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黑色素瘤的分期治疗

合集下载

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与治疗一、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黑色素瘤发生于中老年人较多,男比女多发,好发下肢足部,其次是躯干,头颈部和上肢,症状主要为迅速长大的黑色素结节,初起可于正常皮肤发生黑色素沉着,或者色素痣发生色素增多,黑色加深,继之病变损害不断扩大,硬度增加,伴有痒痛感觉,黑色素瘤的病损有的呈隆起,斑块及结节状,有的呈蕈状或菜花状,向皮下组织生长时则呈皮下结节或肿块型,向四周扩散者则出现星状黑斑或小结节,常见表现是黑色素瘤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甚者以区域淋巴结肿大而就诊,到晚期由血流转移至肺,肝,骨,脑诸器官。

1.临床分型(1)表浅蔓延型最多见,约占70%,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多发于肢体,男性好发于躯干,其恶性程度介于雀斑型和结节型之间,早期表现为棕黄色,棕色,蓝色或黑色,大多数可呈玫瑰红或桃红色,其边缘呈锯齿状,并使皮肤纹理消失,辐射生长期持续1~12年,此期内发生淋巴结转移者不到5%。

(2)雀斑型占 10%~15%,为四型中恶性程度最低的一种,好发于头,颈,手背等暴露部位,多见于60~70岁,女性多见,临床上表现为较大的,平的或略高出皮面的棕黄色或棕色病灶,当辐射生长伴有垂直生长时,局部呈灶性隆起,颜色仍为棕黄色,淋巴结转移率为25%左右。

(3)结节型为四型中恶性度最高的一型,占12%左右,好发于50岁左右,男女之比为2∶1,好发于背部,临床为灰色带有桃红色彩的结节,当病灶继续生长时其颜色变成蓝黑色,呈紫黑果酱样圆顶形或息肉样块物,垂直生长为其唯一生长方式,病程进展迅速,一般持续数月至1 年,并较早发生溃疡和淋巴结转移,本型预后较差。

(4)肢端色斑样黑素瘤主要发于手掌,脚底及甲下,辐射生长期皮损为棕黄,棕褐或黑色,不高出皮面,若在甲下可见不规则的棕黄或棕褐色条纹由甲床向近端扩展,辐射生长期持续1年左右,不及时处理则进入垂直生长期,病灶呈结节状隆起,淋巴结转移率亦随之增加,预后亦差。

2.临床分期根据原发灶的范围,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和影像学检查有否远隔转移等结果来估测病期。

恶性黑色素瘤生物治疗进展

恶性黑色素瘤生物治疗进展

生物化疗
生物化疗指化疗与IFN和/或IL-2联合应用。
生物化疗 Vs 化疗
Oncology (Williston Park). 2009, 23(6): 488–496.
Meta分析: 生物化疗是否优于化疗?
Meta分析:包括2621名患者的18个临床试验。
Ives NJ, et al. J Clin Oncol, 25:5426-5434, 2007.
索拉非尼
Int J Oncol. 2009 Jun;34(6):1481-9.
联合化疗药物
达卡巴嗪/替莫唑胺
Ⅱ期
卡铂/紫杉醇
Ⅲ期 (E2603) OS
Ⅲ期 PFS
一线
二线
索拉非尼+达卡巴嗪
安慰剂+达卡巴嗪
中位 PFS
21.1w
11.7w
HR,0.665 P=0.068
中位 TTP
抗CTLA-4抗体
Ipilimumab
Tremelimumab
Ipilimumab
J Clin Oncol 2008, 26(15s): abstract 9025
剂量摸索试验:ipilimumab 治疗不可手术的Ⅲ/Ⅳ期患者。
CR+PR(%) P=0.0015
Ipilimumab
ASCO, 2009, abstract 9038
ASCO, 2010, abstract # 8521
白蛋白结合紫杉醇与贝伐单抗联合一线治疗III期和IV期无法切除的患者
ASCO, 2009, abstract # 9061
初步的结果表明: –白蛋白结合紫杉醇与贝伐单抗联合治疗与过去的研究对比显示对延长PFS和OS具有优势。 – 安全性好。 – 由于病例数较少以及较短的随访时间,无法对安全性和疗效做进一步的评价。

