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及建议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及建议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有效的防治技术可以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以下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要点及建议。
一、病虫害监测和预警1. 建立病虫害监测系统,定期检查农田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发现和报告。
2. 采用现代化的病虫害预警技术,如气象条件预报、遥感监测等,提前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趋势,为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二、选择抗病虫害品种1. 选择抗病虫害品种进行种植,抗病性和抗虫性是品种选择的重要指标。
2. 避免连作和单作,实施合理的轮作制度,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三、土壤改良和病虫害防治1. 合理施肥,保持土壤肥力平衡,提高植物的抗病虫能力。
2. 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 实施绿肥种植,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土壤中病菌和虫害的滋生。
四、病虫害生物防治1. 采用生物防治剂,如微生物制剂、昆虫天敌、天然植物提取物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2. 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对病虫害进行生态平衡防治,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五、病虫害物理防治1. 采用物理方法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如温度处理、光线照射、电磁辐射等。
2. 使用防虫网、遮阳网、冷暖棚等物理屏障,阻隔病虫害的入侵和传播。
六、化学防治1.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程度选择适当的农药,并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施药。
2. 使用化学农药时要注意剂量、频次和喷洒方法,避免过量使用和滥用。
七、病虫害综合防治1. 采用综合防治方法,结合物理、生物和化学手段,综合控制病虫害。
2. 实施无公害农业和有机农业,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八、科学管理和技术指导1. 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习性和病虫害发生规律,制定科学的种植管理和防治方案。
2. 积极推广农业技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对病虫害防治的意识和能力。
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成为现代农业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农业措施、生物措施和化学措施。
一、农业措施1. 合理轮作:轮作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措施,通过合理轮作可以降低土壤中病虫害的发生。
轮作可以改变农作物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的繁殖和传播机会,还可以调整土壤养分的平衡,提高土壤质量。
2. 适时翻耕:适时翻耕可以破坏病虫害的生物环境,减少害虫和病菌的滋生。
通过翻耕,可以防止害虫在农田中的越冬,避免害虫群体的持续发展。
3. 混作种植:适当混作种植可以增加农田的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混作种植可以阻碍害虫的飞行和寄生,还可以让病虫害在农田中难以扩散。
二、生物措施1. 天敌引入:合理引入天敌可以有效控制农田中的害虫。
适用的天敌包括昆虫和小型哺乳动物等,它们可以捕食和寄生害虫,减少害虫的数量。
2. 有益微生物的利用:有益微生物如苏云金杆菌、木霉等可以降低农田中病菌的数量,通过喷施有益微生物的制剂可以有效防治农作物病害。
3. 防治剂的利用:某些生物制剂可以有效防治特定的农作物病害。
这些生物制剂可通过喷洒到作物上,抑制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减少病害的发生。
三、化学措施1. 农药喷洒:化学控制病虫害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通过喷洒适量的农药可以杀灭害虫和病菌。
但是,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保护人员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遵循使用说明书的操作方法。
2. 化学诱杀剂的使用:化学诱杀剂可以吸引害虫群体集中到一定区域,然后使用农药进行灭杀。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化学预防剂的喷洒:化学预防剂可以在作物生长期间进行喷洒,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这些化学预防剂具有杀菌或杀虫的作用,可以提前抑制病害的发展。
综合利用上述农业措施、生物措施和化学措施,农民可以科学合理地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增加农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病虫害是农田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它们给作物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为了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防治技术。
下面将详细介绍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包括预防措施、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一、预防措施1.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持农田周围的生态环境,减少杂草、野草的生长,清除作物残余物,避免病虫害的滋生。
2.合理的种植布局:采用合理的种植方式和适当的间隔距离,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3.选用抗病虫害品种: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作物品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4.轮作和间作:采用合理的轮作和间作方式,增加土壤的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二、生物防治1.利用天敌:引入具有天敌作用的昆虫或动物,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进行生物防治。
2.利用微生物:利用具有杀菌或杀虫功效的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等,进行生物防治。
3.利用植物抗性:利用一些植物的抗性物质,如挥发性物质或根系提取物,对抗病虫害。
4.利用拮抗细菌:引入一些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与病原菌竞争资源,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三、化学防治1.选择适宜的农药:根据病虫害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适宜的农药进行防治,注意合理使用,避免过量施用。
2.科学施药:根据病虫害的生物特性和防治周期,选择合适的施药时间和方法,提高防治效果。
3.农药调控病虫害:根据不同的病虫害,采用不同的农药进行调控,防止病虫害的抗药性产生。
