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二第一章小结与练习题(带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39b737e2bd960590c677f5.png)
�上面球一同在都点顶个 8 的它且�5�4�3 是别分长棱条三上点顶个一的体方长�4
3 4�D 3 3�C 3 2�B 3 �A
�)
2 �1 �D
2 �2 2
(为积面表的锥棱三的 1 是都长棱�3
2 �1 2
�C �)
�B
2 �2�A
(是积面的形图面平原么那�形梯腰等
的 1 为均底上和腰�°54 为角底个一是图观直测二斜的形图面平的置放平水个一果如�2 体面八正�D 柱棱�C 图视俯
则�a 为长棱的体方正若�心中的 DCBA 面底上是 O�中 1D1C1B1A�DCBA 体方正�31
�_____________是比之积体的们它则�3∶2∶1 是比之积面表的球个三若�21
�棱侧条________有台棱个一
的少最点顶�点顶个________有锥棱个一的少最数面�面个______有少至柱棱个一�11 题空填、二
� 3 3∶ 2 2∶1�3) 3 (∶3) 2 (∶31� 33r ∶ 32r ∶ 31r � 3 ∶ 2 ∶1�3r∶2r∶1r � 3 3∶ 2 2∶1�案答考参�21 �台棱三�锥棱三�柱棱三�是别分体何几的件条合符�析解 �3�4�5�案答考参�11 .D 选以所�体合组为且�圆为面底看图视三从�析解 D�01 题空填、二
652
21
2
(×π× �hS �2V
1 1
3
3
�4×2)
积体的库仓则�m 61 成变径直面底的库仓�一案方按果如�案答考参 )1(�解
3
61
2
(×π× �hS �1V
1 1
3
3
�02 �
�π
1h rπ 2
3
841 3 1
高一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章节测试题
![高一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章节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9efc92ea58da0116d1749b1.png)
高一数学必修二第一章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120分第Ⅰ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若M 在直线m 上,m 在平面α内,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α∈∈m MB. α⊂∈m MC. α⊂⊂m MD. α∈⊂m M2.下图是由哪个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的( ) A B C D3.三个平面把空间分成7部分时,它们的交线有( )A、1条 B、2条 C、3条 D、1或2条4.在下面四个命题中,真命题有( )①有两个侧面是矩形的棱柱是直棱柱;②斜三棱柱的侧面一定都不是矩形;③底面为矩形的平行六面体是长方体;④侧面是正方形的正四棱柱是正方体.A .1个B .2个C .3个D .4个5.若正棱锥的底面边长与侧棱长相等,则该棱锥一定不是( )A .三棱锥B .四棱锥C .五棱锥D .六棱锥6.一个三棱锥,如果它的底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三个侧面( )A .至多只能有一个是直角三角形B .至多只能有两个是直角三角形C .可能都是直角三角形D .必然都是非直角三角形7.右上图,水平放置的三角形的直观图,D '是A 'B '边上的一点且D 'A '=31 A 'B ', A 'B '∥Y '轴, C 'D '∥X '轴,那么C 'A '、C 'B '、C 'D '三条线段对应原图形中的线段CA 、CB 、CD 中 ( )A .最长的是CA ,最短的是CB B .最长的是CB ,最短的是CAC .最长的是CB ,最短的是CD D .最长的是CA ,最短的是CD 8.一长方体木料,沿图①所示平面EFGH 截长方体,若AB ⊥CD 那么图②四个图形中是截面的是( )图(1)9.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三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给出四个空间几何体:①长方体;②圆锥; ③三棱锥; ④圆柱,甲、乙、丙依次对应的标号正确的是 ( )A .④③②B . ②①③C . ①②③D . ③②④10.如果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一个底角为45°,腰和上底均为1的等腰梯形,那么原平面图形的面积是( ).A .2+2B .221+C .22+2D .2+111.各棱长均为a 的三棱锥的表面积为( )A .234aB .233aC .232aD .23a 12.四棱台的上、下底面均为正方形,它们的边长分别是1和2,侧棱长为2,则该四棱台的高为( ) A.62 B.32 C.12 D.22第Ⅱ卷 非选择题二、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每小题5分,共30分).13.一个棱柱至少有 个面,面数最少的一个棱锥有 个顶点,顶点最少的一个棱台有 条侧棱。
高中数学必修2(人教B版)第一章集合1.2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2(人教B版)第一章集合1.2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d38151312b3169a451a411.png)
描述:高中数学必修2(人教B版)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1.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学习任务1. 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会用数学语言规范地表述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了解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能正确地判断空间线线、线面与面面的位置关系.2. 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能用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表述这些定理,并能证明有关性质定理;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二、知识清单平面的概念与基本性质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空间的平行关系空间的垂直关系点面距离三、知识讲解1.平面的概念与基本性质平面的概念生活中的一些物体通常呈平面形,课桌面、黑板面、海面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几何里所说的平面就是从这样的一些物体中抽象出来的,但是几何中的平面是没有厚度、无限延展的.平面的画法我们常常把水平的平面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平面,平行四边形的锐角通常画为 ,且横边长等于其邻边长的 倍.如果一个平面被另一个平面遮挡住,为了增强它的立体感,我们常把被遮挡的部分用虚线画出来.平面的表示为了表示平面,常把希腊字母 等等写在代表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上,如平面 、平面 ;也可以用代表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英文字母作为这个平面的名称,如图中的平面可以表示为平面 、平面 或者平面 .集合符号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以点作为元素,直线和平面都是由点构成的集合.几何中许多符号的规定都是源于将图形视为点集.例如:点 在平面 内,记作 ;点 不在平面 内,记作 .直线 在平面 内,记作 ;直线 不在平面 内,记作 ;直线 与 相交于点 ,记作 ;平45∘2α,β,γαβABCD AC BD A αA ∈αA αA ∉αl αl ⊂αl αl ⊄αl m A l ∩m =A例题:面 与平面 相交于直线 ,记作 .平面的基本性质平面的基本性质是由三条公理描述的: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符号语言:,,且 ,.公理2 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2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3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符号语言:,且 ,且 .空间位置关系与几何量的基础平行公理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等角定理 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αβaα∩β=aA∈l B∈l A∈αB∈α⇒l⊂αP∈αP∈β⇒α∩β=l P∈l用符号语言表示下列语句.(1)点 在平面 外,点 在平面 内,直线 经过点 ,;(2) 与 交于 , 与 交于 .解:(1),,,.(2),.AαBαl A B平面ABD平面BCD BD平面ABC平面ADC ACa∉αB∈αA∈l B∈l平面ABD∩平面BCD=BD平面ABC∩平面ADC=AC如图所示,在四面体 中,、、、 分别是 、、、 上的点,且 ,求证 ,, 三点共线.ABCD E F G H AB AD BC CDEF∩GH=PB D P2.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证明:因为 ,,所以 ,同理,,又,所以 ,,而 ,所以 ,即 ,, 三点共线.E ∈ABF ∈AD EF ⊂平面 ABD GH ⊂平面 BCD EF ∩GH =P P ∈平面 ABD P ∈平面 BCD 平面 ABD ∩平面 BCD =BD P ∈直线BD B D P 已知:如图,,,.求证:直线 ,, 在同一平面内.证法一:(同一法)因为 ,所以 和 确定一个平面 . 因为 ,所以 .又因为 ,所以 .同理可证 .又 ,,所以 .因此,直线 ,, 在同一个平面内.证法二:(重合法)因为 ,所以 , 确定一个平面 .因为 ,所以 , 确定一个平面 .又因为 ,,所以 .又 ,,所以 .同理可证得 ,,,.所以不共线的三个点 ,, 在平面 内,又在平面 内.所以平面 和平面 重合,即直线 ,, 在同一平面内.∩=A l 1l 2∩=B l 2l 3∩=C l 1l 3l 1l 2l 3∩=A l 1l 2l 1l 2α∩=B l 2l 3B ∈l 2⊂αl 2B ∈αC ∈αB ∈l 3C ∈l 3⊂αl 3l 1l 2l 3∩=A l 1l 2l 1l 2α∩=B l 2l 3l 2l 3βA ∈l 2⊂αl 2A ∈αA ∈l 2⊂βl 2A ∈βB ∈αB ∈βC ∈αC ∈βA B C αβαβl 1l 2l 3结合空间想象回答下列问题:(1) 个平面可以分空间为______部分;(2) 个平面可以分空间为______部分;(3)正方体的各个面延伸后将空间分成______部分.解:(1),;(2),,,;(3).对于(1):当 个平面平行时,分成 部分;当两个面相交时,分成 部分;对于(2):当 个平面两两平行时,分成 部分;当其中两个平面平行,和另外一个平面相交或者三个平面相交于一条直线时,分成 部分;当 个平面两两相交且交线两两平行时,分成 部分;当 个平面两两相交且交线相交于一点时,分成 部分;对于(3):首先,将正方体的四个侧面延伸,可知将空间分成 部分,然后,将正方体的上下底面延伸可知将之前部分分成了 层,每层 部分,共 部分 .233446782723434637389393×9=27若直线 、、 相交于一点,则这 条直线可能确定的平面有( )A. 个 B. 个 C.无数个 D. 个或 个解:D当 、、 三线共面时,平面只有 个;当三线不共面时,任意两条可确定一个平面,共 个.a b c 30113a b c 13描述:例题: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内有无数个点,平面可以看成点的集合.点 在平面 内,记作 ;点 不在平面 内,记作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共有以下两种:共面直线 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更进一步,若这两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称它们是相交直线 ,若这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称它们是平行直线;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直线垂直如果两条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那么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记作 .在空间,两条直线垂直包括两种情形:共面垂直和异面垂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共有以下三种:直线在平面内 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 直线与平面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直线与平面平行 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空间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共有以下两种:平行 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则称这两个平面平行;相交 两个平面有一条公共直线,则称这两个平面相交,此时这条公共直线称为这两个平面的交线.A αA ∈αA αA ∉αa ⊥b 如果在两个平面内分别各有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 B.相交 C.平行或相交 D.垂直相交解:C可根据题意作图判断,如图所示,分别为两个平面平行、相交的情况 .分别和两条异面直线都相交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A.相交 B.异面 C.异面或相交 D.平行解:C如图所示,可能相交,也可能异面,若两直线平行,则此两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且原两条异面直线均在此平面内,故矛盾 .描述:3.空间的平行关系空间四边形顺次连接不共面的四个点 、、、 所构成的图形,叫做空间四边形.这四个点中的各个点叫做空间四边形的顶点;所连接的相邻顶点间的线段叫做空间四边形的边;连接不相邻的顶点的线段叫做空间四边形的对角线.空间四边形用表示顶点的四个字母表示.例如,图中的四边形可以表示为空间四边形 ,线段 , 是它的对角线.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用符号表示:,,且.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用符号表示:,,,,.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推论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若直线 不平行于平面 ,且 ,则( )A. 内的所有直线与 异面 B. 内不存在与 平行的直线 C. 内存在唯一的直线与 平行 D. 内的直线与 都相交解:B依题意,设直线 ,如图. 内的直线若经过点 ,则与直线 相交;若不经过点 ,则与直线 是异面直线,但不可能与 平行.l αl ⊄ααl αl αl αl l ∩α=A αA l A l l A B C D ABCD AC BD a ⊄αb ⊂αa ||b ⇒a ||αa ⊂βb ⊂βa ∩b =P a ||αb ||α⇒β||α例题: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用符号表示:,,.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用符号表示:,,.a ||αa ⊂βα∩β=b ⇒a ||b α||βα∩γ=a β∩γ=b ⇒a ||b 下列命题(其中 , 表示直线, 表示平面)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若 ,,则;②若 ,,则 ;③若 ,,则 ;④若 ,,则 .A. 个 B. 个 C. 个 D. 个解:A①中缺少 这一条件;②中 , 还有可能相交或异面;③中还有可能 ;④中 与 还有可能异面.a b αa ∥b b ⊂αa ∥αa ∥αb ∥αa ∥b a ∥b b ∥αa ∥αa ∥αb ⊂αa ∥b 0123a ⊄αa b a ⊂αa b 若平面 ,直线 ,点 ,则在 内过点 的所有直线中( )A.不一定存在与 平行的直线B.只有两条与 平行的直线C.存在无数条与 平行的直线D.有且只有一条与 平行的直线解:D直线 与点 确定平面 ,设 ,则 唯一.α∥βa ⊂αB ∈ββB a a a a a B γβ∩γ=l l 如图,四棱锥 中,底面 是正方形, 是棱 的中点.求证:.证明:P −ABCD ABCD E P D P B ∥平面 EAC连接 ,与 相交于点 ,连接 .因为四边形 为正方形,所以 为 中点 .又因为 为棱 中点,所以 .又 ,,故 .BD AC O EO ABCD O BD E P D P B ∥EO P B ⊄平面 EAC EO ⊂平面 EAC P B ∥平面 EAC 如图所示,三棱锥 被一平面所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 .求证:.证明:因为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又 ,,所以 .而 ,,所以 .A −BCD EF GH CD ∥EF EF GH EF ∥GH GH ⊂平面BCD EF ⊄平面BCD EF ∥平面BCD EF ⊂平面ACD 平面ACD ∩平面BCD =CD EF ∥CD 如图所示,在三棱锥 中, ,, 分别是棱 ,, 的中点,求证:.证明:因为 ,分别是棱 , 的中点,所以 是 的中位线,.因为 ,,所以.同理,.又因为 ,,,所以 .S −ABC D E F AC BC SC 平面DEF ∥平面SAB D E AC BC DE △ABC DE ∥AB DE ⊄平面SAB AB ⊂平面SAB DE ∥平面SAB DF ∥平面SAB DE ∩DF =D DE ⊂平面DEF DF ⊂平面DEF 平面DEF ∥平面SAB 如图所示,已知在正方体 中,, , 分别是 ,, 的中点.求证:.证明:ABCD −A 1B 1C 1D 1M N P C C 1B 1C 1C 1D 1平面 MNP ∥平面BD A 1描述:4.空间的垂直关系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如果直线 与平面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 与平面 互相垂直.记作 .直线 叫做平面 的垂线,平面 叫做直线 的垂面.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唯一的公共点 叫做垂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用符号表示:,,,,.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用符号表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用符号表示:,.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用符号来表示:连接 ,,因为 , 分别是 , 的中点,所以 .又因为 是正方体,所以 ,所以 .同理可得,.因为 ,,,,所以.B 1D 1C B 1N P B 1C 1C 1D 1PN ∥B 1D 1ABCD −A 1B 1C 1D 1∥BD B 1D 1PN ∥BD MN ∥D A 1PN ,MN ⊂平面MNP PN ∩MN =N ,BD ⊂平面BD A D A 1D ∩BD =D A 1平面 MNP ∥平面 BD A 1l αl αl ⊥αl ααl P ab ⊂αa ∩b =P l ⊥a l ⊥b ⇒l ⊥αl ⊥αl ⊂β⇒α⊥βa ⊥αb ⊥α⇒a ||b AB ⊂αAB ⊥CD ⇒AB ⊥β例题:,,,.α⊥βα∩β=CD AB⊂αAB⊥CD⇒AB⊥β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序号是______.①若直线 与平面 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则 ;②若直线 与平面 内的一条直线垂直,则 ;③若直线 不垂直于平面 ,则 内没有与 垂直的直线;④若直线 不垂直于平面 ,则 内也可以有无数条直线与 垂直;⑤过一点与已知平面垂直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解:④⑤当直线 与平面 内的无数条平行直线垂直时, 与 不一定垂直,所以①不正确;当 与 内的一条直线垂直时,不能保证 与平面 垂直,所以②不正确;当 与 不垂直时,可能与 内的无数条平行直线垂直,所以③不正确,④正确;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平面,所以⑤正确.故填④⑤.lαl⊥αlαl⊥αlααllααllαlαl αlαlαl α如图,三棱锥 中,,底面 的斜边为 , 为上一点.求证: .证明:因为 ,,所以 .又 ,,所以 .又 ,所以 .P−ABC P A⊥平面ABC Rt△ABC AB F P CBC⊥AFP A⊥平面ABC BC⊂平面ABC P A⊥BCAC⊥BC AC∩P A=A BC⊥平面P ACAF⊂平面P AC BC⊥AF如图,已知四棱锥 ,底面 是菱形,,,,点 为 的中点.求证:.证明:如图,连接 ,因为 ,,所以 为等边三角形.因为 是 的中点,所以 .因为 ,,所以 .因为 ,,,所以 .又 ,所以 .P−ABCD ABCD∠DAB=60∘P D⊥平面ABCD P D=AD E AB平面P ED⊥平面P ABBD AB=AD∠DAB=60∘△ADBE AB AB⊥DEP D⊥面ABCD AB⊂平面ABCD AB⊥P DDE⊂平面P ED P D⊂平面P ED DE∩P D=D AB⊥平面P EDAB⊂平面P AB平面P ED⊥平面P ABAB⊂P AB3P C⊥AC C,求点 到平面 P C⊥CD CH答案:1. 在下列命题中,不是公理的是 A .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相互平行B .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C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D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他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A()答案:2. 设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A .若 ,则 B .若 ,则 C .若 ,则 D .若 ,则 Cm ,n α,β()m ∥α,n ∥αm ∥n m ∥α,m ∥βα∥βm ∥n ,m ⊥αn ⊥αm ∥α,α⊥βm ⊥β答案:3. 一定能得到结论"平面 平面 "的条件是 A .存在一条直线 ,使得 B .存在一个平面 ,使得 C .存在一个平面 ,使得 D .存在一条直线 ,使得 Dα⊥β()l l ⊥α,l ⊥βγγ⊥α,γ⊥βγγ∥α,γ∥βl l ∥α,l ⊥β答案:4. 下列正方体或正四面体中,,,, 分别是所在棱的中点,这四个点不共面的一个图是 A.B .C .D .D P Q R S()高考不提分,赔付1万元,关注快乐学了解详情。
数学必修二第一章习题 及答案
![数学必修二第一章习题 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4cdb7c7fd5360cba1adbfe.png)
