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评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物体评课稿(总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观察物体》评课稿
百安小学谭朝阳
牟仁蓉老师上的《观察物体》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个独立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的知识后来学习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判断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果就按目标设计教学,就会显得单调,学生也不会得到持续发展,也不符合“课标”精神。于是牟老师精心、巧妙设计,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将课堂教学升华、拓展,推向高潮。
下面我就来讲几点我的想法:
1、从学生年龄出发,以生活经验为基础。教师在选用教学素材时都选用了学生所熟悉的物体,如:长方体,球体入手,选用这些物体,激发了学生已有经验,使学生建立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就能很容易地说出这些物体的侧面、上面和正面,同时学生也感到了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非智力因素得到培养。
2、以人为本,亲身实践,自主探索,体验知识与经验的形成过程。观察物体的课重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活动为基础。牟老师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活动的形式力求做到生动活泼,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一次观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反馈及时,并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1)观察药箱,即从不同的方向观察长方体箱子,从而得出结论:不论站在哪个位置,都不能一次看完一个物体所有的面,但是至少能看到箱子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到这个箱子的三个不同的面。(2)观察并画出所观察到的面的形状,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物体的面可能不一样。尤其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教师的温馨提示:你从哪个面去观察,就要正对着这个面;观察时,视线要垂直于物体的表面。这样的提示就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一些误差,值得我们借鉴。因为这其实的对于只能观察到一个面的最好方法。(3)观察立体图形中的圆柱和球,认识立体图形的正面、左右侧面、上面。这些不同层次观察,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印象深刻。(4)出示从一个角度所观察到的面,然后猜一猜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比如从一个正方形可以想到时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从一个圆可以想到时球、圆柱、圆锥、圆台等等,这些活动可以进一步促进和完善学生空间观念。(5)两个立体图形放在一起的观察。通过观察组合物体,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注意让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地再次进行观察,并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连一连”,从注意观察到的整体形象转向注意局部变化。
3、立足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本课的设计,各个层次的活动基本上是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活动线索而展开的,但在活动的具体设计和组织安排上,又能对教材有所突破,作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挖掘和细化处理,做到既尊重教材,又注意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加工,以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能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有目的地调整教材。如:先观察无标识的长方体,再观察有标志的长方体的药箱,就是对教材作了进一步的处理,这样的处理既尊重教材,又注意对教材创造性地加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又在教材的基础上稍微增加点了难度,例如圆锥和圆台以及四棱锥的出现,丰富了学生的图形知识。
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数学课堂上不是为学知识而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刘老师通过提问:为什么同样是在观察同一个物体,他们三个人却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呢为什么看到一个正方形的面,有的同学猜是长方体的,有的同学猜是正方体的呢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辨证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
五、板书设计简洁美观,高度概括了这节课所得出的结论。
下面我再讲一些自己的意见:
1、上课的节奏有点快,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有些学生不听课的就在那里闲聊。
2、在组织小组活动时,可能也是紧张,忘了先说活动要求再请小组长把玩具拿出来,而是先请小组长把玩具拿出来再说活动要求,这时候学生的兴奋点全在玩具上,没谁听老师的活动要求了。所以这里的组织教学做得不太好。
评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谢谢!篇二:观察物体评课稿
《观察物体》评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中,xx老师始终以高度的热情,激起学生积极的求知欲,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有如下几个亮点:
1、从学生年龄出发,以生活经验为基础。教师在选用教学素材时都选用了学生所熟悉的材料,如:从图书箱入手,再到冰箱、捐款箱。选用这些物体,激发了学生已有经验,使学生建立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就能很容易地说出这些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同时学生也感到了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非智力因素得到培养。
2、以人为本,亲身实践,自主探索,体验知识与经验的形成过程。观察物体的课重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活动为基础。黄老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观察实践活动。并设计了多层次观察。(1)观察有标志的实物,如捐款箱,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物体的面可能不一样。(2)观察无标志的实物,如观察长方体,体会一次最多看到几个面。观察正方体,体会每个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3)观察由两个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认识立体图形的正面、侧面、上面。这些不同层次观察,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印象深刻,促进和完善了学生空间观念。
3、立足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各个层次活动,基本上是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活动线展开的,但在活动的具体安排上,能有所突破,如:小测试,观察捐款箱,就是对教材作了进一步的处理,这样的处理既尊重教材,又注意对教材创造性地加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灵活使用习题。在书本上的最后一道题是“把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横着拼在一起,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看到几号图形”教师还让学生把两
个正方体竖着摆。摆的方法不同,从同一角度看到的图形也就不一样。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作了铺垫。
5、学科间的整合。课结束时,老师出示古诗《题西林壁》让学生从诗中体会蕴含着的数学知识。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建议:
1、老师上课很有激情,声音很动听,如果能让这动听的声音在学生的脑海中多停留片刻,就更好了。如讲如何确定像长方体一样无明显标志物体的正面时,就一闪而过了。确定无标志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正是重点,因为第二课时以及四年级的正方体拼摆首先就是确定它的正面。
2、观察时教师最好能指导学生要有一个顺序,我们观察物体一般是从正面到侧面再到上面。
3、我觉得“想想做做”的第三题有必要通过挂图或课件展示让学生说说不同面的颜色。教师虽然通过实物长方体让学生说说,但从观察实物到立体图形是一个飞跃,也为最后一题的观察打好基础。
4、一个面的观察教师是否能做适当指导,因为要观察到物体的一个面反而是不容易的。
总之,这是一节很精彩的课,非常感谢给我这么好的一次学习机会!篇三:《观察物体》评课稿
《观察物体》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