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一 统计概述 任务一 统计认知

合集下载

统计基础知识--模块1统计概述

统计基础知识--模块1统计概述
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活动, 或者说是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的一种定量认识活动。
统计的研究(认识)对象——社会经济现象的 数量方面。 统计通过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研究,目的是 为了认识其本质特征和变化规律性。
X
Every dream is worthy of respecting
1.统计的研究 对象和特点
(2)统计的特点 X 本课程特指社会经济统计
1.数量性。统计以社会经济 现象的数量方面为研究对象, 是其最显著的特点。包括: ①数量多少;②数量关系; ③数量界限。
2.总体性。统计以认识社会 经济现象总体为目的,排除 了以认识个体为目的的研究。 统计必须遵循“从个体到总 体”的认识过程。
3.具体性。统计研究的是具 体的社会经济现象在具体时 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表 现、数量关系和数量界限。
任务二 统计中的基本概念
2.标志和指标
指标与标志的关系
两点区别:
⑴说明的对象范围不同(总体/单位);
⑵具体表现的表示方式不同(数/文)。
两点联系:
⑴标志是计算指标的基础; ⑵二者之间存在变换关系。
统计总体
总体单位
指标------指标值(数字) 品质标志(文字)
标志 数量标志(数字)
任务二 统计中的基本概念
统计分析是实现统计研究目的、 发挥统计职能作用的关键阶段。属 于定性认识阶段。
统计数据提 供与管理
统计资料系统化、信息 化、社会化,实现统计
工作的价值
© 陈西设计之家
X
三、统计的特点和职能
1、统计的研究对象和特点 2、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3、统计的基本职能
1.统计的研究 对象和特点
(1)统计的研究对象 统计(本课程特指社会经济统计)是人们对社

课件:统计认知与技术-项目三 任务一 认知统计整理[12页]

课件:统计认知与技术-项目三 任务一  认知统计整理[12页]
[任务实施]
●前面的二个任务描述,你能完成几个?
任务一 认知统计整理
【能力测试】 • 资料见教材P079: • 要求: • 同学们随机调查100户家庭7、8两个月的用
电情况,经过整理后填入表3.1-2。
任务一 认知统计整理
【课后阅读与思考】 • 阅读教材P080资料: 《审核统计数据准确
性的方法》
思考: • 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错误,应怎样进行处
理?
课后作业
• 《职业能力训练》P050 • 专业运用能力训练 • 要求:
• 请对上列数据资料进行初步整理,把学生的成绩 分为几种情况,将结果填入表3.1-2。
欢迎使用·编辑制作: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刘国钧分院 刘新勇
想一想:
• 请对下表的有关数据进行审核(准确性、 完整性),并指出可能存在的错误。
【选一选】:
1.统计数据整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对( )进 行科学的加工整理。
A. 分析数据
B. 整理数据 C. 汇总数据 D. 原始资料
2.设计整理方案、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是整理的( )。
A. 前提 B. 基础
任务一 认知统计整理
[任务引入]
• 阅读教材P076资料:《如何认识统计整理》
[任务描述]
1.指出统计整理的含义,说出统计整理的基本步骤。 2.请把上述学生的成绩分为几个级别进行初步整理,
并做出简要评价。
任务一 认知统计整理
[知识学习]
一、统计整理的概念和意义 1.概念:使统计资料经过整理,更加条理化、
C. 中心环节 D. 结果
3. 统计数据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资料的( )。
A. 准确性 B. 及时性 C. 综合性 D. 灵活性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统计》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统计》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统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

2.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统计,如分类、排序、计数等。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统计的基本概念介绍统计的定义和应用场景,例如:调查人口数量、统计商品销售量等。

通过图片、视频或幻灯片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统计的意义。

2. 分类和排序通过实物或图片等实例,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分类和排序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说明分类和排序的意义。

3. 计数通过幼儿喜欢的玩具和图像等实例,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计数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说明计数的意义。

4. 用图表展示统计结果在幼儿喜欢的故事、童话等实例中,让学生学习如何用图表展示统计结果,并引导他们分析图表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实物来了解统计的应用、统计的意义。

2. 分类和排序让幼儿手持自己的玩具,根据属性进行分类和排序,例如:分类按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排序按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等顺序。

