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第04章糖类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第04章糖类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糖类习题一、填空题:1.糖类是食品的重要成分。

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是绿色植物经过光合作用的产物,占植物体干重的。

2.糖类由三种元素组成。

其结构特点是:糖类是或及它们的和。

3.糖类根据结构和性质,可以分为、和三大类。

4.自然界存在的单糖,多为型,其实在自然界,迄今为止,只发现一种主要的己酮糖,这就是,而且是。

5.糠醛及其衍生物能与α-萘酚反应显。

6.蔗糖是食物中存在的主要低聚糖,是一种典型的性糖。

它是由一分子和一分子彼此以 )羟基相互缩合而成的,其构型式为:7.多糖是一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由上千个糖以键相连形成的糖一般有及键两种,所以多糖也是一种苷。

8.与烹饪有关的多糖主要有、、、等。

9.乳糖是糖和糖以结合而成。

它的哈武斯式如下:β-半乳糖葡萄糖α-乳糖 [α]20D=+85.0熔点:223℃(无水)β-乳糖 [α]20D=+34.9熔点:252℃到达平衡时,[α]20D=+55.310.麦芽糖是由两分子通过结合而成的。

麦芽糖结构的如下:α-麦芽糖[α]D=+1680β-麦芽糖 [α]D=+1180达到平衡时,[α]D=+136011.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淀粉多是白色粉末状,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不同来源的淀粉粒的形状和大小都不相同,一般来说,地下淀粉多为的颗粒,地上淀粉多为的颗粒。

而每一个淀粉分子又是由许多个分子聚合而成的,由于分子结构不同,又分成了和两类。

12.淀粉是由单位组成的链状结构。

用热水处理可将淀粉分为两种成分:一种为可溶解部分,是淀粉,另一种不溶解部分是淀粉。

13.直链淀粉是以键连接起来的,一条的多苷链。

每个直链淀粉分子有一个和一个。

直链淀粉不是完全伸直的,它的分子通常是卷曲成的,每一圈有个葡萄糖残基。

直链淀粉热水,以碘液处理产生色。

14.支链淀粉首先由糖以键连结成一条主链,然后在主链上以键与较短的以键连结的链相连结,形成支链。

在支链与主链的衔接处都是糖残基的键结合。

15.淀粉与碘能起显色反应。

第四章 习题答案

第四章 习题答案

第四章的习题及答案4-1 设有一台锅炉,水流入锅炉是之焓为62.7kJ ·kg -1,蒸汽流出时的焓为2717 kJ ·kg -1,锅炉的效率为70%,每千克煤可发生29260kJ 的热量,锅炉蒸发量为4.5t ·h -1,试计算每小时的煤消耗量。

解:锅炉中的水处于稳态流动过程,可由稳态流动体系能量衡算方程:Q W Z g u H s +=∆+∆+∆221体系与环境间没有功的交换:0=s W ,并忽 动能和位能的变化, 所以: Q H =∆设需要煤mkg ,则有:%7029260)7.622717(105.43⨯=-⨯m解得:kg m 2.583=4-2 一发明者称他设计了一台热机,热机消耗热值为42000kJ ·kg -1的油料0.5kg ·min -1,其产生的输出功率为170kW ,规定这热机的高温与低温分别为670K 与330K ,试判断此设计是否合理?解:可逆热机效率最大,可逆热机效率:507.06703301112max =-=-=T T η 热机吸收的热量:1m in210005.042000-⋅=⨯=kJ Q热机所做功为:1m in 102000m in)/(60)/(170-⋅-=⨯-=kJ s s kJ W该热机效率为:486.02100010200==-=Q W η 该热机效率小于可逆热机效率,所以有一定合理性。

4-3 1 kg 的水在1×105 Pa 的恒压下可逆加热到沸点,并在沸点下完全蒸发。

试问加给水的热量有多少可能转变为功?环境温度为293 K 。

解:查水蒸气表可得始态1对应的焓和熵为:H 1=83.93kJ/kg, S 1=0.2962kJ/kg.K 末态2对应的焓和熵为:H 2=2675.9kJ/kg, S 2=7.3609kJ/kg.K)/(0.259293.839.267512kg kJ H H Q =-=-=)/(0.522)2962.03609.7(15.2930.25920kg kJ S T H W sys id =-⨯-=∆-∆=4-4如果上题中所需热量来自温度为533 K 的炉子,此加热过程的总熵变为多少?由于过程的不可逆性损失了多少功? 解:此时系统的熵变不变)./(0647.7K kg kJ S sys =∆炉子的熵变为)./(86.45330.2592K kg kJ T H T Q S sur -=-=∆-==∆ )./(205.286.40647.7K kg kJ S t =-=∆ )/(0.646205.215.2930kg kJ S T W t l =⨯=∆=4-5 1mol 理想气体,400K 下在气缸内进行恒温不可逆压缩,由0.1013MPa 压缩到1.013MPa 。

《管理会计》第四章题及答案

《管理会计》第四章题及答案

《管理会计》第四章题及答案《管理会计》第四章习题及答案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1、贡献边际是指产品的销售收⼊与相应的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

