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忠诚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大学生消费偏好与品牌忠诚度的关系
![文献综述:大学生消费偏好与品牌忠诚度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dd969d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0c.png)
文献综述:大学生消费偏好与品牌忠诚度的关系历史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消费群体,其消费偏好与品牌忠诚度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大学生在品牌选择、消费习惯以及忠诚度构建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特点。
关于大学生消费偏好与品牌忠诚度的研究逐渐增多,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内在机制,也为企业制定针对大学生的营销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消费偏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兴趣、社交需求、品牌形象等[1]。
品牌忠诚度作为衡量消费者对某一品牌持续购买和推荐意愿的重要指标,也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2]。
现状分析1. 大学生消费偏好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当前,大学生消费偏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日益显著。
他们不仅关注产品的实用性和性价比,还越来越注重品牌的个性化、时尚感和文化内涵。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大学生在选择服装、电子产品等消费品时,更倾向于选择具有独特设计、符合自己个性且能体现时尚潮流的品牌[3]。
大学生的消费偏好还受到社交媒体、同龄人群和网络评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他们通过社交媒体了解产品信息,分享消费体验,这种互动过程进一步塑造了他们的消费偏好和品牌选择[4]。
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需要充分考虑大学生消费偏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供更加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2. 品牌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及构建机制品牌忠诚度是消费者对某一品牌持续购买和推荐意愿的重要体现。
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品牌忠诚度的构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品牌形象、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消费者体验等。
一些研究发现,品牌形象是影响大学生品牌忠诚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个具有良好品牌形象的品牌更容易获得大学生的认可和信赖,从而构建起稳定的品牌忠诚度[5]。
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也是影响品牌忠诚度的重要因素。
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而差劣的产品和服务则会导致消费者的流失和品牌形象的受损[6]。
企业品牌文献综述
![企业品牌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9ee0471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8.png)
企业品牌文献综述品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建立和巩固竞争优势的重要资产,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企业品牌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品牌的定义、构成要素、品牌价值以及品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品牌的定义品牌是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或者服务的认知和评价,是企业在市场上的独特标识。
品牌不仅仅是企业的名称、商标或者标志,更是企业的形象和信誉。
品牌可以通过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来区分自己与竞争对手。
二、品牌的构成要素品牌的构成要素包括品牌名称、品牌标志、品牌口号、品牌形象等。
品牌名称是企业在市场上的标识,可以直接传递企业的核心价值和特点;品牌标志是品牌的视觉标识,可以匡助消费者快速识别品牌;品牌口号是品牌的宣传语,可以传达品牌的核心理念;品牌形象是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包括品牌的信誉、形象塑造等方面。
三、品牌的价值品牌价值是品牌对企业的贡献和影响的综合评价。
品牌价值可以通过品牌知名度、品牌忠诚度、品牌关联度等指标来衡量。
品牌知名度是消费者对品牌的知晓程度,可以匡助企业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品牌忠诚度是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程度,可以匡助企业保持稳定的市场份额;品牌关联度是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程度,可以匡助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四、品牌管理品牌管理是企业对品牌进行全面管理和运营的过程。
品牌管理包括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品牌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品牌定位是确定品牌在市场上的定位和差异化竞争策略,可以匡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品牌传播是通过广告、宣传等方式将品牌形象传递给消费者,可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品牌保护是保护品牌的合法权益,包括商标注册、维权等方面的工作。
综上所述,企业品牌在市场竞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建立和管理品牌,企业可以提升市场竞争力,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
未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演变,企业品牌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调整品牌战略,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保持品牌的竞争优势。
关于品牌资产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品牌资产研究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e8ac0b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f8.png)
