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计算机文化基础 教案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理解计算机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2. 掌握计算机文化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发展历程; 3. 了解计算机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 4. 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礼仪和道德规范;5. 培养良好的计算机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文化概述•什么是计算机文化?•计算机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计算机文化的核心价值观2. 计算机文化的发展历程•机械计算器时代•电子计算机时代•个人计算机时代•互联网时代•移动计算时代3. 计算机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计算机对社会的影响•社会对计算机的影响•文化与计算机的融合4. 计算机文化的基本概念与原则•计算机基本知识•计算机软硬件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作用与分类•信息安全与计算机安全5. 计算机礼仪与道德规范•了解计算机使用的基本礼仪•培养网络交流的良好习惯•学习计算机道德规范6. 计算机安全意识教育•计算机病毒的种类与防范•网络钓鱼与网络欺诈的防范•密码安全与身份认证•数据备份与恢复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解和演示,介绍计算机文化的重要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讨论法:开展学生与教师及互动,提出问题和解答疑惑。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计算机基本操作和网络礼仪。
4.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安全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计算机文化概述1.课堂导入(10分钟)•列举一些计算机的重要应用领域,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计算机文化概念的引入(15分钟)•介绍计算机文化的定义、内涵和核心价值观。
3.计算机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15分钟)•讲解计算机文化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计算机文化的核心价值观(20分钟)•分析计算机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开放、自由、共享等。
5.总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计算机文化重要性的短文。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设计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设计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从电子管计算机到集成电路计算机,再到现在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改变。
1.2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定义,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介绍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部分,以及二进制的概念。
第二章:计算机操作系统2.1 操作系统的概念与功能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定义、作用和功能。
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如资源管理、进程管理、文件管理、用户接口等。
2.2 常见操作系统简介让学生了解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macOS等。
介绍这些操作系统的特点、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基础3.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与分类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如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等,以及网络拓扑结构。
3.2 Internet的基本概念与应用让学生了解Internet的定义、发展历史和应用领域。
介绍Internet的基本组成部分,如IP地址、域名、协议等,以及常见的网络应用,如电子邮件、浏览器、即时通讯等。
第四章:文字处理软件4.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让学生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如创建文档、编辑文本、设置格式等。
介绍常见的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Word、WPS Office等。
4.2 文字处理软件的高级应用让学生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高级功能,如插入图片、表格、公式等。
介绍如何利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排版和打印。
第五章:电子表格软件5.1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让学生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如创建表格、输入数据、单元格格式设置等。
介绍常见的电子表格软件,如Microsoft Excel、WPS表格等。
5.2 电子表格软件的高级应用让学生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高级功能,如数据排序、筛选、公式函数等。
介绍如何利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设计
动填充快速输入“学号”列的具体数据。 果图——全程指导
2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1:Excel—数据输入
【任务描述】
通过数据有效性的设置,实现 “职务”列教 师 阐 述 任 务 要 学生明确任务 要求
的具体数据 通过下 拉列表 选择输入 ;基本 求 , 通过 课件 演 示及完成效果 工资的输入范围限制在 2000-5000,如果超任务完成效果图 出则显示“请重新输入”的错误提示。
2. 能够利用数据有效性限
3. 掌握数据有效性的设置
队协作的能力。
制输入的数据。
方法。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Excel—数据输入》是《计算机文化 重点:1.不同数据类型的输入方法与技巧
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中 Excel 部分的重点内
教学内容及 容,主要介绍了 Excel 工作表中输入数据的 重点、难点分析 具体方法与技巧。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
教学方法设计 线,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加强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和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融会贯
通的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课件演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 CAI 课件进行辅助