2、贡献边际率是指贡献边际占销售收⼊的百分⽐。

3、变动成本率是指变动成本占销售收⼊的百分⽐。

4、保本分析是研究当企业正好处于保本状态时本量利关系的⼀种定量分析⽅法。

5、保本点是指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时的业务量的总称。

6、安全边际是根据实际或预计的销售业务量与保本业务量的差量确定的定量指标。

7、保本作业率保本作业率⼜叫危险率,是指保本点业务量占实际或预计销售业务量的百分⽐。

8、保利点是指在单价和成本⽔平确定的情况下,为确保预先确定的⽬标利润能够实现⽽达到的销售量和销售额的总称。

9、保净利点是指实现⽬标净利润的业务量,具体包括实现⽬标净利润销售量和实现⽬标净利润销售额。

⼆、单项选择题:1、⽣产单⼀品种产品企业,保本销售额=()A.保本销售量×单位利润B.固定成本总额÷贡献边际率C.固定成本总额÷(单价⼀单位变动成本)D.固定成本总额÷综合贡献边际率E.固定成本总额÷贡献边际2、⽣产多品种产品企业测算综合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A.单位贡献边际B.贡献边际率C.单价⼀单位变动成本D.综合贡献边际率3、从保本图上得知,对单⼀产品分析,()A.单位变动成本越⼤,总成本斜线率越⼤,保本点越⾼B.单位变动成本越⼤,总成本斜线率越⼩,保本点越⾼C.单位变动成本越⼩,总成本斜线率越⼩,保本点越⾼D.单位变动成本越⼩,总成本斜线率越⼤,保本点越低4、利润=(实际销售量⼀保本销售量)×()A.贡献边际率B.单位利润C.单位售价D.单位贡献边际5、某企业只⽣产⼀种产品,单价6元,单位变动⽣产成本4元,单位销售和管理变动成本0.5元,销量为500件,则其产品贡献边际为()元A.650B.750C.850D.9506、下属因素中导致保本销售量上升的是()A.销售量上升B.产品单价下降C.固定成本下降D.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下降7、已知产品销售单价为24元,保本销售量为150件,销售额可达4800元,则安全边际率为()A.33.33%B.25%C.50%D.20%8、在变动成本法下,其利润表所提供的中间指标是()A.贡献边际B.营业利润C.营业⽑利D.期间成本9、在下列指标中,可据以判断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指标是()A.保本量B.贡献边际C.保本作业率D.保本额10、如果产品的单价与单位变动成本上升的百分率相同,其他因素不变,则保本销售量()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确定11、在本量利分析中,必须假定产品成本的计算基础是()A.完全成本法B.变动成本法C.吸收成本法D.制造成本法12、保本作业率与安全边际率之间的关系是()A.两者相等B.前者⼀般⼤于后者C.后者⼀般⼤于前者D.两者之和等于113、销售量不变,保本点越⾼,则能实现的利润()A.越⼩B.不变C.越⼤D.不⼀定14、某企业只⽣产⼀种产品,⽉计划销售600件,单位变动成本6元,⽉固定成本1000元,欲实现利润1640元,则单价应为()A.16.40B.14.60C.10.60D.10.4015、销售收⼊为20万元,贡献边际率为60%,其变动成本总额为()万元。

管理学基础第4章习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第4章习题及答案

第4章习题及答案一、判断题1.有了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就可以协调大家的行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搞好工作计划,是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 √)2.根据计划内容的明确性指标,可以将计划分为具体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具体计划既可以有明确规定的目标,也可以模棱两可。

(X )3.认识机会先于实际的计划工作开始以前,严格来讲,它不是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却是计划工作的一个真正起点,因为它预测到了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

(√)4.再好的方案,必须要可以执行,否则就是空谈,负责计划工作的人员对计划前提了解得愈细愈透彻,并能始终如一地运用它,则计划工作也将做得越协调。

(√)5.评估实质上是一种价值颠覆,是完全脱离以前的思想前提下进行的,它一方面取决于评价者所采用的评价标准;另一方面取决于评价者对各个标准所赋予的权重。

(X )二、单项选择题1.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称为(C)。

A.营销计划B.战术计划C.战略计划D.管理计划2.(B)是一种将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近期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的方法。

A.移动计划法B.滚动计划法C.图表计划法D.变化计划法3.在管理学领域,我们认为战略规划是企业一种长远计划,就是制定组织的长期目标并将其付诸实施。

具体来说就是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本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方式,形成自己的(D)。

A.营销优势B.生产优势C.管理能力D.核心竞争力4.我们强调目标必须是可考核的,而使目标具有可考核性的最方便的方法就是使之(A)。

A.定量化B.组织化C.行政化D.定性化5.在(C)中各分目标要保持与总体目标方向一致,内容上下贯通,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

同时各分目标之间在内容与时间上要协调、平衡,并同步的发展,不影响总体目标的实现。

第4章 电化学基础与金属腐蚀(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Yao

第4章 电化学基础与金属腐蚀(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Yao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与金属腐蚀1)查出下列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值,判断各组中哪种物质是最强的氧化剂?哪种物质是最强的还原剂?-/Cr ;① MnO-4/Mn+2, Fe+3/Fe+2; ② Cr2O-27/Cr+3,CrO2③ Cu+2/Cu,Fe+3/Fe+2,Fe+2/Fe。

/Mn+2, Fe+3/Fe+2解:① MnO-4ϕO(MnO-/Mn+2) = 1.51 V ; ϕO(Fe+3/Fe+2) = 0.7714MnO4- (+ H+)是最强的氧化剂,Fe2+是最强的还原剂。

-/Cr② Cr2O-27/Cr+3,CrO2ϕO(CrO-27/Cr+3) = 1.232 V ; ϕO( CrO2-/Cr) = -1.2 V2Cr2O72- (+ H+)是最强的氧化剂,Cr是最强的还原剂。

③ Cu+2/Cu,Fe+3/Fe+2,Fe+2/FeϕO(Cu+2/Cu) = 0.3419 V ; ϕO(Fe+3/Fe+2) = 0.771 V ; ϕO(Fe+2/Fe) = -0.447 VFe3+是最强的氧化剂,Fe是最强的还原剂。

