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周测三(有答案)
历史周测及答案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12.20世纪70年代,不少义乌农民开始沿街摆摊,小商品市场悄然兴起,但那时小商品交易还被视为“投机倒把”。80年代,小商品市场从“地下”转入“公开”,这一转变说明
A.中央决定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
B.“一五”计划的城镇化建设过于超前
C.农业生产水平跟不上工业化进程
D.党中央对“左”倾错误进行局部调整
10.《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汇反映和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下表为不同版本收录的部分新词汇。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年代及版次
收录的部分新词汇
1978年第1版
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
A.发展资本主义私营经济
B.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C.合理调整其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
D.把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直接转化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3.20世纪50年代,国家一方面通过农业互助合作,解决土地改革后部分农户生产资料不足、劳力、资金短缺的困难,促进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又实施“进口替代”政策,通过出口部分农产品换回发展重工业所需的生产资料。以上做法
①两者主要目的分别是改善外交关系与发展国内经济
②两者都起到了开拓市场、助推经济的作用
③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互促进
④两者都具有经济体制改革性质
A.①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6.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材料中“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自给自足
B.集约经营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二版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题
高一历史第三次周测一、选择题:(共25题,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限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
”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当是()A. 公私合营B. 新经济政策C . 罗斯福新政 D. 斯大林模式2、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峻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当地解决了,彻底而恒久地解决了。
”这一论断()A.与实际状况完全相符B. 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B.是对农业改革的确定 D. 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3、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 .余粮收集制B .企业国有政策C. 粮食税 D .义务劳动制4、1921年,23岁的美国企业家阿曼德·哈默克服种种困难,来到了苏俄,成为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的美国人。
哈默之所以能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主要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工业化政策 D.安排经济体制5、曾被列宁评价为“党的最珍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的布哈林认为,它“并不只适应于内战的某个发展阶段,而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也就是成功了的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正常’的形式”。
布哈林的这种相识()A. 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确定B. 推动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行C. 是对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反思D. 客观地评价了新经济体制6、从1929年到1933年,苏联政府对集体农庄粮食的收购价格不断压低,同时出口的粮食却从1300万公担提高到5.18亿公担,粮食出口为苏联换取了机器的资金,使苏联成为世界市场上机器的最大买主。
古代主流思想周测
绝密★启用前高二文科历史周测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90分)1.春秋战国时期,平民和贵族的地位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
其原因是①分封制逐步瓦解,世卿世禄制度没落②私学兴起,平民有学习和提升的机会③科举制度盛行,平民有升迁的机会④市镇经济发达,市民经济力量壮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3.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年后刘彻强行罢黜了“黄老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调整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4.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
”表达了小生产者A.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D.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5.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
”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
”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
”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儒,乙一法,丙—道 B.甲—儒,乙—道,丙—墨C.甲一墨,乙一法,丙—道D.甲—道,乙一墨,丙—儒6.《左传》记载:“(鲁)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