3. 计数比较两组物品的数量,并通过实物或图片等实例,让学生掌握简单的计数方法。

随后让幼儿将自己喜欢的玩具数量进行统计,例如:统计某种玩具的数量、统计某类玩具的数量等。

4. 用图表展示统计结果通过幼儿喜欢的故事、童话等实例,在黑板或白板上画出适当的图表(如柱形图、饼图等),并让学生学习如何用图表展示统计结果,最后引导幼儿分析图表的意义。

5. 总结和反思引导幼儿回忆所学知识,积极向老师提问和表达自己的理解和疑惑,让幼儿在总结中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分类和排序方法是否正确。

2.学生是否能够掌握简单的计数方法。

3.学生是否能够理解用图表展示统计结果的意义。

4.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和互动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试图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幼儿会因为兴趣而投入到教学中,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了解和记忆。

基础统计实务项目一 统计概述

基础统计实务项目一 统计概述
(1)统计总体
总体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① 大量性
② 同质性
③ 变异性 (2)总体单位
2017/8/19 ( 3) 样本
统计概述
1.3.2.标志和标志表现
(1) 标志
标志是反映总体各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每个总体单位从不
同方面考察都具有许多属性和特征。例如,每个工人都具有性
别、工种、文化程度、技术等级、年龄、工龄、工资等属性和
变动规律等数字或文字资料。
2017/8/19
统计概述
作用:
(1)统计是制定计划、实行宏观调控的基础
(2)统计是制定政策的依据
(3)统计是实行管理的手段
(4)统计是科学研究的工具
2017/8/19
统计概述
1.2.1 统计的研究对象
统计、统计学是从研究社会经济的数量方面开始的,随着统计
实践的发展,统计方法的不断完善,统计学得以不断发展。这
有些统计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着变换关系。 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原来的统计总体可以变为总体单位,相 应的统计指标就变成数量标志。例如,当把某企业作为统计 总体时,其产量、职工人数、工资总额都是统计指标;当把 该企业作为总体单位时,其产量、职工人数就成了数量标志。
2017/8/19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说明的对象不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总 体单位特征的。 表示方法不同。标志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
2017/8/19
统计概述
(2)统计指标的分类 (3)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两者的主要联系是:
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例如,我国钢产量(统计指标)是由我国每一个钢铁企业(总体 单位)的钢产量(数量标志)的具体数值汇总而来的。所以,数 量标志是统计指标的基础。

二年级下数学课件-统计-人教

二年级下数学课件-统计-人教

对比分析和趋势分析
通过对比不同时间、不同对象的数据 ,发现数据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数据分析的常见错误
数据解读错误
数据源不准确
对数据的误读或误解,导致错误的结论。
数据来源不可靠或数据质量差,影响分析 结果。
样本偏差
忽略变量间的相关性
样本选取不具有代表性,导致分析结果偏 离总体特征。
在分析过程中忽略了变量间的相关性,导 致分析结果不准确。
05
练习与巩固
基础练习题
总结词
巩固基础概念
详细描述
基础练习题主要针对统计的基础概念,如分类、整理数据、制作简单 统计图表等,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总结词
培养基本技能
详细描述
通过基础练习题,学生可以逐步培养对数据的观察、分类、整理和简 单分析的能力,为后02入题
详细描述:综合练习题注重统计知识的综合运用,题 目涉及多个知识点和技能,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
03
详细描述:综合练习题鼓励学生创新思维,通过分析 和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04
总结词:培养创新思维
THANKS
感谢观看
特征。
统计的基本步骤
统计通常包括明确问题、设计调 查方案、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分析数据和解释结果等步骤。
统计的重要性
决策依据
指导实践
统计结果可以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数 据支持,帮助他们做出科学、合理的 决策。
统计结果可以指导实践工作,例如在 市场营销中,企业可以通过统计了解 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从而制定更 加精准的营销策略。
02
统计图表
柱状图

