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我国的英语教育中,外语教学中的文化热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息息相关,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息息相关。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一、为什么要进行文化教学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2、了解文化知识是学习语言知识的关键。
3、文化知识的教学是达到语言教学目标的关键。
二、文化教学的内容人教版初中第三册课本的内容设置很大部分是结合日常生活、西方人的生活习惯展开各种交际会话,因此文化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与各种交际环境有关的文化。
1、称呼语。
在lesson 34中楼上的住户因为给楼下的住户带来噪音而道歉说:“i’m very sorry, comrade.”“comrade”是很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称呼。
在西方,常用sir和madam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
在英国,对十几岁或二十几岁女子可称呼miss。
但是,有时陌生人之间也可用表面上很亲密的称呼,例如:love,dear,pet, honey,sweet-heart等。
这在英国某些非正式场合用得特别普遍。
2、感谢与答谢。
“thak you”这句话不论中、英文都用得很普遍。
它用来对许多事物表示感谢。
但是如何准确地使用这句话,两种语言之间是有差别的。
如lesson 1中给老师送礼物时的一段对话:-happy teachers’day, miss zhao!here are some flowers for you, it’s our best wishes!-what beautiful flowers!oh, a diary, too.thank you!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以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
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
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所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地道谢。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融入文化教学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融入文化教学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了英语界的广泛认可。
而学生文化背景知识的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英语教学,成为英语教学中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本文分别从词汇、习俗、教材、课外活动等几个方面谈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进行文化渗透。
(1)充分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深入词汇文化内涵教学。
词汇的涵义不同于它的字面意义,而是指它的隐含或附加意义。
学生学习外语不仅要掌握词汇的字面意义,而且应当了解词汇的涵义。
英语中的很多词汇来自于神话、典故、寓言、传说等,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适当地向其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定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使其在欣赏文化的同时会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取得良好的词汇学习效果。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上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white一词在英语里的意思是having the color of milk,salt or snow,汉语译为“白的、白色的”,但在英语的许多对应词中并无white,如“白熊”译为polar bear,“白费事”译为all in vain,a waste of time and energy,“白痴”译为idiot。
同样,许多西方人对汉语中的“红白喜事”中的“白”字也感到费解。
再如,英语里的red-letter day(纪念日、喜庆的日子),在西方一般指圣诞节或其他节日。
而在中国,“红”除了含有吉祥喜庆的涵义,在近代还用来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
在英语中,red有时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惹人生气的事情)。
如果在商业英语中出现in the red,则意为“亏损、负债”。
又如,孔雀(peacock)在我国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征,人们认为孔雀开屏是大吉大利的事。
在英语中,peacock的内涵意义通常是贬义,含有骄傲、炫耀、洋洋自得的意思,如as proud as a peacock。
英语中的很多搭配也是约定俗成的,不能用中文里的搭配规律套用到英语中去。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教育
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教育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说过:“语言的背景是有东西的,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语言背后的东西就是文化。
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人们可以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一、结合词汇和句子的学习渗透文化内容教师和学生在开始上课时相互问候。
teacher: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students: good morning, miss lee.我们应启发学生中文里对教师的称呼和英文中对老师的称呼有所不同。
中文里对教师称是老师,而英文是“小姐”(miss lee)。
教师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会话,如:may i swim here?no. i’m sorry. you may not . may i use your pen?或者may i sit here?等等的情境让学生在英语会话中学会用礼貌用语,学会文明待人,学会体谅别人、尊重别人和原谅别人,有一颗宽容的心。
而不至于被拒绝后就显得特别沮丧,而应该以乐观的心态去对待事情。
别看几句礼貌用语,其实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是很大的。
二、结合课文的学习渗透文化教育小学英语教材中,有些内容在文化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内容向学生传输文化知识,解释中外不同的文化传统。
如第六册unit three tom’s diary有如下这些内容:…i wanted to help grandpa carry his bag. but he said:“no, thank you. i can carry it myself.”this morning i wanted to help grandma make the bed. but she said:“thank you,tom. you’re a good boy, but i can do it myself.”…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我们这种美德,在外国人身上就要小心使用,免得被误会。
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摘要:本文主要讲解了英语教学中的要顺手哪些文化教育,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来谈了一些实际的问题,主要从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内容、教育的方法三个方面讲述。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教育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1 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的重要性1.1 语言和文化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写的训练,掌握了语言、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用英语进行交际。
