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分类题库 考点1 先秦、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1)
2021届高考历史分类题库 考点1 先秦时期(2020年)(1)
2021届高考历史分类题库考点1 先秦时期(2020年)1.(2020·上海单科·T30)夏代没有留下直接的文献史料,有关记载多为转手材料,有些具有传奇性质,因此夏的存在引发学者的疑心。
二里头遗址发觉后,疑心的观点慢慢减少。
这是因为()A.该遗址的发觉证明夏的传奇有必然真实性B.该遗址的考古发觉与有关夏的文献记载一一对应C.该遗址必然程度上证明了夏的存在D.该遗址的考古发觉属于原始材料【思路点拨】此题从二里头遗址入手,通过史学常识考查学生分析明白得能力,难度中等。
【精讲精析】选C。
二里头遗址属于夏商两代的遗存,有大量夏代和商朝的实物史料。
实物史料比起传奇更具说服力,在必然程度上证明夏代的存在,应选C。
该遗址的发觉是为了证明夏的存在,而不是为了证明传奇有必然真实性,排除A;该遗址的考古发觉与有关夏的文献记载一一对应与题干“夏代没有留下直接的文献史料”不符,而且也不可能一一对应,排除B;该遗址的考古发觉属于原始材料,但原始材料也有可能是虚构,不能把它绝对化,排除D。
2.(2020·上海单科·T6)在商朝,商王和许多邦国领袖都称“王”。
只是,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仍是邦国的()A.国主B.领主C.盟主D.君主【思路点拨】此题通过商朝中央与地址的关系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
【精讲精析】选C。
此题考查商朝时期中央和地址的关系。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商王操纵着支配内外服的实际权利。
应选C。
3.(2020·重庆文综·T12)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孔子称赞管仲,是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①恢复了周礼②尊崇周王,会盟诸侯③实行“初税亩”④北御夷狄,南制楚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思路点拨】解答此题应准确再认再现史实,对照备选项分析判定,此题是组合式选择题,可用排除法来做。
【精讲精析】选C。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是对周礼的破坏,因此①错误;实行“初税亩”的是鲁国,③错误,可排除。
全国版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全国版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是对高中历史学习内容的全面总结,它涵盖了从古代到近现代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思想文化以及政治经济制度等。
以下是全国版高考历史知识点的归纳:古代中国1. 先秦时期:包括夏、商、西周的建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
2.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六国,汉朝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儒家思想的确立。
3.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的局面,两晋的更迭,南北朝的民族融合。
4. 隋唐时期:隋朝的短暂统治,唐朝的繁荣和开放,以及科举制度的确立。
5. 宋元明清:宋朝的经济发展,元朝的统一,明朝的海禁政策,清朝的康乾盛世以及晚清的衰落。
近现代中国1.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2.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起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3. 洋务运动:晚清的自强运动,试图通过学习西方技术来振兴中华。
4.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5.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封建文化,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6. 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是中华民族的一次伟大斗争。
7. 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世界史1. 古代文明: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2. 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建立,基督教的兴起,以及文艺复兴的前夜。
3. 近代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以及资本主义的兴起。
4. 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5. 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6. 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阵营的对立,以及冷战的结束。
思想文化1. 儒家思想: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道家思想:老子、庄子的思想,强调自然和无为。
3. 佛教:佛教的传入和在中国的发展。
高考历史知识点一览表
高考历史知识点一览表一、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 夏、商、周的更迭-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 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的兴起2.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与法制建设- 汉朝的兴衰与文化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对外交流3. 魏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与民族融合- 佛教的传入与影响- 士族制度与文化成就4. 隋唐五代- 隋朝的短暂统一与大运河- 唐朝的盛世与文化繁荣- 五代十国的动荡与变革5. 宋元明清- 宋朝的经济发展与科技成就- 元朝的民族政策与文化交流- 明清两代的中央集权与对外关系- 明清之际的社会变革与思想启蒙二、中国近现代史1. 晚清时期-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与民族抗争- 洋务运动与自强不息2. 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与民国成立-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合作与斗争3. 新民主主义革命- 土地革命与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诞生4. 社会主义建设- 土地改革与三大改造- 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三、世界古代史1. 古代文明- 古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古希腊、罗马帝国2. 古代宗教与哲学-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兴起与发展-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思想3. 古代科技与文化- 古代建筑、艺术、文学的成就- 古代数学、天文学、医学的发展四、世界近现代史1. 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2. 社会主义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3.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与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与影响4. 冷战与全球化-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对抗- 冷战结束后的全球化趋势与国际合作五、历史学方法论1. 史料的搜集与分析- 史料的分类与价值- 史料的批判性分析与运用2. 历史研究方法- 比较研究法、历史分析法、历史综合法等3. 历史观念的演变-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观的变迁- 现代历史学的新视角与方法此一览表仅为高考历史知识点的简要概述,具体复习时应结合教材和教师指导,深入理解和掌握每个知识点。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项复习《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项复习《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1.(2024·湖北·高考真题)《岳麓书院藏秦简》记载:“丞相其以制明告郡县……毋令吏以苛徭夺黔首春夏时。
