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习惯培养目标及方法

合集下载

幼儿各年龄段特点及指导方案

幼儿各年龄段特点及指导方案

幼儿是指3岁至6岁之间的孩子,这个年龄段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孩子个性和能力开始发展的关键时期。

下面将根据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提供一些建议的指导方案。

3岁幼儿:在3岁的时候,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意愿和决策能力,但还不够成熟。

他们开始表现出自主性和独立性,但仍然需要大人的指导和支持。

以下是针对3岁幼儿的指导方案:1.提供安全环境:3岁幼儿仍然很小,他们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来探索和学习。

确保房间里没有尖锐的物体,锁好危险的柜子,保持干净的环境。

2.建立日常规律:为3岁幼儿制定日常规律,包括饮食、睡眠和活动时间。

这样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

3.鼓励自主行为:提供适当的选择给3岁幼儿,让他们有机会做决策。

例如,你可以问他们想要穿哪件衣服,或者在玩具柜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玩具。

4.规定明确的规则:制定规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让3岁幼儿明白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

4岁幼儿:4岁是幼儿教育中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学习和语言发展进展迅速。

以下是针对4岁幼儿的指导方案:1.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给4岁幼儿提供各种丰富的学习材料,包括拼图、画画用具、字母卡片等。

鼓励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和操作学习。

2.培养社交技能:4岁幼儿开始展现出一定的社交能力,但还需要指导。

为他们提供与其他孩子互动的机会,鼓励他们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

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4岁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自己穿衣、饭后刷牙、整理玩具等。

建立一个清晰的日常生活规划并保持一定的纪律。

4.鼓励创造性思维:给予4岁幼儿许多刺激他们思维的机会,如解决问题、制作手工艺品和进行角色扮演等。

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5岁幼儿:在5岁时,孩子开始进入学前教育的最后一年,他们对学习更有兴趣和动力。

以下是针对5岁幼儿的指导方案:1.提供适应其认知水平的学习活动:根据5岁幼儿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活动。

如数学游戏、字母认知、书写等。

幼儿园各年龄阶段培养目标

幼儿园各年龄阶段培养目标

幼儿园各年龄阶段培养目标小班第一学期培养目标1、愿意上幼儿园,喜欢老师、班级和同伴。

2、学会用调羹进餐、用杯子喝水,愿意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3、能自己洗手,懂得饭前、便后要洗手,饭后漱口擦嘴,初步具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4、能安静入睡,在老师鼓励下学习穿脱简单衣物.5、日常生活中体验亲人、老师对自己的爱,产生爱父母、爱老师的情感。

6、能用简单的礼貌用语,有与人交往的愿望.7、能初步安静地听老师和同伴说话,听懂简单的语言指令,并按指令行动,基本听懂普通话。

8、学习浅显、简短的儿歌与故事,初步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

9、在日常操作活动中,能在老师引导下进行数数、排序、对应、比较等活动。

10、能用正确的姿势和自然的声音歌唱.11、认识常见颜色,对色彩感兴趣,愿意选用自己喜爱的颜色作画。

12、对泥工与手工活动感兴趣,运用撕、折、贴等方法自由地表现熟悉物体的粗略特征,学习塑造简单的物品.13、学习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并能学习控制自己的动作和行为,有一定的安全意识。

14、在自由摆弄、随心操作中,初步获得愉悦的心情,体验游戏活动的乐趣。

15、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喜欢操作摆弄玩具,模仿日常生活中成人生活、劳动的片段动作。

小班第二学期培养目标1、对集体生活环境有安全感,保持愉快的情绪。

2、有独立做事的愿望,学习正确的洗手、穿脱衣物,自己用餐、喝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能接受成人的建议和指示,知道遵守集体生活中的基本常规,体验老师、同伴共处的快乐。

4、会主动招呼熟悉的人,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在成人启发下能帮助别人.5、在日常生活中能与同伴分享玩具和图书,逐步养成收拾玩具和整理图书的习惯。

6、了解身体主要部分的简单功能,知道避开日常生活中的危险,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7、能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和探索活动,结合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

8、喜欢观察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尝试多途径收集信息,乐意交流与分享.9、喜欢亲近大自然,通过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不同物品,尝试对其进行分类、对应、排序等,发现其差异。

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教育方法

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教育方法

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教育方法幼儿教育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教育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幼儿教育中,不同阶段的幼儿需要不同的培养方式和方法,这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幼儿全方位的发展。

下面,我们来看看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教育方法。

1. 0-2岁幼儿的教育方法0-2岁幼儿是非常特殊的阶段。

他们正在经历一系列的成长过程,包括肢体协调能力的发展、语言理解的提高、情感认知的建立等等。

在这个阶段,幼儿需要尽可能多的接触周围环境,感受事物的质感、形状、颜色等等。

父母和老师需要通过主动交流、情景模拟、亲子互动等方式来与孩子互动,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幼儿的呵护和保护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要用身体语言去传递温暖与关爱。