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的误解,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
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的稳私,会激起对方的反感。
1.2 文化教育是实现语言交际目的的关键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
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不同种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
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的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交际能力的句子。
教育工作者要越来越重视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作用。
2 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的内容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称呼:近年来,许多讲英语的人常常用名字称呼别人,而不用某某先生、某某太太或某某小姐。
这种做法在美国人中尤为普遍,甚至初次见面就用名字称呼。
不仅年龄相近的人之间这样称呼,年龄悬殊的人之间也这样称呼,没有不尊重对方的意思。
英语教学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英语教学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传统文化教学在英语课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授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的背景和文化内涵,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下面是一个关于如何在英语课堂中教授传统文化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相关话题,如"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或"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传统文化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二步:知识介绍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中国书法、中国绘画、中国剪纸等。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第三步:启发思考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如"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有哪些?"或"你认为传统文化对现代人的生活有何影响?"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点。
第四步:文化体验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书法,让学生亲自体验写毛笔字,感受中国书法的美妙;或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乐器如古筝或二胡,让学生亲自演奏一曲,感受传统音乐的韵味。
第五步:跨文化交际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或个人活动,让学生通过模拟情境的方式进行跨文化交际。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份任务,要求学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英语角里与外国友人进行对话,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并了解对方国家的传统文化。
第六步:总结回顾教师可以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的意义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的意义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不仅直接影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其意义十分重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
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一、进行文化教育的原因1.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跨国文化素质是外语教学的目的之一。
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使该产品在包装设计和实用性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心理需求。
如在中国,“龙”是我们的精神图腾,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中国人也以作为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
然而,在西方人眼里,对“龙”就没有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将“龙”理解为一种张牙舞爪的可怕的怪物。
如果某一企业家对此不甚了解,将印有“龙”图案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试想这种产品能否刺激西方人的购买欲?能否给企业创造高效益?2.语言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交流工具,掌握外语包括掌握语言和文化知识两个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说,语言是某个民族文化习惯的一面镜子,是思想文化的具体表现方式。
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不掌握一些词语的联想意义、社会意义以及语用规则,就不能真正读懂英语文章,甚至会出现在认识每一个单词和句子的情况下,还不明白其内涵或造成误解的现象。
如“蓝色”在汉语中象征着美好,如“蔚蓝的天空、”“湛蓝的大海”,但在英语中表示“不快”。
如“in a blue mood(情绪低沉)”。
二、文化教育的内容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1.称呼语。
浅议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的意义
浅议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的意义在当今全球化交融的时代,英语已成为国际通用语言。
然而,仅仅掌握英语语法、词汇并不足以让人在跨越国界的沟通中更好地表达自己与理解他人。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同时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文化教育对于英语教学的意义促进语言学习语言是一种文化载体,不同的语言背后有着不同的语境和文化背景。
当学生学习一门语言的同时,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及历史背景,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这门语言。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英语及其背后的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
开阔国际视野随着国际化交流的不断增加,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与理解的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传统,从而使他们更能够适应多样化的文化环境和跨国交流。
同时,文化教育可以为学生打开眼界,拓展国际视野,增进对世界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教育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化多样性,了解世界各地的艺术、历史、文学等。
通过了解不同的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自我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水平。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和讲解在进行英语授课的同时,可以适当地介绍并讲解关于该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英国的传统文化,美国的节日习俗,澳大利亚的土著文化等。
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增加文化元素和相关话题的讨论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文化元素和相关话题的讨论,比如音乐、电影、美食、体育、时尚等。
