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课程标准
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实施方案
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实施方案
1.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关于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及材培训实施方案的详细信息。
2. 职业教育课程标准
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为了保证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该标准需要包括以下要素:
- 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职业素养要求。
- 课程内容:明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并确保与行业需求相匹配。
- 评估方式:制定评估指标和标准,以测量学生的研究成果和职业能力。
- 教学资源:提供教材、实验设备和其他必要的教学资源,以支持教学实施。
3. 材培训实施方案
为了有效落实职业教育课程标准,需要开展材培训。
以下是材培训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 教师培训:组织相关培训课程,使教师熟悉材的使用方法和教学理念。
- 学校支持:为学校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如教材采购、实验设备更新等。
- 教学实施:根据教师培训内容,教师将材引入教学过程中,并应用相关教学策略。
- 检查和评估:对教师的教学实施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
4. 总结
本文档简要介绍了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实施方案。
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保证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而新教材培训方案则确保了教师能够有效地运用新教材进行教学。
通过在实施过程中的检查和评估,可以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2024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2024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2024一、引言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是指中等职业学校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结合培养目标,制定的用于规范和指导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本标准将为中等职业学校提供新的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指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基本原则1.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为核心。
2.以课程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确保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就业。
3.以课程资源适应教学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4.以课程评价为导向,传统的分数评定方式,注重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估。
三、课程设置1.通识教育类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等,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2.职业素养类课程:包括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职业安全与环境保护、职业技能与实训、职业生涯规划等,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3.专业技术类课程: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求,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专业课程,如机械制造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酒店管理、护理技术等。
4.实践教学类课程:包括实验实训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技能为目标。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1.通识教育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2.职业素养类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3.专业技术类课程:根据专业需求设置相应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实践教学类课程:提供实验实训和实习实训机会,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评价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实训、案例分析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评价方式:取消传统的分数评定方式,采用多元评价方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评价,包括考试成绩、实践表现、综合能力考核等。
基于新课标背景分析小学语文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路径
基于新课标背景分析小学语文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路径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对于教师个人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从教师专业素养、德育素养和技能素养三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升路径。
一、专业素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语文功底和专业知识。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理解和把握课程的总体设计思想和基本原则”,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和教学法,注重自身知识更新和提升。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学习教育新理念、阅读相关专业书籍等方式,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二、德育素养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德育素养尤为重要。
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具备高尚的师德,注重言传身教。
在日常教学中,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言教相符。
三、技能素养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主体性、实践性和多元性。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具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教学技能,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课堂互动、教学资源开发、评价方式创新等,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升路径主要包括专业素养、德育素养和技能素养三个方面。
教师要不断学习进取,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生的综合发展贡献力量。