2. 3-5岁幼儿的教育方法在3-5岁幼儿的教育中,幼儿开始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

在这个阶段,幼儿需要在参加一些开放性的学习活动的同时,逐渐建立自己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性。

比如,给幼儿提供一些适当的素材和玩具,让孩子在自由玩耍的同时发掘自己的创意,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 6-9岁幼儿的教育方法6-9岁幼儿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学龄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学习能力、认识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因此,幼儿教育要注重学科知识的教育。

比如,在小学阶段,可以通过建立数学、语文、英语等基础学科课程,帮助幼儿逐渐掌握不同学科知识,通过“问答模式”和“团队合作活动”等形式,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逻辑推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4. 10-12岁幼儿的教育方法在10-12岁的阶段,幼儿正处于知识输入和学习方法学习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教育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方法,通过训练幼儿的记忆、思维、分析和判断能力,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也要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与人相处的积极心态,注重以文化与美育相结合的多元化教育。

总之,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教育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只有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的全方位发展,才能对其今后的成长生活产生最大的正面影响。

各年龄段儿童健康目标

各年龄段儿童健康目标

幼儿园各年龄阶段目标一、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小班:1.了解盥洗的顺序,初步掌握洗手、刷牙的基本方法;学习穿脱衣服;会使用手帕或纸巾;坐、站、行睡的姿势正确;能及时排便;有良好的作息习惯。

2.进餐时保持愉快的情绪,愿意独立进餐;认识最常见的食物,爱吃各种食物,主动饮水。

3.了解身体的外形结构,认识并学习保护五官;能积极配合疾病预防与治疗。

4.知道过马路、乘坐交通工具、玩大型运动器械时要注意安全,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

5.知道自己的性别。

6.喜欢并愿意参加体育活动;能自然地走、跑、跳、爬、投掷;学习听口令和信号作出相应的动作;玩滑梯、攀登架、转椅等大型体育活动器械时能注意安全;能合作收拾小型体育器材。

中班:1.初步学会穿脱衣服、整理衣服;学习整理活动用具,能保持玩具清洁;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2.结合品尝经验,进一步认识各类常见食物,爱吃各类食物的同时,懂得要科学合理地进食,逐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进一步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逐步形成接受疾病预防与治疗的积极态度和行为;在成人帮助下学习处理常见外伤的最简单的方法,指导快乐有益于健康。

4.知道有关安全标志,能够在成人提醒下遵守交通规则;不接触危险物品;遇到危险时能告诉成人,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5.愿与父母分床而眠。

6.喜欢并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能听信号按节奏协调地走和跑;能按要求跳、投掷、抛接,能左右手拍球;能随音乐节奏做徒手操和轻器械操;能注意活动中的安全与合作,爱护公物,能及时收拾小型体育器材。

大班:1.保持个人卫生,关心周围环境的卫生;进一步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初步理解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身体需要各种营养;会使用筷子;进一步养成独立进餐的习惯。

3.进一步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及重要功能,并懂得简单的保护方法;了解有关预防龋齿及换牙的知识;注意用眼卫生。

4.获得应付意外事故(如火灾、雷击、地震、台风等)的常识,具有粗浅的求生技能。

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教育方式

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教育方式

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教育方式教育是孩子成长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环。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由于身心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本文将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和高中几个年龄段,讨论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教育方式。

一、幼儿园阶段幼儿园是孩子开始接触学习和社交的重要阶段。

在幼儿园,教育应以玩乐为主,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基本生活技能。

幼儿园应提供足够的游戏和互动环境,让孩子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同时,教师应通过各种游戏和绘本等形式,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小学阶段小学阶段是孩子正式开始学习知识的阶段。

在小学,教育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师应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实例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点。

此外,小学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数学思维,通过课外读物和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初中阶段初中阶段是孩子进入青春期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时期。

在初中,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学习知识。

同时,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迅速,教育也要注重他们的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和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四、高中阶段高中阶段是孩子为进入大学做准备的关键时期。

在高中,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综合素质。

教师应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学科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和心理问题,教育也应注重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规划指导。

总结而言,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教育方式应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和需求来确定。

教育应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学科知识和综合素质,同时重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

孩子各个年龄阶段应该做的事

孩子各个年龄阶段应该做的事

孩子各个年龄阶段应该做的事孩子成长过程中,各个年龄阶段需要做的事情是不同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幼儿期、学龄前期和学龄期。

一、幼儿期(1-3岁)1. 1.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幼儿期,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不够强,需要家长的照顾和帮助。

因此,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

比如,每天定时起床、吃饭、睡觉等。

还要教育孩子保持个人卫生,如勤洗手、刷牙等。

这些习惯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能让他们养成自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 1.2 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在幼儿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正在逐步发展。