4.合理药剂组合:根据病虫害的复杂性,合理搭配不同的农药进行喷药,提高防治的综合效果。
综合防治病虫害需要农民在生产中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性措施,预防措施是最基础的,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生物防治是一种较为环保和可持续的防治方式,它能够利用生态系统中的天敌和微生物来控制病虫害。
化学防治在特定条件下是必要的,但要注意科学使用农药,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综合使用这些技术手段,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及建议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及建议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对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农民需要掌握一些防治技术要点和建议。
本文将就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及建议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1.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选择抗病虫害力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降低农作物受病虫害侵袭的风险。
抗病虫害品种能够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2. 合理施肥土壤肥力充足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降低发病率。
在施肥时要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期和需要,科学施用有机肥、矿质肥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保持土壤肥力的平衡。
3. 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可以有效减少农作物间的空隙,增加植物的竞争力,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密植后的农作物能够形成较为紧密的植被,有助于阻断病虫害的传播途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 合理轮作合理的轮作可以降低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通过轮作可以改变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减少土壤中病虫害的滋生,保持土壤健康,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5. 选种适量品种在种植农作物时要选择适量的种植品种,避免过度密植导致植株生长不良,易受病虫害侵袭。
合理的选种可以保证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良好,提高其抗病虫害的能力。
6. 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环节。
包括及时除草、松土、排水、通风等措施,保持农田的整洁和干燥,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7. 及时发现并精准防治病虫害农民在农田中要时常巡查,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对于不同的病虫害,要采取相应的农药防治措施,进行精准防治,避免过度使用农药。
1.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要注重综合治理,避免单一防治措施,不断更换农药和种植品种。
单一防治措施容易导致病虫害的抗性产生,造成防治难度的增加。
2. 加强科学病虫害防治知识的学习,提高农民的病虫害防治意识和素质。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手册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手册一、引言农作物病虫害是农田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农作物防病防虫能力,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稳产,制定一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手册是非常必要的。
二、病虫害防治原则1. 综合防治原则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
2. 预防为主原则通过遵循农作物种植规范、做好田间管理和农田环境保护等工作,提高农作物自身的防病能力,减少病害发生。
3. 综合施策原则根据不同农田环境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灵活应对病虫害的发生。
三、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1. 水稻病虫害及防治(1)水稻稻瘟病的防治:选用抗病品种、良好的水田管理、合理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
(2)水稻螟虫的防治:黄肚稻螟采用稻纵卷叶片恶化方法,白背飞虱采用选用抗虫品种以及化学控制等措施。
2. 小麦病虫害及防治(1)小麦赤霉病的防治:采用清理麦田秸秆、消毒种子、合理轮作和早期预警等综合防治措施。
(2)小麦蚜虫的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如拟除蚜菌)、合理施肥和化学防治等手段。
3. 玉米病虫害及防治(1)玉米白粉病的防治:采用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法。
(2)玉米螟虫的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如昆虫天敌)、合理田间管理和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
四、防治技术管理1. 种植技术(1)选择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好的品种进行种植。
(2)合理施肥,注意土壤的调理和肥料的合理施用。
(3)遵循农作物的种植规范和农田管理措施,定期除草、修剪等工作。
2. 农田环境保护(1)采用轮作休闲制度,合理安排种植作物的间隔,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2)及时清理田间杂草、残茬秸秆等,减少病虫害的滋生条件。
(3)注意水田的水质管理,保证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灌溉水源质量。
(4)合理使用农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和剂量使用。
3. 收获和后期处理(1)采取适当的收获方式和时间,减少农作物的机械损伤和疾病传播。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及建议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及建议农作物病虫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合理的防治措施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及建议:一、生态控制生态控制是指通过调整生态环境,使害虫及病菌不能生存繁殖,或者其数量得到有效控制。
具体措施包括:1. 构建生态系统在农田中合理种植不同作物种类,增加杂草及其他草本植物的种植,增加田间落叶和田间生物的数量,生成足够多的田间气流,使病虫害得不到适宜生存的环境。
2. 种植马铃薯马铃薯是一种优秀的生态控制作物,种植马铃薯可以在田间制造有益的气流并引入天敌,马铃薯的茎叶中含有一定的毒性,可以抑制农作物的病虫害。
二、物理控制物理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物理手段来遏制病虫害的发生,具体措施包括:1. 温度控制控制温度可以有效地防治病虫害,用土壤增温、墙面太阳能彩釉涂料等方法可以提高地面温度,防止霜冻;用覆盖膜控制温度和湿度,以防止病虫害滋生。