关于品牌资产研究的文献综述品牌资产研究的文献综述引言:品牌资产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全球市场的竞争加剧和消费者对品牌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品牌资产研究成为了学术界和实践界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对品牌资产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深入了解品牌资产的内涵、影响因素以及管理策略。
一、品牌资产的概念和内涵品牌资产是指企业品牌在市场上具有的价值和影响力。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品牌资产可以理解为品牌对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从市场学的角度来看,品牌资产包括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品牌忠诚度等方面的内容。
品牌资产的内涵是多维度的,不仅仅是企业的财务指标,还包括了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和情感价值。
二、品牌资产的影响因素1. 品牌知名度:品牌知名度是品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选择行为。
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可以通过广告宣传、促销活动等手段来实现。
2. 品牌形象:品牌形象是指消费者对品牌的整体印象和评价。
一个积极、独特的品牌形象可以增强品牌资产的价值。
品牌形象的塑造可以通过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品牌文化等方面来实现。
3. 品牌忠诚度:品牌忠诚度是指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程度和购买意愿。
品牌忠诚度的提升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等方式来实现。
三、品牌资产的管理策略1. 品牌定位:品牌定位是指企业通过市场定位来确定自己的品牌形象和竞争优势。
一个清晰、准确的品牌定位可以提高品牌资产的价值和影响力。
2. 品牌扩展:品牌扩展是指企业将已有的品牌资产应用到新的产品或市场中。
品牌扩展可以通过产品线扩展、市场扩张等方式来实现。
3. 品牌保护:品牌保护是指企业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品牌资产不受侵害。
品牌保护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品牌形象管理等方式来实现。
结论:品牌资产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资源,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品牌资产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品牌的内涵和影响因素,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管理策略。
《奶茶品牌管理研究》文献综述2100字
![《奶茶品牌管理研究》文献综述21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29915c8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e.png)
奶茶品牌管理研究文献综述一、品牌管理方面的研究Chae Mi Lim 等人(2011)认为品牌管理不是面向的企业,而是面向消费者。
因此,品牌形象的建设应当是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而非从企业的需要出发。
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品牌建设才是成功的品牌建设。
Barbara J. Phillips 等(2014)品牌形象包括感情与功用两个维度,在满足消费者功能性需求的同时,品牌也需要满足消费者的情感性需求。
这也是为什么本土品牌往往能够得到消费者的亲睐的原因,在国外产品与国内产品功能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本土品牌还有情感的附加效应,能够受到本土消费者的欢迎。
Sandra J. Milberg 等(2013)认为品牌管理涉及到消费者、产品、市场与营销多个方面,要调查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满足消费者期望或者超出消费者期望的产品,品牌的市场营销工作才能有序进行。
Géraldine Michel 等(2014)认为品牌管理实际上是将产品规模扩大化的过程,单一的产品无法支撑品牌管理,只有丰富的产品线才能支撑起品牌形象的建设和提升。
张传统(2015)指出品牌管理应当基于政府扶持与地区优势、品牌形象管理三方面进行。
政府的扶持在地方品牌形象的建设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政府公信力作为背书,品牌形象的建设将会容易很多。
地区的优势能够赋予产品不一样的价值,带给产品不一样的特质。
同时,企业对品牌形象的管理也很重要,品牌形象的建设离不开企业的宣传、产品质量的提升以及其他营销环节。
叶绿波(2016)认为品牌形象的建设应当从品牌的核心内涵出发,先找到企业产品或者服务与其他品牌的差别,确定差异化的核心内涵,然后再着力提升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增加品牌的价值。
二、奶茶品牌管理营销方面的研究奶茶是一种起源于台湾从90年代开始盛行的茶类饮料,融合了茶的芳香和牛奶的香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饮品的选择之一。
目前市场上有“一点点、Coco、素匠泰茶、厝内小眷村、桂源铺”等不同品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新品牌加入竞争行列中,使得整个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也说明奶茶市场被投资人看好、前景广阔。
品牌形象文献综述
![品牌形象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424ea65f90f76c660371a82.png)
1前言生存在于生命的延续,更在于生命在延续过程中的激发和升华,企业的生命也是如此。
面对当前残酷、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更需要企业在生存中不断开拓和创造生命力的源泉和动力。
在竞争愈来愈激烈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经济的到来,传统意义上的质量竞争、价格竞争、市场竞争、品牌竞争等逐步显示出其局限性,在信息日益共享的“信息时代”产生了众多趋同现象,即同类商品之间的技术、服务、价格等的水平越来越难分上下。
为此,作为现代市场竞争条件下的战略手段——企业品牌形象塑造已成为制胜的法宝。
品牌形象是品牌构成要素在人们心目中的综合反应,也是消费者记忆中关于品牌的所有联想的综合感知。
品牌形象由品牌的内在形象和品牌的外在形象构成,其中品牌内在形象主要包括品牌产品形象和品牌文化形象,品牌外在形象主要包括品牌标识形象和品牌信誉形象。
品牌形象塑造,就是指成功地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构筑、创造和维护良好的品牌形象。
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而驱动这种资产的关键因素是品牌形象。
国内外关于品牌形象的研究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本文主要将国内外关于品牌形象相关理论、品牌形象测评、品牌价值和品牌形象塑造四方面的研究资料整理归纳,并针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品牌形象相关理论为企业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提供理论依据。