项目一统计学认知 ppt课件

项目一统计学认知 ppt课件

(四)统计模型法
统计模型法是根据一定的经济和假设 条件,用数学方程去模拟现实经济现象数 量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五)归纳推断法
归纳推断法是在统计研究过程中,常 常从总体中各单位的特征入手,通过逻辑 推理得出总体的某种信息。这是从个别到 一般,从矛盾的特殊性到矛盾的普遍性, 从事实到概括的推理方法。
总体、总体单位
2021/3/30
《统计基础与方法》课件 姚增明
二、标志和变量
(一)标志
标志 即指反映总体单位所共同具有的属性或 特征的名称。
2021/3/30
《统计基础与方法》课件 姚增明
标志的表现
指每个总体单位所表现的具体属性或数 量特征,一般用文字或数字表现。
思考: 标志和标志
表现的关系?
标志是统计所要调查的项目 标志表现则是调查所得的结果
(二)统计学的发展变革
一、古典统计学(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中末叶) 二、近代统计学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末) 三、现代统计学 (二十世纪初至今)
古典统计学(17世纪中后期~18世纪中后期)
1.国势学派:代表人物康令,阿亨瓦尔,“统计学 是研究一国或多国的显著事项之学”,以文字描 述为主。阿亨瓦尔把“国势学”定名为“统计 学”。
2021/3/30
《统计基础与方法》课件 姚增明
示例
标志
性别 民族 宗教信仰 政治倾向 年龄 身高 体重
标志表现


汉族
字 表
佛教

无党派
43岁

182cm
据 表
75公斤

2021/3/30
《统计基础与方法》课件 姚增明
标志的分类
1、标志按本身性质可分为:

项目一 统计概述

项目一  统计概述

吗?试着举出几个生活中遇到的与统计有关的例子。
任务一
了解统计的对象、任务与职能
统计的英文词为Statistics,其词根State表示国家、国情等, 而统计就是适应国家管理需要和社会生产发展而逐步产生和发
展的一种实践活动。
常见的统计有人口统计、生产统计、销售统计、利润统计 等,其目的都是通过研究社会现象的数据,发现社会现象的本 质、特征或规律。
(二)总体性
统计对象的总体性是由社会经济现象的特点和统计学研究 的目的来决定的。只有以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为研究对象,即 以构成总体的全部或足够多的单位作为研究对象,才能消除偶 然性因素的影响,达到揭示社会经济现象本质的目的。
此外,统计对象具有总体性还因为任何一个总体都是由个
体所构成的,要认识社会现象总体的特征,必须从个体的表现 入手。
二、统计标志和统计指标
(一)统计标志
统计标志是指说明个体特征或属性的名称。统计标志的分 类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1.按是否可以用数值表示
按是否可以用数值表示,标志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是说明个体属性特征的名称,只能用文字而不能 用数值表示。品质标志由名称和具体表现两部分构成,如下图 所示。
任务三
掌握统计中的基本概念
一、统计总体和统计个体
(一)统计总体
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至少有某一性质相同的基础上 结合起来的许多个体组成的整体。它是统计研究的具体对象。 1.总体的分类
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有限总体是指总体中的个体数可以计数或穷尽的总体。 无限总体是指总体中的单位数是一个无穷大量,或者准确 地度量它的单位数是不经济或没有必要的。
(三)具体性
统计对象的具体性是指统计数据都是在一定的地点、时间、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统计初步认识》教案详解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统计初步认识》教案详解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统计初步认识》教案详解近年来,统计学已经成为重要的学科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统计数据不断地出现。

因此,在小学教育中也加入了统计学的教学内容,以加强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和认知。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统计初步认识》教案就是其中之一。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1.了解数据的来源和分类方式2.掌握常见的数据处理方式,如调查、统计、分析等3.能够根据所给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有效的结论二、教学内容1.数据的概念和分类数据是指各种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所得到的结果的集合,可以分为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

定性数据是指具有某种属性的数据,如性别、职业、颜色、形状等。

定量数据则是指具有数值的数据,如身高、体重、价格、时间等。

2.数据的处理方式(1)调查调查是指通过数据收集的方式获取所需数据的过程,包括目标、对象、方法、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2)统计统计是指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汇总,计算出各种指标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从而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3)分析分析是指根据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推理、归纳、演绎等方法,得到有意义的结论。

三、课堂教学流程1.导入教师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所听到或看到的某一数据,如球场观众数量、运动员成绩等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概念和来源。

2.讲解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分类方式和处理方式,如调查、统计、分析等。

3.活动学生通过设计问题、编写问卷等方式,在班级中实践调查的内容,了解调查和统计的基本方法。

4.练习教师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计算,掌握常见的统计学指标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的计算方法。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方法,并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本课的感受和收获。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一些新颖有趣的话题,捕捉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参与。