必修二第一章1.如果一个水平放置的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一个底面为045,腰和上底均为1的等腰梯形,那么原平面图形的面积是( ) A . 22+ B .221+ C . 222+ D . 21+2.半径为R 的半圆卷成一个圆锥,则它的体积为( )A 3RB 3RC 3RD 3R 3.一个正方体的顶点都在球面上,它的棱长为2cm ,则球的表面积是( )A.28cm π B.212cmπ C.216cm π D.220cm π 4.圆台的一个底面周长是另一个底面周长的3倍,母线长为3,圆台的侧面积为84π,则圆台较小底面的半径为( )A .7 B.6 C.5 D.35.过圆锥的高的三等分点作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它们把圆锥侧面分成的三部分的面积之比为( )A . 1:2:3B . 1:3:5C . 1:2:4D . 1:3:96.已知圆柱与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它们的体积分别为1V 和2V ,则12:V V =( )A . 1:3B . 1:1C . 2:1 D. 3:17.如果两个球的体积之比为8:27,那么两个球的表面积之比为( )A . 8:27B . 2:3C . 4:9D . 2:98.一个半球的全面积为Q ,一个圆柱与此半球等底等体积,则这个圆柱的全面积是 .9.球的半径扩大为原来的2倍,它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 _________ 倍.10.已知棱台的上下底面面积分别为4,16,高为3,则该棱台的体积为___________。
11.Rt ABC ∆中,3,4,5AB BC AC ===,将三角形绕直角边AB 旋转一周所成的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_。
12.等体积的球和正方体,它们的表面积的大小关系是S 球___S 正方体13.若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的三条棱的长分别为3,4,5,从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的一个端点出发,沿表面运动到另一个端点,其最短路程是______________。
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83b144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47.png)
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1一、集合(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集合的表示: (1)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列举法 (3)描述法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5.常见集合的符号表示(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子集、真子集、空集;2.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3.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三)集合的运算二、函数(一)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 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2.常用的函数表示法及各自的优点: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图象法:描点法作图要注意: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化简函数的解析式;观察函数的特征;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优点:解析法:便于算出函数值.列表法:便于查出函数值.图象法:便于量出函数值.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以下两点必须同时具备)(1)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2)定义域一致.求函数值域方法:(先考虑其定义域)(1)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论采取什么方法求函数的值域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2)应熟练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值域,它是求解复杂函数值域的基础.(3)求函数值域的常用方法有:直接法、换元法、配方法、分离常数法、判别式法、单调性法等.2. 函数图象知识归纳(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y=f(x) , (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y=f(x),(x∈A)的图象.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注意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函数图象的依据.(2) 画法:描点法;图象变换法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平移变换;对称变换;3.区间的概念(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3)区间的数轴表示.4.映射对于映射f:A→B来说,则应满足:(1)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2)集合A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3)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5.分段函数(1)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2)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3)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交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二)函数的性质1.函数的单调性(局部性质)(1)定义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增区间.< p="">如果对于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减区间.注意: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2)图象的特点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下降的.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2函数单调区间与单调性的判定方法(A) 定义法:任取x1,x2∈D,且x1<x2;< p="">作差f(x1)-f(x2);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定号(即判断差f(x1)-f(x2)的正负);下结论(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B)图象法(从图象上看升降)(C)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复合函数f[g(x)]的单调性与构成它的函数u=g(x),y=f(u)的单调性密切相关,其规律:“同增异减”注意:函数的单调区间只能是其定义域的子区间,不能把单调性相同的区间和在一起写成其并集.2.函数的奇偶性(整体性质)(1)偶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2)奇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3)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3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确定f(-x)与f(x)的关系;作出相应结论:若f(-x) = f(x) 或f(-x)-f(x) = 0,则f(x)是偶函数;若f(-x) =-f(x)或f(-x)+f(x) = 0,则f(x)是奇函数.注意: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首先看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对称则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若对称,(1)再根据定义判定; (2)由f(-x)±f(x)=0或f(x)/f(-x)=±1来判定; (3)利用定理,或借助函数的图象判定.3.函数的解析表达式(1)函数的解析式是函数的一种表示方法,要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时,一是要求出它们之间的对应法则,二是要求出函数的定义域.(2)求函数的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凑配法; 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消参法.如果已知函数解析式的构造时,可用待定系数法;已知复合函数f[g(x)]的表达式时,可用换元法,这时要注意元的取值范围;当已知表达式较简单时,也可用凑配法;若已知抽象函数表达式,则常用解方程组消参的方法求出f(x)4.函数最大(小)值(1)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配方法)求函数的最大(小)值;(2)利用图象求函数的最大(小)值;(3)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函数的最大(小)值: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增,在区间[b,c]上单调递减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大值f(b);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减,在区间[b,c]上单调递增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小值f(b).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
高中数学必修2第1、2章知识点+习题
![高中数学必修2第1、2章知识点+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7d3b522ce2f0066f43322ce.png)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 三视图: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 画三视图的原则: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2).平行于y 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 ,z 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2 圆柱的表面积3 圆锥的表面积2r rl S ππ+=4 圆台的表面积22R Rl r rl S ππππ+++= 5 球的表面积24R S π=(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柱体的体积 h S V ⨯=底2锥体的体积 h S V ⨯=底313台体的体积 h S S S S V ⨯++=)31下下上上(4球体的体积 334R V π=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一、选择题1.有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这个几何体可能是一个( ).222r rl S ππ+=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第1题)A .棱台B .棱锥C .棱柱D .正八面体2.如果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一个底角为45°,腰和上底均为1的等腰梯形,那么原平面图形的面积是( ).A .2+2B .221+ C .22+2 D .2+13.棱长都是1的三棱锥的表面积为( ). A .3B .23C .33D .434.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分别是3,4,5,且它的8个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A .25πB .50πC .125πD .都不对5.正方体的棱长和外接球的半径之比为( ). A .3∶1B .3∶2C .2∶3D .3∶36.在△ABC 中,AB =2,BC =1.5,∠ABC =120°,若使△ABC 绕直线BC 旋转一周,则所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是( ).A .29π B .27π C .25π D .23π 7.若底面是菱形的棱柱其侧棱垂直于底面,且侧棱长为5,它的对角线的长分别是9和15,则这个棱柱的侧面积是( ).A .130B .140C .150D .1608.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已知平面ABCD 是边长为3的正方形,EF ∥AB ,EF =23,且EF 与平面ABCD 的距离为2,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 ).A .29 B .5C .6D .215 9.下列关于用斜二测画法画直观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的直观图是在平行投影下画出的空间图形 B .几何体的直观图的长、宽、高与其几何体的长、宽、高的比例相同C.水平放置的矩形的直观图是平行四边形D.水平放置的圆的直观图是椭圆10.如图是一个物体的三视图,则此物体的直观图是().(第10题)二、填空题11.一个棱柱至少有______个面,面数最少的一个棱锥有________个顶点,顶点最少的一个棱台有________条侧棱.12.若三个球的表面积之比是1∶2∶3,则它们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_____.13.正方体ABCD-A1B1C1D1 中,O是上底面ABCD的中心,若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三棱锥O-AB1D1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14.如图,E,F分别为正方体的面ADD1A1、面BCC1B1的中心,则四边形BFD1E在该正方体的面上的射影可能是___________.15.已知一个长方体共一顶点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2、3、6,则这个长方体的对角线长是___________,它的体积为___________.16.一个直径为32厘米的圆柱形水桶中放入一个铁球,球全部没入水中后,水面升高9厘米则此球的半径为_________厘米.三、解答题17.有一个正四棱台形状的油槽,可以装油190 L,假如它的两底面边长分别等于60 cm和40 cm,求它的深度.18 *.已知半球内有一个内接正方体,求这个半球的体积与正方体的体积之比.[提示:过正方体的对角面作截面]1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DAB=90°,∠ADC=135°,AB=5,CD=22,AD=2,求四边形ABCD绕AD旋转一周所成几何体的表面积及体积.(第19题)20.养路处建造圆锥形仓库用于贮藏食盐(供融化高速公路上的积雪之用),已建的仓库的底面直径为12 m,高4 m,养路处拟建一个更大的圆锥形仓库,以存放更多食盐,现有两种方案:一是新建的仓库的底面直径比原来大4 m(高不变);二是高度增加4 m(底面直径不变).(1)分别计算按这两种方案所建的仓库的体积;(2)分别计算按这两种方案所建的仓库的表面积;(3)哪个方案更经济些?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高中数学必修2(人教A版)第一章几何空间体1.1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及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2(人教A版)第一章几何空间体1.1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9f4b8ed4d8d15abe234eae.png)
描述:例题:描述:高中数学必修2(人教A版)知识点总结含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一、学习任务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能运用这些结构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二、知识清单典型空间几何体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组合体展开图 截面分析三、知识讲解1.典型空间几何体空间几何体的概念只考虑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由这些物体抽象出来的空间图形就叫做空间几何体.2.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连接不在同一个面上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面体的对角线.按多面体的面数可把多面体分为四面体、五面体、六面体.其中,四个面均为全等的正三角形的四面体叫做正四面体.旋转体由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的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叫做旋转体.这条定直线叫做旋转体的轴.棱柱的结构特征一般地,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prism).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底面,简称底;其余各面叫做棱柱的侧面;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侧棱与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得到两个几何体,一个是______,另一个是______.解:棱锥;棱台.⋯⋯余各面叫做棱柱的侧面;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侧棱与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顶点.底面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棱柱分别叫做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可以用表示底面各顶点的字母或一条对角线端点的字母表示棱柱,如下图的六棱柱可以表示为棱柱或棱柱 .侧棱与底面不垂直的棱柱叫做斜棱柱;侧棱与底面垂直的棱柱叫做直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的棱柱叫做平行六面体;侧棱与底面垂直的平行六面体叫做直平行六面体.棱锥的结构特征一般地,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锥(pyramid).这个多边形面叫做棱锥的底面或底;有公共顶点的各个三角形面叫做棱锥的侧面;各侧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锥的顶点;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锥的侧棱.底面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棱锥分别叫做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其中三棱锥又叫四面体.棱锥也用表示顶点和底面各顶点的字母或者用表示顶点和底面一条对角线端点的字母来表示,如下图的四棱锥表示为棱锥 或者棱锥 .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且它的顶点在过底面中心且与底面垂直的直线上,这个棱锥叫做正棱锥.正棱锥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这些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都相等,叫做棱锥的斜高.⋯⋯⋯⋯ABCDEF−A′B′C′D′E′F′DA′⋯⋯⋯⋯S−ABCD S−AC棱台的结构特征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这样的多面体叫做棱台(frustum of a pyramid).原棱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棱台的下底面和上底面;其他各面叫做棱台的侧面;相邻两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台的侧棱;两底面的距离叫做棱台的高.由正棱锥截得的棱台叫做正棱台,正棱台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梯形,这些等腰梯形的高叫做棱台的斜高.圆柱的结构特征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柱(circular cylinder).旋转轴叫做圆柱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平行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叫做圆柱侧面的母线.圆锥的结构特征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锥(circular cone).圆台的结构特征例题: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frustum of a cone).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球的结构特征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叫做球体,简称球(solid sphere).半圆的圆心叫做球的球心,半圆的半径叫做球的半径,半圆的直径叫做球的直径.球常用表示球心的字母 表示.O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B.棱柱中互相平行的两个面叫做棱柱的底面C.棱柱的侧面是平行四边形,而底面不是平行四边形D.棱柱的侧棱长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解:D如图(1),满足 A 选项条件,但不是棱柱;对于 B 选项,如图(2),构造四棱柱,令四边形 是梯形,可知 ,但这两个面不能作为棱柱的底面;C选项中,若棱柱是平行六面体,则它的底面是平行四边形.ABCD−A1B1C1D1ABCD面AB∥面DCB1A1C1D1若正棱锥的底面边长与侧棱长相等,则该棱锥一定不是( )A.