2. 光线控制保证光照充足,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并合理控制光照强度有助于加强作物的免疫力。
三、化学控制化学控制是指通过添加化学农药或其他化学物质来消灭病虫害,具体措施包括:1. 使用化学农药在相应的防治方案下,选择合适的农药剂型、浓度和用药量,防治病虫害。
低剂量高效、全面兼顾、环境友好、安全稳定的农药应是主流。
2. 加强解剖生物学研究加强研究害虫的生态习性、交配及产卵习性,研究不同生长发育期的病虫害生物学特性,掌握病虫害的生命规律,可以为化学防治提供更为有效的理论基础。
1. 青蛙控制病虫害青蛙是天然的杀虫剂,可以捕食田间的害虫,减少病虫害。
2. 引入对病虫害敌对的生物有益菌防治病虫害可引入具备控制、杀灭病虫害功效的有益微生物。
例如,稻谷枯萎病的防治,可在成熟期向田里灌入二稻干菌粉,促进抗性菌的生长繁殖,杀灭病原微生物及增强谷粒质量。
综上所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是多方面综合实施的,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技术措施实施防治。
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及策略
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及策略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作物遭受病虫害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为了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提高农业产量,病虫害综合防治成为当今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些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方法及策略,帮助农民和专业人士有效应对这一问题。
一、生物防治方法1. 引入天敌:通过引入一些天敌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传播,比如埋葬蜂能攻击果实内的害虫,让它们无法成熟和孵化。
或者引入蜘蛛来捕食害虫。
2. 使用杀虫剂:采用一些生物杀虫剂,如烟酸甲酯、菊酯等,对一些害虫进行有效控制。
这些杀虫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二、物理防治方法1. 使用陷阱:通过设置陷阱来吸引和捕捉害虫,如黄色粘虫板、诱虫灯等,可以有效降低害虫的繁殖数量。
2. 影响害虫活动的环境:改变害虫的生存环境,如通过堆肥来改变土壤酸碱度等,迫使害虫离开或无法在该区域繁殖。
三、化学防治方法1. 使用除草剂:除草剂可以有效地控制一些杂草的生长,防止其与农作物争养分和水分。
2. 使用杀菌剂:对于一些农作物遭受真菌感染引起的病害,可以采用杀菌剂进行防治,比如铜剂、三唑酮等。
四、预防性措施1. 科学施肥:科学合理地施肥可以增强农作物的免疫力,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减少害虫的侵害和疾病的传播。
3. 清除病虫源:及时清除病虫源,如病叶、害虫的卵等,可以减少害虫疾病的传播。
4. 饲养优质害虫:培育一些对农作物有益的害虫,如瓢虫、蚜虫等,来控制一些有害的害虫种群的繁殖。
五、综合防治策略1. 综合防治: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例如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结合使用,可以增强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2. 多措并举:结合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手段,对病虫害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防控。
3. 定期监测和评估:定期监测农作物的病虫害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对防治措施进行评估和调整,及时处理病虫害的情况。
综上所述,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及策略多样化且相互配合,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和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将会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一、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
其中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技术措施:1. 温度控制:通过调节温度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例如,在温室种植时可以利用温室内的温度控制技术,调节温室的温度,以防止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2. 光照控制:利用光照条件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有些病虫害对光照敏感,通过调节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3. 隔离防治:将受病虫害侵害的植株隔离开,避免病虫害的传播。
例如,在发现病虫害的植株时,及时将其移除或隔离,以免病虫害传播至其他植株。
二、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天敌、微生物或其他生物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生物防治技术措施:1. 天敌引进:引进天敌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天敌是指能够捕食或寄生病虫害的生物,如蜘蛛、寄生蜂等。
通过合理引进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2. 微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微生物来防治病虫害。
例如,利用昆虫病毒、细菌等来感染和杀死病虫害,达到防治的效果。
3. 植物抗病虫害品种选育:通过选育抗病虫害的植物品种,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对农作物进行基因改良,提高其抗病虫害能力。
三、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化学农药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化学防治技术措施:1. 农药喷洒:根据病虫害的类型和程度,选择合适的农药,并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进行喷洒。
喷洒农药可以迅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2. 化学诱杀:利用化学物质来引诱病虫害,并在其接触到化学物质后死亡。
这种方法可用于病虫害密集的地区,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3. 药物处理:将种子或苗木浸泡在含有防治病虫害药物的溶液中,以提高其抗病虫害的能力。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案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案「篇一」近年来,随着种植制度和耕作方式变化,小麦茎基腐病呈逐年快速加重趋势,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对粮食生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小麦茎基腐病防治,重点要落实预防措施,抓好保健栽培防病、药剂“一拌一喷”等关键环节,控制病菌前期侵染,降低后期发病程度。
具体防治技术方案如下。
一、加强保健栽培防病(1)选用抗耐病品种。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有效措施,各地要根据近年田间观测和抗性鉴定情况,选择种植适合当地条件的小麦茎基腐病抗耐病品种,或抗逆性强的品种。
