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压痕力学模式总结(中文)

合集下载

材料宏微观力学拉伸试验、纳米压痕实验报告

材料宏微观力学拉伸试验、纳米压痕实验报告

实验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其应力应变曲线没有屈服阶段。
拉伸-蠕变实验
结果分析
低 (碳 无钢 保拉 载伸 )试 验
l 1.6118 k 10% 26.8% l0 6
k
A 21.1% A0
k
l 1.781 10% 29.6% l0 6
A 22.8% A0
2
3 4
190.2099
202.686 207.4712
230.0481
208.3925 187.3163
7.218142
6.798749 6.111736
261.9442
231.8033 203.7769
5
6 7
217.9895
230.0504 391.9674
210.0914
195.1272 164.1442
2-2s下的载荷-位移曲线
2-20s下的载荷-位移曲线
在快速卸载时,材料内的应力,硬度,弹性模量等并没有发生明 显的改变,但是在快速卸载时,曲线尖端出现了“鼻子”,这是 因为在快速卸载的情况下,材料内部的应力来不及得到充分释放, 导致在载荷减小的初始阶段,尽管载荷减小了,但是变形还在继 续增加,出现了“鼻子”。
纳米压痕实验 纳米压痕实验数据
Team 1 Time-step 8mN 2-32s.hys 8mN 2-602s.hys 8mN 2-302s.hys 8mN 2-20s2.hys 8mN 22s.hys 8mN 202s.hys 8mN 220s.hys hf(nm) 159.5055 Er(GPa) 305.5792 H(GPa) 10.58099 E(Gpa) 379.2332

d ab
σs σe σ p

纳米级材料的机械性能测试技术总结

纳米级材料的机械性能测试技术总结

纳米级材料的机械性能测试技术总结纳米级材料是指具有尺寸在纳米级别(1纳米=10^-9米)范围内的材料。

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纳米级材料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准确评估纳米级材料的机械性能是实现其应用的关键之一。

机械性能测试技术是评估材料力学性质的一项重要手段。

对于纳米级材料而言,由于其尺寸极小,常规的机械性能测试存在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对纳米级材料的机械性能测试技术进行总结和介绍,包括纳米压痕、纳米拉伸、纳米弯曲等常用测试技术。

纳米压痕测试是一种常用于评估纳米级材料硬度和弹性模量的技术。

通过使用纳米压头施加不同载荷,将压头与材料表面接触,然后测量压头的显微位移,可以计算出纳米级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与传统的显微硬度测试相比,纳米压痕测试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准确的测试结果。

纳米拉伸测试是评估纳米级材料的拉伸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使用纳米力臂在纳米级材料上施加拉伸载荷,并测量产生的应变和应力,可以得到纳米级材料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纳米拉伸测试可以揭示纳米级材料的断裂行为和力学性能,并为纳米器件的设计和制造提供重要参考。

纳米弯曲测试是评估纳米级材料的弯曲性能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使用纳米力臂在纳米级材料上施加弯曲载荷,并测量产生的应变和应力,可以得到纳米级材料的弯曲应力-应变曲线。

纳米弯曲测试可以评估纳米级材料的柔性和弯曲行为,对于柔性纳米器件的设计和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纳米压敏测试和纳米疲劳测试也是评估纳米级材料机械性能的重要技术。

纳米压敏测试可以评估纳米级材料的压电性能和敏感性,而纳米疲劳测试可以揭示材料在长期循环载荷下的疲劳寿命和失效机制。

总之,纳米级材料的机械性能测试技术是实现其应用和开发的关键。

纳米压痕、纳米拉伸、纳米弯曲、纳米压敏和纳米疲劳等测试技术为我们深入了解纳米级材料的力学性能提供了有效手段。

随着纳米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对纳米级材料的机械性能测试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将为纳米级材料的应用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前景。

纳米压痕实验报告(二)2024

纳米压痕实验报告(二)2024

纳米压痕实验报告(二)引言概述:本文旨在对纳米压痕实验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并总结实验结果。

通过纳米压痕实验,可以了解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以及塑性变形特性。

本文将从实验装置介绍、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和实验总结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正文内容:一、实验装置介绍1. 纳米压痕仪的组成和原理2. 压头的选用和特点3. 实验样品的准备和要求4. 实验条件的设定和控制5. 纳米压痕仪的使用注意事项二、实验步骤1. 样品的固定和预处理2. 压头的校准和调节3. 设置实验参数和参考值4. 进行压痕实验并记录数据5. 样品的后处理和备份三、实验结果1. 压痕图像的观察和分析2. 压痕深度和荷载的关系曲线3. 硬度和弹性模量的计算4. 薄膜材料的厚度测量5. 实验数据的统计和整理四、实验分析1. 不同样品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对比2. 纳米压痕实验中的误差来源3. 实验结果与预期值的比较4. 压痕图像的解析和分析5.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评估五、实验总结1.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2. 实验结果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3. 可能存在的改进和优化方案4.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5. 对纳米压痕实验的认识和体会结论:本文详细介绍了纳米压痕实验的装置、步骤、结果分析和总结。

通过纳米压痕实验,可以获得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等重要性质参数,并对材料的塑性变形特性进行研究。

实验结果可用于材料性能评估、质量控制和材料设计等方面。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改进空间,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探索。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利用纳米压痕技术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

利用纳米压痕技术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

利用纳米压痕技术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纳米压痕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

通过在材料表面施加一定的压力,可以得出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塑性和蠕变等力学性能参数。

