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知识总结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9d5d12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10.png)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1.生理发展:生理发展是指身体各系统和器官在婴儿期到成年期逐渐成熟和发展的过程。
这包括身高、体重、大脑发育、性征和运动技巧等方面的发展。
2.感知和认知: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关系到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感知、理解和思考能力。
婴儿在出生后不久就能感知和识别声音,并逐渐发展出对颜色、形状和物体的认知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也逐渐提高。
3.社会和情感发展:社会和情感发展主要关注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体验的变化。
婴儿最初对社交互动和情感表达还比较原始,随着成长,他们能够建立亲密的关系、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4.语言和交流发展:语言和交流发展是指个体从简单的声音和手势表达到能够使用语言来交流和理解的过程。
婴儿从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发展出语言的能力,逐渐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
5.性别和身份发展:性别和身份发展是指个体对自己性别和性别角色的认同和理解。
儿童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随着成长,他们逐渐形成性别角色和性别身份。
6.遗传和环境的作用:发展心理学着重研究遗传和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的种族、性别、身高等特征,而环境因素则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文化和生活经历等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7.受众和个体差异: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变化和差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发展轨迹,因此个体之间可能在发展速度、认知能力、社交技能等方面存在差异。
8.社会化和身份认同: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学习和适应规范、价值观和社会角色的过程。
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的社会群体的认同和归属感。
9.网络和数字时代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儿童和青少年在网络和数字世界中的发展也成为研究的重点。
研究者关注个体在网络中的人际交往、学习和社交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发展。
10.跨文化发展:跨文化发展研究关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个体发展的异同。
研究者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数据和文化差异,来分析文化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aca0e9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31.png)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1.发展理论发展理论是发展心理学的基础,它解释了人类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
其中最著名的理论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埃里克松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等。
这些理论提供了我们理解人类在不同阶段中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过程的框架。
2.生理发展生理发展是指人类在生命周期中身体和大脑的发展过程。
这包括婴儿时期的神经系统发育、青春期的性成熟以及老年期的身体功能变化。
了解生理发展的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行为和能力。
3.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人类在生命周期中思维和知觉的变化和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人类在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会有不同的特点,其中包括感觉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了解认知发展的知识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并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
4.情感和社会发展情感和社会发展是指人类在生命周期中情感和社会关系的发展过程。
从婴儿期的依赖性到成年期的亲密关系和社会角色,人类在不同阶段都会经历情感和社会关系的变化。
了解情感和社会发展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与周围世界的互动过程,并提供有益的支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法。
5.文化和发展文化是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个体的发展和经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文化因素可以影响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内化,以及家庭教育方式和教育机构的文化适应。
因此,了解文化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是理解个体差异和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
总结: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生命周期中发展和变化的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涉及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了解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在不同阶段的行为、能力和需求,并提供有益的支持和促进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14f68fa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f.png)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发展理论1.爱因斯坦的生物发展理论:强调环境和遗传因素对人类发展的作用,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
2.弗洛伊德的心理性发展理论:认为人类发展是通过心理阶段的冲突解决而实现的。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是根据他们所处的发展阶段而变化的,从感知到抽象推理。
二、发展阶段2.幼儿期(2-6岁):儿童开始发展自我意识和身份,学习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3.小学阶段(6-12岁):学习和社交技能的发展,对自我概念和道德发展的关注。
4.青少年期(12-18岁):身份形成和独立性的探索,性别角色的认同和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5.成年期(18岁以后):个人和职业发展,建立与伴侣和家庭的关系。
三、发展领域1.社会与情感发展:关注婴儿与主要照顾者之间的依恋关系、友谊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2.认知发展:研究婴儿和儿童的感知、记忆、语言和推理能力的变化。
3.物理发展:关注儿童和青少年身体的生长和变化,以及卫生和健康习惯的培养。
4.知觉和运动发展:探索婴儿和儿童的感觉和运动控制的发展,包括平衡、协调和运动技能。
四、发展影响因素1.遗传因素:基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包括身体和心理特征。
2.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社会和文化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如社会期望和文化价值观。
3.社交因素:儿童与同伴和成年人的交互对人际关系和情感发展的影响。
4.教育因素:教育机构和教育方法对认知和学习能力的发展的影响。
5.生物因素:身体健康和生物过程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如营养和基因表达。
五、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和记录个体的行为和反应来研究发展过程。