教学手段设计 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通过交互式的练习设计,创设职场体验
与实践的情境,突现学习的主体性,达到与专业融合的目的。
【解决方案】 想一想: 问题:数据有效性的设置方法? 任务 3:设
教师设问——
学生带着问题 仔细
示 范 演示 操作 过 程观看教师示范 演示
— — 随机 学 生 提问
抽取 几 ,大 家
给名——思考讨论——
予评价
个别回答
置数据有 效性 【知识归纳】
计算机文化基础整体设计说课
能力目标
• 办公软件操作、办公信息化处理的工作能力。 • 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的支撑。
知识目标
• 掌握计算机初级操作能力的基本知识。 • 以办公信息化能力培养为重点。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包容心和感恩心。把学生培养成德 才兼备、谦虚谨慎又有开拓精神的青年。 •职业素养的培养。
文档处理能力
使用和管理计 算机软硬件的 能力
项目汇报和演 示能力 利用网络进行 沟通和收集信 息资源能力
企业调研
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分析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使学生具备必需的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能力、网络使用和系统维护能力。 •为后继课程《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成为德才兼备的健康青年。
以职业活动、工作过程为导向选取教学内容,突出实践 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
3.1 内容选取----教学内容
序 号 1 2 3 4 5 6 7 模块(或子模块)名称 认识和管理计算机 使用Word编辑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行政管理制度手册 使用Excel管理立信内部财务数据 使用PowerPoint制作立信宣传演示文稿 使用FrontPage制作立信虚拟会计师事务所 学时 12 14 12 8 10
4.3 项目进度
课时 周次 项目 1 1-12课时 2 3 4 13-26课时 5 6 7 27-38课时 8 9 10 39-46课时 11 制作立信宣 传演示文稿 1.能够制作 生动形象的 演示文稿; 2.能插入图 片与表格等 对象; 3.能够应用 设计模板修 改外观; 4.能够进行 动画效果和 动作设置。 12 47-56课时 13 14 57-64课时 15 16 认识和管理计算 机 1.能正确识别计 算机的常用硬件 组成部件; 2.能熟练地进行 数制转换; 3.能运用计算机 文件管理功能实 现对文件的分类 管理; 4.能进行计算机 系统设置和维护 ; 5.会利用网络搜 集、传送信息。 教师提出任务, 学生通过自主学 习或小组讨论获 取知识,教师检 查知识获取情况 ,制定任务实施 方案,小组实施 任务,教师巡视 指导,检查,评 估。 制作立信行政管理制度 手册 1.能够进行简单文档的 创建、文本录入及保存 ; 2.能够进行字符、段落 的格式化; 3.能够进行图文混排; 4.能够进行长文档排版 ; 5.能够进行打印设置并 打印预览。 管理立信内部财 务数据 1.能够创建、编 辑表格; 2.能够格式化表 格; 3.能够使用公式 和函数计算和统 计; 4.能够对数据进 行排序和分类汇 总; 5.能够创建、编 辑图表。 制作立信虚 拟会计师事 务所 1.能新建、 保存网页; 2.能在网页 中插入文本 、图像; 3.能在网页 中创建超级 链接; 4.能够使用 表格和框架 进行网页布 局。 网络的办公应 用及信息安全 1.能够接入局 域网,并进行 网络设置。 2.能够共享文 件和打印机。 3.能够安装、 升级杀毒软件 ,并进行杀毒 。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设计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设计一、教案概述1. 课程背景: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培养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网络与信息安全、计算机编程基础等。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
2. 实践法:安排上机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讲授20课时,上机实验12课时。
2. 教学进度:第1-4课时:计算机基础知识第5-8课时:操作系统第9-12课时:文字处理软件第13-16课时:电子表格软件第17-20课时:演示文稿软件第21-24课时:网络与信息安全第25-28课时:计算机编程基础第29-32课时:上机实验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占总成绩的30%。
2. 考试成绩: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上机操作考试,占总成绩的70%。
3. 评价方法:采用学生自评、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3. 实验设备:计算机实验室,保证每位学生都有机上操作的机会。
4. 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课外自主学习。
5. 辅导资料:提供历年考试真题、模拟试题等,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应试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教案、课件、案例资料等教学资源。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课件课件.docx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计算机文化基础所属系部:汽车工程系制定人:郝希阳合作人:制定时间:2018.09.14潍坊工程职业学院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代码: 05001学分:4学时:60授课时间:第一学期授课对象:高职一年级课程类型:各专业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 : 无后续课程:数据库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等二、课程目标设计(一)总体目标:我院目前拥有学前教育、机电、会统、化生、经管、语言、信息、建筑、汽车、花卉等 10 个高职教育院系群,其中有 8 个省级特色(品牌)专业、 2 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10 个市级品牌特色及重点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
学院秉承“做精做实,创业创造”的校训精神,坚持“先于企业、高于企业、严于企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围绕提高办学水平“一条主线” ,积极探索创新“SQC”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保证了教学管理服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近年来,各专业群的教学团队在这一目标的驱动下,着力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实效,大幅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
(二)能力目标:通过完成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模块学习,学生能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
学生根据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以及计算机硬件、软件知识,巩固提高计算机操作的基本能力。
通过完成 Windows 操作系统及应用知识模块的学习,学生能了解Windows 发展简史。
根据操作系统的各项操作要求,熟练掌握 Windows的安装、使用,灵活运用 Windows 7,实现对计算机硬件资源设置和管理;实现对计算机中的文件及文件夹的管理。
通过完成文字处理软件软件 Office 2010 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各种文档编排的基本步骤。