令皆明焉,以为恒。
不从令者,赀(处罚)丞、令、令史、尉、尉史、士吏、发弩各二甲(甲胄)。
”这表明秦朝()A.相权挑战皇权B.延续秦国耕战国策 C.统治残暴严苛D.崇尚儒家民本思想2.(2024·浙江1月·高考真题)以下是某时期洞庭郡行政管理体系示意图。
该时期是()A.春秋B.秦朝C.宋朝D.元朝3.(2024·浙江1月·高考真题)有史料记载:“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物贡输,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故郡国置输官以相给运,而便远方之贡。
”“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
”以上史料反映的是()A.相地而衰征B.盐铁官营C.均输平准D.摊丁入亩4.(2024·浙江1月·高考真题)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该机构位于下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5.(2024·浙江1月·高考真题)史载:“(西)汉成帝初置尚书五人,其一人为仆射,四人分为四曹:常侍曹(主公卿),二千石曹(主郡国二千石),民曹(主凡吏民上书),客曹(主外国夷狄)。
后又置三公曹(主断狱),是为五曹。
”由此可知()A.尚书台正式确立为新行政中枢B.汉成帝开始设立中朝削弱相权C.尚书各曹掌握朝廷的重要职能D.尚书仆射控制中朝威胁到皇权(2024·浙江1月·高考真题)中国天文学起步较早,成果丰硕。
下列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6.①创立延续至今的干支纪日法②编订新的历法《授时历》③僧一行测算地球子午线长度④张衡撰写天文学专著《灵宪》A.①④②③B.①④③②C.④②①③D.④①③②7.(2024·全国新课标·高考真题)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都通过“禅让”实现:权臣在切实掌握军政权力后,皇帝下诏表彰其功业、德行,表示尊重天意、民心,主动让位;公卿大臣则群起劝进,权臣再三谦退,“不得已”建立新政权。
【试题研究】高考全国卷25题---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试题研究】高考全国卷25题---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1.考情统计分析2014---2020年全国新课标卷第25题一览表年份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Ⅲ卷2014秦汉以后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秦律与晋律“私拿养子财物”的规定/2015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汉宣帝重视地方吏治/2016汉代画像砖反映大地主田产生产情形比较科举制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在人才选拔上的优点汉承秦制与西汗成功实现对全国的统治2017西汉中前期朝延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史书编撰从汉代的私家编修到魏晋的官修汉初经济发展2018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西汉初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宋代科举2019汉武帝时的皮币(汉朝中央集权)西汉时期的学术思想洛阳龙门石窟佛教服饰(三教合一)2020《步辇图》绘画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东汉屯田根据上表可知,自2014年以来,第25题重点考查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2017年全国卷一、2020年课标卷一、二考查了唐朝时期。
秦汉史突出考查秦汉王朝开创的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或在后世的变迁;考查传统儒学,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
命题取向:1.三公九卿制:家国一体特点2.郡县制: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3.郡国并行制:对汉初统治的双重作用4.中外朝制度:中枢机构的演变5.察举制、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变革的进步与局限6.汉朝经济政策、经济发展尤其田庄经济:特点、影响7.魏晋屯田制:影响8.董仲舒新儒学:特点、儒学对汉代社会的影响9.魏晋三教融合:文化认同10.魏晋民族交融:民族认同11.必备知识一.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1)【阶段特征】秦汉时期是春秋战国诸侯割据战乱局面结束后的“大一统”时期。
1、政治: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时期。
2、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中外经济交往频繁;3、民族: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初创时期;4、对外:海上和路上“丝绸之路”开通,中外交流频繁5、文化:实行文字狱和独尊儒术,思想专制,服务于政治;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水平居世界领先;气势恢宏。
2024高考历史时代划分知识点总结与题型训练
2024高考历史时代划分知识点总结与题型训练第一部分:时代划分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时代划分1. 先秦时代(公元前2070年-221年):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2. 秦汉时代(221年-220年):包括秦、西汉、新莽、东汉时期。
3. 魏晋南北朝时代(220年-589年):包括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4. 隋唐五代时代(581年-960年):包括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5. 宋元明清时代(960年-1840年):包括宋、元、明、清时期。
二、现代史时代划分1. 清朝末年及辛亥革命时代(1840年-1911年):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甲午战争等重要事件。
2. 辛亥革命后的民国时代(1912年-1949年):包括北洋政府、国共合作、国共内战等重要事件。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1949年至今):包括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重要事件。
第二部分:题型训练1. 选择题(1)下列哪个时代不属于古代史时代划分?A. 秦汉时代B. 隋唐五代时代C. 清朝末年及辛亥革命时代D. 魏晋南北朝时代(2)以下哪个时代属于现代史时代划分?A. 宋元明清时代B. 秦汉时代C. 清朝末年及辛亥革命时代D. 先秦时代2. 完成句子题(1)1840年至1911年的时代被称为_____________。
(2)1949年至今的时代被称为_____________。
3. 解答题请简要描述中国古代史时代划分的五个主要时代,并指出每个时代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1.(1)C (2)C2.(1)清朝末年及辛亥革命时代(2)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3. 先秦时代:中国历史的开端,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主要特点是神话传说、星象卜筮、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大放异彩。
秦汉时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包括秦、西汉、新莽、东汉时期。