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
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雾),为备故也。
”材料所述史实()A.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B.表明中国古代统治者把天文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C.确立了中国古代“天人感应”思想D.实践了中国古代“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7.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
七年级历史上册周测
C.提倡节俭治国 D.减免徭役赋税
5.“诏令劝农薄赋徭,躬行节俭尚廉潮。生民养息人丁旺,强国富民兴汉朝。”诗句歌颂的是( )
A.大禹治水
B.秦灭六国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6.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都吸取秦亡的教训,注意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他们这样做的根本目的
是( )
A.发展农业生产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2.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力倡节俭
B.大兴文治
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
3.瓦当,俗称瓦头,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前端或位于其前端的图案部
分。瓦当在秦汉最盛,除花纹外,多用文字,以篆书最常见,称“文字瓦当”。“汉并
七年级历史上册周测(1)
班级:__________ 一、选择题(4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D.两汉时代,纸是唯一的文书用品
3.2020 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传统的中医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
开创者是
A.华佗
B.扁鹊 C.张仲景
D.李时珍
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
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D.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
10.以下汉朝时期四位皇帝按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第3周九年级上册历史自主测试题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自主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请将答案填写到最后一页的表格中)1.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法国科学家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一具女性遗骨化石,归类为南方古猿,现在人类就是从南方古猿发展而来,你知道人类在距今约多少年前形成()A.五百万年B.三四百万年C.一百七十万年D.八十万年2.我国云南省丽江地区的摩梭人所生子女皆属女方,血缘按母系计,财产按母系继承,男子只负责抚养自己姐妹的孩子,在每个家庭中由一个最能干、公正而且有威望的妇女安排生产、生活,保管财产,这种现象相当于古代()A.母系氏族B.父系氏族C.种姓制度D.君主专制3.对古迹一边保护,一边利用,让古代文明帮当代人赚钱,是各国的生财之道。
下列哪一古代建筑是埃及的生财之道()4.某国的媒体常有关于青年男女结婚,仅仅因为种姓不同而被父母活活被打死、烧死的报道。
这个国家是() A.印度 B.伊拉克 C.埃及 D.以色列5.右面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奥运火种采集仪式。
该圣火取自于奥运会和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这个国家就是()A.埃及 B.希腊C.西班牙 D.意大利6.假如你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的雅典,你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陶器作坊里大量奴隶在劳作 B.全国崇尚武力,社会如同军营C.港口商船出入频繁 D.男孩在学校学习演奏乐器,学习诗歌等7.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后世民主政治提供了参照范例的西方文明古国是() A.古代埃及B.古代印度C.雅典D.罗马帝国8.下列图片所示的历史人物中,促使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最高峰的是9.现代奥运会的开幕式往往是一个国家展示本国文化的舞台,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给观众印象最深的是在体育场的中央出现了一个蓝色的人工海洋,大会组织者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是()A.希腊人民喜欢蓝色B.蓝色象征着和平C.古希腊文化发源于海洋D.希腊是一个临海的国家10.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古代奴隶主民主政治特征的是()A.古埃及金字塔B.《汉漠拉比法典》 C.古印度种姓制度D.雅典伯利克里统治11.布匿战争是古代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的交战双方是()A.罗马、希腊 B.希腊、迦太基 C.罗马、迦太基 D.斯巴达、雅典12.在古代有一个人,他不出国,就能游览整个地中海沿岸各地的风光。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四单元检测卷带答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二次周测历史试卷(试卷类型:闭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背面的答题卡中)1.公元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哪一地区()A.印度B.罗马 C.麦加 D.巴勒斯坦2.扑克牌中的红桃K原型就是查理大帝(见右图)下列关于查理大帝的说法错误的是()A.他是法兰克王国的国王 B.他建立了查理曼帝国C.教皇为查理加冕,称他为“罗马人的皇帝” D.查理大帝在位时帝国一分为三3.与如图所示资料卡上的信息相符合的一项是()A.亚历山大东征B.罗马帝国的扩张C.法兰克王国改革D.伯里克利改革4.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A.个体劳动家庭 B.游牧民族部落 C.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 D.