2)对于下列氧化还原反应:①指出哪个物质是氧化剂,哪个物质是还原剂?②写出氧化反应以及还原反应的半反应式(需配平)。

③根据这些反应组成原电池,分别写出各原电池表示式。

(a) 2Ag++ Cu(s) =2Ag(s) + Cu+2(b) Ni(s) + Sn4+=Ni+2+ Sn+2(c) 2I-+ 2Fe3+=I2 + 2Fe2+(d) Pb(s) +2H++ 2Cl-=PbCl2(s) + H2(g)解: (a) 2Ag++ Cu(s) =2Ag(s) + Cu+2Ag+是氧化剂,Cu(s) 是还原剂。

半反应:还原反应Ag++ e = Ag 氧化反应Cu = Cu+2+ 2e-原电池符号:-) Cu∣Cu+2‖ Ag+∣Ag (+(b) Ni(s) + Sn 4+= Ni +2+ Sn +2 Sn 4+是氧化剂,Ni(s) 是还原剂。

第四章 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课后习题及答案一、理论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当人从黑暗走入亮处后,视网膜的光感受阈限会迅速提高,这个过程是()。

A.适应B.对比C. 明适应D.暗适应2.人的视觉、听觉、味觉等都属于( )。

A.外部感觉B.内部感觉C.本体感觉D.机体感觉3.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朋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音覆盖,但你还是知道你的朋友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在起作用。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4. 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5.大教室上课,教师借用扩音设备让全体学生清晰感知,这依据感知规律的()。

A.差异率B.强度率C.活动率D.组合率6.“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这主要是由于刺激物具有()。

A.强度的特点B.新异性的特点C.变化的特点D.对比的特点7.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了写字的间架结构,就忽略了字的笔画,注意了写字而忘了正确的坐姿,原因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较低。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8.“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表现了()。

A.注意的指向性B.注意的集中性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分配性9.一种记忆特点是信息的保存是形象的,保存的时间短、保存量大,编码是以事物的物理特性直接编码,这种记忆是()。

A.短时记忆B.感觉记忆C.长时记忆D.动作记忆10.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想不起来,这印证了遗忘的()。

A.干扰说B.消退说C.提取失败说D.压抑说11.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要好,这是由于()。

A.过度学习B.记忆的恢复现象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12.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她)的姓名,但确定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

工科化学与实验(金继红)第4章-习题及思考题答案

工科化学与实验(金继红)第4章-习题及思考题答案
工科化学与实验(金继红)第4章-习题及思考题答案
第四章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思考题:
1.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什么
2.
答:1)酸给出质子后变成碱,碱接受质子后变成酸,酸是质子的给予体,碱是质子的接受体;2)酸=碱+质子,此式中右边的碱是左边的酸的共轭酸,左边的酸是右边的碱的共轭酸;3.)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之子的物质是两性物质;4)酸碱中和的实质是质子的传递反应.
已知
(1)1.0×10−2mol Ba(NO)3和2.0×10−2mol NaF溶于1 dm3水中;
(2)0.50 dm3的1.4×10−2mol·dm−3CaCl2溶液与0.25 dm3的0.25 mol·dm−3Na2SO4溶液相混合。
解:(1)
有BaF2沉淀生成。
(2)
有CaSO4沉淀生成。
15.计算在0.020 mol·dm−3AlCl3溶液中AgCl的溶解度。
(7)外轨型配位化合物;
当配位原子的电负性较大,如卤素、氧等,它们不易给出孤对电子,对中心离子影响较小,使中心离子原有的电子层构型不变,仅用外层空轨道ns、np、nd杂化,生成数目相同、能量相等的杂化轨道与配体结合。这类配合物称外轨型配合物。如[Ag(NH3)2]+
(8)单齿配体与多齿配体
单齿配体:一个配体中只有一个配位原子;多齿配体:一个配体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
(4)配位体;
配体就是形成配位键时,提供电子对的一方。如[Co(NH3)6]SO4中的NH3
(5)配位数;
中心离子(原子)可以பைடு நூலகம்配位体形成配位键的数目称为配位数。如[Co(NH3)6]SO4配位数为6
(6)内轨型配位化合物;
当配位原子的电负性较小,如碳、氮等,较易给出孤对电子,对中心离子的影响较大,使其价电子层结构发生变化,(n-1)d轨道上的成单电子被强行配对,空出内层能量较低的(n-1)d轨道与n层的s、p轨道杂化,形成数目相同,能量相等的杂化轨道与配体结合。这类配合物称内轨型配合物。如[Fe(CN)6]4-

第4章习题及答案

第4章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习题及解答4-3 什么是进程?进程与程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活动。

进程与程序的主要区别是:(1) 程序是指令的有序集合,是一个静态概念。

进程是程序在处理机的一次执行过程,是一个动态概念。

进程是有生命期的,因创建而产生,因调度而执行,因得到资源而暂停,因撤消而消亡;(2) 进程是一个独立的运行单元,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独立单元,而程序则不是。

(3) 进程与程序之间无一一对应关系。

一个程序可以对应多个进程,一个进程至少包含一个程序。

4-4 图4.2标明程序段执行的先后次序。

其中:I表示输入操作,C表示计算操作,P 表示打印操作,下角标说明是对哪个程序进行上述操作。

请指明:(1)哪些操作必须有先后次序? 其原因是什么?(2)哪些操作可以并发执行? 其原因又是什么?答:(1) ①I n、C n和P n之间有先后顺序要求,这是由于程序本身的逻辑要求。

