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说,经常上火,原因在于体内的气不足
上火与中医治疗
上火与中医治疗
正文:
一、引言
上火是常见的身体不适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口干、口舌生疮、大便干燥等。
中医认为上火是由于体内阴阳失衡所致,而中医药对
上火有着独特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上火的原因、症状、中医治疗方法等内容。
二、上火的原因
⒈饮食不当:暴饮暴食、辛辣食物过多、烟酒过量等都会导致
上火。
⒉压力过大: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或心理紧张状态也容易上火。
⒊外界环境:天气炎热、潮湿或污染严重的环境也可能引起上火。
三、上火的症状
⒈口干口渴:上火时口腔内的津液不足,引起口干口渴的感觉。
⒉口舌生疮:上火会导致口腔黏膜受损,引起口舌生疮。
⒊大便干燥:上火使身体内的津液减少,导致大便干燥难解。
四、中医治疗上火的方法
⒈调整饮食:适量摄入清淡、富含水分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避免辛辣、油炸食物。
同时,多喝水有助于清除体内的热毒。
⒉中药调理:可以选择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进行调理,如金银花、板蓝根等。
可饮用中药汤剂或煎煮中药浸泡热水进行泡浴。
⒊中医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穴位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⒋调整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有助于调理上火情况。
五、附件
本文档涉及附件:无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无。
人体缺火的中医论述
人体缺火的中医论述
人体缺火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体内部“火气”不足的状态。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的火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之一,它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状况。
人体缺火的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腹泻、胃痛等。
2. 免疫系统症状:易感冒、易患感染等。
3. 神经系统症状:易疲劳、失眠等。
4. 泌尿系统症状:尿频、尿急、尿痛等。
中医认为,人体缺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营养不良:饮食不规律、饮食过于单调等。
2. 情绪不稳定:压力过大、情绪波动等。
3. 常见疾病:如肝炎、肺炎等。
4. 长期服用药物:如抗生素、止痛药等。
中医治疗人体缺火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调理:适当增加营养摄入,多吃火候偏温的食物,如猪肝、羊肉、姜、辣椒等。
2. 药物治疗:中药调理火气,如当归、熟地黄等。
3. 情绪调节:减轻压力,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4. 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调节身体机能,增强体质。
总的来说,人体缺火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理状态,需要通过调理饮食、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来缓解症状,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读懂中医的“上火”好应对
读懂中医的“上火”好应对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在中医概念中,有着“上火”这一说法,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会提到这个词,但是对于“上火”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以及应对的方法,可能有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如何读懂中医的“上火”,以及好的应对方法。
一、上火的成因在中医的概念中,上火是指人体内的火气过旺,体内的阴阳失调所致。
在现代生活中,导致上火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饮食不当、作息不规律、精神紧张、久坐不动等。
饮食不当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食物辛辣、油腻、烟酒过量等,都会导致体内的火气上升,引起上火的情况。
作息不规律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很多人晚上工作到很晚,或者长期熬夜,导致体内的阴阳失调,从而出现上火的情况。
二、上火的表现上火会引起许多不适的症状,比如口舌干燥、喉咙痛、便秘、口臭等。
有的人还会出现烦躁不安、易怒、脾气暴躁等情况。
有的人还会出现面部生痘疹、口腔溃疡、口唇干裂等情况。
这些症状都是上火的表现,如果出现了上述情况,就需要引起重视,进行相应的调理和调养。
三、应对上火的方法针对上火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进行调理和应对。
饮食上要注意清淡,少吃辛辣、油腻、烟酒等刺激性食物。
可以多食用一些黏润类的食物,比如芝麻、莲子、百合等。
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质量要好。
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放松身心的运动,比如瑜伽、散步等。
心情也要保持愉快,不要过于紧张和焦虑。
还可以借助一些中药来进行调理,比如菊花、白扁豆、银耳等,都有清热降火的功效。
对于一些胃火上升较为严重的患者,还可以使用一些中成药进行调理。
比如清火胃痛丸、蒲地蓝消炎片等,都是可以帮助清热降火的中成药。
但是使用中成药时,一定要按照医嘱来进行使用,不可随意滥用。
平时也可以借助中医的一些调理方法,比如王不留行、刮痧、穴位按摩等,都可以帮助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减少上火的情况。
中医说:上火不是由于热生、而是因为寒起
中医说:上火不是由于热生、而是因为寒起当今的人普遍贪凉,大量吃着寒凉的食物还觉得燥热,这是肾气虚弱、经络不通造成的。
燥热则会进一步贪凉,就更加重了血管、经络的收缩、淤堵,这样就进入了恶性循环的状态。
为什么明明是上火了,结果吃了凉性的东西反而更不适了?我们每个人都有“上火”的经历,比如夏天天气炎热引起身体燥热,吃了败火的食物后依然口舌生疮、大便干结。
这是因为同样是上火,而“火”又有实火和虚火之分,实火的治疗是用清热、降火的泄法,虚火则是用补法。
只要是实火,现在中医最常用的各种清热、解毒、降火的药和西医的消炎药都是对症的,连吃三天肯定降火。