黑色素瘤分级标准

黑色素瘤分级标准

黑色素瘤分级标准
黑色素瘤的分级标准是一个重要的医学概念,它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黑色素瘤的形态和浸润深度等因素,可以分为不同的分型和分期。

其中,分型可以分为浅表播散型、恶性雀斑样痣型、肢端雀斑样痣型、结节型、无色素性等。

这些分型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根据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淋巴结转移数量(N分期)和转移情况(M分期),黑色素瘤也可以分为Ⅰ-Ⅳ期。

Ⅰ期为最早期,肿瘤局限于皮肤表层,没有淋巴结转移;Ⅱ期肿瘤浸润深度较浅,没有淋巴结转移;Ⅲ期有淋巴结转移,但局限于病变同侧的淋巴结;Ⅳ期为最晚的阶段,黑色素瘤已转移到其他脏器。

这些分期标准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也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Ⅰ、Ⅱ期黑色素瘤,通常采用手术切除和局部放疗等治疗方法,治愈率较高;而对于Ⅲ、Ⅳ期黑色素瘤,则需要进行全身治疗,如化疗、免疫治疗等。

总之,黑色素瘤的分级标准是一个重要的医学概念,它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这些标准也有助于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1。

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与综合治疗

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与综合治疗

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与综合治疗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是人体组织中发生异常增殖的一类细胞群,具有可侵袭周边组织和转移扩散的特点。

针对恶性肿瘤,临床分期与综合治疗是重要的策略,旨在评估肿瘤的发展程度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探讨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综合治疗方案。

一、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1.1 为什么需要临床分期?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不同患者之间甚至同一个患者不同时间段内均可能表现出差异。

因此,准确评估一个患者的肿瘤发展程度对于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计划至关重要。

通过临床分期,医生可以了解到肿瘤的大小、浸润情况、淋巴结转移以及是否存在远处器官转移,在此基础上明确手术可行性、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方案。

1.2 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系统临床分期系统根据恶性肿瘤类型的不同而异。

常见的临床分期系统包括TNM 系统和国际儿童肿瘤协会(COG)分期。

1.2.1 TNM系统TNM(Tumor, Node, Metastasis)系统是最常用于实体肿瘤的临床分期方法。

它通过评估原发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远处器官转移(M),将肿瘤划分为不同的分期。

例如,在TNM系统中,T0代表没有发现原发肿瘤,N0代表没有淋巴结转移,M0代表没有远处器官转移。

1.2.2 COG分期COG(Children's Oncology Group)是专门针对儿童肿瘤制定的临床分期指南。

它根据不同儿童恶性肿瘤类型的特点,确定了相应的分期标准。

COG旨在帮助评估儿童患者中恶性肿瘤的发展程度以及预测预后。

二、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2.1 什么是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是指在恶性肿瘤患者身上采取多种治疗手段的策略。

它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如化疗、靶向治疗等),这些方法往往会结合使用,以期达到最佳的临床效果。

2.2 综合治疗的优势与局限综合治疗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肿瘤生物学特点,在多个方面进行干预,提高整体治愈率。

恶性黑素瘤的治疗进展

恶性黑素瘤的治疗进展
noneutaneons
first.1ine
metastatic
melanoma:
muhicenter,retrospective analysis in Asia.Melanoma Res,201 1, 2l(3):223—227.
16 J
Pejcic
I,Vrbic
S,Filipovic still
mm
切除边界1 em,厚度在1.0 mm或以上者边界为2 cm。日本 癌症学会提出厚度>4 mm的肿瘤切除边界为3 em,手指和
DOI: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2.04.027 作者单位:730050兰州,甘肃省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
万方数据
294
生堡廛丛型盘查垫12生4旦箍笪鲞筮!翅£!i!』旦!婴!!!l:△四!!Q!!,y!!.笪,盟!:皇
phase
II
multicenter
Melanoma
Res.2010.20(2):141一146, VJ,Amatruda T 3rd,et a1.A phase 11 trial
melanoma:European consensus・・based interdisciplinary guide・・
1ine.Eur
J Cancer,2010.46(2):270—283. R,Bichakjian CK,et a1.Melanoma.J Natl Netw。2009.7(3):250.275.
切缘距肿瘤边缘1 em;肿瘤厚度1~4 mm,切除边距为

em;厚度>4 mm,切除边距为3~5 cm;位于肢端的常需
行截指(趾)。目前对不同部位外科切除的边界尚无统一标 准,背部1.6 mm深度病灶可采用2~3 em的切除边界,颜 面部病灶则大多缩小切除范围。多数研究表明m,I、Ⅱ期病 变切除边界为0.5~2.0 cm,原位肿瘤0.5 cm,厚度<1.0