(2)合理轮作。
常年发病较重的小麦-玉米连作区,每隔2~3年,玉米与大豆、棉花、花生、蔬菜等作物进行轮作,切断菌源连续积累的途径,降低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危害。
重病田改种大豆等经济作物。
(3)适当深翻。
小麦—玉米连作秸秆还田地块,秸秆尽量打碎腐熟还田,播前土壤深翻,深度约30厘米左右,将表层秸秆或残留物翻至土层下,压低病原菌基数,降低病害发生危害。
每隔3年深翻一次。
(4)适期晚播。
各地应根据当地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和天气情况,适当推迟小麦播种时间5~10天,晚播地块需要适当加大播种量并控制播种深度,适宜的播种深度为3~4厘米。
(5)精耕细管。
土地深翻后,耙细整平。
合理施肥,忌偏施氮肥。
天气干旱有利于发病或加重病情,田间管理中需注意及时浇水。
盐碱地区采用深层地下水浇地易导致发病加重,宜采用地表水灌溉。
二、加强种子处理秋季小麦播种后至越冬前是小麦茎基腐病菌侵染的关键时期,采取种子包衣或拌种处理是有效预防发病的关键。
可结合小麦其他病害的预防,选用含有咯菌腈、戊唑醇、种菌唑、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胺等成分的药剂进行种子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兼治效果。
如采用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戊唑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或吡唑醚·灭菌唑种子处理悬浮剂包衣或拌种处理小麦种子,在防治小麦散黑穗病或纹枯病的同时,对小麦茎基腐病也有较好的兼治效果。
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及方法
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及方法
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及方法
作物病虫害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病虫害的
综合治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和策略:
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菌、细菌等自然界的生物来控制
病虫害。
例如,引入益虫来捕食害虫,或使用有益的微生物来防害。
2. 物理防治:通过物理手段来控制病虫害的传播和繁殖。
利用
隔离网、陷阱、捕虫板等来阻止虫害入侵。
对于病害,可以使用高温、低温、紫外线等物理方法来杀死病菌。
3. 化学防治:利用化学农药来杀死病虫害。
这是常用的防治方法,但需注意化学农药使用对环境和生态的负面影响。
4. 栽培管理: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合理的间作、轮作、适时的施肥和灌溉等,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虫
害能力。
5. 合理使用农药: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遵循使用说明,按照
推荐剂量和使用时间来使用,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6. 监测和预警:定期巡查作物,观察是否有病虫害的迹象。
通
过监测和预警,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避免病虫害的扩散和
严重损害。
7. 培育抗病虫害品种:通过选育和引进抗病虫害的耐受品种,可以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防治的压力。
综合利用上述方法和策略,可以实现对作物病虫害的有效治理和控制,保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综合选择和调整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病虫害的防治也需要与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病虫害种类等因素相结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及建议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及建议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问题之一,它会对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以下是一些技术要点和建议。
一、合理的田间管理1.合理选择和调整作物种植结构。
通过合理选择不同作物的种植结构,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风险。
避免连作连种同一作物,可以减少特定病虫害的流行。
合理轮作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作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2.做好一季作物的收尽收残工作。
定期清除留在田间的秸秆和残茬,可以减少病虫害源的存留,避免病虫害在下一季作物中传播。
清除残茬可以减少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和虫卵的数量。
3.及时清除病虫害的株体和虫体。
发现有病虫害的植株应及时移除,避免病虫害的进一步蔓延。
虫体也需要及时清除,以减少其对农作物的危害。
二、科学施肥1.合理进行土壤肥力调查和分析,根据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合理施肥。
缺乏某种养分的土壤容易引发作物病虫害,并且缺肥的作物自身免疫力较弱,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2.优先选择有机肥。
有机肥对土壤肥力的改善和调节有明显效果,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3.避免过量施肥。
过量施肥会导致土壤的肥力过高,使作物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三、科学选用农药1.依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病虫害的生活习性,选择适宜的农药进行防治。
不同的病虫害对农药的种类和使用方式有不同的要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注意选择绿色环保的农药。
有机磷农药等对人畜和环境有一定的毒害性,农户在使用时应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对人畜和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3.注意合理使用农药。
过量使用农药会导致病虫害对农药产生抗性,使农药的防治效果减弱或失去作用。
四、加强农田管理和观察1.严格落实农田管护责任。
地块应定期清理、修整,并注意病虫害情况反馈。
防治农田杂草杂菌滋生是病虫害爆发的隐患,因此要保证田间不积水和清洁干燥。
2.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
定期巡视农田,观察作物状况和病虫害活动,及时发现和掌握病虫害的情况,并及时报告和采取防治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与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与措施作者:冯德来源:《农业与技术》2017年第19期摘要: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根据虫害类型以及主要特征,对其进行对症下药,同时要严格按照病虫害防治标准,科学控制药量,积极树立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观念,以此在消灭病虫害基础上,有效提高我国农作物产量以及品质。