但是现在单纯有实火的人已是越来越少了,多数都是虚火。
《黄帝内经》里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热病。
”这里指出了寒为热病之因。
若寒邪过盛,身体内表现出的就是热症、热病,也就是说虚火实际上是由寒引起的。
为什么寒重反而会引起“火”呢?前面我们说过,身体内的寒重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伤肾,引起肾阳不足、肾气虚,造成各脏器功能下降,血液亏虚。
肾在中医的五行中属水,水是灌溉、滋润全身的,当人体内这个水不足时,就如大地缺水一样,身体会干燥。
脏器也是一样,每个脏器都需要工作、运动,这种运动如果缺少了水的滋润,就易生热。
最典型的是肝脏,肝脏属木,最需要水的浇灌,而一旦缺水,肝燥、肝火就非常明显。
还有人的面部五官也是最容易被火袭击的部位。
因为肾主骨髓,主脑,肾阳不足、肾气虚时髓海就空虚,远端的头部首先出现缺血,也就是“缺水”了,自然反应的就是干燥的症状,如目赤眼肿、口干舌燥、咽干咽痛等。
再加上口腔、咽喉、鼻腔、耳朵又是暴露在空气中的器官,较容易受细菌的感染,当颈部及头面部的血液供应减少后,这里的免疫功能就下降,会出现各种不适,这样患鼻炎、咽炎、牙周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的概率就会增加。
又由于没有充足的血液供应,各种炎症很难治愈,就会反反复复发作,成为各种长期不愈的慢性病,如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牙周炎、慢性中耳炎等。
导致上火的原理是什么原理
导致上火的原理是什么原理上火是指人体内阳气过盛,阴气不足或者消化系统功能失调所致的一种症状。
人体的阴阳平衡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阴阳失衡就会导致上火的症状出现。
导致上火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 饮食不节:饮食不节是导致上火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如食用过于辛辣、油腻的食物,长期暴饮暴食,或是食用过多的发物食物,都会导致体内火气旺盛。
这些食物在进入人体后,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导致脾胃功能失调,从而产生火气。
2. 情绪不稳:情绪不稳定也是导致上火的原因之一。
长期的情绪压抑、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肝火上升,从而影响到胃肠道的正常功能。
此外,过度劳累、长期的压力也会导致肝火亢盛,引发上火症状。
3. 长期熬夜:长期熬夜会影响人体的生物钟,导致体内阴阳失调,肝火上升。
睡眠不足会影响到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身体内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引起上火的症状。
4. 寒热失调:气温的变化也会引起体内阴阳失调。
比如天气骤热或骤冷,忽冷忽热,会影响到体内阳气的消长,导致上火的症状出现。
5. 药物副作用:长期服用一些刺激性药物,比如抗生素、激素药物等,会破坏体内的阴阳平衡,导致上火症状的出现。
总的来说,导致上火的原理主要是因为人体内阴阳失衡,导致火气旺盛。
中医认为,上火是一种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口干口渴、口腔溃疡、烦躁易怒、大便干燥等症状。
因此,对于上火症状,我们需要从饮食、作息、情绪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整,以恢复体内的阴阳平衡。
要预防和治疗上火,首先需要调整饮食结构。
饮食要清淡,多吃清凉、滋阴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绿豆汤、冬瓜汤等。
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燥烈的食物,少喝咖啡和浓茶,少吃煎炸食品。
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减少上火的发生。
其次,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长期压抑、愤怒、焦虑等负面情绪。
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休息、放松心情来调节情绪,保持身心健康。
另外,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关于“上火”的中医辨证论治
关于“上火”的中医辨证论治2篇关于“上火”的中医辨证论治(一)上火是我们常听到的一个词,指的是身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例如口腔溃疡、口干舌燥、咽喉痛等。
中医认为,上火是由于体内的火气过盛所致,可以通过辨证论治来缓解症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上火的主要症状和表现。
一般来说,上火的人会出现口苦口干、咽喉不适、面部生疮、舌苔黄腻等症状。
中医认为,上火多由于体内的热毒聚集导致,主要表现为体内阴阳失调。
因此,辨证论治时需要分析病人的具体症状,以确定病因和辨证分类。
根据中医理论,上火的症状可分为实火和虚火两种不同的类型。
实火是指实际存在的火热症状,主要表现为舌苔黄腻、口腔溃疡等。
而虚火则是指体内阴阳失调导致的上火症状,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燥、咽喉干痛等。
根据不同的症状,我们需要选择不同的中药进行治疗。
对于实火型的上火,我们可以选用一些清热解毒、凉血解毒的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采用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草药,可以有效地清除体内的热毒,缓解口腔溃疡等症状。
同时,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消炎、抗菌作用的草药,例如黄连、黄芩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病毒和细菌,减轻炎症和红肿。
对于虚火型的上火,我们需要通过调理阴阳平衡来缓解症状。
可以选择一些滋阴清热的草药,例如沙参、玄参、天花粉等。
这些药物可以补充体内的阴液,平衡阴阳,从而缓解口干舌燥、咽喉干痛等症状。
此外,还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具有益气养阴作用的草药,例如枸杞子、甘草等,以达到调节体内阴阳平衡的效果。
除了中药治疗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日常饮食来预防和缓解上火。
中医认为,上火是由于体内的热毒聚集所致,而饮食是人体获得养分的重要途径。
因此,合理调整饮食可以帮助排出体内的热毒,缓解上火症状。
平时应多食用一些清热解毒的食物,例如绿豆、苦瓜、西瓜等,可以清热降火,达到预防和治疗上火的效果。
总之,中医辨证论治是一种独特的治疗上火的方法。
通过分析病人的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草药进行治疗,可以缓解上火的症状。
身体体寒,为什么还总上火?该怎么调理?