②使用同一设备的不同的程序段,如C1…C n,I1…I n,P1…P n,之间有先后顺序要求,这是由于设备某一时刻只能为一个程序服务。

(2) 不同程序使用不同设备时,占用不同设备,无逻辑关系,可以并发执行,如I2和C1;I3、C2和P1。

4-9 某系统进程调度状态变迁图如图4.31(1) 什么原因会导致发生变迁2、变迁3、变迁4 ?答:发生变迁2的原因:时间片到发生变迁3的原因:请求I/O或其他系统调用发生变迁4的原因:I/O完成或其他系统调用完成(2) 在什么情况下,一个进程的变迁3 能立即引起另一个进程发生变迁1 ?答:一个进程的变迁3 能立即引起另一个进程发生变迁的条件是,就绪队列非空。

(3) 下列因果变迁是否可能发生?若可能,需要什么条件?a. 2→1;b. 3→2;c. 4→1答:a. 2→1 不需要条件,一定会发生。

b. 3→2 不可能发生。

c. 4→1 可能发生,条件:就绪队列为空,或在可剥夺调度方式下,转变为就绪状态的进程优先级最高。

(完整word版)第四章 习题答案

(完整word版)第四章 习题答案

第四章的习题及答案4-1 设有一台锅炉,水流入锅炉是之焓为62.7kJ ·kg -1,蒸汽流出时的焓为2717 kJ ·kg -1,锅炉的效率为70%,每千克煤可发生29260kJ 的热量,锅炉蒸发量为4.5t ·h -1,试计算每小时的煤消耗量。

解:锅炉中的水处于稳态流动过程,可由稳态流动体系能量衡算方程:Q W Z g u H s +=∆+∆+∆221体系与环境间没有功的交换:0=s W ,并忽 动能和位能的变化, 所以: Q H =∆设需要煤mkg ,则有:%7029260)7.622717(105.43⨯=-⨯m解得:kg m 2.583=4-2 一发明者称他设计了一台热机,热机消耗热值为42000kJ ·kg -1的油料0.5kg ·min -1,其产生的输出功率为170kW ,规定这热机的高温与低温分别为670K 与330K ,试判断此设计是否合理?解:可逆热机效率最大,可逆热机效率:507.06703301112max =-=-=T T η 热机吸收的热量:1m in210005.042000-⋅=⨯=kJ Q热机所做功为:1m in 102000m in)/(60)/(170-⋅-=⨯-=kJ s s kJ W该热机效率为:486.02100010200==-=Q W η 该热机效率小于可逆热机效率,所以有一定合理性。

4-3 1 kg 的水在1×105 Pa 的恒压下可逆加热到沸点,并在沸点下完全蒸发。

试问加给水的热量有多少可能转变为功?环境温度为293 K 。

解:查水蒸气表可得始态1对应的焓和熵为:H 1=83.93kJ/kg, S 1=0.2962kJ/kg.K 末态2对应的焓和熵为:H 2=2675.9kJ/kg, S 2=7.3609kJ/kg.K)/(0.259293.839.267512kg kJ H H Q =-=-=)/(0.522)2962.03609.7(15.2930.25920kg kJ S T H W sys id =-⨯-=∆-∆=4-4如果上题中所需热量来自温度为533 K 的炉子,此加热过程的总熵变为多少?由于过程的不可逆性损失了多少功? 解:此时系统的熵变不变)./(0647.7K kg kJ S sys =∆炉子的熵变为)./(86.45330.2592K kg kJ T H T Q S sur -=-=∆-==∆ )./(205.286.40647.7K kg kJ S t =-=∆ )/(0.646205.215.2930kg kJ S T W t l =⨯=∆=4-5 1mol 理想气体,400K 下在气缸内进行恒温不可逆压缩,由0.1013MPa 压缩到1.013MPa 。

《运筹学》 第四章习题及 答案

《运筹学》 第四章习题及 答案

《运筹学》第四章习题一、思考题1.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具有什么特征?为什么其约束方程的系数矩阵的秩最多等于1-+n m ?2. 用左上角法确定运输问题的初始基本可行解的基本步骤是什么?3. 最小元素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为什么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用它直接得到 运输问题的最优方案?4. 沃格尔法(V ogel 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它和最小元素法相比给出的运输问题的初始基本可行解哪一个更接近于最优解?为什么?5. 试述用闭回路法检验给定的调运方案是否最优的原理,其检验数的经济意义是什么?6. 用闭回路法检验给定的调运方案时,如何从任意空格出发去寻找一条闭回路?这闭回路是否是唯一的?7. 试述用位势法求检验数的原理、步骤和方法。

8. 试给出运输问题的对偶问题(对产销平衡问题)。

9. 如何把一个产销不平衡的运输问题(产大于销或销大于产)转化为产销平衡的运输问题。

10.一般线性规划问题应具备什么特征才可以转化为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 11.试述在表上作业法中出现退化解的涵义及处理退化解的方法。

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运输问题模型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规划模型,所以运输问题也可以用单纯形方法求解。

2.因为运输问题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规划模型,因而求其解也可能出现下列四种情况:有唯一最优解;有无穷多个最优解;无界解;无可行解。

3.在运输问题中,只要给出一组(1-+n m )个非零的{}j i x ,且满足∑==nj i j i a x 1,∑==mi j j i b x 1,就可以作为一个基本可行解。

4.表上作业法实质上就是求解运输问题的单纯形法。

5.按最小元素法或元素差额法给出的初始基本可行解,从每一空格出发都可以找到一闭回路,且此闭回路是唯一的。

6.如果运输问题单位运价表的某一行(或某一列)元素分别加上一个常数k ,最优调运方案将不会发生变化。

7.如果运输问题单位运价表的某一行(或某一列)元素分别乘上一个常数k ,最优调运方案将不会发生变化。

第4章习题及答案_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第4章习题及答案_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第四章非晶态结构与性质4-1名词解释熔体与玻璃体分化(解聚)与缩聚网络形成体网络中间体网络改变体桥与非桥氧硼反常现象单键强度晶子学说与无规则网络学说4-2试简述硅酸盐熔体聚合物结构形成的过程和结构特点。

