氧原子和氢原子,氧原子和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和氢分子,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所以是化学变化5、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米,1 个碳原子的质量约为1.993×10-26千克。

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1、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汤姆森、卢瑟福、玻尔等2、原子结构质子: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带正电)原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说明:(1)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2)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注: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为核电荷数。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4)中子数可以为零,如氢原子(5)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6)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练习(有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练习(有答案)

原子结构的模型(1)1.原子内部结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①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实心球模型。

②原子模型(1897年)西瓜模型(汤姆生发现原子中有电子,带负电)。

③原子模型(1911年)行星绕太阳模型(a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的存在)。

④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模型。

⑤现在的原子结构模型比玻尔模型又有丁很大的改进。

2.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和带负电荷的构成的。

两者所带的电量大小,电性,因而原子呈。

3.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极小,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

原子核的半径大约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

原子核的体积虽然很小,但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

4.原子核的秘密(如图)。

质子数= 数= 数,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显电中性)。

5.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构成的。

题型一α粒子散射实验1.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根据是在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发现粒子()A.全部穿过或发生很小的偏转B.全部发生很大的偏转C.绝大多数直接穿过,只有少数发生很大偏转,甚至极少数被弹回D.绝大多数发生偏转,甚至被弹回2.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说明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D.说明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题型二原子的构成1.原于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微粒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主要由电子决定2.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带负电):每个电子有中子(不带电):氢原子没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带正电):每一个质原子核(带正电)原子B.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C.一切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D.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必等于核外电子数题型三实验分析1.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原子结构复习

原子结构复习
s区、d区、ds区的元素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及倒数第二层的d电子,显金属性,故都是金属。
4、元素周期表分为哪些族?为什么副族元素又称为过渡元素?
答:分为主族、副族、0族。副族元素处于s区(主要是金属)和p区(主要是非金属)之间,处于金属向非金属过渡的区域,故称为过渡元素。
5、为什么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主要集中在右上角三角区内?
第一节、原子结构模型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
1、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的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2、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葡萄干布丁模型”)
3、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卢瑟福核式模型”)
4、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玻尔电子分层排布模型”)
5、电子云模型(1927年~1935年):现代物质结构学说。(“量子力学模型”)
1、下列对不同时期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电子分层排布模型②“葡萄干布丁”模型③量子力学模型④道尔顿原子学说⑤核式模型
5、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式
尝试写出19~36号元素K~Kr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钾K:1s22s22p63s23p64s1;
铬Cr:1s22s22p63s23p63d44s2;
铁Fe:1s22s22p63s23p63d64s2;
铜Cu:1s22s22p63s23p63d94s2;锌Zn:1s22s22p63s23p63d104s2;

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课件15

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课件15

思考:原子核为什么带正电?
经测定: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 正 电 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___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___
核外电子 带负电荷 9.1176 ×10
-31千克
原 子
原子核
质子 带正电荷1.6726 ×10-27千克
中子不带电荷1.6748 ×10
-27千克
1. 质子和中子质量相当; 2. 电子质量是质子 1 / 1836,可以忽略不计。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
• 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 分的粒子——原子构成。 • 原子模型:原子是坚实的、不 可再分的实心球。
活动一:用橡皮泥制作出一个道尔顿的 实心球原子结构模型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 (J.Dalton , 1766~1844)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
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后面括号内划“√”号, 错的划“×”号。 (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 (2)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 ) (3)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 (4)电子的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 (5)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 )
汤姆生 汤姆生的发现
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内 有带负电的电子
可再分的。
汤姆生如何根据原子中有电子来修正原子模型?
证据
推理 、 假设 实验 模型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
α粒子轰击原子
卢瑟福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又称行星原子模型) 绝大多数α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 不是实心球
少数改变了方向,极少数被弹回— 量大, 带正电荷的原子核。
活动二:构建一个带两个电 子的氦原子结构模型