通过讨论这些话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使用场景。
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活动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活动,比如课外阅读、语言俱乐部、文化节、语言交换等,来丰富英语教学内容和形式。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摘要:语言与文化二者既密切联系又互相区别。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要掌握一门外语,必须要了解相应的文化知识才能尽量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误解。
关键词:大学英语语言与文化文化教育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人民联系不断加强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充分重视。
然而,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出了一批“哑巴英语”学生,很多学生读写能力较强,而真正进入到交际状态时,往往手足无措,不知所云。
一般说来,在英语教学中,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各种教学理论研究的重点仅仅局限于语言自身的发展规律与特征上,而忽略了语言是载体,是交际手段这一特征。
美国社会学家hymes认为:不懂得语言的使用规则,学了语法也毫无用处。
n.wolfson也曾经说过:操本族语的人们能够容忍语音或语法不正确,却无法忍受对他们文化的误解。
为了适应英语作为交际工具的需求以及改善“哑巴英语”学习者的现状,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
”教育部2007年7月以教高厅[2007]3号文件颁发了《大学英语教学要求》,进一步界定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性质:“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运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由此,可以看出教育部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作用。
而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学习过程中文化涉入量太少,势必会影响交流效果。
二、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文化如同一对孪生弟兄,有着密切的关系。
没有不包含文化内容的语言,也没有脱离语言的文化,只要学习一种语言就一定要涉及这一语言所反映的文化。
著名的语言学家langacker说过。
语言是文化的基本工具和组成部分,文化对语言结构产生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1999)有的语言是该文化的直接反映,比如汉语中的“龙、凤”以及英语中的“jesus,chrismms’da)r”,有的语言间接的反映该文化,比如;汉语中的“松、竹、梅”等,英语中的“thi~n。
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摘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正确理解语句结构,而熟悉有关文化知识则有助于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好英语,扩大视野,还有助于他们理解本国的文化及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在教学中进行文化知识的渗透,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和得体地应用语言,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文化差异;渗透;学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随民族的发展而发展。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当中。
因此,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一、进行文化教育的必要性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来往越来越密切,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存的必然。
然而,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已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解决它已成为整个世界面临的首要问题。
不同的观念,造就了不同的民族。
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世界,吸取其他民族的精华,使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发展交际能力成为了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
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不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学生的交际能力得不到提高。
因此,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二、把握教材中的文化教育信息现行英语教材的对话、文章以及练习非常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习俗的渗透,其中有些文章则是专门讲解英语背景文化知识的,如 body language, american english, australia, new zealand, a freedom fighter等等。
教师结合课文,介绍英美国家的地理、风俗习惯、民族、宗教、制度、饮食习惯、历史等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全面认识、了解英美等国家的文化。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摘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现代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本文探讨了文化教学的意义和内容,并指出了应通过预习铺垫、情景交际、讲解法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文化教学交际方法一、引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并提出“文化意识”的教学目标,指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文结合外语文化教学的目标等问题及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际,就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及如何进行文化教学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二、文化教学的意义(一)文化导入是学生参加高考的需要。
传统考试主要考查语法知识及词汇的用法,这是造就“高分低能”的主要原因。
随着英语高考的发展,它强调语言与文化的一体性,真正地道的英语应当在表述内容的同时体现英语的文化色彩。
这一点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有明显的体现。
考生在作答此类题时,不仅要了解题目的意思,还要联系到意思所渗透的文化背景[1]。
(二)文化导入是语言交际本身的需要。
语言是一种社会交际工具,交际是运用语言的主要手段,包括书面和口头交际两个方面。
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即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而离开文化背景的交际英语是行不通的[2]。
三、文化教学的内容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具体可概括为两个方面:词汇中的文化和语篇中的文化。
(一)词汇中的文化。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文化负载量最大的成分。
单词的发音,拼写并不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如何得体运用才是其根本原因。
由于中西方文化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学生学习过程中,若不了解词汇中蕴含的文化含义,就容易出现chinglish的情况,进而产生交际障碍。
英语新课标中的文化教学
ular Learning;A Case Study [J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y
1995 , ( 11) .