本文将介绍纳米压痕技术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

一、实验方法纳米压痕实验的基本步骤包括样品制备、仪器调试和实验操作三个环节。

1. 样品制备首先,需要选择一种适合的材料作为实验样品。

通常选择金属、陶瓷或者聚合物等材料进行实验,要求样品平整光滑,无表面缺陷和污染。

2. 仪器调试将样品放置在纳米压痕仪上,通过调整压头的位置和角度,使其与样品接触。

此外,还需要调节加载速度和加载时间等参数,以便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

3. 实验操作将压头从样品表面开始施加压力,然后逐渐升高,并不断记录加载力和压头的位移。

在实验过程中,还可以观察材料的变形情况,并记录下来。

二、数据处理纳米压痕实验的数据处理主要包括硬度计算、弹性模量计算和力学性能参数曲线的绘制。

1. 硬度计算根据实验中测得的加载力和压头位移数据,可以通过分析加载-位移曲线,确定实际的压痕深度。

然后,根据深度和试验过程中加载的最大力,可以计算出材料的硬度值。

2. 弹性模量计算纳米压痕实验中,弹性阶段的加载-位移曲线可以用来计算材料的弹性模量。

通过测量压头与样品接触前后的压头力和位移,以及样品的几何参数,可以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出弹性模量值。

3. 力学性能参数曲线绘制根据实验中测得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值,可以绘制出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曲线。

这个曲线可以展示材料在不同压力条件下的硬度、弹性模量和塑性等性能参数。

三、纳米压痕技术的应用纳米压痕技术广泛应用于材料研究和工程实践领域。

它可以用来评估材料的力学性能,了解材料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有助于材料的设计和优化。

1. 材料研究通过纳米压痕实验,可以研究材料的力学行为和变形机制。

例如,可以了解到材料的塑性行为、蠕变特性和疲劳性能等。

这些信息对于材料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纳米压痕技术原理

纳米压痕技术原理

纳米压痕技术原理
1 简介
纳米压痕技术是一种表面力学测试方法,用于测量材料的力学性质。

它可测量各种材料,包括有机和无机材料,以及生物材料。

纳米压痕技术可以在纳米尺度下实现的精密测试,成为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纳米压痕技术的原理。

2 原理
纳米压痕技术基于AFM(atomic force microscopy)原理,利用压痕试验来测定材料的力学性质。

它通过压痕试验产生的纳米尺度的弯曲和弹性变形来测量材料的力学指标。

压痕试验使用粒子对样品进行微小的力和位移加载,同时利用高解析度的AFM表面轮廓测量来确定样本表面的形貌变化。

压头是一个针状的探针,使用压头为材料施加力,然后可以使用AFM测量压头的下降量来确定材料的硬度。

它可以直接测量样品的纳米压痕深度和压头的接触力,并可以计算出材料的弹性模量、硬度、张量弹性模量和附着力等材料力学性质。

因此,纳米压痕技术是一种极为精确的试验技术。

3 纳米压痕技术的应用
纳米压痕技术在材料科学、表面科学和纳米科技中广泛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纳米压痕技术可用于研究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质,
例如金属、聚合物、陶瓷、生物材料等,也可以了解材料的强度、疲劳、蠕变等性质。

4 结论
总的来说,纳米压痕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测试技术,其原理基于AFM 的原理。

通过纳米级别的试验,可以直接测量样品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等材料力学性质。

由于存在微观世界中,纳米压痕技术在纳米科技和表面科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纳米压痕技巧[精华]

纳米压痕技巧[精华]

纳米压痕技术(英:Nanoindentation),也称深度敏感压痕技术(英:Depth-Sensing Indentation, DSI),是最简单的测试材料力学性质的方法之一,可以在纳米尺度上测量材料的各种力学性质,如载荷-位移曲线、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硬度(Hardness)、断裂韧性(Frac ture Toughness)、应变硬化效应(Strain Hardening Effect)、粘弹性使材料发生一定弹性变形的应力也越大,即材料刚度越大,亦即在一定应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越小。

弹性模量E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单位弹性变形所需要的应力。

它是反映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的指标,相当于普通弹簧中的刚度。

晶体管,本名是半导体三极管,是内部含有两个PN结,外部通常为三个引出电极的半导体器件。

它对电信号有放大和开关等作用,应用十分广泛。

能隙(Bandgap energy gap)或译作能带隙,在固态物理学中泛指半导体或是绝缘体的价带(valenc e band)(价带[1](valenc e band)或称价电带,通常是指半导体或绝缘体中,在绝对零度下能被电子占满的最高能带。

对半导体而言,此能带中的能级基本上是连续的。

全充满的能带中的电子不能在固体中自由运动。

但若该电子受它可吸收足够能量而跳入下一个容许的最高能区,从而使价带变成部分充带中留下的电子可在固体中自由运动。

)顶端至传导带(传导带(conduction band)系指半导体或是绝缘体材料中,一个电子所具有能量的范围。

这个能量的范围高于价带(valence band),而所有在传导带中的电子均可经由外在的电场加速而形成电流)(conduction band)底端的能量差距, 对一个本征半导体(intrinsic semic onduc tor)而言,其导电性与能隙的大小有关,只有获得足够能量的电子才能从价带被激发,跨过能隙并跃迁至传导带。

纳米压痕实验报告(一)2024

纳米压痕实验报告(一)2024

纳米压痕实验报告(一)引言概述:纳米压痕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力学测试方法,通过对材料进行微小压痕,可以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变形行为。

本文将对纳米压痕实验的方法、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测试参数和结果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以期为深入了解纳米压痕实验提供参考。