在品牌形象相关理论研究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USP理论、多重属性模型、BI理论、比尔品牌形象理论以及我国学者罗子明的品牌形象的特性及构成理论。
(1)USP理论又称独特销售说辞理论[1],是罗瑟·里夫斯提出来的,主要应用于广告策划中。
该理论在消费者是理性思维者的前提假设下认为:消费者倾向于只记住品牌的一个东西即强有力的主张或概念,并进一步认为在消费者心目中,一旦将这种强有力的主张、说辞或许诺同某一特定的品牌联系起来,就会给该产品以持久受益的地位。
(2)多重属性模型多重属性模型是消费者行为学中最常用来解释和预测个体消费者品牌偏好的理论之一。
文献综述(关于品牌)
![文献综述(关于品牌)](https://img.taocdn.com/s3/m/d3c71b35cc22bcd126ff0ce2.png)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设计(论文)题目
作者所在系别
作者所在专业
作者所在班级
作者姓名
作者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完成时间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教务处制
说明
1.根据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暂行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文献综述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并经所在专业教研室审查。
3.文献综述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
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学生撰写文献综述,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10篇以上(土建类专业文献篇数可酌减),其中外文资料应占一定比例。
本学科的基础和专业课教材一般不应列为参考资料。
5.文献综述的撰写格式按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字数在2000字左右。
文献综述应与开题报告同时提交。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XX企业品牌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XX企业品牌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b7d8b5a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30.png)
XX企业品牌发展战略研究【⽂献综述】毕业论⽂⽂献综述⼯商管理XX企业品牌发展战略研究当今企业⾯临着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和激烈的竞争,这种势头也在逐渐加剧。
在技术进步带来的产品⾼度“同质化”的今天,企业未来发展和经营的重点,不仅是⽣产产品和提供服务,⽽更重要的是利⽤品牌建⽴消费者的信任,赢得消费者的忠诚。
由此可见,品牌在当今社会对⼈类财富的创造起着最强劲、最直接的作⽤。
西⽅国家对于品牌理论的研究最早出现在1955年,距今已有半个世纪了。
在半个世纪中涌现了⼤量国内外学者对品牌进⾏理论研究。
⼀、品牌的与品牌发展战略的涵义品牌(BRAND),来源于英⽂的本意是“烙印”的意思,是⾃然经济时代放牧主的牲⼝打上的财产归属标记,以区分与他⼈的财物。
现代品牌是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确⽴之后出现的。
美国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是:“⽤来识别产品和服务并以此来和竞争者区别开来的名称、符号、标志、设计或它们的组合”才实践上看,品牌应该是⼀个营销学上的概念。
它是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以⾄公司的总体概念,这种概念是消费者长期使⽤该产品和服务⽽获得的,它是⼀种⼼理上的感受。
其⽬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1]品牌发展是指品牌扩张、延伸的⼴度与深度。
名牌是品牌发展与创新的结果,是品牌中的优秀部分、精华部分,⼆者有其天然的联系性。
[2]品牌的发展是创名牌,在市场经济场经济的⼤环境中,具有明确的创建名牌、保护名牌、发展名牌、壮⼤名牌的浓厚观念、强烈愿望、坚定信⼼,并有百折不挠地长期坚持奋⽃去创名牌、保名牌、发展名牌的勇⽓和毅⼒。
思想是⾏动的先导,名牌意识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观念,是当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观念和意识。
有了名牌意识,还必须具体落实到推⾏名牌战略的各项活动当中,才能促进品牌发展,创⽴名牌。
[3]关于品牌的⽣命周期性,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1997)认为应该⽤产品⽣命周期概念加以分析,即品牌也会像产品⼀样,经历⼀个从出⽣、成长、成熟到最后衰退并消失的过程。
品牌定义研究文献综述
![品牌定义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82657480029bd64793e2cdb.png)
品牌定义研究文献综述品牌定义研究文献综述【摘要】长期以来,品牌这个术语的定义,就一直随着定义者认识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开展。
其中,以品牌与产品关系的不断弱化为线索,品牌的定义经历了具象定义、认知定义与产品定义三个阶段。
然而,尽管这个术语的定义不断开展,其局限性仍然明显存在。
对于品牌的定义,产品定义虽然先进,但缺乏实证证明。
【关键词】品牌;品牌认知定义;品牌产品定义品牌这一概念,据说最早起源于古代印度,在超过3000年前,古印度商人就已经学会制作陶制印章,用印章记号区别其他商家的产品〕。
而比拟确切的近代品牌历史,那么可以追溯到公元1200年左右的意大利,那时的意大利正在普及着纸上的水印印记作为品牌。
近现代以来,品牌开始作为营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被屡屡提及,人们对它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从有形的私人记号到对某种独特工艺的定义再到兼有软硬件特征的复杂认知的过程。
以下,本文即主要分析诸多学者与企业人士对“品牌〞这个名词的定义,比拟其异同。
1对于品牌定义的研究成果根据诸多学者、企业家对于品牌的定义在中心词上的区别,笔者认为他们笔下品牌的定义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1、品牌的具象定义所谓具象定义,是指以品牌的具体特征为中心词的定义方式。
例如: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定义: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效劳,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效劳区别开来。
?营销术语词典?定义:用以识别一个或一群产品或劳务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设计及其组合,以此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和劳务区别。
Leslie de Chematony定义:用以识别一个或一群产品或劳务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设计及其组合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别。