希望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阶段,其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指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等方面所作的规定和规范,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
下面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要求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课程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使其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2.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其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使其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应当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行业特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2. 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包括相关专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3. 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包括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 创新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包括创新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课程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要求应当具体明确,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要求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教育质量;2. 课程要求应当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行业特点,确保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3. 课程要求应当突出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环节,确保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4. 课程要求应当注重创新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确保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才能更好地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技术技能人才做出贡献。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课程信息一、课程简介《职业素养提升》课程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以“培养就业观念端正,掌握职业发展与就业基本技能,能理性将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溶为一体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课程开设宗旨。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帮助学生在完成学校人――职业人――企业人的转变过程中,掌握基本职业能力之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其它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
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1、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确定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以企业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以及学生的个人可持续发展要求为选取课程内容的标准,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达成学生学会工作的教育目标。
2、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确定课程内容以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为依据,立足区域经济发展,以创业与就业要求为基础,通过对岗位行动领域、工作过程、职业行动能力的分析,确定课程内容。
3、教学内容模块化结合高职类学生在职业发展与就业过程中的能力培养要求,将课程内容整合为职业价值观、职场道德、职场礼仪、职场沟通、职场协作、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等七个主干模块。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合教学内容。
4、以“能力本位”为基本价值取向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同时兼顾态度、知识、技能、情感等基本要素。
以“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作为课程内容安排和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自始至终强调义务意识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道德教育。
(完整word版)《职业素养》一体化课程标准
3。交流与合作。热心参与交流与合作,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运用交流与合作的方法进行课堂讨论、探究与合作。(占10%)
4.认知心理健康状态,掌握心理健康标准,了解常见心理问题,学会正确对待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正确对待生命,学会心理保健知识和心理调节方法。
5.帮助正确认知自我,知道职业生涯规划及规划步骤,了解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测评工具,能够应对职场面试,学会适应职场环境,正确面对职场竞争,学会解决职业生涯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
9.掌握自我学习能力的内涵,了解自我学习的方法,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并学会自我检测学习的效果。
10。认知信息和信息处理,了解计算机在现代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信息收集的渠道和手段、信息传递或发布的途径以及信息反馈的途径。11.了解自主创新的含义及分类,自主创新能力所包含的五方面内容;知道生产领域的技术革新也是自主创新的主要内容;了解自主创新能力对个人、集体、国家的影响和作用,以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方法。
二、具体目标:
1、中技生通过《职业素养》的学习,能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企业文化、健康心理、职业生涯,美好环境等六方面知识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使他们的社交沟通、团队合作、自我学习、信息处理、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等职业核心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和提升,并能够利用获取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按照职场中级工的工作标准和工作规范,完成中级工的相应工作,取得相应的成绩。
10
十
信息处理能力
10
十一
自主创新能力
《大学生职业素养》课程标准
《大学生职业素养》课程标准一、教学对象适用于本系大一至大三高职学生。
二、课程性质《大学生职业素养》是学院结合各类专业岗位需求所开设的一门任选课。