家长应该多与孩子交流,鼓励他们说话、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心,同时也有利于他们后续学习的发展。

3. 1.3 培养社交能力幼儿期是孩子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家长应该带孩子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如幼儿园、亲子活动等,让他们学会与人交往、分享和合作。

这对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学龄前期(4-6岁)4. 2.1 阅读启蒙教育在学龄前期,孩子开始接触文字和故事书。

家长可以给孩子讲故事、读书,引导他们对知识产生兴趣。

也可以让孩子自己翻阅图书,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想象力。

这对于孩子后续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5. 2.2 培养艺术素养学龄前期是孩子艺术素养发展的黄金时期。

家长可以带孩子去美术馆、音乐厅等场所参观展览和演出,让他们接触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

也可以让孩子学习一些基本的艺术技能,如绘画、音乐等。

这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6. 2.3 锻炼身体素质学龄前期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来促进身体的健康成长。

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户外运动场或健身房进行各种运动项目,如跑步、游泳、球类运动等。

这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三、学龄期(7-18岁)7. 3.1 提高学习成绩进入学龄期后,孩子的学习任务变得更加繁重。

培养孩子的四个阶段

培养孩子的四个阶段

培养孩子的四个阶段孩子的培养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均不相同。

第一阶段:培养孩子的认知与兴趣。

(0——15岁)一、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认知与兴趣。

在每个人的求学生涯和人生旅程中,学习都是必不可少的。

学习除了死记硬背以外,理解记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而理解记忆需要书面知识现实化,这种现实化需要一个具体的实物作为媒介。

每一个知识点的媒介都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具体的要求,具体需要的时候,会自主从头脑中提取认知领域中最熟悉最相关的实物作为媒介。

很多家长都知道最有效的学习动力就是兴趣,因为好学者不如乐学者。

而孩子的兴趣不是说干得多了就成为了兴趣,很多家长给孩子报的兴趣班那并不是孩子的兴趣,充其量只是一个技能而已;真正的兴趣是可以让人非常高兴的自主要求的废寝忘食地完成或者学习的内容,这个兴趣是什么都有可能,如果学生对于社会没有良好的不断增加的认知,那么他的兴趣一般是电子产品或相对低端的兴趣(如打架、赌博等)。

二、怎么样培养孩子的认知与兴趣。

培养孩子的认知需要家长不断地参与和努力,可以说这是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家长需要参与的最耗费心力和时间的一步。

培养孩子的认知需要不断的不厌其烦的告诉孩子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还要说为什么是这样的,不断带着孩子接触不同的事物并讲解这些事物;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会在孩子读小学之后遇到很多自己已经讲不明白的问题,不要怕讲不明白,每个人的知识都是有限的,这个时候引导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就好(开始的时候家长陪同孩子一起找答案;家长逐渐减少参与,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这本来就是培养孩子的一条必经之路,如果家长什么都会都讲了,孩子还哪有自我成长的空间呢。

兴趣是在学生不断自主寻求认知的时候逐渐激发出来的,所以培养兴趣的前提是培养认知,培养兴趣的需求是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因为自主寻求认知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和自主空间。

在孩子自主寻求认知的时候,无论做的事情看上去有多么的无厘头或不可理喻都不能打断和批评,只能鼓励,因为这是他成长的必经之路。

幼儿园各年龄阶段发展目标

幼儿园各年龄阶段发展目标
3、能肩上挥臂投掷小沙包、飞镖等轻物。
4、能在宽20厘米、高30厘米的平衡木(或斜坡)上走;能原地自转至少3圈不跌倒。
5、能钻过60厘米高的绳子。
6、能手、脚着地(垫)协调地向前爬。能手脚协调、熟练地在攀登架(网)上爬上爬下,或从架(网)的一侧爬越至另一侧,能爬高不少于1米。
7、能听各种口令和信号做出相应的动作;能随音乐节奏做徒手操和轻器械操。
4、知道幼儿园主要工作人员的名称,初步了解他们的工作与自己的关系。






1、学习使用日常礼貌用语。
2、初步懂得并遵守一日生活中的各项规则。
3、学习在公共场合遵守规则;爱护物品。
4、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5、愿意参加角色游戏,初步了解角色之间关系。
1、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2、了解社会生活中的最基本的规则。
6、知道不跟陌生人走。




1、能按节奏上、下肢协调地走和跑,能听信号变速走、变速跑;能快跑20米,能走跑交替(或慢跑)200米左右;能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
2、能原地自然地连续纵跳用手触物(物体离幼儿举起手臂时的指尖约20厘米左右);能双脚熟练地向前跳或双脚在直线两侧行进跳;能立定跳远,跳距不少于30厘米。
6、能比较事物的不同点。掌握根据一个或两个特征从一组物体中挑选出所需物体,并归为一类的分类方法。
7、掌握通过目测等简单方法,比较物体的数量的差别。能用简单的句子描述事物的特征或自己的发现,与同伴、教师交流。
8、学习使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科技产品的简单方法,参与简单的制作活动。