根据各种 Office 文档的基本操作和编辑要求,熟练掌握文档、表格和演示文档的排版操作制作,能正确设置各种文档的版面。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教案标题: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文化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计算机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 培养对计算机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计算机文化的定义和内涵;2. 计算机文化的发展历程;3. 计算机文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 如何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的发展历程;3. 如何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文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计算机文化相关的教材和资料;3. 计算机实验室或计算机教室。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计算机文化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计算机文化的兴趣;2. 提问:你们对计算机文化有什么了解?你们认为计算机文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计算机文化的定义和内涵,强调计算机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2. 介绍计算机文化的发展历程,从计算机的起源到现代计算机文化的形成;3. 介绍计算机文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如计算机基本操作、网络安全等。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1. 分发计算机文化相关的案例分析材料,让学生阅读并进行讨论;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计算机文化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3.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点评,促进学生对计算机文化的深入理解。
四、实践操作(30分钟)1. 学生进入计算机实验室或计算机教室,进行实践操作;2. 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的练习,如打字、浏览网页等;3. 引导学生注意网络安全,教授相关的防护知识和技巧。
五、总结与展望(10分钟)1. 学生进行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计算机文化知识和技能;2. 展望未来,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计算机文化,培养对计算机文化的兴趣和热爱;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计算机文化相关的活动和竞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文化的不同方面,如计算机艺术、计算机伦理等;2. 组织学生参观计算机文化相关的展览或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计算机文化,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Basic
(7)地址、位、字节、字、字长的概念
(8)系统软件的概念及组成
(9)常用的应用软件
(10)中央处理器的组成,运算器,控制器的作用
(11)内存储器,RAM,ROM等的特点
(12)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的作用
(13)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14)计算机病毒的特性及类型
(15)计算机病毒的检测与防治等
(2)计算机系统组成及各部分的名称
(3)地址、位、字节、字、字长的概念
(4)指令和程序的概念及其执行过程
(5)系统软件的概念及组成,如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及语言处理程序等
(6)常用的应用软件,如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绘图软件等
(7)微机硬件关系结构
(8)中央处理器
(9)运算器,控制器的作用
(10)内存储器,RAM,ROM及Cache等的作用
(16)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及分类
2、要求熟悉的内容
(1)世界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2)计算机的基本运算,如算术运算、关系运算和逻辑运算
(3)机器数、真值的概念,定点数、浮点数的表示,原码、反码和补码
(4)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5)微机硬件关系结构,三总线结构
(6)外存储器的分类,如软盘存储器,硬盘存储器,光盘存储器等
5、计算机内部的信息表示,包括:
(1)进位计数制概念,数制的转换等
(2)数值型数据的表示,如机器数、真值的概念,定点数、浮点数的表示,原码、反码和补码
(3)字符型数据的表示,ASCII码、BCD码以及汉字的四种编码,输入码、交换码、机内码和字形码的概念及用途
6、计算机系统,包括:
(1)冯.》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计算机文化基础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发展史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电子管计算机到集成电路计算机,再到如今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如量子计算机、等。
1.2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如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讲解硬件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1.3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介绍计算机的软件分类,如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讲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常用操作。
第二章:操作系统及其应用2.1 操作系统的概述讲解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和作用。
介绍常用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macOS等。
2.2 Windows操作系统的应用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布局和基本操作。
介绍文件管理、系统设置、软件安装等常用功能。
2.3 Linux操作系统的应用讲解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优势。
介绍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界面布局和基本操作。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基础3.1 计算机网络的概述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作用。
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
3.2 网络协议及其应用讲解网络协议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TCP/IP协议族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3.3 Internet的应用讲解Internet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介绍浏览器的使用、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搜索引擎的运用等。