2.实践法通过设计问题、编写问卷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调查和统计的基本方法。

统计基础 教案 项目一 认识统计

统计基础 教案  项目一  认识统计
4.定比尺度和定比数据
能力目标
理解四种计量尺度,掌握四种数据的数学特征
素养目标
通过学习四种计量尺度,培养统计思维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四种计量尺度的含义手段
教学媒体及课件、案例教学
授课内容与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
通过之前课程的学习,我们知道,统计是一门关于数据的学问,所要处理的自然也是数据有关的资料信息,而数据是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对不同的客观现象和不同的研究任务,需要确定不同的数据计量尺度。按照对事物计量的精确程度,可以将所采用的计量尺度由低级到高级、由粗略到精确分为四个层次,即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采用不同的计量尺度可以得到不同类型的统计数据,而不同类型的统计数据又适用于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
再来看第二类:定序尺度和定序数据。定序尺度又称为顺序尺度,是指对事物之间等级差或顺序差的一种测度,其测度的结果表现为定序数据。该尺度不仅可以将事物分成不同的类别,而且可以确定这些类别的优劣或顺序。例如一个人的受教育水平可以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
定序尺度比定类尺度要精确一些,但还不能测量出类别之间的准确差值,还不能进行加、减、乘、除的数学运算。从数学特性来讲,该尺度具有大于和小于的数学特性,当然包括了定类尺度的特性。
作业练习
完成学习通随堂测
教学总结
这是认识统计的第一个任务点,授课中应力求简明易懂、深入浅出。通过案例让同学们理解统计的含义、统计过程的过程,掌握统计学的三个特点,并了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项目与任务
项目一 认识统计
任务2 统计数据的计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定类尺度和定类数据
2.定序尺度和定序数据
3.定距尺度和定距数据

一年级数学认识统计

一年级数学认识统计

一年级数学认识统计统计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收集和整理数据,了解事物的特征和规律。

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认识统计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开始,介绍一年级数学中的统计概念和相关知识。

一、收集数据统计的第一步是收集数据。

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周围的事物。

比如,在班级里收集同学们喜欢的水果,可以用一个表格来记录。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观察和收集数据。

二、整理数据收集到数据后,就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

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可以使用简单的方式来整理数据。

比如,将收集到的数据放在一张表格中,每一栏表示不同的数据项,每一行表示不同的观察对象。

学生可以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图表来呈现数据。

三、图表的应用在一年级数学学习中,常用的图表包括柱状图和折线图。

学生可以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图表来展示数据。

比如,用柱状图来展示同学们喜欢的水果,可以清楚地看到每种水果的数量,并进行比较。

折线图则适合表示一段时间内某个现象的变化趋势。

通过图表的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背后的意义。

四、数据的分析在一年级数学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数据的分析来提升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比如,在对同学们喜欢的水果进行统计后,学生可以回答一些问题,如哪种水果最受欢迎,哪种水果最不受欢迎等。

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可以培养对数据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

五、实际应用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一年级数学学习中,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可以帮助孩子理解统计的应用。

比如,在学生家长会上,可以通过统计家长们的职业和工作地点,制作一个地图,展示不同职业和工作地点的分布情况。

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一年级数学学习中,认识统计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观察、记录、整理和分析数据,学生可以培养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同时,学生也能从中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项目01 认识统计

项目01 认识统计

謝謝!
工作任务一 统计的研究对象
一、统计的含义
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是指为实现一定的统计目的, 采用科学的方法所从事的统计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 以提供各种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等 各种活动的总称。 统计资料是指统计工作活动所获得的各种数字资料及与 之相关的其他资料的总称,它的内容是反映社会经济现 象的总规模、总水平、速度、结构和比例关系等信息的 数字资料及与之相关的文字资料;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是 统计表、统计图、统计报告、统计公告、统计年鉴等。
工作任务一 统计的研究对象
一、统计的含义
统计学即统计理论,是统计工作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和 理论概括,它系统地阐述了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 方面进行统计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工作任务一 统计的研究对象
二、统计的研究对象和特点
(一)数量性 (二)总体性 (三)具体性 (四)社会性
工作任务一 统计的研究对象
知识目标
(1) (2) (3) (4) 一般企业统计岗位的设置; 统计工作的一般职责、工作流程及工作内容; 统计的含义、研究对象及其工作过程;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项目分析
要解答小张和小李的疑惑,先必须让其对统计工 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实践中,统计工作岗位 有哪些,各个不同的岗位分别需要完成什么任务; 在理论上,什么是统计,统计所要研究的对象是 什么,统计任务是什么,统计工作过程是什么。 只有认识了以上的基本问题后,才能为小张和小 李答疑解惑。因此,本项目设置了以下任务: 工作任务一 统计的研究对象 工作任务二 统计的工作过程与统计的研究方法 工作任务三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总体与总体单位
(一)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