[3]Thombur S.Howto Teach Vocabulary[M].Pearson Edy
要求〔 M].高等教育出 版社, 2000.
[s 」 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 2005. [9」 梁晓波.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 ].外语 与外语教学, , (2). 2002 [ 10〕 刘列斌.词块及其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启示〔 J].湖北教 育学院学报, , (03). 2005 [ 11] 卢雨蔷.英语词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社会纵横,
参考文献 :
词块(lexical chunks)是真实交际中 高频率出现的大于词的
语言现象。 出现频率较高、 形式和意义较固定的大于单词的结 构都可归为词块。 它们是意义与功能的结合, 对语篇的形成起 着关键性的作用。恰当运用词块有助于提高交际的流利性和 选词的地道性。 在二语习得中, 以词块作为词汇教学的单位符 合认知的规律, 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 能够培养学生的词块意 识, 训练英语语篇理解生成意识, 进行创造性练习, 能很好地 促进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 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 , 在不 否定语言“ 创造性” 的同时, 强调记忆中储存已有大量词块在 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并在教学中使学习者输出的语言尽量避 免或减少出现语法正确但用词不当的现象,是一条较好的习 得途径。 词块教学法的应用将有助于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因此, 英语词汇教学的重点之一也应置于词块教学。 3.3 讲解多义词词义引申方法 隐喻认知理论认为,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 而且是人 们普遍使用的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它是一种以抽象的
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教育
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教育的内容包括文化知识和文化交际知识,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其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一、加强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在教学中,教师应强化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尤其是英语中的词汇、习语、谚语等往往隐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
由于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虽然有些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完全对应,但有的词汇则只是部分对应。
学生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词汇所反映的文化意义,就不可能恰当地运用这些词汇。
如汉语的“药店”与英语的“drug store”(美)或“chemist´s shop”(英)相对应,但表达的内涵意义却相去甚远。
如汉语的“药店”中只能买到药,而英美的“药店”中不仅可以买到药,还可以买到软饮料、化妆品、杂志等。
又如中国人用“眼红”一词来表示嫉妒,而英美人却用“green- eyed”来表达。
二、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让学生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教师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的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片、录像等资料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其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试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试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传承。
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教授英语时必须融入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培养出更加全面的人才。
一、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文化教育是促进各国人民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更加普遍与频繁,文化教育尤为重要。
通过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可以缩小各国文化差异,加深相互了解。
此外,世界上不同地区所用的英语也有差异,教授文化可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用法和重点,增强英语学习的针对性和实际性。
文化教育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和视野,培养出更加全面的人才。
文化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背景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掌握语言规范。
同时,涵盖文化教育的英语课程不仅仅是语言的学习,更好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如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文化素养等等。
二、文化教育的内容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教育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
主要包括人文、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
文化教育中应该坚持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阅读文本、文艺作品欣赏等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学的知识。
1. 人文:人文方面的文化教育主要包括文学、音乐、艺术等等。
通过学习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学作品、音乐艺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语言的精髓。