三棱锥 B.四棱锥 C.五棱锥 D.六棱锥解:D如下图,正六边形 中,,那么正六棱锥中,,即侧棱长大于底面边长.ABCDEF OA=OB=⋯=AB S−ABCDEF SA>OA=AB描述:3.组合体简单组合体的构成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拼接而成,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截去或挖去一部分而成.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是台体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③ D.②③解:C利用棱台的定义求解.①中各侧棱的延长线不能交于一点;②中的截面不平行于底面;③中各侧棱的延长线能交于一点且截面与底面平行.有下列四种说法:①圆柱是将矩形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②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所得几何体是圆锥;③圆台的任意两条母线的延长线,可能相交也可能不相交;④半圆绕其直径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形成球.其中错误的有( )A.个 B. 个 C. 个 D. 个解:D圆柱是矩形绕其一条边所在直线旋转形成的几何体,故①错;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才能构成圆锥,②错;圆台是由圆锥截得,故其任意两条母线延长后一定交于一点,③错;半圆绕其直径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形成的是球面,故④错误.1234例题:描述:4.展开图空间形体的表面在平面上摊平后得到的图形,是画法几何研究的一项内容.描述图中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解:图(1)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两个圆台拼接而成的组合体;图(2)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一个圆台挖去一个圆锥得到的组合体;图(3)所示的几何体是在一个圆柱中间挖去一个三棱柱后得到的组合体.下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哪个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的( )解:D)不在同一平面内的有______对.3内.解:C描述:例题:5.截面分析截面用平面截立体图形所得的封闭平面几何图形称为截面.平行截面、中截面与立体图形底面平行的截面称为平行截面,等分立体图形的高的平行截面称为中截面.轴截面包含立体图形的轴线的截面称为轴截面.球截面球的截面称为球截面.球的任意截面都是圆,其中通过球心的截面称为球的大圆,不过球心的截面称为球的小圆.球心与球的截面的圆心连线垂直于截面,并且有 ,其中 为球的半径, 为截面圆的半径, 为球心到截面的距离.+=r 2d 2R 2R r d 下面几何体的截面一定是圆面的是( )A.圆台 B.球 C.圆柱 D.棱柱解:B如图所示,是一个三棱台 ,试用两个平面把这个三棱台分成三部分,使每一部分都是一个三棱锥.解:如图,过 ,, 三点作一个平面,再过 ,, 作一个平面,就把三棱台分成三部分,形成的三个三棱锥分别是 ,,.ABC −A ′B ′C ′A ′B C A ′B C ′ABC −A ′B ′C ′−ABC A ′−B B ′A ′C ′−BC A ′C ′如图,正方体 中,,, 分别是 ,, 的中点,那么正方体中过点 ,, 的截面形状是( )A.三角形 B.四边形 C.五边形 D.六边形ABCD −A 1B 1C 1D 1P Q R AB AD B 1C 1P QR作截面图如图所示,可知是六边形.ii)若两平行截面在球心的两侧,如图(2)所示,则 解:四、课后作业 (查看更多本章节同步练习题,请到快乐学)答案:1.如图,能推断这个几何体可能是三棱台的是 .A .B .C .D .C ()=2,AB =3,=3,BC =4A 1B 1B 1C 1=1,AB =2,=1.5,BC =3,=2,AC =3A 1B 1B 1C 1A 1C 1=1,AB =2,=1.5,BC =3,=2,AC =4A 1B 1B 1C 1A 1C 1AB =,BC =,CA =A 1B 1B 1C 1C 1A 1答案:2. 纸制的正方体的六个面根据其方位分别标记为上、下、东、南、西、北.现在沿该正方体的一些棱将正方体剪开、外面朝上展平,得到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则标" "的面的方位是 .A .南B .北C .西D .下B △()3. 向高为 的水瓶中注水,注满为止,如果注水量 与水深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水瓶的形状是.A .H V h ()高考不提分,赔付1万元,关注快乐学了解详情。
数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
![数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c15ec0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d.png)
数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函数与导数1.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与一个因变量相关联。
函数可以用来描述自然界中的现象,如物体的运动,以及数学问题中的关系,如图形的变化。
2.函数的性质(1)定义域与值域: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值域是函数的因变量可能取值的范围。
(2)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可以通过判断函数的对称性来确定,即如果函数关于y 轴对称,则为偶函数,如果函数关于原点对称,则为奇函数。
(3)单调性:函数的单调性描述了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或减小而单调变化的情况。
如果函数逐渐增大,那么函数为增函数;如果函数逐渐减小,那么函数为减函数。
3.直线与双曲线的方程(1)直线的方程:直线的方程通常可以写为y = mx + c的形式,其中m是直线的斜率,c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
(2)双曲线的方程:双曲线的方程可以写为y = a/x或x = a/y的形式,其中a是双曲线的参数,决定了图形的形状。
4.导数的概念导数是函数在某一点上的变化率,也可以理解为函数曲线在该点上的切线斜率。
导数可以用数值或者函数表示。
5.导数的运算与应用(1)导数的四则运算:如果函数f(x)和g(x)都可导,则它们的和、差、乘积、商都可导,并且有相应的求导公式。
(2)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可以表示函数曲线在某一点的切线斜率,也可以表示函数曲线上的某一点处的速度或者速率。
6.高阶导数与隐函数求导(1)高阶导数:高阶导数表示函数的导数的导数。
例如,函数f(x)的一阶导数为f’(x),二阶导数为f’‘(x),三阶导数为f’’’(x),以此类推。
(2)隐函数求导:当函数的表达式不能直接表示出y关于x的显式函数时,需要通过隐函数求导的方法求出导数。
第二章:指数和对数函数1.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1)指数函数的定义:指数函数y = a^x是以a为底的幂函数,其中a>0且a≠1。
(2)对数函数的定义:对数函数y = loga x表示以a为底,与指数函数y = a^x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关系。
高中数学必修二练习题(人教版-附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练习题(人教版-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f356d3bed5b9f3f80f1cb9.png)
高中数学必修二练习题(人教版,附答案)本文适合复习评估,借以评价学习成效。
一、选择题1. 已知直线经过点A(0,4)和点B(1,2),则直线AB的斜率为()A.3B.-2C. 2D. 不存在2.过点且平行于直线的直线方程为()A. B.C.D.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间中,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一定是平行四边形;B.同一平面的两条垂线一定共面;C. 过直线上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且这些直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D. 过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4.已知点、,则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A. B. C. D.5. 研究下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与的关系6. 已知a、b是两条异面直线,c∥a,那么c与b的位置关系()A.一定是异面B.一定是相交C.不可能平行D.不可能相交7. 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三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则②若,,,则③若,,则④若,,则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8. 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 B.相切 C.相离 D.直线过圆心9. 两圆相交于点A(1,3)、B(m,-1),两圆的圆心均在直线x-y+c=0上,则m+c的值为()A.-1 B.2 C.3 D.010. 在空间四边形ABCD各边AB、BC、CD、DA上分别取E、F、G、H四点,如果EF、GH相交于点P,那么( )A.点P必在直线AC上 B.点P必在直线BD上C.点P必在平面DBC内 D.点P必在平面ABC外11. 若M、N分别是△ABC边AB、AC的中点,MN与过直线BC的平面β的位置关系是(C )A.MN∥βB.MN与β相交或MNβC. MN∥β或MNβD. MN∥β或MN与β相交或MNβ12. 已知A、B、C、D是空间不共面的四个点,且AB⊥CD,AD⊥BC,则直线BD与AC(A )A.垂直B.平行C.相交D.位置关系不确定二填空题13.已知A(1,-2,1),B(2,2,2),点P在z轴上,且|PA|=|PB|,则点P的坐标为;14.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AP⊥平面ABCD,且AP=2,则PC=;15.过点(1,2)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的方程 ___________;16.圆心在直线上的圆C与轴交于两点,,则圆C的方程为.三解答题17(12分) 已知△ABC三边所在直线方程为AB:3x+4y+12=0,BC:4x-3y+16=0,CA:2x+y-2=0 求AC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方程.18(12分)如图,已知△ABC是正三角形,EA、CD都垂直于平面ABC,且EA=AB=2a,DC=a,F是BE 的中点,求证:(1) FD∥平面ABC;(2) AF⊥平面EDB.19(12分)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分别是CB、CD、CC1的中点,(1)求证:平面A B1D1∥平面EFG;(2)求证:平面AA1C⊥面EFG.20(12分)已知圆C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①与y轴相切;②在直线y=x上截得弦长为2;③圆心在直线x-3y=0上. 求圆C的方程.设所求的圆C与y轴相切,又与直线交于AB,2分)设有半径为3的圆形村落,A、B两人同时从村落中心出发,B向北直行,A先向东直行,出村后不久,改变前进方向,沿着与村落周界相切的直线前进,后来恰与B相遇.设A、B两人速度一定,其速度比为3:1,问两人在何处相遇?22(14分)已知圆C:内有一点P(2,2),过点P作直线l交圆C于A、B两点.(1)当l经过圆心C时,求直线l的方程;(2)当弦AB被点P平分时,写出直线l的方程;(3) 当直线l的倾斜角为45度时,求弦AB的长.一、选择题(5’×12=60’)(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A D B C C A A C A C A二、填空题:(4’×4=16’) (参考答案)13. (0,0,3) 14. 15 y=2x或x+y-3=0 16. (x-2)2+(y+3)2=5三解答题17(12分) 解:由解得交点B(-4,0),. ∴AC边上的高线BD的方程为.18(12分) 解:(1)取AB的中点M,连FM,MC,∵F、M分别是BE、BA的中点∴ FM∥EA, FM=EA∵ EA、CD都垂直于平面ABC ∴ CD∥EA∴ CD∥FM又 DC=a, ∴ FM=DC ∴四边形FMCD是平行四边形∴FD∥MCFD∥平面ABC(2)因M是AB的中点,△ABC是正三角形,所以CM⊥AB又 CM⊥AE,所以CM⊥面EAB, CM⊥AF, FD⊥AF,因F是BE的中点, EA=AB所以AF⊥EB.19解:略20解:∵圆心C在直线上,∴圆心C(3a,a),又圆与y轴相切,∴R=3|a|. 又圆心C到直线y-x=0的距离在Rt△CBD中,.∴圆心的坐标C分别为(3,1)和(-3,-1),故所求圆的方程为或.21解解: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由题意可设A、B两人速度分别为3v千米/小时,v千米/小时,再设出发x0小时,在点P改变方向,又经过y0小时,在点Q处与B相遇.则P、Q两点坐标为(3vx0, 0),(0,vx0+vy0).由|OP|2+|OQ|2=|PQ|2知,………………3分(3vx0)2+(vx0+vy0)2=(3vy0)2,即.……①………………6分将①代入……………8分又已知PQ与圆O相切,直线PQ在y轴上的截距就是两个相遇的位置.设直线相切,则有……………………11分答:A、B相遇点在离村中心正北千米处………………12分22解:(1)已知圆C:的圆心为C(1,0),因直线过点P、C,所以直线l的斜率为2,直线l的方程为y=2(x-1),即 2x-y-20.(2)当弦AB被点P平分时,l⊥PC, 直线l的方程为, 即 x+2y-6=0(3)当直线l的倾斜角为45度时,斜率为1,直线l的方程为y-2=x-2 ,即 x-y=0圆心C到直线l的距离为,圆的半径为3,弦AB的长为.。
高一数学必修2第一章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数学必修2第一章综合测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f281e4aa00b52acfc7ca65.png)
高一数学必修2第一章综合测试题(附答案)第一章综合检测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下图所示,观察四个几何体,其中判断正确的是()A.①是棱台B.②是圆台C.③是棱锥D.④不是棱柱2.若一个三角形,采用斜二测画法作出其直观图,则其直观图的面积是原三角形面积的()A.12倍B.2倍C.24倍D.22倍3.(2012•湖南卷)某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均如图1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不可能是()4.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那么这个几何体是()A.长方体B.圆柱C.四棱锥D.四棱台5.正方体的体积是64,则其表面积是()A.64B.16C.96D.无法确定6.圆锥的高扩大到原来的2倍,底面半径缩短到原来的12,则圆锥的体积()A.缩小到原来的一半B.扩大到原来的2倍C.不变D.缩小到原来的167.三个球的半径之比为1:2:3,那么最大球的表面积是其余两个球的表面积之和的()A.1倍B.2倍C.95倍D.74倍8.(2011~2012•浙江龙岩一模)有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其尺寸如下图(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A.12πcm2B.15πcm2C.24πcm2D.36πcm29.圆台的一个底面周长是另一个底面周长的3倍,母线长为3,圆台的侧面积为84π,则圆台较小底面的半径为()A.7B.6C.5D.310.如图所示是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的墓碑文,墓碑上刻着一个圆柱,圆柱内有一个内切球,这个球的直径恰好与圆柱的高相等,相传这个图形表达了阿基米德最引以为自豪的发现.我们来重温这个伟大发现.圆柱的体积与球的体积之比和圆柱的表面积与球的表面积之比分别为()A.32,1B.23,1C.32,32D.23,3211.(2011-2012•广东惠州一模)某几何体的俯视图是如图所示的矩形,正视图(或称主视图)是一个底边长为8、高为5的等腰三角形,侧视图(或称左视图)是一个底边长为6、高为5的等腰三角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24B.80C.64D.24012.如果用表示1个立方体,用表示两个立方体叠加,用表示3个立方体叠加,那么图中由7个立方体摆成的几何体,从正前方观察,可画出平面图形是()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3.圆台的底半径为1和2,母线长为3,则此圆台的体积为________.14.(2011-2012•北京东城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15.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边长为6π和4π的矩形,则圆柱的表面积为________.16.(2011-2012•安徽皖南八校联考)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及其尺寸如下图所示,其中主视图是直角三角形,侧视图是半圆,俯视图是等腰三角形,则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是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大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0分)画出如图所示几何体的三视图.18.(本题满分12分)圆柱的高是8cm,表面积是130πcm2,求它的底面圆半径和体积.19.(本题满分12分)如下图所示是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试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尺寸不限).20.(本题满分12分)如图所示,设计一个四棱锥形冷水塔塔顶,四棱锥的底面是正方形,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已知底面边长为2m,高为7m,制造这个塔顶需要多少铁板?21.(本题满分12分)如下图,在底面半径为2、母线长为4的圆锥中内接一个高为3的圆柱,求圆柱的表面积.22.(本题满分12分)如图所示(单位:cm),四边形ABCD是直角梯形,求图中阴影部分绕AB旋转一周所成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详解答案1答案]C解析]图①不是由棱锥截来的,所以①不是棱台;图②上、下两个面不平行,所以②不是圆台;图④前、后两个面平行,其他面是平行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平行,所以④是棱柱;很明显③是棱锥.2答案]C解析]设△ABC的边AB上的高为CD,以D为原点,DA为x轴建系,由斜二测画法规则作出直观图△A′B′C′,则A′B′=AB,C′D′=12CD.S△A′B′C′=12A′B′•C′D′sin45°=24(12AB•CD)=24S△ABC.3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体的三视图问题,由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均如图1所示知,原图下面图为圆柱或直四棱柱,上面是圆柱或直四棱柱或下底是直角的三棱柱,A,B,C都可能是该几何体的俯视图,D不可能是该几何体的俯视图,因为它的正视图上面应为如图的矩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是近年高考中的热点题型.4答案]A解析]该几何体是长方体,如图所示.5答案]C解析]由于正方体的体积是64,则其棱长为4,所以其表面积为6×42=96.6答案]A解析]V=13π12r2×2h=16πr2h,故选A.答案]C7解析]设最小球的半径为r,则另两个球的半径分别为2r、3r,所以各球的表面积分别为4πr2,16πr2,36πr2,所以36πr24πr2+16πr2=95.8答案]C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圆锥,S表=S侧+S底=πrl+πr2=π×3×5+π×32=24π(cm2),故选C.9答案]A解析]设圆台较小底面圆的半径为r,由题意,另一底面圆的半径R=3r. ∴S侧=π(r+R)l=π(r+3r)×3=84π,解得r=7.10答案]C解析]设球的半径为R,则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2R,∴V圆柱=πR2×2R=2πR3,V球=43πR3.∴V圆柱V球=2πR343πR3=32,S圆柱=2πR×2R+2×πR2=6πR2,S球=4πR2.∴S圆柱S球=6πR24πR2=32.11答案]B解析]该几何体的四棱锥,高等于5,底面是长、宽分别为8、6的矩形,则底面积S=6×8=48,则该几何体的体积V=13Sh=13×48×5=80.12答案]B解析]画出该几何体的正视图为,其上层有两个立方体,下层中间有三个立方体,两侧各一个立方体,故B项满足条件.13答案]1423π解析]圆台高h=32--=22,∴体积V=π3(r2+R2+Rr)h=1423π.14答案]36解析]该几何体是底面是直角梯形的直四棱柱,如图所示,底面是梯形ABCD,高h=6,则其体积V=Sh=+=36.答案]24π2+8π或24π2+18π15解析]圆柱的侧面积S侧=6π×4π=24π2.(1)以边长为6π的边为轴时,4π为圆柱底面圆周长,所以2πr=4π,即r=2.所以S底=4π,所以S表=24π2+8π.(2)以4π所在边为轴时,6π为圆柱底面圆周长,所以2πr=6,即r=3.所以S底=9π,所以S表=24π2+18π.16答案]2(1+3)π+42解析]此几何体是半个圆锥,直观图如下图所示,先求出圆锥的侧面积S圆锥侧=πrl=π×2×23=43π,S底=π×22=4π,S△SAB=12×4×22=42,所以S表=43π2+4π2+42=2(1+3)π+42.17解析]该几何体的上面是一个圆柱,下面是一个四棱柱,其三视图如图所示.18解析]设圆柱的底面圆半径为rcm,∴S圆柱表=2π•r•8+2πr2=130π.∴r=5(cm),即圆柱的底面圆半径为5cm.则圆柱的体积V=πr2h=π×52×8=200π(cm3).19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正三棱台.画法:(1)如图①所示,作出两个同心的正三角形,并在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内画出它们的直观图;(2)建立z′轴,把里面的正三角形向上平移高的大小;(3)连接两正三角形相应顶点,并擦去辅助线,被遮的线段用虚线表示,如图②所示,即得到要画的正三棱台.20解析]如图所示,连接AC和BD交于O,连接SO.作SP⊥AB,连接OP.在Rt△SOP中,SO=7(m),OP=12BC=1(m),所以SP=22(m),则△SAB的面积是12×2×22=22(m2).所以四棱锥的侧面积是4×22=82(m2),即制造这个塔顶需要82m2铁板.21解析]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h′.圆锥的高h=42-22=23,又∵h′=3,∴h′=12h.∴r2=23-323,∴r=1.∴S表面积=2S底+S侧=2πr2+2πrh′=2π+2π×3=2(1+3)π.22解析]由题意,知所成几何体的表面积等于圆台下底面积+圆台的侧面积+半球面面积.又S半球面=12×4π×22=8π(cm2),S圆台侧=π(2+-+42=35π(cm2),S圆台下底=π×52=25π(cm2),即该几何全的表面积为8π+35π+25π=68π(cm2).又V圆台=π3×(22+2×5+52)×4=52π(cm3),V半球=12×4π3×23=16π3(cm3).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V圆台-V半球=52π-16π3=140π3(cm3).。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一章单元测试(一)-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一章单元测试(一)-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b0e8fd192e45361166f572.png)
