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1820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孟子〉二章》
【学习目标】
1.能够结合语境准确说出课文中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的意思并能结合语境辨别、说出词类活用的现象。
2.能够把文言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能辨析、总结课文涉及的判断句、倒装句这两种文言句式的特点。
3.在熟读的基础上讨论,能辨析出作者的说理思路,并能判断出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学法指导】
1.熟读课文,能够准确、流利的背诵。
2.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3.在此基础上,分组讨论课文内容,进一步孟子散文的特点及政治主张。
【预习导学】
孟子,名(“孟子是人们对他的敬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辩论家。是继孔子以后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并有“亚圣之称。他主张“、”。
《孟子》是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极有影响的著作。《孟子》一书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孟子》与《》、《》、《》合称“四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七里之郭.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委.而去.之
域.民固.国威.天下亲戚畔.之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寡助之.至
以天下之.所顺
二、翻译下列重点句子,注意加点字的意思。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三、学习研讨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列举了哪两个例子进行论证?
3、后来作者在谈治国时得出怎样的结论?
4、应该怎样看待孟子的“人和”的主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畎.亩()傅说.()胶鬲.()拂.士()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天将降大任于是
..人也行拂.乱其所为曾.益
人恒过
..衡.于虑而后作.法家拂.士
三、翻译下列重点句子,注意加点字的意思。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
..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
...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而后喻。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然后知生于忧患
..而死于安乐
..也。
四、学习研讨
1、第1段文字中,作者一共列举了几个人物?这几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作者认为要成就人才必须经历哪些磨难?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3、本文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4、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比较,两文在论证思路上有何异同?试作具体分析。
五、拓展延伸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还知道哪些与此意思相关的名句?有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一道理?
2、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出人才。对此,你同意哪种观点,举例谈谈你的看法。
【聚焦中考】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下列题。(共10分)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
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考。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1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 ) 曾.益其所不能( )
人恒过.然后能改( ) 吴既赦.越 ( ) 与百姓同其劳.(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2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女忘会稽之耻邪?
4、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来概括其主要内容。(3分)
5、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
6、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
二、(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文章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于——②拂——
③衡——④然——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译文:
3.简答:本文的论证方式是立论还是驳论?文中划线句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