八年级下册 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八年级下册 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4、某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8,中子数比电子数多4,
则该原子中所含微粒总数(质子、中子、电子) 为(
58

5、一个离子转变为原子,发生的变化是( A、失去一定数目的电子 B、得到一定数目的电子
D

C、不得电子也不失电子
D、可能得到电子也可能失去电子 6、原子的种类决定于(
质子数

7、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C
A原子核中有 8 个质子, 8 个中子; B原子核中有 8 个质子, 9 个中子; C原子核中有 8 个质子,10 个中子。 思考 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 它们的质 子数、中子数 、电子数都相同吗? 质子数相同 中子数不相同 电子数相同 (原子中: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3.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相同 的同类原子称为 同位素原子 。
利用碳-14同位素测定年代
应用碳-14同位素测出长沙马王堆出土 _ 女尸墓葬为距今2130 + 95年
1、元素是具有相同的————,同 原子 一类———的总称。原子中原子核内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类原子 同位素原子 统称为——————。
核电荷数(质子数)
有三种不同的原子,A原子核内有6个 质子和6个中子,B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 和8个中子,C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和7 个中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B是同一种元素 B、A和B的核电荷数不同 C、B和C核外电子数相等 D、B和C是互为同位素原子
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 或原子团。 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 或原子团。
铜离子 1、硫酸铜晶体是由_______________、 结晶水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构成 硫酸根离子

八年级下第一章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八年级下第一章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元素 与 同位素
8质子 8中子
8质子 9中子
观察:这两种氧原子 的核电核数是多少?
8
具有相同核电核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如:氧元素就是所有核电核数为8的原子的总称
P11读图题,思考: 氧元素的三种氧原子,它们的质子数、中子数和电 子数都相同吗?
8质子 8中子
8质子 9中子
8质子 10中子
练习课本14页5、6题
小结: 物质
1、
核外电子
夸 克
2、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称为核电荷数
阳离子:带正电 3、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
4、构成物质微粒共有分子、原子、离子。
练习:
P19第2小题:
②.利用它核反应放出巨大能量。例核潜艇、原子弹、氢 弹。
③.利用它的示踪性。免疫研究、古董鉴定、测定年代、 化学分析。
1、氕、氘、氚三种原子具有相同的( C )
A、原子质量
B、原子核结构
C、核电荷数
D、中子数
2、 我国计划在2007年发射一颗绕月探测卫星, 其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氦3的 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
四、带电的微粒——离子
1.我们把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钠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氯离子)
2.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3.构成物质微粒共有分子、原子、离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硫酸铜晶体是由___铜__离_子_________、 • _硫__酸__根__离_子_____和___结_晶__水______构成
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

【课时练习】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2章 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原卷版)

【课时练习】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2章 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原卷版)

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2章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课时练习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1.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B.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C. 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D. 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2.原子论开辟了从微观世界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新纪元。

下列哪位科学家最早提出了原子的概念()A. 牛顿B. 爱因斯坦C. 道尔顿D. 阿基米德3.曾经充满活力的碧波,滋养着740平方公里土地的母亲河“温瑞塘河”,而现今由于生活污水的肆意排放造成了重度污染,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氮、磷含量严重超标,这里提到的“氮”、“磷”指的是()A. 分子B. 原子C. 离子D. 元素4.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 )A. 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B. 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C. 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D. 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5.我国著名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铕等9种原子质量新值,已知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核电荷数为63,则铕原子的核外电子为()A. 63B. 89C. 152D. 2156.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 电子数B. 中子数C. 最外层电子数D. 质子数7.下列关于原子核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一般由质子和电子构成B. 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 一般由电子和中子构成D. 一般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8.俄罗斯科学家利用第72号元素铪和第74号元素钨精确测出月球至少比地球早700万年形成。