正文:一、纳米压痕实验方法1.1 传统压痕法与纳米压痕法的区别1.2 纳米压痕实验的优势与应用场景1.3 实验材料的选择与准备二、纳米压痕实验装置2.1 纳米压痕仪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2.2 纳米压头的结构与功能2.3 实验中所需的辅助设备及其作用三、纳米压痕实验步骤3.1 样品的加工与制备3.2 实验前的样品表面处理3.3 压痕参数的设置与调整3.4 压痕实验的操作步骤3.5 实验后样品的处理与测量四、纳米压痕实验参数与理论分析4.1 压痕深度与硬度的关系分析4.2 压痕直径与弹性模量的计算方法4.3 弹性回弹与塑性变形的测定4.4 扩展失效与压痕形变的研究4.5 温度对压痕行为的影响五、纳米压痕实验结果与讨论5.1 实验样品的压痕图像与参数5.2 不同材料的压痕行为对比5.3 纳米压痕实验的数据可靠性与重复性5.4 工程应用中的纳米压痕实验案例5.5 纳米压痕实验的未来发展趋势总结:通过本次纳米压痕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纳米压痕实验的方法、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测试参数和结果。

纳米压痕实验在材料力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对材料的微小压痕分析,可以获得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形行为等关键信息。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压痕实验将在材料科学、纳米材料、生物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得到更广泛的拓展和深入研究。

纳米压痕技术综述

纳米压痕技术综述

纳米压痕技术及其应用傅杰摘要:纳米压痕技术也称深度敏感压痕技术,是最简单的测试材料力学性质的方法之一,在材料科学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针对纳米压痕技术及其应用做一个简单概述。

关键字:纳米压痕技术,应用一、引言传统的压痕测量是将一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压头在一垂直压力下将其压入试样,当压力撤除后。

通过测量压痕的断截面面积,人们可以得到被测材料的硬度这种测量方法的缺点之一是仅仅能够得到材料的塑性性质。

另外一个缺点就是这种测量方法只能适用于较大尺寸的试样。

新兴纳米压痕方法是通过计算机控制载荷连续变化, 在线监测压深量, 由于施加的是超低载荷, 加上监测传感器具有优于1 nm 的位移分辨率, 所以, 可以获得小到纳米级的压深, 它特别适用于测量薄膜、镀层、微机电系统中的材料等微小体积材料力学性能可以在纳米尺度上测量材料的各种力学性质,如载荷-位移曲线、弹性模量、硬度、断裂韧性、应变硬化效应、粘弹性或蠕变行为等1]。

二、纳米压痕技术概述纳米硬度计主要由轴向移动线圈、加载单元、金刚石压头和控制单元等四部分组成。

压头材料一般为金刚石,常用的有伯克维奇压头(Berkovich)和维氏(Vicker)压头。

压入载荷的测量和控制是通过应变仪来实现,整个压入过程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可在线测量载荷与相应的位移,并建立两者之间的相应关系(即P—h曲线)。

在纳米压痕的应用中,弹性模量和硬度值是最常用的实验数据,通过卸载曲线的斜率得到弹性模量E,硬度值H 则可由最大加载载荷和残余变形面积求出2]。

纳米压痕技术大体上有5种技术理论,他们分别是[2-3]:(1)Oliver和Pharr方法:根据试验所测得的载荷一位移曲线,可以从卸载曲线的斜率求出弹性模量,而硬度值则可由最大加载载荷和压痕的残余变形面积求得。

该方法的不足之处是采用传统的硬度定义来进行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计算,没有考虑纳米尺度上的尺寸效应。

(2)应变梯度理论:材料硬度H 依赖于压头压人被测材料的深度h,并且随着压人深度的减小而增大,因此具有尺度效应。

利用纳米压痕技术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

利用纳米压痕技术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

利用纳米压痕技术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纳米压痕技术是一种用于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实验方法,它可以通过在纳米尺度下对材料进行压痕测试,得到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参数。

本文将介绍纳米压痕技术的实验方法,并讨论如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一、纳米压痕实验方法纳米压痕实验通常采用纳米硬度计进行。

纳米硬度计具有一个具有知名几何形状的金刚石扣、压头、压头和试样间的距离控制装置类似恒定速率模式(法的独特设计和控制技术。

实验步骤如下:1.样品制备:将所要测试的材料制备成平整的样品。

通常可以使用机械研磨、电子抛光等方法对样品进行制备和表面处理。

2.样品安装:在纳米硬度计的测试平台上安装样品。

确保样品表面垂直于压头的运动方向,以获得准确的测试结果。

3.压痕力的选择:根据所要研究的材料的硬度,选择合适的压痕力。

通常,压痕力在几微牛到几百微牛之间。

4.压痕测试:将压头缓慢逼近试样表面,直到产生明显的弹性变形。

然后继续加大压痕力,直到达到设定的最大力值。

此过程中,纳米硬度计会实时记录压头的位置和力值。

5.压头退休:当压痕测试结束后,压头会逐渐从试样表面移开,直到与试样分离为止。

6.数据记录:在测试过程中,纳米硬度计会实时记录测试数据,包括压头的位置和力值。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二、数据处理和分析1.压头形状校正:由于压头的几何形状可能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测试数据进行压头形状校正。

常见的方法是通过使用已知硬度和弹性模量的标准材料进行校正计算。

2.压痕深度测量:根据压头的位置和试样的厚度,可以计算出压痕的深度。

压痕深度与试样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相关联,可以用于后续的力学性能参数计算和分析。

3.力位曲线分析:力位曲线是指在测试过程中纳米硬度计记录的压头位置和力值的曲线。

通过分析力位曲线,可以获得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塑性变形等力学性能参数。

4. 转化计算:通过引入相关的力学模型和计算公式,可以将压痕测试得到的数据转化为所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

