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平分线性质》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3节“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是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包括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垂直于角的对边,以及角的平分线段的长度等于对应角的对边的长度。
这些性质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垂线的性质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然而,对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和运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式,逐步理解和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够运用角的平分线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2.教学难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角的概念、垂线的性质等基础知识,引出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2.新课导入:介绍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发现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3.性质证明: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知识,证明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4.性质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角平分线垂直于角的对边,以及角的平分线段的长度等于对应角的对边的长度。
5.运用练习:安排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说课稿
一、数学内容的本质、地位、作用分析1.数学内容的本质角的平分线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
数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是全等三角形知识的运用和延续,它为后面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几何证明提供了一种新的、更为简单的证明方法。
本节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动手探究角的平分线的画法、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二课时主要探究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应用.本节课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它不仅为学生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同时也让学生学习了怎样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分析1、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会作已知角的平分线;(2)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3)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与计算.2。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作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及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作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及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合作交流的意识、动手操作的能力与探索精神,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2、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所谓“会作已知角的平分线”,就是让学生通过探究角平分仪的原理,从而抽象概括出用尺规做角的平分线的作法;(2)所谓“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就是让学生通过折纸归纳出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这个性质,体会用数学推理的方法证明猜想成立的必要性。
(3)所谓“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与计算”,就是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与计算.2。
过程与方法所谓“在探究作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及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就是在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有条理的思维及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湘教版八下数学1.4.1《角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
湘教版八下数学1.4.1《角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数学1.4.1《角平分线的性质》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在这一节中,学生将学习角平分线的定义、性质以及如何运用角平分线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的概念、角的计算等基础知识,对角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应用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准确地描述角平分线的定义,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运用角平分线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
2.难点:如何运用角平分线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角平分线的性质。
2.新课讲解:讲解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例题讲解:讲解运用角平分线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角平分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应用。
6.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角平分线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角平分线的性质1.定义:角的平分线是将一个角平分成两个相等角的线段。
角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
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教会学生逻辑 分析,关注几何教学的发展。
03
教学过程
01
(1)回顾概念: 点到直线的距离:
(2)你能做出下面的点A到直线 l 的距离吗?
A
l
此知识点是在学习角平分的性质定理前 的链接知识,属于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 部分,所以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由 此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提 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02
(1)在一张纸上任意画 AOB ,沿角的两边将角剪下,将这个角对折,使角的两边重合, 折痕就是 AOB的角平分线。
(2)在 AOB的角平分线上任意取一点 C ,分别折出过点 C 且与 AOB的两边垂直的直线, 垂足分别为 D、E ,将 AOB 再次对折,线段 CD与CE能重合吗?
注:实质上线段 CD 与 CE 的长度分别是点 C 到这个角两边______和_______的距离。上 述问题中可以得到的数量关系式CD_____CE.
B
1、如图,已知∠1 =∠2,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则DE____DF.
E
D
1 2
A
C F
2.如图,OP平分∠AOB,PC⊥OA,PD⊥OB,垂足分别是C、D.下列结论中错误
的是 ( ) A.PC = PD C.∠CPO =
∠DPOB.DDO.FC⊥O=CA如OC=D,图PC垂,足已分知别∠1为=E∠、C2,FA,PD则E⊥DAEB__,__DF.
(3)改变点 C 的位置,上述结论还成立吗?