其他定义。
例如William D和Mccarthy、李光斗等人的定义也持相似观点。
1.2、品牌的认知定义所谓认知定义,是指认为品牌是消费者的一种认知,即以消费者认知为定义中心词的定义方式。
《品牌关系对品牌联合评价的影响研究》范文
![《品牌关系对品牌联合评价的影响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f8cbd3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ae.png)
《品牌关系对品牌联合评价的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品牌联合(Co-branding)已成为企业间合作的重要策略之一。
品牌联合通过两个或多个品牌的联合,以实现资源共享、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强消费者信心等目的。
品牌关系(Brand Relationship)作为品牌之间的一种特殊联系,其发展程度对品牌联合的评价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品牌关系对品牌联合评价的影响,以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制。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关于品牌联合的研究日益增多,涉及品牌联合的动机、策略和效果等方面。
在品牌关系方面,已有研究表明,良好的品牌关系能够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满意度和忠诚度。
在品牌联合的背景下,品牌关系对联合评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共享信任:消费者往往将一个品牌的信任转移到另一个与之联合的品牌上,这种信任的传递取决于两个品牌之间的关系强度。
2. 互补性:品牌关系的互补性有助于提高消费者对品牌联合的评价,当两个品牌的品牌形象和定位具有互补性时,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品牌联合效果。
3. 联合价值:良好的品牌关系可以增强消费者对品牌联合价值的认知,从而提高他们对联合产品的评价。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和深度访谈,了解品牌关系和品牌联合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分析品牌关系对品牌联合评价的影响。
四、研究结果1. 品牌关系与品牌联合评价的关系本研究发现,品牌关系对品牌联合评价具有显著影响。
当两个品牌之间存在较强的关系时,消费者对品牌联合的评价更高。
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信任传递、品牌形象和价值认知等方面。
2. 品牌关系的维度分析本研究将品牌关系分为信任、互补性和共享价值观等维度。
研究发现,这些维度在品牌联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信任是品牌关系的基础,互补性有助于提高品牌形象和价值认知,共享价值观则有助于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
《企业品牌管理国内外文献综述2200字》
![《企业品牌管理国内外文献综述22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ad1fcf7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f.png)
企业品牌管理国内外文献综述1.1国外研究综述在现今已有的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 品牌管理鼻祖大卫·艾克先后提出了“经营品牌权”、“发展企业战略”、“品牌营销规律”等;著名营销学者罗伯特·特劳特(robert trauter)提出的定向时代巩固了定向理论的理论基础;其中,美国学者西奥多·舒尔茨提出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是最具有创新性和影响力的。
这一理论给品牌营销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新和影响。
在阿兰(2018) 看来,品牌战略实际上是围绕着“品牌资产管理,以客户为导向”,并为此开展各种经营活动;那些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的服务或产品更加容易受到客户的喜爱。
企业想要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就应该加强企业自身的品牌建设和品牌管理。
(1) 品牌战略研究。
Michael (2017) 认为,企业在制定产品营销策略时,应该注意品牌建管理,根据品牌目标来开展营销活动。
在企业的产品战略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是品牌,人们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和思考它,品牌的使用是产品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Chyi Lee(2015)也认为品牌战略的主要内容分别为品牌的优势,承诺,文化,评价和规划。
(2) 品牌定位研究。
根据Duboff(2014) 的观点,品牌定位是分析和讨论并且根据消费者的制定品牌策略或商品销售计划。
产品的价值和功能是定位产品时必须考虑的两个主要要素,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战略是根据各种消费者的需求制定的。
也就是说,品牌定位要求企业在市场上推出的产品和服务必须符合客户的需求。
(3) 品牌关系研究。
巩固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培养消费者的品牌习惯、品牌意识和品牌价值,努力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主动与消费者接触互动,就是品牌关系。
在Tabbert和Haoshe看来,顾客对品牌的满意度与其评价和认知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Midgley(2014) 认为,顾客的品牌认知和感知可以促进他们的消费行为。
农产品品牌化文献综述
![农产品品牌化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4c8e47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00.png)
农产品品牌化文献综述农产品品牌化是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综述相关的文献,探讨农产品品牌化的影响因素、机制和实施策略。
1. 影响农产品品牌化的因素:(1) 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农产品品牌化的基础。
(2) 农产品的地域特色。
不同地域的农产品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这是农产品品牌化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3) 农产品的市场需求。
农产品品牌化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定位和策划,因此市场需求是关键的决策依据。
(4) 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
规模化生产和现代化技术能够提高农产品品牌化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5) 农产品的竞争环境。