进行手工生产的作坊5.下列关于庄园法庭的说法错误的是()A.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 B.惩罚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罚金C.法庭审判的依据是习惯法或村法 D.法庭维护领主的利益,不限制领主特权6.西欧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的方式主要有()①选举②金钱赎买③和封建主进行谈判④武力斗争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7.下列关于13世纪西欧自由城市的说法错误的是()A.市民享有财产权 B.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C.取得自治的城市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D.部分城市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8.中世纪西欧流行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西欧城市的重新崛起,最有利于()A.教会B.市民阶级 C.封建主 D.国王9.查士丁尼把自二十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A.《法学汇纂》 B.《查士丁尼法典》 C.《法理概要》 D.《新法典》10.东罗马帝国都城在君士坦丁堡,又称()帝国A.拜占庭 B.君士坦丁 C.土耳其 D.奥斯曼11.盛极一时的拜占庭帝国最终湮灭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
历史周测
历史第三周测(90分)1.(2011·海南单科·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2.(2011·广东文综·13)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3.(2011·山东文综·9)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4.(2011·上海文综·9)如图为中国古代史上某朝代中央行政体制示意图,该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C.唐朝 D.宋朝5.(2011·海南单科·4)《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述,元朝时“所有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离开旧都而迁居新都”。
这里的“契丹省”指的应当是()A.岭北行省 B.辽阳行省 C.甘肃行省 D.云南行省6.(2011·北京文综·13)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
下列表述准确的是()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C. 明朝通过三司分权削弱相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7.(2011·海南单科·8)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
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A.节度使 B.枢密使 C.三司使 D.布政使8.(2011·山东文综·10)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雅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周周测历史试题(Word版)
广东省广雅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三周周测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代杜佑在《通典》中提到,(曹)魏文帝“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又制:郡口十万以上,岁察一人,其有秀异,不拘户口”。
由此可知,曹魏时期A.汉代选官制度被舍弃B.中央丧失官员选任权力C.选官制度出现新发展D.官员选拔标准发生变化2.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下诏停止“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的州郡中正官员品评人物之权,令诸州每岁贡士三人;开皇十八年(598年),又下诏“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
这说明隋代A.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威B.杜绝了世家子弟人仕C.消除了地方割据隐患D.改变了政权社会基础3.北宋雍熙二年(985年),宰相李昉之子李宗谔参加科举考试并中榜,太宗赵光义在殿试时义正词严地呵斥道:“此并势家,与孤寒竞进,纵以艺升,人亦谓朕有私也!皆罢之。
”这反映出宋初A.竭力营造公平择士的政治环境B.坚决惩治科举考试的徇私行为C.高度重视选任官员的行政能力D.积极扩大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4.元代中书省长官属于群任型。
中书令是职权级别最高的宰相,“必以皇太子任之,不常置”元代常设中书省长官“凡四等”,自尊至卑排列:右左丞相、平章政事、右左丞、参知政事。
这种制度安排A.体现了君主专制强化B.巩固了国家大一统局面C.避免了中央决策失误D.消除了宰相擅权的根源5.有学者强调,政党分赃制的前提在于对皇权至上原则的抛弃,用政党选举轮流执政取代传统世袭制,选举获胜的政党组阁,将重要职位赠送给密友、亲属或忠实选民。
该学者意在说明政党分赃制的建立客观上A.推动了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B.增强了国家决策的科学性C.提高了行政机构的办事效率D.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6.1701年,英国议会颁布的《王位继承法》规定:凡领取王室薪俸或年金者均不得进人议会。
七年级历史试卷 周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周测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描述的是 () [单选题] *A.赵州桥B.长城C.丝绸之路D.大运河(正确答案)2.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
材料表明科举制 ( ) [单选题]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正确答案)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3.某皇帝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在治国过程中轻徭薄赋,广纳贤才,虚心纳谏,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盛世局面,史称 () [单选题]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正确答案)D.开元盛世4.唐代出现了筒车。
它是用竹木制成立轮,轮的四周斜装若干小筒。