2.问卷调查:通过给个体提问并收集他们的回答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3.实验设计:通过控制变量,将个体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来研究特定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4.长期研究:通过长期追踪和观察个体的发展过程,来了解发展的模式和因素。
总的来说,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涉及了人类从婴儿到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这些变化受遗传、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23478b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5.png)
第1节:发展心理学概述第一单元个体发展心理学(教程第117-119页)知识点: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要点:发展心理学的定义(识记)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的心理发展。
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个体心理发展规律。
知识点:发展心理学的发展(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1.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
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普莱尔(W.Preyer)。
普莱尔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是第一本较为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被公认为是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识记)3.儿童心理学的演变与发展。
(二)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研究(三)我国的发展心理学(四)要点: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理解)1.揭示了婴儿心理发展能力。
2.儿童社会化的问题受到普遍的重视。
3.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获得了新的突破。
4.毕生发展的观点日益为广大心理学家接受。
5.系统的观点已经渗透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
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程第119-122页)要点: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识记)1.客观性原则2.能动性原则3.整体性和相互联系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要点: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式(识记)1.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在一定时期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察,也叫追踪研究。
纵向研究是了解心理在时间上的实际变化。
2.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考察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
3.纵向与横断相结合的研究。
知识点: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要点:观察法(应用)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记录被试者的言语和行为表现,并以此为依据分析心理发展特征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发展心理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
观察法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393b0b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8.png)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1.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和种系心理发生和发展的科学。
狭义上,它专注于个体心理发展。
2.图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经过不断重复后可以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迁移或概括。
3.情绪的社会性参照是指幼儿在陌生或不确定的情境下,会从成人面孔上探寻表情信息,以此决定自己的行动。
这种现象发生在婴儿七八个月左右。
4.直接推理是由一个前提本身引出某一结论的推理,而间接推理则是由几个前提推出某一结论的推理。
5.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特定条件下的自我整合与适应能力,是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也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
6.同一性迟缓是指青少年正处于同一性危机之中,但是成人或社会没有给予他们责任或义务,或者对他们的责任只是进行了模糊的定义。
发展心理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882年,当时德国心理学家___撰写了《儿童心理》,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之后,___将研究范围扩大到青年期,而___则率先对个体一生全程发展做出了研究,提出了前半生和后半生分期的观点,重视“中年危机”,并论述了老年心理。
___则将研究范围扩大到老年期。
随着这些学者的研究,发展心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___是发展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基本观点包括意识和无意识、人格结构理论和人格发展阶段论。
他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人的本能,尤其是性本能。
性概念是广义的,不仅包括两性关系,也包括使身体产生快感的一切事情,比如吸吮、排泄、皮肤接触和身体运动等。
性本能表现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被称为“力比多”。
在儿童时期,口腔、肛门和生殖器是三个重要的性感带,它们以特有的阶段次序成为儿童的兴奋中心,也形成了相应的5个人格发展阶段。
文明的产生与超我密切相关,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遵循伦理原则。
1.婴儿期(0-2岁):建立信任感对抵触感。
在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建立信任感,克服抵触感,体验希望的实现。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6c48f3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76.png)
一、什么是发展?发展是指个体从受孕到死亡的过程中,连续性和系统的变化。
系统性一一有序、模式化、相对持久连续性一一跨时间的稳定性、对过去反应的的连续性二、发展的过程:成熟(maturation):由成长过程而非学习、受伤、疾病或者别的生活经历导致的身体或行为上的发展变化。
学习(learning):由个体的经历或实践导致的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三、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一种持续和渐变的过程是一种整体过程具有可塑性受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四、研究发展的目的:描述:描述所有人都会遵循的一般道路(发展的典型道路),包括变化的典型方式(常态发展)和个体的差异(特殊发展)。
解释:解释观察到的变化及变化产生的原因。
优化发展(预测和控制):通过提供研究的结果帮助人们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达到优化的目的。
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口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 psychology)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life-span)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口发展心理学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