身体体寒,为什么还总上火?该怎么调理?每个人都有“上火”的经历,比如夏天天气炎热引起身体燥热,吃了上火的食物后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脸上起痘,还有肝火旺的人脾气急躁、内热大等,都是“上火”的表现。
阳热体质的人上火也就算了,偏偏有些人明明是体寒,手脚冰凉、小肚子发凉、容易腹泻的人,也经常“上火”,这是怎么回事呢?虚寒体质,为什么经常上火?《黄帝内经》里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
也就是说:体内寒气过剩,就会引发上火等热证,体寒其实也是上火的根源之一。
中医认为,肾主水、心主火。
正常情况下,心火向下供给肾阳气,而肾脏向上滋润心火,二者相互作用、互相牵制,平衡人体阴阳调和。
但是若心肾不交,即肾水无法上升,心火无法下降以温肾水,人就会形成上热下寒体质。
体内的寒太重了,把热排斥在外,而火的性质是“上炎”,往上走,因此各种“上火”症状也就出现了。
口舌生疮、脸泛油光、长痘、失眠、头晕耳鸣、便秘等等。
寒湿重时表现的症状:1、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代表体内可能有寒。
颜色越是发暗,就代表寒湿越重。
2、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湿。
3、反复的口腔溃疡,代表体内有寒。
4、口臭时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
5、咳嗽时痰是稀白的,代表体内有寒。
6、流清鼻涕,代表体内有寒。
7、流出的汗是凉汗,代表体内有寒。
8、爱打喷嚏,特别是早上起来,遇风喷嚏不断,代表体内有寒。
9、感冒发热时浑身感觉冷,代表体内有寒。
10、经常腹痛、腹泻,代表体内有寒。
11、脸上长痘和斑,代表体内有寒。
12、长湿疹、牛皮癣、白癜风,代表体内有寒。
13、手、脚长年冰冷,代表体内有寒。
14、脚踝浮肿,代表肾虚、肾寒。
15、四肢关节疼痛、颈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状,代表体内有寒湿。
疼痛的部位越多,时间越长,代表体内寒湿越重。
盲目去火伤脾肾,适得其反上火了,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用清热解毒的金银花、菊花、凉茶一类去压制自己的“上火”症状,但为什么有些人有用,有些人不但症状没有缓解,反而加重了呢?上火,有虚、实之分,不能一概而论上火不能一概而论。
读懂中医的“上火”好应对
读懂中医的“上火”好应对上火是中医常见的一个概念,它通常用来形容人体内部的一种状态,是指体内火气过盛或者是体内的阴阳平衡失调所导致的一系列不适症状。
中医认为,上火是由于饮食不当,情绪压力过大,作息不规律等原因导致体内阴阳平衡失调,产生了一种热气,从而引发了上火的现象。
上火的症状可以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口干舌燥、咽喉不适、唇燥口苦、牙龈肿痛、大便干燥、尿黄口臭、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
针对不同的症状,中医有相应的调理方法,可以帮助缓解和改善上火的情况。
中医建议调节饮食。
上火的人应该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像是辣椒、姜蒜和烧烤食品等,这些食物会加重体内火气。
相反,应该多吃清淡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豆类和鱼类等,这些食物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有助于平衡体内的阴阳。
中医认为情绪压力过大也是导致上火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建议上火的人要保持情绪稳定。
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释放压力,比如散步、瑜伽或者打太极等,这些运动有助于舒缓情绪,平衡体内的阴阳。
中医也强调作息的规律性对于调理上火非常重要。
上火的人应该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确保睡眠质量。
平时尽量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有助于恢复体内的阴阳平衡。
中医还有一些中药方剂可以帮助调理上火。
清热解毒的中药材有黄连、黄芩和金银花等,可以煮水或者泡茶喝,以清理体内的热气。
适量饮用花草茶也有益于调节体内的阴阳,比如菊花、玫瑰花和薄荷等。
上火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概念,是由于阴阳平衡失调导致体内火气过盛而引发的一系列不适症状。
针对上火的症状,中医建议调节饮食、保持情绪稳定、作息规律以及适量使用中药方剂等方法来缓解和改善。
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身心的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和减少上火的发生。
气虚生热的原因
气虚生热的原因气虚生热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它指的是人体的气虚导致身体内部的热量不能很好地排出体外,从而引发体内的热症状。
形成气虚生热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长期的精神紧张和情绪不稳定会损伤人体的气血。
当人体处于长期的紧张状态时,心火会旺盛起来,使人变得急躁易怒、心烦口渴,从而导致气虚生热。
此外,情绪波动也会导致消耗大量的气血,进一步加重气虚的状况。
其次,不良的膳食结构和不规律的作息习惯也是引发气虚的原因之一、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往往忽视饮食的均衡和作息的规律,导致营养不良和体力消耗过大。
