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周测三(有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山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三轮周测
历史试题
命题人:石世刚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春秋战国农耕时说:“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自然经济正式形成 B.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农业动力和工具革新
【答案】D自然经济在春秋战国之前已经形成,故排除A项;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对题意中现象的出现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B、C项;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所以出现题意中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农业动力和工具的革新,故选D项。
2、明中叶以后徽商日益繁盛,相当一部分人在外经商致富,便回家乡购置十地。此后,民间的土地纠纷愈演愈烈,漏报、少报土地户籍以及增多及减少和管辖不明的弊端较多。于是,明政府于万历九年制定了田亩丈量条例。明政府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解决民间土地纷争 C.加强对土地的管理 D.禁止民间土地买卖
【答案】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政府制定田亩丈量条例,有利于加强土地税收的管理和征收,故明政府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A符合题意;解决民间土地纷争并不属于主要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加强对土地的管理仍然是为了保障土地税收,故C不符合题意;明政府制定田亩丈量条例并不等于禁止民间土地买卖,故D不符合题意
3、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上奏乾隆皇帝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其货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卖与各行商转售外夷。”据此可知,当时
A.政府阻挠农产品的商品化 B.农民弃农经商的现象严重
C.官员鼓励海外贸易的活动 D.市场扩大推动桑蚕业发展
【答案】D根据材料“均以丝货为重……其货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卖与各行商转售外夷。”说明国外市场的扩大推动了蚕桑业的发展,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政府阻挠农产品的商品化,A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农民弃农经商的现象严重,B选项错误。当时我国对外政策是闭关锁国,C选项错误。
4、唐代宗大历二年(767)五月,下了“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毁拆”的诏令。唐德宗贞元四年(788)二月,再次下诏:“京城内庄宅使界诸街坊墙,有破坏,宜令取两税钱和雇工匠修筑”。这从侧面反映了
A.市民与政府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B.城市市政建设工程破坏相当普遍
C.资本主义萌芽大量存在 D.坊市制度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
【答案】D根据材料“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毁拆”和“京城内庄宅使界诸街坊墙,有破坏,宜令取两税钱和雇工匠修筑”可知,政府对于坊市制度的管理比较严格,同时也可以反映出城市格局发生变化,故D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政府与坊市制度之间的关系,没有提到市民与政府之间的矛盾,故A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坊市制度遭到破坏,不能得出市政建设工程破坏相当普遍,故B排除;出现雇佣关系体现的是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材料中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故C排除。
5、南宋时期对日贸易有所改观。自1167年平清盛就任太政大臣后,日本开始改变“自我封锁”政策,推动对外贸易,宋商频繁前往九州的博多、今津一带,双边贸易逐渐进入高潮。以上可以说明
A.外贸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来源 B.日本放弃了贸易封锁政策
C.经济政策调整有利南宋贸易发展 D.南宋朝贡贸易有重大发展
【答案】C从材料的内容来看,南宋时期的对日贸易是双方共同努力达成的,日本方面体现出国家政策的影响,而且南宋时期对商业也采取宽松的态度,这对贸易发展十分有利,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我们无法从材料中得出这一结论;B选项只是开始改变,并没有说放弃;D选项错误,对日贸易并不是朝贡形式的。6、从1540年到 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A.白银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 B.新航路开辟导致国际贸易大发展
C.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D.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求
【答案】C材料“从1540年到 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导致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故C 项正确;AB项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D项排除。
7、十六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马尼拉帆船贸易,在浩渺的太平洋上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藉此,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反过来,美洲的作物烟草、玉米、甘薯,以及墨西哥的银元等传播到中国。这条太平洋丝绸之路的开辟
A.引起了菲律宾的“价格革命” B.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C.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完成了美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答案】B根据材料“十六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结合所学,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专业的工商业市镇兴起与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太平洋丝绸之路促进中国与拉美之间的贸易,并没有体现菲律宾所受影响,故A项错误;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是鸦片战争,排除C项。D项“完成”表述有误,排除D项。
8、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人口和耕地面积都存在着增长的趋势,新式农具的使用也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保障。但是这种可能性最终没有完全转化为现实,也使农业现代化的轨道在近代中国偏离了它应有的航向。致使“这种可能性最终没有完全转化为现实”的根本原因是
A.新式农具与传统耕作制度难以融合 B.人口和耕地的增长大量消耗购买力
C.政府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 D.传统观念造成农民的经营思想固化
【答案】A中国传统耕作制度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新式农具不能适应小型生产单位的需要,导致两者结合的“可能性最终没有完全转化为现实”。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与农民是否选择新式农具没有关系,排除C项;D项不是根本原因
9、达•伽马的航海笔记写道:“(1498年)4月7日,我们到达蒙巴萨城(非洲东部城市)……我们忽然想到要和这里基督徒见见面,并希望能在翌日和他们同去做弥撒。”这说明
A.航行的主要目的是传教 B.西班牙国王支持其航海 C.基督教此前已传入非洲 D.船队的目的地是地中海【答案】C 题干材料“我们忽然想到要和这里基督徒见见面”说明基督教在达•伽马到达非洲之前已传入非洲,故C符合题意;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航行的主要目的是传教,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西班牙国王支持其航海,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也无法体现船队的目的地是地中海,故D不符合题意。
10、“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中“新阶段”最主要的含义是
A.交往扩大,使欧洲市场扩大为世界市场 B.引起早期殖民扩张
C.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答案】A材料“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之间的交往扩大,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世界市场的形成,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故C项排除;材料没体现出对历史的推动,故D项排除。
11、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