根据上面探索,你有什么样的猜想呢?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提出猜想,提高学生的 参与感。同时学生也能体会的数学问题的发现 与探索的过程,提升数学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3.1角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
3.证明过程:详细讲解角平分线性质的证明过程,使用逐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共同探讨证明的每一步。
4.应用举例:通过实际例题,展示角平分线性质的应用,让学生理解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情况如下:
1.基础题:布置一些基础性的书面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对角平分线性质的理解。
2.提高题:提供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鼓励学生挑战自我,提升解题能力。
3.实践作业:设计一些实际操作性的作业,如制作几何模型、绘制角平分线图案等,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习惯。
本节课我将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探究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角平分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选择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体验,能够更好地内化知识。合作学习法则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选择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是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语言和社交互动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几何模型、白板、投影仪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几何模型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白板用于展示解题过程和思路;投影仪用于展示PPT和动画,使角的分割和证明过程更为直观;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动态图形和交互式练习,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抽象的几何概念和性质。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说课稿
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
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数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第十二章§12.3.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一课时.我的说课结构包括如下环节;一、教学分析针对初二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归纳、运用数学思想的意识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灵活性比较欠缺。
因此,我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动画演示等形式化抽象为直观、复杂为具体、枯燥为生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出示)教学重难点(出示)二、教学设计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为了使学生们更直观、容易体会新知,借助信息技术如几何画板5.0、动画演示、ppt 等手段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一)、情景引入。
PPT展示生活中的角的平分线的问题以及现实生活中平分角的仪器的动态演示过程。
这是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突破传统达到的第一个教学目的: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真实的摆在学生的面前,达到直接引发学生思考的目的。
(二)、方法探究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角的平分线性质的探索。
PPT展示折纸的过程,学生模仿,然后得到后两个折痕的数量关系,得出初步的猜想,之后利用课前准备的几何画板5.0小组进行画图,动画演示平分线上点的位置的任意性观察垂线段的数值变化,让他们对自己的猜想有了进一步的肯定。
最后进入本节课的难点:对性质定理进行理论的验证。
提炼出定理中的已知和求证是学生比较头疼的内容。
我采取是结合折纸有效的提问:点到线的距离指哪段线段的长度?这条线段和角的两边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小组讨论得出文字中隐藏的垂直,攻破难点。
本环节用到了几何画板和动画演示都是利用信息技术突破传统达到的第二个教学目的:直观快速、降低理解难度,并对自己的猜想得到不完全归纳的量化验证,增强他们前进的信心。
角平分线性质说课稿
角平分线性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运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喜欢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
2. 教学难点:角平分线的证明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课题,例如:“在平面几何中,如何定义角平分线?”学生可以回答“角平分线是将一个角平分为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称为角的平分线。
”引导学生回顾角的定义和相关术语,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2. 知识讲解(20分钟)(1)介绍角平分线的定义:角平分线是将一个角平分为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
(2)角平分线的性质:a) 一个角只能有一条角平分线。
b) 一个角的两条平分线互相垂直。
c) 两个相邻的角的平分线在一条直线上。
(3)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a) 用直尺将角的两边分别连成直线,然后使用量角器来测量角的大小,如果两个角的度数相等,则直线是角的平分线。
b) 判断两个角的度数,如果两个角的度数相等,则直线是角的平分线。
3. 角平分线性质的应用(35分钟)(1)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a) 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证明两个角大小相等。
b)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两条线段相等。
c)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计算未知角的大小。
(2)练习与讨论:a) 给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进行讨论。
b) 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互相研究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4. 拓展延伸(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其他与角平分线相关的问题和性质,如角平分线与垂直线之间的关系。
(2)以小组为单位,给学生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
四、教学方式:1. 教师讲解与引导2. 学生合作探究与讨论3. 课堂练习与解答五、教学资源:1. 教材2. 黑板、彩色粉笔六、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问题解决能力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角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
(3)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2)养成学生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角平分线的性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作图方法、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应用。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这几点,才能理解和掌握角平分线的作用,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
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问题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角平分线的性质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角平分线的性质》。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地位与作用)
《角平分线的性质》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11章第3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这为过度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节课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八、板书设计:
黑板的中上方给出题目,在左边用尺规作图做出角平
分线、并写出作图过程及证明。在右边写角平分线的第一个性质,画出图形、给出证明。这样设计使板书清晰,便于学生记笔记,也便于最后的总结。
3、学习第一个性质:
有学生喜欢动手的特性,老师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角,然后对折这个角,再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第一条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折痕图形,根据折叠同学们会得出第一个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根据这一性质,利用已画好的图形给出条件进行证明,引导学生有由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给出结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这样设计是让同学们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独立思考并得出结论是为了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让他们体验找出正确结论的快感。最后给出证明,完善该性质,让学生能更加全面的理解该性质。
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说课稿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