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

局部组织缺损后的重建
游离植皮和转移皮瓣常常被用于创面的覆盖和重建
游离植皮:

基底软组织覆盖好、血运丰富且不需抗压负重和耐磨 的部位。
转移皮瓣、游离皮瓣:



基底为骨、肌腱、神经血管或足跟部等需要抗摩擦的 部位。 优点:抗感染能力强、血运丰富易于愈合、有较大的 旋转弧便于多方向的转移、且应用广泛,在躯干和肢 体皆可利用局部血管的解剖来设计。 临床上最常见的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切除术后常采用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常见于远处皮肤淋巴结、肺、脑、肝、骨等部位,仅发生DE of Melanoma
Asymmetry :不对称性 Border :弥散状边缘 Color :颜色不均 Diameter :直径>6mm Enlargement:增大或进展趋势
预后
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与性别、年龄、病灶部位、肿瘤浸 润深度 、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手术切除范围等相关:


亚洲(我国)发病率低。男性比例占1.7%,女性1.3% ,但是增长 迅猛。
占皮肤癌的发病率5%,但是占死亡率75%
北京市2000年发病率为0.2/10万,2004年 已达1/10万。 中位发病年龄51岁,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 患者占33%。
病因
日光暴晒 :

日光中的紫外线(UA)灼伤皮肤诱导DNA突变。黑色素瘤集中于间 断性曝光位置,在持续避光部位呈散在分布。
外科切缘应当考虑病灶的解剖位置和患者的美容要求。专 家们认为,如果解剖因素难以达到2cm切缘的,1-2cm也 能接受。
Principles of surgical margins for wide excision of primary melanoma

原发性子宫颈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及治疗指南2024年版解读PPT课件

原发性子宫颈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及治疗指南2024年版解读PPT课件
新版指南的诊断方法更加准确、高效,有助于临 床医生更快速地确诊原发性子宫颈恶性黑色素瘤 。
优化治疗流程和效果
新版指南的治疗策略和方案更加科学、规范,有 助于优化治疗流程,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
促进多学科协作和团队建设
新版指南强调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有助于促进 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医疗团队的整体 水平。
更新了治疗策略和方案
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新版指南对治疗策略和方案进行 了更新和优化,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
强调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
新版指南更加强调多学科协作在原发性子宫颈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和 治疗中的重要性,鼓励各学科专家共同参与。
临床实践应用前景
1 2 3
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01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
原发性子宫颈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未来需要进一步
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
02
探索新型治疗方法和手段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出现更加先进、有效的治疗方法和
手段,为原发性子宫颈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03
加强临床试验和转化医学研究
加强临床试验和转化医学研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有助于提高原发性子宫颈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THANKS
放射性炎症
对于放射性膀胱炎、直肠炎等 炎症,可采取药物治疗、局部
理疗等方法进行缓解。
长期随访管理和康复指导
随访时间安排
建议患者术后前两年内每三个月复查一次,两年后每半年复查一次,五年后每年复查一次 。
随访检查项目
包括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以全面了解患者病情 恢复情况。

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

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

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一、引言黑色素瘤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和转移倾向的皮肤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加。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案也在不断优化,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讨论几种常用的治疗方案,并介绍目前供预后评估所采用的方法。

二、治疗方案1. 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黑色素瘤最常用的方法。

主要根据肿瘤的大小和深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包括剜除术、广泛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等。

对于早期诊断且局部无转移的小肿块,仅进行剜除术即可;而对于有深度侵袭或已经发生转移的大肿块,则需要进行广泛切除及淋巴结清扫。

手术切除后可进一步鉴定肿瘤类型及其分子特征。

2.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利用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

包括使用干扰素α、白介素-2等药物来增强免疫系统的抗肿瘤能力。

此外,还有针对刺激T 细胞活化的单克隆抗体和检查点抑制剂等新型免疫治疗药物。

3.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主要在于识别黑色素瘤细胞表面上与生长和转移相关的特定靶点,并通过特定药物来阻断或抑制这些靶点,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效果。