特别是食用过多辛辣刺激性食物,容易上火,进而导致气虚生热。
再次,长时间的体力过劳也是引起气虚生热的原因。
运动、工作和学习过度紧张的状态会消耗大量的气血,导致机体虚弱,无法调节体内的热量。
长期下来,容易产生体温偏高、口干咽燥、大汗淋漓等症状,形成气虚生热。
此外,先天禀赋不足和长期慢性疾病也会导致气虚生成热的情况。
先天禀赋不足指的是人体在胎儿期或婴幼儿期就存在的生理色,这些人体质较弱,容易引发气虚生热。
而长期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伴随的药物治疗和病症疲劳也会导致气虚,进而产生热症状。
最后,生活环境和季节气候的变化也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长期居住在污染严重和空气不新鲜的环境中,会导致气血不畅,从而引发气虚。
而季节气候的变化也容易导致气机失调,造成气虚生热的状况。
综上所述,气虚生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精神紧张、不良饮食和作息习惯、体力过劳、先天禀赋、长期慢性疾病、生活环境和季节气候等因素。
了解这些原因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调整饮食结构、规律作息、适度锻炼,从而避免气虚生热的状况的发生。
老上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老上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说“我最近老上火”。
那到底什么是上火?老上火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首先,咱们得明白“上火”这个概念。
从传统中医的角度来看,上火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证候。
而老是上火,往往意味着身体内部的平衡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得到有效的调整和恢复。
饮食不规律或者不健康是导致老上火的一个常见原因。
比如说,过度偏爱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
火锅、烧烤、油炸食品等,这些虽然吃起来很过瘾,但它们往往会给肠胃带来较大的负担,容易产生燥热之气。
再比如,喝水太少也不行。
水对于人体的新陈代谢至关重要,如果水分摄入不足,身体就容易处于缺水状态,导致体内的“火气”难以消散。
还有,作息不规律也是个大问题。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熬夜,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休息和修复。
特别是在晚上 11 点到凌晨 3 点这段时间,是肝脏排毒和自我修复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还没有进入睡眠状态,就容易导致肝火旺盛,出现上火的症状,比如口干口苦、眼睛干涩、烦躁易怒等。
压力和情绪也是导致老上火的重要因素。
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人们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愤怒等负面情绪。
中医认为,长期的不良情绪会影响身体的气血运行,导致气机郁滞,郁而化火。
比如说,工作上的竞争压力、家庭中的琐事烦恼,都可能让人心神不宁,火气上升。
环境因素也不能忽视。
比如在炎热干燥的季节或地区,人体容易出汗,水分流失快,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和调整环境,就容易上火。
另外,长期处于污染严重、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也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调节功能。
体质差异也是一个原因。
有些人本身就是热性体质,相对来说更容易上火。
而热性体质的形成,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也可能与长期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影响有关。
此外,过度进补也可能导致上火。
有些人觉得身体虚弱,就盲目地吃各种补品,比如人参、鹿茸等。
但如果身体不需要这些补品,或者进补的方式不正确,反而会造成体内阴阳失衡,引发上火。
越降火越上火?原来是脾虚!
越降火越上火?原来是脾虚!展开全文临床上常见的“上火”症状,最多的是反复口腔溃疡、容易喉咙痛,还有些人表现为眼睛发红或长麦粒肿,有些人则有口气或者大便干结、长痘痘等等。
虽然表现不同,但总的来说,这些症状都属于同一类,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上火、火热的症状。
而且,有这样一部分人,上火之后吃了清热降火的东西,反而觉得更上火了,这其实就属于脾虚的反应。
特别是南方人,脾胃功能整体都会差一些,如果脾胃运化不好,吃了所谓降火的东西,过度寒凉,脾胃受不了,脾胃运化就更差了,身体里面的气机更加瘀滞,身体中部的气机动不起来,反而把火热往上赶,就出现了更加上火的情况。
对脾胃虚弱的这部分人,用这种降火或者滋阴的东西,都会受不了。
比如龟苓膏具有滋阴作用,但有些人“化不动”,吃了没有把火降下来,反而脾胃功能变得更差了,上火的情况就变得更突出。
对于这部分人群,单纯用清热降火的东西并不会有帮助,或者可能临时有点作用,但更容易反反复复。
怎么知道自己脾胃功能好不好?有部分人吃到一些不合适的东西,容易拉肚子或肚子疼,觉得腹部不舒服,这就说明他的脾胃功能不太好。
但每个人对食物反应不一样,有些人一吃寒凉的东西就马上拉肚子,有些人可能是吃辣的马上有反应,有还些人是吃一些含淀粉类比较多的或者是吃得稍微没有那么干净的东西,别人没反应,他就先有反应了,或者有些人对海鲜有反应,有些人则是一喝牛奶就马上不舒服,这都是对食物耐受性比较差的表现,这张情况大部分都是脾胃功能不太好。