广义发展心理学是指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口所谓种系心理发展,指的是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这个演变过程包括:口动物心理学口民族心理学口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发展心理学即个体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口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发展心理学具体研究问题:1.有关心理发展原理或规律的理论问题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先天VS后天主动VS被动阶段VS连续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还是有最终目标的?•遗传决定论V.S.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英国遗传学家高尔顿(F.Galton)坚持以遗传的观点来解释个体差异。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41e547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75.png)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心智和行为发展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点:
1. 发展阶段:
-婴儿期(0-2岁):主要发展身体和感知能力,建立安全感和依恋关系。
-幼儿期(2-6岁):开始发展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和自我意识。
-童年期(6-12岁):认知能力逐渐成熟,开始建立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青少年期(12-18岁):身心发展迅速,面临身份认同、自我探索等挑战。
-成年期(18岁及以上):继续发展认知、情感和社会技能,追求事业和家庭平衡。
2. 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儿童通过主体与客体的互动来建构认知结构。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人类思维和行为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发展形成的。
-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提出了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和危机,强调个体身份认同的建立。
3. 情绪和社会发展:
-儿童情绪发展:从情绪表达到情绪调节的发展过程,如情绪认知、情绪表达方式等。
-社会认知发展:包括他人观察、社会角色认识、同理心等社会认知能力的培养。
4. 性别角色和身份认同:
-性别角色认知:儿童如何认识性别,形成性别角色认知和性别身份认同。
-性别发展:探讨性别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以及性别认同形成的过程。
5. 发展障碍和干预:
-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发展障碍的诊断和干预。
-重视早期干预和家庭支持,帮助儿童克服发展障碍,促进健康发展。
以上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指导实践中的教育、家庭和社会工作。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603ee78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a.png)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学科。
它涵盖了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理、认知、情感、社会和人格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变化。
以下是对发展心理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组个体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了解其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过程。
这种方法能够揭示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但也存在研究时间长、样本流失等问题。
2、横向研究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的个体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比较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
其优点是研究时间短、效率高,但难以揭示发展的连续性和因果关系。
3、聚合交叉研究聚合交叉研究结合了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的特点,先对不同年龄组进行横向研究,然后在一段时间后对同一批被试进行纵向追踪。
这种方法可以克服纵向和横向研究的一些局限性。
二、胎儿的发展胎儿的发展从受精卵开始,经历了胚种期、胚胎期和胎儿期三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如母亲的营养、健康状况、情绪等)都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母亲在怀孕期间饮酒、吸烟或接触有害物质,可能导致胎儿出现生理缺陷或认知障碍。
三、婴儿期的发展1、生理发展婴儿在出生后的第一年里,身体迅速成长,身高和体重不断增加,大脑也在快速发育。
他们逐渐掌握了抬头、翻身、坐立、爬行和行走等动作。
2、认知发展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婴儿处于感知运动阶段,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
他们逐渐发展出客体永久性的概念,即明白物体即使不在眼前仍然存在。
3、语言发展婴儿在 1 岁左右开始说出第一个词,然后逐渐增加词汇量,掌握语法规则。
语言发展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父母与婴儿的交流互动对其语言能力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4、情感和社会发展婴儿与主要照顾者(通常是父母)之间形成依恋关系,安全型依恋有助于婴儿建立良好的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同时,婴儿也开始表现出喜怒哀乐等基本情绪,并逐渐学会与他人互动和分享。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78d389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2.png)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它涵盖了人的一生中各个阶段的心理变化和发展,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发展心理学中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点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讨年龄差异所导致的心理发展变化。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快速获得大量数据,节省研究时间和成本;缺点是无法考察个体的发展变化过程,可能会受到代际差异的影响。
2、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对同一组个体在不同时间点进行长期追踪研究,观察其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
它能够深入了解个体的发展轨迹,但存在研究时间长、样本流失、练习效应等问题。
3、聚合交叉研究聚合交叉研究结合了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的特点,先在不同年龄组进行横断研究,然后在一段时间后对这些年龄组进行追踪研究。
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的不足。
4、双生子研究通过比较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在某些心理特征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探讨遗传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5、微观发生学研究关注个体在短时间内的细微变化,通过密集的观察和测量,揭示心理发展的机制和过程。
二、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人格发展经历了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冲突和满足方式,如果冲突没有得到解决,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
(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将人的一生划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主要的发展任务或危机。
2、行为主义理论(1)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主张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外界刺激塑造的。
(2)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强调通过强化和惩罚来控制行为的发生频率。