1、愿意参加绘画活动,大胆作画,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各年龄段的教育方法

各年龄段的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是指通过特定的方式和手段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和学习需求,因此需要采用相应的教育方法。

下面将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介绍各年龄段的教育方法。

幼儿教育(3-6岁):幼儿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教育方法上,应强调游戏和互动性。

幼儿喜欢通过玩耍、模仿和观察学习,因此教师应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创设具体的情景和角色,引发幼儿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社交能力。

小学教育(6-12岁):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

教育方法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

因此,教师应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小学生发展较为迅速,学习兴趣也容易变化,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中学教育(12-15岁):中学教育是学生认知能力和自主性进一步发展的阶段。

在教育方法上,教师应采用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探索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

同时,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存在身心上的变化和心理问题,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适当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高中教育(15-18岁):高中教育是学生成长为社会成员的关键阶段。

在教育方法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采用项目式学习方法,让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高中生面临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压力,教育方法应注重职业指导和个性发展,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选择。

总的来说,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发展任务和学习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教育方法应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社交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全面发展。

各年龄段婴幼儿的发育特征及教养策略

各年龄段婴幼儿的发育特征及教养策略

婴幼儿的发育特征和教养策略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来进行划分和讨论。

下面以出生后的头三岁为划分依据,分别介绍各年龄段婴幼儿的发育特征及相应的教养策略。

第一年龄段:出生至1岁发育特征:1.大部分时间花在睡觉、进食和排泄上。

2.视觉和听觉能力逐渐发展,开始对周围环境感兴趣。

3.开始学习基本的运动技能,如抬头、翻身、爬行等。

4.通过模仿和触摸学习认知。

5.喜欢通过发声表达情感和需求。

教养策略:1.提供安全、舒适和刺激的环境。

2.与宝宝保持亲密的接触和眼神交流,有助于建立感情和语言发展。

3.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习惯。

4.给予适当的自由,让宝宝自己探索和亲自参与。

5.鼓励宝宝通过表情、声音和触摸与周围环境互动。

第二年龄段:1岁至2岁发育特征:1.学习走路并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开始发展精细动作。

2.语言能力逐渐发展,能够说出几个简单的词语。

3.开始发展社交能力,懂得分享和与他人合作。

4.兴趣范围扩大,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

5.开始形成自我意识,表现出坚持自己意愿的倾向。

教养策略:1.提供安全、宽敞的环境,鼓励宝宝大胆探索和尝试新事物。

2.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刺激,与宝宝进行有意义的交流。

3.鼓励宝宝自己尝试穿脱衣服,吃饭等生活技能,培养自理能力。

4.制定简单明确的规则和界限,培养宝宝的自律能力。

5.提供适当的社交机会,鼓励宝宝与其他孩子互动和分享玩具。

第三年龄段:2岁至3岁发育特征:1.运动能力进一步发展,可以奔跑、跳跃等。

2.语言能力进一步加强,可以说出简单的句子。

3.逐渐理解社会规则和行为准则。

4.开始形成独立意识,表现出自主性和相对的顽固性。

5.对周围世界更加好奇,喜欢提问和探索。

教养策略:1.提供安全、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和活动,促进宝宝体力和认知发展。

2.鼓励宝宝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培养沟通能力。

3.给予宝宝适当的选择权,帮助他们发展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

4.树立积极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帮助宝宝理解社会规则和道德准则。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育目标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育目标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育目标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年龄段目标与主要内容1、情绪稳定,不哭闹,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愿意上幼儿园。

2、感受幼儿园的温暖、友好、自由、安全,逐步建立与教师和同伴的依恋关系。

3、能识别并察觉到他人明显的情绪,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并能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

1、初步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喜欢干净整齐。

2、愿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将用完的物品放回原处。

3、有良好的坐、立、行的姿势。

1、愿意参加体育活动,初步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在成人引导下,能大胆参与户外体育活动。

2、初步掌握走、跑、跳、钻、爬等基本动作,愿意玩球;会按口令做各种动作和模仿操,动作较协调。

3、喜欢尝试摆弄操作材料,参与小肌肉操作活动。

4、尝试玩各种中、小型运动器械,并初步了解活动中的安全常识。

1、有初步的安全与自我保护意识,知道简单的交通安全、生活安全等常识。

2、初步了解自己的生长过程、五官的主要功能及保护方法;身体不舒服时知道告诉成人,能配合医务人员进行预防接种。

3、有初步的营养常识,爱吃各种食物。

1、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愿意遵守幼儿园生活常规和秩序。

2、能识别并觉察他人的情绪变化。

3、愿意用较恰当的方式表达并调节自己的情绪。

1、会穿脱衣裤、鞋袜,基本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爱护生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2、能够整理玩具、图书,愿意为他人服务,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1、喜欢参加各项锻炼身体的活动,活动中能够克服困难。