夏天该如何降火?综上所述,上火的情况特别是反复上火的情况,不单单是要去处理这个“火”,而是要把自身脾胃功能和整体体质调理好,才不会反反复复出现这些情况。
如果出现上火的症状,对于脾胃功能平时还不错的人,可以适当喝点熟地水或生地熟地水;如果脾胃功能特别弱的,建议可以试着喝点冰糖乌梅水。
但是,有些人一吃酸的东西,胃就不舒服,这部分人群也属于不耐受,这种情况建议到医院开几服药调理一下,一般两三服就可以解决了。
读懂中医的“上火”好应对
读懂中医的“上火”好应对中医的“上火”是指人体内部热气的一种失调现象,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燥、咽干咳嗽、大便干结、尿黄、烦躁易怒、面红目赤、心烦口渴等症状。
上火的原因通常有三种:一是饮食不当,例如油腻食物过多、辛辣刺激食物摄入过多等;二是生活作息不规律,包括睡眠不足、过度疲劳、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等;三是情绪不稳定,长期压抑、愤怒、焦虑等负面情绪过多。
针对上火的症状,中医提供了一系列的调理方法。
饮食调理是改善上火症状的重要方法之一。
要避免辛辣、烟酒、油炸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清汤等。
要增加水的摄入量,保持充足的水分供给,有助于体内湿热的排出。
还可以借助一些中药食材进行调理,如绿豆、西瓜、黄瓜、冬瓜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材。
调节生活作息也是缓解上火的重要方法之一。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尽量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还可以通过适量的运动来消耗体内的热气,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运动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增加汗液排出,有助于体内湿热的平衡。
情绪调节也是关键的上火预防措施之一。
要学会放松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
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书籍、绘画等方式进行放松,缓解紧张和压力。
可以尝试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如运动、按摩、冥想等,有效缓解压力和疲劳。
中医还提供了一些中药调理的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菊花、金银花、连翘等,它们有清热解毒、清肺降火等功效。
可以泡水喝,或者用来熬汤食用。
一些中药方剂也可以选择,如清热解毒片、黄连上清片等,但还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中医对于上火症状的调理提供了多种方法,包括饮食调理、生活作息调节、情绪调节和中药调理等。
而且这些方法都是相对温和安全的,不会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如果症状严重或长期存在,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中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上火有什么原因
上火有什么原因上火的原因“上火”从中医理论看,认为是人体阴阳平衡失调的结果。
感受外邪,或人体机能活动亢进,就会出现阳盛阴衰的热证证候。
一般认为实火(实热)多由于火热之邪内侵或嗜食辛辣所致,而精神过度刺激、脏腑功能活动失调亦可引起实火内盛。
虚火(虚热)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可导致脏腑失调、阴血虚损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
“上火”(热证)的病因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①外感火热之邪;②寒邪入里化热;③七情过激,郁而化热;④饮食不节,积久化热;⑤房室劳伤,劫夺阴津。
常见的“上火”类型1.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2.肺火主要表现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等。
3.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舌苔黄腻。
4.肝火常称一些情绪容易激动的人为“肝火大”。
其实,一般俗称“肝火大”的体质还有下列症状:口干舌燥、口苦、口臭、头痛、头晕、眼干、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
5.肾火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
5款食疗快速败“春火”1、喝莲子汤去心火材料:干莲子300克白糖200克。
做法:首先,将莲子用清水浸胀,去衣去心,盛于大碗里,加水浸没,再上屉,用旺火蒸1小时左右。
直到莲子酥烂,就可以出笼。
接着,另取一锅,注水一大碗,加上白糖和已蒸酥的莲子,放在火上煮,边煮边搅,直至沸腾,晾凉,放在冰箱冰透就可以了。
饮用时,兑入适量的冰水。
2、喝绿豆粥去胃火材料:稻米(250克)、绿豆(150克) 、白砂糖(20克)。
做法:先将大米用清水淘净。
绿豆去杂质,用清水洗净。
接着,将绿豆放入锅中,加清水1750克左右,旺火烧滚,移小火焖烧大约40分钟,直至绿豆酥烂时,放入大米用中火烧煮30分钟左右,煮至米粒开花,粥汤稠浓即成。
内火旺经常烦躁、失眠,中医解答你为什么总是上火?