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包括BRAF蛋白激酶抑制剂以及MEK蛋白激酶抑制剂等。

4. 化学治疗化学治疗是指使用特殊的药物通过干扰肿瘤DNA合成与修复来杀死恶性细胞。

它通常应用于晚期患者或手术无法彻底切除时,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常见的化学治疗药物有达卡巴嗪、依立替康等。

三、预后评估方法1. Breslow厚度和Clark分级Breslow厚度是指黑色素瘤肿块从上皮到最深部浸润的距离,是一个重要的预后评估指标。

而Clark分级则将黑色素瘤分为不同的层次,以判断其侵袭程度。

2. TNM分期系统TNM分期系统将黑色素瘤按肿瘤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远处转移(M)进行分类,更加全面地评估患者的预后。

3. 分子标志物检测通过检测特定的分子标志物如BRAF突变和HER2表达情况,可以帮助进一步判断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情况,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

❖ pT3a 2.01-4.0mm不伴溃疡
❖ pT3b 2.01-4.0mm伴溃疡
❖ pT4 厚度≥4.0mm伴或不伴溃疡
❖ pT4a ≥4.0mm不伴溃疡
❖ pT4b ≥4.0mm伴溃疡
实用文档
22
病理分期:N——区域淋巴结
❖ 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 N0 无淋巴结转移 ❖ N1 1个淋巴结转移 ❖ N1a 隐性转移(病理检查发现转移) ❖ N1b 显性转移(影像学或临床可明确判断的转移) ❖ N2 2-3个淋巴结转移或淋巴引流区内转移(移行转移)
但无淋巴结转移 ❖ N2a 隐性转移(病理检查发现转移) ❖ N2b 显性转移(影像学或临床可明确判断的转移) ❖ N2c 卫星灶或移行转移但无淋巴结转移 ❖ N3 ≥4个区域淋巴结转移,或区域淋巴结簇样转移,或
移行转移合并区域淋巴结转移,或卫星灶合并区域淋巴结 转移
实用文档
23
病理分期:M——远处转移
❖ 预后差、死亡率高。早期恶性黑色素瘤经外科扩大切除术后 95%-100%可治愈。
实用文档
3
二、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 是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
❖ 死亡率高,仅次于肺癌,占第二位
❖ 白种人发病率高于其他肤色人种。
美国男性第五位,占所有恶性肿瘤的5%, 女性第六位,占所有肿瘤 的4%,每年年发病率增长7% 。 1/75 in 2000, 1/1500 in 1935,
M0
❖ ⅡB期
T3b
N0❖ ⅡC期
T4b
N0
M0
❖ ⅢA期
T1-4a N1a
M0
T1-4a N2a
M0
❖ ⅢB期
T1-4b N1a
M0
T1-4b

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

卫星灶:指在原发病灶周围直径2cm,内发生的转移结节。
名词解释 Clark分级:一种评估黑色素瘤预后的方法,该方法是病理学家 Clark设计的,按照解剖层次测量黑色素瘤侵润皮肤的深度。 Clark分级按照侵润的程度分为五级: Ⅰ级:瘤细胞限于基底膜以上的表皮内。 Ⅱ级:瘤细胞突破基底膜侵犯到真皮乳头层。 Ⅲ级:瘤细胞充满真皮乳头层,并进一步向下侵犯,但未到真皮 网状层。 Ⅳ级:瘤细胞已侵犯到真皮网状层。 V级:瘤细胞已穿过真皮网状层,侵犯到 皮下脂肪层 Clark分级提供了一个恶性黑色素瘤侵润 皮肤程度的分级系统,可以评价外科 手术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 然而今天更广泛应用的是另一个分级 系统:Breslow厚度分级。
诊治流程注意事项
1.对于临床初步判断无远处转移的黑色素瘤患者,切除活检 一般建议完整切除,不主张穿刺活检或局部切除,如病灶面 积过大或已有远处转移需要确诊的,可以行局部切除;
2.病理报告中必须包括的内容为肿瘤厚度和是否溃疡,其余 指标在有条件的单位尽量提供。
3.危险因素包括:厚度≥0.75mm,有丝分裂率1/mm2,脉管 浸润,Clark分级Ⅳ
恶性黑色素瘤
周琦
主要内容
1 2
3 4
黑色素瘤病因、临床表现来自诊治流程 分期 治疗与随访黑色素瘤(melanoma)
黑色素瘤是一种能产生黑色素的高度
恶性肿瘤,又称恶性黑色素瘤,大多见于 30岁以上成年人,发生于皮肤、粘膜和内 脏器官。黑色素瘤的预后多数较差。Ⅰ期 、Ⅱ期、Ⅲ期、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 94%,44%,38%,4.6%。
良恶性黑色素瘤
影像学检查
1、区域淋巴结B超(颈部、
6、对于原发于腹部皮肤、下
腋窝、腹股沟、腘窝等)
2、胸部CT