旨在提升学生职业形象、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职业化的蓝领人才。
三、教学目标通过《大学生职业素养》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即将所从事职业的道德基本规范;通过多种教育教学手段,根据不同专业具体要求,有针对性的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达到增强就业竞争力的目的;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明确职业理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四、能力要求1.职业核心能力要求:根据不同专业要求,掌握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2.职业素养要求:学生应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诚实守信、秉公办事。
3.敬业精神要求:学生要学会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精益求精,遵守纪律,尊重同事。
五、教学内容参考学时:90学时1.专业课中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参考学时:34学时)(1)提升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和讲座(参考学时:10学时)(2)提高职业核心能力的活动与竞赛(参考学时:8学时)(3)典型案例分析讨论(参考学时:8学时)(4)职业素质基本规范培训(参考学时:8学时)2.行业企业调查(参考学时:20学时)3.优秀毕业生跟踪调查(参考学时:20学时)4.企业家劳模等讲座(参考学时:16学时)六、教学要求专业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合理安排相关教学内容。
七、考核方式1.考核要求本课程采用实践与作品考核形式(1)本课程取消期末考试,采用平时课程完成情况来评定成绩。
(2)学生不得以任何原因提前结束本课程的学习或免修。
2.考核组织以学生处为主,与学生所在系学办协作,共同完成写生成绩评定。
中职《职业礼仪》课程标准
中职《职业礼仪》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为中等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专业开设的一门通用素质课,是学生毕业后工作的基本技能之一。
学生通过礼仪的学习,可以系统掌握现代职业礼仪,展现良好形象,提高自身修养。
在当今社会学习礼仪具有深远的意义,现代职业礼仪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贴、关爱和尊重基础上的,作为文明标志之一的礼仪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
二、参考课时20学时三、课程目标(一)能力目标熟悉一般职业礼仪行为的规范,具备职业礼仪实务接待和服务的基本技能,能与宾客有效的沟通。
(二)知识目标使学生首先掌握职业礼仪实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职业礼仪的理念和意识,认识各个礼仪活动的规律及规程。
(三)素质目标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礼仪修养,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的工作需要。
四、课程设计本课程从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出发,以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提高为主线,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培养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礼仪素养和礼仪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本课程的教学课程以一般社交场合待人接物的基本要求为基础,整合教学内容,删减无应用性或应用性不强的内容。
以礼貌意识和交际能力为培养主线,从意识幻想——形象修饰——接人待物——礼宾次序安排——谈吐沟通应用技巧——职业礼仪知识拓展设计教学内容。
五、内容纲要(一)教学建议本课程教学体系共9个模块组成,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不同教学时段的实践教学活动,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讲训结合、边讲边练。
采用多媒体、幻灯片、录像,结合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授;采用学生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感知训练、案例讨论、课堂观摩,讲练结合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
课外实践:主要是实战训练,参见各种会议及接待服务活动、社区礼仪服务等,以培养学生综合性服务接待能力。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职业素养提升2.课程学时:163.课程性质:本课程在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属于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在校各阶段的任务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强化学生的职业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能够为其他专业课程提供有力的支撑,使学生学会做一名合格的职业人,真正实现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4.适用专业:本课程标准适用于2015级各专业。
二、课程三级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不同专业的职业标准和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牢记医药行业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和重要性;了解团队的概念和类型;了解实习期间安全注意事项。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和职业行为习惯;使学生在职业场合中正确、灵活的运用基本职业技能;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前的各项准备。
3.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热爱医药事业,牢固树立“为人类健康服务”的职业理念,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意志品质。
三、课程内容标准、要求及教学设计序号项目名称工作任务知识内容和要求技能内容和要求素质内容和要求教学情景或教学设计结果(作业、报告等)课时1 医药行业职业标准与职业要求1.使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所对应的行业,及与之相匹配的岗位2.掌握目标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要求与职业素养要求1.了解专业、行业与岗位的概念和三者之间的关系2.了解岗位的规范与要求1.根据设定的职业理想,制定一份切合实际的职业素养提升规划。
2. 在执行职业素养提升规划过程中,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自觉提升各方面能力1.通过了解行业职业标准与职业要求,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2.通过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使学生自觉医药行业规范,努力成长为合格的医药行业职业人。
1.案例教学:邀请行业内优秀毕业生回校,以贴近实际的案例深化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意义。
体会、小型论文、实践能力考核,制定职业素养提升规划,具体考核参照《职业素养提升课程考核办法》43.掌握达到岗位需求的方法和途径4.强化职业素养要求,组织学生开展职业素养对标活动,帮助学生确定职业理想2 医药行业职业道德1.了解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2.牢固掌握医药行业的特点和医药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3.强化学生对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是医药行业职业道德的重要体现的认识。