3、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认为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建构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ba6b68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8c.png)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行为是由外部刺激所引起的,而不是由内部心理状态所决定的。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学习的。
发展阶段理论:指个体在生命周期中经历的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具有特定的发展任务和特征。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所驱动的。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横断研究法: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一次性的调查和观察,揭示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纵向研究法:跟踪观察同一组人群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变化,揭示其发展规律和机制。
实验研究法:在实验室或特定环境中设置不同条件,观察和测量被试者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
问卷调查法:通过编制问卷并对大量被试者进行调查,收集心理数据和意见。
观察法:直接观察和记录被试者行为的方法,了解被试者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发展心理学在各领域的应用:教育领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健康领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管理和维护自己的健康。
例如,为孕妇提供孕期心理和行为调节的建议,帮助老年人应对衰老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婚姻家庭领域:帮助夫妻双方更好地了解彼此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建立更稳定和健康的婚姻关系。
同时,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指导和教育孩子。
社会适应领域: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此外,发展心理学还关注个体在不同生命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如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和老年期等。
例如,儿童期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会性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则具有矛盾性特点,如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等。
同时,发展心理学也关注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等人际关系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总之,发展心理学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和生命阶段的综合性学科,其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55d3e5a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d.png)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年不同阶段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学科。
它涉及到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等各个年龄段的发展过程,并关注于个体在这些过程中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方面的变化。
以下是一些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1.受精和胚胎发育:发展心理学探讨了受精和胚胎发育的过程。
这包括受精卵如何分裂成胚胎,并形成不同的器官和身体系统。
2.婴儿期发展:婴儿期是从出生到两岁左右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婴儿通过感知和动作来了解世界。
他们逐渐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并开始发展语言和社交能力。
3.儿童期发展:儿童期是从两岁到十二岁左右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发展更高级的认知功能,如注意力、记忆和思维能力。
他们也开始获得社会技能,并建立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份认同。
4.青少年期发展:青少年期是从十二岁到十八岁左右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经历身体上和心理上的许多变化。
他们面临着自我探索和身份建立的任务,并开始处理更成熟的情感和社交关系。
5.成人发展:成人期是从十八岁开始,持续到晚年。
在这个阶段,个体经历生理、认知、社会和情感方面的变化。
成人在职业发展、建立家庭和维持健康的方面面临不同的挑战。
6.认知发展:认知发展研究个体在思考、理解和解决问题方面的发展过程。
发展心理学家关注儿童和青少年在逻辑思维、思维策略和问题解决能力上的变化。
7.社会和情感发展:社会和情感发展涉及个体在人际关系中的变化。
这包括婴儿与主要照顾者的亲子关系、儿童之间的友谊和青少年的浪漫关系。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际关系对个体幸福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8.性别发展:性别发展研究个体认同和表达自己的性别特征。
发展心理学家探讨了性别角色的形成过程,以及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对性别发展的影响。
9.发展障碍和延迟:发展心理学关注普通发展和异常发展之间的差异。
研究发展障碍和延迟,如孤独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和发育迟缓等,以及这些障碍对个体日常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0.干预和促进发展:发展心理学研究如何通过干预措施来促进个体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发展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1c2125e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ba.png)
发展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1.生理发展:生理发展是指个体在生物层面上的成熟和进步。
从胎儿开始,个体经历着肌肉控制、感知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这一阶段还包括神经系统的发展、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成熟以及荷尔蒙水平的变化。
2.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思维能力、记忆、问题解决等智力方面的发展。
从婴儿时期开始,个体经历了感知、注意力、记忆、语言和逻辑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个体逐渐能够从自身经验和环境中获取信息,并建立起心智模型来理解世界。
4.情绪发展:情绪发展是指个体从婴儿时期开始经历的情绪体验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从出生时开始,个体逐渐学会识别、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情绪发展过程中,个体学会如何自我调节情绪,并逐渐从父母和照顾者那里学会情感交流和情绪管理技巧。
5.社会关系发展:社会关系发展是指个体在与他人建立和维护关系的过程中的成长。
从婴儿期开始,个体与父母、兄弟姐妹、同伴和其他重要人物建立起亲密关系。
这些关系对个体的发展和幸福感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可影响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
6.发展障碍和干预:发展心理学还涉及发展障碍和干预的研究。
一些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如学习困难、行为问题和自闭症等。
通过早期干预和治疗,可以帮助这些个体克服困难,促进他们的发展和适应能力。
总之,发展心理学研究了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的生理、认知、社会性和情绪等方面的发展。