统计初步初步认识统计的概念和数据收集方法

统计初步初步认识统计的概念和数据收集方法

统计初步初步认识统计的概念和数据收集方法统计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科学。

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经济学、医学、环境科学等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初步了解统计的概念,并探讨一些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

一、统计的概念统计是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从而了解事物的规律和趋势的一门科学。

统计的主要目的是描述和推断数据之间的关系,揭示隐藏在大量数据中的有用信息。

统计可以帮助我们作出准确的决策,预测未来的趋势,并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二、数据的收集方法收集数据是进行统计分析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1.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

通过设计问题并以书面形式发放给被调查者,我们可以收集到大量的信息。

问卷调查需要注意问题的设计,确保问题准确且不含误导性。

此外,样本的选择也很重要,要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2.实地观察:实地观察是直接观察和记录现象的方法。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可以收集到真实和客观的数据。

实地观察需要注意观察者的客观性,尽量避免主观偏见的影响。

3.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一种控制变量的方法。

通过随机分组和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得到因果关系的推断。

实验设计需要注意实验的可重复性和结果的可信度。

4.统计资料:统计资料是已经存在的历史数据。

通过使用统计资料,我们可以进行历史趋势的分析和比较。

然而,对于统计资料的选择和使用,我们需要注意数据的来源和可靠性。

5.采访和访谈:采访和访谈是一种直接获取信息的方法。

通过与受访者进行对话,我们可以获取到更深入和详细的信息。

在采访和访谈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受访者的尊重和隐私保护。

三、数据处理和分析一旦数据收集完毕,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得有用的信息。

常用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包括:1.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修改和格式化的过程,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

数据清洗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描述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分析是对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状进行描述的方法。

《统计》知识点归纳

《统计》知识点归纳

《统计》知识点归纳一、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简单来说,就是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

它帮助我们从大量的数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从而做出决策或者得出结论。

数据是统计的基础,它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等各种形式。

数据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观测数据是通过观察、测量等方式得到的,比如对一个城市的气温记录;实验数据则是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得到的,例如在实验室中研究某种药物的效果。

总体是我们研究对象的全体,个体则是总体中的单个单位。

比如研究一个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这个班级的所有学生就是总体,每个学生就是个体。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用于代表总体。

抽样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等。

二、数据的收集在进行统计研究时,首先要收集数据。

数据收集的方法主要有普查和抽样调查。

普查是对总体中的所有个体进行调查,优点是能够得到全面、准确的信息,但缺点是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有时可能不太可行。

抽样调查则是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通过对样本的分析来推断总体的情况。

抽样调查的关键在于抽样方法的选择和样本的代表性。

在收集数据时,还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要确保测量工具的精度、调查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被调查者的配合度等。

三、数据的整理收集到的数据往往是杂乱无章的,需要进行整理。

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包括分类、排序、分组等。

分类是将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比如将学生的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

排序是将数据按照大小、先后等顺序排列,以便更直观地观察数据的分布情况。

分组则是将数据分成若干个组,比如将学生的身高分成若干个身高段。

整理数据后,可以通过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来展示数据。

常见的统计表有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等。

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晰地显示不同类别数据的数量;折线统计图适合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则可以直观地反映各部分数据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统计》大班教案

《统计》大班教案

《统计》大班教案一、教学内容1. 统计的基本概念:理解统计的含义,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了解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

2. 统计表的制作: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掌握横向统计表和纵向统计表的绘制方法。

3. 统计图的绘制: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饼状统计图,理解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了解统计表和统计图的作用,学会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制作统计表和绘制统计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制作统计表和绘制统计图的方法,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

难点: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制作复杂的统计表,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统计表模板、统计图模板、铅笔、橡皮、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座位分布,引导学生发现座位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2. 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介绍统计的含义,讲解统计表和统计图的作用,展示各种统计图的实例。

3. 制作统计表:引导学生分组收集数据,如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然后让学生根据数据制作横向统计表和纵向统计表。

4. 绘制统计图:讲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饼状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绘制相应的统计图。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有关统计的例题,如“某校三至六年级共有学生600人,其中三年级有150人,四年级有200人,五年级有180人,六年级有170人。