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引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各种各样的角,例如直角、锐角、钝角等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即如何将一个角平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二、角的平分线定义角的平分线指的是将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角的线段,我们可以通过划分一个角的平分线来得到两个相等的角,这也是一种特殊的角。
三、角的平分线性质性质1:平分线的存在性在任何一个角中,都存在唯一的一个平分线。
也就是说,给定一个角,我们总是可以找到一个线段将其平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性质2:平分线的唯一性在一个角中,平分线是唯一的,即对于同一个角,只有一个线段可以将其平分为两个相等的角。
这也意味着,如果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个平分线,那就不可能再找到其他平分线。
性质3:平分线和角度相交当平分线与角的两边相交时,得到的两个相等的角的顶点必然在平分线上。
也就是说,平分线与角度的两边的交点,同时也是两个相等角的顶点。
性质4:角的平分线相互垂直如果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其边相交,那么这个交点与角的顶点和另一边的端点所构成的线段,将会是一个直角。
也就是说,平分线与角的其中一条边垂直。
四、解题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利用角的大小关系和各种性质进行推理,以得出结论。
2.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垂直线的性质,结合角的性质进行推理。
3.利用辅助线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其他几何形状,然后运用已知的几何形状的性质进行推理。
五、例题演练例题1:如图所示,在三角形ABC中,角ACB的平分线CE将角ACB平分为两个相等的角,即∠ACE=∠ECB。
求证:∠ACB=180°。
提示: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示意图例题2: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CD=90°,平分线CE将∠BCD平分为两个相等的角。
求证:∠CED=45°。
提示: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角的性质进行推理。
例题3: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角ACB的平分线CE和CD分别与AB相交于点E和D。
蔡亚平《角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 完整版课件PPT
(三)合作探究,归纳性质
猜想: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题设:一个点在一个角的平分线上 结论:它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已知:OC是∠AOB的平分线,点P在OC上,PD ⊥OA ,PE ⊥OB,垂足分别是D、E.求证:PD=PE. (书写证明过程)
设计意图:以情景呈现任务,以任务驱动
探索,注重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 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思维由形象直观过渡到 抽象的逻辑推理,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
·· ·
设计意图:利用自制仪器,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用旧知引出课题,同时为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埋下伏笔。
(二)观察猜想,尝试作图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上一环节中角平分线的由来,设计问 题:不用量角器,借助这个仪器的原理,如何作已知角的角平分 线?引出“尺规作图”的概念,并对概念进行简单的讲解。
依据学生认知规律,遵 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 主导,教学活动为主线” 的指导思想,本节课我采 用引导发现法、主动探究 法、讲授教学法。指导学 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鼓励学生 多思、多说、多练,坚持 师生间的多向交流。
说教材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准备
自制平分角的仪器, 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
(2)鼓励学生尝试作图,因为这是一个难点,学生只有少部分 能够完成。
(3)我在黑板上演示并详细讲解后,询问:对刚才你自己的作 图还满意吗?激发学生再次作图的主动性。
(二)观察猜想,尝试作图
角平分线的画法:
(1)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M,交OB 于N.
(2)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MN一半的长为半径作
(1)必做题:课本第51页的习题1.2.3;
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说课稿
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说课稿一、说教材《角平分线的性质》是初中数学课程中几何学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平面几何的教学单元。
本节内容主要围绕角平分线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进行展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而本节内容旨在深化学生对角的概念的理解,并为后续学习相似三角形、圆等相关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1)作用与地位:角平分线作为基本的几何概念,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性质,而且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具有重要作用。
它是连接几何图形中的点、线、面关系的重要桥梁,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关键知识点。
(2)主要内容:本节课主要包含以下内容:a. 角平分线的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b.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c. 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性质及判定定理。
(2)能够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4)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角平分线的定义、性质及判定定理。
(2)难点:如何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如何将角平分线与其他几何知识相结合,提高解题能力。
在后续的说教法和说学法中,我将着重突出教学亮点,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四、说教法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计划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1. 启发法:- 我将以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引入角平分线的概念,如折纸艺术中的对角线折叠,让学生直观感受角平分线的作用。
-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准确地将一个角平分成两个相等的角?为什么这样的线具有特殊的性质?2. 问答法:- 在讲解角平分线的性质时,我会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深入理解性质的本质。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2角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
-动画软件或几何画板,用于动态演示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定理的形成过程。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
-传统教具能够帮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
-多媒体投影仪和电子白板能够清晰地展示教学内容,增强视觉效果。
-动画软件或几何画板能够直观地展示几何变化,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
-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找到关键信息。
-在证明过程中,如何运用已知条件和几何知识。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主要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以下特点:
-年龄特征: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有较高的兴趣。
-认知水平:学生在认知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几何概念和证明过程。
-学习兴趣:学生对几何图形有较高的兴趣,喜欢通过直观的图形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学习习惯: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如课堂笔记、课后复习等,但可能存在依赖性强、自主性不足的问题。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应具备以下前置知识或技能:
-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知识,如直线、射线、角等。
-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感受几何图形的优美和数学的严密性。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定理的证明和应用。具体包括:
-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
-角平分线定理的证明方法。
-角平分线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角平分线定理的证明过程及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具体包括:
-角平分线定理证明过程中的逻辑推理。
角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
角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角平分线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形成严谨逻辑推理能力的关键知识点。