主要特点是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与法制,汉武帝的开疆辟土与文化繁荣,以及新莽王朝的短暂统治。
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国历史上分裂最为严重的时期,包括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高三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三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高三历史作为文科综合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知识点广泛而深入,以下是一些必考的知识点归纳: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了解先秦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如夏、商、周的更迭,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以及儒家、道家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 秦汉时期:掌握秦朝的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汉朝的开疆拓土,以及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
3. 魏晋南北朝:了解三国鼎立、两晋的兴衰,以及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和佛教的传入。
4. 隋唐时期:重点掌握隋朝的短暂统一,唐朝的盛世,以及唐朝的对外交流和文化成就。
5. 宋元明清:掌握宋朝的商业发展、元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明朝的海禁政策,清朝的康乾盛世以及晚清的衰落。
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2. 太平天国运动: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洋务运动: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失败原因,以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4. 辛亥革命:掌握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5. 新文化运动: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内容和对中国社会思想的影响。
6. 抗日战争:掌握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的意义,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
7. 解放战争: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世界史1. 古代文明:了解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的起源、发展和衰落。
2. 中世纪欧洲:掌握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
3. 近代欧洲:了解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
4. 两次世界大战:掌握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战后的国际秩序重建。
5. 冷战时期:了解冷战的背景、过程和结束,以及美苏两大阵营的对立和合作。
6. 全球化与现代国际关系:掌握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和问题。
高考语文必备朝代知识点
高考语文必备朝代知识点一、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发展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时期。
这个时期主要包括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先秦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多变的政治局势和思想争锋。
(1)西周: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封建王朝。
它的政治制度包括天子、诸侯以及有功之臣。
这一时期的文化,主要有《诗经》、《尚书》、《周礼》等。
(2)春秋:春秋时期是战国时期前的一个时期,以德才并举而非血缘来决定政治地位,是中国封建制向官僚制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春秋左传》、《国语》等文化作品。
(3)战国:战国时期是先秦时期的最后一个时期,政治局势混乱,各国相互争霸。
这一时期出现了《战国策》、《墨子》、《庄子》等优秀文化作品。
二、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主要包括秦朝和汉朝。
(1)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统一六国的秦始皇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此时出现了李斯的《谏逐客书》、《史记》等文化典籍。
(2)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繁荣的一个时期,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史记》、《汉书》等伟大的历史著作,以及《论语》、《韩非子》等重要的哲学作品。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分裂的时期,主要包括魏、晋、南北朝时期。
(1)魏晋:魏晋时期是三国时期后的一个时期,政权分裂、社会动荡,但文化繁荣。
这一时期出现了《古文尚书》、《文选》等文化典籍。
(2)南北朝: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南方和北方分裂的时期,政治混乱,但文化交流频繁。
这一时期出现了《诗经》、《文选》等文化作品。
四、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统一、经济繁荣的时期,主要包括隋朝和唐朝。
(1)隋朝: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统一的一个时期,统一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建立了敦煌文化、龙门石窟等文化遗产。
(2)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一个朝代,文化底蕴深厚。
这一时期出现了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北方汉诗玉瓶》、白居易的《长恨歌》等优秀文化作品。
高三历史知识点归纳时间线
高三历史知识点归纳时间线一、古代历史知识点1. 先秦时期(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21年)- 夏、商、西周、东周时期- 周朝的封建制度和礼制-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中制国家 - 实行了一系列变革,如统一货币、文字、法律等3.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 统一了中国的各个地区- 强调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统治4.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 强调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统治- 兴起了黄巾起义等农民起义5. 魏、蜀、吴三国时代(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三国割据,相互争霸- 三国文化的兴起6.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统一了北方和南方- 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经济繁荣7.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开创了贞观之治,进行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 - 文艺复兴,出现了杜牧、李白等文学巨匠- 统一了西域和南海8.