了解这些重点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发展的过程,并为个体的教育、健康和幸福提供指导。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20cb150852458fb770b56f3.png)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描述心理发展现象,揭示心理发展规律。
心理发展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方面,广义的心理发展是指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狭义的心理发展仅指个体心理发展。
本文由多篇知识点总结集合而成,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篇一: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1。
横断设计: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优点:可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有助于了解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省钱省时省力;缺点:不能揭示心理发展的系统连续性,易与代群效应混淆。
·代群效应:不同群体由于所处社会文化、历史条件的不同而表现出心理发展上有差异的现象。
2。
纵向设计: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研究对象进行有系统的定期测查。
优点:系统详细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量变到质变的规律;缺点:样本随研究时间的延续而减少;反复测量影响数据的可靠性;时间较长导致影响变量增多。
3。
聚合交叉设计:将横断设计与纵向设计融合在一起,选择不同年龄的被试并对其进行连续追踪。
优点:可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有助于了解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可缩短追踪时间,有助于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性;缺点:研究难度较大4。
双生子设计:利用双生子为样本,通过特征的差异来研究遗传与环境对个体心理和生理特征发展的影响或作用。
①一起抚养的与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比较;②一起抚养的与分开抚养的异卵双生子比较;③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与一起抚养的异卵双生子比较。
优点:同卵双生子基因相同,他们之间的任何差异都可以归结为环境因素的作用;异卵双生子基因不同,在环境上有许多相似性,提供了环境控制的可能性。
缺点:只孤立地考虑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未考虑到两者动态的交互作用;难以绝对控制环境因素;取样不广泛,样本库小。
精神分析论的心理发展观1。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核心思想: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7ca067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6.png)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归纳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和行为模式随着年龄增长和发展的一门科学。
本文将简要介绍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重要知识点,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学科的知识。
一、基本概念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模式在人类生命周期中的变化规律。
它关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发展任务和发展风险,以及促进发展的因素和干预措施。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从胎儿到老年期的整个生命周期。
二、主要理论发展心理学领域有很多著名的理论,这些理论试图解释心理发展的规律和机制。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下几种:1、精神分析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由内在的心理需求驱动的,这些需求来源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
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早期经验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2、行为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外部环境刺激引起的。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学习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强化和惩罚是塑造行为的有效手段。
3、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由认知结构的变化引起的。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发展,认为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来实现认知结构的平衡。
4、生态系统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生态系统理论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认为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与环境互动。
三、重要知识点发展心理学涉及很多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要点:1、胎儿期的发展:胎儿期的环境因素对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如营养、药物、吸烟和饮酒等。
2、婴儿期的认知发展:婴儿期是认知发展的关键期,主要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和前操作阶段。
3、儿童期的社会认知发展:儿童期是社会认知发展的关键期,主要包括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4、青春期的身心发展:青春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主要包括身体形态的变化、性成熟和认知发展等。
5、成年期的认知发展:成年期是认知发展的高峰期,主要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变化。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详细总结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详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7c8be9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a.png)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详细总结1.发展阶段理论:发展心理学研究了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
最著名的理论是雅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埃里克·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理论将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
埃里克森的理论关注的是个人在不同阶段面临的心理挑战和危机。
2.社会化和情感发展:发展心理学研究了个体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社会化过程。
这包括学会社会规范、发展人际关系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
在儿童发展方面,从早期依赖到逐渐独立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过程。
3.性别认同和性角色发展:发展心理学关注了个体对性别身份的认同和性别角色的发展。
这包括研究性别认同的形成、性别角色的学习和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发展对个体的自我概念和社会互动起着重要的影响。
4.思维和认知发展:发展心理学研究了个体在认知方面的发展,包括思维、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指出,认知能力在儿童各个阶段都具有特定的特征。
例如,儿童在前操作阶段往往以自己的感觉和操作为中心思考,到具体操作阶段开始理解符号和逻辑推理。
5.自我概念和身份发展:发展心理学研究了个体对自我的认知和理解。
自我概念是对自己的思想、感受、能力和特征的认识。
自我概念的发展与个体的社会互动和身份认同密切相关。
身份发展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社会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6.社会认知发展:发展心理学研究了个体对社会世界的理解和解释。