本文以我国榆林市子洲县的农作物管理作为此次探讨的主题,重点对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农作物;综合防治;病虫害;措施分析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1032025前言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使用化学药品进行病虫害防治,这样的做法不仅会带来周围环境污染问题,还会因为药品残留超标,控制力减弱而对人员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为了实现对农作物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将害虫消灭掉,以此确保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但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强化病虫害管理[1],及时为农作物提供一个优良,健康的生长环境,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不受污染。
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将农药产生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生产出无公害的绿色产品,以此有效保证使用者的健康。
1 实例分析农作物种植状况我国榆林市子洲县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等,近年来在种植户人员的共同努力以及农作物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榆林市子洲县粮食面积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地膜玉米产量大幅度增长,瓜果,蔬菜等种植面积稳定增加,据工作人员统计,2013年榆林市子洲县农作物产量比2012年农作物产量增长了2倍,由此可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病虫害防治能够大大提升农作物产量。
2 农作物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措施研究生物防治指的是利用病原物和微生物之间抵抗作用来进行防治,以此更好保证农作物产量以及质量。
目前在农作物虫害防治中主要采用了抗霉菌素,链霉素,井冈霉素,宁南霉素等方式,及时消灭了害虫,确保了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为实现农作物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作物病虫害问题逐渐凸显。
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国家的粮食安全。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各级政府、农业科研机构和农民不断探索和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综合防治的概念和意义综合防治是指采取综合手段,从农田生态环境、作物品种抗性、农业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的一种方法。
传统的病虫害防治主要依靠农药和化肥,但其存在持久性污染和抗药性问题。
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减少对农药的依赖,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二、农田生态环境的建设农田生态环境是综合防治的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防治病虫害。
首先,要加强土壤管理,合理利用有机肥和化肥,增加土壤肥力,提高作物的营养水平,增强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其次,要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加强对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预测,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其发生和扩散。
另外,采用生物防治手段,如引入天敌、益虫和天敌菌等,建立农田生态平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三、作物品种抗病虫能力的提高培育抗病虫品种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通过传统育种和遗传工程等方法,培育出对特定病虫害具有抗性的品种,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也为培育抗病虫品种提供了新的途径。
各级农业科研机构应加强对品种抗性的研究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病虫能力。
四、农业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农业技术的创新和推广是综合防治的关键。
健全农业技术体系,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病虫害防治意识和技能。
利用无人机、传感器等现代技术,实现对农田病虫害的快速监测和预警,有效防止病虫害的扩散。
同时,加强对农药的研发和监管,推动绿色农药、生物农药和微生物农药的应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五、建立防治体系和联防联治机制为了更好地实施综合防治,需要建立健全的防治体系和联防联治机制。
病虫害防治的综合管理措施
病虫害防治的综合管理措施引言: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的重要问题,它们严重威胁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地防治病虫害,采取综合管理措施成为了当今农业发展的趋势。
本文将介绍病虫害防治的综合管理措施,以帮助农民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一、健康种苗管理健康种苗是预防病虫害的基础。
选用抗病虫害、健康且品质良好的种苗是防治病虫害的首要措施。
种植前,应对种子进行规范的处理,如用药物消毒、热处理等。
在苗期,要进行严格的苗床管理,包括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定期检查苗情并对病虫害进行预防性喷药。
二、合理田间管理合理的田间管理是预防病虫害的关键。
首先,要注意土壤的合理利用,合理施肥、调整土壤pH值等措施可以增强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其次,要进行合理的间作与轮作,防止病虫害在同一地区大面积蔓延。
此外,定期修剪农作物,清除病虫害感染的植株,消除病虫害的滋生源。
三、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病虫害防治手段。
通过引入天敌和有益微生物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释放天敌、利用昆虫杀虫菌和细菌等。
通过建立生物防治体系,可以形成生态平衡,减少农作物受害。
四、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病虫害防治中普遍采用的手段。
合理使用农药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然而,为了防止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应该遵循农药的使用规范,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并且合理控制使用量。
此外,定期轮换不同的农药,减少对单一农药的依赖,以避免产生抗药性。
五、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手段来阻断病虫害的传播途径和损害作物的方式。
常见的物理防治措施包括使用防虫网、鳞片纸等物理屏障,以阻挡病虫害的入侵。
此外,还可以利用高温、低温等温度条件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如利用高温熏蒸方法杀灭土传病虫害。
物理防治是一种无公害的防治方式,对环境影响较小。
六、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是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的关键环节。