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 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文化繁荣,出现了苏轼、欧阳修等文学家9. 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蒙古族的统治-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外族王朝10.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朱元璋建立明朝,结束了元朝统治- 开创了瓷器、海外贸易的黄金时代11. 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 满清族的统治- 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土地、经济的改革二、近代历史知识点1. 辛亥革命(1911年)-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民国2. 抵抗日本侵略战争(1937年-1945年)-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进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事件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 新中国的建立,结束了国民党的统治- 实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制度,并进行了土地改革、公有制经济建设等4. 高考制度的建立(1952年)- 开启了中国教育改革的新时代5. 改革开放(1978年)- 让中国经济、文化、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推动中国加入世界经济体系6.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20世纪末至今)- 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经济、社会、文化的改革与建设-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介入这份高三历史知识点归纳时间线,回顾了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和事件。
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2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含答案及解析)
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2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1.(2022·广东·高考真题)“奉朝请”是两汉朝廷给予退休大臣和列侯、宗室、外戚的特殊待遇,被授予者特许参加朝会,地位也随之提高。
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而是以“奉朝请”的名义留驻京师,封国大权操于国相,这客观上A.有助于遏制地方豪强势力的扩张B.埋下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隐患C.为外戚干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D.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封国的实际控制权到了中央派驻的国相的手里,客观上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D项正确;遏制地方豪强势力扩张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国相是由中央派驻的,刚开始是作为朝廷的监督人员,此时开始郡守化,相当于“郡县长官”,排除B项;此现象与外戚干政无关,排除C项。
故选D项。
(解析参考论文:西汉诸侯国相的郡守化趋势及其历史意义)。
2.(2022·广东·高考真题)如图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A.加强了中枢决策权B.避免了相权被分割C.降低了政令的执行效率D.使中央机构分工更明确【答案】D【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北齐时期的一系列机构被细化规范成为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六部属于中央机构,而且六部分工更为明确,D项正确;图示内容主要体现的是中央机构分工更为明确,并不能体现中枢决策权的加强,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提高了政令的执行效率,排除C项。
故选D项。
3.(2022·湖南·高考真题)汉武帝南征北伐,东巡西幸,奢靡无度,致府库告竭,遂用聚敛之臣,“至于卖爵、更币、算车船、租六畜、告缗、均输、盐铁、榷酤,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独于田租不敢增益”。
武帝此举()A.体现以农为本B.服务于汉初战事C.意在藏富于民D.解决了财政危机【答案】A【详解】根据“独于田租不敢增益”结合所学知识,可见汉代统治者视农业为国本,不敢增加田租是为了避免动摇国本,A项正确;汉武帝敛财不仅为了战事,还有满足巡幸和奢侈挥霍的原因,排除B 项;汉武帝推行的各种政令,其本质的目的不是“藏富于民”,而是要充盈国库,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汉武帝的措施“解决了”财政危机,排除D项。
新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新高考历史复习资料一、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开端,包括了夏、商、周三个朝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朝时期出现了甲骨文,周朝则实行分封制。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兴起。
2.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汉朝继承秦制,推行儒学,加强中央集权,对外开疆拓土,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3.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各民族政权并立,社会动荡不安。
这一时期,佛教传入中国,道教兴起,文化艺术繁荣。
4. 隋唐五代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唐朝实行科举制,选拔人才,对外开疆拓土,与周边国家保持友好往来。
5. 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
宋朝实行科举制,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文化繁荣。
元朝实行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对外扩张。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对外交往有限。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对外交往受限。
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农民起义爆发,试图挽救民族危亡。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 民国时期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统治,军阀割据,国家分裂。
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统一了大部分国土。
抗日战争爆发,国共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3.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土地改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陷入混乱。
改革开放后,实行市场经济,经济快速发展,国家逐渐走向繁荣。
三、世界史1. 古代文明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等。
这些文明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中世纪中世纪时期,欧洲处于封建社会,教会统治,文化停滞。