4-3试用实验方法鉴别晶体SiO2、SiO2玻璃、硅胶和SiO2熔体。

它们的结构有什么不同?4-4 试述石英晶体、石英熔体、Na2O·2SiO2熔体结构和性质上的区别。

4-5影响熔体粘度的因素有哪些?试分析一价碱金属氧化物降低硅酸盐熔体粘度的原因。

4-6熔体粘度在727℃时是107Pa·s,在1156℃时是103 Pa·s,在什么温度下它是106 Pa·s?(用lnη=A+B/T解之)4-7 SiO2熔体的粘度在1000℃时为1014 Pa·s,在1400℃时为107 Pa·s。

SiO2玻璃粘滞流动的活化能是多少?上述数据为恒压下取得,若在恒容下获得,你认为活化能会改变吗?为什么?4-8一种熔体在1300℃的粘度是310 Pa·s,在800℃是107 Pa·s,在1050℃时其粘度为多少?在此温度下急冷能否形成玻璃?4-9试用logη=A+B/(T-T0)方程式,绘出下列两种熔体在1350~500℃间的粘度曲线(logη~1/T)。

两种熔体常数如下:4-10派来克斯(Pyrex)玻璃的粘度在1400℃时是109 Pa·s,在840℃是1013Pa·s。

请回答:(1)粘性流动活化能是多少?(2)为了易于成形,玻璃达到105Pa·s的粘度时约要多高的温度?4-11一种玻璃的工作范围是870℃(η=106Pa·s)至1300℃(η=102.5Pa·s),估计它的退火点(η=1012Pa·s)?4-12一种用于密封照明灯的硼硅酸盐玻璃,它的退火点是544℃,软化点是780℃。

第4章习题及答案_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第4章习题及答案_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第四章非晶态结构与性质4-1名词解释熔体与玻璃体分化(解聚)与缩聚网络形成体网络中间体网络改变体桥与非桥氧硼反常现象单键强度晶子学说与无规则网络学说4-2试简述硅酸盐熔体聚合物结构形成的过程和结构特点。

4-3试用实验方法鉴别晶体SiO2、SiO2玻璃、硅胶和SiO2熔体。

它们的结构有什么不同?4-4 试述石英晶体、石英熔体、Na2O·2SiO2熔体结构和性质上的区别。

4-5影响熔体粘度的因素有哪些?试分析一价碱金属氧化物降低硅酸盐熔体粘度的原因。

4-6熔体粘度在727℃时是107Pa·s,在1156℃时是103 Pa·s,在什么温度下它是106 Pa·s?(用lnη=A+B/T解之)4-7 SiO2熔体的粘度在1000℃时为1014 Pa·s,在1400℃时为107 Pa·s。

SiO2玻璃粘滞流动的活化能是多少?上述数据为恒压下取得,若在恒容下获得,你认为活化能会改变吗?为什么?4-8一种熔体在1300℃的粘度是310 Pa·s,在800℃是107 Pa·s,在1050℃时其粘度为多少?在此温度下急冷能否形成玻璃?4-9试用logη=A+B/(T-T0)方程式,绘出下列两种熔体在1350~500℃间的粘度曲线(logη~1/T)。

两种熔体常数如下:4-10派来克斯(Pyrex)玻璃的粘度在1400℃时是109 Pa·s,在840℃是1013Pa·s。

请回答:(1)粘性流动活化能是多少?(2)为了易于成形,玻璃达到105Pa·s的粘度时约要多高的温度?4-11一种玻璃的工作范围是870℃(η=106Pa·s)至1300℃(η=102.5Pa·s),估计它的退火点(η=1012Pa·s)?4-12一种用于密封照明灯的硼硅酸盐玻璃,它的退火点是544℃,软化点是780℃。

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1.几何公差的形状公差有6项,它们的名称和代号分别是(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

2.几何量公差的跳动公差有2项,它们的名称和代号分别为(圆跳动)和(全跳动)。

3.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小)于端面圆跳动。

4.某轴尺寸为Φ10-0.018-0.028 mm ,轴线对基准A 的垂直度公差为Φ0.01 mm ,被测要素给定的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采用最大实体要求,则垂直度公差是被测要素在(最大实体状态)时给定的。

当轴实际尺寸为(Φ9.972)mm 时,允许的垂直度误差达最大,可达(0.02)mm 。

5.独立原则是指图样上给定的(尺寸)公差与(几何)公差各自独立,分别满足要求的公差原则。

6.包容要求采用(最大实体)边界,最大实体要求采用(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7.某孔尺寸为Φ40+0.119 +0.030○E mm ,实测得其尺寸为Φ40.09mm ,则其允许的几何误差数值是(Φ0.06)mm ,当孔的尺寸是(Φ40.119)mm 时,允许达到的几何误差数值为最大。

8.某孔尺寸为Φ40+0.119+0.030mm ,轴线直线度公差为 Φ0.005 mm ,实测得其局部实际尺寸为Φ40.09mm ,轴线直线度误差为Φ0.003mm ,则孔的最大实体尺寸是(Φ40.030)mm ,最小实体尺寸是(Φ40.119)mm ,体外作用尺寸是(Φ40.087)mm 。

9.若某轴标注为则该零件的MMS 为(φ30mm ),又称为该零件的(最大)极限尺寸;其LMS 为(φ29.979mm ),又称为该零件的(最小)极限尺寸;零件采用的公差要求为(最大实体要求),若加工后测得某孔的实际尺寸为φ29.98mm ,直线度误差为0.015mm ,则该零件(是)(是、否)合格。