角平分线的性质不仅是解决各类几何问题的基础,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围绕角平分线的性质展开,包括角的平分线的定义、性质以及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角平分线的定义:从角的顶点出发,将角分为两个相等角的射线称为该角的平分线。
2.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3. 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在三角形中,如果一条射线从一个顶点出发,且与对边相交,使得相交点到另外两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则该射线为角的平分线。
(三)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角平分线的性质与三角形全等、相似,以及圆的相关性质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对于后续学习这些知识点具有重要的铺垫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并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
2. 掌握并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
3. 能够运用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角平分线的定义及其性质。
2. 角平分线判定定理的运用。
(二)难点1. 理解角平分线性质的本质。
2.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四、说教法(一)教学方法1. 启发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问题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出与角平分线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
- 例如,我会提出问题:“如果一个点在角平分线上,那么它到角的两边的距离会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猜想、验证,最终得出角平分线的性质。
2. 问答法:在讲解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时,我将采用问答法,通过师生互动,帮助学生理解定理的证明过程。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它是三角形全等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圆的相关知识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角平分线性质的探究和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是,对于如何从几何图形中发现和证明性质,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帮助他们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
(2)能够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猜想、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2)经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证明过程,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2、教学难点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演示法:通过演示几何图形的变化,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
(3)讲练结合法: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及时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学法(1)自主探究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复习角平分线的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角平分线性质》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角平分线性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角平分线性质》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角平分线的性质。
学生在学习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和角平分线的作法之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角平分线的重要性质,为后续学习角的运算和三角形的相关性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了角的概念和角的运算,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八年级,学生将学习更多关于角的知识,角平分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学生在学习角平分线性质时,需要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的知识相结合,形成知识体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
2.教学难点:理解并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实物模型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作法,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角平分线的性质。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发现并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
3.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进行解释和论证。
4.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角平分线性质的理解。
5.拓展: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角平分线性质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角平分线垂直平分角的对边。
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拓展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角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
角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义马市二中八年级备课组今天我们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第三节《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一课时。
下面我们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设计思路等五个方面进行说明,教学程序将是我阐述的重点。
首先我们来看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角平分线的概念和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主要学习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同时角平分线的性质为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开辟了新的思路,并为今后在圆一章学习内心作好知识准备。
因此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又是为后续学习作铺垫,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同时从知识教学、技能训练等方面,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内容的要求是:(1)能用尺规作图做已知角的角平分线;(2)探索并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
针对学生的一般性认知规律及学生个性品质发展的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掌握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和角平分线性质。
(2)过程与方法:在经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推导过程中,提高综合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会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及运用,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探究二、教法与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节课创设了现实生活中的教学情境,供学生操作、观察、猜想、讨论和体验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应用。
逐步加深对角平分线的作法及其性质的理解和把握。
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注意引导质疑、观察、探究,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八年级上册数学角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数学角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八年级上册数学角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1、初二数学上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_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在七年级学习了角平分线的概念和前面刚学完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内容包括角平分线的作法、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初步应用。
作角的平分线是基本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为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开辟了新的途径,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同时也是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延续,又为后面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在数学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教材的安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知识结构合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2、初二数学上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_学生分析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灵活性比较欠缺,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水平,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定为:掌握角平分线的画法及会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解题,同时为下节判定定理的学习打好基础。