2023年中专课程标准建设与管理规定
2023年中专课程标准建设与管理规定一、前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试行)》以及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中专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特制定本《2023年中专课程标准建设与管理规定》。
二、总体要求1. 课程设置要符合真实的社会需求,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
2. 课程内容要紧密结合行业实际,贴近企业需求,注重实践操作环节。
3. 课程教材要科学编写,体现教辅一体化,提高教学效果。
4. 课程评价要客观全面,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表现。
三、课程设置1.基础通识课程(1)语言课程:包括汉语、英语等;(2)数学课程:包括数学基础和应用数学等;(3)自然科学课程: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4)文化史课程: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5)信息技术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和应用技术等。
2.专业技能课程(1)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专业概论、专业知识和基础技能等;(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专业核心知识与技能等;(3)实践环节:包括实习、实训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职业素养课程(1)职业道德与规范课程:培养学生正确处理职业伦理问题的能力;(2)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规划职业发展;(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
四、课程管理1. 教师配备:每个专业应配备符合要求的教师,教师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2. 教学质量监控:学校应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和改进。
3. 教材编写和使用:教材编写应遵循课程标准,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4. 学生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表现应定期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
5. 课程资源支持:学校应提供必要的课程资源支持,包括教学设备、实习实训基地等。
五、总结《2023年中专课程标准建设与管理规定》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将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贴近行业需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职业素养课程标准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课程信息一、课程简介《职业素养提升》课程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以“培养就业观念端正,掌握职业发展与就业基本技能,能理性将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溶为一体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课程开设宗旨。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帮助学生在完成学校人――职业人――企业人的转变过程中,掌握基本职业能力之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其它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
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1、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确定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以企业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以及学生的个人可持续发展要求为选取课程内容的标准,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达成学生学会工作的教育目标。
2、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确定课程内容以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为依据,立足区域经济发展,以创业与就业要求为基础,通过对岗位行动领域、工作过程、职业行动能力的分析,确定课程内容。
3、教学内容模块化结合高职类学生在职业发展与就业过程中的能力培养要求,将课程内容整合为职业价值观、职场道德、职场礼仪、职场沟通、职场协作、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等七个主干模块。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合教学内容。
4、以“能力本位”为基本价值取向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同时兼顾态度、知识、技能、情感等基本要素。
以“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作为课程内容安排和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自始至终强调义务意识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道德教育。
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
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是为了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和《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标准》而制定的教学标准体系,旨在为高职、中职和技工院校的教学管理提供准则和参考。
该标准体系分为五个层级,分别是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教材标准、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
第一层级: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是指学校根据职业教育法和国家的行业标准、技能标准等制定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职业技能水平、适应社会需要的最具体的要求。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职业素养目标”和“终身发展目标”。
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和知识,培养职业操守和职业、人际、学习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第二层级: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属于教学目标的具体展现和实现方式,是指学校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内容包括:“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与课程相关的价值取向、能力要求、学习规范等。
课程标准是课程的基础,它规定了教学内容及对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及课程之间的关系。
教材标准是指学校按照课程标准需要而制定的教材选择、设计和标准化的要求。
教材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材内容的要求,包括正确、全面、实用性强;二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要求,包括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