这包括研究孩子们如何理解他人的情感、意图和信念,以及他们在社会交往中如何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
7.社会文化因素:发展心理学重视个体在特定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发展。
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体现在社会化过程、价值观和信仰系统、教育和家庭环境等方面。
跨文化研究对于理解发展心理学的普适性和文化差异至关重要。
总之,发展心理学研究了人类在不同生命阶段中的心理变化和发展。
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对于了解个体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和需求,以及设计适合的教育和干预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展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发展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282527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2.png)
发展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涉及的领域广泛而复杂。
其中,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
本文将围绕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展开讨论,包括儿童发展、青少年发展和成人发展三个方面。
一、儿童发展儿童发展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领域,关注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变化和认知发展。
具体知识点如下:1. 神经发展:儿童的神经系统在出生后迅速发育,尤其是大脑。
不断发育和连接的神经元网络为儿童的认知和情绪表达提供支持。
2. 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显著的变化。
从出生到成人,儿童经历了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能力的发展阶段。
3. 语言发展:语言是儿童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最初的婴儿啼哭到逐渐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儿童经历了语言发展的不同阶段。
4. 社会情感发展:儿童从小就开始建立与他人的联系,学会表达情感和感受他人情感。
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包括自主性、依恋和同理心等方面。
二、青少年发展青少年发展是儿童期和成年期之间的转折阶段,具有独特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以下是青少年发展的主要知识点:1. 身份与自我:青少年是在寻找自我身份和自我认同的重要时期。
他们经历着身体、性别、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试图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社会角色。
2. 外貌与身体形象:青少年对于自己的外貌和身体形象非常敏感,他们可能面临着身体发育速度不一致、社会评价、自尊等问题。
3. 同伴关系:青少年更多地与同龄人建立关系,同伴关系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他们通过与同伴互动来学习社会技能、发展自我意识等。
4. 决策与风险行为:青少年更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对风险行为有较高的接受度。
他们的决策能力和风险认知逐渐发展,但也面临着偏差决策的风险。
三、成人发展成人发展是一个持续漫长的过程,涉及到工作、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改变和适应。
以下是成人发展的主要知识点:1. 职业选择与发展:成人进入职场后,需要面临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问题。
期末《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
![期末《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c4b624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4.png)
期末《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发展过程及特点的科学学科。
本文将重点总结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几个关键内容,包括儿童的身体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性发展。
一、儿童的身体发展:
1.出生后身体发展迅速:出生时婴儿的大脑发育尚未完成,但身体发育迅速,出生后几个月内增长迅速,体重迅速增加。
2.生长曲线:生长曲线显示了儿童身高和体重在不同年龄段的增长情况。
在婴儿期,身高和体重的增长速度较快,而在青春期迅速增长。
二、儿童的认知发展:
2.儿童在认知能力方面的发展:包括感知、注意力、记忆、语言和思维等方面。
儿童的注意力持续时间逐渐延长,记忆能力逐渐提高,语言能力也逐步发展。
三、儿童的情感发展:
2.自我意识的发展:幼儿时期,儿童开始形成对自我的意识,并能够识别自己和其他人的情感和需要。
3.情绪调节的发展: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通过表达情感来应对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1.社会化需求:儿童需要与他人互动,与其他儿童建立友谊关系,并通过模仿和观察他人来学习社会行为规范。
2.情感理解和共情:儿童逐渐发展出对他人情感状态的理解和共情能力,能够意识到他人的感受并对其作出反应。
3.社会角色的认同:青春期是儿童开始探索自我身份和社会角色的阶段,他们开始形成自我认同和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
综上所述,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关注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
通过了解儿童发展的过程和特点,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高中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68902f9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0a.png)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高中1.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从出生到成年各个阶段的心理变化。
它关注个体在这个过程中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从生物发展、认知能力、情感和社会因素等多个角度研究个体的发展变化,包括儿童发展、青少年发展、成人发展等多个阶段的心理变化。
2. 生物发展生物发展是个体在生理和神经系统方面的发展变化。
例如,婴儿的大脑在出生后会不断发育,各种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会不断增加,这种生物发展对于个体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3. 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思维、语言、记忆、学习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思维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特定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
4. 情感发展情感发展是指个体在情绪、情感表达、情感调节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例如,婴儿在出生后会通过哭泣、微笑等方式表达情感,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调节能力也会不断发展和改变。
5. 社会发展社会发展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人际关系、社会认同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例如,儿童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会合作、分享、沟通等社会技能,这些技能对于他们的社会发展和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
6.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发展心理学有许多重要的理论,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温尼克的依恋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等。
这些理论对于理解个体的发展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7.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纵向研究和横断面研究等。