鼻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及护理

鼻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及护理

02
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降低 致癌物质摄入,降低患癌风险
03
增加全谷物和粗粮摄入:富含纤 维,有助于预防癌症
04
减少高糖和高脂肪食物摄入:降 低肥胖风险,预防癌症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鼻部检查,包括 A
鼻镜检查、鼻窦CT扫描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 C
戒烟、限酒、健康饮食等
定期进行全身体检,关注 E
2
剂量和疗程:根据患者的病情 和身体状况确定化疗的剂量和
疗程
3
副作用:化疗药物可能会引起 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
脱发等
4
护理措施:在化疗期间,患者需 要注意饮食、休息和保持良好的 心态,以减轻化疗副作用的影响
鼻恶性黑色素瘤的护理
2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 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关心和支持
鼻恶性黑色素瘤的 治疗及护理
刀客特万
目录
01. 鼻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 02. 鼻恶性黑色素瘤的护理 03. 鼻恶性黑色素瘤的预防
鼻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
1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切除肿瘤,减轻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神经损伤 等
手术方式:根据肿瘤位置、大小和 分期,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术后护理: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感 染,定期复查,注意饮食和休息
身体其他部位的异常情况
B 关注鼻部症状,如鼻塞、
鼻出血、鼻部肿块等
D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注意防晒措施
谢谢
提供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 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通过心理疏导、放松 训练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恶性粘膜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恶性粘膜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恶性粘膜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恶性粘膜黑色素瘤是恶性质的,因此治疗非常重要,治疗时要根据检查的结果制定治疗方案,那么恶性粘膜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治疗多分为外科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治疗时还要查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前医生也会分析治疗的效果,下面就一起来分析恶性粘膜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法。

(一)外科治疗1、活检手术对疑为恶性黑色素瘤者,应将病灶连同周围0.5cm~lcm的正常皮肤及皮下脂肪整块切除后作病理检查,如证实为恶性黑色素瘤,则根据其浸润深度,再决定是否需行补充广泛切除。

一般不作切取或钳取活检,除非病灶已有溃疡形成者,或因病灶过大,一次切除要引起毁容或致残而必须先经病理证实者,但切取活检必须与根治性手术衔接得越近越好。

世界卫生组织恶性黑色素瘤诊疗评价协作中心在一组前瞻性分析中认为切除活检非但对预后没有不良影响,而且通过活检可了解病灶的浸润深度及范围,有利于制订更合理、更恰当的手术方案。

2、原发病灶切除范围老观点主张切除病变时一定包括5厘米的正常皮肤已被摒弃。

大多数肿瘤外科学家对薄病变,厚度为≤1mm,仅切除瘤缘外正常皮肤1cm,对病灶厚度超过1mm者应距肿瘤边缘3cm~5cm 处作广泛切除术。

位于肢端的恶性黑色素瘤,常需行截指(趾)术。

3、区域淋巴结清除术适应症:在美国大多数肿瘤外科医生持如下治疗态度:①病变厚度≤1mm者,转移率甚低,预防性淋巴结清扫术不能指望其能改变远期预后;②病变厚度>3.5cm~4mm者隐匿性远处转移的可能性高,远期存活率也相对的低(20%~30%),即使做了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亦难望在存活率上会出现有意义的提高。

尽管如此,主张只要尚无远处转移灶可查,便应做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者大有人在;③厚度介于上述二类之间的病变,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率相当高,是做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可望提高生存期最佳对象。