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
这说明筒车是 () [单选题] *A.农业耕作工具B.便捷的交通工具C.农业灌溉工具(正确答案)D.实用的生活用具5. 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
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
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 () [单选题] *A.经济的繁荣B.文学艺术的兴盛C.政治的清明D.社会风气的开放(正确答案)6. 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单选题] *A.开凿运河B.安史之乱(正确答案)C.黄巢起义D.靖康之变7. 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
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
”他评价的是 () [单选题] *A.秦王嬴政B.汉高祖刘邦C.唐太宗李世民D.宋太祖赵匡胤(正确答案)8. 据学者统计“北宋一朝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60 035人,平均每年约360人;武举考试共录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约5人”,宋代还规定文武官员在任期间,文臣考核升迁的年限比武臣短。
湖南省郴州市(三模)2023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及答案
科目.历史(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向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州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囚。
4.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为100分。
5.本试题卷共7页。
如缺页,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
姓名准考证号梆州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历史一、选择题(水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逃项中,只有一项符合MJ 目要求)l 巾制7可代文明绚烂多彩,随着与ii 发掘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华美文物揭开神秘而纱。
如同,k走江mi域二星1往遗I陡:u土自甘“二E 置E ”和』茂,i可YJf i k!Z 二E犁头遗址:Ji土自守“牙1意不仪..撞脸反H央了A.王权与斗中权紧密结合B.甲舰文明交流较为频繁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D.古代中间手工业技术高超三星堆出土的玉J幸二旦头i童扯出土的五f-J幸2.整个问周枕会组织是··以宗族为祭,家族为纠1”,··罔”罪[|“家”紧密结合,这是两周社会组织的特点。
……周天子与绝大多数的诸侯都是亲戚关系同姓诸侯不是他的兄弟就是他的子衔,异姓诸侯通过婚姻与他形成甥舅之亲。
这表明A.两周宗法制以躺长子继承制为核心B.凶’周通过分封制强化同与家的联系C ,宗法制度是分封偷1J 实行的豆要保障。
-分封例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3下因为盟耶秦筒中一枚户籍筒的示例。
这批户籍简每枚最多包指五个部分.tlll上丽所谓的五个“栏并非户主栏.而是“了壮男子栏”;第二栏也并非配偶栏,而是“丁壮女子栏”;第三栏为“非丁壮男子栏”;第四栏为“非f 壮女子栏”;最后一栏属于备注栏,主要是注明一些非普遛性的特别怕况。
2023全国三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3全国三卷历史试题及答案选择题单选题1. 【题干】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A. 《诗经》B. 《楚辞》C. 《乐府诗集》D. 《古诗十九首》【答案】A2. 【题干】以下哪位是春秋晚期的思想家A. 孔子B. 老子C. 孙武D. 韩非【答案】A3. 【题干】下列哪个朝代实行了科举制度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明朝【答案】C4. 【题干】元朝时期,我国哪个地区成为了最大的商业都市A. 长安B. 洛阳C. 杭州D. 南京【答案】C5. 【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近代史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答案】A多选题6. 【题干】以下哪些人物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A. 孔子B. 孟子C. 庄子D. 墨子【答案】B, C, D7. 【题干】以下哪些事件发生在明朝A. 土木堡之变B. 永乐大典C. 戚继光抗倭D. 李自成起义【答案】B, C, D非选择题8. 【题干】请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主要政治制度。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设立郡县制,由皇帝直接派遣官吏管理。
同时,实行法律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9. 【题干】请简述唐朝时期的主要对外关系。
【答案】唐朝时期,我国对外关系广泛,与日本、新罗、天竺等国有频繁的交往。
其中,唐玄宗时期与日本交往最为密切,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10. 【题干】请简述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答案】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五个通商口岸,支付巨额赔款。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请注意,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实际答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2011114高中历史必修三周测练习题
20111114河朔书院高二历史必修三周测练习题试题整理:姚唯亮一、选择题1. 有人认为:“人文主义之为一切建构一切成就之本的全蕴,这才真正使人文主义成为一个综合的系统,不与一切含真理与价值的文化相对立,并能使之调适而上遂,成为领导文化生命的领导原则。
正因为如此,可以说,要完成人文主义的全蕴,其唯一进路便是打开‘道德主体’之门。