纵向研究是指研究者长期跟踪一个群体中的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对其进行观察和测试,以了解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变化。
横断面研究是指研究者同时观察不同年龄组的个体,比较它们在特定问题上的差异,以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在某些方面的发展状态。
8. 发展心理学的实践意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教育、教育、青少年问题和家庭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cd8cd4b5f5335a8103d22073.png)
பைடு நூலகம்
3. 格塞尔的爬梯实验的实施过程和推论逻辑,能否证明研究者的观点? 1929 年,格塞尔对一对双生子进行实验研究,他首先对双生子 1 和双生子 2 进行行为
基线的观察,认为他们发展水平相当。在双生子出生第 48 周时,对 1 进行爬楼梯训练,而 对 2 则不予相应训练。训练持续了 6 周,期间双生子 1 比 2 更早地显示出某些技能。到了 第 53 周,当 2 达到能够学习爬楼梯的成熟水平时,对他开始集中训练,发现只要少量训练, 2 就达到了 1 的熟练水平。进一步的观察发现,在 55 周时,1 和 2 的能力没有差别(实验结果见 图)。因此,格塞尔断定,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取决于生理的成熟。生理成熟之前的早期 训练对最 终的结果并没有显著作用。
性器期:(3-6 岁)性别角色分化时期:男孩:俄狄浦斯情结(对人格发展起重要作用), 阉割焦虑,对父亲的自居作用;强有力的超我取代几乎完全解除的俄狄浦斯情结;女孩: 阴茎嫉妒,俄狄浦斯情结发展为获得阴茎的企图,逐渐认识到俄狄浦斯欲望是自我挫败的; 对母亲的自居作用;弱小的超我取代了部分解除的俄狄浦斯情结。这个时期形成超我。
2. 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882 年普莱尔《儿童心理》的出版。
3. 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几个重要人物和事件: 霍尔:将研究视野扩至青少年,1904 年出版《青少年:它的心理学、及其生理学、人
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这个书名不用记吧我觉着),研究青少 年心理;
荣格:最早开展成人心理学研究; 何林渥斯:出版了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
发展心理学知识总结
![发展心理学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718986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ac.png)
发展心理学知识总结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而发展心理学则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专门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中的心理发展和变化。
本文将对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在生命周期中的心理变化和发展。
它关注的是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包括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等不同阶段。
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的认知、情感、社会和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旨在揭示人类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二、发展心理学的理论1.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发展心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
该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等不同阶段。
2. 社会发展理论:社会发展理论主要由美国心理学家厄里克森提出,强调人的社会化和人际关系对个体发展的重要影响。
理论将人的生命周期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发展任务和危机,如婴儿期的信任与不信任、青少年期的身份与角色困惑等。
3.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强调个体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和社会发展相互作用。
该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终身过程,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发展任务和危机。
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指通过长期观察和跟踪同一组人的发展过程,以了解人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
例如,通过对一组儿童从婴儿期到成年期的观察,研究他们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
2. 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是指同时研究不同年龄组的人,比较他们在某一特定领域的心理发展差异。
例如,通过对不同年龄组的儿童进行智力测试,比较他们的认知能力差异。
3.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指在控制变量的条件下,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来验证某种因果关系。
例如,通过将儿童分为接受不同教育方法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不同教育方法对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拨《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内涵:1、心理的种系发展:动物种系的心理演进(比较心理学)2、心理的种族发展:人类心理发展(民族心理学)3、个体心理发展:人类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心理发展(狭义的心理发展亦称毕生发展)心理发展:发生(从无到有)发展(从简到繁,从低级到高级)心理发展不仅指“成熟意义上的心理机能水平的提高、协调方向的发展,还应包括成年期的心理变化和老年期心理的退行性发展)二、个体心理发展的性质:1、整体性:各个部分相互影响、作用、协调2、社会性:人的心理受社会环境、生活、文化影响(维果斯基)3、活动性: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皮亚杰)4、规律性: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发展的不平衡性三、心理发展的动因(发展心理学理论问题)1、遗传决定论(高尔顿)。
遗传性定律:父母1/2、祖父母1/4、曾祖父母1/16……2、环境决定论(华生)。
3、二因素论:遗传与环境同等分决定儿童心理发展4、社会学习获得行为论(班都拉)。
通过观察、模仿。
5、社会文化发展论(维果斯基)。
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的中介而内化为人的心理。
6、认知发展理论(主、客体或内、外因相互作用——皮亚杰)。
认知发展的本质是适应与构建学说: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皮亚杰的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四因素:⑴成熟(有机体的成长);⑵经验;⑶社会环境(社会交往);⑷平衡化(各种因素的协调、调正等)。
四、心理发展过程(一)心理发展的连续论(不分阶段)(二)心理发展的阶段论(三)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四)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皮亚杰的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划分心理发展阶段1、感知运算阶段(0—2岁左右):感知运动图式,依动作适应环境2、前运算阶段(2-6.7岁):依据表象进行思维,思维特点有:泛灵论、自我中心、不解整体和部分之和、思维不可逆性、少守恒3、具体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获得守恒概念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埃里克森的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特征(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五、心理发展的内动力:自生成、自发展的心理动力,表现为自我调节、自我组织能力。
心理发展的外动力:家庭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儿童心理发展是内动力和外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六、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敏感期)·个体早期发展的优劣:早期是独特发展时期;早期发展迅速、明显;早期的负面影响可持续终身。