第四章: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4.1 文字处理软件概述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常用的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Word、WPS Office等。
4.2 Microsoft Word的基本操作讲解Word界面的布局和基本操作。
介绍文档编辑、格式设置、图片插入等常用功能。
4.3 WPS Office的基本操作讲解WPS Office的特点和优势。
介绍文档编辑、格式设置、图片插入等常用功能。
第五章:电子表格软件的应用5.1 电子表格软件概述讲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定义和作用。
介绍常用的电子表格软件,如Microsoft Excel、WPS表格等。
(完整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案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案一、课程定位在二十一世纪,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的基本技能之一。
《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我院各专业的的公共必修课,它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技能的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熟练的掌握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的基本使用。
使学生在以后学习中,能够熟练的使用计算机这个现代工具,为专业学习服好务。
二、课程总目标本课程在各专业的第一学年开设,该课程通过各个教学坏节,其意目白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WINDOWS和OFFICE这两大软件包的使用。
让学生能够熟练的操作计算机,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将来的工作上能够灵活运用网络这个资源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OFFICE 中的WORD和EXCEL的学习,让学生将来工作能够胜任无纸化办公打下基础。
对PPT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制作简单的幻灯片。
同时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一)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2、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
3、掌握WORD软件中的文件处理和表格处理及相关的技巧使用。
4、掌握EXCEL表格生成基本设置及技巧使用;会计专业的学生要熟练掌握公式、函数及数据分析。
其他专业顷这块知识作为了解。
5、了解PPT的制作(二)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达到盲打,每分钟能够打60个字左右。
2、能够掌握操作系对磁盘、文件管理和具有计算机对病毒防护的安全意视。
3、能够运用WORD,处理公函文件、办公中相关的表格、制作目录。
4、能够运用EXCEL制作常规表格、统计表格及图表。
5、对会计专业学生要求掌握EXCEL的数据分析功来生成相关财务报及统计报表。
6、能够运用POWERPOINT 制作简单的PPT(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2、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意识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三、重点、难点章节及内容本课程教材采用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作为教学参考书。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掌握制表位的使用
掌握页面边框的设置
掌握文档的打印输出
1、讲解、演示上机练习:
2、单项训练:
3、作品点评:问题作品点评和优秀作品交流。
4、指导学生完成编写项目实现报告。
制作求职简历
5、
制作宣传单
能制作风格多样的宣传单或各式板报
熟练进行文档的格式化操作;
熟练设置分栏;
能够插入图片、设置项目符号和编号。
7.具备对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的能力。
8.具备能较好的与客户及制作人员交流沟通的能力。
本课程以真实的工作流程的编制为载体,以项目带动内容,使学生针对具体工作流程任务全面掌握:
(1)使学生从习惯思维中解脱出来,引导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着重训练学生对项目的分析、观察、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
数学试卷制作
9、
毕业论文制作
能够运用所学的Word知识制作丰富多彩并具有个性化的作品。
掌握Word文档属性的设置
掌握样式的创建和使用
掌握多级符号的创建和应用
理解图表的自动编号及图表目录的创建
掌握分节符的应用
掌握页眉和页脚的创建
掌握修订和批注的创建和编辑
掌握文档目录的创建掌握页面背景的设置
1、讲解、演示上机练习:
能够实现数据的按条件筛选操作。
熟练掌握计算公式的编辑和应用;
掌握函数插入和应用方法;
会进行自动填充操作;
掌握数据自动求和操作;
熟练掌握数据排序、筛选操作;
会进行工作表区域保护操作。
掌握冻结窗口的应用
熟悉数组公式的使用
熟悉用VBA程序编写宏代码
掌握图表的创建
1、讲解、演示上机练习: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3. 熟悉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4. 学会使用常用办公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和演示软件。
5.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1 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1.2 个人计算机的普及1.3 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2.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2.1 计算机的定义2.2 计算机的分类2.3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3.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3.1 硬件系统3.1.1 中央处理器(CPU)3.1.2 存储器3.1.3 输入输出设备3.2 软件系统3.2.1 系统软件3.2.2 应用软件4.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4.1 操作系统的概念4.2 常见操作系统的介绍4.3 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5. 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5.1 文字处理软件5.2 表格处理软件5.3 演示软件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实践法:上机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计算机的使用。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足够的计算机设备。
2. 网络环境:校园网覆盖教学区域,保证教学资源的共享。
3. 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办公软件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实践操作:上机操作考试成绩。