2. 历史:历史方面的文化教育主要涉及到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与传统。
如英国历史、美国新旧文化传统等等。
通过学习历史文化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的文化内涵和语言习惯。
3. 政治:政治方面的文化教育主要包括英语国家的政治制度、司法体系等等。
学生们通过了解和分析这些政治体系,可以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法律和习俗。
4. 经济:经济方面的文化教育主要涉及到英语国家的经济发展、商业机构与市场文化等等。
学生们通过此类教育可以了解贸易、市场和商业中的词汇和术语,并学会更好地理解商业交流。
5. 社会:社会方面的文化教育主要涉及到英语国家的社会生态、教育体系、宗教信仰等等。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是唯一的),文化是语言的内容。
了解目的语的文化知识,掌握其文化的本质特征,对语言学习是很重要的。
因此,教学中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渗透,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言文化;文化差异目前,有许多与文化脱节的、空洞的英语教学模式存在,因而造成与文化背景相脱离的英语学习中的许多问题。
一、主要原因1.误将汉语的使用习惯迁移到相应的交际情景中学生常误认为汉语与英语的字面意义相同,其语言功能也完全相同,因而常用汉语的使用习惯来表达英语,出现中式英语,致使交际失误。
2.缺乏对有关英语词汇和社会文化意识的了解曾经有一位外籍教师对中国学生说了句:“you are really a lucky dog.”中国的学生感到非常气愤,觉得受到了莫大侮辱,因为在中国,用狗形容人,除了走狗,就是点头哈腰的“哈巴狗”。
如果他懂得具体的文化背景,也就明白“a lucky dog”的含义了。
英语词汇在文化内涵和外延上不是完全等同于汉语。
因此,对英语词义也不能任意类推。
如“black tea”不是黑茶,而是红茶,“black coffee”不是黑咖啡,而是不加奶的咖啡。
3.以直言不讳,敏感话题来联络感情中国人初次见面喜欢问对方的年龄、家庭、工作单位、经济收入等,而英美人士,尤其是女士,特别忌讳别人这样问问题,感觉是有意侵犯自己的隐私权,其结果不仅没有拉近彼此的距离,反而弄巧成拙。
我国是礼仪之邦,但由于中西方风俗习惯的差异,在与西方人进行交往时,常常会发生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二、英美人的一些礼节习惯介绍1.greetings问候我们中国人相互见面时常说:您吃过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 dinner yet?/have you eaten?)或者说:您去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而英美人见面时则说:how are you?或how’s you life?如果是与较熟的人或朋友打招呼则说:hello或hi。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但单纯追求语言技巧的提升可能会导致对传统文化的忽视。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能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教师应该采用一些策略来渗透传统文化内容。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引入传统文化,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一、引入传统文化背景知识传统文化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时引入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背景知识,比如介绍节日习俗、古代文学作品、传统艺术等。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介绍,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诠释课文、对话等学习材料中的文化内涵,并且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为了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
例如,选择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并结合课堂教学展示给学生。
通过观看视频、听音频等方式,学生可以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听力和口语能力。
三、组织传统文化活动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传统手工制作等,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参与欲望。
例如,在春节期间,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制作传统的红包、挂灯笼等,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结合文化差异教学在英语学习中,教师还可以结合文化差异进行教学。
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差异。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中的文化内涵,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设计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任务,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例如,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传统节日的英语作文,或者制作一份关于传统节日的英语展板。
这些任务既能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又能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在实施传统文化渗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文化自信心的培养。
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文化价值,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一、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之原因(一)文化差异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迅猛,整个世界俨然已是一个村落。