10.若某孔的尺寸标注为,则该零件采用的公差原则为(最大实体要求),其MMS 为(Φ20mm ),此时的几何公差值为(Φ0.02)mm ;其LMS 为(Φ20.05mm )mm ,此时的形位公差值为(Φ0.07)mm ;其MMVS 为(Φ19.98)mm 。

第四章 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 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抽样与抽样估计一、单项选择题1、实际工作中,小样本是指()A、样本容量大于30的样本B、样本容量小于30的样本C、样本容量等于30的样本D、样本容量小于等于30的样本2、从5个字母中随机抽取2个字母作为样本,采用重复抽样,考虑顺序,则可能的样本个数为()A、10个B、20个C、25个D、30个3、当总体方差未知,且样本容量小于30时,进行正态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应采用的临界值为()A、F值B、Z值C、t值D、2x值4、当总体方差已知,无论样本容量n的大小如何,进行正态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应采用的临界值为()A、F值B、Z值C、t值D、2x值5、在总体内部情况复杂、且各单位之间差异程度大、单位数又多的情况下,宜采用()A、等距抽样B、整群抽样C、简单随机抽样D、类型抽样6、根据重复抽样的资料,甲单位工人工资方差为25,乙单位为100,乙单位抽的人数比甲单位多3倍,则抽样平均误差()A、甲单位较大B、甲单位较大C、无法判断D、甲、乙单位相同7、某学校在全校学生中随机重复抽取100人调查身高,计算出抽样平均误差为5cm。

如果改用不重复抽样方法,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其抽样平均误差将会()A、大于5cmB、小于5cmC、等于5cmD、不确定8、纯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样本容量扩大为原来的9倍,其它条件不变,则()A、抽样允许误差不变B、抽样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九分之一C、抽样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三分之一D、抽样允许误差增大为原来的九倍二、多项选择题1、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主要有()A、总体方差或标准差B、样本容量C、抽样方法D、抽样组织方式E、抽样的对象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A、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B、抽样误差是可以避免的C、抽样误差可以计算但不能加以控制机D、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而产生的样本估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代表性误差 E、抽样误差是指登记性误差3、评价估计量的优劣常用下列三个标准()A、一致性B、有效性C、合理性D、代表性E、无偏性4、抽样推断过程包括相互联系的三项内容()A、随机抽样B、统计估计C、假设检验D、抽样精度E、置信度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总体参数是唯一的、确定的,但又是未知的B、总体参数是随机变量C、样本统计量是随机变量D、样本统计量是唯一的、确定的E、样本所包含的总体单位个数称为样本容量6、概率抽样最基本的组织方式有()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等距抽样D、整群抽样E、配额抽样7、抽样估计中的抽样误差()A、无法避免B、可以控制C、只能在估计结束才能知道D、可以计算E、不可控制8、抽样平均误差是指()A、所有可能样本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平均离差B、所有可能样本的样本指标对总体指标的标准差C、已抽出样本的标准差D、等价于极限误差E、已抽出样本的平均差三、填空题1、概率抽样也叫随机抽样,是指按照原则抽取样本。

分子结构习题及答案

分子结构习题及答案

分子结构习题及答案第四章分子结构习题1.是非判断题1-1化学键是相邻原子与原子(或离子与离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

1-2 50Sn2+是18+2电子构型,50Sn4+是18电子构型。

1-3 Al3+,Ba2+,Si(IV)的电子构型都属于8电子构型。

1-4具有未成对电子的两个原子相互接近时可以形成稳定的共价键。

1-5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数目等于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

1-6σ键的特点是原子轨道沿键轴方向重叠,重叠部分沿键轴呈圆柱形对称。

1-7一般来说,σ键的键能比π键键能小。

1-8 s电子与s电子配对形成的键一定是σ键,p电子与p电子配对形成的键一定为π键。

1-9两个σ键组成一个双键。

1-10键的强度与键长无关。

1-11所有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都不是离子化合物。

1-12μ=0的分子,其化学键一定是非极性键。

1-13共价键具有饱和性的原因在于每个原子提供一定数目的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电子。