请问各年级人数占三至六年级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类似的统计题目,如“某班有男生25人,女生30人,请问男生和女生各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统计的基本概念、制作统计表的方法、绘制统计图的方法以及例题讲解。

简单的统计教案范文

简单的统计教案范文

简单的统计教案范文第一章:统计概述1.1 统计的定义和作用理解统计的概念,知道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科学。

了解统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经济学、生物学、社会科学等。

1.2 统计数据的类型区分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掌握数值型数据和分类型数据的区别,知道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1 数据的收集方法学习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如调查问卷、观察法、实验法等。

理解各种收集方法的优缺点,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

2.2 数据的整理方法学习数据的清洗和整理方法,如去除重复数据、缺失值处理、数据排序等。

掌握数据的图表展示方法,如条形图、饼图、折线图等。

第三章:描述性统计分析3.1 描述性统计指标学习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指标,如均值、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等。

理解这些指标的含义和应用,知道如何计算它们。

3.2 数据的分布形态学习数据的分布形态,如正态分布、偏态分布、峰度和偏度等。

掌握如何判断数据的分布形态,并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第四章:概率论基础4.1 概率的基本概念理解概率的定义,知道如何计算事件的概率。

学习概率的基本运算规则,如加法规则、乘法规则等。

4.2 随机变量和分布函数学习随机变量的概念,知道如何描述随机变量的分布。

掌握连续随机变量和离散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及其性质。

第五章:推断性统计分析5.1 参数估计学习参数估计的概念,知道如何估计总体参数。

掌握点估计和置信区间的计算方法,了解它们的优缺点。

5.2 假设检验学习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知道如何进行假设检验。

掌握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如t检验、卡方检验、F检验等,并了解它们的适用条件。

第六章:列联表与卡方检验6.1 列联表的制作学习列联表的概念,理解列联表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掌握制作列联表的方法,了解如何处理分类数据。

6.2 卡方检验学习卡方检验的基本原理,了解卡方检验在推断性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统计教学项目一 认识统计

统计教学项目一  认识统计

标志表现
标志 是否 变化
不变标志: 一个标志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都相同 可变标志: 一个标志的具体表现在各单位间不尽相同
项目一 认识统计
3、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 变量的取值称为变量值,也就是标志值。 离散变量:通常取整数形式。如学生数,设 备台数、企业数…… 计数特点 连续变量:取值连续不断,相邻两值之间可作无 限分割。如身高、体重、亩产量…… 变量值能在事先确定的变量。如中奖 确定性变量: 人数。 性质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数值随机而成,有 随机性变量: 多种可能,事先无法确定。如中奖号码。
项目一 认识统计 对你所在学院的学生状况进 行调查
学院的所有学生是 ? 学院的每一位学生是? 性别、民族是? 年龄、体重、身高是? ,也称? 学院学生人数是? 学院学生平均年龄、四级通过率是?
项目一
认识统计
有一统计报告如下:某市全民所有制企业 1000个,职工人数30万,工业总产值90 亿元,平均每个职工的劳动生产率3万/人。 其中一工业企业的总产值为5426万元, 职工人数2000人。上述统计报告中出现 了那些统计基本概念。
项目一 认识统计
三、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1、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 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所确定的研 究事物的全体。可以是人、物、活动、事件。
统计总体的特点: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体单位。 总体
{
有限总体:单位数可以计量
无限总体:单位数不可计量,一般指大量连续 生产小零件。
项目一 认识统计
2、标志和标志表现 标志:说明总体单位属性牲或数量特征的名称。
标志表现: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内容。
项目一 认识统计
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如性别、经济类 品质标志: 型等;只能用文字、代码、符号来表现,如 职业表现为工人或教师。 表明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如工龄、工资; 可用数值来表现,如产量可用标志值5件、 数量标志: 20件来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一统计概述[项目概述]学习统计,首先要对统计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并且要掌握统计的思想观和方法论。

本项目将带领学生认识什么是统计,统计具有那些特点,统计的工作过程包括哪些环节,统计能够发挥那些职能与作用,统计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统计学中基本概念有哪些等基本问题。

本项目将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1.理解统计的涵义、特点,了解统计的工作过程、职能与作用;2.认识统计的研究方法,掌握统计的思想观与方法论;3.认识统计学中常用的几个基本概念。