如此迅速的现代化进程实际上是加速了精神文化以及物质产品的交流与流通,将世界上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地球村之中,跨文化的交际也就相应成为每一个民族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文化上的差异是跨文化交际很大的一个障碍所在,如何克服文化差异而造成的障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果是一个企业想在外国拓展自己的市场,那么它需要的就不仅仅是雄厚的经济基础和高超的技术手段,它还需要深入地去了解对象国家的文化,使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心理。
(二)语言交际众所周知,学习一门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运用。
语言能力其实就是交际能力的基本和基础,然而仅仅具备了语言知识并不意味着就具备了相应的交际能力。
当今社会上愈来愈多的人已经达成共识,即文化在交际能力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试想,如果一名能够熟练掌握英语的人到了英国,那么他就一定能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知识与英国人进行自如地交流么?不一定。
如果这个人不了解英国的文化习俗,那么就有很大可能长期难以融入英国人的圈子。
文化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是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却常常被教师所忽视。
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文化教育,致使学生真正到了语言环境中不知如何应对。
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之内容在英语教学的时间之中,文化差异以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困惑和干扰主要表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一)称呼大家都知道,在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中国,当见面打招呼时,多会以“同志”来称呼对方,即“comrade”。
但是,如果到了西方国家还用“comrade”就会显得不合时宜了。
教师应该就称呼语这一块对学生进行全面培训。
另外,在国内,大家习惯在称呼别人时加上对方的职务以示尊重,例如“张经理”“陈秘书”等等,但是在西方国家则不然。
在西方国家,他们更加习惯直接称呼对方为某某先生,某某女士。
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总结5篇
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总结5篇篇1一、引言在当前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技能的培养,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它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还能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桥梁作用。
本报告旨在总结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分析其成效与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词汇教学:结合传统节日、习俗、建筑等词汇,如“Spring Festival”、“Chinese calligraphy”等,使学生在学习单词的同时了解文化内涵。
(2)阅读教学:选取经典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英文原文材料,如《红楼梦》、《西游记》的英文版,引导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3)文化交流活动:组织英语角、戏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用英语展示传统文化,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2.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采取以下几种策略:(1)互动式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语言实践机会。
(2)情境教学: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的文化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3)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自主研究某一传统文化主题,提高其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三、实施效果分析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效果逐渐显现:1. 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英语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跨文化交流能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在对外交流中更加自信。
3. 语言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在模拟的文化环境中英语应用能力得到锻炼,口语和写作能力均有提升。
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1. 师资力量不足:部分英语教师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需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
2. 教学资源不足:传统文化英语教学资源有限,需进一步开发和完善。
3. 学生参与度不均:部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不高,需加强引导和激励。
浅谈英语课中的文化教学
专题 论 述
浅 谈 英i l 巾明 文 化教 学 l|
江 西环境 工程职 业 学院 符 昕昕 徐 航
[ 摘 要] 随着社会语 言学、 用学、 文化交际等学科的兴起 和发展 , 语 跨 越来越 多的外语教学者达成共识 … “ 外语教 学不仅仅是语 言教 学, 还应该 包括文化教 学” 。传统的英语语 言教 学着重训练学生的语 言技 能, 于重视培养其应试 能力, 过 而忽视 了在教授 英语语 言技能的 同时提升学生的跨 文化理解能力和交际能力。 拥有这种能力不仅 需要有语言知识 , 还要有跨 文化 交际的能力。本文主要探 讨 了如何在 高职英语语 言教 学中体现 文化教 学 , 主要方法 : 加强文化意识 ; 注重英语课 堂上的跨文化教 学方法; 大英语教 学的 文 加 化含量 。 以达到培养学生跨 文化 交际能力的 目的。 [ 关键词 ] 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 文化意识
一 一
、