·出生后早期的“印刻现象”。
·2岁前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七、发展心理学的由来·发展心理学的前身是儿童心理学。
·1882年《儿童心理》(德国普莱尔)为早期儿童心理学的经典著作。
·20世纪中叶,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流派;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性心理发展。
·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期出生—3岁一、新生儿(出生1个月)的反射,从先天的无条件反射到条件反射。
新生儿睡眠——觉醒周期模式。
每天2-3小时觉醒。
新生儿啼哭。
二、婴儿动作发展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也..,心理发展的指标..,发展的手段是认知交往的能力..。
婴儿的主要动作发展是手的抓握技能和独立行走。
婴儿动作发展的原则和顺序:从上到下的头尾原则....,由内向外的近远原则....。
....、从大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大小原则三、婴儿的学习(始于胎儿末期)1、模仿学习是天生学习能力2、出生后数天能建立条件反射四、婴儿认知发展1、婴儿认知发展是个体感知觉最迅速时期(视觉与听觉技能的发展;模式知觉与深度知觉的发展)2、婴儿认知发展注意是从不随意注意到随意注意,注意内容选择性3、婴儿认知发展记忆:12个月前主要是情绪记忆、动作记忆;12个月后记忆是表象到符号功能;词汇与基本语法,有言语交流;记忆内容主要是表象、词语记忆。
五、婴儿言语发展1、婴儿言语发展从简单发音到连续音节到学话萌芽;3岁能掌握母语全部发音。
2、3岁可掌握1000左右词汇,并基本上掌握母语语法规则;句子的发展从单词句到多词句、复合句。
六、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1、气质特征按活动性分为情绪性、活动性、冲动性、社交性。
三种典型:容易抚养型、抚养困难型、发展缓慢型。
2、情绪的发展是生物——社会现象婴儿的微笑:自发性微笑、无选择性社会微笑、有选择行社会性微笑。
婴儿的哭泣:自发性的哭、应答性和主动操作性。
情绪对婴儿生存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3、婴儿自我发展。
8个月开始主体自我意识(镜像自我),2岁前后出现客体自我意识(开始把自我作客体来认知,能用“你、我、他”人称代词。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3岁-6、7岁)一、幼儿的游戏·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
主导幼儿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精神分析学派强调游戏对儿童人格与情绪发展的作用;认知学派着重游戏与儿童认识发展。
·儿童游戏发展为机能游戏(婴儿期的亲子游戏、模仿游戏)到象征性的游戏(幼儿)再到规则性游戏(童年期)。
·游戏的社会性发展为非社会性的独自游戏和旁观游戏、平行游戏、社会性游戏(协同与合作游戏)。
·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情感精神寄托、发展的重要渠道、社会交往园地、自我价值的载体。
二、幼儿知识发展·记忆力发展:无意识记忆为主、形象记忆为主,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同时发展。
5岁后开始有记忆策略,10岁后有稳定记忆策略。
·幼儿思维的发展:1、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认知发展趋向: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片面到全面、由浅入深;自我中心现象(判断以自我为中心)2、逻辑思维初步形成(幼儿提出问题从“是什么”到“为什么”;概括能力具体形象为主,本质属性的概括幼儿后期出现)。
·幼儿想象力的发展:以无意想象为多,再造想象主导,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三、幼儿言语的发展·幼儿是言语丰富时期,词汇量增长最迅速:3岁:1000个左右,6岁:3000左右,7岁:4000左右。
·词汇掌握顺序:名词→动词→形容词。
词义掌握从泛化到分化,由具体到抽象。
·句子的发展:理解句子的策略、语义策略、词序策略、非言语策略。
·口语表达能力: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
·语用技能的发展:手势沟通,听的语用技能,说的语用技能。
四、幼儿个性的社会发展·个性形成是从幼儿开始,明显的气质特点、一定的兴趣爱好、一定的能力差异、最初的性格特点。
·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自我情绪体验由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向社会性情绪体验。
幼儿自尊随年龄增长而增长,3岁有10%,4岁60%,5岁80%,6岁90%。
·幼儿的认同的发展:(儿童对成人个性品质的效仿称为认同)幼儿的认同是父母、教师、喜欢的叔叔阿姨。
·幼儿从3-4岁出现反抗父母控制,要求活动自主为第一逆反期。
《童年的心理发展》(6、7岁-12、13岁)一、童年期的学习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
学习是师生互动过程。
学习逐渐掌握间接知识为主。
“学习社会”是基本的学习任务。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是通过学习活动进行的。
二、童年期的认知发展1、记忆的发展长时记忆的复诵策略(有意重复)逐步增长。
组织策略(归类识记),高年级出现(6-8岁)。
系统化策略和巧妙加工策略的出现。
2、童年思维的发展: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
·思维类型转折从9-10岁。
·思维的概括能力从直观形象水平概括(低年级孩子)到形象抽象水平(中年级儿童),再到本质抽象水平。
·小学生的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逐渐在发展。
·童年期的思维出现了守恒特点(抓住本质属性进行概括,不因非本质属性而影响)。
6-8岁:概念与长度守恒。
7-9岁:液体与物质守恒。
8、9岁-10岁:面积和重量守恒。
11、12岁:容积守恒和体积守恒。
·8岁儿童摆脱自我中心化的转折时期。
3、童年个性与社会性发展·自我意识的自我评价是多方面的,自我价值评价与情感密切联系。
自我控制的延迟:满足能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道德情感日益丰富。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的三阶段: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儿童道德行为主要在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的发展。
儿童伙伴交往是儿童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友谊是同伴关系的高级形式。
儿童对友谊的认识发展的阶段:3-5岁:短期游戏伙伴;6-9岁:单向帮助阶段;9-12岁:双向帮助阶段;12岁以后:共享关系。
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相互接近、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人格尊重、心理和谐。
儿童人际关系发展的变化趋势,与父母的交往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与同伴交往随年龄增长而快速上升,与老师的交往中年级前而上升,之后一直保持交往比率的20%左右。
《青春发育期心理的发展》(少年期:11、12岁-15、16岁)一、少年期的身体和生理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第二加速期)。
身高、体重快速增长,性的发育成熟,特别是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功能成熟。
身心危机:心理生物性紊乱:心理和行为的偏差(神经症、病态人格等)。
心理发展的矛盾特点:成人感与半成熟状态的矛盾;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的矛盾;心理闭锁与开放性间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二、少年的认知发展记忆广度是人的顶峰(最高:11.04);识记的高峰。
思维发展,认知属形式运算阶段,思维形式脱离了具体,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推理能力显著发展。
三、少年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自我意识的第二个飞跃期。
(婴儿为第一飞跃)·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关心自己的个性;有强烈的自尊心。
·情绪变化为积极情绪少,消极情绪多(烦恼多、孤独感、压抑感增强,常有压抑、无助感)。
·自我中心多为把自己作为自己和社会关注中心,自己的关注就是他人的关注。
·少年的第二逆反心理与逆反行为。
(3岁婴儿的第一逆反使儿童具有“长大感”,少年的第二逆反使少年具有“成人感”,要求人格独立、社会平等)四、少年发展的社会问题·网络游戏成瘾。
·青春期的精神分裂症:思维紊乱、情绪失控、人格混乱。
多表现有社会退缩行为,交往困难,固执,没有幽默感。
·自杀。
·反社会行为与青少年犯罪。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17、18岁-35岁,人生的黄金时期)一、青年期的一般特征生理与心理达到成熟水平;承担社会义务;生活空间扩大;恋爱、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