纳米压痕实验报告全解

纳米压痕实验报告全解

纳米压痕实验报告姓名:张永钦学号:15120982 专业:力学班级:15-01、实验目的1. 了解材料微纳米力学测试系统的构造、工作原理。

2. 掌握载荷-位移曲线的分析手段。

3. 用纳米压痕方法测定的杨氏模量与硬度。

、实验仪器和设备Tribolndenter 型材料微纳米力学测试系统纳米压痕技术又称深度敏感压痕技术, 它通过计算机控制载荷连续变化,并在线监 测压入深度。

一个完整的压痕过程包括两个 步骤,即所谓的加载过程与卸载过程。

在加 载过程中,给压头施加外载荷,使之压入样 品表面,随着载荷的增大,压头压入样品的 深度也随之增加,当载荷达到最大值时,移 除外载,样品表面会存在残留的压痕痕迹。

图1为典型的载荷-位移曲线。

从图1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随着实验载 荷的不断增大,位移不断增加,当载荷达到 最大值时,位移亦达到最大值即最大压痕深度h max ;随后卸载,位移最终回到一固定值,此时的深度叫残留压痕深度 h r ,也就是压头在样品上留下的永久塑性变形。

刚度S 是实验所测得的卸载曲线开始部分的斜率,表示为S 竺 dh式中,巳为卸载载荷。

最初人们是选取卸载曲线上部的部分实验数据进行直线拟合来获得 刚度值的。

但实际上这一方法是存在问题的, 因为卸载曲线是非线性的,即使是在卸载曲线的初始部分也并不是完全线性的, 这样,用不同数目的实验数据进行直线拟合, 得到的刚度值会有明显的差别。

因此Oliver 和Pharr 提出用幕函数规律来拟合卸载曲线,其公式如下P u 二 Ah -h fm其中,A 为拟合参数,h f 为残留深度,即为h r ,指数m 为压头形状参数。

m , A 和h f 均由 最小二乘实验原理与方法(1)图1典型的载荷-位移曲线法确定。

对式(2)进行微分就可得到刚度值,即+C2h c +C3h;2+C4h;4+ (8)m 1—mA h max - hf Ih史 max该方法所得的刚度值与所取的卸载数据多少无关, 而且十分接近利用很少卸载数据进行线性 拟合的结果,因此用幕函数规律拟合卸载曲线是实际可行的好方法。

纳米压痕显微镜材料表面力学性能

纳米压痕显微镜材料表面力学性能

纳米压痕显微镜材料表面力学性能纳米压痕显微镜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重要试验方法。

它通过在材料表面施加微小的压力,来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表现。

借助纳米压痕显微镜,我们可以测量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以及其他力学性能参数,从而深入了解材料的力学行为。

本文将探讨纳米压痕显微镜在材料表面力学性能研究中的应用。

一、纳米压痕显微镜的工作原理纳米压痕显微镜是由压头、扫描探针、力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等组成的。

在实验过程中,压头通过控制系统施加垂直向下的力量,使其与材料表面发生接触。

随着施加力的增加,材料表面会出现塑性变形,形成一个压痕。

通过扫描探针的移动,可以对压痕的几何形状进行测量和记录。

同时,力传感器可以实时感知施加在材料表面的力量大小,从而获得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参数。

二、纳米压痕显微镜的应用1. 材料硬度的测量在纳米压痕显微镜实验中,通过测量压痕的几何形状和施加力量的大小,可以计算出材料的硬度。

硬度是材料抵抗外界力量的能力,常用来评估材料的抗刮擦、抗磨损性能。

通过纳米压痕显微镜的测量,可以获得材料表面的硬度分布,进而提供优化表面处理和涂层技术的基础数据。

2. 材料弹性模量的测量除了硬度,纳米压痕显微镜还可以测量材料的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是材料抵抗形变的能力指标,可以反映材料的刚度和弹性恢复能力。

通过测量压痕的几何形状以及施加的力量信息,可以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得到材料的弹性模量。

这对于研究纳米结构材料以及薄膜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3. 表面力学性能的定量研究除了硬度和弹性模量,纳米压痕显微镜还可以通过改变施加的压力和观察材料的变形行为,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

例如,在纳米压痕显微镜中进行循环压痕实验,可以评估材料的塑性变形、损伤恢复和断裂行为。

这有助于深入了解材料的耐久性和长期使用性能。

三、纳米压痕显微镜的优势和局限性纳米压痕显微镜作为一种先进的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 非破坏性测试:纳米压痕显微镜可以在微小的压力下对材料表面进行测试,不会对样品产生明显的损伤,适用于对珍贵样品进行检测。

纳米压痕实验报告

纳米压痕实验报告

纳米压痕实验报告纳米压痕实验报告引言:纳米科技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控制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

纳米压痕实验是一种常用的表征材料力学性能的方法,通过在纳米尺度下对材料进行压痕,可以获得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等重要参数。

本实验旨在通过纳米压痕实验,探究不同材料在纳米尺度下的力学性能差异,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实验方法:1. 样品制备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两种不同材料的样品进行测试,分别是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

首先,我们将样品制备成均匀的薄片,厚度约为100微米。

然后,使用研磨机对样品进行粗磨和细磨,使其表面光滑且平整。

2. 纳米压痕实验使用纳米压痕仪对样品进行测试。

首先,将样品固定在实验台上,调整压头的位置和力量,使其与样品接触。

然后,通过控制压头的下降速度和深度,对样品进行压痕。

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下压头下降的深度和对应的载荷。

3. 数据处理通过实验获得的载荷-深度曲线,可以计算出样品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外力压入的能力,可以通过载荷与压头的几何参数计算得到。

弹性模量是指材料在受力后能够恢复原状的能力,可以通过载荷-深度曲线的斜率计算得到。

实验结果:1. 金属材料对金属材料样品进行纳米压痕实验后,得到了载荷-深度曲线。

通过对曲线的分析,我们计算得到了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实验结果显示,金属材料的硬度较高,弹性模量也相对较大。