内火旺经常烦躁、失眠,中医解答你为什么总是上火?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都有成功学,西方文化把重点放在“事业”成功上,中国文化看中“做人”成功。
——养生观念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内火旺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火热内生,是由于阳盛有余,或阴虚阳亢,或由于气血的郁滞,或由于病邪的郁结而产生,火热内扰导致机能亢奋的病理变化,习称内热。
虽然我们现在一般将内火和内热混称,严格来说,两者还有微细的差别:其一、火和热属性相同,都属阳。
其二、程度有差异。
所以中医理论讲火为热之极,热为火之渐,由热到火。
一般而言,中医的历代文献上,常常把用外来的热、外来的火、外火,一般习称为外热。
而机体内部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热,常常称之为内火。
火和热两者在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是基本上一致,但仅仅有程度的差异。
火与热同类,均属于阳,故有“火为热之极,热为火之渐”之说。
因此,火与热在病机与临床表现上基本是一致的,唯在程度上有所差别。
五脏功能活动失常,均可以导致火热内扰。
其中最多见的,叫心火、肺火、胃火、肝火和肾火。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内火的病理变化”1、阳盛化火人身体里的阳气,在正常情况下有养神柔筋,温煦脏腑组织的作用,为生理之火,中医称之为“少火”。
但在病理情况下,若阳气过亢,机能亢奋,以致伤阴耗液,此种病理性的阳气过亢则称为“壮火”,就是说人体内阳气极盛,热极为火,是病理性的。
这是阳气过亢所导致,比一般的火表现的病理强度要强。
在中医中,常常讲阳气过盛的火,叫做“气有余便是火。
”产生的原因是饮食辛辣,环境温度过高,情绪过激等因素。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2、邪郁化火邪郁化火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外感六淫风、寒、燥、湿等病邪,在病理过程中皆能郁滞从阳而化热化火,如寒郁化热、湿郁化火等,条件是郁结日久而化火。
二是体内的病理性代谢产物,如痰浊、瘀血和食积、虫积等,均能郁而化火。
邪郁化火的主要机理,实质上也是由于这些因素导致机体阳气郁滞,气郁则生热化火、实热内结所致。
读懂中医的“上火”好应对
读懂中医的“上火”好应对作者:董芳来源:《青春期健康·下半月》2019年第05期“上火了”是大家常说到的,无论是便秘、口腔溃疡、口气、牙疼、咽痛、头晕、小便黄、长痘痘等,男女老少都会说一句“那是上火了”。
“火”在中医理论中即为热证,阴阳失调,阳气亢盛或阴虚阳亢所致表现为热象的证候;热证又分实热证与虚热证;引起热证的发生又分外感热邪和内在阳气过盛,或内热兼外感热邪致病。
人们口中的“上火”,大多为脏腑内伤化热所致。
脏腑中哪些容易“上火”从而导致人们身体不适呢?先来说说肺,“肺为华盖”,意思为肺覆盖于五脏六腑之上像伞一样,同时也最先受到外邪侵袭,且“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肺喜欢湿润又很娇嫩容易受燥热之邪侵犯;“鼻为肺之窍,喉为肺之门户”,鼻喉相通,感受热邪后引发咳嗽,咽痛咽痒、鼻血等症状;“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肺病与肠系病也是相互影响的,肺病则邪沿下行致使排便出现问题,肠燥津亏日久化热,热气蒸腾于上又使肺脏生病。
再来说胃,“胃火”一词出现率很高,大多是吃出来的毛病,过食辛辣之品、嗜酒等易引起胃热。
胃受纳水谷——接收饮食的水谷,腐熟水谷——将饮食消化。
过食辛辣、油甘厚味等食物后,导致胃热熾盛,收纳腐熟功能过于亢进,胃失和降,胃气不降则便秘、口臭、口舌生疮等。
最后来讲和情志致病关系密切的两个脏——心脏和肝脏,民间俗语常讲到“着急上火”“嘴起大疱”“心烦口苦”“烦闷头疼”等,心、肝的火多由情志不遂、郁而化火所致。
心主神志,在窍为舌,舌诊中舌尖为心,舌尖红有芒刺则为心有热象,可出现舌痛,口舌生疮,心烦意乱等症状;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古有“肝为五脏之贼,百病之源”之说,肝郁气滞,气郁化火,肝在窍为目,肝火旺盛上蒸于头目,则出现眼干眼红、分泌物过多、头晕、耳鸣、口苦等。
无论是“吃出来的火”或是“气出来的火”,还是“累出来的虚火”,治疗上是吃点“祛火药”就能解决了吗?出现“上火”后,应去正规医院诊治,排除器质性的病变和原发病,切忌盲目用药,过度用药耽误和加重病情。
老中医:解析“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是寒”
元代著名医家朱丹溪指出“气有余便是火”,后来明代医家张景岳也据此提出“气不足便是寒”的理论。
到底为什么气在有余的时候会是“火”,不足的时候会是“寒”呢?而对于“气有余”和“气不足”的人,又该如何进行调补?“气”分正气和病气“气有余便是火”中的“气”指的是病气,是会导致人体生病的邪气,而“气不足便是寒”中的“气”则是指元气,是保护人体不受病邪侵袭的正气,两者代指不同的意思。
中医认为,病邪侵袭人体后,日久皆会“化火”。
而且,朱丹溪是滋阴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体内的“虚火”太过,需要以滋阴降火为治疗原则。
因此,提出了“气有余便是火”之说。
后来,明代的张景岳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气不足便是寒”。