十字军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的归纳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的归纳高考历史涵盖了丰富的内容,知识点众多。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以下是对一些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的归纳。
一、中国古代史1、先秦时期(1)夏商周的更替:了解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衰以及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2)春秋战国的变革:包括政治上的诸侯争霸、经济上的铁犁牛耕推广和井田制瓦解、思想文化上的百家争鸣。
2、秦汉时期(1)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措施以及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2)汉朝的统治:汉武帝的统治措施,如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3、三国两晋南北朝(1)政治局势:政权更迭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2)经济发展:江南地区的开发。
4、隋唐时期(1)隋朝的短暂统一:大运河的开通及其影响。
(2)唐朝的盛世局面: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表现和原因。
(3)唐朝的制度创新: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5、宋元时期(1)宋朝的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表现和影响。
(3)元朝的统治:行省制度。
6、明清时期(1)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
(2)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
二、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1)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的对外扩张需求、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等。
(2)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阶级矛盾激化。
(2)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3、洋务运动(1)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朝统治。
(2)内容:创办近代工业、建立新式海军等。
4、戊戌变法(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思想传播。
(2)主张: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
5、辛亥革命(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兴起。
(2)成果: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6、新文化运动(1)背景:北洋军阀统治黑暗,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主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礼教。
7、新民主主义革命(1)五四运动:导火线、过程、意义。
高考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高考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史部分:1. 先秦时期:包括夏、商、西周等朝代,重点了解各朝代的政治制度、经济特点、文化成就以及重要历史事件。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以及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的兴起。
3.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汉朝的开疆拓土、丝绸之路的开辟。
4.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魏晋风度、南北朝的民族融合。
5. 隋唐时期:隋朝的短暂统一,唐朝的盛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以及科举制度的完善。
6. 宋元明清时期:宋朝的经济繁荣、元朝的民族政策、明清的封建制度和闭关锁国政策。
7. 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四大发明、《诗经》、《尚书》、《春秋》等经典文献,以及诗词、书画等艺术形式。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1.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了解战争背景、过程和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起义的规模、原因和影响。
3. 洋务运动:自强运动的实施、影响和局限性。
4. 戊戌变法:变法的背景、内容、失败原因。
5.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6.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爆发、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7. 抗日战争:全面抗战的背景、过程和胜利的意义。
8. 解放战争: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矛盾、战争过程和新中国成立。
9. 社会主义建设:三大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
10.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背景、政策和取得的成就。
11. 现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以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以上是中国历史知识点的简要总结,考生在复习时应注重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历史人物和思想流派的全面认识。
同时,要关注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历史发展的脉络。
高考历史考点总结期末
高考历史考点总结期末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载和研究,也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之一。
在历史考试中,考点千差万别,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需要考生有一定的综合素养和深入研究历史的能力。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一些高考历史考点,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一、古代史考点1. 先秦时期:包括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时期等,主要考察诸子百家思想、宗法制度、封建制度等。
2. 秦汉时期:主要包括秦汉统一、法家思想、封建制度、汉武帝时期的经济制度等。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考察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二、近现代史考点1. 清朝末年:主要考察康乾盛世、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
2. 辛亥革命:主要考察辛亥革命的发生原因、影响与意义、中华民国的建立等。
3.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主要考察五四运动的背景、原因与影响、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与影响等。
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主要考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等。
5.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主要考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的背景与主要措施等。