这意味着金属材料在受力时具有较好的抵抗能力和恢复能力。

2. 陶瓷材料对陶瓷材料样品进行纳米压痕实验后,同样得到了载荷-深度曲线。

与金属材料相比,陶瓷材料的硬度较低,弹性模量也较小。

这表明陶瓷材料在受力时容易发生塑性变形,且恢复能力较差。

讨论与分析:1. 材料差异的原因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在纳米尺度下的力学性能差异主要源于其微观结构的不同。

金属材料通常由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键连接而成,具有较好的电子迁移性和塑性。

而陶瓷材料则由非金属原子通过离子键或共价键连接而成,其结构较为脆弱。

纳米压痕计算范文

纳米压痕计算范文

纳米压痕计算范文纳米压痕测试是一种测量材料硬度和弹性的常用方法,通过在材料表面施加荷载并测量印痕的形状和尺寸变化,可以得到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

本文将介绍纳米压痕测试的原理、测试方法和计算方法。

一、纳米压痕测试原理纳米压痕测试是基于压痕的形成和演化规律进行分析的。

测试中,常用的压痕测试仪为纳米压痕仪,它可以施加微小的荷载并实时记录压痕的行为。

当外加荷载通过压头施加在材料表面时,材料会发生弹性和塑性变形。

在压头卸载后,材料表面会留下一个压痕,该压痕的形状和尺寸与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关。

纳米压痕测试的原理主要基于弹性理论和半空间假设。

在测试中,通过测量压头卸载过程中的力和位移曲线,可以得到刚度曲线,即荷载-位移曲线。

然后,利用荷载、位移和几何参数,可以计算出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二、纳米压痕测试方法纳米压痕测试通常需要借助纳米压痕仪进行。

常见的纳米压痕仪包括原子力显微镜(AFM)、纳米压痕仪和纳米硬度测量仪。

测试前,需要准备一块平坦的样品,并在样品表面选择测试点。

然后,将压头与样品接触,施加预设的荷载,并记录荷载和位移的变化。

通常,测试会在连续多个荷载下进行,以获得不同深度的压痕。

测试后,可以通过软件对所得的荷载-位移曲线进行处理,计算出刚度曲线。

然后,利用刚度曲线和几何参数来计算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三、纳米压痕计算方法1.计算压痕半径通过分析压头卸载过程中的力和位移曲线,可以计算压头的曲面半径。

压头的曲面半径对应着压头尖端的实际形状。

2.计算弹性模量根据弹性理论,可以通过刚度曲线和几何参数计算材料的弹性模量。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Oliver-Pharr方法和Hertz方法。

Oliver-Pharr方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弹性模量的方法。

它基于柔性平台假设,假设样品为无限大、半无限大或有限厚度。

通过分析刚度曲线的斜率,可以计算出样品的刚度,然后利用刚度和几何参数计算出样品的弹性模量。

Hertz方法是一种适用于弹性的计算方法。

纳米压痕得到的模量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纳米压痕得到的模量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纳米压痕得到的模量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纳米压痕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力学测试技术,通过对材料表面施加微小的压力和观察变形行为来获得材料的表征参数。

这项技术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弹性、塑性和力学性能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纳米压痕的原理、实验步骤以及数据分析方法,并重点解释纳米压痕得到的模量以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引言:对纳米压痕技术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结构和目的。

- 纳米压痕的原理:详细介绍纳米压痕测试技术的原理、测试装置和方法,以及影响因素和参数选择。

- 纳米压痕得到的模量解释与意义:阐述模量定义与测量原理,说明纳米压痕对材料性质表征能力,探讨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意义。

- 纳米压痕实验步骤与数据分析方法:介绍纳米压痕实验的准备与样品制备,详解纳米压痕测试的步骤与操作技巧,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 结论与展望:总结实验结果及讨论,总结文章主要观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思考。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关于纳米压痕得到的模量的解释说明和概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纳米压痕技术及其应用。

通过阐述纳米压痕原理、实验步骤以及数据分析方法,读者可以了解该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并对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思考,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2. 纳米压痕的原理2.1 原理介绍纳米压痕是一种用于表征材料力学性质的测试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纳米硬度计或纳米压头对材料施加微小的力,进而测量材料在受力过程中产生的变形,从而推断出材料的力学性质。

纳米压痕测试可以实现对材料表面硬度、弹性模量、塑性变形等重要参数的定量测量。

通过在事先确定的实验条件下进行测试,并结合相应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得到准确可靠地结果。

2.2 测试装置和方法纳米压痕测试主要依靠专用的纳米硬度计或纳米压头进行。

纳米压痕实验报告

纳米压痕实验报告

纳米压痕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纳米压痕实验的原理和方法;2.学习使用纳米压痕仪器进行实验;3.研究不同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二、实验原理纳米压痕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材料硬度和弹性模量的方法。

实验中,通过在材料表面施加一定的压力,然后测量压头的滞回曲线,进而计算出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三、实验步骤1.打开纳米压痕仪器,进行初始化操作;2.调整仪器各项参数,包括压头的选择、进给速度、压头压力等;3.将待测试材料放置在仪器上的台面上,调整好材料的位置;4.开始进行实验,以一定的速度和压力对材料进行压痕;5.实验结束后,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压力、压头滞回曲线等;6.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7.重复实验步骤3-6,测试不同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在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三种不同的材料进行测试,分别是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和高分子材料。

实验结果如下:1.金属材料:钢材:硬度为200HV,弹性模量为150GPa;铝材:硬度为90HV,弹性模量为70GPa。

2.陶瓷材料:瓷器:硬度为700HV,弹性模量为400GPa;氧化铝:硬度为1500HV,弹性模量为200GPa。

3.高分子材料:聚乙烯:硬度为20HV,弹性模量为5GPa;聚丙烯:硬度为30HV,弹性模量为8GPa。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有着显著的差异。