3. 期末考试:理论知识考试成绩。
4. 综合评价:结合平时成绩、实践操作和期末考试成绩,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
2. 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收集相关的在线教程、视频教程,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设计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设计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概述介绍计算机的定义、发展历程、功能和应用领域讲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1.2 计算机系统讲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CPU、内存、硬盘等介绍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1.3 计算机的数制和编码讲解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的概念和转换方法介绍ASCII编码和Uni编码第二章:Windows操作系统2.1 操作系统概述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分类介绍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点和版本2.2 Windows基本操作讲解桌面环境、窗口操作、文件管理等基本操作介绍快捷键的使用和系统设置2.3 资源管理器的使用讲解资源管理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介绍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方法,包括创建、复制、移动、删除等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3.1 Word 2010概述讲解Word 2010的启动和退出,界面布局和功能介绍介绍Word 2010的基本操作,包括输入、编辑、保存等3.2 文档编辑与格式设置讲解文本的编辑、字体和段落的格式设置介绍页面布局、页眉页脚、页码等设置方法3.3 图文混排和表格制作讲解插入图片、形状、SmartArt等对象的方法介绍表格的制作和编辑技巧第四章: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104.1 Excel 2010概述讲解Excel 2010的启动和退出,界面布局和功能介绍介绍Excel 2010的基本操作,包括单元格编辑、数据输入等4.2 单元格格式设置与数据管理讲解单元格的格式设置,包括字体、颜色、边框等介绍单元格的数据验证和条件格式设置4.3 公式和函数的应用讲解公式的输入和编辑方法介绍常用函数的使用,包括SUM、AVERAGE、COUNT等第五章: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20105.1 PowerPoint 2010概述讲解PowerPoint 2010的启动和退出,界面布局和功能介绍介绍PowerPoint 2010的基本操作,包括幻灯片的插入、编辑等5.2 幻灯片设计讲解幻灯片的布局选择和设计原则介绍幻灯片的动画效果和切换效果设置5.3 演示文稿的播放和放映讲解演示文稿的保存和退出方法介绍演示文稿的放映技巧和备注添加第六章:计算机网络基础6.1 计算机网络概述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介绍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和网络协议6.2 Internet的基本使用讲解浏览器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技巧介绍搜索引擎的使用和网络资源的方法6.3 电子邮件的使用讲解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方法第七章:常用软件与工具7.1 压缩软件WinRAR的使用讲解压缩文件的方法和步骤介绍解压文件的操作和压缩格式的选择7.2 杀毒软件的使用讲解杀毒软件的安装和更新方法介绍病毒查杀和系统防护的操作7.3 截图工具和文本编辑工具的使用讲解截图工具的快捷键和操作方法介绍文本编辑工具的语法高亮和代码格式化功能第八章:数据库基础8.1 数据库概述讲解数据库的定义、发展和分类介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作用和常用软件8.2 Access 2010的基本操作讲解Access 2010的启动和界面布局介绍创建数据库、表、查询和报表的方法8.3 数据库的应用讲解数据库的设计原则和步骤介绍数据库的导入导出和数据备份与恢复第九章:程序设计基础9.1 程序设计语言概述讲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和发展介绍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和语法规则9.2 C语言入门讲解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语法结构介绍C语言的简单输入输出和控制流程9.3 算法与逻辑讲解算法的定义和特性介绍常见的排序和查找算法及其实现第十章:计算机安全与道德10.1 计算机安全讲解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和网络安全防范措施介绍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加密的方法10.2 计算机伦理与法律讲解计算机伦理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介绍计算机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知识产权保护10.3 信息技术与可持续发展讲解信息技术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介绍可持续发展与信息技术的相互关系和责任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计算机的数制和编码数制转换: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的相互转换是计算机科学中的基础,学生需要熟练掌握。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整体课程设计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整体课程设计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一、管理信息课程名称:《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制定时间:2010年9月所属分院:石油化工学院制定人:二、基本信息学分:课程类型:计算机基础课程学时:72 先修课程:无授课对象:新入学中高职学生后续课程:专业课程三、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1)能力目标总体能力目标:能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能够熟练使用WORD 文字处理软件对文档进行排版和制作常见的报刊、杂志插页等;会利用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操作;能利用POWER POINT 幻灯片制作软件进行一般演示文稿的制作;会使用常用的网络工具。