2、大胆尝试投掷、攀登等基本动作,掌握球的多种玩法;有初步的队形队列意识,会做徒手操和韵律操,动作正确有力。

3、乐意摆弄操作材料,动作较灵活,手眼协调。

4、探索多种运动器材的玩法,注意体育活动中的自我保护,乐意在活动中互相合作,遵守规则。

幼儿园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案

幼儿园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案

幼儿园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案一、方案背景幼儿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社会的场所之一,也是孩子们形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

因此,幼儿园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非常重要。

现在,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幼儿园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二、目标群体本方案主要针对3-6岁幼儿园小朋友。

三、方案目标1.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2.提高幼儿自我管理和协作能力;3.促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四、方案内容1.制定课程计划: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制定不同主题的课程计划。

每个课程计划包括相关知识点、活动设计、评估方式等。

2.组织游戏和活动:通过游戏和活动来让孩子们学会遵守规则、互相尊重等基本行为规范。

例如,组织小组合作游戏、模拟社会场景游戏等。

3.开展讲座和培训:为家长和教师提供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讲座和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并提供实用的指导方法。

4.建立奖惩制度:制定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鼓励幼儿遵守规则、表现优秀,并针对违反规则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惩罚。

5.建立监督机制:建立班级监督小组,由班级干部担任,负责监督幼儿的行为规范,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6.家园共育:开展家园共育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在家庭中强化孩子们学习到的行为规范。

同时,教师也需与家长保持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指导。

五、方案实施1.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设定不同目标和计划;2.安排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教师,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3.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幼儿的表现情况,并提供指导建议;4.加强班级管理,营造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六、方案效果1.孩子们能够逐渐遵守规则、互相尊重,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2.大大提高了幼儿自我管理和协作能力;3.促进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加强了家园合作。

七、注意事项1.注重孩子们兴趣培养,在教育中融入游戏元素;2.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孩子们疲劳或无聊;3.注重方法指导,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中不应过于生硬或简单粗暴。

大中小班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大中小班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大中小班学习习惯培养计划一、大班学习习惯培养计划大班是学龄前儿童的最后一个阶段,学生们开始有了结构化的学习和生活规律,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

在大班,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养成以下学习习惯:1. 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大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注意力日渐成熟,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多样化、富有趣味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才能够持续地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2. 培养自主学习、自我控制的能力大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识,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培养,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控制。

比如,在完成任务时,引导他们制定学习计划,自我监督完成任务。

3.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在大班,学生们可以逐渐接触到团队合作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小组任务或项目。

通过团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培养学习坚持的意识在大班阶段,学生的学习时间和任务开始逐渐增加,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学习态度。

在完成任务时,鼓励学生坚持下去,不轻易放弃。

5. 培养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让他们明白学习与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要提倡良好的学习环境,保持教室整洁、有序,培养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中班学习习惯培养计划中班是学龄前儿童的转折时期,学生开始面临较多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压力。

因此,在中班阶段,我们应该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1.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中班学生的认知能力正在不断提高,我们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积极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比如,学会借助图书、音像资料等多样的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2. 培养自主学习、自我调节的能力中班学生已经可以完成较为独立的学习任务,我们应该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总结,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在中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到更多的学科知识,需要花更多的精力来学习。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学目标与要求

幼儿园各年龄段教学目标与要求

幼儿园是儿童早期教育的起点,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与要求的确立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幼儿园不同年龄段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一、1岁至2岁阶段1.培养独立性:鼓励幼儿学会自己吃饭、穿脱衣物、上厕所等生活技能。

2.发展精细动作:通过各种手工制作、拼图等活动,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3.培养社交能力:逐渐引导幼儿学习与他人交流,与同伴进行简单的互动。

二、3岁至4岁阶段1.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歌曲、故事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

2.发展认知能力:开展数字、形状等认知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引导幼儿养成勤洗手、打喷嚏遮嘴等卫生习惯。

4.开发运动能力:进行适量的运动游戏,培养幼儿的大肌肉协调和平衡能力。

三、4岁至5岁阶段1.增强社交性: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分享意识和合作能力,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幼儿间的互动。

2.培养创造力:开展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提升认知水平:进行初步的字母、词汇等认知活动,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记忆力。

4.强化生活习惯:帮助幼儿培养自己清洁牙齿、整理物品等生活习惯。

四、5岁至6岁阶段1.提高学习积极性:通过设计趣味性的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开发思维能力:进行逻辑思维、问题解决等活动,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3.开展交往能力:鼓励幼儿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4.强化个人卫生意识:引导幼儿养成勤洗手、口腔保健等良好卫生习惯。