金属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弹性模量,而高分子材料则相对较低。

陶瓷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介于两者之间。

五、实验心得通过本次纳米压痕实验,我深刻认识到了纳米压痕技术在材料研究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材料硬度和弹性模量的测试,可以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对于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此外,对于不同材料的测试要选择合适的压力和进给速度,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纳米压痕实验是一种有效的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通过测试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可以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对于材料的应用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材料课堂】一文了解纳米压痕技术

【材料课堂】一文了解纳米压痕技术

【材料课堂】一文了解纳米压痕技术近年来,测量纳米硬度一般采用新兴的纳米压痕技术 (nano-indentation),由于采用纳米压痕技术可以在极小的尺寸范围内测试材料的力学性能,除了塑性性质外,还可反映材料的弹性性质,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纳米压痕技术也称深度敏感压痕技术(Depth-Sensing Indentation, DSI),是最简单的测试材料力学性质的方法之一,可以在纳米尺度上测量材料的各种力学性质,如载荷-位移曲线、弹性模量、硬度、断裂韧性、应变硬化效应、粘弹性或蠕变行为等。

纳米压痕理论图1为纳米压痕试验中典型的载荷-位移曲线。

在加载过程中试样表面首先发生的是弹性变形,随着载荷进一步提高,塑性变形开始出现并逐步增大;卸载过程主要是弹性变形恢复的过程,而塑性变形最终使得样品表面形成了压痕。

图中Pmax 为最大载荷,hmax 为最大位移,hf为卸载后的位移,S为卸载曲线初期的斜率。

纳米硬度的计算仍采用传统的硬度公式H =P/A。

式中,H 为硬度 (GPa);P 为最大载荷 ( μ N),即上文中的 P max ;A 为压痕面积的投影(nm2 )。

图1 纳米压痕试验的典型载荷-位移曲线但与传统硬度计算不同的是,A 值不是由压痕照片得到,而是根据“接触深度” hc(nm)计算得到的。

具体关系式需通过试验来确定,根据压头形状的不同,一般采用多项式拟合的方法,比如针对三角锥形压头,其拟合结果为:A = 24.5 + 793hc + 4238+ 332+ 0.059+0.069+ 8.68+ 35.4+36. 9式中“接触深度”hc由下式计算得出:hc = h - ε P max/S,式中,ε是与压头形状有关的常数,对于球形或三角锥形压头可以取ε = 0.75。

而S的值可以通过对载荷-位移曲线的卸载部分进行拟合,再对拟合函数求导得出,即,式中Q 为拟合函数。

这样通过试验得到载荷-位移曲线,测量和计算试验过程中的载荷P、压痕深度h和卸载曲线初期的斜率S,就可以得到样品的硬度值。

微纳米压痕实验报告

微纳米压痕实验报告

微纳米压痕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微纳米压痕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微纳米压痕实验的原理和方法;2. 掌握使用压痕仪器进行测量和分析的技能;3. 分析不同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实验仪器:1. 微纳米压痕仪:用于对材料进行压痕测试和力深曲线测量;2. 显微镜:用于观察和测量压痕。

实验原理:微纳米压痕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力学测试方法,用于测量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实验中一定负载下对待测材料施加压痕,通过测量压痕的几何参数以及施加负载的变化,可以计算出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实验步骤:1. 将待测材料固定在压痕台上;2. 调整压痕仪的负载和压头;3. 将压头放在待测材料上施加负载,并记录施加负载的数值;4. 保持一定负载下,观察和测量压痕的几何参数,如压痕的长度、宽度等;5. 改变负载,重复步骤3和4,得到不同负载下的压痕几何参数;6. 根据得到的压痕参数,计算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实验结果: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三种不同材料进行测试,分别是金属、陶瓷和塑料。

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了它们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材料硬度(GPa)弹性模量(GPa)金属 2.5 200陶瓷10 300塑料 1 20实验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存在较大差异。

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弹性模量,陶瓷材料次之,而塑料材料硬度和弹性模量较低。

硬度是材料抵抗外力的能力,硬度越大则越难被压痕,所以金属材料最难被压痕,塑料材料最容易被压痕。

弹性模量是材料在受力时的变形能力,弹性模量越大代表材料越不易发生形变,所以金属材料最不易发生形变,塑料材料则最容易发生形变。

实验中使用的压头对于不同材料可能会有不同的影响。

对于较硬的材料,需要选择相对较小的压头,以避免过大的压力导致压痕深度过大。

而对于较软的材料,需要选择相对较大的压头,以确保能够产生足够的压痕。

实验中的测量误差主要来自于压痕参数的测量,包括长度、宽度等。

在实验中,我们尽可能提高测量的准确性,例如使用显微镜来观察压痕,并尽可能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纳米压痕知识点总结

纳米压痕知识点总结

纳米压痕知识点总结
纳米压痕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压痕仪在纳米尺度下对材料表面进行压痕测试。

压痕仪通常由压头、探针和控制系统组成,探针和探测器通过控制系统和电子显微镜连接在一起。

在测试过程中,压头施加在材料表面上,通过测量探针的压痕深度和压头的载荷,从而计算出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和塑性变形等力学参数。

纳米压痕技术的主要参数包括压头的载荷、探针的形状和材料的硬度等。

在实际测试中,需要根据材料的性质和测试要求选择合适的参数,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纳米压痕技术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压载荷和压痕深度对材料进行多点测试,从而获得更全面的力学性能数据。

纳米压痕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金属材料、陶瓷材料、聚合物材料、生物组织和纳米材料等。