3、初二数学上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_教学环境分析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方便地创设、改变和探索某种数学情境,在这种情境下,通过思考和操作活动,研究数学现象的本质和发现数学规律。
4、初二数学上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_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掌握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
教学难点是:1、对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中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的正确理解;2、对于性质定理的运用。
教学难点突破方法:(1)利用多媒体动态显示角平分线性质的本质内容,在学生脑海中加深印象,从而对性质定理正确使用;(2)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选择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3)通过多媒体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进行学习。
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2课时)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2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数学八年级上册的第12章《角的性质与运用》中的第3节——角的平分线。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和探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通过一些具体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辨认角的平分线,了解角的平分线的基本性质。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一个线段是否是角的平分线,并能解决一些与角的平分线有关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正确判断一个线段是否是角的平分线。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来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角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你们能回忆一下,什么是角的平分线吗?学生:角的平分线是将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线段。
教师:非常好!今天我们就要来深入学习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看看它有哪些特点和规律。
请看下面这张图,思考一下题目:如何判断一个线段是一个角的平分线?(出示一张示意图)2. 规律探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示意图并提出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教师:同学们,我们观察一下这个示意图,如果一条线段能够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那么这个线段是否一定是角的平分线呢?学生:是的,因为两个相等的角的两个边是相等的,所以这个线段一定是角的平分线。
教师:非常好!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请大家在笔记本上写下这个性质。
(学生在笔记本上写下角的平分线的性质)3. 讲解例题教师通过讲解一些具体的例题,巩固学生对角的平分线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教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个例题。
如图所示,线段AB是角BOC的平分线,求证:∠AOB = ∠BOC。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3.1《角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1.3.1《角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角平分线的性质》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1.3.1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
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角的概念、角的测量以及线段的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理解并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为后续学习三角形的全等和相似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线段的性质,对线段的和、差、倍、分等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八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了角的概念和角的测量,对角的基本性质有了认识。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理解和证明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来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理解并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定义,角平分线的性质。
2.教学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角平分线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证明。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角的概念和角的测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角平分线的定义:让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中的角平分线,引导学生发现角平分线的特点,从而得出角平分线的定义。
3.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知识,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
4.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让学生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一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六个方面对我的教学设计加以说明.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三节,是在七年级学习了角平分线的概念和前面刚学完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角平分线的性质为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开辟了新的途径,简化了证明过程,同时也是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延续,又为后面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数学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教材的安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知识结构合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角的平分线的作法、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初步应用.内容解析:教材通过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原型,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作角的平分线是几何作图中的基本作图.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是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延续,也是今后证明两个角相等或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内容在数学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三、教学目标1、基本知识:了解尺规作图的原理及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基本技能(1)会用尺规作图作角的平分线。
(2)会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
(3)能运用角的平分线性质定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3、数学思想方法:从特殊到一般4、基本活动经验:体验从操作、测量、猜想、验证的过程,获得验证几何命题正确性的一般过程的活动经验5、目标解析:通过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四、学情分析刚进入初二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灵活性比较欠缺,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水平,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为:掌握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难点是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探究教学难点突破方法:(1)利用多媒体动态显示角平分线性质的本质内容,在学生脑海中加深印象,从而对性质定理正确使用;(2)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选择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3)通过多媒体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进行学习.五、教法和学法本节课我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采用引导式探索发现法、主动式探究法、讲授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多思、多说、多练,坚持师生间的多向交流,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合.教学辅助手段:根据本节课的实际教学需要,我选择多媒体PPT课件,几何画板软件教学,将有关教学内容用动态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进行直观地观察,并留下清晰的印象,从而发现变化之中的不变.这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六.教学过程的设计活动1.创设情景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小明家居住在一栋居民楼的一楼,刚好位于一条暖气和天然气管道所成角的平分线上的P点,要从P点建两条管道,分别与暖气管道和天然气管道相连.问题1:怎样修建管道最短?问题2:新修的两条管道长度有什么关系,画来看一看.[整合点1]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激发情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引领学生进入实际问题情景中,利用信息技术既生动展示问题,同时又通过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生活。