铪、钨两种元素原子本质的不同是()A. 核内质子数目B. 核内中子数目C. 核外电子数目D. 相对原子质量9.下列关于元素的理解,正确的是()A. 元素的种类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B. 中子数相等的原子的统称叫元素C. 元素既论种数,也可计个数D. 自然界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10.科学家用质子数为20的钙离子,轰击核电荷数为98的锎元素靶,使两种元素的原子核合并在一起,合成核电荷数为118的新元素。

【教学课件】《第3节原子的结构模型》(18张ppt )

【教学课件】《第3节原子的结构模型》(18张ppt )
A. 甲和乙是同一种元素 B. 甲和乙的核电荷数不同 C. 乙和丙核外电子数相等 D. 乙和丙互为同位素原子
4、 在①分子 ②原子 ③质子 ④电子⑤离子 ⑥原
子核 ⑦中子 ⑧元素中,选择: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__①__②__⑤____ ,其
中__②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它是由 __⑥___和___④__构成的。
20
17
氯离子
17
17
20
18
失电子 阳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
离子形成原因:原子
带电的原子 (或原子团
阴离子 带负电的离子
得电子
) 硫酸铜(CuSO4)是由铜离子Cu2+ 和 硫酸根离子SO42构成的。
金属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 少于_4__个。在化学反应中易_失__去__电子,形 成_阳___离子。Ex:钠、镁、铝、铁
带负电荷 9.1176×10-31千克
(1)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为什么原子呈电中性?
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质量+中子质量 夸克
四、随堂练习
1.原子核( B )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2.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B ) A.分子 B.原子 C.中子 D.质子
[3]极少数被弹射了回来,原因是: α粒子撞击到了带正电荷、质量大、体积很小的核。 。
α粒子散射实验
二、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
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1)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2)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中 在原子核里; (3)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 绕太阳运动那样。“行星模型”

八年级科学下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模型教学设计及反思

八年级科学下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模型教学设计及反思

科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原子结构的几种模型及其特点,了解电子、质子、中子在原子中的分布情况。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模型展示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科学问题,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了解原子结构的几种模型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1.能够理解原子结构的几种模型是如何发展和演变的。

2.能够通过实验和模型展示的方式观察和分析原子的组成结构。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放映一段关于原子模型发展历程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原子结构的兴趣和思考。

2.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以PPT的形式介绍原子结构的几种模型,包括汤姆逊的“西瓜糖葫芦模型”、卢瑟福的“太阳系模型”和玻尔的“能级模型”,并讲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

3.实验展示(2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原子实验,需要的材料包括小球、面包板、弹簧和磁铁。

实验流程如下:(1)将小球插在面包板上,利用磁铁吸引小球,让小球围绕磁铁旋转。

教师解释这个实验可以类比原子结构中的电子绕着核运动的情景。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如电子绕着核运动近乎于在一个平面上旋转等。

(3)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可以比喻太阳和行星的运行轨道。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实验能否证明原子的结构?4.理论总结(15分钟)根据实验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

通过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了解电子并非简单地绕核运动,而是存在着各自的能级,不同能级又有着不同的能量。

5.深入探究(15分钟)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原子模型的理解,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是否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位置是固定的?如何解释不同元素的化学性质差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归纳总结不同模型的观点,了解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位置是不确定的,不同元素的化学性质差异主要由电子的分布决定。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概括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布置相关阅读作业。

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PPT课件(初中科学)

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PPT课件(初中科学)

6
6
中子数
6 7 8
核外电子数
6 6 6
特点
元素
原子
(宏观 概念) 只说几种元素,不说几个元素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微观 概念) 既说种类,也说个数
3、同位素原子的应用
同位素原子在工业、农业、医疗、国防等方面 有着广泛的应用。
(1)工业方面 核电站
利用铀元素的同位素U235的裂变反应释放的能量
中子数不相同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
2、同位素 我们把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 的同类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
例如,上述 3种氧原子的原子核内均含 8个质 子,而中子数不同,它们互为同位素原子。 元素是同位素原子的总称,同位素原子是一种 元素的不同种原子。
大多数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
浙江秦山核电站一期
浙江秦山核电站三期
(2)农业方面
跟喂 踪食 牛含 的有 消同 化位 吸素 取的 情饲 况料 。,
同位素养谱分析仪,用稳定同位素原子作为示踪原子 。
分别标记CO2和H2O,证明光 合作用释放的O2全部来自于水。
(3)医疗方面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对一些脏器进行扫描,诊断肿 瘤等疾病。
如汞元素就有 7种稳定的同位素原子。 氢元素也有 3种同位素原子。
氢的3种同位素
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
162C
核电荷数

