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龙庆中心完小龚春梅

内容提要: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点并贯穿学校教育的始末,而在语文教学中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作为语文教师应如何改变观念,示范并引导学生有所感悟,本文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应该注意的事项作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一、引言

情感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始终,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更为突出。教学大纲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情感,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夏丐尊先生指出:“在许多学校教育中单从外形的制度方法上、走马灯花似的变更迎合,而对于教育的生命的东西,从未有人培养顾及。”犹如挖井,有人说方的好;有人说圆的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对于井之所以为井的要素——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

育上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井。

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因为教育本身是高度情感化的过程,其深层本质乃是发于真情,出于自愿的行为。在语文教材中,选编了情文并茂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为塑造学生高尚的灵魂提供了丰沃的土壤。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由于只注重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和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这一重要甚至是主要的性质特点,因而教学中把思想性变成外加的东西。加之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往往把充满情感魅力的语文上成肢离破碎的“知识课”。

目前,我国的教育模式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换的过程中,一些有识之士主张将情感的发展列为评价人的发展的重要指标。戈尔曼也提出同样的观点:“人的知识、理解、掌握情感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样,可以影响人的一生的机遇。“知识经济时代与中国的教育信息相关,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学有专长”外,还要求学生健康心理和完美人格、良好交际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和素质能力协调发展。就学生的个性而言,拥有良好的个性、和谐的情感,也将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我们对儿童的爱,应当做到能启发他的心灵去关怀周围的世界,关怀人本身,关怀人所创造和使用的一切,当然,首先是关怀人本身”。他还进一步指出:“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可见,实施枪杆教育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达到教育目的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使之成为适应社会需要

的重要手段。从学校教育来说,所有科目的教学目的、教学过程都可以实施情感教育。

二、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却决定了其情感教育的主渠道地位。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具性特点决定语文学科的基础性作用。

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经指出:“语文的性质,主要就是语言和文字的关系。”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而这种能力无论是在自然科学中还是在社会科学中,应用都十分广泛,从而奠定了语文学科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

(二)、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决定了他的德育功能。

我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礼仪之帮,有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问以载道”、“文道合一”是我国文学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语文作为文化载体,教材中有大量的名家名篇,许多人物形象。如果加上语文教师至诚至精的讲解,学生便不难体会出“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具欢颜。”的忧国忧民之心。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抱负。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教育学生体会舐犊关爱之情……由此可见,语文学科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丰富的人文载体。

(三)、语文学科的交流性特点,决定了其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性何和多样性。

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词汇修辞、逻辑、文体知识等都是为之服务的,在达到该目的的过程中,无时不体现着教师对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为学生在练习听说读写的时候,总是从模仿开始的,而语文教师正是学生模仿的一个范本。教师只不过告诉学生模仿什么,怎么模仿。所以学生对认识对象输入模仿的知情到输出自己个性化的知情意,实际上就是把教师的知情意完成转换。只要教师做到以情传意,情景互融,就能创设出较多的故事情景,审美情景和问题情景等等。这样就能较好地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交流,以至形成共鸣,多形式,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

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育的一个特定目的就是要培养情感方面的品质,特别是人和人的关系的感情训练。”情感教育在现代教育目标体系中的地位可见一斑。语文学科作为实施情感教育的主渠道,其基础性和时效性毋庸置疑,但具体体现多少,实现多少却要看教师观念和行动够不够示范,技能和手段能不能引导。因为在教育教学中的三个主要环节教师、教材、学生,同时也是情感教育的主要环节。也就是说,教师是情感信息的发出者和示范者,教材是情感信息的载体,学生是情感信息的模仿者和接受者。

三、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才能真正负担起情感教育的重任。

第一、树立现代教师观念,提高自身情感素质修养。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扭曲和影响,“师道尊严”仍然在左右着很多教师的言行。教师“金口玉言”以“传道者”自居,学生就只能

“人言亦言”,唯命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倘若稍有违逆,就会遭到教师“居高临下”的批评,甚至冷嘲热讽。如此,便人为地割断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更不必说进行情感交流了。有人曾经做过统计测试,学生最受不了的是教师的挖苦讽刺。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多组织学生讨论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并加入学生的讨论之中。绝对不能说“你怎么连这个问题都不懂?”之类的语言,多启发、诱导学生,多鼓励学生。尽最大努力多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激励学生。

现代教师观认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民主平等师生关

系的建立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者。可见,教师观念的转化是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传递渠道通畅的重要保证。然而,观念的转化一定要以外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给学生以直观的启迪,无声的教育。所谓观念外化,就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外化,产生特殊的人格魅力,从而形成强大的鼓舞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前苏联教育家家里宁曾经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是的,人,只能由人来建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体验,切实提高自己的情感素养,不但要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敏锐细致的洞察力,还要具备民主平等的宽容精神。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体察学生情绪的变化,并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帮助,自然而然地对学生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以及强烈的爱憎和鲜明的是非观。因此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情感素质修养,才能学情于心,寄情于文,在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