单项能力目标:1) 会下载并安装所需常用软件;2) 能熟练使用键盘进行中英文输入;3) 能对WindowsXP操作系统下的计算机进行适当管理和设置;4) 会用画图程序、计算器、写字板等实用工具;5)会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管理;6) 会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一般文稿的编写;7) 能制作多变、美观的多媒体文档;8) 能利用表格处理软件进行数据的编辑和处理;9) 能设计一些产品介绍、课件、宣传广告等演示文稿;10) 能在软硬件均具备的条件下,快速连入网络;11) 会在网络上浏览网页及查找有用信息;12) 会在网上进行即时通信及上传、下载文件;(2) 知识目标1) 掌握启动和关闭计算机的方法;2) 熟悉键盘的组成和键位分布,在此基础上掌握打字要领;3) 掌握常用的汉字输入方法;4) 掌握对WindowsXP的基本操作,文件管理、程序管理及控制面板设备管理等;5) 掌握WindowsXP其他工具如画图程序和计算器的使用;6) 了解拨号上网及其它一些上网的基本方法;7) 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及其他一些网络的基本操作;8) 掌握对文档的基本操作与格式化;9) 掌握在Word中对表格的处理方法及图文操作;10) 掌握利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如公式计算、排序等;11) 掌握制作图表和统计报表的方法;12) 掌握幻灯片制作的方法和技巧;13) 了解常用软件的使用。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匡助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文化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文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计算机文化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以及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计算机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 掌握计算机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了解计算机文化的发展历程;- 理解计算机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文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2. 计算机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3. 计算机文化的发展历程;4. 计算机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 导入(10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计算机文化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计算机文化的兴趣。
2. 讲解计算机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15分钟)- 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计算机文化的定义和为什么计算机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 探讨计算机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计算机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4. 分析计算机文化的发展历程(20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计算机文化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思量计算机文化的演变和影响。
5. 讨论计算机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20分钟)- 将学生再次分组,每组讨论计算机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6. 总结和评价(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评价。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2. 图片和视频资源:计算机文化相关的图片和视频;3. 教材和参考书籍:计算机文化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4. 小组讨论工具:小组讨论的记录和展示工具。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设计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设计第一章:计算机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原理。
3. 理解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电子管计算机到集成电路计算机再到现代计算机。
2.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的特性。
3. 计算机的组成原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4. 计算机的分类:按规模、按性能、按用途。
5.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信息处理、工业控制、网络通信、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和组成原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 采用互动教学法,让学生提问、讨论计算机的相关知识。
教学评价:2.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操作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掌握常用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3. 理解操作系统的运行原理。
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的作用。
2. 常用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Windows、Linux、macOS。
3. 操作系统的运行原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特点和使用方法。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实际操作操作系统,了解其运行原理。
3. 采用互动教学法,让学生提问、讨论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
教学评价:2.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对操作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功能。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
3.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协议和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硬件设备、软件设备、通信协议。
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4. 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协议:TCP/IP、、FTP等。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认识。
2、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帮助学生熟练掌握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控制面板的使用等。
4、让学生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如 Word)进行简单的文档编辑和排版。
5、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为后续的计算机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各部分的功能和软件的分类。
(2)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3)Word 软件的常用功能,如字体设置、段落排版等。
2、难点(1)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
(2)掌握不同软件之间的协作和数据交换。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操作方法。