必修二第一章训练卷空间几何体(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为()A.圆台B.四棱锥C.四棱柱D.四棱台2.如图,△O′A′B′是水平放置的△OAB的直观图,则△OAB的面积为()A.6B.32C.62D.123.已知一个底面是菱形的直棱柱的侧棱长为5,菱形的对角线的长分别是9和15,则这个棱柱的侧面积是()A.3034B.6034C.3034135+D.1354.半径为R的半圆卷成一个圆锥,则它的体积为()A.3324RπB.338RπC.3525RπD.358Rπ5.已知圆柱与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它们的体积分别为V1和V2,则V1:V2=()A.1:3B.1:1C.2:1D.3:16.若一个底面是正三角形的三棱柱的正视图如下图所示,其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A.163πB.193πC.1912πD.43π7.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8,则这个正方体的内切球的表面积是()A.8πB.6πC.4πD.π8.如图是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果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均为1,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A.1B.12C.13D.169.《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度为8尺,米堆的高为5尺,问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堆放斛的米约有()A.14斛B.22斛C.36斛D.66斛10.正三棱柱有一个半径为3cm的内切球,则此棱柱的体积是()A.393cm B.354cm C.327cm D.3183cm11.如图,网格纸上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为1(表示1cm),图中粗线画出的是某零件的三视图,该零件由一个底面半径为3cm,高为6cm的圆柱体毛坯切削得到,则切削掉部分的体积与原来毛坯体积的比值为()A.1727B.59C.1027D.1312.如图,有一个水平放置的透明无盖的正方体容器,容器高8cm,将一个球放在容器口,再向容器内注水,当球面恰好接触水面时测得水深为6cm,如果不计容器的厚度,则球的体积为()A.3500cm3πB.3cm3866πC.3cm31372πD.3cm32048π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①三棱锥;②四棱锥;③三棱柱;④四棱柱;⑤圆锥;⑥圆柱.14.用斜二测画法画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的直观图时,如果在已知图形中取的x轴和正三角形的一边平行,则这个正三角形的直观图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__.15.棱锥的高为16,底面积为512,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面积为50,则截得的棱台的高为__________________.16.如图是一个组合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大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0分)把一个圆锥截成圆台,已知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的比是1:4,母线长为10cm.求圆锥的母线长.18.(12分)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俯视图.(1)试判断该几何体是什么几何体?(2)画出其侧视图,并求该平面图形的面积;(3)求出该几何体的体积.19.(12分)如下图,一个圆锥形的空杯子上面放着一个半球形的冰淇淋,如果冰淇淋融化了,会溢出杯子吗?请用你的计算数据说明理由.20.(12分)已知某几何体的侧视图与其正视图相同,相关的尺寸如图所示,求这个几何体的体积.21.(12分)如图所示,设计一个四棱锥形冷水塔塔顶,四棱锥的底面是正方形,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已知底面边长为2m,高为7m,制造这个塔顶需要多少铁板?22.(12分)如图,正方体ABCD-A′B′C′D′的棱长为a,连接A′C′,A′D,A′B,BD,BC′,C′D,得到一个三棱锥.求:(1)三棱锥A′-BC′D的表面积与正方体表面积的比值;(2)三棱锥A′-BC′D的体积.2018-2019学年必修二第一章训练卷空间几何体(一)答 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答案】D【解析】由几何体的三视图可得,该几何体为四棱台.故选D . 2.【答案】D【解析】△OAB 是直角三角形,OA =6,OB =4,∠AOB =90°,∴164122OAB S =⨯⨯=△.故选D .3.【答案】A【解析】由菱形的对角线长分别是9和15,得菱形的边长为22915334222⎛⎫⎛⎫+= ⎪ ⎪⎝⎭⎝⎭,则这个菱柱的侧面积为3434530342⨯⨯=.故选A . 4.【答案】A【解析】依题意,得圆锥的底面周长为πR ,母线长为R ,则底面半径为2R,高为32R ,所以圆锥的体积2313332224R R R ⎛⎫⨯π⨯⨯=π ⎪⎝⎭.故选A . 5.【答案】D【解析】()121::3:13V V Sh Sh ⎛⎫== ⎪⎝⎭.故选D .6.【答案】B【解析】设球半径是R ,依题意知,该三棱柱是一个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为1的正三棱柱,记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是O 1,O ,易知球心是线段O 1O 的中点,于是222123192312R ⎛⎫⎛⎫=+= ⎪ ⎪ ⎪⎝⎭⎝⎭,因此所求球的表面积是2191944123R ππ=π⨯=, 故选B . 7.【答案】C【解析】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 ,则a 3=8,所以a =2,而此正方体内的球直径为2,所以S 表=4πr 2=4π.故选C . 8.【答案】C【解析】该几何体的直观图为如图所示的四棱锥P -ABCD ,且P A =AB =AD =1,P A ⊥AB ,P A ⊥AD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则2111133V =⨯⨯=,故选C .9.【答案】B【解析】设圆锥底面半径为r ,则12384r ⨯⨯=,∴163r =,所以米堆的体积为21116320354339⎛⎫⨯⨯⨯⨯= ⎪⎝⎭,故堆放的米约为320 1.62229÷≈,故选B . 10.【答案】B【解析】由题意知棱柱的高为23cm ,底面正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半径为3cm ,∴底面正三角形的边长为6cm ,正三棱柱的底面面积为293cm ,∴此三棱柱的体积()3932354cm V =⨯=.故选B . 11.【答案】C【解析】由零件的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两个圆柱组合而成,如图所示.切削掉部分的体积V 1=π×32×6-π×22×4-π×32×2=20π(cm 3), 原来毛坯体积V 2=π×32×6=54π(cm 3).故所求比值为1220105427V V π==π.故选C . 12.【答案】A【解析】设球的半径为R ,则由题知球被正方体上面截得圆的半径为4, 球心到截面圆的距离为R -2,则R 2=(R -2)2+42,解得R =5.∴球的体积为3345500cm33π⨯π=.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3.【答案】①②③⑤【解析】三棱锥的三视图中含有三角形,∴正视图有可能是三角形,满足条件.四棱锥的三视图中含有三角形,满足条件.三棱柱的三视图中含有三角形,满足条件.四棱柱的三视图中都为四边形,不满足条件.圆锥的三视图中含有三角形,满足条件.圆柱的三视图中不含有三角形,不满足条件.故答案为①②③⑤.14.【答案】6 415.【答案】11【解析】设棱台的高为x,则有2165016512x-⎛⎫=⎪⎝⎭,解之,得x=11.16.【答案】36+128π【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组合几何体下面是一个圆柱,上面是一个三棱柱,故所求体积为134616836128 2V=⨯⨯⨯+π⨯=+π.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大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答案】403cm.【解析】如图,设圆锥母线长为l,则1014ll-=,所以cm403l=.18.【答案】(1)正六棱锥;(2)见解析,232a;(3)332a.【解析】(1)由该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正六棱锥.(2)该几何体的侧视图如图.其中AB=AC,AD⊥BC,且BC的长是俯视图正六边形对边的距离,即3BC a=,AD是正六棱锥的高,即3AD a=,所以该平面图形的面积为2133322a a a=.(3)设这个正六棱锥的底面积是S,体积为V,则223336S==,所以231333332V a a==.19.【答案】不会,见解析.【解析】因为()33314144134cm2323V R=⨯π=⨯⨯π⨯≈半球,()22311412201cm33V r h=π=π⨯⨯≈圆锥,134<201,所以V半球<V圆锥,所以,冰淇淋融化了,不会溢出杯子.20.【答案】74Vπ=.【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大圆柱内挖掉了小圆柱,两个圆柱高均为1,底面是半径为2和32的同心圆,故该几何体的体积为23741124Vπ⎛⎫=π⨯-π⨯=⎪⎝⎭.21.【答案】282m.【解析】如图所示,连接AC和BD交于O,连接SO.作SP⊥AB,连接OP.在Rt△SOP中,)7mSO=,()11m2OP BC==,所以)2mSP=,则△SAB的面积是)2122222m2⨯⨯.所以四棱锥的侧面积是)242282m⨯=,即制造这个塔顶需要282铁板.22.【答案】(13;(2)33a.【解析】(1)∵ABCD-A′B′C′D′是正方体,∴2A B A C A D BC BD C D a''''''======,∴三棱锥A′-BC′D的表面积为213422232a a a⨯=.而正方体的表面积为6a2,故三棱锥A′-BC′D的表面积与正方体表面积的比值为2233a=.(2)三棱锥A′-ABD,C′-BCD,D-A′D′C′,B-A′B′C′是完全一样的.故V三棱锥A′-BC′D=V正方体-4V三棱锥A′-ABD=332114323aa a a-⨯⨯⨯=.。
2019_2020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1.3.1圆柱、圆锥、圆台练习(含解析)新人教B版必修2
![2019_2020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1.3.1圆柱、圆锥、圆台练习(含解析)新人教B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beb4055f6c175f0e7cd13782.png)
第1课时圆柱、圆锥、圆台A.直线绕定直线旋转形成柱面B.半圆绕定直线旋转形成球体C.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四个面都是等腰梯形的六面体是棱台D.圆柱的任意两条母线所在的直线是相互平行的答案 D解析两直线平行时,直线绕定直线旋转才形成柱面,故A错误;半圆以直径所在直线为轴旋转才形成球体,故B错误;C不符合棱台的定义.所以应选D.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梯形绕一边所在直线旋转得到的旋转体是圆台B.夹在圆柱的两个平行截面间的几何体是圆柱C.棱锥截去一个小棱锥后剩余部分是棱台D.圆锥截去一个小圆锥后剩余部分是圆台答案 D解析绕梯形的一边所在直线旋转得到的旋转体也可能是组合体.当夹在圆柱的两个平行截面不与圆柱的底面平行时,不是圆柱.用与棱锥的底面不平行的平面截去一个小棱锥后,剩余部分不是棱台.圆锥是直角三角形绕其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旋转而成的,圆锥截去一个小圆锥后剩余部分是圆台.A.10 B.20C.30 D.40答案 B解析如图轴截面为矩形,所以面积为(2+2)×5=20.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圆桂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B .圆锥中过轴的截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绕它的一条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形成的曲面围成的几何体是圆锥D .圆台中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圆面 答案 C解析 等腰直角三角形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才能形成圆锥,此处必须说明是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若换成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则旋转后产生的几何体不是圆锥,而是两个圆锥的组合体,且这两个圆锥同底.5.圆台的一个底面周长是另一个底面周长的3倍,轴截面的面积为392 cm 2,母线与轴的夹角为45°,求这个圆台的高、母线长和底面半径.解 圆台的轴截面如图所示,根据题意可设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x cm 和3x cm ,即A′O′=x cm ,AO =3x cm(O′,O 分别为上、下底面圆心),过A′作AB 的垂线,垂足为点D .在Rt△AA′D 中,∠AA′D=45°,AD =AO -A′O′=2x cm , 所以A′D=AD =2x cm ,又S 轴截面=12(A′B′+AB)·A′D=12×(2x+6x)×2x=392 (cm 2),所以x =7.综上,圆台的高OO′=14 cm ,母线长AA′=2OO′=14 2 cm ,上、下底面的半径分别为7 cm 和21 cm .一、选择题1.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为( )①圆柱的轴是过圆柱上、下底面圆的圆心的直线;②圆柱的母线是连接圆柱上底面上一点和下底面上一点的直线;③矩形的任意一条边所在直线都可以作为轴,其他边绕其旋转形成圆柱;④矩形绕任何一条直线旋转,都可以围成圆柱.A .1B .2C .3D .4 答案 B解析 根据圆柱的定义可知命题①③正确,命题②④错误.2.一个圆锥的母线长为2,圆锥的轴截面的面积为3,则母线与轴的夹角为( ) A .30° B.60°C .30°或60° D.60°或75° 答案 C解析 设圆锥的高为h ,则底面圆的半径为4-h 2,由题意,得S =12h×24-h 2=3,平方整理得h 4-4h 2+3=0,解得h 2=1或h 2=3,∴h=1或h =3.母线与轴的夹角为30°或60°.3.上、下底面面积分别为36π和49π,母线长为5的圆台,其两底面之间的距离为( ) A .4 B .3 2 C .2 3 D .2 6 答案 D解析 设圆台的母线为l ,高为h ,上、下两底面圆的半径分别为r ,R ,则满足关系式l 2=h 2+(R -r)2,根据题意可得h =26,即两底面之间的距离为26.4.“两底面直径之差等于母线长”的圆台( ) A .是不存在的B .其母线与高线必成60°角C .其母线与高线必成30°角D .其母线与高线所成的角不是定值 答案 C解析 设圆台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r 1,r 2,母线长为l ,则由题意可得2r 2-2r 1=l ,∴r 2-r 1l =12, 再设母线与高线所成的角为θ,∴sinθ=12,θ=30°.5.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圆锥,所得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的比为1∶3,则截面把圆锥的母线分为上下两段的比是( )A .1∶3B .1∶9C .1∶ 3D .(1+3)∶2 答案 D解析 圆锥的上底面半径与下底面半径之比为1∶3,故截去小圆锥的母线与大圆锥的母线之比为1∶3,截面把圆锥的母线分为上下两段的比是1∶(3-1)=(1+3)∶2.二、填空题6.圆锥轴截面的顶角为120°,过顶点的截面三角形的最大面积为2,则圆锥的母线长为________.答案 2解析 对于该圆锥,过顶点的截面三角形中面积最大的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腰为母线,所以母线长为2.7.用一张(6×10) cm 2的矩形硬纸卷成圆柱的侧面,则圆柱轴截面的面积等于________,轴截面的周长等于________.答案60π cm 212+20π cm 或20+12πcm 解析 若圆柱的母线长为6,则底面直径为10π,轴截面的面积为60π cm 2,周长为⎝ ⎛⎭⎪⎫12+20πcm ;若圆柱的母线长为10,则底面直径为6π,轴截面的面积为60π cm 2,周长为⎝⎛⎭⎪⎫20+12π cm .8.给出下列命题:①圆柱的母线与它的轴可以不平行;②圆锥的顶点、圆锥底面圆周上任意一点及底面圆的圆心三点的连线都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③在圆台的上、下两底面圆周上各取一点,则这两点的连线是圆台的母线;④圆柱的任意两条母线所在的直线是互相平行的.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答案②④解析由圆柱、圆锥、圆台的定义及母线的性质可知②④正确,①③错误.三、解答题9.轴截面为正方形的圆柱叫做等边圆柱,已知某等边圆柱的轴截面面积为16 cm2,求其底面周长和高.解如图所示,作出等边圆柱的轴截面ABCD,由题意知,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则AB=AD=2r.由题意可得轴截面的面积S=AB×AD=2r×2r=4r2=16,解得r=2.所以其底面周长C=2πr=2π×2=4π(cm),高h=2r=4(cm).10.如图所示,已知圆锥SO中,底面半径r=1,母线长l=4,M为母线SA上的一个点,且SM=x,从点M拉一根绳子,围绕圆锥侧面转到点A.求:(1)绳子的最短长度的平方f(x);(2)绳子最短时,顶点到绳子的最短距离;(3)f(x)的最大值.解将圆锥的侧面沿SA展开在平面上,如图所示,则该图为扇形,且弧AA′的长度L 就是圆O的周长,∴L=2πr=2π.∴∠ASM=L2πl×360°=2π2π×4×360°=90°.(1)由题意知绳子长度的最小值为展开图中的AM,其值为AM=x2+16(0≤x≤4).∴f(x)=AM 2=x 2+16(0≤x≤4).(2)绳子最短时,在展开图中作SR⊥AM,垂足为R ,则SR 的长度为顶点S 到绳子的最短距离,在△SAM 中,∵S △SAM =12SA·SM=12AM·SR,∴SR=SA·SM AM =4xx 2+16(0≤x≤4),即绳子最短时,顶点到绳子的最短距离为4xx 2+16(0≤x≤4). (3)∵f(x)=x 2+16(0≤x≤4)是增函数, ∴f(x)的最大值为f(4)=32.。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第一章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255166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19.png)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第一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已知函数\( f(x) = \frac{1}{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f(x) \)是奇函数B. \( f(x) \)是偶函数C. \( f(x) \)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D. \( f(x) \)是周期函数2. 函数\( y = x^2 - 4x + c \)的图象是抛物线,且顶点在x轴上,那么c的值为()。
A. 4B. -4C. 0D. 83. 已知等差数列\( \{a_n\} \)的首项\( a_1 = 3 \),公差\( d = 2 \),则\( a_5 \)的值为()。
A. 13B. 11C. 9D. 74. 函数\( y = \log_2 x \)的值域是()。
A. \( (-\infty, 0) \)B. \( (0, +\infty) \)C. \( (-\infty, +\infty) \)D. \( [0, +\infty) \)5. 若\( \sin \alpha = \frac{1}{2} \),\( \cos \beta = -\frac{1}{2} \),则\( \sin (\alpha + \beta) \)的值为()。
A. \( \frac{1}{4} \)B. \( -\frac{1}{4} \)C. \( \frac{1}{2} \)D. \( -\frac{1}{2} \)6. 已知\( \tan \alpha = 2 \),\( \tan \beta = -1 \),则\( \tan (\alpha - \beta) \)的值为()。
A. 3B. -3C. \( \frac{1}{3} \)D. \( -\frac{1}{3} \)7. 函数\( y = \frac{1}{x}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是()。
A. 增函数B. 减函数C. 先增后减D. 先减后增8. 已知\( \cos \alpha = \frac{\sqrt{2}}{2} \),\( \sin \beta = \frac{\sqrt{3}}{2} \),则\( \cos (\alpha - \beta) \)的值为()。
高中数学必修二 第一章立体几何 课后训练 本章归纳总结1
![高中数学必修二 第一章立体几何 课后训练 本章归纳总结1](https://img.taocdn.com/s3/m/1e19a0a3af1ffc4ffe47acef.png)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北师大版 ·数学 ·必修2
10.平行关系的转化
由上面的框图易知三者之间可以进行任意转化,因此要判 定某一平行的过程就是从一平行出发不断转化的过程,在解题 时应把握这一点,灵活确定转化的思路和方向.