[导入案例]数据胜过轶闻南丁格尔有一句名言:如果要想了解上帝在想什么,我们就必须学统计,因为统计学就是在测量上帝的旨意。

这里所说的上帝就是我们的客观世界。

统计可以改变您的生活,下面讲几个我们身边的统计学故事。

第一个故事:超市销售额有规律吗?1993年一位美国人发现,在超市里有67%的顾客在买啤酒的同时,也买了尿布。

是顾客喝完啤酒以后用尿布吗?显然不是。

进一步调查发现,购买尿布的人80%都是年轻的父亲,在购买尿布的时候,他们顺便为自己买点啤酒。

商家发现这样的规律,便在超市里把啤酒和尿布放在一个货架上,以方便年轻的父亲,结果两种商品的销售额大增。

这种用于商品的货架设计、存货安排,根据购买模式对客户进行分类的方法,就叫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是统计学一个比较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是把统计学、数学、计算机、人工智能、继续学习等各种方法融合在一起的一个边缘学科。

数据挖掘的商用价值相当大,利用数据挖掘可以使统计学在为社会服务方面走得更远。

第二个故事:数据胜过轶闻。

轶闻引人注目,是因为它很突出,容易深入人心,但轶闻使议题人性化,所以不少新闻报道常常是以轶闻开场或结尾,但它并不足以当成决定的根据,只是能影响收视率罢了。

例如美国住在高压线附近的一个儿童得了白血病,孩子的母亲认为是高压线使她的孩子得了白血病,能说会道的母亲在电视台露面,字字血声声泪地控诉,引起公众的同情。

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花了5年时间和500万美元进行研究,资料显示,白血病和高压线产生的磁场并无关系,但人们还是相信轶闻,相信没有代表性的“典型”,而不相信科学推断的数据。

所以,我们应该用科学态度来对待事实,而不应该相信轶闻。

第三个故事:文字DNA。

1928年有人提出《静静的顿河》作者不是肖洛霍夫,而是克留柯夫。

1974年,一个匿名的作者在巴黎写了一本书,断言克留柯夫是《静静的顿河》的真正作者,肖洛霍夫则是一个剽窃者。

为了弄清真相,一些学者用统计方法进行了考证,具体做法是把《静静的顿河》同肖洛霍夫与克留柯夫两个人没有疑问的作品用计算机量化,采集数据,加以分析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静静的顿河》与肖洛霍夫的其它作品非常接近,与克留柯夫的作品则相距甚远,有充分把握推断出《静静的顿河》的作者就是肖洛霍夫,从而了结了长达数十年的文坛公案。

这种统计学的新分支叫做文献计量学,主要的功能就是通过文献来搜寻信息。

比如要判断《红楼梦》前80回和后40回是不是一个人写的?如果不学统计,你可能要下数十年的工夫,使自己几乎成为一个红学家,要对那段生活的历史、文化、民俗,对曹雪芹、高鹗的风格,做一个全方位的比较,才能够做出一个判断。

如果学了统计,把前80回和后40回一对比,看看虚词的使用、句子的长度、标点使用的一些习惯,就可以判断出来,国外把这叫做文字DNA。

日本京都大学村上教授有一个著名的案例。

有一个人去世以后,别人伪造了一份遗嘱。

村上教授把这个人生前所有写的信件、书籍作为一个新的样本,与假遗嘱进行对比,发现遗嘱不是此人的行文风格,法院就以此为依据作出相应的判决。

思考:通过以上资料学习,请你描述什么是统计,统计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任务一统计认知要做好统计工作,我们首先要认识什么是统计,统计具有哪些特点,统计的工作过程包括哪些阶段等基本问题。

一、统计的含义统计是一种社会调查活动,不论是宏观社会的整体调查研究,还是微观事物的观察分析,都需要统计。

例如,开学时,辅导员要统计一下到校的学生人数;篮球比赛中教练员要统计每个队员的投篮命中率、犯规的次数;农户在农作物收获后统计其产量等。

统计一词来源已久,它的涵义历史上也屡有变化。

在我国古代,统计一词,仅仅具有数字总计的意思,现代涵义的统计,大约是在二十世纪初传到中国来的。

从目前来看,统计一词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涵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客观事物的数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工作活动的统称。

统计工作是统计的基础,也是“统计”一词最基本的含义。

统计资料即统计工作所取得的,反映客观事物实际情况和变化过程的各项数字资料及有关文字资料。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一般反映在统计表、统计图、统计手册、统计年鉴、统计资料汇编和统计分析报告中。