教学计划是学校为实现课程标准目标而制定的关于教学进度、内容、方法和评价的详细计划,包括基本教学任务、教学计划大纲、教学周计划、教学月计划、教学年计划和教学计划报表等。
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密切关系,其目的是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的推进提供保障。
教学评价是指按照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的要求进行的评估,用以评价教学质量和学生达成的学习成果的水平。
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绩效的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等。
教学评价是教学标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对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学过程中优劣之分的量化证明。
新课程标准下新语文教师职业素养初探
对一 名语 文教 学新手 而言 ,最 重要 的就 是首先 要培养其 对语文 学科 的兴趣 ,要 从 内心深处 热爱语 文 ,钟情 于语文 ,能够把 自己的整个生 命融人 到语
来 ,并 把这种对于语 文 的情感 传递 到学生 的内心世 界 。相反 ,那 种把语文教学仅仅当作一种谋生手段 , 语文情 趣缺失甚 至严重 丧失 的语文教 师 ,其职 责就 是完成所 谓 的教学任务 ,只是 对教学文本 进行苍 白
而 乏 味 的解 读 ,肢 解 课 文 ,至 于 语 文 本 身 所 包 涵 的
饱含 激情 ,用 自己的情感 去打 动学生 ,才能够 收到 良好 的教学效 果 。教育是 充满 激情 的事业 ,只有带 着澎湃 的激情 ,才会 促使 学生充 满探索 的欲望 和动
力 。很 多 学 生 一 学 起 语 文 就 觉 得 枯 燥 乏 味 ,原 因 就 在 于 教 师 没 有 将 情 感 融 人 到 语 文 教 学 中 ,没 有 通 过
被 动的适应型状态 中脱离 出来 ,转变 为教学 能手积 极 主动的创造型状 态。于是 ,如何使他们 尽快地 进 入角色 ,尽快地适应 角色 的变 化 ,形成 教师 的主动
意识 ,树 立 起 教 师 形象 ,以便 达 到预 期 的教 学 效 果 , 从 而 实 现 由 教 学 新 手 向 教 学 能 手 的 转 变 。对 于 顺 利 推 进 新 课 程 而 言 意义 重 大 。
文 中去 。语 文 是 最 具 有 人 文 性 和 灵 动性 的 学 科 ,是
一
是否 把 自己的情感 体验 在课 堂 上充分 地 发泄 开来 。
国家职业教育精品课程标准
国家职业教育精品课程标准职业教育是指为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国民素质,满足就业和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具有一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劳动者而开展的教育。
国家职业教育精品课程标准指的是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任务和目标,为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经济发展需要,在一些优质、有影响力的职业教育课程中,挑选出优秀、创新、实用的课程,制定出的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标准,为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国家职业教育精品课程标准主要包括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质和考核与评价等方面。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1. 课程的目标国家职业教育精品课程标准应该制定合理的课程目标,而这些目标必须紧密联系职业教育的宗旨和使命,同时还要与经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具有切实可行并能够评估的效果。
课程目标应该包括学生所需要的职业技能、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与职业素养的提高,都应该在目标指标中得到充分体现。
2. 课程的内容国家职业教育精品课程标准应该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提出具有创新性、现实性和应用性的课程内容。
同时,要考虑到学科特点和时代要求,使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相适应。
此外,内容的安排应该合理,融入新的技术手段、教学方法和教材体系,保证学生接触到更为丰富的、全面的、前沿的职业知识。
3. 教学方法与教师素质国家职业教育精品课程标准应该体现出一种注重实践、注重动手训练的教学模式,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方面,还需要注重引导、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创业能力,通过创设适合学生的实践性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是制订国家职业教育精品课程标准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具备全面的职业教育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超的教学技巧,能够引导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塑造学生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
综上所述,国家职业教育精品课程标准是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职业素养》一体化课程标准
职业素养一体化课程标准概述职业素养是指在职场生活中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等。
因此,职业素养的培养成为每个人必须重视的事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素养的标准也越来越多元化。
本文将介绍职业素养一体化课程标准的内容和意义。
职业素养一体化课程标准的内容1.沟通技能–理解和使用有效的听力、口语和书写技巧,以及合适的沟通方式,包括面谈、电话、电子邮件和其他社交媒体交流。
–理解和应用有效的非语言沟通技巧,如姿态、手势和微表情。
2.自我管理–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感,包括成功的压力管理技巧以及情感智力的应用。
–了解和实践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锻炼和身体健康检查。
–制定并实行自己的职业目标。
3.领导能力–理解和应用各种领导风格,并根据环境和任务选择适合的风格。
–理解和应用有效的决策制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理解和应用团队建设技巧,包括有效的沟通、协作和谈判。
4.关系管理–理解和应用不同角色的工作方式和需求,并维护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理解和应用参与行业组织和社区活动的重要性。
5.专业素养–理解职业所需的技术和行业知识。
–理解和维护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职业素养一体化课程标准的意义职业素养的标准化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职业素养,而且还能够帮助用人单位招聘和评估人才。
采用职业素养一体化的课程标准,可以确保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职业素养一体化的课程标准也能引导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的职业类型和工作,以及在现实情况下需要培养的各种职业技能和素养。
通过课程标准的引导,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需求,为自己的未来职业道路做出更准确的规划。
最后,职业素养一体化的课程标准为社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社会经济和人才需求的一种“舒适保障”。
职业素养一体化课程标准是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它不仅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而且也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真正需求。