”下列主张体现打开“道德主体”之门的人文观点有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仁者,爱人”③“天人感应”④知德合一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 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学说①有利于加强君权②包含了儒家的“仁政”思想③使儒学带有神学迷信色彩④完全继承了先秦“民贵君轻”的思想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含义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A.文中的“民主”,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举动C.其“民主”内涵与近现代“主权在民”相吻合D.儒家“民本”思想绝无现代民主思想4. 清代著名思想家戴震曾说:“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者,死于理,其谁怜之”,该思想受到“五·四”以来激进派的追捧。
据此推测正确的是A、作者不赞同“存天理,灭人欲”思想B、作者本人主张“依法治国”C、五四运动中追捧此思想的原因是它比较符合白话文的写法D、作者支持朱熹的思想主张5. 下列名句或思想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③“致良知”④“经世致用”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②③④①D.①③④②6. 奶奶不断唠叨:“老天爷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的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
”以上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的片断,“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哪一学派有关A.道家学派B.法家学派C.儒家学派D.墨家学派7. 约400年前,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湖南省郴州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三模历史)带答案
郴州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中国古代文明绚烂多彩,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华美文物揭开神秘面纱。
如图,长江流域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玉璋”和黄河流域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牙璋”,二者不仅“撞脸”,且均属仪仗用具。
这反映了A.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B.早期文明交流较为频繁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D.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高超2.整个西周社会组织是“以宗族为经,家族为纬”,“国”和“家”紧密结合,这是西周社会组织的特点。
······周天子与绝大多数的诸侯都是亲戚关系,同姓诸侯不是他的兄弟就是他的子侄,异姓诸侯通过婚姻与他形成甥舅之亲。
这表明A.西周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B.西周通过分封制强化国与家的联系C.宗法制度是分封制实行的重要保障D.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3.下图为里耶秦简中一枚户籍简的示例。
这批户籍简每枚最多包括五个部分,即上面所谓的五个“栏”,少的也有二三个。
“栏”的多少是由该民户的人员构成情况决定的·····第一栏并非户主栏,而是“丁壮男子栏”;第二栏也并非配偶栏,而是“丁壮女子栏”;第三栏为“非丁壮男子栏”;第四栏为“非丁壮女子栏”;最后一栏属于备注栏,主要是注明一些非普遍性的特别情况。
据此可知这批户籍简A.作为征发徭役兵役依据的性质明显B.体现出了以男性为核心的家庭构成C.意在推行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D.表明当时血缘宗法关系受到了冲击4.下图为北魏前期、后期中枢机构长官籍贯数量分布柱形图。
影响图示中官员籍贯数量变化的重要原因是A.鲜卑历史传统的影响C.经济重心南移的推动B.国家中心区域的变化D.中枢权力机构的调整5.下表是唐初推行均田制的授田情况(部分),据此可推知A.唐朝政府不抑兼并 C.税收原则有失公正B.政治地位与经济利益相背离 D.推行均田制有利于扩大税面6.南宋时,朱熹对《吕氏乡约》的内容稍加修改,定名为《增损吕氏乡约》。
七年级历史周测题
6.体现南诏建筑艺术最高水平的是A、大昭寺B、千寻塔C、布达拉宫D、渤海石灯塔7.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A、汉武帝统治时期B、孝文帝统治时期C、隋文帝统治时期D、隋炀帝统治时期8.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A、唐高祖统治时期B、唐太宗统治时期C、武则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时期9.唐太宗统治时期,先后进谏200多次的名臣是A、房玄龄B、杜如晦C、魏征D、宋璟10.下列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事,发生在唐玄宗时期的是:A.日本第一批遣唐使来到中国B.鉴真东渡C.玄奘西游D.唐朝派人到印度学习熬糖技术二、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1.___年,____建立隋朝,定都____。
589年,隋灭___,统一南北。
2.唐朝___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国力逐渐强盛,史称"____"。
_____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______"。
3.唐朝都城长安,有市有坊,"市"为,"坊"为。
4.今天的印度半岛各国,唐朝时称为___。
贞观年间,高僧___西游印度取经,著有《______》,他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
5.唐朝的瓷器品种很多,以越窑的___和邢窑的____最负盛名。
闻名于世的____也是这时创制的。
6.唐代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____,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___。
7. 唐朝__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8.唐政府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开始把中国人称为"__",这种称呼有些国家一直沿用至今。
三、材料解析(10分)1、(上)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宝此三镜,以防已过。
今魏子殂逝,遂亡一镜矣”(1)材料中的“上”“魏子”指的是谁?(2)材料中提到的“三镜”指的是什么?(3)为何他会感到“今魏子殂逝,遂亡一镜矣”?2、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隋唐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3衡水周测三最新版 - 副本
9.A【解析】 10.D。进呈皇帝。 11.C。人才选用以及农业生产等,无中 生有。
12①书足记姓名而已,安能久事笔砚, 为腐儒之业?