在金属材料方面,纳米压痕技术可以用于评估金属材料的变形行为、疲劳性能和应力腐蚀性能。

在陶瓷材料方面,纳米压痕技术可以用于评估陶瓷材料的抗裂纹性能和耐磨性能。

在聚合物材料方面,纳米压痕技术可以用于评估聚合物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和塑性变形行为。

在生物组织方面,纳米压痕技术可以用于评估骨骼组织的力学性能和药物作用机制。

在纳米材料方面,纳米压痕技术可以用于评估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应用性能。

总之,纳米压痕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力学测试方法,可以为材料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纳米压痕技术在材料科学、力学工程和纳米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8-a)典型恒定多周期(cm)荷载和深度示意图。 b)最大压痕深度随循环次数的变化。
2.4 Indentation in Depth control mode 在某些情况下,最好在深度(位移)控制模式下进行压 痕 测量,而不是在荷载控制模式下进行压痕测量。一个 典型 的例子是研究压缩微柱时pop-in(剪切带滑动)(图 9)。 在这些测量中,支柱突然变形,产生大的压缩载荷 下降, 而只有轻微的深度下降 。在针对负载控制模式的 有限元 仿真中,深度控制模式也是优选的。 全深度控制 模式还 允许通过保持最大深度恒定来测量具有时间依赖 性质的材 料(例如聚合物或水凝胶)的:当材料弛豫 时,压头上 的负载减小。 因此全深度控制模式能够计算 材料的弛豫
结论
仪器化压痕系统允许多种测试加载模式用于各种目的。 无论用户是对简单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值、还是对蠕变性 能或其 他机械性能感兴趣,安东帕压痕软件中提供的不 同加载模式都能满足大多数客户对纳米压痕程序的要 求。本应用报告 中介绍的压痕程序总结了安东帕压痕软 件中最常用的压痕模式,并帮助用户选择最适合的压痕 模式。
1.1. 高级压痕模式(单载荷压痕)
高级压痕模式是一种仪器化压痕技术,允许执行一 次压痕测量,用户可以独立定义加载和卸载速率。由于 这种模式,可以选择不同的加载类型,从而加快总测试 时间或分析不同材料对不同加载速率的响应。此模式可 用于大多数常规压痕测试应用。
安东帕仪器压痕(纳米压痕)测试仪提供三种主要类型 的载荷加 载:
恒定多循环(CM)主要在载荷控制模式下执行,但深度 控制模式也可用。在恒定多循环中,用户必须指定每个 循环中需要达到的最大和最小载荷、加载和卸载速率、 保载时间和循环次数。
典型的CM载荷示意图如图8a所示,多孔陶瓷的典型结果 如 图8b所示。
2.1 连续多循环
连续多循环(CMC)程序包括重复加载和部分卸载,如 图 7a中示意性所示。用户必须指定第一个周期中的最大 载 荷,最后一个周期中的最大载荷,周期数(通常为10 到 20个)和最大负载增量的类型(通常是二次方的,以 获 得等间隔深度的结果)。每个循环中的卸载按给定循 环 中最大负载的百分比进行(通常使用最大负载的20 %)。结果,每次卸载产生离散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值, 因此获得深度分布(图7b)。该深度示意图显示了作为 压 痕深度的函数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的变化趋势。这种趋 势 可以揭示力学性能的梯度或有助于确定涂层材料上的 最 大压痕深度,其中可以看到涂层材料有没有受到基底 的 影响。在CMC深度趋势中,通常使用大约十到二十个 循 环,并且压痕加载和卸载时间更短以减少测试时间。