以上是对幼儿园不同年龄段的教学目标与要求的简要描述,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发展,教师应适度调整教学策略,关注每个孩子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

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方法有哪些

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方法有哪些

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方法有哪些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方法有哪些一、适当为孩子确立规矩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时为孩子确立规矩。

无规矩不成方圆。

孩子二至三岁时,家长就应该给他立下规矩,诸如玩完玩具必须放回原处,否则就没收玩具。

大一点儿的孩子给他制订每天大致的作息时间,明确劳逸和做事的要求,让他意识到每一种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秩序和准则,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肆意违背。

二、教育要得法家长要依据孩子的实际采用适当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注意讲求方法和实效。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家长可采取转移目标,让孩子选择、给孩子一个台阶下等方法。

做为家长要多运用正面激励的方法,例如,要孩子养成物归原主的习惯,首先家长要创设一个整洁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

三、把爱和严结合起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还需要家长具有一定的意志力。

立下规矩后就要督促孩子坚持去做,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形成一个好的习惯。

四、统一要求,形成合力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特别需要家长在教育要求上一致。

调查表明,家长抚养孩子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研究的结果非常令人吃惊,在“权威型”的家里,家长要为孩子制定一些规则,孩子可以选择的很少,而且必须遵守家规。

在“民主型”的家里,家庭生活中处处体现着公平,会考虑到每个家庭成员的感受,有许多选择,并且很注重相互间的合作。

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哪些一、亲子阅读对孩子好不好1、增进感情孩子自从懂事以来,最先接触的人,就是父母,双方经由书籍的阅读,必能分享彼此的感动,在无形中增进了感情。

2、增强语言能力喜爱阅读的孩子的语言能力特强,在听、说、读、写方面,远较不爱阅读的孩子高,孩子从书中领悟复杂的意念,欣赏语言的美妙。

3、学习协调沟通能力自小培养与同侪或亲长间的协调沟通能力,对于孩子而言,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事情,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点滴学习外,透过书本的阅览,从其中获得启示,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3-12岁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培养重点

3-12岁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培养重点

3-12岁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培养重点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在生理特征和学习上会反应出不同的特点!在孩子的培养过程中,家长应根据阶段特点,进行适应性的教育,如培养的内容超过孩子的承受能力,效果会适得其反!1~2周岁尽量引导孩子说话1.家长尽量少用“不可以”此时的孩子喜欢尝试去做各种事情,家长千万注意不要一味以“不可以”来制止孩子的行为。

如果家长这样做,孩子将会变得非常消极,无法建立自信心。

只有当孩子所做的事具有危险性,或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会有极不良的影响时,才说“不可以”。

2.给孩子玩具的方法家长给孩子的玩具必须是孩子能从中学到某些东西的玩具,例如可以发展想象、训练发声等的玩具;不要一次给孩子太多玩具,会使孩子精神不集中,而无法培养出注意力集中和性情稳定的孩子;家长应和孩子一起玩,以帮助其智慧的增长。

3.家长要尽量多跟孩子说话这个时期的孩子在语言理解方面会有极快速的发育,对家长所说的话的理解力急速增强,但这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引导孩子说话,并教给他正确的语言。

4.文字的阅读为宝宝读故事情节简单的图画书,发展语言能力,扩大词汇量,发展宝宝的情感。

宝宝在这个阶段的词汇量应从2~3个扩大到250个左右。

每天和宝宝一起阅读半小时,如果宝宝对书上的字、词感兴趣,你可以边读边用手指沿字行移动,让宝宝在口头语言与文字所代表的意义之间建立起联系。

2~3周岁规范语言亲近文字1.把散步作为孩子每天的功课对于2周岁孩子应把散步当作每天的固定课程,这是造就优秀大脑的第一步,也是获得健美身体的第一步。

但是,仅仅在平地上走还不够,走坡道、过独木桥、上下楼梯、两只脚并拢在一起跳,这些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

2.接触正确的语言在这一时期,家长必须尽可能地用规范的语言对孩子说话,不能用婴儿语言对孩子说话。

给孩子多买一些图书,由家长念给他听,并且给他们念诗歌、讲故事。

3.让孩子亲近文字为了让孩子喜欢上文字,家长可以有意让孩子注意到书的封底、商品的标签上印着的文字,并把字的读音教给他;或者一边散步一边让他留意商店招牌上的字、汽车牌号上面的字和数字等。