学生动手画图,猜测并说出观察到的结论.引导学生了解角的平分线有很多未知的性质需我们来解开,并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依据新课程理念,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作为本课的第一个引例,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复习了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概念,为后续的学习作好知识上的储备.活动2.探究体验[教学内容2]要研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我们必须会画角的平分线,工人师傅常用如图所示的简易平分角的仪器来画角的平分线.出示仪器模型,介绍仪器特点(有两对边相等),将A点放在角的顶点处,AB和AD沿角的两边放下,过AC画一条射线AE,AE即为∠BAD的平分线.教师继续引导,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学生口述,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证明AE 是∠BAD 的平分线.[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体验从生产生活中分离,抽象出数学模型,并主动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从上面的探究中可以得到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教学内容3]把简易平分角的仪器放在角的两边时,平分角的仪器两边相等,从几何作图角度怎么画?BC =DC ,从几何作图角度怎么画?教师提问,学生分组交流,归纳角的平分线的作法,口述证明角平分线的过程.[设计意图]根据画图过程,从实验操作中获得启示,明确几何作图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师生交流并归纳.教师先在黑板上示范作图,再利用多媒体演示作图过程及画法,加深印象,并强调尺规作图的规范性.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平分线,进一步明确命题的题设与结论,熟悉几何证明过程. [教学内容4]作一个平角∠AOB 的平分线OC ,反向延长OC 得到直线CD ,请学生说出直线CD 与AB 的位置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再作出一个45º的角.学生独立作图思考,发现直线AB 与CD 垂直.[设计意图]通过作特殊角的平分线,让学生掌握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及特殊角的方法,达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目的.[教学内容5]让学生用纸剪一个角,把纸片对折,使角的两边叠合在一起,把对折后的纸片继续折一次,折出一个直三角形(使第一次的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问题1:第一次的折痕和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问题2:第二次折叠形成的两条折痕与角的两边有何关系,它们的长度有何关系? 学生动手剪纸,折叠,教师在多媒体上演示折叠过程.学生观察思考后,在班上交流:第一次折痕是角的平分线,第二次的折痕是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的距离,它们的长度相等.[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为下面进一步揭示角平分线的性质作好铺垫.[教学内容6]如图:按照折纸的顺序画出角及折纸形成的三条折痕.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再利用几何画板软件验证结论,并用文字语言阐述得到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整合点2]利用多媒体直观优势,突破教学难点.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分析后写出证明过程.教师归纳,强调定理的条件和作用.O BA F C DB E教师用文字语言叙述得到的结论.引导学生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分析后写出证明过程,并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证明后,教师强调经过证明正确的命题可作为定理.同时强调文字命题的证明步骤. [设计意图]经历实践→猜想→证明→归纳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尤其是对于结论的验证,信息技术在此体现其不可替代性,从而更利于学生的直观体验上升到理性思维. 活动3.合作交流[教学内容7]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如图1,P 在射线OC 上,PE ⊥OA ,PF ⊥OB ,则PE =PF .(2)如图2,P 是∠AOB 的平分线OC 上的一点,E 、F 分别在OA 、OB 上,则PE =PF .(3)如图3,在∠AOB 的平分线OC 上任取一点P ,若P 到OA 的距离为3cm ,则P 到OB 的距离边为3cm .用多媒体展示判断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并请学生举手发表见解,教师予以肯定、鼓励.[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辨析来理解和巩固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教学内容8]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回答课前引例中的问题:问题:引例中两条管道的长度有什么关系?理由是什么?再次展示引例情景,用抢答的形式请同学们举手回答.[设计意图]运用所学性质回答课前引例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蕴含数学知识,数学知识又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让人人学到有用的数学.同时利用抢答形式更好活跃课堂气氛.[教学内容9]例题讲解例1 如图,在△ABC 中,AD 是它的角平分线,且BD =CD ,DE ⊥AB ,DF ⊥AC ,垂足分别是E ,F . 求证:EB =F C .变题1:如图,△ABC 中,∠C =90°,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E ,F 在AC 上,且BD =DF ,求证:CF =EB .变题2:如图,△ABC 中,∠C =90°,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E ,BC =8,BD =5,求DE . A O B P E F 图2 图3 AO B P E A O B P E F 图1[整合点3]多媒体的运用,促进了课堂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变革.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观察识图,独立思考,并且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找出证明思路,再鼓励学生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证明过程,教师点评一题多变及一题多解.[设计意图]本组例题的解决是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设计的一项活动.让学生运用性质解决数学问题,通过利用多媒体对一些边进行变色,提醒学生直接运用定理,不要仍旧去找全等三角形.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方便进行一题多解及一题多变研究,更好的拓展学生解题思路及形成知识运用能力.两道变题同时展示,符合高效课堂要求.通过学生观察识图、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例2 已知:如图,△ABC 的角平分线BM 、CN 相交于点P .求证:点P 到三边AB 、BC 、CA 的距离相等.限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然后交流证题思路,再通过多媒体展示一般证明过程.[设计意图]例2限时独立完成,并展示.通过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达到能熟练运用的程度.活动4.评价反思[教学内容10]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困惑?2、通过本节课你了解了哪些思考问题的方法?教师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学生归纳、梳理交流本节课所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情感体验.[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归纳,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锻炼学生归纳概括与表达能力.5.布置作业[教学内容11]作业,必做题:教材第22页第1、2、3题; 选做题:教材第23页第6题教师布置作业,学生独立完成.[设计意图]设置必做题的目的是巩固本节课应知应会的内容,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必须完成.选做题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尽力完成,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提高,达到“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一)板书设计:A B C P M N(二)时间安排:创设情景约4分钟,探究体验约13分钟,合作交流约18分钟,评价反思约6分钟,机动时间约4分钟.(三)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设计了四个环节,环环相扣,三个整合点,层层深入,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注意适时的点拔引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切实能够达到发展思维、提升能力的根本目的,能够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也使课标理念能够很好地得到落实.以上是我的全部说课内容,恳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