农产品品牌化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因此竞争环境对品牌化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2. 农产品品牌化的机制:(1)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建立农产品品牌能够为农产品增加附加值,提高销售价格和利润空间。
(2) 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品牌化能够增强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销售量和市场份额。
(3) 提高消费者忠诚度。
建立农产品品牌能够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促进重复购买和口碑传播。
(4) 帮助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农产品品牌化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 农产品品牌化的实施策略:(1) 选择适合的品牌定位和形象。
根据农产品的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品牌定位和形象,使其与目标消费者产生共鸣。
(2) 建立农产品认证体系和标准。
为农产品品牌提供可靠的认证和标准体系,增加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和安全的信任。
(3) 进行品牌推广和营销活动。
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进行品牌推广和营销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4) 建立农产品品牌联盟。
通过与其他相关品牌的合作和联盟,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5) 进行农产品创新和差异化。
通过创新产品和差异化策略,使农产品品牌具有竞争优势和吸引力。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d80e3d96f1aff00bed51e91.png)
浙江财经学院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文献综述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学生姓名章瑶指导教师陈颖二级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名称市场营销班级08市场营销C1班学号 08032401372009年10月30日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摘要:现今社会是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因此品牌的意义非同小可,本文主要对品牌的内涵及作用进行了研究,同时论述了品牌塑造的过程,包括品牌形象的打造、品牌定位和品牌文化的确立、品牌资产的重要以及品牌传播的策略,从中发现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品牌营销未来发展的前景。
本文认为在今后的品牌营销中应当要更加注重情感与体验的渗透,将品牌赋予更多的思想与个性,吸引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期望的同时还能满足消费者在情感及心理上的需求。
关键字:品牌;品牌形象;品牌定位;品牌文化;品牌资产;品牌传播一、关于企业品牌的研究(一)品牌的概念品牌(Brand)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意思是“烙印”,它非常形象地表达了品牌的真谛——“如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烙印”。
关于品牌的定义有很多,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品牌都有不同的理解。
在国内外众多学者的著作中,对于品牌的解释基本与下述说法相类似,都是从最直观、最外在的品牌识别功能出发,将品牌视作一种特殊符号,并没有揭示品牌的完整内涵。
比如:美国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2009)为品牌下的定义是:“品牌就是一个名字、称谓、符号或设计,或是上述的总和,其目的是要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其他竞争者。
”大卫·奥格威(2009)认为,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产品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的整体组合。
品牌同时是因为消费者对其使用的印象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
乔春洋(2005)指出,品牌是多种元素与信息的结合体,是一种具有影响力及专有性的无形资产,它不仅是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武器,更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和保证。
而品牌的强弱、价值、竞争力、影响力等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各种条件的作用和影响下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关于品牌忠诚的文献综述
![关于品牌忠诚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3b89d6143323968011c929b.png)
关于品牌忠诚的文献综述摘要品牌的忠诚度,是品牌的最高境界。
当品牌达到忠诚度的时候,品牌不仅可以授权,而且可以无往而不胜。
因此研究品牌的忠诚度对企业对市场而言都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品牌忠诚度定义结构等不同方面的分析来了解和掌握在市场中应如何去做,不管是对企业还是对消费者而言。
关键字:消费者;品牌忠诚度;综述AbstractBrand loyalty, is the highest state of brand. When brand loyalty, brand to can not only authorized, and can wins the race.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f brand loyalty on enterprise for the markets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rough to the brand loyalty definition structure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analysis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market should be how to do, whether to enterprise or for consumers. Key wordsConsumer; Brand loyalty, review1.引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诸多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市场上相继破土而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在短时间内从名不见经传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牌”。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巨人、秦池、爱多、太阳神等昔日“名牌”早已在市场大战中纷纷落马,恰似昙花一现,成为过眼云烟。
品牌短命成了中国企业的致命伤。
一个品牌或企业衰败的原因固然是多样的。