1-14原子核外有几个未成对电子,就能形成几个共价键。

1-15共价键类型可以分为σ键和π键,π键的键能小于σ键的键能,因此π键的稳定性弱于σ键。

1-16烷烃分子中C-H键的键能为413 KJ·mol-1,因此提供413KJ·mol-1的能量能使甲烷和乙烷分子中C-H键断裂。

1-17沿键轴方向的s轨道和p轨道进行重叠可形成π键。

1-18原子轨道相互重叠应满足最大重叠原理,所以沿键轴以“头碰头”方式才能成键。

1-19原子轨道之所以要发生杂化是因为能增大成键能力。

1-20 sp3杂化是,s轨道的主量子数和p轨道的主量子数可以是不同的,也可以是相同的。

1-21 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形成1个sp3杂化轨道。

1-22在sp,sp2,sp3杂化中,杂化轨道的成键能力随s轨道成分增多而增强。

1-23发生轨道杂化的原子轨道可以具有成对电子。

1-24原子轨道发生杂化,若轨道上有孤对电子存在,这类杂化是不等性的。

线性代数习题答案4

线性代数习题答案4

a2 + b2 3 (a2 + b2 3)(a2 − b2 3) a22 − 3b22
a22 − 3b22
3,
a1 ± a2 , b1
± b2;
a1a2
+ 3b1b2 , a1b2
+ a2b1;
a1a2 a22
− 3b1b2 − 3b22
,
(a2b1 − a1b2 a22 − 3b22
)
都是有理数,故 K2 是数域.
x + y = (x1 + y1, x2 + y2 , x3 + y3 )T , 2(x1 + y1) + 3(x2 + y2 ) − (x3 + y3 ) = 0 ⇒ x + y ∈W4 , kx = (kx1, kx2 , kx3)T , 2(kx1) + 3(kx2 ) − (kx3) = 0 ⇒ kx ∈W4 故W4 对 R3 中的加法与数乘运算封闭, 它是 R3 的子空间. (5) W5 = {x ∈ R3 | 2x1 + 3x2 − x3 = 1}; 【解】W5 不是 R3 的子空间. 显然W5 中不含有零向量, 故W5 不是 R3 的子空间. (6) W6 = {x ∈ R3 | x1 − x22 = 0}.
=
a1a2 a22
+ b1b2 + b22
+
(a2b1 a22
− a1b2 ) + b22
i,
a1
± a2 , b1
± b2;
a1a2
− b1b2 , a1b2
+ a2b1;
a1a2 + b1b2 a22 + b22

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1.几何公差的形状公差有6项,它们的名称和代号分别是(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

2.几何量公差的跳动公差有2项,它们的名称和代号分别为(圆跳动)和(全跳动)。

3.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小)于端面圆跳动。

4.某轴尺寸为Φ10-0.018-0.028 mm ,轴线对基准A 的垂直度公差为Φ0.01 mm ,被测要素给定的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采用最大实体要求,则垂直度公差是被测要素在(最大实体状态)时给定的。

当轴实际尺寸为(Φ9.972)mm 时,允许的垂直度误差达最大,可达(0.02)mm 。

5.独立原则是指图样上给定的(尺寸)公差与(几何)公差各自独立,分别满足要求的公差原则。

6.包容要求采用(最大实体)边界,最大实体要求采用(最大实体实效)边界。

7.某孔尺寸为Φ40+0.119 +0.030○E mm ,实测得其尺寸为Φ40.09mm ,则其允许的几何误差数值是(Φ0.06)mm ,当孔的尺寸是(Φ40.119)mm 时,允许达到的几何误差数值为最大。

8.某孔尺寸为Φ40+0.119+0.030mm ,轴线直线度公差为 Φ0.005 mm ,实测得其局部实际尺寸为Φ40.09mm ,轴线直线度误差为Φ0.003mm ,则孔的最大实体尺寸是(Φ40.030)mm ,最小实体尺寸是(Φ40.119)mm ,体外作用尺寸是(Φ40.087)mm 。

9.若某轴标注为则该零件的MMS 为(φ30mm ),又称为该零件的(最大)极限尺寸;其LMS 为(φ29.979mm ),又称为该零件的(最小)极限尺寸;零件采用的公差要求为(最大实体要求),若加工后测得某孔的实际尺寸为φ29.98mm ,直线度误差为0.015mm ,则该零件(是)(是、否)合格。

10.若某孔的尺寸标注为,则该零件采用的公差原则为(最大实体要求),其MMS 为(Φ20mm ),此时的几何公差值为(Φ0.02)mm ;其LMS 为(Φ20.05mm )mm ,此时的形位公差值为(Φ0.07)mm ;其MMVS 为(Φ19.98)m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资本积累一、单选题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A.扩大再生产()B.简单再生产()C.剩余价值生产()D.生产关系再生产()2.资本积累的源泉是:A.资本集中()B.资本积累()C.剩余价值()D.资本家省吃俭用()3.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A.资本集中()B.资本积累()C.劳动生产率提高()D.劳动人数的增加()4.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A.剩余价值资本化()B.暴力迫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C.剥夺剥夺者()D.资本家之间的相互剥夺()5.资本主义人口过剩的原因是:A.社会上生活资料数量不能养活现有人口()B.资本主义社会人口自然增长太快()C.生育过多、人口自然增殖率高()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资本对劳动者的需求相对减少()二、多选题1.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要以个别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有:A.资本循环()B.资本积累()C.资本集中()D.资本积聚()2.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原因是:A.不扩大再生产就会阻碍社会发展()B.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C.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D.资本家之间的激烈竞争()3.资本集中的方式是:A.以大鱼吃小鱼的方式,兼并中小资本()B.以组织股份公司的方式,把许多分散的小资本集合成大资本()C.以民主协商的方式,吸收中小资本()D.以资本积累的方式,吞并小资本()4.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的区别是:A.资本积累是以积累为基础()B.资本集中不是以积累为基础()C.资本积累能够增大社会资本()D.资本集中不能增大社会资本()5.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经常存在的几种形式是:A.流动过剩人口()B.停滞过剩人口()C.潜在过剩人口()D.自然过剩人口()6.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产社会化的主要表现是:A.企业之间加剧竞争,中小企业被吞并或变成大企业分支机构()B.企业生产是以许多人共同劳动为基础的大生产()C.各企业、各部门的生产联结为相互依赖的整体()D.生产为日益扩大的市场而进行,并进一步形成世界市场()7.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是:A.资产阶级财富积累()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的激化()C.无产阶级贫困积累()D.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平均分配社会财富()三、名词解释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3.资本积累4.资本有机构成5.资本积聚6.相对过剩人口7.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8.工人阶级贫困化四、分析判断1.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相对过剩人口,是由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绝对地超过了物质资料的增长所造成的。

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都是增大个别资本的形式,因此二者没有区别。

3.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有许多工人家庭都拥有小汽车、电冰箱等耐用消费资料品,因此,那里的工人已经不存在贫困化了。

四、问题解答1.马克思是怎样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中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2.为什么说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是一种客观的必然趋势?3.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一单选题1. A2.C3.B4.B5.D二、多选题1.CD2.CD3.AB4.ABCD5.ABC6.BCD 7 .ABC一、名词解释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都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资本主义生产。