力与语 言能力 同步提高取得进步。 2充 分 利 用 课 堂 教 学 . 对于英语课 的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的训练 ,运用多种 方式增加课堂语 言实践活动 ,如 : l pa,ru i us n pi w r, r e lygo pds si , a - ok o— c o r 热点话题辩论 , 实用文写作等 。要利用大学班级规模小 的优势 , 让每一 个学生都能参 与教学活动 , 使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 另 外针对不同课 型的课堂教学 , 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文化 意识 。比 如 口语训练中 , 要让学生学会句式表达 的同时,了解该语言适合 的语 境, 包涵的文化因素等 , 避免 出现交际 中的语用错误 。因为缺乏文化背 景知识而导致 的语用方 面的错误和交 流中的造成 的误会 ,听者会认为 是说话者有意的行为 , 从而导致交 际的失败 。在讲授课 时应加强风俗 、 文化 、 宗教等的介绍 。因为现今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多取 自英美国家。只 有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 、 文化背景下 , 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其 中的内 容, 从而增强语言功底 。 而词汇中同样也包 含着极其丰富的各种文化信 息。 有些词汇因人 们的生活环境 、 风俗习惯 、 历史背景 、 心理特征等综合 起来 的文化意识使其在不 同的语言 中有着不 同的内涵。如 Jh on一词 , 在我们 中国人的眼里 , 名“ 是人 约翰 ” 。其 实美 国人也把 它称作是 “ 洗手 间” 中国人在称赞人家小孩 的时候往往用 “ ; 胖胖 的好 可爱哦” 但英美 , 人认 为 ft a是个贬义词 , 而常用“ aact kd” Wht e i!。类似的例子很多 , u 教 师可 以利用这些词汇进行有意识的跨文化教育 ,培养和提高学 生的社 会 文化 能 力 。 3英 语 师 资 培 训 . 高职英语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老师队伍墨守成规和年轻化是两 个 最大 的问题 。 许多英语 教师 自身就缺乏相关的跨文化交际知识。 所以 方面教 师本人应及时地补充新鲜知识 , 进行专业 、 学历等方面的进修 提高。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为英语教师创造更多培训 机会 , 让教师走出 国门 , 感受英美 国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语言及文化环境 。 有一个实地的了解才能更好的 比较 、 输出, 才能在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时起到指导作用 。 4第二课堂 . 课 堂上的语言教学不仅 是培养学生社会文化 能力的唯一方法 , 而 且还可以利用其他方法进行 。例如 ,利用课余时间播放英语歌 曲或影 碟, 既培养 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 又可对异国的生活习俗 、 风土人情等方 面有直观的感性认识 。还可 以请一些外籍人士与学生定期开展直接交 流或以讲座形式 向学生介绍 国外 的社会生活风貌等 。通过这些方法获 得 的文化背 景知识更生动有趣 和直 观 , 更容易让学生们领会 、 掌握 , 从 而 促 进 学 生社 会 文化 能 力 的 培 养 。 总之 , 学习英语 的最终 目的不是为 了通过各种考试 , 而是为 了学 习 如何用另一种语言来做事和提升跨文化交 际能力 。2 世纪是高职教育 1 发展 的黄金时期 , 社会发 展必将使跨越不 同文化 的人类 交流更加频繁 。 因此 , 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 , 培养 学生实际的涉外交际能力是最终 目 的 。 们 应 该 打 稳 、 实语 言基 础 的 同时 多 渠道 地 培 养 学 生 的 社 会 文化 我 夯
英语语言教育中的文化教学
解决 问题 的方法 ,而不是把所有 问题 的答案 : 多国际间的误 解与不快。因此 , 当我们学习一种语言的同时, 也必须 了解它的文
都告诉给学毕
在教学中要 始终贯彻 以学生 为中心的教
: 化 内 , 高文化意识 , 解文化差异。所以在英语教 学中我们有必要进行一定 容 提 了
的文化教学。 在本文中我们就 为什 么进行 以及怎么样进行文化教 学, 和文化教学
,
学生具有 可持续发展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为 目 : - J语言 实 际是与学习它的文化密 7
标。 计算机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 : 不可分的。 其实践教学无论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还文化教 学的 ( 语言与文化的关 系 一) 培养学生运用 计算机解决实 际问题 的能 力 , : 原 因
不 只是 语言的能力 ,还有其 内容 , 即 文化 。
职业 院校 的一切教学工作都应该以提高 : 了解它 学 习他们 的语言是如何反 映 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 能力为宗 旨。 以提高 : 他们社会 中的思想 、风俗和行为 还
,
学生运用 知识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
: 学 习去理解他们的“ 思维语言” 学 习 。
统, 学生 可以带着 问题 , 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
的办法 , 以此来提高学生 的创新能力 。 五、 双师型教师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
语 是 化 一 分 并 文 的 ,文 是 完 的 而 言特 言 文 的 部 ,在 化 话其 化 不 整 。 语 ,
。 一 。
有帮助的 ,几乎所 有计 算机软件都有帮助系 : 中扮演重要角色
一 引言
、
活跃状态 。其实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导学生学 :
而, 没有《 立宣 言》 独 和其他历史 事件
英语教育中文化教学
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文明的全部成果。
语言与文化又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它记录着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反映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成果;语言同时也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在沟通交流、促进文化趋同和融合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为什么进行文化教育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两者关系十分密切。
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反过来又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
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给语言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语言是人类社会文化中的语言,与人类社会文化息息相关。