他认为,当人体的正气不足,会呈现出畏寒怕冷、四肢乏力等虚寒症状,邪气便有机可乘。
因此,当“气有余”的时候,人会有“火热”之象;当“气不足”之时,则有“虚寒”之症。
正气不足,少吃生冷“气不足”的人该怎样调补身体呢?正气不足的人多因脾肾两虚,表现为头晕耳鸣、神疲困倦、动则气促、腰膝酸软无力、夜晚尿频等症状。
这类人要注意少吃生冷瓜果,若进食过量会大伤脾阳,加重不适。
可适当食用羊肉、狗肉、鹿茸、动物肾脏、海参、砂仁、肉桂等温补肾阳之品,有助于补充阳气,改善正气不足。
邪气过剩,要看虚实对待“气有余”,则要根据邪气的“虚实”辨证施治。
病邪在人体内又可分为“虚火”和“实火”两种。
一般来讲,经常发脾气的人多为肝火旺盛,属于实火,可用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清热降火。
此外,这类人不适合在秋冬进补,要避免食用燥热、肥腻之物,如榴莲、荔枝、龙眼及牛羊肉等。
对于因“虚火”过剩导致的心烦失眠、头痛耳鸣等问题,患者可用生地、麦冬、沙参、银耳、百合等养阴之品煲汤饮用,但忌吃辛辣燥热食物,如辣椒、干姜、生蒜、胡椒、烈酒、咖啡、大葱等,以免生热助火。
读懂中医的“上火”好应对
读懂中医的“上火”好应对
“上火”是中医常用的一个概念,指体内阳气过盛,引起身体不适的一种状况。
常见
的“上火”表现为口渴、口干、咽喉疼痛、口腔溃疡、皮肤干燥、易烦躁等。
出现这些症
状时,我们可以通过中医调理来缓解。
首先,要了解“上火”的成因。
中医认为,“上火”是由于体内阳气过盛,或者阴液
不足,难以抑制阳气所致。
可能是由于外在环境的影响,例如天气干燥或气温过高,或者
是因为个体因素如饮食、睡眠和情绪等的不平衡所造成的。
针对“上火”,中医有多种调理方法:
1. 喝绿茶
绿茶有降火、清热的功效。
常常喝一杯绿茶,可以舒缓身体不适,降低体内的燥热。
2. 饮食调理
在饮食上应该尽量避免油腻、辛辣、烟酒等刺激性食物,可以多吃一些清淡、富含水
分的食物,例如绿叶蔬菜、水果、牛奶等。
此外,可以多喝些凉性汤水,如绿豆汤、菊花茶、芦荟汁等等。
3. 心情调节
情绪稳定对于身体健康和防止“上火”十分重要。
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放松身心,避免过度焦虑、紧张等情绪。
4. 中药调理
如果症状较为明显,可以考虑使用中药调理。
常用的中药包括金银花、连翘、菊花、
黄芩等。
不过,使用中药应该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严格按照剂量和时间服用。
总之,要保持身体平衡,缓解“上火”,需要多方面的调理。
在饮食、作息和心理上
调整好自己,不仅可以缓解身体不适,还能预防许多疾病。
中医教你辨证看上火
中医教你辨证看上火展开全文上火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
尤其是临近年关,大吃大喝,亦或是遭到亲戚朋友的连环问,都容易让人上火!!中医说“上火”:1、饮食原因。
如夏天吃烧烤,冬天吃辛辣火锅,多是补阳或辛辣食物扰动阳气而起。
2、情志失常。
中医认为情绪会扰动气运动引起上火,如“怒则气上”“思则气结”。
3、补过头了。
小九在临床就遇到吃多人参、枸杞,而上火出现流鼻血、口舌溃烂的情况。
4、气候原因。
如秋季燥气盛行,则人体津液不足,导致体内火气上炎。
5、熬夜。
阳气亢奋,“气有余”而上火,所以熬夜上火不是骗人的!上火用药也需要辨证,首先应该分辨实火还是虚火。
1、实火多由外感六淫之邪引起,症状重,来势猛,突然爆发,常表现为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燥、牙龈溃烂、流鼻血、牙痛。
实火要泻,还要根据致病因素配伍其他作用的药物。
首先,需重用清热解毒药,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鱼腥草。
实火中夹杂风、湿等因素,治疗上还需要加一些除湿药、祛风药。
五脏之火中,常表现为实火,需重用苦寒之品,如心火太旺用黄连,胆火用黄芩,胃火用石膏,肺火用栀子等。
2、虚火虚火多由饮食情志不节以及房劳过度等引起,症状轻,时间长,反复发作,常表现为心烦失眠、口燥咽干、腰膝酸软、头晕目眩、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虚火治疗要补中有散、温中有清,侧重于清热、补虚、散热。
如石膏、知母、栀子可清热泻火;黄连、黄芩、龙胆清热燥湿;薄荷、菊花、大黄、牛黄、冰片、雄黄用来清热散热。
阴虚火旺所致的发烧、五心烦热类上火,需滋肾水,可用当归六黄汤、知柏地黄丸。
脾胃虚所致的口舌生疮,心烦失眠类上火,需清热兼补虚,可用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
肝郁类上火,需行气解郁,可用越鞠丸。
五脏中,肝、胃、心三脏较为容易上火,在选择用药时也是有针对性的。
肝火旺常见为面红目赤、头痛头晕、烦躁易怒等,可用杞菊地黄丸来滋养肝肾,也可用柴胡疏肝散来清肝火。
为什么总是上火
为什么总是上火上火是中医的理论,西医一直没有明确支持中医专家谈上火上火有着更深层次的意思,也就是上火的一些广义的症状,比如胃火可以有胃疼、大便干等症状,肺火可以有咯血、咳嗽、黄痰等症状,肝火会有一些烦躁、失眠、女性会有乳房胀痛等。
人体里本身是有火的,如果没有火那么生命也就停止了,也就是所谓的生命之火。
当然火也应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如体温应该在37度左右,如果火过亢人就会不舒服,会出现很多红、肿、热、痛、烦等具体表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火则生、无火则死,正常意义上说来火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必须的,超过正常范围就是邪火。
不正常的火又分为虚火和实火,正常人体阴阳是平衡的,对于实火来说阴是正常的但是阳过亢,这样就显为实火。