第一章 本章归纳总结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北师大版 ·数学 ·必修2
第一章 本章归纳总结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北师大版 ·数学 ·必修2
(2)设内切球的半径为 r,作 SE⊥平面 ABCD,垂足为点 E, 作 SF⊥BC 于点 F,连接 EF,
则有 SF= SB2-BF2 = 2a2-a22= 27a, S△SBC=21BC·SF= 47a2. S 棱锥全=4S△SBC+S 底=( 7+1)a2. 又 SE= SF2-EF2= 27a2-a22= 26a,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北师大版 ·数学 ·必修2
9.判定两个平面平行的方法 (1)依定义采用反证法; (2)利用判定定理: a∥β,b∥β,a α,b α,a∩b=A⇒α∥β;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a⊥α,a⊥β⇒α∥β; (4)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α∥γ,β∥γ⇒α∥β.
第一章 本章归纳总结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北师大版 ·数学 ·必修2
[规范解答] (1)因为 C′O⊥平面 ABD,O 在 AB 上,AD 平面 ABD,所以 C′O⊥DA.
因为 AB⊥DA 及 AB∩C′O=O, 所以 DA⊥平面 ABC′,BC′ 平面 ABC′. 所以 DA⊥BC′. 又因为 BC⊥CD, 所以 BC′⊥C′D. 因为 DA∩C′D=D, 所以 BC′⊥平面 AC′D.
高一数学必修2习题(答案详解)
![高一数学必修2习题(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4571d05aff00bed5b9f31def.png)
一、选择题【共10道小题】1、给出的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①梯形的四个顶点在同一平面内②三条平行直线必共面③有三个公共点的两个平面必重合④每两条都相交且交点各不相同的四条直线一定共面A.1B.2C.3D.4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逐个对各选项分析:梯形是一个平面图形,所以其四个顶点在同一个平面内,①对;两条平行直线是可以确定一个平面的,三条平行直线有可能确定三个平面,②错;三个公共点可以同在两个相交平面的公共直线上,③错;设这四条直线分别为l1、l2、l3、l4,取其中两条相交直线l1和l2,则它们可确定一个平面α,取l3,设其与l1、l2的交点分别为A、B,则由题意知这两点不同,且A∈l1,B∈l2,所以有A、B∈α,从而l3∈α;同理可证明l4∈α.所以每两条都相交且交点各不相同的四条直线一定共面,④对.答案:B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2、如图2-1-17,空间四边形SABC中,各边及对角线长都相等,若E、F分别为SC、AB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EF与SA所成的角等于( )A.90°B.60°C.45°D.30°图2-1-17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求EF与SA所成的角,可把SA平移,使其角的顶点在EF上,为此取SB的中点G,连结GE、GF、BE、AE.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GE=BC,GF=SA,且GF∥SA,所以∠GFE就是EF与SA所成的角.若设此空间四边形边长为a,那么GF=GE=a,EA=a,EF=a,因此△EF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FG=45°,所以EF与SA所成的角为45°.答案:C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3、如果直线a∥平面α,那么直线a与平面α内的( )A.一条直线不相交B.两条直线不相交C.无数条直线不相交D.任意一条直线不相交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利用线面平行的定义.直线a∥平面α,则a与α无公共点,与α内的直线当然均无公共点.答案:D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4、若点M在直线α上,α在平面α内,则M、a、α间的上述关系可记为( )A.M∈a,a∈αB.M∈a,aαC.M a,aαD.M a,aα参考答案与解析:B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5、在空间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上分别取E、F、G、H四点,如果EF与HG交于点M,则( )A.M一定在直线AC上B.M一定在直线BD上C.M可能在AC上,也可能在BD上D.M不在AC上,也不在BD上参考答案与解析:A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点确定一个平面B.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C.梯形一定是平面图形D.平面α和平面β有不同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交点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A错,不共点的三点;B错,如空间四边形;D错,两平面的三个交点在同一直线上.答案:C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7、若点M在直线a上,a在平面α内,则M,a,α间的上述关系可记为()A.M∈a,a∈αB.M∈a,C.,D.,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要明确数学符号语言的表示.答案:B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8、异面直线是指()A.空间中两条不相交的直线B.分别位于两个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C.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外的一条直线D.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A错,有可能平行;B错,有可能平行或相交;C错,有可能平行或相交;D正确.答案:D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9、若a∥α,b∥α,则直线a、b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相交C.异面 D.A、B、C均有可能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平行、相交、异面都有可能,此题的难点在于可能选平行,易和平行公理混淆.答案:D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10、下列命题:①若直线l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l∥α;②若直线a在平面α外,则a∥α;③若直线a∥b,直线,则a∥α;④若直线a∥b,bα,那么直线a就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A.1B.2C.3D.4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对于①,∵直线l虽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平行,但l有可能在平面α内,∴l不一定平行于α.∴①是假命题.对于②,∵直线a在平面α外包括两种情况:a∥α和a与α相交,∴a和α不一定平行.∴②是假命题.对于③,∵直线a∥b, ,则只能说明a和b无公共点,但a可能在平面α内,∴a不一定平行于α.∴③是假命题.对于④,∵a∥b, ,那么aα或a∥α,∴a可以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④是真命题.综上所述,真命题的个数为1.答案:A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二、填空题【共4道小题】1、空间三条直线两两相交,点P不在这三条直线上,那么由点P和这三条直线最多可以确定的平面的个数为__________.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1)当题中三条直线共点但不共面相交时,可确定3个平面;而P点与每条直线又可确定3个平面,故共确定6个.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2、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是异面直线的直线与另一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由公理4可知不可能平行,只有相交或异面.答案:相交或异面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3、看图填空.(1)AC∩BD=_______;(2)平面AB1∩平面A1C1=________;(3)平面A1C1CA∩平面AC=________;(4)平面A1C1CA∩平面D1B1BD=_________;(5)平面A1C1∩平面AB1∩平面B1C=_________;(6)A1B1∩B1B∩B1C1=_________.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两个面的两个公共点连线即为交线.答案:(1)O(2)A1B1(3)AC(4)OO1(5)B1(6)B1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4、已知平面α、β相交,在α、β内各取两点,这四点都不在交线上,这四点能确定平面_______个.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分类,如果这四点在同一平面内,那么确定一个平面,如果这四点不共面,则任意三点可确定一个平面,可确定四个.答案:1或4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三、解答题【共3道小题】1、如图,已知△ABC在平面α外,它的三边所在直线分别交平面α于点P、Q、R,求证:P、Q、R三点共线.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本题是一个证明三点共线的问题,利用公理3,两平面相交时,有且只有一条公共直线.因此只需证明P、Q、R三点是某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即可得这三个点都在两平面的交线上,因此是共线的.证明:设△ABC确定平面ABC,直线AB交平面α于点Q,直线CB交平面α于点P,直线AC 交平面α于点R,则P、Q、R三点都在平面α内,又因为P、Q、R三点都在平面ABC内,所以P、Q、R三点都在平面α和平面ABC的交线上,而两平面的交线只有一条,所以P、Q、R三点共线.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2、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B′C′D′.①哪些棱所在直线与直线BA′是异面直线?②直线BA′和CC′的夹角是多少?③哪些棱所在的直线与直线AA′垂直?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①由异面直线的定义可知,棱AD,DC,CC′,DD′,D′C′,B′D′所在直线分别与直线BA′是异面直线.②由BB′∥CC′可知,∠B′BA′为异面直线BA′与CC′的夹角,∠B′BA′=45°,所以BA′与CC′的夹角为45°.③直线AB,BC,CD,DA,A′B′,B′C′,C′D′,D′A′分别与直线AA′垂直.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3、已知直线b∥c,且直线a与b、c都相交,求证:直线a,b,c共面.参考答案与解析:证明:∵b∥c,∴不妨设b,c共面于平面α.设a∩b=A,a∩c=B,∴A∈a,B∈a,A∈α,B∈α,即.∴三线共面.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一、选择题【共10道小题】1、若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则分别在这两个平行平面内的直线( )A.平行B.异面C.相交 D.平行或异面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两平行平面内的直线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就是不可能相交.答案:D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2、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①若aα,则a∥α②a∥平面α,bα则a∥b③平面α∥平面β,aα,bβ,则a∥b④平面α∥β,点P∈α,a∥β,且P∈a,则aαA.1个B.2个C.3个 D.4个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若aα,则a∥α或a与α相交,由此知①不正确若a∥平面α,bα,则a与b异面或a∥b,∴②不正确若平面α∥β,aα,bβ,则a∥b或a与b异面,∴③不正确由平面α∥β,点P∈α知Pβ过点P而平行平β的直线a必在平面α内,是正确的.证明如下:假设aα,过直线a作一面γ,使γ与平面α相交,则γ与平面β必相交.设γ∩α=b,γ∩β=c,则点P∈b.由面面平行性质知b∥c;由线面平行性质知a∥c,则a∥b,这与a∩b=P矛盾,∴aα.故④正确.答案:A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3、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和BC上的点,若AE∶EB=CF∶FB=1∶3,则对角线AC和平面DEF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相交C.在内 D.不能确定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在平面ABC内.∵AE:EB=CF:FB=1:3,∴AC∥EF.可以证明AC平面DEF.若AC平面DEF,则AD平面DEF,BC平面DEF.由此可知ABCD为平面图形,这与ABCD是空间四边形矛盾,故AC平面DEF.∵AC∥EF,EF平面DEF.∴AC∥平面DEF.答案:A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4、a,b是两条异面直线,A是不在a,b上的点,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过A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平行于a,bB.过A至少有一个平面平行于a,bC.过A有无数个平面平行于a,bD.过A且平行a,b的平面可能不存在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如当A与a确定的平面与b平行时,过A作与a,b都平行的平面不存在.答案:D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5、已知直线a与直线b垂直,a平行于平面α,则b与α的位置关系是( )A.b∥αB.bαC.b与α相交D.以上都有可能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a与b垂直,a与b的关系可以平行、相交、异面,a与α平行,所以b与α的位置可以平行、相交、或在α内,这三种位置关系都有可能.答案:D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6、下列命题中正确的命题的个数为( )①直线l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l∥α;②若直线a在平面α外,则a∥α;③若直线a∥b,直线bα,则a∥α;④若直线a∥b,b平面α,那么直线a就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A.1B.2C.3D.4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对于①,∵直线l虽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平行,但l有可能在平面α内(若改为l与α内任何直线都平行,则必有l∥α),∴①是假命题.对于②,∵直线a在平面α外,包括两种情况a∥α和a与α相交,∴a与α不一定平行,∴②为假命题.对于③,∵a∥b,bα,只能说明a与b无公共点,但a可能在平面α内,∴a不一定平行于平面α.∴③也是假命题.对于④,∵a∥b,bα.那么aα,或a∥α.∴a可以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④是真命题.综上,真命题的个数为1.答案:A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7、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是( )(1)若直线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α内,则l∥α(2)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直线平行(3)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那么另一条也与这个平面平行(4)若一直线a和平面α内一直线b平行,则a∥αA.0个B.1个C.2个 D.3个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由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没有正确命题.答案:A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8、已知m、n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两两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m⊥α,m⊥β,则α∥β;②若α⊥γ,β⊥γ,则α∥β;③若mα,nβ,m∥n,则α∥β;④若m、n是异面直线,mα,m∥β,nβ,n∥α,则α∥β.其中真命题是( )A.①和②B.①和③C.③和④ D.①和④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利用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知①④正确.②α与β相交且均与γ垂直的情况也成立,③中α与β相交时,也能满足前提条件答案:D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9、长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AA1中点,F为BB1中点,与EF平行的长方体的面有()A.1个B.2个C.3个 D.4个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面A1C1,面DC1,面AC共3个.答案:C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10、对于不重合的两个平面α与β,给定下列条件:①存在平面γ,使得α、β都垂直于γ;②存在平面γ,使α、β都平行于γ;③α内有不共线的三点到β的距离相等;④存在异面直线l,M,使得l∥α,l∥β,M∥α,M∥β.其中可以判断两个平面α与β平行的条件有()A.1个B.2个C.3个 D.4个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取正方体相邻三个面为α、β、γ,易知α⊥γ,β⊥γ,但是α与β相交,不平行,故排除①,若α与β相交,如图所示,可在α内找到A、B、C三个点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所以排除③.容易证明②④都是正确的.答案:B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1、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棱A1B1、B1C1的中点,P是棱AD上一点,AP=,过P、M、N的平面与棱CD交于Q,则PQ=_________.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知MN∥PQ(∵MN∥平面AC,PQ=平面PMN∩平面AC,∴MN∥PQ).易知DP=DQ=.故.答案: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2、如果空间中若干点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在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些点在空间的位置是__________.参考答案与解析:共线或在与已知平面垂直的平面内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3、若直线a和b都与平面α平行,则a和b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参考答案与解析:相交或平行或异面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4、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DD1中点,则BD1与过点A,C,E的平面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如图所示,连结BD,设BD∩AC=O,连结BD1,在△BDD1中,E 为DD1的中点,O为BD的中点,∴OE为△BDD1的中位线.∴OE∥BD1.又平面ACE,OE平面ACE,∴BD1∥平面ACE.答案:平行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1、如图,直线AC,DF被三个平行平面α、β、γ所截.①是否一定有AD∥BE∥CF;②求证:.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①平面α∥平面β,平面α与β没有公共点,但不一定总有AD∥BE. 同理不总有BE∥CF.②过A点作DF的平行线,交β,γ于G,H两点,AH∥DF.过两条平行线AH,DF的平面,交平面α,β,γ于AD,GE,HF.根据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有AD∥GE∥HF.AGED为平行四边形.