译文:读书足以记姓名罢了,怎么能长 久操持笔砚,从事迂腐儒生的职业呢?
12②其后齐师大至,庆与宇文宪轻骑而 觇,卒与贼相遇,为贼所窘。
译文:这之后北齐军队大举来到,宇文 庆和宇文宪率轻骑兵侦察敌情,突然和 敌兵相遇,被敌人包围,形势窘迫。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 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 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析:虚实结合。对别后生活的设想,属于虚写。 虚写反映的是情人朋友离别后,词人孤单寂寞无 依的情绪,哪怕“良辰好景”也不能替自己排遣 痛苦。
解答要点: 指出手法:虚实结合或虚实相生。 结合诗歌指出:哪是虚,哪是实。 分析效果:虚与实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转化,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丰富诗的意象内容,开拓诗 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 的审美趣味,表达真切细腻的感情。
16.C【解析】 注意下定义的格式。 注意是因果关系。
17.C【解析】 ①赫赫有名:声名非常显著。
瓦釜雷鸣: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 一时。 ②迥然不同:相差很远,明显不一样。
比众不同:与大家相比,大不一样。 ③浩浩荡荡:水势大,事物广阔壮大,人流声势 浩大。
落花流水:原指春景衰败,比喻被打得大败。 ④天寒地冻:气候寒冷。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是虚。诗人借助虚无境界 来反衬现实。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仙境。“日月照耀金 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 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已逝之景之境是虚。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 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但现时却不在眼前。
如李煜《虞美人》: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 颜改。 设想的未来之境是虚。这类虚境还没有发生, 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 倍增其愁;写乐,倍增其乐。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三 第3课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1)
第3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基础巩固1.撰文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毛泽东D.周恩来答案 B解析李大钊在介绍十月革命文章的最后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2.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 )①抛弃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信念②根据亲身实践,审慎思考而抉择③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所吸引A.①不正确,②③正确B.①②正确,③不正确C.①②③全正确D.①②③全不正确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推理能力。
李大钊等人都是被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所吸引,才抛弃了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并经过慎重思考才接受马克思主义的。
故这三句话均正确。
3.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伴随着中国形势的发展,新文化运动阵营最终分裂。
其开始分裂的标志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B.五四运动的爆发C.问题与主义之争D.工读互助团实践失败答案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问题与主义的论战预示着新文化运动阵营开始分裂。
因为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胡适主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而李大钊主张宣传马克思主义。
4.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
上述认识的得出,主要是由于李大钊( )A.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B.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C.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D.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1919年之前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可运用排除法,C 是资产阶级民主与科学,性质不一样;D中共还没有成立;李大钊对十月革命有了比较科学的认识,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李大钊最早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A错,应选B。
5.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的主流。
先进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方式有( )①发表有关的宣传文章②翻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③成立专门组织进行有计划的宣传④宣传民主和科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A解析民主和科学是资产阶级倡导的救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山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三轮周测历史试题命题人:石世刚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春秋战国农耕时说:“上田,夫食九人。