3、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现代计算机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案例,如智能手机、电脑游戏、在线学习平台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程度,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计算机文化基础。
2、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约 20 分钟)(1)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第一代计算机到现代计算机的演变,介绍每个阶段计算机的特点和主要技术突破。
(2)阐述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人工智能等,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3、计算机系统组成(约 30 分钟)(1)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内存、硬盘等)、输入设备(键盘、鼠标等)、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等),讲解它们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讲解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等)和应用软件(办公软件、游戏软件等),让学生理解软件在计算机运行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计算机文化基础所属系部:汽车工程系制定人:郝希阳合作人:制定时间:2018.09.14潍坊工程职业学院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目标设计(一)总体目标:我院目前拥有学前教育、机电、会统、化生、经管、语言、信息、建筑、汽车、花卉等10个高职教育院系群,其中有8 个省级特色(品牌)专业、2 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10个市级品牌特色及重点专业、2 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
学院秉承“做精做实,创业创造”的校训精神,坚持“先于企业、高于企业、严于企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围绕提高办学水平“一条主线” ,积极探索创新“ SQC”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保证了教学管理服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近年来,各专业群的教学团队在这一目标的驱动下,着力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实效,大幅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
(二)能力目标:通过完成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模块学习,学生能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
学生根据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以及计算机硬件、软件知识,巩固提高计算机操作的基本能力。
通过完成Windows 操作系统及应用知识模块的学习,学生能了解Windows发展简史。
根据操作系统的各项操作要求,熟练掌握Windows的安装、使用,灵活运用Windows 7,实现对计算机硬件资源设置和管理;实现对计算机中的文件及文件夹的管理。
通过完成文字处理软件软件Office 2010 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各种文档编排的基本步骤。
根据各种Office 文档的基本操作和编辑要求,熟练掌握文档、表格和演示文档的排版操作制作,能正确设置各种文档的版面。
通过完成局域网与Internet 模块的学习,学生能了解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掌握Internet 的基本概念及基于Internet 的应用,掌握基本计算机安全知识。
(三)知识目标:本课程以真实的工作流程的编制为载体,以项目带动内容,使学生针对具体工作流程任务全面掌握:(1)知道个人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了解个人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4)掌握计算机基本组成及拆装、局域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和微机系统的简单维护;(5)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Windows 7 的基本操作和应用;(6)了解汉字输人的常用方法,熟练掌握一种汉字( 键盘) 输人方法;(7)掌握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Word 2010 的基本操作和应用;(8)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Excel 2010 的基本操作和应用;(9)掌握演示文稿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PowerPoint 2010 的基本操作和应用;(10)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Internet 的初步知识,掌握Internet 的基本应用;(11)了解计算机病毒防治和多媒体计算机的常识,熟悉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四)素质目标:(1) 提高学生计算机的防病毒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2)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利用书籍或网络获得相关信息。
(3)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网络资源应用的能力及应用网络资源进行沟通的能力。
(5)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职业行为:正确做事,做正确的事。
(6)培养学生保持团结协作精神,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达成目标。
(7)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能够创造性地实现能力迁移。
(8)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对项目的分析、观察、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
三、课程内容设计:四、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五、课程进程表六、第一节课梗概(一)常用道到的例子学生会因为熟悉有印象而感到有兴趣就有信心做好。
先告知学生本课程的安排及重要性,告知学生本课程的总体安排、教材的处理,上课的方式、明确教学目标——实现作品中的效果。
展示前几届学生的作品、鼓励学生只要用心,完全可以达到目标。
介绍几个优秀的网站及计算机信息技术学习方式和以后的就业方向。
(二)考核方式第一次上课时主要告知学生每次课都很重要,期末课程设计时要用到的就是每节课的作品,按时按量完成后,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就是一个大作品。
每次课都是若干小作品,一次完成时及格,全部完成时良好。
想要优秀的同学,除了数量上的要求之外,还要求质量(演示作品的一个延伸)(三)进入主题本次课程的项目是进行键盘和指法的练习,主要是练习一篇文章的快速输入,并且高质量完成,其中包括对各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训练。
七、考核方案(一)教学过程评价《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从第一堂课就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值得指出的是“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模块,真正实现了过程性考核;提供设计精美的电子教案,详细的课程设计资料,丰富全面的课程实践指导;为个性化的教与学提供了条件。