幼儿园各年龄阶段教学目标

幼儿园各年龄阶段教学目标
处,养成早晚和饭
8.知识保护牙齿的 一般卫生常识,学
7.知道换牙的一
般常识。
后漱口的习惯.
习刷牙.
8。知道天气变化
7。知道眼睛的用
和运动前后及时增
处,不用手和脏手 绢擦眼睛。
8.知道鼻子、耳朵 的用处,不抠鼻孔, 不挖耳朵,不将异 物塞入耳、鼻内。
9.坐、立、行保持 正确的姿势(自然、 舒适、不限制过 死)。
6。爱护图书,并能 按一定规则整理、 叠放图书。
.知道书面语言和 口语的不同表述方 式。
2。对阅读文字感兴 趣,积极学认常见 的文字。
3。能观察到画面的 细微变化,根据对 画面的理解扩句和 缩句.
4。会保护和修补图 书。会用绘画制作 图书,并配解说词 (由老师代写)。
5。喜欢按一定规则 画出图形、写独体 字,握笔姿势正确。
3.在分类过程中, 初步理解类(集)与 子类(子集)的关 系。
数学领域
感知和理解
数、量及数
量关系
1.能感知和区分物 体的大小、多少、 高矮长短等量方面 的特点,并能用相 应的词表 示。2.能通过一 一对应的方法比较 两组物体的多
1.能感知和区分 物体的粗细、厚薄、 轻重等量方面的特 点,并能用相应的 词语描
二、能和小朋友一 起友好地玩,不争 夺和独占玩具,不 打人,不骂人。
三、爱护玩具、图 书和用具,轻拿轻 放,不乱扔,不损 坏。爱护树木花草, 不乱采折。
四、学会做自己能 做的事.
五、学习在日常生 活中对大人使用尊 称和礼貌用语(问 早、问好、再见、 谢谢等)
六、能分清自己和 别人的东西,未经 允许不拿别人的东 西。
六、能接受别人的 批评,自己有了错 知道改正。
七、能分辨一般的 是非,知道什么是 好和不好,有集体 荣誉感。

幼儿园阶段孩子好习惯养成

幼儿园阶段孩子好习惯养成

幼儿园阶段孩子好习惯养成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以下是一些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建议:
1. 建立日常规律:为孩子制定一个固定的日常时间表,包括起床、吃饭、睡觉等活动。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2.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导孩子正确的洗手、刷牙、洗脸等卫生习惯,并定期提醒和监督他们的执行情况。

3. 培养整理和清洁习惯:教导孩子保持自己的个人物品整洁有序,如玩具、书籍等。

同时,鼓励他们参与家务活动,如整理房间、帮助打扫桌子等。

4.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导孩子选择健康的食物,鼓励他们多吃水果、蔬菜和均衡的饮食。

同时,避免给孩子过多的零食和垃圾食品。

5. 培养社交礼仪:教导孩子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包括尊重他人、分享、说谢谢和对不起等。

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如合作游戏和小组讨论。

6.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提问等。

同时,给予他们适当的奖励和表扬,以激励他们的学习动力。

7. 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教导孩子保护环境,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

鼓励他们参与环保活动,如植树、清理垃圾等。

重要的是,作为家长和教育者,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榜样,以身作则,积极地与他们互动和交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1/ 1。

各年龄段阶段孩子的教育重点

各年龄段阶段孩子的教育重点

各年龄段阶段孩子的教育重点教育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教育上需注重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本文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分别阐述他们的教育重点。

幼儿期(0-3岁)对于幼儿期的孩子来说,父母的陪伴和关怀是最重要的。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起安全感和信任感。

父母应该注重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建立亲子关系的基础。

此外,幼儿期也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父母应与孩子进行互动交流,给予他们丰富的语言刺激。

学龄前期(3-6岁)学龄前期的孩子正处于探索世界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容易分散。

因此,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的集中力和注意力。

父母可以通过游戏、绘画等方式,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水平。

此外,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自理能力也很重要,让他们学会与他人沟通和独立生活。

小学阶段(6-12岁)小学阶段是孩子正式接受教育的时期,学业成绩逐渐成为他们的重点。

在这个阶段,孩子应该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全面发展。

青春期(12-18岁)青春期是孩子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也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父母应该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尊重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意见。

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重要。

此外,父母也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情感和人际关系的挑战。

大学阶段(18岁以上)大学阶段是孩子成年后迈向社会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父母的角色更多是给予支持和指导。

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观念非常关键。

同时,父母也要关注孩子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总结起来,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教育重点不同,但都需要父母的关爱和引导。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应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要,给予恰当的教育。

只有如此,孩子才能够全面发展,迈向成功和幸福的人生。

大班好习惯养成计划1

大班好习惯养成计划1

大班好习惯养成计划一、生活卫生习惯养成1.早睡早起:设定合理的作息时间,确保孩子能够按时入睡,早上也能按时起床。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作息表,并互相监督执行。

2.个人卫生:教育孩子每天早晚刷牙,饭前便后勤洗手,保持衣物整洁。

家长可以定期为孩子检查个人卫生情况,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3.饮食习惯:引导孩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鼓励他们尝试各种食物。