下田,夫食五人。
可以益,不可以损。
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自然经济正式形成 B.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农业动力和工具革新【答案】D自然经济在春秋战国之前已经形成,故排除A项;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对题意中现象的出现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B、C项;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所以出现题意中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农业动力和工具的革新,故选D项。
2、明中叶以后徽商日益繁盛,相当一部分人在外经商致富,便回家乡购置十地。
此后,民间的土地纠纷愈演愈烈,漏报、少报土地户籍以及增多及减少和管辖不明的弊端较多。
于是,明政府于万历九年制定了田亩丈量条例。
明政府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解决民间土地纷争 C.加强对土地的管理 D.禁止民间土地买卖【答案】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政府制定田亩丈量条例,有利于加强土地税收的管理和征收,故明政府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A符合题意;解决民间土地纷争并不属于主要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加强对土地的管理仍然是为了保障土地税收,故C不符合题意;明政府制定田亩丈量条例并不等于禁止民间土地买卖,故D不符合题意3、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上奏乾隆皇帝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其货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卖与各行商转售外夷。
”据此可知,当时A.政府阻挠农产品的商品化 B.农民弃农经商的现象严重C.官员鼓励海外贸易的活动 D.市场扩大推动桑蚕业发展【答案】D根据材料“均以丝货为重……其货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卖与各行商转售外夷。
”说明国外市场的扩大推动了蚕桑业的发展,D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无法体现政府阻挠农产品的商品化,A选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农民弃农经商的现象严重,B选项错误。
当时我国对外政策是闭关锁国,C选项错误。
4、唐代宗大历二年(767)五月,下了“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毁拆”的诏令。
唐德宗贞元四年(788)二月,再次下诏:“京城内庄宅使界诸街坊墙,有破坏,宜令取两税钱和雇工匠修筑”。
这从侧面反映了A.市民与政府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B.城市市政建设工程破坏相当普遍C.资本主义萌芽大量存在 D.坊市制度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答案】D根据材料“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毁拆”和“京城内庄宅使界诸街坊墙,有破坏,宜令取两税钱和雇工匠修筑”可知,政府对于坊市制度的管理比较严格,同时也可以反映出城市格局发生变化,故D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政府与坊市制度之间的关系,没有提到市民与政府之间的矛盾,故A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坊市制度遭到破坏,不能得出市政建设工程破坏相当普遍,故B排除;出现雇佣关系体现的是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材料中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故C排除。
5、南宋时期对日贸易有所改观。
自1167年平清盛就任太政大臣后,日本开始改变“自我封锁”政策,推动对外贸易,宋商频繁前往九州的博多、今津一带,双边贸易逐渐进入高潮。
以上可以说明A.外贸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来源 B.日本放弃了贸易封锁政策C.经济政策调整有利南宋贸易发展 D.南宋朝贡贸易有重大发展【答案】C从材料的内容来看,南宋时期的对日贸易是双方共同努力达成的,日本方面体现出国家政策的影响,而且南宋时期对商业也采取宽松的态度,这对贸易发展十分有利,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错误,我们无法从材料中得出这一结论;B选项只是开始改变,并没有说放弃;D选项错误,对日贸易并不是朝贡形式的。
6、从1540年到 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A.白银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 B.新航路开辟导致国际贸易大发展C.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D.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求【答案】C材料“从1540年到 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导致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故C 项正确;AB项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D项排除。
7、十六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马尼拉帆船贸易,在浩渺的太平洋上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
藉此,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反过来,美洲的作物烟草、玉米、甘薯,以及墨西哥的银元等传播到中国。
这条太平洋丝绸之路的开辟A.引起了菲律宾的“价格革命” B.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的发展C.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完成了美洲的资本原始积累【答案】B根据材料“十六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结合所学,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专业的工商业市镇兴起与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太平洋丝绸之路促进中国与拉美之间的贸易,并没有体现菲律宾所受影响,故A项错误;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是鸦片战争,排除C项。