政府和农业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传授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和技术。
主要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范文
主要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预防和防治,会对农作物产生巨大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一些主要种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控技术方案,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
1、玉米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1.1 化学防治玉米的主要病虫害有鞘翅目、玉米螟、芝麻叶螟、玉米腥黑飞虱、赤眼蜂、玉米结缘蜂等。
玉米鞘翅目及玉米螟是玉米生长期内最严重的危害因素。
在化学防治方面,可以使用草甘膦、乙草胺、噻虫嗪等杀虫剂和草甘膦、草铵膦等除草剂喷洒于玉米田地上。
1.2 生物防治在玉米病虫害的防治中,也可以使用生物防治措施。
绿僵菌、白僵菌、黄僵菌等是可以用来控制玉米螟等病虫害的天然杀虫剂,其使用方法为将病虫害吸咬的叶子或茎部涂抹上已提取出的杀虫菌液。
1.3 物理控制玉米病虫害的防控中,也可以使用物理防治方法,如使用玉米带铝箔、红色塑料薄膜等覆盖玉米田,能够有效地降低玉米螟的危害程度,并使玉米生长速度加快。
2、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2.1 化学防治水稻种子直接播种时,可使用氯氰菊酯、敌敌畏等杀虫剂,可以有效杀灭水稻的病虫害。
当水稻成长后,可使用阿维菌素、吡虫啉等农药喷洒到植株上。
水稻叶面发黄,则可以使用施肥和喷洒钾等微量元素,在保证营养足够的情况下对水稻进行养护。
2.2 生物防治对于水稻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法,可以用牛磺酸、菊酯类杀虫剂等天然杀虫剂进行药剂雾化,并使用绿色保护剂如有机肥料等,以增强水稻抗病、抗虫能力。
2.3 物理控制在物理防治方面,水稻种植过程中,可以在水田内放置草蝇、龟蝽等自然敌对昆虫,有助于控制水稻田中的害虫数量。
3、果树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3.1 化学防治果树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化学防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可使用各种杀虫剂、杀菌剂进行喷洒。
常用的杀虫剂有辛硫磷、霜硫磷、吡虫啉、氢氧化钴等,杀菌剂主要有硫酸铜、氧化钙等。
3.2 生物防治在果树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生物防治也是一种常用方法。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的一大挑战,严重影响着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农业生产者需要掌握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通过利用天敌生物、微生物和植物提供的生物控制剂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常见的生物防治技术包括昆虫天敌、捕食性线虫、昆虫寄生菌、病原菌和杀虫菊酯等。
1. 昆虫天敌昆虫天敌是一种通过捕食害虫来进行防治的生物。
比如瓢虫可以吃掉蚜虫,寄生蜂可以寄生在害虫体内导致其死亡等。
通过增加昆虫天敌的数量,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2. 捕食性线虫捕食性线虫是一种能够杀死一些害虫的微生物。
它们进入害虫体内,通过释放毒素杀死害虫。
利用捕食性线虫可以有效地控制一些地下害虫的数量。
3. 昆虫寄生菌昆虫寄生菌是一类能感染害虫的真菌。
当害虫接触到这些寄生菌或其孢子时,寄生菌会侵入害虫体内并分解其组织,最终导致害虫的死亡。
利用昆虫寄生菌可以有效地控制一些病虫害的发生。
二、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通过使用化学农药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常见的化学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等。
1. 杀虫剂杀虫剂是一种能够杀死或抑制害虫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杀虫剂有有机磷、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等。
使用适量的杀虫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害虫的数量。
2. 杀菌剂杀菌剂是一种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化学药剂。
它们能够抑制或杀死引起病害的病原菌,减少病害的发生。
常见的杀菌剂有苯酚类、二氯苯类和三唑类等。
3. 除草剂除草剂是一种用于防除杂草的化学药剂。
它们能够杀死或抑制杂草的生长发育,减少对作物的竞争,提高作物产量。
常见的除草剂有草甘膦、除草隆和草铵膦等。
三、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是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常见的物理防治技术包括温度控制、光线控制和气候调控等。
1. 温度控制温度控制是通过调控环境温度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例如,在夏季高温时,可以通过增加灌溉量或使用遮阳网等方式,降低作物受热害虫的侵害。
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有哪些
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有哪些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保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农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且有效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
一、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农作物的天敌或者微生物,对抗病虫害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生物防治方式包括:1. 使用天敌:鸟类、昆虫等天敌可以食用农作物上的害虫,如蚜虫、白粉病等。
在农田中设置鸟巢或者引入昆虫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数量。
2. 使用微生物:利用昆虫、植物病原性微生物等生物剂来控制病虫害的增殖。
常见的微生物防治方式包括使用有益细菌、真菌等。
例如,使用苦瓜病毒杀灭植物蚜虫。
二、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通过利用物理手段阻止病虫害的侵害。
常见的物理防治方式包括:1. 建立障离带:在农田中建立障离带,如利用沟渠、围栏等,来阻止害虫和病原菌的侵入。
2. 使用陷阱:设置贴黄板、黄色灯泡等吸引害虫落入陷阱,从而控制虫害的数量。
3. 温度控制:一些农作物病虫害对环境温度敏感,可以通过调节温度来防治。
例如,使用温室技术来控制温度,从而抑制病虫害的生长。
三、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来杀灭农作物病虫害的一种方式。
常见的化学防治方法有:1. 杀虫剂:使用杀虫剂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和生长。
杀虫剂可以通过喷洒、注射等方式施用到农田中,起到杀灭害虫的作用。
2. 杀菌剂:使用杀菌剂来控制病原菌的数量和传播。
杀菌剂可以通过喷洒、浸泡等方式施用到作物上,起到杀灭病原菌的作用。
3. 调节剂: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抑制害虫的生长和繁殖。