三、世界史考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考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战争经过、战后秩序的重塑等。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考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战争经过、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等。
3. 冷战与后冷战时期:主要考察冷战时期的特点、美苏关系、世界格局的演变等。
4. 国际关系与全球化:主要考察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发展、全球化的发展与挑战等。
四、其他考点1. 历史名著与历史地名:主要考察《史记》、《资治通鉴》等经典著作的内容与作者,以及一些重要历史地名的位置与历史事件。
2. 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主要考察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与影响,以及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经过与结果。
3. 历史文化和文物:主要考察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文化和文物,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题纲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题纲一、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 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2.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 汉朝的开疆拓土与民族融合- 儒家思想的官方化与影响3. 魏晋南北朝- 魏晋风度与士族政治- 南北朝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4. 隋唐时期- 隋朝的短暂统一与大运河的建设- 唐朝的盛世与开放政策- 唐朝的文化成就与对外交流5. 宋元明清- 宋朝的商业繁荣与科技发明- 元朝的民族政策与对外征服- 明清两代的中央集权与社会变革二、中国近现代史1. 晚清时期- 列强的侵略与不平等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与民族抗争- 洋务运动与自强不息2. 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与民主思想的传播- 国民政府的建立与抗日战争- 国内战争与新中国的诞生3. 新中国成立后- 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 文化大革命与改革开放- 现代化建设与国际地位的提升三、世界古代史1. 古代文明的起源- 古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文明 - 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影响2. 中世纪欧洲- 封建制度与教会的权威- 十字军东征与东西方的交流3.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人文主义的兴起与艺术的繁荣- 宗教改革与欧洲宗教格局的变化四、世界近现代史1.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社会结构的变化-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与扩张2. 殖民主义与民族解放运动-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与反抗-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3. 两次世界大战与冷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与后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意识形态对立五、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1. 历史事件的时空定位- 学会在时间线上定位历史事件- 理解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2. 历史人物与思想的分析- 分析历史人物的作用与影响- 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流派3. 历史材料的解读与运用- 学会从文献、图片、实物等材料中获取信息- 运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结束语:通过本题纲的复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为即将到来的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高考历史专题一
三、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1、演变过程:
西周——“世卿世禄制”;战国——军功爵制;西汉——察举制 和征辟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后——科举制
2、演变趋势:
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 展到公开考试;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 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 渐模式化,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束缚人才。
措施
设立刺史,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社 会经济的发展。但权力过度集中,导致东汉后期政 局长期动荡。
4、完善:隋唐
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遭到破 坏;国家统一。 实行三省六部制(职权、流程) 内容 (完善科举制) 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分工明确, 提高办事效率 科举制扩大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官僚 体制的进一步成熟
第一编
古代史部分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史(公元前2070——1840年)历史分期:
1.先秦时期: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中国) ①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前8——前5世纪) ②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前5——前3世纪) 2.秦汉时期:公元前3世纪—3世纪(公元前221年—220年) 3.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时期:3——6世纪(220——581年) 4.隋唐时期:6—9世纪(581—907年) 5. 五代十国时期:10世纪(907—960年) 6.宋元时期:10—14世纪(960—1368年) 7.