D项“完成”表述有误,排除D项。
8、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人口和耕地面积都存在着增长的趋势,新式农具的使用也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保障。
但是这种可能性最终没有完全转化为现实,也使农业现代化的轨道在近代中国偏离了它应有的航向。
致使“这种可能性最终没有完全转化为现实”的根本原因是A.新式农具与传统耕作制度难以融合 B.人口和耕地的增长大量消耗购买力C.政府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 D.传统观念造成农民的经营思想固化【答案】A中国传统耕作制度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新式农具不能适应小型生产单位的需要,导致两者结合的“可能性最终没有完全转化为现实”。
故答案为A项。
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与农民是否选择新式农具没有关系,排除C项;D项不是根本原因9、达•伽马的航海笔记写道:“(1498年)4月7日,我们到达蒙巴萨城(非洲东部城市)……我们忽然想到要和这里基督徒见见面,并希望能在翌日和他们同去做弥撒。
”这说明A.航行的主要目的是传教 B.西班牙国王支持其航海 C.基督教此前已传入非洲 D.船队的目的地是地中海【答案】C 题干材料“我们忽然想到要和这里基督徒见见面”说明基督教在达•伽马到达非洲之前已传入非洲,故C符合题意;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航行的主要目的是传教,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西班牙国王支持其航海,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也无法体现船队的目的地是地中海,故D不符合题意。
10、“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中“新阶段”最主要的含义是A.交往扩大,使欧洲市场扩大为世界市场 B.引起早期殖民扩张C.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动了历史的进步【答案】A材料“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之间的交往扩大,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世界市场的形成,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故C项排除;材料没体现出对历史的推动,故D项排除。
11、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
……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A .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B .“价格革命”的影响C .“商业战争”的失利D .“商业革命”的影响【答案】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六世纪正是新航路开辟之后。
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等城市,北海两岸的港口更是后来居上,逐渐占有海上贸易中心地位,被人们称为“商业革命”,D 选项符合题意。
工业革命发生在十八世纪的英国,A 选项排除。
价格革命是指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导致物价迅速上涨、货币贬值,投机活跃,但不是促使意大利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的外部原因,B 选项排除。
意大利并未与其他国家发生过商业战争,C 选项排除。
12、下表是部分物种在亚、欧、美洲传播、种植情况表,据此可知A .美洲是世界农业物种的中心B .其传播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C .17世纪中国闭关锁国不可信D .中国农业生产发达世界领先【答案】B 从材料中的“哥伦布航行后”和时间信息来看,烟草、番茄等物种传播到中国,是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故答案为B 项。
A 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并非禁止对外贸易,美洲物种传播到中国并不能说明闭关锁国政策不可信,排除C 项;材料反映的是美洲物种传播到中国后的生产状况,不是说明中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排除D 项。
13、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到:文明成长的动力来源于挑战激起成功的应战,应战又反过来引发新的挑战。
……大多数文明之所以未能持续成长,是因为这些文明在许多重大关头未能连续应战,这种应战不仅要有效回应所应对的调整,还要能够激发出大量需要做出不同应对的新挑战。
以下史实不能论证上述材料观点的是 A .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推动工业革命开展 B .工业革命推动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C .甲午战争激发中国维新变法运动开展D .西葡新航路开辟加速国内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答案】D 根据材料“文明成长的动力来源于挑战激起成功的应战,应战又反过来引发新的挑战……这种应战不仅要有效回应所应对的调整,还要能够激发出大量需要做出不同应对的新挑战”可知汤因比强调的是文明与外来挑战之间的关系,并且这种挑战促进文明的发展。
西班牙葡萄牙开辟新航路,但并没有促使本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最后衰落下去,D 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材料体现的是应对挑战获得发展,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A 选项正确,排除。
英国因为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地位,为此英国进行了1832年议会改革,适应了挑战,B 选项正确,排除。
甲午战争以后,面对民族危机加深中国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C 选项正确,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