∴AG=DE.同理GH=EF.又过AC,AH两相交直线之平面与平面β,γ的交线为BG,CH.根据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有BG∥CH.在△ACH中,.而AG=DE,GH=EF,∴.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2、如图,ABCD是平行四边形,S是平面ABCD外一点,M为SC的中点.求证:SA∥平面MDB.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要说明SA∥平面MDB,就要在平面MDB内找一条直线与SA平行,注意到M是SC的中点,于是可找AC的中点,构造与SA平行的中位线,再说明此中位线在平面MDB内,即可得证.证明:连结AC交BD于N,因为A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N是AC的中点.又因为M是SC的中点,所以MN∥SA.因为MN平面MDB,所以SA∥平面MDB.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3、如图,已知点M、N是正方体ABCD-A1B1C1D1的两棱A1A与A1B1的中点,P是正方形ABCD 的中心,求证:MN∥平面PB1C.参考答案与解析:证明:如图,连结AC,则P为AC的中点,连结AB1,∵M、N分别是A1A与A1B1的中点,∴MN∥AB1.又∵平面PB1C,平面PB1C,故MN∥面PB1C.一、选择题【共10道小题】1、二面角指的是( )A.两个平面相交所组成的角B.经过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所组成的图形C.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组成的图形D.两个平面所夹的不大于90°的角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根据二面角的定义讨论,故选C.答案:C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2、α、β、γ、ω是四个不同平面,若α⊥γ,β⊥γ,α⊥ω,β⊥ω,则( )A.α∥β且γ∥ωB.α∥β或γ∥ωC.这四个平面中可能任意两个都不平行D.这四个平面中至多有一对平面平行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若α∩β=a.∵α⊥γ,β⊥γ,∴α⊥γ.同理a⊥ω.∴γ∥ω;若α∥β,则γ与ω相交或平行,∴α∥β或γ∥ω.答案:B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3、已知直线m、n与平面α、β,给出下列三个命题:①若m∥α,n∥α,则m∥n;②若m∥α,n⊥α,则n⊥m;③若m⊥α,m∥β,则α⊥β.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0B.1C.2D.3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①m∥α,n∥α不一定有m∥α.②③正确.答案:C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4、如图2-3-15,设P是正方形ABCD外一点,且PA⊥平面ABCD,则平面PAB与平面PBC、平面PAD的位置关系是( )图2-3-15A.平面PAB与平面PBC、平面PAD都垂直B.它们两两都垂直C.平面PAB与平面PBC垂直、与平面PAD不垂直D.平面PAB与平面PBC、平面PAD都不垂直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PA⊥平面ABCD,∴PA⊥BC.又∵BC⊥AB,PA∩AB=A,∴PC⊥平面PAB,从而平面PBC⊥平面PAB.由AD⊥PA,AD⊥AB,PA∩AB=A得AD⊥平面PAB.∵AD平面PAD,∴平面PAD⊥平面PAB.答案:A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5、如图2-3-16,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1,BC边上的高为AD,若沿AD折成直二面角,则A 到BC的距离是……()图2-3-16A.1B.C.D.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折叠后BD=DC=,且∠BDC为二面角的平面角,∠BDC=90°,∴BC=.取BC中点E,连结DE,则DE⊥BC,进一步易证AE⊥BC,AE的长为所求距离.∵AD=,DE=BC=,∴AE=.答案:C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6、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B.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垂直C.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直线平行D.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在空间中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可能平行相交,也可能异面,所以A,B错,垂直于同一直线的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可以是直线在平面内,直线和平面平行,所以D错.答案:C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7、空间四边形ABCD的四边相等,则它的两对角线AC、BD的关系是( )A.垂直且相交B.相交但不一定垂直C.垂直但不相交D.不垂直也不相交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取BD中点E,连结AE、CE.∵AB=AD=BC=CD,∴AE⊥BD,CE⊥BD.∴BD⊥平面AEC.又AC面AEC,∴BD⊥AC.答案:C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8、线段AB的长等于它在平面α内射影长的2倍,则AB所在直线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A.30°B.45°C.60°D.120°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由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可知直线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60°.答案:C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9、设α,β为两个不重合的平面,l,M,n为两两不重合的直线,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α∥β,,则l∥β;②若, ,M∥β,n∥β,则α∥β;③若l∥α,l⊥β,则α⊥β;④若,,且l⊥M,l⊥n,则l⊥α.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②错误;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④错误.答案:C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平面垂直②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直线垂直③过平面外一点可作无数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平行④过直线外一点只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D.②③④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及线面平行的性质,知①②③正确;④错,过直线外一点作平面与直线垂直,则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与该直线垂直.答案:A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二、填空题【共4道小题】1、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n是平面α、β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四个结论:①m⊥n;②α⊥β;③n⊥β;④m⊥α.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______.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假设①③④为条件,即m⊥n,n⊥β,m⊥α成立,如图.过m上一点P 作PB∥N,则PB⊥m,PB⊥β,设垂足为B.又设m⊥α,垂足为A,过PA、PB的平面与α、β的交线l交于点C.∵l⊥PA,l⊥PB,∴l⊥平面PAB.∴l⊥AC,l⊥BC.∴∠ACB是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由m⊥n,显然PA⊥PB,∴∠ACB=90°,∴α⊥β.由①③④②成立.反过来,如果②③④成立,与上面证法类似可得①成立.答案:②③④①或①③④②.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2、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n是平面α、β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四个结论:①m⊥n;②α⊥β;③n⊥β;④m⊥α.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______.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假设①③④为条件,即m⊥n,n⊥β,m⊥α成立,如图.过m上一点P 作PB∥N,则PB⊥m,PB⊥β,设垂足为B.又设m⊥α,垂足为A,过PA、PB的平面与α、β的交线l交于点C.∵l⊥PA,l⊥PB,∴l⊥平面PAB.∴l⊥AC,l⊥BC.∴∠ACB是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由m⊥n,显然PA⊥PB,∴∠ACB=90°,∴α⊥β.由①③④②成立.反过来,如果②③④成立,与上面证法类似可得①成立.答案:②③④①或①③④②.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3、设三棱锥P ABC的顶点P在平面ABC上的射影是H,给出下列命题:①若PA⊥BC,PB⊥AC,则H是△ABC的垂心;②若PA、PB、PC两两互相垂直,则H是△ABC的垂心;③若∠ABC=90°,H是AC的中点,则PA=PB=PC;④若PA=PB=PC,则H是△ABC的外心.请把正确命题的序号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①若P A⊥BC,PB⊥AC,则H为垂心.②∵PA⊥PB,PA⊥PC,∴PA⊥面PBC.∴PA⊥BC.又PH⊥面ABC,∴PH⊥BC.∴BC⊥面PAH.∴AH⊥BC.同理BH⊥AC,∴H为垂心.③∵H为AC中点,∠ABC=90°,∴AH=BH=CH.又PH⊥面ABC,由勾股定理知PA=PB=PC.④∵PA=PB=PC,又PH⊥面ABC,同③可知AH=BH=CH,∴H为外心.答案:①②③④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4、如图,P是二面角α-AB-β的棱AB上一点,分别在α、β上引射线PM、PN,截PM=PN,如果∠BPM=∠BPN=45°,∠MPN=60°,则二面角α-AB-β的大小是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过M在α内作MO⊥AB于点O,连结NO,设PM=PN=a,又∠BPM=∠B PN=45°,∴△OPM≌△OPN.∴ON⊥AB.∴∠MON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连结MN,∵∠MPN=60°,∴MN=a.又,∴MO2+NO2=MN2.∴∠MON=90°.答案:90°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三、解答题【共3道小题】1、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A1D,EF⊥AC,求证:EF∥BD1.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要证明EF∥BD1,可构造与它们都垂直的一个平面.由于A1D,AC 均为各面的对角线,通过对角线的平行性可构造垂直关系.证明:连结A1C1,由于AC∥A1C1,EF⊥AC,∴EF⊥A1C1.又EF⊥A1D,A1D∩A1C1=A1,∴EF⊥平面A1C1D. ①∵BB1⊥平面A1B1C1D1,A1C1平面A1B1C1D1,∴BB1⊥A1C1.又A1B1C1D1为正方体,∴A1C1⊥B1D1.∵BB1∩B1D1=B1,∴A1C1⊥平面BB1D1D.而BD1平面BB1D1D,∴BD1⊥A1C1.同理,DC1⊥BD1,DC1∩A1C1=C1,∴BD1⊥平面A1C1D. ②由①②可知EF∥BD1.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2、在长江汽车渡口,马力不足或装货较重的汽车上岸时,采用沿着坡面斜着成S形的方法向上开,这是为什么?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进行解释吗?参考答案与解析:答案:在汽车马力恒定的情况下,行驶单位路程内,垂直上升高度愈大,汽车愈费“力”,当“力”所不及时,就会发生危险.日常经验告诉我们,走S形可减少这种危险,从数学的角度看,可作如下解释.图2-3-22如图,AB表示笔直向上行走的路线(AB⊥CA),α表示它与水平面所成的交角,CB表示斜着向上行走的路线,β表示它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它们所达到的高度都是BD.现在的问题就是要研究α和β这两个角哪个大,越大越费力.在Rt△BAD中,sinα=.①在Rt△BCD中,sinβ=.②比较①与②,因为AB、CB分别是直角三角形ABC的直角边和斜边,也就是说AB<CB,所以>.又因为α、β都是锐角,所以α>β.因此汽车沿着CB方向斜着向上开要省力.山区修筑的公路,采取盘山而上的方法,也是这个道理.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3、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ABD、△ACD、△BCD、△ABC都全等,且,BC=2,求以BC为棱、以面BCD和面BCA为面的二面角的大小.参考答案与解析:解:取BC的中点E,连结AE、DE,∵AB=AC,∴AE⊥BC.又∵△ABD≌△ACD,AB=AC,∴DB=DC.∴DE⊥BC.∴∠AE D为二面角A-BC-D的平面角.又∵△ABC≌△DBC,且△ABC为以BC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故△DBC也是以BC为底的等腰三角形,∴.又△ABD≌△BDC,∴AD=BC=2.在Rt△DEB中,,BE=1,∴,同理.在△AE D中,∵AE=DE=,AD=2,∴AD2=AE2+DE2.∴∠AE D=90°.∴以面BCD和面BCA为面的二面角的大小为90°.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一、选择题【共12道小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棱柱的侧面可以是三角形B.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是特殊的四棱柱C.所有的几何体的表面都能展成平面图形D.棱柱的各条棱都相等参考答案与解析:B主要考察知识点:简单几何体和球2、将一个等腰梯形绕着它的较长的底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包括( )A.一个圆台、两个圆锥B.两个圆台、一个圆柱C.两个圆台、一个圆柱D.一个圆柱、两个圆锥参考答案与解析:D主要考察知识点:简单几何体和球3、过球的一条半径的中点,作垂直于该半径的平面,则所得截面的面积与球的表面积的比为( )A. B. C.D.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设球半径为R,截面半径为r.+r2=R2,∴r2=.∴.答案:A主要考察知识点:简单几何体和球4、如图所示的直观图是将正方体模型放置在你的水平视线的左上角而绘制的,其中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由几何体的直观图画法及主体图形中虚线的使用,知A正确.答案:A主要考察知识点:简单几何体和球5、长方体的高等于h,底面积等于S,过相对侧棱的截面面积为S′,则长方体的侧面积等于( )A. B.C. D.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a、b,过相对侧棱的截面面积S′=①,S=ab②,由①②得:(a+b)2=+2S,∴a+b=,S侧=2(a+b)h=2h.答案:C主要考察知识点:简单几何体和球6、设长方体的对角线长度是4,过每一顶点有两条棱与对角线的夹角都是60°,则此长方体的体积是( )A. B. C.D.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设长方体的过一顶点的三条棱长为a、b、c,并且长为a、b的两条棱与对角线的夹角都是60°,则a=4cos60°=2,b=4cos60°=2.根据长方体的对角线性质,有a2+b2+c2=42,即22+22+c2=42.∴c=.因此长方体的体积V=abc=2×2×=.答案:B主要考察知识点:简单几何体和球7、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当截面分别平分棱锥的侧棱、侧面积、体积时,相应的截面面积分别为S1、S2、S3,则( )A.S1<S2<S3B.S3<S2<S1C.S2<S1<S3 D.S1<S3<S2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由截面性质可知,设底面积为S.;;可知:S1<S2<S3故选A.用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棱锥所得截面性质都是一些比例关系:截得面积之比就是对应高之比的平方,截得体积之比,就是对应高之比的立方,所谓“高”,是指大棱锥、小棱锥的高,而不是两部分几何体的高.答案:A主要考察知识点:简单几何体和球8、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球心到一个面的距离等于这个正四面体高的( )A. B. C.D.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球心到正四面体一个面的距离即球的半径r,连结球心与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把正四面体分成四个高为r的三棱锥,所以4×S·r=·S·h,r= h (其中S为正四面体一个面的面积,h为正四面体的高)答案:C主要考察知识点:简单几何体和球9、若圆台两底面周长的比是1∶4,过高的中点作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则圆台被分成两部分的体积比是( )A.1∶16B.3∶27C.13∶129D.39∶129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由题意设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r,4r,截面半径为x,圆台的高为2h,则有,∴x=.∴.答案:D主要考察知识点:简单几何体和球10、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上,分别用过共顶点的三条棱中点的平面截该正方体,则截去8个三棱锥后,剩下的凸多面体的体积是( )A. B. C.D.。
(典型题)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测试(答案解析)
![(典型题)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测试(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f422d143323968011c92e6.png)
