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德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强调从学校 的社会化活动中进行道德教育的原则, 反对设置道德课程进行直接道德教学, 主张德育中批判的、探讨研究的精神, 强调在教学中发现什么是正确的,而不 是习惯于一套已知的道德原则。杜威的 这个思想,对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 校中的德育仍产生着影响。
三、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 孟轲明确提出:“设为庠﹑序﹑学﹑校以教 之。……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 ﹐皆所以明人伦也”(《孟子‧滕文公上》)。
他把伦理教育视为中国古代学校的教 育目的。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一个 特点,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把维 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道德教条“三纲”(君 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 常”(仁﹑义﹑礼﹑智﹑信)作为德育的 主要内容。
二、德育的历史发展
德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在 阶级社会中有鲜明的阶级性。历代的统 治阶级为培养忠于自己的人才,都十分 重视德育。
(一)中国德育的发展
在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校中,德育居 于首要的地位。
➢ 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六艺”(礼﹑乐﹑射﹑ 御﹑书﹑数)中,“礼”教是居首位的。
➢ 孔丘强调“以德教民”,认为“道(导)之以政,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他反对教给学生现成的道德知识,主 张通过师生问答、争辨,启发学生自己 从问答中得出结论,作为德性涵养的原 则。
亚里士多德认为,培养美德必须实践, 并通过“理性”的教育,形成道德习惯。 他还认为,音乐在德育中有特殊的地位。 在欧洲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宗教教条成 了德育的主要内容。
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自然后 果”原则,强调受教育者在自己的行为 后果中自动对行为加以调节,反对教育 的外力干涉。
这条原则,后来被法国思想家卢梭、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和意大利教育家蒙台 梭利所采用。
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十分重视德育。 他认为,观念是行动之父,知识意味着真正 的力量。知识和行为之间,道德和理智之间 不应分裂开来。
德育主要是形成儿童正确的道德观念,建 立道德观念的统觉群。德育的任务侧重于道 德观念的培养。他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 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 育(或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 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第十章 德 育
第一节 德育概述
一、德育的概念
➢ 我国古代还没有使用“德育”这个概念, 往往以“德”或“育”来代替德育,也有用 “学”、“道”;
➢ 近代,一些教育家曾用过“道德教育” 和“训育”等概念表示德育;
➢ 现代,德和育作为一个词来使用。
德育的内涵和外延
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这是对该事物最 本质的思考。“德育”这个词,我们经常挂 在嘴上讲,但深入思考一下,什么是德育? 为什么要进wenku.baidu.com德育?如何进行德育?这是关 于德育的最本质的三个问题,也就是关于德 育的哲学思考的问题。
简言之,什么是德育?德育就是教师 创造学生进行道德学习的环境、条件促 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就是德 育的本质。这就是“德育”概念的内涵。
至于“德育”概念的外延,根据中国的国 情,我国的德育(广义的德育)包括五个方 面:政治教育(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 爱中华民族等);思想教育(正确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品德教育(良好的行为 规范);法纪教育(遵纪守法);心理教育 (健康的心理品质)。我们可分别不同的层 次的学生,予以这五个方面的教育。
什么是德育?
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 凡是事物皆是一个矛盾,矛盾由两个对 立的侧面构成。这是《矛盾论》中对立 统一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基 本规律,即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共 居一体。
德育(狭义指道德教育),也是由矛 盾着的两个对立侧面构成:一面是道德 教育者(在学校是教师),另一面是道 德学习者(在学校是学生)。这里,矛 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品德教育中,也有 一些好的传统,具有合理的因素。如重视政 治思想教育同道德教育的统一,道德同修业 的统一;在德育实施上重视以身作则﹑言行 一致﹑因材施教﹑尚志等。
(二)西方德育的历史发展
在西方,古希腊也很重视德育。苏格 拉底主张“知识即美德”,认为一个人 只要知道什么是善良和正确,就一定会 去实践它,美德是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
德育的任务是根据教育目的确定的,是为 实现教育目的服务的,它服从于人们的社会 使命。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 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 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 科学文化素质。
学校德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 部分,并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因此,学校 德育的任务是以社会主义思想和道德规范教 育青少年,引导他们主动积极地进行社会实 践,逐步养成高尚的社会主义品德,成为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德育的具体 任务如下:
1、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和 形成社会主义的道德观。
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社会主义的 理论和道德规范,自觉地身体力行,在社会 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提高分辨 是非、善恶、美丑、荣辱和按道德规范调节 行为能力,逐步形成基本的社会主义的道德 观点、信念,为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世 界观打下基础。
因此,所谓德育,一方面对学生来说,学 生作为道德学习者,要主动地学习德育,是 道德教育的主体,视道德学习为自己生命的 一部分。
另一方面对教师来说,教师是道德的教育 者,教师要为学生创造道德学习的环境、条 件,促进学生由道德无知到道德有知,并且 化为道德行为,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正确 的价值取向,正确的行为选择。
2、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 的道德情操。
引导学生在道德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激发 出道德需要,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培养 爱憎分明的政治态度,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 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对履行和捍卫社会主 义道德富有责任感、义务感、使命感。
3、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道德锻炼和规范 行为的训练,不仅要使他们能自觉地运用社 会主义道德规范调节自己的行为,而且要使 他们的道德行为在反复的实践活动中,达到 自动化的程度,即形成道德的行为习惯,成 为个人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