4、姑息性切除术对病灶范围大而伴有远处转移等不适于根治性手术者,为了解除溃疡出血或疼痛,只要解剖条件许可,可考虑行减积术或姑息性切除。

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产生黑色素的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多数发生于足底、外阴、肛门周围、手指、头颈部等易摩擦的部位,主要由局限性癌前黑色素瘤和瘤前雀斑以及皮肤交界痣演变而来。

在所有恶性肿瘤中,甚为少见,但在皮肤恶性肿瘤中排在第三位。

本病多发生在30~65岁之间,很少发生在青春期,在妊娠期,恶性黑色素瘤发展迅速,提示恶性黑色素瘤可能与内分泌有关。

恶性黑色素瘤在世界各地的发病一般低于1~4/10万人口,但在澳大利亚昆士兰邦的发病率却是相当高的,大约占16人/10万人口。

我国60年代的初期,对上海发病情况做了统计,为0,07人/10万人口,死亡率男女分别为0.52人/10万人口及0.39人/10万人口。

近年随着医学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本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有所下降。

引起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患有黑色素痣、皮肤复合痣的白种人经常受到日光等紫外线、射线的照射。

2.种族和家族遗传倾向。

3.病毒感染。

4.局部创伤和化学物质的长期刺激。

(一)临床表现:黑痣逐渐长大,色素颜色加深,隆起呈结节状。

痣的表面或旁边有浆液性渗出物,表面有结痂,可有破溃、出血、炎症。

当肿瘤向周围组织或皮肤浸润时,病变周围可出现“卫星”状的癌结节,进一步出现附近淋巴结肿大。

中晚期癌瘤细胞可通过血行转移至肝、肾等脏器。

同时癌肿的远端有淋巴结肿大。

(二)前期征兆:皮肤色素痣上的毛发突然自行脱落,色痣的颜色逐渐加深至黑色,色痣逐渐长大,表面粗糙、结痴或有分泌物或有出血倾向时,是恶性黑色素痣的早期征兆,应引起重视,及早诊治。

(三)治疗指南。

1.手术治疗:采取手术切除是根治的主要手段。

切除范围距癌肿边缘至少5cm,向下深达肌筋膜还要向四周伸展切除2cm左右,并行区域淋巴结清除术。

肢体恶黑有淋巴结转移时,应於体外循环条件下,用抗丝状分裂药物进行肢体灌注。

有相当数量的病例可获得持久临床治愈。

2.放射治疗:放疗较手术效果为差,临床上可采用高温与放疗协同进行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

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

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概述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是发生于来源于神经嵴的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

最常发生于皮肤,也可发生于口腔、消化道、生殖系统的粘膜,眼球的睫状体、虹膜、脉络膜,脑膜的脉络膜等处。

约90%的恶性黑色素瘤发生于皮肤,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正确治疗,很多病人可以治愈。

但本病恶性程度高,对肿瘤的直接刺激可引起肿瘤转移,易于发生血行播散,预后差。

一、发病情况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白色人种,在我国和日本的发病率较低。

其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3%,呈逐渐上升趋势,在过去的40-50年间其发病率每10-15年便增加一倍。

除女性肺癌外,没有一种肿瘤有如此快的增长速度。

其死亡率每年呈5%递增。

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地区和美国西南部地区是恶性黑色素瘤高发地区。

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成年人,中位就诊年龄为50—55岁,男女性别比为1:1,男性者多发生于躯干和头颈部,女性者多发生于肢体上。

恶性黑色素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

日光(紫外线B)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

就宿主而言,原先的病损(如发育不良痣、良性痣)、皮肤表型(蓝眼睛、红色或金色头发)、太阳灼伤引起水泡的病史(尤其在儿童期)、过度暴露于日光下、恶性黑色素瘤家族史及个人恶性黑色素瘤史是发生恶性黑色素瘤的重要危险因素。

特殊基因的突变(尤其是CDKN2A/p16)在家族性恶性黑色素瘤中起重要作用。

二、病理特征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主要有以下4种病理类型:①浅表播散型,约占70%;②结节型,约占15%,预后最差;③雀斑样型,约占10%,预后最好;④肢端雀斑样型,约占3%一5%。

由于恶性黑色素瘤的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率、手术治愈率密切相关,为了正确估计预后,1969年Clark等提出了镜下肿瘤浸润深度的检测方法,将其分为5度:I度:肿瘤局限于表皮的基底膜内(原位恶性黑色素瘤);Ⅱ度:肿瘤侵及真皮乳头层,但未达真皮乳头与网状层交界;Ⅲ度:肿瘤侵满真皮乳头层并在其内扩展,但未超出真皮网状层;Ⅳ度:肿瘤穿透真皮网状层,但未达皮下组织;V度:肿瘤侵达皮下组织。