同时,职业素养一体化的课程标准还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和需求,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出更准确的计划。
《职业礼仪》课程标准(最新)
《职业礼仪》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学习领域编号:适用专业:所有专业学习领域类别:职业核心能力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12学时一、学习领域的性质和任务(一)学习领域定位《职业礼仪》是一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主要围绕社会各行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社交礼仪知识、服务礼仪知识和职业岗位的交往与服务能力设定。
该课程坚持以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使学生掌握较为扎实的社交礼仪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和方法能力。
(二)学习领域作用本课程侧重于社会交际准则和行为规范的介绍和分析,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通过切实有效的职业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理解、宽容、谦逊、诚恳的待人态度;是非分明、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做人品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谈吐文雅、讲究礼貌的行为举止。
学会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一定技巧。
(三)教学目标总体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紧紧围绕人才市场需求,在以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的岗位核心能力培养的同时,强化以职业素养培养为主线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规范零距离接触,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行为素养。
养成在生活中自觉讲究礼仪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社交活动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
1.职业素养目标培养学生理解、宽容、谦逊、诚恳的待人态度;是非分明、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做人品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谈吐文雅、讲究礼貌的行为举止;分析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继续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信息获取与交流能力、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适应环境能力、自我完善与发展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意识。
2.职业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基本礼仪修养知识以及职业岗位工作中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基本礼仪要求和交往准则;熟悉工作岗位的基本交往程序和标准。
掌握岗位从业人员必备的社交准则和礼仪修养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课程信息一、课程简介《职业素养提升》课程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以“培养就业观念端正,掌握职业发展与就业基本技能,能理性将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溶为一体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课程开设宗旨。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帮助学生在完成学校人――职业人――企业人的转变过程中,掌握基本职业能力之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其它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
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1、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确定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以企业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以及学生的个人可持续发展要求为选取课程内容的标准,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达成学生学会工作的教育目标。
2、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确定课程内容以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为依据,立足区域经济发展,以创业与就业要求为基础,通过对岗位行动领域、工作过程、职业行动能力的分析,确定课程内容。
3、教学内容模块化结合高职类学生在职业发展与就业过程中的能力培养要求,将课程内容整合为职业价值观、职场道德、职场礼仪、职场沟通、职场协作、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等七个主干模块。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合教学内容。
4、以“能力本位”为基本价值取向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同时兼顾态度、知识、技能、情感等基本要素。
以“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作为课程内容安排和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自始至终强调义务意识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道德教育。
5、课程贯彻“体验式教学”构建“体验-理解-对话-反思”的教学模式,遵循“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原则。
6、教学效果评价过程化教学效果评价重点在于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根据行动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来制定具有多元项的课程评价标准,重视学生在典型工作情境中的案例学习、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及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评价。
四、课程培养目标1、总体目标以高职类学生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以创业与就业要求为基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
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最终成为企业、行业需要的合格高职人才培养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和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等职业通用能力,2、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职业素养包含的内容及基本框架、工作的意义;●理解职业化精神的重要性及内涵;●了解职业化行为规范习惯的重要性,掌握职场个人礼仪及交往礼仪的内容,熟练掌握面试礼仪的方法和技巧;●掌握沟通的基本理论、方法技巧以及在职场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基本了解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团队合作基础理论与方法;●基本了解自我管理基础理论、技能与方法,对自我管理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学习管理的重要性;掌握学习管理的流程和方法;●掌握时间管理、健康管理的基本理论、具体流程和原则方法;●掌握创新能力的结构体系及创新方法。