然而,以上“短命”品牌的共同弱点是过于重视品牌知名度而忽视其他品牌资产的经营,在声名鹊起之后,丧失稳固的品牌根基,缺乏稳定的忠诚消费者群体,或在品牌缺乏持续创新、产品老态龙钟之后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
品牌认知消费者忠诚度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品牌认知消费者忠诚度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c829ea8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d0.png)
品牌认知消费者忠诚度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文献综述(一)品牌认知的构成品牌认知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在这一研究领域内,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Keller(1993)主要对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进行研究,利用心理学的联想网络记忆模型,对品牌认知的维度进行了系统性分析。
他认为,之所以不同消费者对于同一产品有不同的认知度,主要是因为消费者对该品牌的了解程度和对该品牌的联想有差异,对该品牌的了解程度主要依赖于品牌知名度,而对该品牌的联想则以一定的形式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品牌形象。
其中品牌知名度又可以分成两个层面的内容:品牌回忆和品牌再认,品牌形象是指消费者在进行消费行为时对品牌的联想所反映出来的品牌知觉。
此后,Keller(XX)发现以前研究品牌资产都只限于单独角度的研究分析,为了改进以往视角方面的缺陷,他基于多视角对品牌认知重新界定:所谓的品牌认知,指消费者在完成了对于某一品牌的消费活动之后留存于记忆里的关于品牌信息的相关知识。
Aaker(,1996)也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他看来,品牌认知在很大程度上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分别是品牌知名度和品牌联想,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些内部的联系,但又有所区别。
在他的研究中,他将品牌联想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具体包含了对于产品、企业、个性以及符号四个方面的联想(Aaker,1991、1996)。
品牌联想以一定的程度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品牌形象。
Keller(1993,XX)和Aaker (1991,1996)对于品牌认知维度的研究仅限于理论研究领域,Yoo和Donthu(XX)对此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对一些品牌的相关数据进行了调查,得出品牌知名度与品牌形象是一个维度的结论。
Pappu等(XX)也利用实验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认为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不能混为一谈,二者对于品牌认知的解释程度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别(Pappu,Quester,Cookssey,)。
《企业用户忠诚度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200字》
![《企业用户忠诚度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2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ed12970c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63.png)
企业用户忠诚度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在商业领域,对忠诚概念的引入可以追溯到Copeland和Churchill的研究,从那时起,学者们对顾客忠诚进行了大量的探讨。
20世纪末,国外有学者就开始了对数字营销的研究,随着时代发展的变化,国外数字营销对数码营销的理解也更为深入和广泛。
肯特·沃泰姆、伊恩·芬威克等(2009)在《奥美的数字营销观点》中指出:消费者是内容创作者、创意者、和评论者。
Markusm(2015)在《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一文中剖析了肤护品在传统营销渠道和电子商务营销的优势和劣势。
他认为,化妆品公司可以从品牌策略和定价策略中选择适合企业的渠道进行整合,实现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渠道的整合,从而取得共赢的目标。
Nakul Shirk(2016)在《Global Cosmetic Market》[10]中,对化妆品市场进行了深入和专业的调查,并对全球化妆品市场进行了战略评估。
他分析了肤护品试产的新产品和服务定位策略,并详细分析了新型技术及其对护肤品市场的影响。
Damian Ryan(2017)在《理解数字营销》中指出,互联网是消费者的新的关注点。
他们希望获得更高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同时数字世界已经占据了他们绝大部分闲暇时间,而数字营销正是触及这部分人群的不二法则。
珍妮弗·洛诺夫·希夫和沈建苗(2017)在《14 种数字营销的常见错误》中也提到了数字营销的优势,并表明企业通过个性化、定位、客户行程分析和数据分析等行为,能够提供与客户相匹配的定制服务,为客户带来不同的价值,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并且让他们购买产品或服务。
而Churchill(1979)是率先将忠诚度进行研究的学者,他指顾客对某一企业或品牌的忠诚水平的定量化表述。
奥利弗(1997)认为顾客忠诚表示,即使存在环境和市场变化引起放弃购买的潜在因素,由于对偏爱产品和服务坚持购买的承诺,仍然重复购买的行为。
国内外顾客忠诚度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外顾客忠诚度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6ce9e7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9e.png)
国内外顾客忠诚度研究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顾客忠诚度已成为企业持续成功和增长的关键因素。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顾客忠诚度的研究日益深入,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学、管理科学等。
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外关于顾客忠诚度研究的文献,以期为企业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首先回顾国内外学者关于顾客忠诚度的定义和内涵,分析其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
随后,从影响因素、测量方法和提升策略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价。
在影响因素方面,重点关注顾客满意、品牌形象、服务质量、价格感知等因素对顾客忠诚度的影响;在测量方法方面,介绍常用的问卷调查、数据挖掘等量化分析方法;在提升策略方面,探讨如何通过改善产品质量、提升服务体验、加强顾客关系管理等手段提升顾客忠诚度。