一个民族的语言必然承载这个民族的文化和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
许多中国人是在中国文化环境中学习英语的,这个环境即指生存的外部文化环境,也指个体的心理环境。
这两种环境的综合作用决定了中国人学习英语固有的特点。
英语是讲英语国家的文化载体,传授过程中含有丰富的文化教育因素。
英语揭示了讲英语国家的人文习俗、社会心理、意识思想和价值观念等。
这是由英语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
英语的这种特性就是英语的内在文化性。
在国际交流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往往缺乏对异域文化的了解,可能产生误会,进而妨碍正常的交流。
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说过:“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我们培养学生就要注重对所学语言的文化教育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
因此,教授中国人英语,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意味着让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或者说是在业已形成的中国语言文化环境中的英语语言文化的移入、吸收和消化,进而在学习者身上生成双文化能力的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重视跨文化教育。
二、语言和文化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Can I help you? • Rome is not built in one day. • With pleasure. • Shit, it’s really stuffy. • 致命伤
• 与人攀比
•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and Skills in Examinations
Chapter One: The Relationship btw. Culture and Language
• The relationship btw. culture and language,
is not an issue of which came first, like that of egg and chicken, but an issue of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are integrated.
• 您想要些什么?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这是我应该做的。
• 他妈的,天真闷。 • Achilles’ heel
• keep up with the
Joneses
• Some prefer turnips
and other pears.
• Is it all right to look into an
Chapter Two: The Necessity to
Combine Culture and Language in ELT
• As time goes by, the social function of language
has been well recognized for the reasons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academic exchange, travel and the like. English as a major tool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has played a vital role.
same time the culture in which it operates, we are teaching meaningless symbols or symbols to which the student attaches the wrong meaning.’ (Politzer, 1959)
culture and it’s deeply embedded in culture. (Brown, 1987)
• On the other hand, culture is an integral
part of language as well.
Some Quotations
• ‘If we teach language without teaching at the
• Yes
Contents
• Chapter One: The Relationship btw. Culture and
Language
• Chapter Two: The Necessity to Combine Culture and
Language in ELT
• Chapter Three: Focus of Culture Teaching in ELT • Chapter Four: Current Situation & Problems in
Culture Teaching in ELT
By: Wilson Kong 8 December, 2012
A Quiz on Cross-cultural Knowledge
See whether you can work out the appropriate equivalents of the following.
Culture Teaching in ELT
• Chapter Five: Objectives of Culture Teaching in ELT • Chapter Six: Culture Teaching Principles to Follow • Chapter Seven: Approaches of Culture Teaching • Chapter Eight: Contents of Culture Teaching • Chapter Nine: Assessment on Cultural Knowand
Language
• Language reflects culture and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separable. (Samovar & Porter, 1982)
• On the one hand, language is part of
• If people learn for use/communication, language
learning without cultural integration may lead to obstacles in communication.
• Byram et al (1994) argued that only when the
cultural context is understood can the language rooted in the context be thoroughly comprehensible.
• ‘Misunderstandings are --- likely to occur
between members of different cultures; --differences are real and we must learn to deal with them in any situation in which two cultures come into contact.’ (Brown,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