1 1
H

2 1
H

3 1
H
(即质子数)
为了区分元素的同位素原子,有时把质子数和
中子数的总数标出以示区分。
原子种类 核电荷数 质子数
碳 的
碳—12
6

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第2课时)

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第2课时)

原子的同位素的应用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原子示踪,对甲状腺、肝、肾、脑、 心脏、胰脏等脏器进行扫描,来诊断肿瘤等疾病。例如: 人体内的甲状腺将人体吸收的碘绝大部分集中起来制成 甲状腺素,以调节人体中的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的新陈代谢,正常的甲状腺吸收的碘量是一定的,如果 甲状腺功能强,吸收碘的能力就强,如果甲状腺功能弱, 吸收碘的能力就弱。所以,口服 NaI-131 ,一定时间后, 观察I-131 聚集情况,根据I -131吸收的快慢和多少, 与正常值比较便可判断它的功能状态。此外用131I — 马尿酸可测定肾功能,用51Cr 可以测定脾功能,用 60Co 可以改善癌症的治疗(即放射疗法)等。
同位素的表示
为了区分元素的同位素原子,有时把质子数和中 子数的总数标出来区别,如碳—12……,氧—16……
符 号
碳 的 同 位 素 氧 的 同 位 素
原子种类 碳—12 碳原子 碳原子 碳 —13 碳 —14 碳原子 氧 氧原子 —16 氧 氧原子 —17
质子数+中子数 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核电荷数 6 6 6 8 8 质子数 6 6 6 8 8 中子数 6 7 8 8 9 核外电子数 6 6 6 8 8
原子的同位素的应用
在工业上,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可以测井探矿、无损探伤、检查 管道泄露或管道堵塞等。例如:检验一个部件是否严密,可以 先将部件放入一个密闭容器内,然后充入 85Kr 气体,再将气体 抽出,检查部件内是否有85Kr ,如果部件内没有85Kr ,则说 明部件严密。再如: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的同 时,常常伴随γ射线的产生,利用这个性质,可以进行测井探矿。 探测时,将放射性同位素系入深井,γ射线射在岩层上被散射后 可以进入γ射线探测器里,γ射线的吸收和散射程度,与岩层物质 的密度和元素的原子序数有关,密度大,吸收γ射线就多,探测 器输出电流强;密度小,吸收γ射线就少,探测器输出电流就弱。 通过探测器输出信号的强弱,可推知岩层的位置和厚薄,为煤、 石油等的开采提供准确的地下信息。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原子结构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原子结构

知识的拓展
▪ 实验证明,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 “夸克”构成。
有关夸克的结构和性质仍有探索和研究中……
畅谈收获: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原子核 原子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通过这节课,你在学习方法和思想上有哪些 收获?
3.符号:
+11 2 8 Na+
+122 8 Mg 2+
+9 2 8 F-
+172 8 8 Cl -
+10 2 8 +11 2 8 1 +17 2 8 7
8个
1个 7个
稳定

失去电子 阳离子Na+
_
得到电子 阴离子Cl
小结
原__子_核__ 原子
_质_子_(每个质子 带一个单位 正 电荷) 中__子_(不带电)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一)
知识回顾
▪ 1.分子是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的最小粒子。 ▪ 2.原子是 化学变化中 最小的粒子。
▪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
近代科学原子论(1803年)
▪ 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 分的粒子——原子构成。
核电荷数 (质子数)
电子层
电子层上排布的电子数
练习:
画出核电荷数(质子数)分别为10,11,17的三 种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0 2 8
+11 2 8 1 +17 2 8 7
氖(Ne)
钠(Na)