一、选择题1.已知AB 是平面α外的一条直线,则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①在α内存在无数多条直线与直线AB 平行;②在α内存在无数多条直线与直线AB 垂直;③在α内存在无数多条直线与直线AB 异面;④一定存在过AB 且与α垂直的平面β.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在底面为正方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AD ⊥底面ABCD ,PA AD ⊥,PA AD =,则异面直线PB 与AC 所成的角为( )A .30B .45︒C .60︒D .90︒3.如图,四棱柱ABCD A B C D ''''-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侧棱AA '⊥底面ABCD ,32AB =,6AA '=,以D 为圆心,DC '为半径在侧面BCC B ''上画弧,当半径的端点完整地划过C E '时,半径扫过的轨迹形成的曲面面积为( )A 96B 93C 96D 93 4.如图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所有棱长均相等,O 是1AA 中点,P 是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个动点且满足//OP 平面11A BC ,则直线OP 与平面ABC 所成角正弦值的最大值为( )A .22B .255C .32D .2775.如图为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正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A .23+B .223+C .63+D .6 6.三个平面将空间分成n 个部分,则n 不可能是( )A .5B .6C .7D .8 7.《九章算术》是古代中国乃至东方的第一步自成体系的数学专著,书中记载了一种名为“刍甍”的五面体(如图),其中四边形ABCD 为矩形,//EF AB ,若3AB EF =,ADE 和BCF △都是正三角形,且2AD EF =,则异面直线AE 与CF 所成角的大小为( )A .6πB .4πC .3πD .2π 8.在三棱锥S ABC -中,SA ⊥底面ABC ,且22AB AC ==,30C ∠=,2SA =,则该三棱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 .20πB .12πC .8πD .4π 9.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已知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 )A .43B .83C .3D .410.α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在下列条件中,可判定平面α与β平行的是( ) A .m 、n 是α内的两条直线,且//m β,βn//B .α、β都垂直于平面γC .α内不共线三点到β的距离相D .m 、n 是两条异面直线,m α⊂,n β⊂,且//m β,//n α11.已知三棱锥D ABC -,记二面角C AB D --的平面角是θ,直线DA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是1θ,直线DA 与BC 所成的角是2θ,则( )A .1θθ≥B .1θθ≤C .2θθ≥D .2θθ≤ 12.已知在底面为菱形的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14,42AB BD ==60BAD ︒∠=,则异面直线1B C 与1AD 所成的角为( )A .90︒B .60︒C .45︒D .30︒二、填空题13.在边长为3的菱形ABCD 中,对角线3AC =,将三角形ABC 沿AC 折起,使得二面角B AC D --的大小为2π,则三棱锥B ACD -外接球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14.如图所示,Rt A B C '''∆为水平放置的ABC ∆的直观图,其中A C B C ''''⊥,2B O O C ''''==,则ABC ∆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15.已知H 是球O 的直径AB 上一点,:1:3AH HB =,AB ⊥平面α,H 为垂足,α截球O 所得截面的面积为π,则球O 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16.如图①,矩形ABCD 中,2AB =,4=AD ,E 是BC 的中点,将三角形ABE 沿AE 翻折,使得平面ABE 和平面AECD 垂直,如图②,连接BD ,则异面直线BD 和A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17.如图,在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1AA ⊥平面ABCD ,且2AB BC ==,13AA =,经过顶点A 作一个平面α,使得//α平面11CB D ,若α平面1ABCD l =,α平面112ABB A l =,则异面直线1l 与2l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___.18.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P 是11A B 的中点,过点1A 作与平面1PBC 平行的截面,则此截面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_.19.已知扇形的面积为56π,圆心角为63π,则由该扇形围成的圆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_.20.将底面直径为8,高为23的圆锥体石块打磨成一个圆柱,则该圆柱侧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 三、解答题21.如图,该多面体由底面为正方形ABCD 的直四棱柱被截面AEFG 所截而成,其中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H 是线段EF 上(不含端点)的动点,36==FC EB .(1)证明://GH 平面ABCD ;(2)求H 到平面AEC 的距离.22.如图,在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底面ABCD 是梯形,,//AB CD AB AD ⊥,22CD AB AD ==.(1)求证:BD ⊥平面1BCC ;(2)在线段11C D 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AE 面1BC D .若存在,确定点E 的位置并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3.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BCED 为直角梯形,//DE CB ,BC EC ⊥,90AED ∠=︒.(1)证明:平面ABC ⊥平面ACE .(2)若P ,Q 分别是AE ,CD 的中点,证明://PQ 平面ABC .24.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2,22,23,BC BD AB CD AC AB BD =====⊥(1)证明:平面ABC ⊥平面ABD .(2)在侧面ACD 内求作一点H ,使得BH ⊥平面ACD ,写出作法(无需证明),并求线段AH 的长.25.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F 为AC 中点.(1)若此三棱柱为正三棱柱,且1112A A AC =,求异面直线1AB 与BF 所成角的大小; (2)求证:1AB //平面1BFC .26.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平面11A ACC ⊥平面ABC ,2,AB BC == 30ACB ∠=,13AA =,11BC A C ,E 为AC 的中点.(1)求证:1//AB 平面1C EB ;(2)求证:1A C ⊥平面1C EB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根据线面平行,线面垂直,异面直线等有关结论和定义即可判断.【详解】对于A ,若直线AB 与平面α相交,则在α内不存在直线与直线AB 平行,错误;对于B ,若直线AB 与平面α相交且不垂直,设AB M α=,过平面α外直线AB 上一点⊥,垂足为C,则在平面α内过点C一定可以作一条直线CD,使得P作PCα⊥,而在平面α内,与直线CD平行的直线有无数条,所以在⊥,所以CD ABCD CMα内存在无数多条直线与直线AB垂直,若直线AB与平面α垂直,显然在α内存在无数多条直线与直线AB垂直,当直线AB与平面α平行时,显然可知在α内存在无数多条直线与直线AB垂直,正确;α=,根据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在平面α对于C,若直线AB与平面α相交,设AB M内,不过点M的直线与直线AB异面,所以在α内存在无数多条直线与直线AB异面,当直线AB与平面α平行时,显然可知在α内存在无数多条直线与直线AB异面,正确;α=,过平面α外直线AB上一点对于D,若直线AB与平面α相交且不垂直,设AB M⊥,垂足为C,所以平面ABC与平面α垂直,若直线AB与平面α垂直,则P作PCα过直线AB的所有平面都与平面α垂直,当直线AB与平面α平行时,在直线AB上取一⊥,垂足为C,所以平面ABC与平面α垂直,正确.点P作PCα故真命题的个数是3个.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平行,线面垂直,异面直线等有关结论和定义的理解和应用,熟记定义,定理和有关结论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档题.2.C解析:C【分析】由已知可得PA⊥平面ABCD,底面ABCD为正方形,分别过P,D点作AD,AP的平行线交于M,连接CM,AM,因为PB∥CM,所以ACM就是异面直线PB与AC所成的角,再求解即可.【详解】由题意:底面ABCD为正方形,⊥,侧面PAD⊥底面ABCD,PA AD=,面PAD面ABCD ADPA⊥平面ABCD,分别过P,D点作AD,AP的平行线交于M,连接CM,AM,∵PM∥AD,AD∥BC,PM =AD ,AD =BC .∴ PBCM 是平行四边形,∴ PB ∥CM ,所以∠ACM 就是异面直线PB 与AC 所成的角.设PA =AB =a ,在三角形ACM 中,,,AM AC CM ===, ∴三角形ACM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CM 等于60°,即异面直线PB 与AC 所成的角为60°.故选:C.【点睛】思路点睛:先利用面面垂直得到PA ⊥平面ABCD ,分别过P ,D 点作AD ,AP 的平行线交于M ,连接CM ,AM ,得到∠ACM 就是异面直线PB 与AC 所成的角. 3.A解析:A【分析】先确定曲面面积占以点D 为顶点, DC '为母线在平面 BCC B ''所形成的圆锥的侧面积的18,利用圆锥的侧面积S rl π=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由题意 6,CE CC AA BC AB ''=====BE ==,所以45BCE ∠=, 45ECC '∠=, 所以曲面面积占以点D 为顶点, DC '为母线在平面 BCC B ''所形成的圆锥的侧面积的18,所以圆锥的侧面积 6S rl CC DC πππ'==⨯⨯=⨯⨯=,所以曲面面积为18⨯=. 故选:A.【点睛】方法点睛:本题考查曲面面积,考查圆锥的侧面积,确定曲面面积占以点D 为顶点, DC '为母线在平面 BCC B ''所形成的圆锥的侧面积的18是关键,考查系数的空间想象力. 4.D解析:D【分析】先找到与平面11A BC 平行的平面OEFG ,确定点P 在直线FG 上,作出线面角,求出正弦,转化为求AP 的最小值.【详解】分别取1,,CC BC BA 的中点,连接,,,OE EF FG GO ,并延长FG ,如图,由中位线性质可知11//OE A C , 1//EF BC ,且OE EF E =, 故平面11//A BC 平面OGFE , 又P 是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个动点且满足//OP 平面11A BC 则点P 在直线FG 上,OA ⊥平面ABC ,OPA ∴∠是直线OP 与平面ABC 所成角, sin OA OPA OP∴∠=, OA 为定值, ∴当OP 最小时,正弦值最大, 而22OP OA AP +所以当AP 最小时,sin OPA ∠最大, 故当AP FG ⊥时,sin OPA ∠最大, 设棱长为2, 则1212AG =⨯=,而30GAP ∠=︒, 3AP ∴=, 又1212OA =⨯=, 222sin 773()12OA OPA OP∴∠===+故选:D【点睛】关键点点睛:由P 是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个动点且满足//OP 平面11A BC ,转化为找过O 的平面与平面11A BC 平行,P 在所找平面与平面ABC 的交线上,从而容易确定出线面角,是本题解题的关键所在.5.A解析:A 【分析】由三视图可知原几何体是三棱锥,平面ACD ⊥平面ABC ,ACD ACB ≅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底为2AC =,高为1BE =,ABD BCD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计算四个三角形面积之和即可求解. 【详解】由三视图可知原几何体是三棱锥:底面AC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底2AC =,高1BE =,平面ACD ⊥平面ABC ,ACD ACB ≅,由三视图知ACB △中,2AC =,AC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2AB BC ==AC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AD CD ==,2AC =,222BD BE DE =+=所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的面积为12112⨯⨯=, 等腰直角三角形ACD △的面积为12112⨯⨯=, 等边ABD △的面积为233242=, 等边BCD △2332=, 所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33112322+++=+, 故选:A.6.A解析:A【分析】三个平面不重合,先按其中平行的平面的个数分类:三个平面两两平行,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平行的平面(两两相交),对两两相交的情况,再根据三条交线互相平行,重合,交于一点,分别讨论.【详解】按照三个平面中平行的个数来分类:(1)三个平面两两平行,如图1,可将空间分成4部分;(2)两个平面平行,第三个平面与这两个平行平面相交,如图2,可将空间分成6部分;(3)三个平面中没有平行的平面:(i)三个平面两两相交且交线互相平行,如图3,可将空间分成7部分;(ii)三个平面两两相交且三条交线交于一点,如图4,可将空间分成8部分.(iii)三个平面两两相交且交线重合,如图5,可将空间分成6部分;综上,可以为4,6,7,8部分,不能为5部分, 故选:A.7.D解析:D 【分析】过点F 作//FG AE 交AB 于点G ,连接CG ,则异面直线AE 与CF 所成角为CFG ∠或其补角,然后在CFG △中求解. 【详解】如下图所示,在平面ABFE 中,过点F 作//FG AE 交AB 于点G ,连接CG , 则异面直线AE 与CF 所成角为CFG ∠或其补角,设1EF =,则3AB =,2BC CF AE ===,因为//EF AB ,//FG AE ,所以,四边形AEFG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2FG AE ==,1AG =,2BG =, 由于2ABC π∠=,由勾股定理可得2222CG BC BG =+=所以,222CG CF FG =+,则2CFG π∠=.故选:D. 【点睛】思路点睛:平移线段法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平移直线,把异面直线的问题化归为共面直线问题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 (1)平移: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认定:证明作出的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3)计算:求该角的值,常利用解三角形; (4)取舍:由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0,2π⎛⎤⎥⎝⎦,当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8.A解析:A 【分析】利用正弦定理求出ABC 的外接圆直径2r ,利用公式()2222R r SA =+可计算得出三棱锥S ABC -的外接球直径,然后利用球体的表面积公式可求得结果. 【详解】如下图所示,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 ,母线长为h ,圆柱的外接球半径为R ,取圆柱的轴截面,则该圆柱的轴截面矩形的对角线的中点O 到圆柱底面圆上每个点的距离都等于R ,则O 为圆柱的外接球球心,由勾股定理可得()()22222r h R +=.本题中,SA ⊥平面ABC ,设ABC 的外接圆为圆1O ,可将三棱锥S ABC -内接于圆柱12O O ,如下图所示:设ABC 的外接圆直径为2r ,2SA h ==,由正弦定理可得24sin ABr C==∠,,该三棱锥的外接球直径为2R ,则()222225R r h =+=.因此,三棱锥S ABC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224220R R πππ=⨯=. 故选:A. 【点睛】方法点睛:求空间多面体的外接球半径的常用方法:①补形法:侧面为直角三角形,或正四面体,或对棱二面角均相等的模型,可以还原到正方体或长方体中去求解;②利用球的性质:几何体中在不同面均对直角的棱必然是球大圆直径,也即球的直径; ③定义法:到各个顶点距离均相等的点为外接球的球心,借助有特殊性底面的外接圆圆心,找其垂线,则球心一定在垂线上,再根据带其他顶点距离也是半径,列关系求解即可.9.A解析:A 【分析】首先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然后由几何体的空间结构特征求解三棱锥的体积即可. 【详解】由三视图可知,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中,其对应的几何体为棱锥P ABC -,该棱锥的体积:11142223323V Sh ⎛⎫==⨯⨯⨯⨯= ⎪⎝⎭. 故选:A. 【点睛】方法点睛:(1)求解以三视图为载体的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的关键是由三视图确定直观图的形状以及直观图中线面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利用相应体积公式求解;(2)若所给几何体的体积不能直接利用公式得出,则常用等积法、分割法、补形法等方法进行求解.10.D解析:D 【分析】取a αβ⋂=,且//m a ,//n a ,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判断A 选项;根据αγ⊥,βγ⊥判断平面α与β的位置关系,可判断B 选项;设AB 、AC 的中点D 、E 在平面β内,记平面ABC 为平面α,判断出A 、B 、C 三点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可判断C选项;过直线n 作平面γ,使得a αγ⋂=,利用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判断D 选项. 【详解】对于A 选项,若a αβ⋂=,且//m a ,//n a ,m β⊄,n β⊄,则//m β,βn//,但α与β相交;对于B 选项,若αγ⊥,βγ⊥,则α与β平行或相交;对于C 选项,设AB 、AC 的中点D 、E 在平面β内,记平面ABC 为平面α,如下图所示:D 、E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则//DE BC ,DE β⊂,BC β⊄,//BC β∴,所以,点B 、C 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由于D 为AB 的中点,则点A 、B 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所以,点A 、B 、C 三点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但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 对于D 选项,如下图所示:由于//n α,过直线n 作平面γ,使得a αγ⋂=,则//a n ,//n a ,a β⊄,n β⊂,//a β∴,//m β,m a A =,m α⊂,a α⊂,//αβ∴.故选:D. 【点睛】方法点睛:证明或判断两个平面平行的方法有: ①用定义,此类题目常用反证法来完成证明;②用判定定理或推论(即“线线平行”⇒“面面平行”),通过线面平行来完成证明; ③根据“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这一性质进行证明; ④借助“传递性”来完成.11.A解析:A 【分析】设三棱锥D -ABC 是棱长为2的正四面体,取AB 中点E ,DC 中点M ,AC 中点M ,连结DE 、CE 、MN 、EN ,过D 作DO CE ⊥,交CE 于O ,连结AO ,则DEC θ∠=,1DAO θ∠=,2MNE θ∠=,排除B ,C .当二面角C AB D --是直二面角时,2θθ≥,排除D .由此能求出结果. 【详解】设三棱锥D -ABC 是棱长为2的正四面体,取AB 中点E ,DC 中点M ,AC 中点M ,连结DE 、CE 、MN 、EN , 过D 作DO ⊥CE ,交CE 于O ,连结AO ,则DEC θ∠=,1DAO θ∠=,2MNE θ∠=,413DE CE ==-=2DC =,∴1 cos3233θ==⨯⨯,22333AO CO CE===,∴12333cos3AOADθ===,取BC中点F,连结DF、AF,则DF BC⊥,AF BC⊥,又DF AF F⋂=,∴BC⊥平面AFD,∴BC AD⊥,∴290θ=︒,∴21θθθ≥≥,排除B,C,当二面角C AB D--是直二面角时,2θθ≥,排除D,故选:A.【点睛】关键点点睛:将三棱锥看成特殊的正四面体,采用排除法,充分理解线线角、线面角以及面面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12.A解析:A【分析】把1AD平移到1BC,把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相交直线的夹角.【详解】连接1,BD BC,∵四边形ABCD为菱形,60,4BAD AB︒∠==,4BD∴=.又1BDD为直角三角形,22211BD BD DD∴=+,得14DD=,∴四边形11BCC B为正方形.连接1BC交1B C于点O11//BC AD,BOC∴∠(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1B C与1AD所成的角,由于11BCC B为正方形,90BOC︒∴∠=,故异面直线1B C与1AD所成的角为90°.故选:A.【点睛】思路点睛:平移线段法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平移直线,把异面直线的问题化归为共面直线问题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1)平移: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认定:证明作出的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3)计算:求该角的值,常利用解三角形; (4)取舍:由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0,2π⎛⎤⎥⎝⎦,当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二、填空题13.;【分析】分析菱形的特点结合其翻折的程度判断其外接球球心的位置放到相应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半径利用球的体积公式求得外接球的体积【详解】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根据长为的菱形中对角线所以和都是正三角形又因解析:55π; 【分析】分析菱形的特点,结合其翻折的程度,判断其外接球球心的位置,放到相应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半径,利用球的体积公式求得外接球的体积. 【详解】根据题意,画出图形,3的菱形ABCD 中,对角线3AC = 所以ABC 和DBC △都是正三角形, 又因为二面角B AC D --的大小为2π, 所以分别从两个正三角形的中心做面的垂线,交于O , 则O 是棱锥B ACD -外接球的球心,且11,2GD OG GE ===, 所以球的半径225R GD OG =+=,所以其体积为3344555()3326V R πππ==⋅=, 故答案为:556π. 【点睛】思路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几何体外接球的问题,解题思路如下: (1)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判断菱形的特征,得到两个三角形的形状;(2)根据直二面角,得到两面垂直,近一倍可以确定其外接球的球心所在的位置; (3)利用勾股定理求得半径; (4)利用球的体积公式求得结果;(5)要熟知常见几何体的外接球的半径的求解方法.14.