通过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旨在揭示顾客忠诚度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为企业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提供参考。
本文还将探讨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为学术界提供研究思路和借鉴。
二、国内外顾客忠诚度研究现状顾客忠诚度一直是商业和学术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理解并提升顾客忠诚度对于企业的长期成功至关重要。
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为理解顾客忠诚度的内涵、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在国内研究方面,近年来,我国学者对顾客忠诚度的研究逐渐深入。
从最初的概念引入和理论探讨,到现在对顾客忠诚度影响因素、形成机制以及管理策略等方面的细致研究,国内学术界在顾客忠诚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国内学者开始关注数字化时代下的顾客忠诚度问题,如电商平台的顾客忠诚度、社交媒体对顾客忠诚度的影响等。
在国外研究方面,顾客忠诚度研究的历史更为悠久,理论体系也更加成熟。
国外学者从多个角度探讨了顾客忠诚度的内涵和影响因素,如品牌信任、顾客满意、顾客感知价值等。
顾客忠诚度------文献综述
![顾客忠诚度------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9a87cc8e27284b73f34250a7.png)
顾客忠诚度评价方法一、顾客忠诚度的定义第一个明确提出顾客忠诚这个名词是科普兰德,这一概念并很快就被认可,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在这一领域研究。
早期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从消费者的再购率、消费者从本企业购买的产品数量在他们购买的同类产品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消费者的购买方式、消费者对企业的口头宣传、消费者与企业关系的持久性等方面计量消费者忠诚感.Tucker(1964)首次对顾客忠诚进行了数字化的度量,他认为“顾客忠诚的最好表述是顾客的行为,顾客连续购买某一品牌产品3次,既可以认为顾客忠诚于这个品牌".Newman和Werbel(1973)从排他险角度对顾客忠诚进行了定义,他认为“品牌忠诚定义为重复购买某一品牌,并且只考虑该品牌,而且不需要收集其他品牌信息”。
Bloemer和Ksaper(1995)将顾客忠诚分为两类:真实的顾客忠诚和不真实的顾客忠诚,真实的顾客忠诚是来源于公司产品或者服务的品牌承诺,而不真实的顾客忠诚则来源于顾客的惰性。
他认为真实的顾客忠诚是偏向的、行为反应、在一系列类似的备选品牌中选择、以及是导致品牌承诺的心理过程的函数。
而不真实的忠诚的定义则是是惰性的函数。
基于认知、意动、情感、和行为这四个维度,Richard Ol iver(1999)对忠诚度做出了这样的定义:“顾客忠诚是顾客对在其未来进行购买某种类似产品或者服务时的一种发自内心的一种承诺,这种承诺会导致顾客在选择产品或者服务的时候,趋向选择同一品牌或者公司的产品”。
Rowley(2005)认为顾客忠诚可以分为四个类型:俘获(captive)型、便利寻找者(convenience一seeker)、满意(contented)型和承诺(committed)型。
国内学者罗海成(2005)基于Oliver(1999)的观点,认为顾客忠诚是有认知、情感和意向三个要素构成,这三个要素常常具有趋于一致的倾向。
因此顾客忠诚分为了认知忠诚、情感忠诚和意向忠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牌忠诚的文献综述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关于品牌忠诚的文献综述摘要品牌的忠诚度,是品牌的最高境界。
当品牌达到忠诚度的时候,品牌不仅可以授权,而且可以无往而不胜。
因此研究品牌的忠诚度对企业对市场而言都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品牌忠诚度定义结构等不同方面的分析来了解和掌握在市场中应如何去做,不管是对企业还是对消费者而言。
关键字:消费者;品牌忠诚度;综述AbstractBrand loyalty, is the highest state of brand. When brand loyalty, brand to can not only authorized, and can wins the race.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f brand loyalty on enterprise for the markets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rough to the brand loyalty definition structure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analysis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market should be how to do, whether to enterprise or for consumers.Key wordsConsumer; Brand loyalty, review1.引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诸多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市场上相继破土而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在短时间内从名不见经传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牌”。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巨人、秦池、爱多、太阳神等昔日“名牌”早已在市场大战中纷纷落马,恰似昙花一现,成为过眼云烟。
品牌短命成了中国企业的致命伤。
一个品牌或企业衰败的原因固然是多样的。
然而,以上“短命”品牌的共同弱点是过于重视品牌知名度而忽视其他品牌资产的经营,在声名鹊起之后,丧失稳固的品牌根基,缺乏稳定的忠诚消费者群体,或在品牌缺乏持续创新、产品老态龙钟之后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
反观可口可乐、麦当劳、IBM、宝洁等在国际上经营百年的品牌“常青树”,之所以经久不衰,为一代又一代的消费者所接受并追捧,不仅因为它们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重要的是拥有忠诚的消费者。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可口可乐公司行政总裁关于“即使可口可乐所有工厂在一夜之间全部烧毁,也能在一夜之间起死回生”的大胆断言,以及1985年可口可乐因宣布更改行销了99年的饮料配方而引发史上无出其右的品牌忠诚漩涡。
这就是一个品牌所拥有的高忠诚消费群体折射出的巨大影响力[1]。
2.品牌忠诚的定义回顾了自从1923年与品牌忠诚相关的概念首次提出以来国外文献中超过200种品牌忠诚的不同定义。
消费者对某一品牌的深层认知程度。
不同的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程度不同。
有的消费者是某一品牌的坚定忠诚者,有的则是经常在几种品牌之间进行选择的不坚定者,有的是由偏好某一品牌转向偏好另一品牌的转移忠诚者,有的则是对任何品牌都不忠诚的多变者。
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程桢老师对品牌忠诚的理解为:理论的主要内容其一,品牌忠诚是指在进行购买决策时,多次表现出来的对某个品牌有.其二,品牌忠诚者是企业最有价值的顾客.其三,品牌忠诚的小幅度增加会导致利润的大幅度增加 [2]。