恶性黑色素瘤分期治疗

恶性黑色素瘤分期治疗

恶性黑色素瘤分期治疗
一、概述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个平常生活大家所不熟悉的疾病。

直到前段时间某同事听某同事妈说,她一个朋友得了恶性黑色素瘤,某同事听了之后就感觉懵了,因为某同事从来没有听过这个疾病,所以某同事上网查了一下,但是没有查到恶性黑色素瘤的分期治疗。

所以就想问一下,对于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大家是否都要采取分期治疗?分期治疗的具体过程是什么样的?对于恶性黑色素瘤在平时的饮食当中应该怎么去注意?
二、步骤/方法:
1、首先对于恶性黑色素瘤大家需要知道的常识,这就是一个存活率比较低下的疾病,所以大家在早期的时候要进行脑脊液的检查,这样能否确定大家是否有恶性黑色素瘤。

因为这个疾病的早期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2、第二个方面对于恶性黑色素瘤的分期治疗,首先大家在刚开始的时候疾病并不是在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大家要进行手术切除。

要切除那些受牵连的正常皮肤。

对于那些已经受损的皮肤大家需要确定大家要切除的深度。

3、第三个方面对于老人,就是说他们的皮肤已经出现出血,溃烂这样的症状大家除了要采取积极的手术措施之外,因为它无法进行根治,所以大家要做好积极的预后工作。

这样的话,大家的成活率可能会提高一点。

三、注意事项:
对于恶性黑色素瘤大家需要知道的三、注意事项。

就是大家要尽可能的避免阳光直晒,还有就是少服用一些雌性激素的药物,这对大家身体的恢复是非常有帮助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实践证明,恶性黑色素瘤对细胞免疫治疗 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细胞免疫治疗对抑制黑色素瘤 细胞发展繁殖、提高机体自主抗癌免疫能力等方面疗 效显著。细胞免疫治疗可通过体内免疫细胞如DC细 胞、CIK细胞、NK细胞、NKT细胞、γδT细胞等对人 体内肿瘤细胞进行特异性杀伤,针对性更强,具有激 活人体内肿瘤免疫细胞活性,调节和增强机体自主抗 癌免疫能力,靶向性杀伤体内肿瘤的目的和作用,具 有较好的抗肿瘤免疫效果,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延长患者远期生存期。
恶性黑色素瘤的分期治疗
恶性黑色素瘤的分期治疗
临床上恶性黑色素瘤在我国较为罕见,但其恶性程度 高,早期容易发生浸润扩散转移,预后较差,因此临 床一旦发现恶性黑色素瘤,应注意及时予以合理有效 的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因肿瘤不同分期,其治 疗方法也有所差别。 恶性黑色素瘤I期治疗:恶性黑色素瘤I期患者因病灶 较为局限,此时肿瘤细胞侵润较浅或没有发生侵润, 可首选手术切除,术后予以一定的放射治疗、化疗、 细胞免疫治疗的联合治疗方案,尽可能防止瘤细胞复 发转移。

恶性黑色素瘤II期治疗:恶性黑色素瘤II期患者可能出现细胞 的浸润扩散转移,其周围淋巴管内可能也有转移,同样可首选 手术切除,术后予以一定的巩固治疗如化疗、激光治疗或细胞 免疫治疗,控制患者病情,稳定症状。 恶性黑色素瘤III期治疗:恶性黑色素瘤III期患者可能已经侵 犯到皮下组织了,伴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此时应注意遵循一 定的综合治疗方案,如手术切除前予以一定的术前化疗,减小 肿瘤负荷,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放疗 、化疗、细胞免疫治疗的联合治疗方案。 恶性黑色素瘤IV期治疗:恶性黑色素瘤IV期患者或已出现了 远处的转移,因手术切除创伤性较大,患者术后恢复困难,且 恶性黑色素瘤IV期患者预示着患者病情已进入晚期,身体素质 较差,患者身体可能无法耐受,因此可建议选择姑息性保守治 疗方法,以化疗为主,联合细胞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