另一种情况阳是正常的阴偏少,显得阳过亢,这样就显示为虚火。
上火还有什么含义?上火中的“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表现的部位,再就是表示的一个动词也就是产生火了。
一般人认为上火的具体表现一般在头面部居多,实际上中医认为人体是联系的,身体各个部位都应该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那么人体的邪火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是自身引发的还是外界因素导致的?中医认为邪火大部分还是由内而生的,外界原因可以是一种诱因。
总的说来还是身体的阴阳失调引起的。
外感火热最典型的表现是什么?最常见的就是中暑,通常都是在温度过高、缺水、闷热的环境下呆的时间过长,然后体温也会升高。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外感火热症。
一般来说内生的火热情况比外感火热多。
比如现在人压力变大、经常熬夜、吃辛辣食物等,内生火的因素比以前要大得多。
很多人认为上火是小毛病,吃点药或者自我调节一下就可以了。
实际上上火有的情况下比较轻,是可以自己调节的。
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或者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还是应该引起注意的。
解决上火的方法常用滋阴中药天冬、麦冬、玄参等常用的清热泻火药大黄、黄连、黄柏等常用的解毒消肿药连翘、金银花、大青叶等另外中医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等对于治疗上火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中医说,经常上火,原因在于体内的气不足
人们通常觉得上火是阳气太盛,和体虚压根不搭边,其实不是这样。
很多人上火是因为阴虚阳亢所导致的。
上火常常有三种解释,一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人体气血阴阳失去制衡,属于中医阴阳失衡的初始状态,或指人体之病理火,也可称为“内热”。
二是在西医的研究中,“上火”指人体在免疫功能下降状态下出现的炎症和局部感染。
三是民间对身体出现较轻的异常热象的俗称,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全身不适的复杂热证表现。
虚证临床上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如果阳保持在正常水平,而阴少了,也会表现为“火旺”,这就是常说的“阴虚火旺”,属“虚火”。
这种“上火”还会有一些由于阴不足而导致的虚弱表现。
一般来说,虚火生于内,都应该算作“内火”。
现代人往往火气大,这可能是阴虚,主要表现为午后低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咽燥、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根据部位不同又分为虚火在心、肝、肺、胃、肾之不同。
应对虚火,多用滋阴降火的办法,但也并非绝对。
虚火在心
处于一种虚性亢奋的状态,夜晚易烦躁不眠、口渴。
建议此类人群可常喝清心润燥的冰糖莲子汤,莲子可清心去热、养心安神,冰糖可养阴生津。
虚火在肺
主要表现为干咳痰少、咽干口燥、手足心热、盗汗、脉细而数或咳血等。
应当滋肺阴、
清肺火。
这类人日常可用罗汉果泡水喝,罗汉果味甘性凉,有清热凉血,清肺止咳、润肠通便的作用。
虚火在胃
多因胃的阴液不足而致,表现为口干唇燥、饮食减少、大便干结、喜干呕或吞咽不利。
要节制饮食,少吃煎炸炙烤之物或甜物,增加黄绿色蔬菜与时令水果的摄入,并注意口腔卫生。
药疗方面,可用石斛、
沙参、麦冬等养阴除热的中药代茶饮清火养阴益胃。
肝阴虚
表现为头晕耳鸣、胁肋隐痛、口燥咽干、五心(手、脚心和心胸)烦热等,建议此类
人群除了保证充足睡眠和放松心情之外,还可以菊花、枸杞、白芍等中药合煎饮服。
肾阴虚火旺
多有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的表现,男性还可能出现遗精早泄,女性则可能会月经不调。
像熬夜、房劳过度等都容易造成肾阴虚。
如何才能正确的补虚而又不消弱体质?
其实上火并不是一件坏事,中医学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种看不见的“火”。
平和的“火”是生命的必需品,是不可缺少的东西,这“火”就是我们身体阴阳中的“阳”,气血中的“气”。
如果没有了火,我们将无法生存。
现在很多人因“滥用”清热泻火药及凉茶导致体质越来越弱,这是因为这类药性味多苦寒,服药过多不仅去除了“邪火”,还把人身本来的阳气也削弱了。
还有一些人“上火”的症状吃了药后暂时压下去了,不久又反复,建议此类人不宜再服用苦寒清热药物,而可以从调理脾胃、肝胆之法入手解决,可以用人参这种温热药物来扶阳抑阴、引火归原以治疗。
现代人都觉得,人参会上火,上火更加不能吃人参了,其实这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中医讲究的是阴阳平衡,如果是长期只除阴“火”,而不补养气,只会让这种失衡越来越重。
研究发现,上火证者中分子物质明显增多,中分子是指体液内分子量为300 ~ 500道尔敦寡肤类物质的混合物。
其来源之一为蛋白质的降解产物和肤类激素等。
人参中主要含有人参皂苷、人参多糖、氨基酸、蛋白质和多肽类等物质。
而以上实验发现上火与多肽类物质和蛋白质类物质增多有关,Rh2是人参皂苷类物质中的一种单体,所以与人参比不易上火。
经常上火也是虚,虚就要补,所以还是赶快根据自己的体质调理起来吧!。