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_原子结构的模型.doc

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_原子结构的模型.doc

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发展史1、道尔顿:实心原子结构模型(提出近代原子学说的科学家是道尔顿)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西瓜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的电子嵌在中间。

发现电子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行星模型”,实验过程一一用带正电荷的a粒子轰击金属箔,发现:大部分沿直线运动、极少发生偏转、有的被反弹金箔(a)4、玻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分层运动5、现代科学理论:“电子云模型”,电子像云雾一样笼罩在核的周围,有的区域多,有的区域少----- 说明建立模型往往需要一个不断完善和不断修正的过程二、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担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很小,但原子核更小。

若把电子运动的范围比作一个大型运动场的话,原子核就像运动声里的一粒芝麻。

二、原子核的结构⑴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⑵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在整个原子质量中所占比重极小,可忽略不计,因而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⑶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是所有原子核都有中子⑷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5)原子的相对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典型例题】例1.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A.质子、中子、电子B.质子、电子C.中子、电子D.质子、中子例2.有下列粒子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其中带正电荷的有 ______________ ,带负电荷的有__________ ,不带电的有____________ ;在同种原子中,粒子数目一定相同的是 ______________ (质子和电子)。

例3.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

B. 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C. 一切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 数目、质量保持不变,可 构成新的分子
元素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元素的个体,是体 现元素性质的最小微粒
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
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 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
组成的
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020/5/31
单质
化合物
定义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分类
非金属单质:C 、 H2、 O2 稀有气体:He、Ne、Ar
1.氧化物:由氧元素与另一 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
水、二氧化碳 2.酸、碱、盐
2020/5/31
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C )
A.核外电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质子数不同 D.原子的质量不同
例题1 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C D) (A)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
6 11
8
中子数
0 6 12 8 30
中子 夸克 氧原子核 质子 一杯水→水分子 氧原子 核外电子 氢原子
3、比较原子中质子、中子和电子的
质量大小
质子质量为: 1.6726×10-27kg
中子质量为:1.6748×10-27kg
电子质量为: 9.1176×10-31kg大约 为 质子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子的1/1864
核外电子(带负电) 原子 (不带电) 原子核 质子 (带正电)
中子 (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由夸克构成
在原子中, 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带电 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显电 中性 .
原子种类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 子数
氢原子
1
1
0
1
氦原子
2
2
2
2
碳原子
6
6
8
6
氮原子
7
7
7
7
铝原子
13
13
14
13
硫原子
16
16 17
16
氯原子
17
17 20
17
铁原子
26
26 30
26
小 结:
1、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 电 荷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2 、原子核中不一定有中子 (氢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没
有中子)
原子种 核电荷