中国金融学院孙扬认为:所谓品牌忠诚是指的一种行为过程和一种心理(决策、评估)过程即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多次表现出来的对某个品牌的而非的 [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蓝红杰对品牌忠诚的理解为品牌忠诚的建立离不开可靠的质量所谓品牌忠诚,通常是指在感情上对某一品牌形成的偏好,因而在行为上表现为重复购买该品牌的趋向 [4]。
淮阴工学院江苏淮安的胡洪亮则把品牌忠诚定义为:品牌忠诚是指对某一导入重要的产品特性.把一种新的产品属性导入到品牌具有特别偏好和在较长时间里重复选择该品牌的倾产品,而此属性以前不受到重视,或者根本就没存在过 [5]。
武汉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国防认为所谓品牌忠诚,是指对某品牌的情有独钟的感情,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长期地购买这一品牌商品的行为,这种偏爱的感情使不会因为情境和营销力量的影响而发生转换 [6]。
中国营销传播网、在品牌忠诚分类研究这篇论文中提到品牌忠诚是一种非随机性的带倾向性的行为反应过程,是心理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具体表现在一段时间里,人们在进行购买决策时,对众多品牌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品牌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注 [7]。
谭小芳老师在《何为品牌忠诚度》这篇文章中提到品牌忠诚度是体现消费者在一段时间内,对于特定品牌所保持的选择偏好与重复性购买的程度。
既然是一个度的概念,人们不仅思考它是如何被度量或是测量的;不同的“度”,也就是忠诚度的不同水平对企业意味着什么;而且,品牌忠诚度的测量与评估又是如何影响战略的制定的 [8]。
国际上对品牌忠诚的研究至少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自从Copeland于1923年提出与品牌忠诚相关的“品牌持续论(brand insistence)”后,Brown(1952)和Cunningham(1956)发现,消费者对不同产品的品牌购买模式中存在着明显的持续性,并将此总结为个体在品牌购买中存在的强烈且有效的品牌忠诚现象。
随后,研究者们开始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研究。
品牌忠诚的定义也随着产品特征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然而迄今为止仍未有定论。
回顾文献,对品牌忠诚的定义基本可分为行为论、态度论、行为-态度综合论三种观点。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研究者对品牌忠诚的研究聚焦于行为忠诚。
在早期的研究中,经常用行为视角下的“频数”来定义品牌忠诚,通过对消费者购买的比例、顺序和购买的倾向性等行为进行大量测评来界定重复购买的行为,以此作为忠诚的表现。
Raj, S. P (1985)认为,品牌忠诚是指消费者购买某一种品牌的次数占购买该类所有产品次数的比例,比例越高,品牌忠诚度就越高。
Lyong(1998)从消费者的实际购买行为来研究品牌忠诚,也属于行为论的视角。
行为论观点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描述品牌忠诚,对品牌忠诚的测评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却无法揭示隐藏于重复购买行为背后的根本动因,对市场实践缺乏有力的指导。
态度论观点从消费者心理角度来定义品牌忠诚,将品牌忠诚看作是一种态度,是消费者对特定品牌的偏好和心理承诺。
Jacoby & Chestnut (1978)对其之前的53种定义做了评述,指出品牌忠诚是在较长时间内持续表现出来,是消费者决策、评价等心理过程的共同作用。
Jacoby认为在一些情况下,消费者由于便利或别无选择而重复购买某种品牌,因此以重复购买的行为来界定品牌忠诚并不可取。
Dick和Basu(1994)则指出,只有当重复购买行为伴随着较高的态度取向时才产生真正的品牌忠诚。
态度取向代表消费者对于品牌购买倾向的积极程度,也反映将该品牌推荐给其他消费者的意愿和对首选品牌再次购买的承诺。
以上观点对品牌忠诚的认识更加深入,然而片面地强调个人偏好和心理承诺等态度因素难免略显偏颇。
从行为-态度相结合的维度下对品牌忠诚的研究主要基于心理学的认知理论,在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下,消费者对品牌各个方面表现的认知带来对品牌的态度,由此形成品牌忠诚并产生重复购买行为。
当加入态度的维度后,可以区别出一些具有重复购买的表现,但实质是虚假忠诚的行为。
比如,消费者重复购买某一品牌并非是对该品牌忠诚,而是因为在当时不能获得其它品牌,或相对于其它品牌,该品牌提供价格上的优惠。
Grifffin(1995)依据重复购买的程度和积极态度的强弱,将忠诚分为非常忠诚、惰性忠诚、潜在忠诚和缺乏忠诚。
Aaker(1991)、Assael(1995)、Baldinger和Rubinson(1996)、Oliver (1999)均认为品牌忠诚应该包括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两部分。
以行为-态度相结合的视角来进行研究,克服了单一的行为或态度视角下的一些研究缺陷,可以说是品牌忠诚研究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步 [1]。
3.品牌忠诚的构成品牌忠诚它由五级构成1,无品牌忠诚者这一层消费者会不断更换品牌,对品牌没有认同,对价格非常敏感。
哪个价格低就选哪个,许多低值易耗品,同质化行业和习惯性消费品都没有什么忠诚品,2,习惯购买者这一层消费者忠于某一品牌或某几种品牌,有固定的消费习惯和偏好,购买时心中有数,目标明确。
如果竞争者有明显的诱因,如价格优惠、广告宣传、独特包装,销售促进等方式鼓励消费者试用。
让其购买或续购某一产品,就会进行购买其他品牌,3满意购买者这一层的消费者对原有消费者的品牌已经相当满意,而且已经产生了品牌转换风险忧虑,也就是说购买另一款新的品牌,会有风险,会有效益的风险,适应上的风险等。
4情感购买者这一层的消费者对品牌已经有一种爱和情感,某些品牌是他们情感与心灵的依托,如一些消费者天天用中华牙膏、雕牌肥皂,一些小朋友天天喝的娃哈哈奶,可口可乐改配方招致了游行大军等等,能历久不衰,就是已经成为消费者的朋友,生活中不可缺的用品、且不易被取代。
5,忠诚购买者这一层是品牌忠诚的最高境界,消费者不仅对品牌产生情感,甚至引以为骄傲。
如欧米茄表、宝马车、劳斯莱斯车、梦特娇服装、鳄鱼服饰、耐克鞋的购买者都持有这种心态。
4.如何衡量品牌忠诚度在一定时期内顾客重复购买次数顾客对某一品牌产品重复购买的次数越多,说明对这一品牌的忠诚度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应注意在确定这一指标的合理界限时,必须根据不同的产品加以区别对待。
顾客购物时间的长短根据消费心理规律,顾客购买商品,尤其是选购商品,都要经过比较挑选过程。
但由于信赖程度有差别,对不同产品,顾客购买挑选时间的长短也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顾客挑选时间越短,说明他对某一品牌商品形成了偏爱,对这一品牌的忠诚度越高,反之则说明他对这一品牌的忠诚度越低。
在运用这一标准衡量品牌忠诚度时,必须剔除产品结构、用途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影响。
顾客对价格的敏感程度消费者对价格都是非常重视的,但并不意味着消费者对各种产品价格敏感程度相同。
事实证明,对于喜爱和信赖的产品,消费者对其价格变动的承受能力强,即敏感程度低;而对于不喜爱的产品,消费者对其价格变动的承受能力弱,即敏感度高。
据此亦可衡量消费者对某一品牌的忠诚度。
运用这一标准时,要注意顾客对于产品的必需程度、产品供求状况及市场竞争程度三个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运用中,衡量价格敏感度与品牌忠诚度的关系,要排除这三个因素的干扰。
顾客对竞争产品的态度人们对某一品牌态度的变化,多是通过与竞争产品相比较而产生的。
根据顾客对竞争对手产品的态度,可以判断顾客对其他品牌的产品忠诚度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