同时,教育孩子吃饭时细嚼慢咽,不说话,不浪费食物。

4.自理能力:教会孩子自己穿脱衣物、整理床铺和书包,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家长可以适时给予孩子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长的快乐。

二、文明礼仪习惯养成1.礼貌用语: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礼貌用语,如“谢谢”、“不客气”、“对不起”等。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2.尊重他人:引导孩子学会尊重他人,不打人、不骂人,与小朋友友好相处。

家长可以通过故事、绘本等方式,让孩子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3.公共场所行为:教育孩子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不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

家长可以带孩子参观公共场所,让他们亲身体验并理解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

三、学习习惯养成1.专注力培养:通过游戏、绘画等活动,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减少外界干扰。

2.阅读习惯:鼓励孩子每天阅读,可以选择适合他们年龄段的绘本、故事书等。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分享阅读心得,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3.独立思考: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问题情境,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独立思考能力。

四、家园共育1.家长榜样:家长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良好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展现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礼仪,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2.沟通交流:家长要与孩子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同时,也要与老师保持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习惯培养目标及方法
北京市京源学校白宏宽校长提醒家长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下功夫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开始,学会怎样做一位合格的家长。

作为孩子的首任教师,培养良好习惯始于“知子”、“正己”,不断学习,以身作则,担当起为人父母的责任,重点培养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计划做事的习惯、阅读的习惯。

培养良好习惯始于“知子”“正己”
“知子”即了解孩子,懂得孩子成长的规律,按规律办事。

0至6岁的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可塑性最强、施教最容易的时期,也是习性养成最重要的时期。

此时,父母家人的言传身教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生活环境尤其重要。

5、6岁至12、13岁是孩子的儿童时期,培养孩子端正的品行和良好习惯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任务。

同时,这还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应该引导孩子广泛阅读,特别是要鼓励孩子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作品。

13、14岁,孩子进入少年期(青年早期)。

此时的孩子知识渐开,理解力显著发展,独立意识增强,对未来充满渴望与幻想,这时应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培养孩子远大志向。

此时,多让孩子接触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阅读伟大人物的传记等等,树立崇敬、效仿学习的榜样,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抱负,坚定人生信念以及为理想奋斗的勇气。

18岁以后,孩子进入成年期。

要逐渐步入社会,靠他自己的德行自立于世,成家立业、待人接物、事业成败,无不依赖于其“修身”的成果,因此,长辈要告诫子女养德立身。

“正已”即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第一个仿效的对象,孩子则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家长至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给子女做出表率:一是遵守社会规范,讲究公共文明。

二是孝敬父母,礼貌待人。

三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社会。

四是打造书香门第,做一个爱学习的家长。

五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培养良好习惯基于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应该遵循这样六个教育观念
一、学会做人最重要。

学会做人即品行优良是人获得幸福的基础,家长一定要把教孩子学会做人放在第一位。

二、树立正确的安全观。

防范风险的最好办法是学会抵预风险的本领,而非消极的回避。

另外,家长要为孩子上必要的保险;要支持学校开展有益于培养创新精神、有利于提高生存能力的教育教学活动。

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培养其生活与生存能力,使其养成对自己负责态度的基本方法。

四、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很重要。

要想让孩子顺利成长,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要做到三个一致,分别是家庭中成年人的教育观念和对子女的要求要一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家庭教育的思想、理念与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观要一致。

五、给孩子留下自主发展的时空。

学校和家长要达成共识,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尊重孩子的健康情趣,培养孩子自主发展的能力,教孩子学会自主支配时间,自主安排学习。

六、人人能成才,关键在于找到适合孩子发展的道路。

根据孩子的资质,选择适合孩子的学业和成才之路应该成为每个家长的明智之举,这样子女的成才率高,生活也会变得快乐和幸福。

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
培养习惯有六个重点,即:日常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计划做事的习惯、阅读的习惯。

培养良好习惯,有五个最基本的方法:
第一,从每日生活中最简单、最普通的事情做起。

第二,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榜样。

第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第四,立规矩。

第五,正确的奖惩。

上面这五项中,家长的以身示范和正确恰当的奖惩最重要,也最有效。

小孩子学习做事一是看家长怎样做,他去模仿,因此模仿对象的水平很重要;二是从家长的态度中体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家长的奖惩就是在给孩子一个是非标准,所以要谨慎。

最后,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在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惩罚是必要的。

运用好惩罚手段要注意三点:一是家庭成员在态度和方法上的一致性;二是对事不对人;三是方法要适当,要让孩子确实认识错误。

赏罚的标准取决于家长的道德和价值认识,家长的是非标准,关系着孩子的人格发展,因此家长要特别谨慎,经常反省自己,不可随意而为。

(本文选自首都教育-校长会推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