调节剂可以通过根部喷洒、叶面喷雾等方式施用,从而改变作物的生长环境,减少害虫的侵害。
四、合理耕作合理的耕作是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常见合理耕作方式包括:1. 混作轮作:通过混作或者轮作可以打破病虫害在农田中的生长环境,从而减少害虫和病原菌的侵害。
2. 善于栽培:选择适宜品种和合理的栽培方法,增强作物抵抗力,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政策与措施
措施
包括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强化检疫监管、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加大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力 度等具体措施。
03
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农业防治措施
种植结构调整
合理规划种植结构,避免单一作物连作,增加多 样性,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积极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 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建立多方参与机制
鼓励政府、科研机构、农民等多方参与,共 同推进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粮食安全。
品质下降
02
农业病虫害会导致农作物的品质下降,影响农产品的质量,降
低其市场竞争力。
增加生产成本
03
为了防治农业病虫害,农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增加了生产成本。
农业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保障粮食安全
有效的农业病虫害防治可以保障粮食的产量和质量,为国家粮食 安全提供保障。
提高农民收入
通过防治农业病虫害,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 收入。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病虫害防治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保护和改 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02
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政策
政策制定与执行
政策制定
政府根据农业病虫害发生情况和防治 需求,制定综合防治政策,明确防治 目标、原则和措施。
资金使用效益
提高防治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科学合理的预算和分配,确保防治 工作的有效开展。
技术保障措施
1 2
科技研发
加强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发,提高防治效果 和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一、植保工作方针我国现行的植保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这个工作方针是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同病虫害做斗争的经验总结。
同时,这个方针也吸取和借鉴了国外的植保工作经验。
在同病虫害长期斗争中,人们充分认识到以下几个问题:1、防治病虫害是一个生态问题,并非只是单纯地追求消灭防治对象。
2、防治病虫害,一般并非要灭绝病、虫,而只是要求把病、虫种群的数量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使其不致于引起减产和降低产品品质。
3、病虫害的发生是与多种因素有关的,人们可以通过利用和控制这些因素,以影响病、虫。
4、协调地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开展综合防治,可以达到经济、安全、有效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体现了以上理念,提出了两个指导思想。
一是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
不能等病虫发生了才去治,而是应该在病虫未发生之前,就采取各种措施去防止病虫的发生。
二是要有“综合防治”的思想。
也就是在同病虫害做斗争时,不但要以防为主,还要有整体思想和全局观点。
即要从生态观念出发,去考虑、安排防治措施。
要根据病、虫与农作物、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及环境等因素之间的辨证关系,因地、因时制宜,把各种防治方法以及其它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防治,把病虫为害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之下。
从而达到高产、优质、低成本、少公害的目的。
二、制定综合防治措施的原则制定综合防治措施的原则是,经济、有效、安全、简便。
“安全”指的是对人、畜、作物、天敌及环境不损害和污染。
“有效”指的是能大量杀伤病、虫或明显地压低病、虫的密度,起到保护农作物不受侵害或少受侵害的作用。
“经济”是指花费成本低,防治效果好。
“简便”是指能因地因时制宜,方法简便易行,便于群众接受。
具体地讲,有以下五点:1、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时,要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充分发挥其它措施的作用。
2、在防治一种病虫害时,可采用多种方法。
3、在综合运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时,要注意改进防治技术,特别是用药技术,使之既能杀死病虫,又能较大限度地保护天敌和发挥天敌的效能。
4、在多种病虫同时发生时,应力求兼治,化繁为简。
以一种防治措施尽可能地兼治多种病虫害。
5、进行综合防治时,还应充分发挥各措施之间相辅相成的作用,注意各措施之间的衔接、互补,以提高防治效果。
三、综合防治方案的类型1、以一种主要病、虫为对象,进行综合防治。
如对棉蚜的综合防治方案。
2、以一种作物所放生的主要病虫害为对象,进行综合治理。
如对小麦病虫害制定综合防治方案。
3、以整个农田为对象,制定综合治理措施。
如以某个乡、镇或地区为对象,制定各种主要作物的重点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方案,并将其纳入整个农业生产管理及整个生态环境管理体系中去,进行科学系统地管理。
植物检疫一、植物检疫的意义植物检疫简称植检,也叫法规防治。
它是根据国家颁布的法令,设立专门机构,对国外输入和国内输出以及国内地区之间调运的种子、苗木以及农副产品等进行检疫;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草的传入和传出,或者在传入以后限制其传播,防止向其他地区传播蔓延扩展的一项植物保护工作。
植物检疫是国家为了防止农作物的危险性病、虫、杂草随农产品传播蔓延,保障农业安全生产和顺利开展对外贸易所采取的整套措施之一。
也是病、虫、草害的防治方法之一,是植物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植物检疫的基本内容植物检疫一般分为对外和对内检疫两个方面。
对外检疫是对内检疫的保障,对内检疫是对外检疫的基础。
1、对外检疫是由国家在港口、国际机场以及国际交通要道设立植物检疫机构,对进口、出口和过境的应施检的农产品、植物进行检验和处理。
防止国外新的或在国内还是局部发生的危险性病虫、杂草的输入,同时也防止国内某些危险性的病、虫、杂草的输出。
2、对内检疫对内检疫由各省、市、自治区检疫机构会同邮局、机场、车站,根据政府公布的对内检疫条例和检疫对象执行检疫,并采取措施,防止局部地区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传播。
对已列入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从本地运出、运入之前,都必须经过检疫;凡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不论是否列入被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和调往何地,在调运之前也都必须经过检疫;检疫工作由植物检疫部门进行。