明清时期:14—19世纪中叶(1368—1840年)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易错点合集【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1、先秦时期(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远古~BC221年):中华文明的奠基政治上: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家国一体的政治理念形成;血缘贵族政治,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经济上: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从千耦其耘到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形成文化上:从神权至上到敬天法祖,重亲情人伦的文化观形成;百家争鸣,儒学兴起2、秦汉时期(BC221年~220年):中华文明的形成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并完善,血缘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取代;大一统局面形成经济上: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租佃关系更为普遍;丝织业、陶瓷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加强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思想的主流;科技获得重大进步;汉字统一并简化为文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3、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中华文明的发展政治上: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民族融合成主流经济上: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关注公众号:高中历史学习之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文化上:佛道盛行,儒家思想受到冲击;魏晋玄学4、隋唐时期(581-907):中华文明的繁荣政治上:三省六部和科举制使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经济上:农业经济繁荣;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发展;经济重心加速南移。
文化上:儒释道并行并出现合流趋势;科技、文艺全面繁荣,中华文化圈开始形成。
5、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中华文明的成熟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继续发展和完善;民族政权并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经济上:商品经济繁荣,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全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文化上:理学形成;科技发展出现高峰;文艺世俗化趋势明显。
6、明清时期(1368—1840):中华文明的转型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经济上: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小农经济占主导;,关注公众号:高中历史学习之苑,商品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闭关锁国阻碍社会进步,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文化上:传统文化(宋明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八股取士、文化专制;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抨击,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传统科技集大成;西学东渐,近代科技传入;市民文化取得辉煌成就【专题线索】1、中国古代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商品经济亦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届高考历史分类题库考点1 先秦、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2010年)一、选择题1.(2010·上海单科·T1)新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 B.采集逐渐取代狩猎C.狩猎逐渐取代驯养 D.渔猎逐渐取代采集【命题立意】本题以经济革命为切入点,重在考查新石器时代人类社会的进步现象。
主要检测的是判断史实的认知能力,难度不大。
【规范解答】选A 。
题干主要把握两个信息,第一是时间即新石器时代,第二是表现方式即经济革命,以此再从选项中抽取对应选择项,判断对错,得出结论,“农耕和驯养”取代“采集和狩猎”的进程,被称为“农业革命”。
【类题拓展】近代西方三次经济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首先是英国的经济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然后是法国、德国,还有美国。
而发展中国家此时却在经济落后中徘徊挣扎。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美国、德国超过英国,还有日本的快速发展。
对亚非拉的资本输出。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开始第三次工业革命,发达国家恢复飞速发展。
亚非拉国家开始利用新的科技革命发展本国经济。
2.(2010·上海单科·T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及其代表的社会阶层,难度不大。
【规范解答】选B。
由“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得出结论,这一家代表了君主的利益,法家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法制的对象是广大臣民,除国君以外,不论贵贱,一律要受法的约束,“法不阿贵”。
对照一下选项,不难做出判断。
【类题拓展】儒家代表世卿世禄阶级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当时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墨家代表小生产者、平民的利益,因此主张“尚贤”“兼爱”“非攻”道家代表没落贵族阶级3.(2010·四川高考.T12)丝绸之路是汉代中外交流的见证。
图7中①所示中国通往南亚、中亚的交通要冲是()A.葱岭 B.玉门关 C.大宛 D.安息【命题立意】本题以丝绸之路的地图为切入点,考查了学生对丝绸之路所经之地的再认再现。
此题以史地结合的基本能力立意,难度不大,是近年试题常规题型命制的重点知识。
【规范解答】选A。
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路线,由题干提供的四个选项:葱岭、玉门关、大宛、安息,可分析玉门关在阳关南面;大宛在①位置的西北方向,安息在大月氏以西。
【类题拓展】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和对外交往关系张骞通西域开辟了西汉与西域各地联系的通道,为西域都护的设立创造了条件,西域都护又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丝绸之路架起了古代中国与南亚、西亚、欧洲交往的陆上通道;中国古代文明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印度佛教和西方文化也开始向中国传播。
4.(2010·全国文综Ⅱ.T13)唐高祖废汉代以来通行的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此后“开元通宝”成为历代钱币的一种范式,其原因之一是()A.确立了钱币“圆形方孔”的形制B.采用了新的材质C.改变了以重量定钱币名称的传统D.铸造技术更精良【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唐代货币史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材料运用能力。
中档难度。
隐性考查我国当前社会热点——人民币升值问题。
【规范解答】选C。
圆形方孔钱始于秦朝,A错;开元通宝钱和五铢钱都是铜钱,B错;五铢钱和此前的秦半两钱是以重量为单位作为币值,开元通宝钱打破了以重量定钱币名称的传统,C符合题意;钱币的铸造技术没有发生质的变化,D错。
【类题拓展】我国古代货币的六次重大演变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周代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我国古代货币史开始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
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秦统一中国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这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
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西汉元鼎四年(前115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