【分析】根据直观图和原图的之间的关系由直观图画法规则将还原为如图所示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直接求解其面积即可【详解】由直观图画法规则将还原为如图所示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则有所以故答案为:【点睛】关键点点睛:根 解析:82【分析】根据直观图和原图的之间的关系,由直观图画法规则将Rt A B C '''还原为ABC ,如图所示,ABC 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直接求解其面积即可. 【详解】由直观图画法规则将Rt A B C '''还原为ABC ,如图所示,ABC 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则有2BO OC B O O C ''''====,242AO A O ''==所以114428222ABCSBC AO =⋅=⨯⨯= 故答案为:2【点睛】关键点点睛:根据斜二测画法的规则,可得出三角形的直观图,并求出对应边长,根据面积公式求解.15.【分析】求出截面圆的半径设可得出从而可知球的半径为根据勾股定理求出的值可得出球的半径进而可求得球的表面积【详解】如下图所示设可得出则球的直径为球的半径为设截面圆的半径为可得由勾股定理可得即即所以球的 解析:163π【分析】求出截面圆H 的半径,设AH x =,可得出3HB x =,从而可知,球O 的半径为2x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x 的值,可得出球O 的半径,进而可求得球O 的表面积. 【详解】如下图所示,设AH x =,可得出3HB x =,则球O 的直径为4AB x =,球O 的半径为2x ,设截面圆H 的半径为r ,可得2r ππ=,1r ∴=,由勾股定理可得()2222OH r x +=,即()22214x AH x -+=,即2214x x +=,3x ∴=, 所以,球O 的半径为232x =,则球O 的表面积为22316433S ππ⎛⎫=⨯= ⎪ ⎪⎝⎭. 故答案为:163π. 【点睛】方法点睛:在求解有关球的截面圆的问题时,一般利用球的半径、截面圆的半径以及球心到截面圆的距离三者之间满足勾股定理来求解.16.【分析】取的中点作交延长线于则是异面直线和所成角或其补角可结合原矩形求出然后由直角三角形得出再用余弦定理求得结论【详解】取的中点作交延长线于则是异面直线和所成角或其补角连接∵所以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 6【分析】取AE 的中点O ,作//DF AE 交EC 延长线于F ,则BDF ∠是异面直线BD 和AE 所成角或其补角,可结合原矩形求出,OD OF ,然后由直角三角形得出,BD BF ,再用余弦定理求得结论. 【详解】取AE 的中点O ,作//DF AE 交EC 延长线于F ,则BDF ∠是异面直线BD 和AE 所成角或其补角,连接,OB OF ,OD , ∵AB BE =,所以BO AE ⊥, 又平面ABE ⊥平面ECDA ,平面ABE 平面ECDA AE =,BO ⊂平面ABE ,∴BO ⊥平面ECDA ,而,OD OF ⊂平面ECDA ,所以BO OF ⊥,BO OD ⊥, 又∵90ABE ∠=︒,2AB BE ==,所以2BO =,2AO EO ==,22AE =,//DF AE ,//AD EF ,则ADFE 是平行四边形,4,22EF AD DF AE ====,在原矩形中45BAE BEA ∠=∠=︒,则45,135DAE CEA ∠=︒∠=︒,22222cos 4542242102OD AD AO AD AO =+-⋅︒=+-⨯⨯⨯=, 22222cos135********OF EF EO EF EO =+-⋅︒=++⨯⨯⨯=, 22212BD BO OD =+=,22228BF BO OF =+=,在BDF 中,222cos 2BD DF BF BDF BD DF +-∠=⋅6621222==-⨯⨯, 所以异面直线BD 和AE 所成角的余弦为6. 故答案为:66.【点睛】思路点睛:平移线段法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平移直线,把异面直线的问题化归为共面直线问题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 (1)平移: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认定:证明作出的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3)计算:求该角的值,常利用解三角形; (4)取舍:由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0,2π⎛⎤⎥⎝⎦,当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7.【分析】先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和平面扩展得到异面直线所成角即BD 与所成的角再结合长方体棱长的条件在中求其余弦值即可【详解】如图设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因为平面所以故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即与所成的角延长AD 解析:2613【分析】先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和平面扩展,得到异面直线所成角即BD 与1A B 所成的角1A BD ∠,再结合长方体棱长的条件在1A BD 中求其余弦值即可.【详解】如图,设平面11CB D ⋂平面1ABCD l '=,平面11CB D ⋂平面112ABB A l '=,因为//α平面11CB D ,所以1122//,//l l l l '',故异面直线1l 与2l 所成的角,即1l '与2l '所成的角.延长AD 至E ,使AD DE =,连接CE ,则易见BD 与CE 平行且相等,又BD 与11B D 平行且相等,故BD 与11B D 平行且相等,即四边形11D B CE 是平行四边形,CE 就是交线1l '. 同理可知1B F 就是交线2l '.又知BD //CE ,11//B F A B ,故1l '与2l '所成的角,即BD 与1A B 所成的角1A BD ∠,依题意可知,2AB BC ==,13AA =,故1A BD 中,1113,22A B A D BD ===故1112262cos13BDA BD AB ∠===. 故答案为:2613. 【点睛】 方法点睛:求空间角的常用方法:(1)定义法,由异面直线所成角、线面角、二面角的定义,结合图形,作出所求空间角,再结合题中条件,解对应三角形,即可求出结果;(2)向量法: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通过计算向量夹角(直线方向向量与直线方向向量、直线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平面法向量与平面法向量)余弦值,即可求出结果.18.【分析】取的中点分别为连接先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利用面面平行的判断定理证明平面平面可得平行四边形即为所求的截面再计算其面积即可【详解】取的中点分别为连接因为所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因为所以四边 解析:26【分析】取AB ,11D C 的中点分别为,M N ,连接11,,,,A M MC CN A N PM ,先证明四边形1A MCN 是平行四边形,再利用面面平行的判断定理证明平面1//PBC 平面1A MCN ,可得平行四边形1A MCN 即为所求的截面,再计算其面积即可. 【详解】取AB ,11D C 的中点分别为,M N ,连接11,,,,A M MC CN A N PM ,因为11A P NC ,所以四边形11A PC N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11A N PC , 因为1PM CC 所以四边形1PMCC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1MC PC , 所以1A N MC ,所以四边形1A MCN 是平行四边形, 因为11//PC A N ,1PC ⊄平面1A MCN ,1A N ⊂平面1A MCN ,所以1//PC 平面1A MCN , 同理可证//PB 平面1A MCN , 因为1PC PB P ⋂=,所以平面1//PBC 平面1A MCN ,因此过点1A 作与平面1PBC 平行的截面,即是平行四边形1A MCN , 连接MN ,作1A H MN ⊥于点H ,由11AM A N ==,MN =可得1A H ==所以111122A MNSMN A H =⨯⨯=⨯=,所以平行四边形1A MCN 的面积为12A MNS =故答案为:【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的关键点是找出过点1A 与平面1PBC 平行的截面,所以想到作平行线,利用面面平行的判断定理证明所求的截面即是平行四边形1A MCN ,先求四边形一半的面积,乘以2即可得所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可以直接求菱形的面积.19.【分析】由扇形的面积及圆心角可得扇形的半径再由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的底面周长可得底面半径再由外接球的半径与圆锥的高和底面半径的关系求出外接球的半径进而求出球的表面积【详解】设扇形的长为l 半径为R 则解得 解析:36π【分析】由扇形的面积及圆心角可得扇形的半径,再由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的底面周长可得底面半径,再由外接球的半径与圆锥的高和底面半径的关系求出外接球的半径,进而求出球的表面积. 【详解】设扇形的长为l ,半径为R ,则221112223S lR R R α===⨯=,解得R =l 为锥底面周长2r π,∴底面的半径r =∴5=.设外接球的半径为1R ,∴()222115R R =-+,解得13R =,∴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21436R ππ=,故答案为:36π. 【点睛】本题考查扇形的弧长与圆锥的底面周长的关系及外接球的半径和圆锥的高及底面半径的关系,和球的表面积公式的应用,属于中档题.20.【分析】欲使圆柱侧面积最大需使圆柱内接于圆锥设圆柱的高为h 底面半径为r 用r 表示h 从而求出圆柱侧面积的最大值【详解】欲使圆柱侧面积最大需使圆柱内接于圆锥;设圆柱的高为h 底面半径为r 则解得;所以;当时取 解析:43π【分析】欲使圆柱侧面积最大,需使圆柱内接于圆锥,设圆柱的高为h ,底面半径为r ,用r 表示h ,从而求出圆柱侧面积的最大值. 【详解】欲使圆柱侧面积最大,需使圆柱内接于圆锥; 设圆柱的高为h ,底面半径为r , 23423h r -=,解得33h r =; 所以()232223342S rh r r r r πππ⎛⎫===- ⎪ ⎪⎝⎭圆柱侧; 当2r时,S 圆柱侧取得最大值为43π故答案为:3π. 【点睛】本题考查了求圆柱侧面积的最值,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将问题转化为函数求最值,属于中档题.三、解答题21.(1)证明见解析;(26. 【分析】(1)取BC 的中点M ,连接HM ,DM .证明四边形DGHM 是平行四边形,可得线面平行;(2)由H 到平面AEC 的距离为F 到平面AEC 的距离的一半,先求出F 到平面AEC 的距离,用体积法可求得F 到平面AEC 的距离. 【详解】(1)证明:取BC 的中点M ,连接HM ,DM .因为该多面体由底面为正方形ABCD 的直四棱柱被截面AEFG 所截而成, 所以截面AEFG 是平行四边形, 则4=-=DG CF EB . 因为36==FC EB , 所以1(26)42=⨯+=HM ,且DG//FC//HM , 所以四边形DGHM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GH //DM . 因为DM ⊂平面ABCD ,GH ⊄平面ABCD , 所以//GH 平面ABCD .(2)解:连接HA ,HC ,AF ,记F 到平面ACE 的距离为d , 则H 到平面ACE 的距离为2d . 在CEF △中,6EF =,高为4,所以CEF △的面积为164122⨯⨯=. 因为三棱锥A CEF -的高为4,所以A CEF -的体积为1124163⨯⨯=. 在ACE 中,42AC =,25AE CE ==, 所以ACE 的面积为22142(25)(22)462⨯⨯-=. 因为A CEF -的体积与F ACE -的体积相等, 所以146163⨯⨯=d ,所以26d =. 故H 到平面ACE 的距离为6.【点睛】方法点睛:本题考查证明线面平行,考查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的常用方法:(1)定义法:作出点到平面的垂线段,求出垂线段的长;。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同步练习(含答案).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同步练习(含答案).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f5a6eda915f804d2a16c18f.png)
柱、锥、台、球的的构造特点练习一一、选择题1、以下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1)桌面是平面;(2)一个平面长 2 米,宽 3 米;( 3)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平面,只好画出平面的一部分;( 4)空间图形是由空间的点、线、面所组成。
A、1B、2C、3D、4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水平搁置的平面是大小确立的平行四边形B、平面ABCD就是四边形ABCD的四条边围来的部分C、 100个平面重叠在一同比10 个平面重叠在一同厚D、平面是圆滑的,向周围无穷延展的面3、以下说法中表示平面的是()A、水面B、屏面C、版面D、铅垂面4、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棱柱的面中,起码有两个面相互平行B、棱柱的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必定是棱柱的底面C、棱柱的一条侧棱的长叫做棱柱的高D、棱柱的侧面是平行四边形,但它的底面必定不是平行四边形5、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分别是AA/ =1,AB=2,AD=4,则从 A 点出发,沿长方体的表面到C/的最短距离是()A、5B、7C、29D、376、若正棱锥的底面边长与侧棱长相等,则该棱锥必定不是()A、三棱锥B、四棱锥C、五棱锥D、六棱锥]7、过球面上两点可能作出球的大圆()A、 0个或1个B、有且仅有1个C、无数个D、一个或无数个8、一个圆柱的母线长为5,底面半径为2,则圆柱的轴截面的面积为()A、10B、20C、40D、15二、填空题9、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面边数最多是----------------条。
10、正三棱台的上、下底面边长及高分别为1、 2、 2,则它的斜高是------------。
11、一个圆柱的轴截面面积为Q,则它的侧面面积是----------------。
12、若圆锥的侧面面积是其底面面积的 2 倍,则这个圆锥的母线与底面所成的角为----------------,圆锥的侧面睁开图扇形的圆心角为----------------。
13、在赤道上,东经 1400与西经 1300的海面上有两点A、B,则 A、B 两点的球面距离是多少海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第一章小结
本章小结
知识要点 例题选讲 补充练习 复习参考题 自我检测题
1. 多面体和旋转体 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
多面体. 棱柱, 棱锥, 棱台是多面体. 由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
6. 圆锥的结构特征 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
转轴, 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 体叫做圆锥.
(1) 底面是圆. (2) 母线长相等. (3) 母线、底面圆半径、轴围成直角三角形.
7. 圆台的结构特征 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
底面与截面间的部分叫做圆台. (1) 两底面是相互平行的圆, (2) 各母线与轴交于一点. (3) 轴, 母线, 上、下底面圆半径 构成直角梯形.
之和为 6, 且底面积是这个球面面积的136, 则这个球
的体积为 16 .
P
解: 根据题设画出直观图. 两圆锥的体积之和
O r A
6= 13p r2OP + 13p r2OQ
OR
= 13p
又 S锥底
r2(OP +OQ)
=
3 16
S球面,
=
32p
r
2
R,
①Q 则球的体积为
即pr
2
=
3 16
(4pR2
),
②联列①②解方程组得R3=12
p
.
V球 = 43pR3=16.
共10题
返回目录
1. 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一个矩形, 则这个几何体可能是下列几何体中的
.
①棱锥; ②棱柱; ③圆锥; ④圆柱; ⑤球.
2. 某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均如图所示, 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不可能是 ( )
(A)
(B)
锥体体积:
V锥
=
1 3
Sh
台体体积:
V台
=
1 3
h(S
+
SS + S).
15. 球的体积
V球
=
4 3
pR3
.
16. 球的表面积
S表球面 = 4pR2.
返回目录
例 1. 将正方体 (如图 1 ) 截去两个三棱锥, 得到
图 2 所示的几何体, 则该几何体的左视图为 ( B )
D1 A1
C1
B1
左视
(A)
(B)
(C)
(D)
正视图 侧视图 俯视图
6. 一个锐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 其斜边长为4, 以斜边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的体积等于 .
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叫做旋转体. 圆柱, 圆锥, 圆台是旋转体.
返回目录
2. 棱柱的几何特征 (1) 有两个面平行; (2) 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 (3) 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
3. 棱锥的几何特征 (1) 有一个面是多边形. (2) 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 (3) 这些三角形都有一个公共顶点.
12. 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 表面积为各个面多边形的面积之和.
13. 圆柱、圆锥、圆台的表面积
底面积加侧面积.
底面积: S底=p r2. 圆柱侧面积: S柱侧=2p rh.
圆锥侧面积: S锥侧=p rl. 圆台侧面积: S台侧=p l (r+r).
14. 柱体、锥体、台体体积
柱体体积: V柱 = Sh.
4. 棱台的几何特征
(1) 两底面平行. (2) 侧棱交于一点. (3) 各侧面是梯形.
5. 圆柱的结构特征 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 其余三 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柱.
(1) 两底面是圆且平行全等. (2) 母线互相平行且平行于轴. (3) 母线、轴、母线端点与底面圆心的连线, 四线围成矩形.
(A)
(B)
正视图
侧视图
俯视图
(C)
(D)
分析: 由正视图可知: 排除 A, B 选项;
由俯视图可得 D 选项正确.
例3. 一个正三棱柱的侧棱长和底面边
长相等, 体积为2 3, 它的三视图中的俯
视图如图所视, 左视图是一个矩形, 则这
个矩形的面积是 ( B )
(A) 4 (B)2 3 (C) 2 (D) 3
分析: 根据题设描述, 可画出三棱柱的直观图.
则左视图是 矩形CDD1C1, 其面积 S=CD·C1C.
A1 D1 C1 B1
设棱长为 a, 则底面三角形的高
CD=
3 2
a.
A
C DB
体积 2
3 =a
3 2
a
1 2
a,
解得 a=2.
则左视图的矩形面积 S=
3 2
aa
=
2
3.
例4. 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视, 则该
几何体的体积为 ( B )
(A)
8p
3
(B) 3p
(C) 10p
3
(D) 6p
分析: 由三视图画出几
何体的直观图. 分为两部份求体积,
下面是圆柱, 上面是相
4
2 2
正视图
2
侧视图
同圆柱的一半.
其体积为
V=12p
2
+
1 2
(12p
2)
=3p.
俯视图
例5. 已知两个圆锥有公共的底面, 且两圆锥的顶
点和底面的圆周都在同一个圆面上, 若两圆锥的体积
10. 斜二测画平面图形的水平放置直观图 (1) 在原图上恰当建立直角坐标系; (2) 在所画图位置建立45斜角坐标系; (3) 在斜角坐标系中取点连线:
① 保持与各坐标轴平行, ② 平行于 x 轴的长不变, 平行于 y 轴
的长减半; (4) 擦去坐标系和辅助线.
圆的水平放置图为椭圆.
11. 斜二测画立体图形的直观图 (1) 画出底面的水平放置图; (2) 添加 z 轴; (3) 画竖直线段平行 z 轴, 长不变; (4) 连接各线段; (5) 擦去坐标系和辅助线.
D1 B1
D1 B1
D
C
A
B
(图1)
D
C
D C
A
B
(图2)
A B
(A)
(B)
(C)
(D)
看投影效果: D1D 投影. B1B 投影. D1B1 投影. AD、BC 投影. AD1 投影 (可见). B1C 投影 (不可见).
例2. 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则这个几何 体的直观图可以是 ( D )
8. 球的结构特征 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 半圆面
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叫做球体. (1) 过球心的截面是个圆(大圆), 圆心即球
心, 圆半径即球半径;
(2) 不过球心的截面也是圆(小圆).
9. 三视图 正视图: 从前向后正面观看效果. 侧视图: 从左向右观看效果. 俯视图: 从上向下观看效果.
(C)
(D)
3. 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 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 则相应的侧视图可以为 ( )
(A)
(B)
(C)
(D)
4. 将长方体截去一个四棱锥, 得到的几何体如图所示, 则该几何体 的左视图为 ( )
正视图 俯视图
(A)
(B)
(C)
(D)
5.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则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