图 7 – a)典型的连续多循环(CMC)载荷和深度分布,b)得到的标 准材料和具有梯度特性的材料的硬度深度分布。
2.2 渐进多循环
渐进多循环与连续多循环曲线几乎相同,只是每个循环 中的卸载是针对用户自定义的载荷而不是每个循环中的 最大载荷的百分比。
图9 - 金微柱的全深度控制模式压痕(压缩)的示例。 注意在压缩微柱 时由于POP In效应而导致力下降。
所有显示的压痕示意图可用于自动矩阵测量或可视化矩 阵,所有测量均使用仪器化压痕的重要特征,即无需用 户干预 即可自动分析结果。此外,用户还可以以ASCII格 式导出数据,以便对压痕数据应用自定义分析。
::: Application Report
先进表面力学测试 安东帕压痕模式总结
介绍
仪器化压痕技术在当今学术和工业研究以及质量控 制等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方法通常被称 为纳米压痕,因为压痕深度通常比传统的维氏或洛氏硬 度测量要小得多。仪器化压痕技术通过施加载荷和测量 压痕深度来测量多种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由于包括 分析在内的测量是自动化的,许多测量可以在不需要操 作员干预的情况下自动执行和分析。鉴于安东帕纳米压 痕系统及其软件的多功能性,可以在特定材料上应用各 种加载方式以揭示特殊材料特性。例如,可以用循环加 载探测具有分级特性或表面涂层的材料,以测量它们的 硬度梯度; 具有时间依赖性的材料如聚合物可以以恒定 的应变速率模式或以各种压痕速率压痕以获得它们的动 态响应。可以在位移控制模式中有效地实现一些与压痕 相关的实验,例如微柱压缩,以观察滑移现象。
本应用报告总结了安东帕压痕软件中包含的各种方法。 详细描述了每种方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本文档的目 的是指导纳米压痕器的用户选择最佳的测试方法。
1. 标准压痕模式
标准压痕是最常见的压痕类型,用于简单有效的硬度 和弹性模量测量。 它在ISO 14577标准中定义。用户只需 输入最大压痕载荷和保载时间。载荷曲线如图.1a所示, 载荷位移曲线如图.1b所示。
图 11 用户定义的压痕示意图例子
图.10 – 全深度模式(a)和带负载控制的最大深度模式 (b)及其产生的载荷与穿透深度曲线(c,d)。
要正确设置全深度控制模式和使用载荷控制模式的最大 深度参数,建议首先使用载荷控制模式执行标准压痕。 以这种方 式,可以将达到指定最大深度的加载速率设置 为合理的值,以避免速率太快或太慢。
对于全深度控制模式,建议在表面接近过程中调整接近 压头接近速度的位移率。达到规定最大深度所需的载荷 不应超过 仪器的载荷范围。
2.5 用户自定义模式
用户定义模式是一种特殊的仪器化压痕技术,允许用户 通过组合加载、保载和卸载来创建特定的压痕测试程 序。这种特 殊的技术允许完全自定义压痕测试过程,以 匹配用户的特殊应用测试需求。这种类型压痕的主要应 用是需要在不同温度 下进行测量,因此需要在压痕循环 的相应段之前进行稳定,或者在相同循环内具有不同加 载速率的段。
图3-高级压痕在熔融石英上采用不同加载速率 a)叠加压痕载荷曲线, b)产生的载荷-位移压痕曲线(叠加)。
图6显示了压痕深度随应变速率变化的响应。 对于所有压 痕,最大施加的法向载荷保持恒定,而应变率从0.05/s逐 渐增加到1/s。
1.3. 二次方加载
压头的加载遵循以下公式:f=k×t^2(图4),其中k是加 载速率,单位为[mn/min]。假设硬度不变,深度随时间 (h~t)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加载类型最常用于连续多循 环(CMC)压痕模式,以获得等间距的深度硬度和弹性 模量值。
G71IA046EN-A
2
::: Application Report
2. 循环加载
在一个过程(加载 - 部分卸载)期间具有循环加载的压 痕对于获得具有梯度力学性能的材料(例如功能梯度材 料(FGM)或具有多层涂层的材料)的硬度或弹性模量 的深度分布特别有用。 这种材料的机械性能从表面朝向 基底或内部材料变化。 循环压痕程序允许作为压痕深度 的函数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的离散表征。 安东帕仪表压痕 测试仪提供三种类型的循环压痕程序:
压头的加载遵循以下公式:f =k×t(图2),其中k是加载 速率,单位为mn/min。假设硬度恒定,深度遵循平方根 演变与时间(f ~√h)的关系。
图1-a)标准压痕载荷曲线, G71IA046EN-A
b)得到的载荷 - 位移压痕曲线。 1
图 2 –线性加载实例 。
用户必须要输入最大载荷、加载和卸载速率以及保载 时间。也可以手动增加采集频率(默认设置为10赫兹), 以 便在加载期间记录更多数据,并在确定接触点时获得更 好的精度。增加线性加载速率可以加速测量。ISO 14577和 ASTM 2808中建议的加载时间为30秒,但是,当测试非粘 弹性材料时,为了减少时间,该值可以减少到几秒(通常 为10或5秒)。加载和卸载时间不应减少到小于2s,采集 率 应相应增加,以记录足够的数据点,以便适当控制压痕 过程和接触点确定。
载荷控制模式下的最大深度主要用于必须达到特定压痕 深度的实验,但与位移控制相比,用户更喜欢载荷控 制 。全深度控制模式用于需要位移控制的应用中,例如 对 pop-in的研究或对时间相关材料的应力弛豫实验。图10 比较了使用全深度控制和最大深度控制压痕模式获得的 压痕曲线。
在用户定义模式中,单个压痕测量被分成可由用户编程 的段。每个段可包括装载,保载和卸载部分。每个段可 以独立编程,以满足各种加载/卸载速率或保持时间。在 整个压痕期间,压头与被测材料保持接触。
以下曲线说明了在施加不同加载加载速率时在熔融石英 上获得的结果。图3a显示了三种不同的载荷曲线,图3b 显示了三种产生的载荷-位移曲线(熔融石英不具有时间 依赖性,因此,尽管加载速率不同,所有载荷-位移曲线 都被叠加)。
1.4. 恒应变速率加载
压头的加载公式如下: dP/dt×1/P=const. 图. 5).
图5 -恒应变率加载压痕时力随时间的变化。
对于具有应变率依赖机械性能的粘弹性材料,推荐这种 类型的载荷。 使用不同的加载速率可以有利地用于观察 不同应变速率载荷后的蠕变响应,并且还用于找到最佳 压痕条件,以在测试粘弹性材料时降低加载速率对弹性 模量的影响。
用户必须指定要达到的最小和最大深度(深度控制)或 最小和最大负载(载荷控制),应变速率和保载。 默认 情况下,采集速率设置为10 Hz,但可以手动增加。
图4 -二次加载压痕力随时间的变化
这种加载类型允许保持线性深度增加(与线性加载相 反 ,其中深度增加遵循平方根曲线)。 用户必须要输入 最大载荷、加载和卸载速率以及保载时间。也可以手动 增加采集频率(默认设置为10赫兹)。
图6-不同应变率值的压痕深度与时间曲线的关系图。
众所周知,用深度传感压痕法测量弹性模量的标准 Oliver & Pharr是利用假定为弹性的材料的卸载响应。然 而,粘弹性材料的卸载会受到材料粘性行为的影响,从 而影响弹性模量,弹性模量由压痕曲线的卸载部分计算 得出。文献中有几种修正公式,但在最大载荷下引入 足够长的保载期,也可以很容易地减小蠕变对计算弹性 模量的影响。
• 连续多循环 (CMC) • 渐进多循环 • 恒定多循环 在所有这些测试过程中,压头保持与样品接触,并且材 料的所有力学性能都是从每次部分卸载获得的。当然, 可以在高级或 可视化矩阵中组合几个循环压痕测试(甚 至是不同类型的压痕测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