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唐高祖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北宋时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诞生。
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清朝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开始了我国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大演变。
这不但标志着铸造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圆形方孔钱寿终正寝。
5.(2010·全国文综Ⅰ.T12)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
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
曹魏被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西晋应为()A.金德B.木德C.水德D.火德【命题立意】本题以五行相生相克说切入, 考查古代文化常识及学生的比较分析和综合理解能力。
此题主要以能力立意为主,但难度不大,符合近年各地考题的命题主流。
【规范解答】选A。
古代五行相克说认为,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说认为,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曹魏是土德,故通过“禅让”代位取代曹魏的一定是金德。
【类题拓展】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以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都纳入这五大类的范畴。
五种元素在天上形成五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在人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
6.(2010·全国文综Ⅱ.T14)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命题立意】本题从古代文学发展的现象入手,意在考查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中档难度,与近年高考中出现的英国议会题、唐朝进士科比明经科更受重视等命题方式一致。
【规范解答】选B。
《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
儒学在唐宋一直居于独尊的地位,A错;C社会上书籍缺乏,不符合宋初实际情况;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与北宋无关,排除C、D。
因此,答案选B。
7.(2010·全国文综Ⅱ.T12)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
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汉代被定为“水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魏应为()A.金德B.木德C.水德D.土德【命题立意】本题以五行相生相克说切入, 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和综合理解的能力及对古代文化常识掌握情况。
此题主要以能力立意为主,但难度不大,符合近年各地考题的命题主流。
【规范解答】选D。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内在联系,审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有效信息。
五行相生包括“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包括“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朝代的更替适用相生还是相克的关系取决于两个朝代之间是顺利取代还是被推翻的关系。
汉代是水命,土克水,故取代汉代的曹魏一定是土德。
因此,答案选D。
8.(2010·上海单科.T5)西欧中世纪庄园和东汉后期庄园的共同点是()A.主人和农民之间有雇佣关系 B.具有商品货币关系C.有自营地和份地的区分 D.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命题立意】本题以两个不同地区的庄园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对封建经济特点的认识,难度不大。
【规范解答】选D。
西欧中世纪和东汉后期同属封建时代,自给自足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的基本特点,西欧中世纪庄园同样具有这一特点。
封建经济主要是自然经济,其特点:①排斥社会分工,经济活动限制在以家庭为单位的狭小圈子里,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的特点。
②生产形式相对封闭、墨守陈规,排斥技术进步,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单明了。
9.(2010·上海单科.T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
学者推断此地应是()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命题立意】本题以历史现象为切入点,考查对某个历史时期的认识。
主要检测的是对时代特征的全面了解程度,难度不大。
【规范解答】选B。
提炼题干中的关键词:数以千计、青铜重器、铭文、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结合西周时期的历史时代特征,排除A、C、D。
西周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此期间,青铜冶铸技术继续发展,铜器的数量有较大的增长,西周时期有许多铸工精湛、造型雄奇的重器传世,且多有长篇铭文,它是研究西周社会历史、文化、艺术等的重要资料。
铭文是西周器的重要特征,故西周铭文对于考古学、文字学和历史学等都具有珍贵的价值。
10.(2010·重庆高考.T12)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被封为定远侯。
他在西域的主要活动有()①派甘英出使大秦②出使大宛、大月氏③任西域都护,管理西域④大败北匈奴,使其政权瓦解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命题立意】此题以《汉书》对班超的部分记载为切入点,考查知识点是班超在西域的活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再认再现与史论结合能力,此题难度不大,此题型是各市地高考的常规题型。
【规范解答】选B。
班超立功西域,被封为定远侯,突出了他对西域的贡献。
①派甘英出使大秦是他担任西域都护后的一项重大举措;②出使大宛、大月氏是张骞的活动;大败北匈奴,使其政权瓦解的是窦固、窦宪。
11.(2010·重庆高考.T13)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作刀镰者。
”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A.春秋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命题立意】此题以新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古代炼钢法,考查材料运用能力。
试题难度不大,但学生如果不能牢固掌握基本知识容易做错。
此类型题目在高考中经常出现。
【规范解答】选C。
材料所说“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是古代冶炼方法中的灌钢法,这一冶炼技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古代的冶炼业发展与生产生活关系: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是商朝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生产活动;商朝青铜铸造规模大,西周青铜产品趋向生活化。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创造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在军事上和生产中广泛应用;青铜铸造工艺有新的创造,出现了金银错技术,主要体现的是在生活中的应用。
魏晋时期:灌钢法,北魏相州以制造军刀著称;百炼钢技术相当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