氢原子 1 碳原子
钠原子 氧原子 铁原子 26
填表
质子数 核外电 子数
原子核
最外层电子数
2020/5/31
(1)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 元素种类
(2)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 化学性质
(3)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异 同决定微粒是原子,还是离子
2020/5/31
(三)、各类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
1、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有8 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层时有2个电 子),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化学 性质稳定。
2.同位素——原子的“孪生兄弟”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相同, 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 统称为同位素原子。
练习
三氧化二铝和四氧化三铁中各含 什么元素?其中相同的元素是 什么?
答案:三氧化二铝中含铝元和氧 元素,四氧化三铁中含铁元素 和氧元素。相同的是氧元素。
例题5 有两种微粒,所含质子数相等,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它们属同种元素 (B)它们属不同种元素 (C)它们是同一种原子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构成
能否 分解
1.由原子直接构成
如:非金属单质:C
金属单质:Fe、Cu、Zn
2.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 质分子如:氢气H2、氧气O2
单质一般不能分解为更 简单的物质
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 分子,然后再由分子构成 化合物 如:水: H2O 氧化铜:CuO
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分 解为两种或更多种物质
金属单质:Fe、Cu、Zn
2020/5/31
例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就变成稀有 气体元素氖的原子
(B)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就变成了和氩原子 电子层结构相似的阴离子
(C)两种微粒,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相同,化学 性质一定相同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元素,一定是 金属元素
2020/5/31
三、元素与同位素
2020/5/31
原子 核电 质子 中子 电子 种类 荷数 数 数 数
碳原子 6 6 6 6 碳原子 6 6 8 6 氧原子 8 8 8 8 氧原子 8 8 9 8
同位素的表示方法
质子数+中子数
质子数
O 17
8
或写为:17O 或O-17
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也可称为原子的质量数
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
2、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
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
(金刚石 石墨 足球烯)
讨论:
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有 什么不同?这与物质结 构有什么关系?
结构
性质
总结:
1、钠与氯气反应的现象、 表达式。
2、理解离子、阴离子、 阳离子的概念。
3、构成物质的微粒。
普通氢
氕:H (
H 1
1
)
重氢
氘:D (
H2
1
)
超重氢
氚:T (
H3
1
)
大多数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
同位素原子的质量不同,化学性 质基本相同;
同位素原子在工业、农业、医
疗、国防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元素符号
元素 氢 氦 锂 铍 硼 碳 氮 氧 氟 氖
质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数 符号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得1e—
氯原子
失 1e-
钠原子
氯离子
+
钠离子
静 电 作 用
氯化钠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阳离子 原子失去电子——质子数大于电
子数——带正电——阳离子。 2. 阴离子 原子得到电子——质子数小于电
子数——带负电——阴离子。
总结
原子如何变成离子的?那一部分 发生了变化?
失电子原子变成( 阳 )离子, 得电子原子变成( 阴 )离子; 原子(不带 )电,阳离子带 ( 正 )电荷,阴离子带 ( 负 )电荷。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得失电子后可以认为其质量不变
补充: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一)、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决定 了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020/5/31
电子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K LM N O P Q
核外电子的能量
依次增大
离核距离
依次增大
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电子 层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 电子层运动
组成的 (B)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组成的 (C)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
个氧原子构成的 (D)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020/5/31
例题2
蔗糖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加热, 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试推断蔗糖这 种物质的元素组成
因为是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进行的反 应,所以没有其他物质参与反应。在化学 变化中,元素的种类、质量保持不变。反 应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这两种物质 共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由此可以推 断蔗糖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蔗 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He +2 2
Ne +10 2 8
2020/5/31
2、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 子数一般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 去电子
Na +11 2 8 1
Mg +12 2 8 2
2020/5/31
3、非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 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在化学反 应中易得到电子
O +8 2 6
Cl +17 2 8 7
原子
原子核(带正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二、揭开原子核的秘密
• 例如:氧原子核外有8个 电子,氧原子核内带8个 单位的正电荷.
• 碳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则碳原子核内带( )个
单位的( )电荷.
原子核的结构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2020/5/31
核外电子排布主要遵循的原则
1、电子首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 层,然后由里往外排
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 n2个 (n为电子层数)
3、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
2020/5/31
(二)、原子结构示意图
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核外电子排布 (以钠原子为例)
核内质子数
弧线表示电子层
Na +11 2 8 1
第3节 原子结构模型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
原子的发现
道尔顿近代原子学说 实心球体
原子模型的建立
1、汤姆生模型(发现了原子内有电子,同时 测得电子带负电)
象 西 瓜
2、卢瑟福模型(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
原 子 核
3、波尔模型
波尔的分层模型
电 子 分 层 排 布
电 子 云
原子的结构
2020/5/31
3、某中性微粒X所含的质子数是11、据
此还不能确定微粒的( B )
A、元素种类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4、下列微粒数能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中子数和电子数
氧元素的三种原子的原子 核的差异:
8个质子 8个中子
8个质子 9个中子
8个质子 10个中子
2020/5/31
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