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资本追加到生产上,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基础进行的资本主义再生产。

3.资本积累是指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它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4.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用公式表示:C:V。

5.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依靠本身的积累,即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

6.相对过剩人口是指超过资本需要而形成的相对多余的劳动人口。

7.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指由资本积累引起的财富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积累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客观必然性。

8.工人阶级贫困化是指整个工人阶级处于贫困状态的地位,有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两种表现形式。

前者是指工人阶级的收入在社会国民收入中相对下降。

后者是指工人阶级物质和文化生活状况的绝对恶化。

四、分析判断1.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相对过剩人口,是由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绝对地超过了物质资料的增长所造成的。

这种观点不正确。

因为:1)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相对过剩人口,不是人口的自然增长绝对超过了物质资料的增长,而是人口超过了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而造成的。

因此,资本主义的过剩人口不是绝对过剩。

2)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

资本积累的发展必然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出现两种对立的趋势:一是可变资本相对减少,使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也相对减少;二是劳动力的供给又绝对地增加了。

这就必然形成相对过剩人口,即产业后备军。

3)相对过剩人口不仅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都是增大个别资本的形式,因此二者没有区别。

这种观点不正确。

因为:1)二者含义不同。

资本积聚是个别资本家依靠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来增大资本总额;资本集中则是通过大鱼吃小鱼的吞并形式或入股联合形式,把小资本集中为大资本。

2)二者途径不同。

资本积聚不仅增大了个别资本的总额,而且使社会总资本的数量得到增加;资本集中只是改变原有资本家之间的分配和组合,并不增大社会资本的总额。

3)二者速度不同。

资本积聚要受剩余价值绝对量增长的限制,速度缓慢;资本集中则不受社会财富增长程度的限制,它可以在短期内集中大量资本,因而速度快。

积聚和集中虽有区别,但二者又是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

3.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有许多工人家庭都拥有小汽车、电冰箱等耐用消费资料品,因此,那里的工人已经不存在贫困化了。

这种观点不正确。

因为:1)工人阶级贫困化不是看工人有无消费资料,而是看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的生活资料能不能维持再生产自己的劳动力。

不是看工人用所得工资购买了什么东西,而是看他所得工资能否补偿劳动力价值。

不是看工人生活需要范围和消费构成有什么变化,而是看变化对工人生活和劳动力再生产得影响如何。

2)马克思的工人阶级得贫困化理论认为,工人没有生产资料,不得不出卖劳动力是工人阶级贫困化的原因和前提;实际工资低于劳动力价值是工人阶级贫困化得实质。

这是把握无产阶级贫困化得最基本得两条,如果离开这两条去评判无产阶级贫困化,就会把现象当作本质,混淆概念。

马克思主义还告诉我们,劳动力的价值是由再生产劳动力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的,而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生活资料的范围和数量,又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而各不相同。

在一些国家中某些消费品为进入工人的生活必需品范围,就不能把那些消费品的价值计入劳动力价值。

如果象小汽车一类的消费品一旦进入工人的生活必需品范围,其价值就应列人劳动力的价值。

所以,劳动力的价值是一个变数,而不是一个常数。

如果一国工人的生活资料范围和数量增大,而工人实际工资增长赶不上劳动力价值的增大,劳动力再生产受到影响,就是工人阶级贫困化的表现。

3)工人阶级贫困化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和资本积累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因此无论工人拿工资购买什么生活用品,却改变不了工人阶级贫困化的命运。

五、问题解答1.马克思是怎样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中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使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通过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说明:(1)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使由劳动者创造的。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从资本家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开始。

如果孤立地从一次生产过程看,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好象是资本家先垫支给工人的。

如果从再生产过程看,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不过是工人在前一生产过程所生产的价值的一部分,因为工人在拿到工资时,他们在前一生产过程中生产出的产品已经被资本家卖掉并转化为货币了,资本家把其中相当于剩余价值的部分占为己有,而把相当于可变资本的部分用来支付工资。

可见,不是资本家养活工人,而是工人靠艰苦劳动养活自己,同时也养活了资本家。

(2)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

假定资本家预付10000元资本开设工厂,每年榨取剩余价值2000元,这2000元全部被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

那么,经过五年生产,资本家总共消费掉10000元,相当于他原来的全部预付资本。

这意味着他原有的资本已全部消费掉了。

可是在资本家手中却仍有10000元资本,这表明他的现有资本实际上是资本化了的剩余价值。

(3)雇佣工人的个人消费是为资本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

如果从孤立的生产过程看,工人的个人消费似乎与资本家无关。

但如果从再生产的这个角度分析,工人的个人消费,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仍然隶属于资本家。

因此,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个人消费的性质,就同机器加油,牛马吃草料一样。

工人在直接生产过程之外,就已经隶属于整个资产阶级了。

无产阶级只有推翻整个资产阶级的统治,才能从资本主义的锁链中解放出来。

可见,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2.为什么说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是一种客观的必然趋势?(1)资本的有机构成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从物质形态方面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取决于生产技术水平。

这种由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从价值形态方面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技术构成决定价值构成,价值构成的变化也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

这种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的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就是资本的有机构成。

(2)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具有客观必然性。

因为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总是要利用新的科学成就,采用新的技术设备,扩大不变资本的投资,从而使不变资本在资本总额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可变资本在资本总额总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

所以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趋势是由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冲动推动的。

另外,资本家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为了在竞争中能站住脚并打败对手,也迫使资本家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推动着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3.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1)相对过剩人口是指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

它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其原因在于:1)资本积累必然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相对减少。

2)资本积累造成劳动力的供给增多,主要是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从而降低了对体力劳动的要求,使得妇女和儿童有可能加入雇佣劳动队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