3、能力目标●能够将一般工作岗位的职业要求内化为自身价值取向并不断自我提升;●能够在生活学习中培养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能够在复杂的社会交际和职场情境下较为熟练而得体地完成交际沟通任务,取得较好的沟通效果;●能够在真实职场情境中融洽处理上、下级领导同事间人际关系;●能够熟练应用职场人际交往所需的礼仪规范技巧,养成规范的职业化行为习惯;●能胜任一般团队成员角色,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所需的冲突管理、团队激励、绩效评估等基本能力;●能够掌握并熟练应用螺旋上升式、求异质疑式等学习方法,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管理、时间管理、计划管理进行初步设计,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做出较为合理改进并能取得一定效果;●能够在实践中成功地对自身的情绪、压力及健康进行必要的调试与改进,从而保持健康的人格与体质。
4、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高职生应当认同职业素养提升是自身职业化和实现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能坚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体验、训练和强化职业道德行为及习惯,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积极主动地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付出努力。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师任职要求七、教学条件与设施要求1、教学条件在教材选用方面,依据以下原则:既有系统的理论、模型分析,又有切合大学生实际的职业素质、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全面,穿插案例、测评与互动讨论内容,现实性、指导性、操作性强,可对大学生提供积极的帮助。
使用教材:《职业素养提升》,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出版。
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除了教师和学生自身的资源之外,还需要使用相关的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工具,包括在线职业测评、相关图书资料等;调动社会资源,采取与外聘专家、优秀毕业生、职场人物专题讲座和座谈相结合的方法。
2、设施要求本课程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也注重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
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重要,态度、观念的改变以及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是课程教学的核心,因此,课程宜以小班教学形式进行。
教室内摆放互动式教学桌、椅,便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团队演练。
应具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白板、磁扣及教具。
八、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面向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课,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力求完整、准确地阐释职业素养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体系,同时要紧密结合企业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以及学生的个人可持续发展要求。
在“入耳、入脑”上做文章,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提高整体就业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课程主要采用开放性教学模式,结合不同教学模块内容和针对各专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围绕任务组织教学活动,将任务和教学目的统一起来,坚持任务与技能相吻合的原则。
在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课堂观摩法、启发引导法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学习兴趣,加强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二)考核评价建议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价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结果的必要手段。
而恰当的考核方式不仅可以发挥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的闭卷考试无法反映学生的觉悟程度和能力水平,建议从多方面多角度重视教学过程的考核:本课程为考查课,采用过程考核、项目考核与结业测试相结合的形式。
1、本学期达到总学时1/3学时缺课,即取消考试资格;2、过程细则:过程考核分四部分进行,包括:课上项目活动表现、出勤情况、课堂作业、及结业测试。
平时出勤情况,占总成绩的15%;课上项目活动表现,占总成绩的15%;课堂作业,占总成绩的30%;结业测试,占总成绩的40% 。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教材以完成任务的典型活动项目来驱动,通过视频、实际案例、情景模拟等多种手段,采用递进和并列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编写,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树立职业意识,增强协作和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教材应突出实用性,将知识与现实岗位要求相结合。
应避免把职业素养简单理解为纯粹的理论讲解,同时要具有实际操作性。
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达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应具有可操作性。
(四)学生学习资源建议建议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及学生可以参考使用以下书目:《职业素养基础》,杨千朴,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员工职业素养培训》,龚晓路、黄锐?,中国发展出版社。
《职业化员工必修的10堂课》,李家强,机械工业出版社。
《自我管理教程》,徐湘岳、吴强,人民年出版社。
《职业素养入门与提升》,庄明科、谢伟,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公务礼仪》,金正昆,轻工业出版社。
《礼仪金说》,金正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你的形象价值百万》,英格丽·张,中国青年出版社。
《职场沟通概述》,李建伍,中信出版社。
《现代沟通学》,李谦,经济科学出版社。
《沟通技能训练》,凡禹主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人际关系与沟通》,曾仕强,刘君政着,清华大学出版社。
相关培训资料及视频资料:TTT培训、职业核心能力培训等。
电影:《入殓师》;《当幸福来敲门》;《三傻大闹宝莱坞》;《杜拉拉升职记》;《穿普拉达的女魔头》;《中国合伙人》;《窈窕绅士》;《国王的演讲》;《舞出我天地》。
建议课程学习中教师可根据模块专题选取相关资料片段适时播放,以达到提升教学主题,引发学生思考共鸣的教学效果。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课程教材,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和收集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挂图、幻灯片、录像带、视听光盘等,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积极利用在线职业测评、电子书刊、电子图书馆和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