其内容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结构、比例关系、变动规律等数字或文字资料。

统计学是阐述统计理论和方法的系统性科学,是统计工作实践的理论概括和科学系统的总结,主要论述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的理论和方法。

其目的是探索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以达到对客观现象的科学认识。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

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过程和成果的关系,没有统计工作,就无法得到有用的统计资料,统计工作过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统计资料的质量。

另一方面,统计学与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理论来源于实践,统计学可以说是统计工作实践经验的系统化、条理化,同时统计学反过来指导实践,为统计工作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本书侧重于介绍社会经济统计学基础知识。

二、统计的特点1.数量性统计是从数量方面入手认识现象的工具,因而数量性是它的基本特点。

其数量方面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事物数量的多少(规模、水平);二是事物内部及各种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速度、比例、密度等等);三是事物质与量互变的数量界限(即决定事物性质的数量界限)。

社会经济统计就是通过对事物量的研究来描述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以揭示事物本质,反映事物发展的规律,推断事物发展的前景。

这是区别于其它社会经济科学的根本特点。

2.总体性所谓总体性,是指统计是从整体上反映和分析事物的数量特征,而不是着眼于个别事物,因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只有从整体上观察,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个别事物由于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其数量特征并不能代表一般。

例如,就单独的一个家庭来观察,每个家庭的新生婴儿的性别可能是男性,也可能是女性。

有的家庭的几个孩子可能都是男性,有的家庭的几个孩子也可能都是女性。

所以男女性别比例对单个家庭来说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但如果对大量的家庭新生婴儿进行观察,就会发现,新生婴儿中的男孩略多于女孩,大致为每出生100个女孩,相应就有107个男孩出生。

这个性别比例107:100就是新生婴儿性别比例的数量规律。

古今中外这一比例都大致相同,这是由于人类自然发展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

3.具体性统计研究对象的数量是具体的量,不是抽象的量,这是统计和数学的重要区别。

具体性是指社会经济统计所研究的量是社会经济现象在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客观的数量。

例如,2011全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显然这不是抽象的量,而是对具体的时间、范围内具体对象的具体特征的统计结果。

三、统计工作过程社会经济统计的工作过程,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综合分析,以认识现象总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依次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1.统计设计统计设计是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目的,对整个统计工作做出全面计划安排的工作阶段。

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

因为这一阶段是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初始定性认识,为定量认识作准备的。

只有事先进行设计,才能统一认识、统一步骤,使整个统计工作有秩序地、协调地进行,以保证统计工作的质量。

2.统计调查统计调查,即统计资料的搜集。

它主要是根据统计设计的要求,向调查总体的各个单位搜集原始资料的工作阶段。

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阶段。

因为这一阶段是统计认识活动由初始定性认识过渡到定量认识的阶段,这个阶段所搜集的资料是否客观、周密,直接关系到统计整理的好坏,关系到统计分析结论的正确与否,决定统计工作的质量。

3.统计整理统计整理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对调查阶段搜集的统计资料进行科学地加工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从而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特征的工作阶段。

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中间环节。

因为这一阶段是使我们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渡阶段,它在整个统计工作过程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

4.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经过加工整理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揭示现象发展过程的特征和规律性的工作阶段。

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最终环节。

因为这一阶段是对现象得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深刻认识的阶段,也是统计发挥信息、咨询和监督职能的关键阶段。

四、统计的职能1.信息智能信息职能是指统计运用其特有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并向社会提供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数据资料的职能。

信息职能是统计的基本职能。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是资源,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拥有主动权。

统计的信息职能使之成为国家经济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统计信息已成为人们认识社会和国家,进行宏观决策和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

[相关链接]2011年度全国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2011年度,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117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

2011年,监测城市用人单位通过市场招聘人员累计2068万人次,进入市场求职人数累计1956万人次,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06,与上年相比上升了0.05。

2011年全国117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1.从全年总体情况看,劳动力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市场运行稳定。

2.从产业需求看,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需求格局基本稳定。

从趋势看,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稳步上升。

分行业看,制造业需求旺盛,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的需求比重趋于下降。

3.从用人单位需求看,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用人需求占据主体地位。

私营及个体企业用人需求比重趋于上升;国有和集体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逐年下降;外商及港澳台企业的用人需求变化不大。

4.从求职主体看,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是求职主体。

从趋势看,新成长失业青年的比重波动中略有上升,就业转失业人员的求职比重波动中呈现下降;外来务工人员的求职比重总体上趋于上升,但近年来有所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