二)集中实训评价(可参照以下表格进行评价)三)期末考核评价期末学生统一上机考试,由山东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山东省普通高校计算机教学考试系统》直接电脑阅卷并评分。
(四)课程成绩形成方式课程注重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突出过程考核,注重能力考核。
客观地检查与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与创新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基础课的期末成绩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平时成绩(10%)、期中成绩(40%)、期末机考成绩(50%)。
平时成绩是结合学生在整个学期内的出勤表现及上课表现来进行评定;期中成绩由模拟考试成绩来进行评定;机考在期末由山东省教育厅统一组织,体现知识掌握的综合性、设计性。
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八、教学材料(一)推荐教材山东省教育厅组编,《计算机文化基础》高职高专版第十版,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4 年6 月。
(二)教学参考资料1.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宋清龙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三版。
《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枚林志英赵重敏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课程网站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原潍坊教育学院)计算机文化基础精品课程网站/3、其他网站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网站/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文化基础》精品课网站ttp:///dept/yzk/whjc/(三)所需仪器设备、教学软件“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全部教学过程均在机房进行,学生每人一机,并通过局域网与教师机相联。
先进的设备条件,完全可以满足教学的各种要求。
配备全套多媒体教学系统:每个机房均安装有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学时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可进行广播教学、个别辅导、学生演示、文件传送等师生交互活动。
连接互联网:为学生浏览信息、下载资料、网上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各个计算机实验实训室,分别安装有Windows 7 操作系统、Office2010办公系统和相关实验素材。
九、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附:课程整体设计体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如果单凭课堂讲解和演示操作来教学,学生只是去记忆一些理论知识和操作的方法步骤,很难有好的教学效果。
因为这门课内容丰富广泛而授课学时一般都少之又少,想依靠课堂掌握所有的东西是根本不可能的,这就要求老师指导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基于此,首先应该在课堂上把老师和学生都解放出来,在符合学校规范的条条框框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尽可能的跳出课本上繁多的内容,设计一些相关“案例”,这些案例就是旨在让学生接触实际问题,并培养其解决问题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例如在讲解Word文字处理软件时,在课堂上完全不需要面面俱到,事实上即便老师能把Word中的所有操作一一展示,学生也不可能做到一一记忆。
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该软件制作一篇精美的文档或格式比较完善的论文等,在现场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了解到Word中的基本功能和一般操作方法,也就是首先了解了这个软件可以用来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随后可以设计一些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上机实践,这个实践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Word并运用它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真正对知识进行消化吸收的过程。
这样整个环节下来,学生已经能对Word这个软件的应用掌握的比较熟练。
充分利用实验课程巩固知识实验课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锻炼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的实践课程,所以,要充分重视实验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设计好有效的实验内容,可以设计一些“案例”引导学生去完成,比如在word 上机实验课上可以让学生设计一篇以“自我介绍”为内容的文档并给以明确的要求(如插人照片,水印效果,把自己的简历以表格的形式给出等),内容越丰富、界面越美观越好,这样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已经差不多把word 中的基本功能熟悉了一遍。
由于实验课时非常有限,也就弥足珍贵,因此教师在实验课前一定要注意与学生就实验内容进行很好的沟通,让学生事先明白每一次实验课的目的和意义,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并在课前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和准备工作,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完成实验内容,这样能充分利用实验课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师队伍的建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在大学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基本上是各个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所以,一般也是由一个教师队伍共同承担这门课程的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优势,集思广益,大家一起探讨和研究如何让这门课程上的更好,在授课内容、课件的设计以及实验课程内容的设计上都可以融合大家的意见,每学期都共同制定出一份高质量的课件和实验计划供所有教师参考。
其次,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淘汰率高,因此,只有不断地加强对教学师资的培训,不断地吸取现代化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出创新性的工作;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教学以教师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教师为本不仅是尊师重教,依靠教师搞好教学,而且要培养教师,不断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
另外,还可以考虑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主动的不断学习以提高自己并探索尝试好的教育手段和模式。
欢迎下载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