经检疫后,未发现检疫对象的,发给检疫证书,准予调运;如果发现有检疫对象的,由检疫部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处理的办法有:禁止调运、退回、销毁;禁止播种;指定地点进行消毒;责令改变路线、使用地点或使用方法;就地加工或限制使用期限等。
在农业生产和农贸活动中,任何集体和每个公民都应自觉地履行植物检疫手续,遵守检疫制度,以防止农作物的危险病、虫、草的传播蔓延。
农业防治法【知识要点】农业防治法是根据病、虫发生为害和作物栽培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整个农事操作过程中各种具体措施,有目的地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而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农田环境,以达到直接消灭或抑制病、虫的目的,保证农作物丰产的方法。
农业防治法是综合防治的基础,在病虫害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般情况下,切实可行的农业防治措施基本上与农业增产技术措施的要求是一致的,在多数情况下,能结合农业生产进行。
因此,农业防治法具有经济、安全、有效、无污染,一般不伤害天敌的优点。
同时,农业防治法不需要额外投资,易于与其他措施配套。
不足的是,农业防治法收效慢,有一定的局限性、地域性和季节性。
多为预防性措施,当病虫害已经大发生时,防治效果不大。
农业防治法有以下具体措施:一、选用抗病虫品种同种作物的不同品种往往受同一种病、虫危害的程度不同,有的不被害,有的受害较轻,有的则受害重。
这是因为作物的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抗病、虫的能力。
利用作物抗病、虫的特性,选用抗病、虫的优良品种,是一种防治病虫害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在使用优良的抗病、虫品种时,要注意品种的合理搭配和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
这样做,能较持久地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充分发挥其抗病、虫的特性,使其在生产中起到显著作用。
二、使用无害种苗种苗等繁殖材料对病虫发生的影响,主要是种苗携带传播病虫害,以及种子质量差造成的作物生育期不一致,长势弱增加病、虫的侵染危害。
有些病、虫是以种苗等繁殖材料携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因此,带有病、虫害的种苗就成为这些病、虫的侵染来源,播种这样的种子会导致病、虫害的人为传播。
如棉花枯、黄萎病就是这样在国内传播蔓延的。
此外,品种混杂、子粒饱满度和成熟度不一,或者一些种苗被侵染后因生长势降低,播种后往往造成出苗和生育期参差不齐,给田间管理和收获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增加一些对作物生育期要求较严的病、虫的侵染机会,从而加重病、虫的为害。
所以,生产上使用的种苗等繁殖材料,应该是不携带病、虫的优质纯种。
目前,生产上利用无害种苗繁殖基地,种苗无害化处理,以及工厂化组织培养脱毒苗等是获得无病虫种苗的有效措施。
三、合理耕作耕作制度、农田环境及病、虫的发生三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合理的耕作制度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生长良好,增强抗病、虫能力;栽种不同的作物以及耕作栽培技术的变化,可以改变农田环境,能够造成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
轮作倒茬能有效地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在作物品种搭配和茬口安排方面,依据病、虫对寄主和生态环境的要求,采用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切断病、虫的寄主供应;恶化病虫发生环境,减少田间病、虫的积累。
如小麦与豌豆、苜蓿轮作,小麦全蚀病发病轻,或不发病。
稻棉轮作,可以有效地控制棉叶螨、棉铃虫、地老虎、棉枯萎病等病、虫的发生为害。
秋耕深翻可以改善土壤中的水、气、温、肥和生态环境,有利于培养健壮的作物,提高作物对病、虫的抵抗和耐受能力。
同时,可以使土壤表层的病、虫深埋,使土壤深处的暴露,破坏其适宜的生存、生活条件。
此外,秋耕深翻还会因机械作用,直接杀伤害虫,或破坏害虫的巢室而使其致死。
四、调整播种方式调整播种方式主要是调整播种期和播种密度。
在特定地区病、虫的发生期往往有与其寄主植物的生长发育期相吻合的状况,如果在不影响作物增产要求的情况下,适当提前或推迟播种期,将病虫发生期与作物的易受害期或危险期错开,就可以避免或减轻病、虫的危害。
这对于那些播种期伸缩范围大、易受害期或危险期短的作物,以及食性专一、发生一致、危害期集中的害虫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如春麦适当早播,可以减少麦秆蝇产卵为害、也能减轻小麦皮蓟马的为害。
冬麦适当晚播、春麦和高粱适当早播,麦蚜的为害较轻。
种植密度主要是通过影响农田作物层等环境小气候,以及作物的生长发育而影响病、虫害的发生为害。
种植密度过大,影响透光,田间荫蔽,湿度大,植物木质化速度慢,有利于大多数病害和喜阴好湿性害虫的发生为害。
而种植过稀,植物分蘖、分枝多,生育期不一致,也会增加病、虫的发生为害,尤其是杂草的发生为害会明显加重。
因此合理密植,不仅能充分利用土壤、阳光等自然资源,提高单产,同时也有利于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五、加强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涉及到一系列的农业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农田小气候和生态环境,使之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的发生为害。
田间管理对病、虫害发生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灌溉、施肥和田园卫生。
合理灌溉,科学用水,是防治某些病、虫害的有效措施。
合理排灌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水、气条件,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还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
如水稻二化螟化蛹初期降低田水,化蛹高峰期灌深水,并保持2-3天深水,可以杀死大部分二化螟的蛹;麦田春灌可以有效地减轻蛴螬和金针虫的为害;棉田积水有利于枯萎病的发生等等。
灌水还能淹死地下害虫和某些在地下越冬的害虫。
此外,喷灌造成田间湿度过大,水滴四溅,有利于病害的传播和发生,而利用滴灌可以较好地控制病害的发生。
合理施肥,能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提高作物抗病、虫的能力和减少因病、虫为害而造成的损失。
同时,能控制作物的生长势,提高生长发育速度,从而缩短和避过病、虫的为害盛期;合理施肥还可以改变土壤的性状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恶化土壤中病、虫的生存条件;合理施肥也可以直接杀死病、虫。
但在使用有机肥料时,一定要充分腐熟,使之不带菌、不带虫。
田园卫生,主要是借助于农时操作,清除农田内的病、虫及其滋生场所,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为害。
作物的间苗、定苗、打杈、摘顶、脱老叶,果树的修剪,清除田间的枯枝落叶、落果、遗株等各种作物残余物,均能将部分害虫和病残体随之带出田外,减少田间的病、虫数量。
田间杂草往往是病、虫的野生过度寄主或越冬场所,清除杂草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侵染源。
因此,清理田园,是一项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物理机械防治法【知识要点】物理机械防治法是利用各种物理因素或机械设备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常用的物理机械防治法有人工和简单机械捕杀、温度控制、诱杀、隔阻分离、微波辐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